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青铜器
鉴定青铜器的方法

鉴定青铜器的方法鉴定青铜器的方法主要包括考古学鉴定、外部特征鉴定、材质测试、制作工艺分析和器物风格比较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一、考古学鉴定考古学鉴定是通过对青铜器出土地层的分析、出土环境的研究以及与其他文物的关联,来确定青铜器的年代和历史背景。
考古学鉴定需要综合运用考古学、历史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对出土的青铜器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二、外部特征鉴定1. 形状:观察青铜器的整体形状,包括器物的大小、高低、宽窄、曲直等。
2. 纹饰:观察器物表面的纹饰,如刻花、浮雕、铭文等。
3. 图案:观察器物上的图案,如动物纹、神话故事、抽象纹样等。
4. 颜色:观察器物的颜色,并注意是否有氧化斑等。
三、材质测试青铜器通常由铜和锡两种金属合金构成。
进行材质测试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理化性质测试:通过对青铜器进行化学分析、比重测定、熔点测定等,来判断其金属成分,以及是否为青铜。
2. 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可以对青铜器进行非破坏性的测试,通过分析器物中的元素组成来判断是否为青铜。
3. 金相显微镜检测:通过对青铜器进行金相显微镜观察,可以观察到青铜合金的晶体结构,从而推测出其材质成分。
四、制作工艺分析制作工艺分析可以通过观察青铜器表面的工艺特征,以及结合历史背景和文献资料,来判断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制作时代。
1. 铸造工艺:观察铸件表面的凹凸不平、气孔、修整痕迹等,可以初步判断出铸造工艺的精细程度。
2. 表面处理工艺:观察器物表面的抛光痕迹、刻纹工艺、铭刻方式等,可以推测出其制作工艺。
五、器物风格比较将青铜器与同一时代、同一地区的其他青铜器进行对比,可以通过器物的风格特征来推断青铜器的年代和制作地区。
总结来说,鉴定青铜器的方法包括考古学鉴定、外部特征鉴定、材质测试、制作工艺分析和器物风格比较。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对青铜器的时代、制作工艺、制作地区等进行初步的鉴定,并进一步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鉴定青铜器的方法

鉴定青铜器的方法
鉴定青铜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材质分析:青铜器通常是由铜和锡组成的合金,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或者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仪器来确定铜和锡的含量,从而判断其是不是真正的青铜器。
2.造型和纹饰分析: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往往与时代、地区和制作工艺有关。
通过研究青铜器的形状、图案、铭文等特征,可以判断其风格和年代,从而初步鉴定出其真伪和价值。
3.工艺分析: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受制作技术、铸造方法、铸痕、磨光、抛光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观察青铜器的处理工艺,如铸痕、抛光的方式和程度,可以对其制作工艺进行初步的鉴别。
4.保存状况分析:青铜器的保存状况也可以提供一些鉴定的线索。
真正的古代青铜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因此在保存过程中会有一些自然的磨损、氧化、锈斑等痕迹。
同时,青铜器的保存状况也和后期修复、清洁等因素有关。
通过观察青铜器的保存状况,可以对其历史和真实性进行初步判断。
鉴定青铜器需要综合运用以上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比对,同时需要借助专业的考古文献和专家的意见,以确保准确性和权威性。
青铜器研究报告

青铜器研究报告青铜器研究报告一、引言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之一。
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还体现了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和艺术造诣。
本报告通过对青铜器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青铜器的制作、用途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二、青铜器的制作青铜器的制作使用了铜与锡的合金技术,这种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工艺表现力,适合制作各种形状复杂的器物。
青铜器的制作主要包括铸造、打磨和装饰三个步骤。
铸造是青铜器制作的核心环节,通过将熔化的合金倒入铜模中,然后冷却成型。
打磨是为了使器物表面光滑,以及修整形状。
装饰是为了增加器物的美观性和艺术价值,常见的装饰手法有刻花、铸花和填色等。
三、青铜器的用途青铜器的用途多种多样,主要分为礼器和生活器两大类。
礼器是用于祭祀和公共场合的器物,包括酒器、乐器和祭器等。
生活器则是用于日常生活的物品,如饮食器具、衣饰饰品和农具等。
青铜器的使用范围广泛,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也反映出其对自然、社会和宗教信仰的认知和崇敬。
四、青铜器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青铜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古代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现形式。
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造诣,也传承了古代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
青铜器还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后世铸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美术、文物鉴赏等领域中,青铜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意。
五、结论通过对青铜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工具,更是艺术珍品和文化载体。
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中。
青铜器记录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生活和信仰,是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青铜器的研究和保护,让其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永远闪耀光芒。
青铜器装饰纹样调查报告

