第一章 科技文献基础知识
第一章 科技文献概论

6)标准文献:指标准化工作的文件。其中主要为工业产 品和工程建设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等的技术规定文件。
著录形式如下例所示: BSI,“Specification for communication and interference limits and measurements”,BS 6839-1987 7)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指为申请硕士、博士等学位而提 交的学术论文。 著录形式如下例所示: T.W.Lin,“Design of time-signal spectrum analyzers”,Ph.D dissertation,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1987
的计算机检索包括光盘检索、联机检索、网上检索 三种方式。美国洛克希勒公司DIALOG系统、美国 系统发展公司DRBIT系统
第三,按照检索途径通常分为两大类: 直接检索:直接从报刊杂志中通过浏览的方法
直接获得所需文献。
间接检索:利用检索工具并从中查出特定文献。
注意:“信息检索”与“文献检索”的异同
2)数据检索
以数值或图表形式表示的数据为检索对象,
如物质的各种参数,电话号码、银行帐号、统计
数据等数字信息。它所回答的是诸如“世界上最
长的铁路大桥有多长?”或“世界上有多少条铁
路大桥”之类的问题。
• 例如: 《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 的数值数据库》、《中国大百科 全书图书数据光盘数据库》、中 国科学院的《科学数据库》 、各种统计 年鉴等。
四、信息检索的概念
1.信息交流的方式
直接交流 通过讨论、参观、讲演、展览、交换著作、对 话、通信等非正式渠道进行的信息交流,它只 能由当事人自己完成,得到信息量的多少全凭 个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这种方式在科研 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机会少,得到的信 息的可靠度没有保证,不便于日后的加工整理 和存储。
第一讲 科技文献概述

政府出版物:
各国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发表的各种 文献的总称。
包括行政文件和科技文件。
特点:
内容广泛、可靠,与其它信息有一定的
重复。
标准文献:
标准是按规定程序制订, 经权威机构公认或主管部门批 准的在特定范围内执行的规格、 规则、技术要求等规范性文件。
特点:
计划性、协调性、法律约束性。
科技档案:
印刷型图书的结构: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序言
目录
正文
附录
参考文献
封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ISBN 978-7-81082-183-4
前言页
目录页
正文页
附录页
参考文献页
类型:
阅读类
参考工具类
教科书、专著、文集、科普读物等
词典、 百科全书、
年鉴、机构指南、
人名录、手册等
科技图书的特点
学位论文
张志涛. 基于无模型技术的有源噪声控制及
DSP实现[D]. 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2005
专利文献 特征是:专利文献号。
标准文献 特征是:标准号。
档案文献 特征是:档案号。
综合举例
1. 陈向东,蔡文学. 基于分灾模式的结构防 灾减灾设计概念初探[J] . 自然灾害研究,
1996,(4): 22-27
不同加工深度的科技文献
不同出版形式的文献(按出版类型划分):
图书、期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
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
标准文献、档案、产品样本
图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图书的定义是:
凡由出版社(商)出版的不包 括封面和封底在内49页以上的印刷 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编 有国际标准书号,有定价并取得版 权保护的出版物称为图书。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 生动、形象、直观 • 唱片、录音(象)带、影视片
• 多媒体,集合声频和视频
2.1.4 电子型 (Electronic Document)
三次信息源内容更集中,针对性更强,系统性好,并有一 定的检索功能,参考价值较大。
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 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 同层次的加工过程。它们所含信息的质和量是不同的,对于 改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二次文 献
三次文献
• 图书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著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 年.引文所在的起止页码.
• [1] 刘荫铭,李金海,刘国丽等编著.计算机安全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外文图书的识别:
作者
编辑
Gong, Victor, and Norman Rudnick, Eds. AIDS: Facts and Issues. New Brunswick: Rutgers UP, 1986.
