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落实巩固与提高第2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2 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推断的诀窍.doc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8+文言文+考点3+文化常识

五、并称 1.王孟: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2.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4.韩柳:韩愈、柳宗元。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林、骆宾王。 6.苏辛:苏轼、辛弃疾。 7.孔孟:孔子、孟子。 8.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 亨利。 9.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亚。 10.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11.三苏:苏轼、苏辙、苏洵。
三、官职任免 拜:授给官职;除:免除旧职任新职;授:授给官职;擢:提拔;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降 职调动;罢:免职停职;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谪:降职并调动。 四、时间 旦:早晨(夙)。中午:日中、亭午、晌午。傍晚:暝。朔:农历初一。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 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原文见本专题考点一的“典型例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十、集本命名方式 籍贯: 《柳河东集》 。 书室: 《聊斋志异》 。 表字: 《李太白全集》 。 别号: 《稼轩长短句》 。 谥号: 《欧阳文忠公文集》 。 官职: 《杜工部集》 。 年号: 《白氏长庆集》 。 十一、名著人物与事件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伏羲发明八卦、夸父追日。
六、代称 1.学生:桃李。 2.妇女:巾帼。 3.弟兄:手足。 4.诗人:骚人。 5.菊花:黄花。 6.杜鹃:子规。 7.家乡:桑梓。 8.国家:社稷。 9.史册:汗青。 10.平民:布衣。 11.战争:烽烟。
【精选】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文化知识课件

三甲若干名,统名“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的第一 名皆称为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方法二 联想记忆法 识记文化知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 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
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 许多知识。
编后语
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2)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朝廷选择贤能、 有见识的官员任命为所在州郡的“中正”官。州设大中 正,郡设小中正。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 “品”就是等第,分为九等,主要依据士人的家世资历 和德才来评定。
(3)科举制。以明清为例,当时的考试分为四级:童 生试—乡试—会试—殿试。
生试,又叫小考,考中者俗称秀才,通称生员。 童生试包括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合格者 算是通过了童生考试,可以进入府、州、县学去学习, 才有资格参加之后的科举考试。
思路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步骤。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首先思考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然后在思考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进行解 答。听课时关键应该弄清楚老师讲解问题的思路。
三、听问题。
对于自己预习中不懂的内容,上课时要重点把握。在听讲中要特别注意老师和课本中是怎么解释的。如果老师在讲课中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解答, 大家要及时地把它们记下来,下课再向老师请教。
一、研透高考真题,知道文化知识考哪些 古文化知识题是 2014 年大纲卷新出现的题型,2015 年全国卷开始采用,并沿用至今。随着 2017 年《考试大 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古 文化的传承将会越来越受重视,考查学生阅读涉猎面和 综合素养的题型将会越来越受到推崇。
2016届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复习教案

专题讲评教案一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目标1.分析试卷,归纳文言文整体阅读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分析错因 ,反馈矫正。
2.突破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进一步规范题目答案,归纳解题的技巧方法,学会拓展运用。
教学方法1.学生自我纠错,提出疑难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集中重点突破。
3.基本步骤:对答案、改差错——提问题、找疑难——析问题、找规律——善积累、巧迁移。
第一步 :发放答案 ,对照自查。
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
第二步 :引导学生研讨题目 ,提出文本中词句理解上的障碍以及答题中所存在的困惑。
第三步 : 结合文本与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疑难 ,归纳规律方法。
第四步 :进行当堂巩固训练。
积累相关知识点 ,在运用中巩固 ,提高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检查完成情况 ,针对性评析(一)检查文言实词题。
选项与试卷文段实词语句误解正解答案一C克尚必可克不克服攻下 ,战胜 ,打败.雅敬雍 ,恒相从游文雅 ,二B雅非常、很.(一 )有礼仪三C负两生素负多才艺享有仗恃 ,自负.四C解讽旨令自解.解释停止一C忧以母忧不拜担心父母去世服丧.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废除 ,二A除授予官职 ,任命官职(二 )罢免三C当不当冀州之卒充当比得上 ,相抵 ,相当.四C夺而无以夺焉夺取改变.[试题情况分析 ]1.涉及的内容不止一词多义,同时还有古今异义、文化常识义等。
2.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出现过。
[出现问题分析 ]1.实词积累得不够。
如对“雅”“负”“夺”理解错误。
2.古文化常识缺乏。
如对“忧”“除”理解错误。
3.不善于利用已知部分推知未知部分。
[针对性指导 ]1.运用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去直接判断。
(1)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如“不当冀州之卒”的“当”。
(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如“雅敬雍”的“雅”。
2.联系学过的课文中相关的文言实词知识加以辨析。