青铜器装饰纹样调查报告青铜器装饰纹样调查报告一、引言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精美的纹样不仅反映了古代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灵、权力和生活的独特理解。
本次调查旨在探索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种类、特点及文化意义,以深化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了解。
二、调查范围及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河南省安阳市、洛阳市及陕西省西安市等地的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装饰纹样。
我们采用了现场观察、拍照记录及文献查阅等方法,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进行了详细整理和分析。
三、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种类和特点根据调查,青铜器装饰纹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动物纹样:包括龙、凤、虎、鱼等,其中龙凤纹最为常见。
这些动物纹样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如龙代表权力,凤代表吉祥,虎代表勇猛等。
2.植物花卉纹样:包括莲花、牡丹、梅花等。
这些植物花卉纹样寓意着吉祥、美好和生命。
3.人物纹样:包括神话人物、历史人物等。
这些人物形象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英雄崇拜和神灵信仰的情感。
4.几何纹样:包括云雷纹、回字纹、弦纹等。
这些几何纹样具有秩序美和韵律美,是古代人们对形式美感的追求。
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象征性:纹样设计常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灵、权力和生活的理解。
2.叙事性:一些人物故事类纹样反映了古代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具有很强的叙事性。
3.精细性:青铜器装饰纹样的制作工艺精湛,线条流畅,细节处理精细,体现了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技艺。
4.文化融合性:不同地域的青铜器装饰纹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四、青铜器装饰纹样的文化意义青铜器装饰纹样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
首先,它们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其次,它们是古代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形式美感和技艺的追求。
最后,它们是古代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见证,反映了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影响。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调查报告作文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调查报告作文哎呀呀,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啦!哈哈,我可太兴奋啦!
一走进博物馆,我就被那些造型奇特的青铜器给吸引住了。
“哎呀,这些东西可真有意思呀!”我忍不住说道。
小伙伴们也都瞪大眼睛看着。
我们跟着讲解员阿姨,听她给我们介绍这些青铜器的来历和用途。
嘿呀,原来它们都有那么悠久的历史和特别的故事呢!
我看到一个超级大的鼎,哇,真的好大呀!“嘿嘿,这个鼎能装好多东西吧!”我跟旁边的小伙伴说。
小伙伴也点点头。
还有那些精美的青铜器上的花纹,可漂亮啦!“哎呀呀,古人可真厉害,能做出这么好看的东西!”我赞叹道。
在博物馆里,我们还看到了一些模拟的场景,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一样。
哈哈,感觉好神奇呀!
参观完后,我对青铜器有了更深的了解。
哎呀,这次参观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呀!我以后还要再来这里,好好地再看看这些神奇的青铜器,嘿嘿。
我要把我看到的都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青铜器的魅力!。
青铜器装饰纹样调查报告

青铜器装饰纹样调查报告这次为期一周的外出考察课去了西安和平遥。
考察内容主要以两地的建筑古建、文物器形、装饰纹样以及大院文化为主。
在考察期间,我对两地的民俗民风,地区发展也有了一些了解。
总的说来,还是收益颇丰吧。
由于考察的内容繁多,在此,我只针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这一部分及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青铜器的纹饰是中国青铜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时,我们已经知道商周到战国青铜器的纹饰,主要有平浮雕、浅浮雕(阳刻、阴刻)、高浮雕、透雕、圆雕等。
早在夏朝,器物纹样还处于萌芽阶段,直到商初,青铜器纹样才有了发展。
商初到商中期这一时期,器物纹样长期处于发展阶段,纹样古朴,此时纹样有饕餮纹、夔纹、兽面纹、牛面纹、蝉纹、象纹、龙纹、鸟纹、乳丁纹等,并出现人面问、虎纹。
商末到西周是器物纹样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纹样富有神秘感,多为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蝉纹、凤鸟纹、象纹、鹿纹、乳丁纹、龙纹等。
饕餮纹变为牛羊纹,商末周初以来还出现多种凤鸟纹。
到春秋战国时期器物纹样逐渐发生了变化,春秋时期以秩序见长,战国时期则以活泼取胜。
春秋战国时期多蟠螭纹、龙纹、蟠虺纹、生活纹等。
此外常见的还有云雷纹、目雷纹、勾连纹等几何纹样。
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从艺术风格到制作工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青铜器上的各种纹饰,题材多样,手法独特,结构严谨,纹饰造型夸张、凝练。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器物纹样,由单纯粗犷趋于成熟精工,由神秘奇特转向平实奔放,由严峻肃穆变为生动活跃。
在各种青铜器中,商周时期系以动物纹居多,其中又以饕餮纹为主,一般而言,商代饕餮纹的主要特征是额上两个大角以外卷型和曲折形居多,目侧耳小而圆润,两侧利爪小,短。
此外,从纹饰的构图于布局看,早、中商时期的花纹为单层,无地纹,即有主纹。
且往往见器表的中间留白,即不是通身饰满花纹。
晚商开始出现地纹,乃至出现了三层花纹,即主纹(鼓出的粗纹)、地纹(衬托主纹的纹饰)、细纹(在主纹上雕刻的阴道花纹)三层。
青铜器调查问卷文案模板