知识: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信息的一部分。 它必须借助于文字、语言、符号、代码、电磁波、图像和实物加以表现。
二 文献的类型
按载体介质划分: 书本型资料(book type),也称印刷型; 非书资料(non-book type),包括缩微型、声像型和机读型。 按信息的加工深度和功能划分:
2.1.1 纸张型(Paper Document)
第1章 绪论及文献基础知识

(4)内容重复交叉
同一篇论文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文种同时发表,有的出 现在不同的刊物中,很多文献机构同时收藏文献内容完全相 同的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等各种版本的文献。
(5)出版分散
据统计,专业论文发表在本专业杂志上的仅占50%,另 外50%则分散在其他间接相关的杂志上。
– 5、按事物从产生、成长直至结束的发展过程 进行划分,可将信息分为预测性信息、动态性 信息、反馈信息
– 6、按动静状态划分,分为动态信息和静态信 息
– 7、按传递的范围划分为公开信息、内部信息、 机密信息
– 8、按信息反映的事物状态划分,则可将信息 分为常规性信息和偶然性信息
– 9、按信息的稳定程度划分为固定信息和流动 信息
三次文献系统性好、知识面广、参考价值较大,并有一 定的检索功能。
一般而言,零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基础和素材;一次文 献是最经常使用的文献,是主要的检索对象;二次文献是对 一次文献的简化和整理,是主要的检索工具;三次文献则是 对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的高度浓缩,是情报研究的成果。
3、按照文献出版的形式分,可以分为如下十类:
2、提供迅速准确的检索方法
当前的文献呈现以下趋势:
(1)数量庞大;
目前世界上每年10万多种期刊出版发行,100多万件专 利被批准并公布,1000多万篇论文发表,100多万种图书在 世界各地发行。
(2)类型复杂
除了我们熟知的图书、其刊、报纸以外,还有诸如像政 府出版物、会议论文等多种特种文献类型。
(3)文种多样
–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内涵: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 信息。
语法信息:由于主体具有观察力,能够感知事 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由此所获得 的信息。
科技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21
一个概念每划分一次就产生许多类目, 逐级划分,就产生许多不同等级的类目。 这些类目层层隶属,形成了一个严格有 序的知识门类体系。
25
同一的
(2) 类目间关系
相容的
从属的 交叉的
可比较的 类 目 间 的 关 系 并列的 不相容的 对立的
不可比较的
矛盾的
26
号码(标记符号)
(1)号码:又称类号,即类目的代号, 或称分类标识,代表各级类目的标记。 各级类目按照一定的学科体系排列起来 之后,虽然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实际 上还是不能处理日常排书、取书、排卡 的工作,因而要有一种符号来代表类目, 作为先后排列的次序和表示类目在分类 表体系中的位置。 要求号码:逻辑性、简易性、伸缩性
一、文献检索的类型 根据检索(查找)对象的划分为文献检 索、事实检索和数据检索。 根据检索方式划分为手工检索和计算机 检索。
文献检索是指以文献为检索对象,从已 存储的文献库中查找出特定文献的过程。 举例: “关于自动控制系统有些什么参考文献”
数据检索:是以数据为检索对象,从已 收藏数据资料中查找出特定数据的过程。 例如: 查找喜马拉雅山有多高;
39
正表
正表是整个文献分类表的主体,是分类 体系的具体表现,是根据图书分类的基 本原则区分的许多大小门类,编排成一 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排列表 一般有:基本部类表、基本大类表、主 要类目表和详细类目表等
科技文献检索基本知识

电子目录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的公共书目查询
▪ OPAC系统—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 ▪ 反映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及收藏地点和借出和在馆情况 ▪ 目前图书(包括电子图书) 、期刊等资源均统一编目,可
以在同一个检索界面下得到馆藏信息。
存 贮 过 程
处
原
理 分析 始
信
文
息
献
人
信
员
息
检
检
索 过
用 分析 索
程户
课
题
文 献 信 息 特 征
著 录 标 引
检
文 献 检 形索 成标 识
输 入
检 索
索
工
检 索 提 问 特 征
语
言
检
索
形提
选
成问 标
用
识
具 检 索输
出
检 索 结 果
图2—1 文献存贮和检索原理示意图
2.检索工具
1)定义:是人们用来存储、报道和查找文献的工具。 它具有存储和检索功能。 存储职能 著录文献的特征,依据一定的规律组织排列, 使文献由无序变为有序。
检索职能:
人们按照有关检索语言,采用一定的方法和途 径检索出所需要的文献线索。
2)检索工具的类型
目录(bibliography,catalogue) 题录(title) 文摘(abstract) 索引(index)
检索工具类型-目录