高考文言文选材虽然在课外,但大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依据。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真题例示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1.(2015·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解析:文言文断句一是看句意,一是分析动词和附近名词的关系。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2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巩固提高 Word版含答案

,[学生用书P29])一、(2015·广饶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王进锋商周时期,在今天的中国境内生活着很多不同族群。
人们用华夏族与蛮、夷、戎、狄来区分他们。
异族婚姻就是华夏族与蛮、夷、戎、狄之间的通婚。
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通过与戎狄的有莘氏通婚,取得了“有莘氏媵臣”伊尹的辅佐,从而实现了灭夏的大业。
实际上,早在商族始祖契的时候,就已经与戎狄女子通婚。
根据《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末代商纣王屡次与外族女子婚配。
商纣曾以“西伯昌、九侯、鄂侯”担任商朝的三个重要官职,九侯就是鬼侯,为蛮狄之人。
鬼侯为了讨好商纣,将自己的女儿进献给他,然而这位女士“不喜淫”,纣非常生气,就把她杀害了。
汉晋学者皇甫谧在其著作《帝王世纪》中也记载了此事。
商朝末年,周族的首领姬昌遵祖宗之法,各方贤能之士都前往投靠。
看到这点,商朝另外一位方国首领崇侯虎甚是紧张,担心周族强大后会危及自己方国的利益,就对商纣说到姬昌将不利于商朝的统治。
商纣果然听信谗言,把西伯囚禁了起来,关押在羑里。
周族人十分担忧,千方百计营救,大臣闳夭多方搜求美女奇珍,终于得到“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通过商朝宠臣费仲进献给商王。
商纣看到后非常高兴,就把西伯释放了。
可以想见,周族进献的有莘氏美女,应与商纣结成了婚姻。
商王之子也与异族女子通婚。
商王武丁时期有这样一条甲骨卜辞,内容为“己亥卜,王:子白羌毓,不其白”。
这条卜辞是占问商王之子宠幸的白皮肤羌族女子将要生育,所生之子的皮肤是否为白色。
在西周君王和他们的祖先中,有多人与夷狄女子结婚。
根据《诗经·鲁颂·宫》,周族始祖后稷是姜嫄所生,而“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所以姜嫄是羌族女子。
另外,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娶的太姜、太王娶的周姜、周武王娶的邑姜也都是羌族女子。
西周时期的申国,姜姓,在典籍中屡次被称为“申戎”“姜氏之戎”。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2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四落实巩固提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
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咸熙中为越骑校尉。
武帝受禅,加.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
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
泰始初,增封邑千八百户。
久之,迁.东中郎将....。
........,.多见纳用......,.镇许昌。
数陈损益....,.监淮北诸军事转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
浑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
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
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
浑击破之,以功封次子尚为关内侯。
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
吴人大佃皖城,图为边害。
浑遣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攻破之,并破诸别屯,焚其积谷百八十余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
浑遂陈兵东疆,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
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横江,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寻阳濑乡,又击吴牙门将孔忠,皆破之,获吴将周兴等五人。
又遣殄吴护军李纯据高望城,讨吴将俞恭,破之,多所斩获。
吴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惧而来降。
吴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率众数万指城阳,浑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击破之,临阵斩二将,及首虏七千八百级,吴人大震。
转征东大将军,复镇寿阳。
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
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
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
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太熙..初,迁司徒。
惠帝即位,加侍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
及诛杨骏,崇重旧臣,乃加浑兵。
浑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乃吏属绛衣,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
论者美其谦而识体。
浑所历之职,前后著称,元康七年薨,时年七十五。
(选自《晋书·王浑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B.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C.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D.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解析:选A。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高考第2大题一命题方向2文化常识课件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 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 委婉说法。
考生答案
误区诊断
不能根据语境“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
学生甲
避其锋矣”中的“太后”推断“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 A
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一文化常识,导致误选。
D [D项,道教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依据,墨子的思想不属于道家思想。]
【参考译文】 王及善,是洺州邯郸人。父亲王君愕,为人深沉有谋略。唐高祖李渊入 关,王君愕与君廓一起归附唐朝,高祖任命王君愕为大将军,封为新兴县公, 多次升迁,官至左武卫将军。王君愕跟随唐太宗征讨辽国,统领左屯营的士 兵,与高丽军队在驻跸山作战,战死在阵前。朝廷追赠王君愕为左卫大将军、 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C.建康指六大古都之一洛阳,六大古都指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 封、杭州。
D.古时二十岁的贵族男子,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 壮,所以称弱,而弱是年少之意。后来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 纪。
C [C项,“建康”是南京的称谓之一。]
