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发光的物体大班科学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第二节《会发光的物体》。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发光物体,了解光源的概念,探索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培养幼儿对光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并理解光源的概念,能够分辨各种发光物体。

2.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培养幼儿对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的探究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光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光源,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难点:区分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镜子、反光纸、透明塑料板、各种发光物体(如灯泡、荧光棒等)。

2. 学具:手电筒、镜子、反光纸、透明塑料板、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请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灯光,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灯光为什么能发光吗?”(2)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过的发光物体,引导幼儿关注光源。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各种发光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分类。

(2)讲解光源的概念,让幼儿了解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1)请幼儿用镜子、反光纸、透明塑料板进行光的反射实验。

(2)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

(2)提出问题:“除了我们课堂上认识的这些光源,你们还知道哪些光源?它们有什么特点?”5.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发光的物体》2. 板书内容:(1)光源的概念(2)天然光源与人造光源(3)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列举生活中的发光物体,并说明它们是天然光源还是人造光源。

答案示例: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闪电等。

人造光源:电灯、手电筒、荧光棒等。

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实验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光源和光的传播、反射现象的理解程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课时《会发光的物体》。

本节课将引导幼儿认识和探索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了解其发光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发光原理。

2.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发光物体的原理。

2.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发光物体,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发光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电池、小灯泡、电线、磁铁、铁钉、蜡烛、火柴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手电筒、电池、小灯泡、电线,以及其他发光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手电筒、蜡烛等发光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会发光?激发幼儿对发光物体产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以手电筒为例,讲解其发光原理。

(2)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电池、小灯泡、电线组成电路时,灯泡发光的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利用提供的材料组成电路,使灯泡发光。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中的问题。

(2)讨论:除了课堂上所学的发光物体,生活中还有哪些发光物体?它们是如何发光的?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发光的物体》2. 内容:(1)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手电筒、蜡烛、电灯、萤火虫等。

(2)发光原理:电流通过导体,使导体发热发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列举出生活中的发光物体,并尝试说明其发光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发光物体的原理,但部分幼儿对电路的组成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发光现象,如晚上的霓虹灯、节日里的烟花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会发光的物体大班科学

会发光的物体大班科学
会发光的物体还松有球那些鱼?
乌贼鱼
激光
激光治疗:可以用于手术 开刀,减轻痛苦,减少感 染。
X光
在医学上X光用来 投射人体形成影像, 用来辅助诊断;或 照射病灶用于治疗。
激光治疗:可以用于手术开刀,减轻痛苦,减少鮟感染鱇。鱼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激光治疗:可以用于手术开刀,减轻痛苦,减少感染。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激光治疗:可以用于手术开刀,减轻痛苦,减少感染。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激光治疗:可以用于手术开刀,减轻痛苦,减少感染。 激光治疗:可以用于手术开刀,减轻痛苦,减少感染。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激光治疗:可以用于手术开刀,减轻痛苦,减少感染。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电焊光
激光
动物发光体 激光治疗:可以用于手术开刀,减轻痛苦,减少感染。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激光治疗:可以用于手术开刀,减轻痛苦,减少感染。 激光治疗:可以用于手术开刀,减轻痛苦,减少感染。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激光治疗:可以用于手术开刀,减轻痛苦,减少感染。
会发光的物体大班 科学Fra bibliotek明珠自


行星


人造发光体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激光治疗:可以用于手术开刀,减轻痛苦,减少感染。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激光治疗:可以用于手术开刀,减轻痛苦,减少感染。 激光治疗:可以用于手术开刀,减轻痛苦,减少感染。 会发光的物体还有那些? 激光治疗:可以用于手术开刀,减轻痛苦,减少感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精品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精品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物体》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中《光和影》章节《会发光物体》一节进行详细讲解。

内容主要围绕认识各种会发光物体,如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灯泡、发光玩具)等,并探讨这些光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并说出生活中常见发光物体。

2. 培养幼儿对光现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提高幼儿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等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光源概念,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各种发光物体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实物或图片,如太阳、萤火虫、灯泡、发光玩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教室内外光源,引导他们发现并说出这些光源。

2. 讲解与互动(10分钟)(1)展示各种光源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说出它们名字,并引导幼儿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通过提问、回答方式,让幼儿描述这些光源特点。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太阳为例,讲解太阳为什会发光,它是如何照亮地球。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画笔和彩纸制作一个自己喜欢光源,并描述它特点。