特点:以单位出版物为著录对象,仅著录出 版物的外表特征,不著录内部内容。 著录款目为:书名,刊名,著者或编者,出 版项,页数等
2、间接检索 就是指利用各种检索工具获得文献线索,再根据线索 去查找原始文献线索的方法。
第1章科技论文基础知识

第1章科技论文基础知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依靠知识的继承、交流和传播而发展,科技工作者发表论文是实现这种继承、交流和传播的主要方式。
科研成果要用科技论文来表述与传播,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标志,是科技信息传递、存储的重要载体。
科技论文的发表对于提高研究水平、减少重复劳动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有科学分析论证和独到学术见解,表达严谨、层次清楚、用词准确、语句通顺、逻辑正确、修辞合适的高质量论文,对指导科研和写作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实际中往往存在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因写作质量差而未被出版部门录用,因不注重编辑质量而未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因编排格式不规范且与网络系统不兼容而未能在网络上有效传输等现象。
不少作者在写作中往往忽略了表达的规范性问题,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可读性及录用率,同时也增加了编辑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
科技论文的写作和编辑质量既影响刊登它的出版物(如期刊、专著等)的水平,又影响论文及出版物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因此,科技论文在有发表价值的前提下,其写作是否规范成为能否发表的重要因素,编辑质量、编排格式是否规范成为评价出版物质量的重要因素。
作者和编辑必须重视科技论文的规范发表问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还要具备立意、谋篇、遣词、造句、表达、逻辑、语法、修辞等各种基础写作修养和技能,更要具备科技论文的基础知识,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了解出版部门对论文规格的要求,熟悉有关国家标准和出版规范;编辑还要指导作者,把好论文写作的质量关。
1.1科学研究与科技论文的概念1.1.1 科学研究的概念美国资源委员会对科学研究的定义是:“科学研究是在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和应用,包括对已产生知识的整理、统计,图表及其数据的收集、编辑和分析研究工作。
”科学研究包括对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是运用观察、实验(试验)、比较、分析、归纳的方法,把感性材料加以研究,提高到理论水平的工作。
第一章 文献基础知识

文献类型
文献信息组织
文献检索工具
3.会议文献 是指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产生的记录及由发言、 论述、总结等形成的文献,一般以会议论文集的形式出版或发 表。 不少论文常常在正式发表前先提交学术会议交流,观点可 能不成熟,但内容新,是了解某学科水平动态的重要情报源。
大连理工大学 图书馆
点击可查看哪些成 员馆有该本图书
大连理工大学 图书馆
文献类型
文献信息组织
文献检索工具
(二)基于内容特征的组织方法
1.分类法 是指根据文献内容的学科性质和特点进行文献分类的方 法。分类法按学科门类区分文献,用分类号来表达文献主题 内容,以分类表作为文献分类标引的工具。 常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 《杜威十进分类法》:DC或DDC 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LC或LCC
大连理工大学 图书馆
文献类型
文献信息组织
文献检索工具
(二)按照文献加工深度可划分为:
1.零次文献 是指尚未发表或不公开交流的比较原始的资料,如口头 交谈、手稿、实验数据、观测记录、调查材料等。这些未进
入正式交流渠道的信息,往往反映研究工作取得的最新发现
或针对某一问题的最新想法等,有助于启迪科研思路。但不 成熟、不易获得。
适用于:
(1)了解某领域的技术水平及发展的最新动态;
(2)开发新产品、投入新项目时,寻找技术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 图书馆
文献类型
文献信息组织
文献检索工具
6.科技报告 又称研究报告和技术报告,是科学技术工作围绕某个课题 (由相关部门或组织提供经费或资助)研究所得的成果的正式 报告,或对某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各阶段进展情况的实际记录。 科技报告内容专深、新颖、详实,涉及尖端学科或最新研 究课题。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保密性,不易获取原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文献以“ 篇” 或“ 本” 为单位进行加工, 三次文献则归纳了较多的一次文献内容
用途不同
二次文献为检索一次文献的工具; 三次文献能直接提供检索答案.