【参考译文】 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唐人。父亲朱巽,因忠义节烈而知名,官至齐朝 江夏王参军、吴平令。
析
提
考
考
题 ·
命题方向二 文化常识
能 ·
以
以
题
题
觅
试
法
法
(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命题方向一例1), 完成后面的问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 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 对帝王的尊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2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落实巩固提高1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
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
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
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
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
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
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
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
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
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
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
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
议者成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训曰:“不然。
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
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
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
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
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
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
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
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
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
”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节选自《后汉书·邓训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B.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C.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D.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解析: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推断的诀窍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
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
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
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
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
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
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
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
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
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
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
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
议者成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训曰:“不然。
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
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
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
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
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
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
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
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
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
”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节选自《后汉书·邓训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B.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C.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D.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解析:选C。
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名词、动词和对话标志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司徒”,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
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
B.“谒者”,我国古代的官职名。
汉代设有“河堤谒者”的官职,是指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C.“护羌校尉”,汉代官职名。
主要是为了镇压羌人部落叛乱,隔绝西羌与匈奴的交通,有的也能起积极作用。
D.“县官”,古代官职,旧称一县的行政长官。
西汉时常用以称政府或皇帝,这里就是用来指“朝廷”。
解析:选B。
汉代设有“河堤谒者”的官职,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训少有远志,礼贤下士。
邓训是东汉官员邓禹的六儿子,他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但他不喜欢文学,因此常常被父亲责怪;邓训喜欢施恩于人,士大夫大多皈依他的门下。
B.邓训心系百姓,治理有方。
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漕运,邓训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上报皇上,肃宗听从他的意见停止了漕运,因此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C.邓训深明大义,以德立信。