(2)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如果没有光源,我们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六、板书设计1.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星星等。

2. 人造光源:灯泡、发光玩具、电视等。

3. 光源特点:照亮、发热、可见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光源,并画出一个自己最喜欢光源,描述它特点。

2. 答案:根据幼儿观察到光源,正确画出光源并描述其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互动、实践等方式,让幼儿解各种光源特点,并能够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课后,我将对幼儿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幼儿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便更好地满足幼儿学习需求。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神奇的光》,详细内容为“会发光的物体”。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现象,培养幼儿对光的认知和探索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了解它们的发光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发光物体的发光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电池、小灯泡、电线、开关、发光玩具、图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透明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发光现象。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发光物体。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展示发光物体(如电池、小灯泡、电线、开关等),讲解它们的发光原理。

(2)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如太阳、月亮、萤火虫、发光玩具等。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话表达这些物体的发光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发光物体。

(2)幼儿互相展示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4. 小组讨论(5分钟)(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会发光的物体。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延伸到家庭和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会发光的物体2. 内容:(1)发光物体:太阳、月亮、萤火虫、发光玩具等。

(2)发光原理:电池、小灯泡、电线、开关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发光物体请幼儿在课后观察、寻找生活中的发光物体,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它们的发光原理。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

具体章节为第五单元《光和影》中的第二课时《会发光的物体》。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了解它们发光的原理,并通过观察、实验和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对光的感知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认识和说出几种常见的发光物体,了解它们发光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实验、合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及其发光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和游戏,培养他们对光的感知和探索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荧光棒、电池、小灯泡、实验材料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安全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手电筒、荧光棒等发光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讨论为什么它们会发光。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如太阳、月亮、电灯、萤火虫等,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它们。

b. 讲解发光物体发光的原理,如光能转化为电能、生物发光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幼儿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探索发光物体的特点。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4. 游戏环节(10分钟)a. 教师组织“找光”游戏,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隐藏的发光物体。

b. 幼儿分享找到的发光物体,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b. 提问幼儿:“除了我们今天学的发光物体,你们还知道哪些发光物体?”引导幼儿进行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发光的物体2. 板书内容:a. 常见发光物体:太阳、月亮、电灯、萤火虫等b. 发光原理:光能转化为电能、生物发光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发光物体,并说明为什么它会发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二节《会发光的物体》。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光源,认识不同光源的特点,探索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培养幼儿对光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常见光源的特点,能区分天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2.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光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光源,了解光源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镜子、玻璃球、透明胶带、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提问:“你们知道光是从哪里来的吗?”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天然光源(如太阳、月亮)和人工光源(如电灯、蜡烛)。

(2)教师讲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如镜子反光、玻璃球折射光等。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卡片,卡片上有各种光源,让幼儿判断是天然光源还是人工光源。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光”游戏,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光源,并说出光源的特点。

4. 巩固知识(1)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你们还知道哪些会发光的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找到的发光物体,并分享其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发光的物体》2. 板书内容:(1)天然光源:太阳、月亮等。

(2)人工光源:电灯、蜡烛等。

(3)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镜子反光、玻璃球折射光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的光源,画下来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示例:(1)太阳:圆形,黄色,给人温暖的感觉。

(2)电灯:长方形,白色,可以照亮房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光源的特点,掌握了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五册第四章,主题为“光和影”。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会发光的物体,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通过观察、实验、探索,让幼儿感知光的存在和光的传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说出几种常见的会发光的物体,并了解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光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会发光的物体,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探索,感知光的存在和光的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电池、小灯泡、电线、开关、发光二极管、太阳光模拟器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手电筒、电池、小灯泡、电线、开关,每人一个发光二极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幼儿观察教室里哪些物体是会发光的,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2. 讲解例题:以手电筒为例,讲解其工作原理,让幼儿了解光是如何产生的。

3.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操作,自己动手连接电线、电池、小灯泡,使灯泡发光。

4. 探索活动:让幼儿用发光二极管进行探索,观察光在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上的传播。

六、板书设计1. 《会发光的物体》2. 内容:(1)会发光的物体:手电筒、灯泡、发光二极管等。

(2)工作原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光。

(3)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遇到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有不同的反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家里会发光的物体,并画出它们的样子。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对光的产生和传播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但在引导幼儿探索光的传播过程中,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其他会发光的物体,如霓虹灯、荧光棒等,进一步了解光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