学习文检课的目的:如何通过二次文献去查找 一次文献
30
书目 文献指南
实验室笔记日记
通 信 备忘录
信札 杂志
二次替代
历时40年 历时14年 历时7年 历时4年
第五个百万条 第六个百万条 第七个百万条 第八个百万条
1972-1975年 1976-1978年 1979-1980年 1981-1982年
历时4年 历时3年 历时2年 历时2年
7
现代科技文献的特点:
(2)内容交叉重复
重复(浪费) 方便获取原文
(3)文献分布集中又分散 多种刊物;学科交叉渗透 (4)文献失效加快 使用寿命5~7年,各类文献的使用寿命不同
9
(2)缩微型:
载体:感光材料 记录手段:缩微照相 优点:存储密度较大、体积小、便于收藏保存、便于远距离传递 缺点:缺点是不能直接阅读,需借助缩微阅读机才能阅读 此类型文献有:缩微胶卷、缩微胶片等
10
(3)声像型文献(视听资料)
载体:磁性和感光材料 记录手段:借助于特殊的机械装置(如复录机、摄像机、录像机等)直 接记录声音、图像 优点:直观、生动 缺点:制作成本较高,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设备才能阅读 此类型文献有: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电影片、多媒体资 料等
21
2、期刊(Journal)期刊俗称杂志。是定期或不定期周期性出
的连续出版物。 特点: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传递信息快、传播面 广、时效性强 用途:获取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 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各类期刊达15万种以上,科技期刊约 占10万种。我国现有期刊8000多种,其中科技期刊占54%。据统 计,科研人员从期刊中得到的信息约占65%以上,是十分重要的 情报源。
(4)电子型文献(以前叫作机读型)
载体:光、电、磁介质 记录手段:利用计算机进行存储 优点:存储密度高,,出版周期短、易更新,传递信息迅速,存取速 度快,可以融文本、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于一体,信息共 享性好、易复制,识别和提取易于实现自动化 缺点:需借助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设备才能阅读 此类文献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联机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
种图书,其书号为02372、该书的校验码为7
13
图书的类别
阅读型 :教科书(Textbook)、 专著(Monograph)、 文集(Anthology)等 工具型:词典(Dictionary)、 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手册(Handbook)、 年鉴(Yearbook)等
①科学专著;②科普读物;③生 产技术用书;④教科书;⑤工具
2
知识(knowledge)
定义:人们对客观世界物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认识,是经 过人脑加工处理过的系统化了的信息。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的总结,是人们科学 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力量。
情报(intelligence)
定义:指传递着的有特定效用的知 识。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 所需的新的知识信息。 基本属性:知识性、传递性和效用 性。
23
识别期刊的主要依据有:期刊名称,期刊出版的年、卷、期,国际标准刊 号(ISSN 注:具有唯一性)等。
正式出版的期刊有ISSN代码,即国际标准连续性出版物编号ISSN由8位数 字分两段组成 期刊代号+末位是校验号 如,ISSN1001--8867为《中国图书馆学报》的国际标准编号
我国正式出版的期刊都有国内统一刊号(CN),它由地区号、报刊登记 号和《中图法》分类号组成,如CN11-2257/G3。地区号依《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政区划编码表 GB2260-82》取前两位,如北京为11、天津12、上海31、 辽宁21、吉林22等。
“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 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
8
三、科技文献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文献可以分成多种类型 (一)、按载体形式划分
(1)印刷型文献:
载体:纸张 记录手段:手写、打字、印刷和复印等 优点:便于直接阅读,使用方便 缺点:较笨重、存储密度低,不便于加工、整理和收藏。 此类型文献有:期刊、图书等
知识 信息 情报
图1.1信息、知识与情报逻辑关系示意图
3
文献(literature、document)
定义: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 总则》(GB3792.1—83)中文献的定义为:“记录有知识 的一切载体” 。