尊敬的参与者:您好!为了深入了解青铜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进一步挖掘青铜器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我们特此开展此次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动青铜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男()女2. 您的年龄:()18岁以下()18-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岁以上3. 您的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二、青铜器认知与兴趣4. 您是否了解青铜器?()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5. 您对青铜器的兴趣程度如何?()非常感兴趣()比较感兴趣()一般()不太感兴趣()完全不感兴趣6. 您认为青铜器在以下哪些方面具有价值?(可多选)()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教育传承价值()其他(请说明:______)三、青铜器传承与发展7. 您认为当前青铜器文化的传承现状如何?()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非常差8.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对青铜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重要影响?(可多选)()政府政策支持()社会大众关注()学术研究水平()文化产业开发()其他(请说明:______)9. 您认为如何提高青铜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水平?()加强学术研究,挖掘青铜器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大众认知度()开展青铜器文化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兴趣()发展青铜器文化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其他(请说明:______)四、青铜器应用与创新10. 您认为青铜器在以下哪些领域具有应用潜力?(可多选)()艺术创作()工艺品制作()装饰品设计()广告宣传()其他(请说明:______)11. 您认为如何推动青铜器文化的创新发展?()借鉴现代设计理念,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青铜器作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新型青铜器产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培养创新人才,提高青铜器设计水平()其他(请说明:______)五、其他意见与建议12. 您对青铜器文化传承与发展还有什么其他意见或建议?(请简要说明:______)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祝您生活愉快![问卷填写说明]请您在了解问卷内容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观点进行选择或填写。
青铜器研究报告