羌人迷吾的儿子迷唐为父报仇心切,欲胁迫小月氏胡人一起攻打邓训,在这关键时刻,邓训力排众议,下令打开城门并敞开家门,放胡人的妻子儿女进城,派重兵保护。
D.邓训恩施异族,深受爱戴。
羌胡人生病时,邓训找来医生为其治病,羌胡人非常感动,前来归顺;邓训死后羌人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并为之立祠。
解析:选D。
“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说法错误,原文说“羌人习俗:父母去世,以悲哀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叫喊。
等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吼长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译文:(2)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译文: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因”,趁着;“怀”,使之感动,安抚;“庶”,或许,可能。
“厚”,交情深;“为……所……”,表被动;“离”通“罹”,遭受。
答案:(1)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会有用处。
(2)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很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
参考译文: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邓禹的第六个儿子。
邓训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不喜欢文学,邓禹常常责怪他。
汉显宗即位,最初把他任命为郎中。
邓训喜欢施恩于人,礼贤下士,士大夫大多皈依他的门下。
永平年间,朝廷下令疏理虖沱河和石臼河,从都虑直到羊肠仓,想使这两地之间通漕运。
太原的官吏百姓苦于劳役,连续多年没有完成,漕运所经过的三百八十九个险要的地方,前后落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
建初三年,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此事。
邓训经过考察测算,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把情况全部汇报给肃宗。
肃宗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停止这一工程,改用驴车运输,每年节省费用数以亿万计,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引诱杀死并焚烧了当种羌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都非常愤怒,谋划想要报仇,朝廷很担心这件事。
大臣们推荐邓训替代张纡为护羌校尉。
此前小月氏胡人散居在塞内,能作战的二三千骑兵,都骁勇健壮,每次和羌人交战,常常能够以少胜多。
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来到塞下,不敢攻打邓训,想先胁迫月氏胡人。
邓训加以保护阻碍,使双方不能交战。
谋士们都认为羌人、胡人互相攻击,对汉朝有利,用夷人攻打夷人,不应该阻止他们交战。
邓训说:“不对。
现在张纡不讲信誉,羌人各部落大举行动。
推究胡人各部落不能满意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爱护和信誉不够。
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会有用处。
”于是下令打开城门以及他自己住处的园门,驱使所有胡人的妻子儿女进来,派重兵守卫。
羌人抢劫没有收获,又不敢逼近胡人各部落,于是就退兵离去。
从此湟中的胡人都说“汉朝常想让我们相互争斗,现在邓使君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开门收容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这才得以与父母团聚”。
大家都高兴地叩着头说:“我们只听邓使君的命令。
”于是邓训收养了几百个勇敢的年轻人,把他们作为随从。
羌人、胡人的风俗以病死为羞耻,每当病重到了危急关头,就用刀自杀。
邓训听说有病重的人,就把他抓来绑好,不给他刀子,派医生用药治疗,治好的人很多,大人小孩没有不感激高兴的。
迷唐的伯父号吾就带着母亲和八百余户族人,从塞外来投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率兵镇守武威,窦宪认为邓训通晓对付羌人、胡人的方针策略,上朝请求派邓训与他同行。
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很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
永元四年冬,邓训因病死于任上,时年五十三岁。
官吏百姓和羌人、胡人爱戴他,早晚来哭吊的每天有几千人。
羌人习俗:父母去世,以悲哀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叫喊。
等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吼长号,有人用刀子割自己,又杀死自己的狗、马、牛、羊,说:“邓使君已死,我们也一起去死吧。
”于是家家为邓训立祠位,每当有人生病,就在邓训祠位前祈祷求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金顺,字和甫,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世居吉林。
少孤贫,事继母孝。
初,从征山东,授.骁骑校。
嗣从多隆阿援湖北,复黄梅,赐号图尔格齐巴图鲁。
移师安徽,克太湖。
历迁.协领。
挂车之役,将骑旅直捣中坚,当者辄靡。
同治..九年,金积抚局成,独王家疃未下,率其弟连顺分兵迎击,数获胜。
宁夏平,擢.乌里雅苏台将军。
命赴肃州,既至,顿北崖头,奏调曜军助击。
时乌鲁木齐提督成禄犹诉军粮乏,难赴哈密,诏金顺接统其军。
十二年,左宗棠至军,约期并进。
金顺发地雷东北角,城渍,乘隙夺据其上,自是老弱扶服者相继,城拔。
乌鲁木齐都统景廉驻古城,与金顺龃。
宗棠奏言金顺宽和,为群情所附。
诏率所部二十营赴之,规.乌城,于是遂发。
出营数十里,至瀚海,吏士忽不行。
询之,则曰:“先锋营驻,有所议。
”金顺知有变,疾驰视,手刃六人以徇.,曰:“敢留者,视此!”军以次行。
瀚海既过,乃列六尸祝之曰:“杂赋不饱,佐以野蔬,天下无若西军苦。
此行度戈壁,乏水草,吾非不知。
但不忍汝六人,如全军何?如国家何?如关.内生灵何?”闻其言者,无不激扬。
途授正白旗汉军都统。
明年,至古城,与景廉会师。
一日演炮,汉、回观者数千百人。
景军指败堵烟筒为的,击之再,烟筒无葸。
所部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曰:“是何足击?请卷旗卓之为的。
”增先测视,请于金顺再测视,既竟,炮响旗飞,若翦霞空际。
已而玉林亦尔。
观者欢呼声震远近..,回闻之气夺。
寻命佐新疆军务。
光绪改元,代景廉为都统。
二年,军阜康。
刘锦棠赴军所商进止,议先攻古牧。
乃轻骑袭黄田,通汲道,克之。
连下乌鲁木齐、迪化、昌吉、呼图壁诸城,直逼玛纳斯。
调伊犁将军。
七年,诏接收伊犁,按图划界。
十一年,上召来京,以锡纶代之。
道.肃州,病卒。
身后不名一钱,几无以为敛。
谥.忠介。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一》,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诏率所部二十营赴之,规.乌城规:谋划B.手刃六人以徇.徇:示众C.观者欢呼声震远近..远近:偏义复词,偏在“远”,指很远的地方D.道.肃州,病卒道:道路解析:选D。
“道”,名词用作动词,是“路过”“行路”的意思。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均是庙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指山海关。
如曹操《蒿里行》中的“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的“关”,指函谷关。
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
解析:选A。
B项,“同治”“光绪”是庙号错,应是年号。
C项,“这里指山海关”错,在这里泛指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