人类为了保存信息与知识,使用一定的记录手段将系统化的信 息内容存储在某种媒体上,则形成文献。 文献由三个要素构成,知识、载体、记录方式三位一体不可分割。
(1)数量急剧增长
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各种文献总量约12000万册,平均每天 出版文献约32万件。下面是美国《化学文摘》报道文献量的变 化情况,从中不难看出文献数量的增长之快。
第一个百万条 第二个百万条 第三个百万条 第四个百万条
1907-1946年 1947-1960年 1961-1967年 1968-1971年
献内容,经综合,分析和评述后形成的指南性文献。
如综述、述评、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指南数据库、书目之书目
检索的对象+检 索的工具
28
图1-3 文献结构示意图
原始文献 (一次文献) 文献整理 重组、浓缩 三次文献
二次文献
书目 题录 索引 文摘
词典 名录 指南 手册 年鉴
评述 论文 丛集 百科 全书
概念
特点:成熟,全面,可靠,时效性差
用途:初步了解一般性问题 识别图书的主要依据有:书名、著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总页数、国际标准书号(ISBN 注:具有唯一性)等。 ISBN由10位数字分成4段组成,各段依次是:地区或语种号-出版商代号-书 名号-校验号 如:7-302-02372-7,表示中国大陆代号为302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
24
检索工具中文献源的辨识: 期刊:
主要著录特征:作者、文章题名、刊名(通常为缩写)、年、卷、 期、页码 如:邹振扬,郑绎根.纳米TiO2的光化学特性及其在环境科学中 的应用[J].工材料导报,2000,14(6):35-39 Teraoka K,Nonami T,Yokogawa Y,Taoda H and Kameyama T. Preparation of Ti02—coated hydroxyapatite single crystals[J].Journal of Material Research,2000,15(6); 1243—1244.
料,并按年度出版的工具书
19
识别图书的主要依据
识别图书的主要依据有:书名、著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总页数、国际标准书号(ISBN 注:具有唯一性)等。
ISBN(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由10位数 字分成4段组成,各段依次是: 地区或语种号-出版商代号-书名号-校验号 如:7-302-02372-7,表示中国大陆代号为302的(清华大学)
二次文献(Secondary Document):是指文献情报工作者对一次文
献进行加工整理后所得到的产物,也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由文献情 报工作人员编辑、出版和积累起来的工具性的文献。二次文献的重要性在于可以 帮助人们查找一次文献。 检索的手段
如目录、题录、文摘、索引、各种书目数据库
三次文献(Tertiary Document):是指利用二次文献,选用一次文
内容
形态
构成文献的重 要手段
4
文献的记录形式
如:甲骨文、碑刻 、帛书、图书、连续出版物、录音磁带、缩微 平片、电影片、光盘等 (注:可参考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 献载体代码》(GB3469-83))
5
加工
记录
传递应用
信息
知识
文献
情报
图1.2 信息、 知识、文献与情报间的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6二、现代科技文献的特点:
书(字典、词典、百科全书、年
鉴、手册、名录、图录、年表、 统计资料等);⑥少儿读物。
14
参考工具书(Reference Book)
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将某一范围内的知识高度浓缩, 并以特定的形式编排,专供人们查阅、参考的特殊类型图书。 参考工具书是属于事实型和数据型信息检索,直接 向用户提供确切的事实情况或具体数据 参考工具书的特点: 1.权威性 3.查考性 2.概括性 4.易检性
情报利用
研究与 发展活动 开始
非正式交流
初步交流
综合
百科全书 专 著 评 论 教 科 书
0年 三年 一年 发明保护
15
辞书(字典、词典、辞典)
辞书: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解释字或词的形、音、义等一般性
知识的工具书
16
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汇总、浓缩人类所有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
全部知识的大型参考工具书 《永乐大典》
17
Encyclopedia Britain(不列颠百科全书)
18
年鉴
年鉴:系统汇集其领域一年内重要时事、进展及各项统计资
25
3、特种文献
1. 2. 3. 4. 5. 6. 7. 8.
科技报告(Technical Reports) 会议文献(Conference Papers) 专利文献(Patents) 学位论文(英Thesis、美Dissertation) 标准文献(Technical Standards) 政府出版物(Government Publications) 产品样本(Product Literature) 技术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