青铜器研究报告
标题:青铜器研究报告
摘要:
本报告对青铜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包括其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化意义以及保护与传承。
通过对青铜器进行综合考察和学术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并提出了对于青铜器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1.引言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代表了我国古代工艺水平的巅峰。
它们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特色。
2.历史背景
青铜器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经过战国时期的繁
荣发展,并逐渐式微于秦汉之间。
青铜器的历史演变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密切相关。
3.制作工艺
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包括矿石选材、冶炼、铸造、雕刻等多个步骤。
这些工艺的发展和改进不仅提高了青铜器的质量和艺术价值,也为后世的青铜器制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4.文化意义
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既是权力象征,也是礼仪器具。
同时,青铜器的图案和纹饰也透露出古人对于神话、
宗教和自然的理解和崇拜。
5.保护与传承
青铜器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强化文物保护的法律地位;加强考古工作,挖掘和保护更多的青铜器遗址;加强科研力量,提高保护修复和鉴定能力;加强文物教育,提高公众对于文物保护的认识。
结论:
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保护与传承青铜器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于我国古代文明的尊重和传承。
关键词:青铜器、制作工艺、文化意义、保护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青铜器篇一:青铜器调研报告青铜器调研报告什么叫青铜器?从考古学上讲,中国青铜器特指商代和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这些器物以铜质为主,加入少量锡和铅浇铸而成,器物颜色呈青灰得名。
其种类主要有工具、兵器、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尔器、车马器等。
形制多样,纹饰精美,铭文为书法艺术瑰宝。
青铜器的发明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我国商、西周、春秋三个历史时期就属于青铜时代。
而中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有一则传说叫“蚩尤作兵”。
相传蚩尤统率本部人马进攻黄帝部族,双方“战于涿鹿之野”,交战之初蚩尤军节节胜利,因为他们摇篮里有戈、戟、酋矛、夷矛等五种兵器,估计这些兵器就是用铜制成的。
后来,黄帝制作了指南车用于战争,才扭转了战局并制服了蚩尤。
《子华子》还记载:为庆祝胜利,黄帝派人去首山采铜矿,然后将铜矿石运到荆山脚下铸鼎,作为战争胜利的纪念。
以我国出土的最古老的青铜器马家窑青铜刀而论,中国青铜器制品最早出现的时间决不会晚于距今四千年以前,即夏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出现了铸铜。
马家窑文化遗址位于甘肃东乡,出土的青铜刀是彩单范铸造的,而在河南登村王城岗、淮阳平粮台和城郝家台龙山古城遗址中,发现了铸造器物时留下的青铜渣。
以上发现足以说明:中国青铜器最早产生的时间当在距今四千多年以前。
不同时期青铜器的区别: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
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兵器种类增多。
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
分铸技术的应用已较娴熟,制范、合范技术相当进步。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多有发现,奠定了青铜艺术鼎盛的基础。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艺术辉煌灿烂。
商代礼器的重酒体制臻于完善,满布器身的纹饰大量采用浮雕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精美绝伦。
运用夸张、象征手法表现动物神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既壮严神秘又富有生气。
纪事何铭文在商末出现。
周初礼器沿袭商制,出现了向重食体制转变的端倪。
铸记长篇铭文是西周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形成重食的系统。
列鼎制度、编钟制度和赐命作器之习已经形成。
新器类出现,器形端庄厚重,纹饰多为动物变形,或流转舒畅,或朴质简率。
作器铸铭盛行,多见有长篇铭文的重器。
春秋早期的形制和纹饰是西周中晚期的自然延续。
各诸侯国普遍建立青铜铸造业,水平不一,有的范铸技术略显粗疏,大国之器仍较精严。
春秋中期、晚期战国(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公元前221年),春秋中期至战国,青铜艺术的发展再次出同高潮。
列国青铜器趋向成熟,区域特征明显,北方晋秦、东方齐鲁、南方荆楚的青铜艺术交相辉映。
器物的生活实用性加强,礼器的功用逐渐消失。
形制的创新,出现了许多谲奇精丽之器。
以龙为主题的纹饰细密繁缛,人物活动的画像创造性地作为主纹出现。
失蜡法和印模块范拼合法产生,镶嵌工艺绚丽工巧。
铭文字体亦注重美化。
战国晚期,青铜艺术趋于朴素平实。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能和中国青铜器一样对人类社会产生那么大影响。
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华夏民族古老文明的铸造工艺、文化源流、历史渊源。
被史学家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中国的古文明悠久而深远,灿烂的青铜文化是其典型代表和辉煌再现。
这些代表和辉煌,都与洛阳有着渊源关系。
1.禹铸九鼎源自河洛鼎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明的见证。
禹征采九州贡金,铸成九只大鼎,并分置在九州都城。
象征执鼎者拥有执掌统治天下的权力,受万民拥戴,并从此奉为传国宝器,世代相传,国脉相继。
夏代末年,桀为昏德,鼎迁于商。
商汤灭夏,商人把九鼎搬到商都亳邑。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武王灭纣克商,进入殷都。
特派人查验九鼎,然后迁鼎于周都洛邑。
周成王时还营建宫室,奉安九鼎。
秦攻周取九鼎,传说一鼎沉入泗水,剩八鼎。
2.青铜器的辉煌时代也是在河洛青铜器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轻实用,尚礼器,重军备;二是非民用,轻贵族,事王权。
活之享用,死之随葬,传之耀祖。
河洛地区的青铜器从夏代开始出现,到商周时达到顶峰,现已知品种达1500种。
主要包括:(1)江山社稷,权倾于鼎类:后母戊鼎、乳钉纹鼎、兽面纹鼎、蝉纹鼎、妇好鼎、毛公鼎。
(2)兵器:矢刀类:战车、剑、车马;利刃类:戈、钺、戚、箭、胄、甲。
(3)纪念祭祀类:钟、鼎、彝、熏、炉、钵。
(4)生活盛食器类:各种煮食器、甗甑、锅、簋、簠、荳、盉、硫、斚、卣、盂;盛食器、各种工具、锅斧、卣、凿、锥、锛、钩等。
(5)容酒器:莲鹤方壶、旂觥、尊等;斟酒器:觚、鸟盖觚壶等;饮酒器:天下第一爵、历代爵等。
(6)厅事用品:龙凤案、鉴、禁(曾侯乙)、敦、鹿角立鹤(衣帽架)、虎噬鹿器座(屏风座),各种灯具:东汉铜牛灯、吊灯、雁鱼灯、长信宫灯等。
(7)文房及生活用具:砚、水注、笔架、熏香炉、匙、斗、勺、盆、碗、匜、缸等。
(8)各类装饰品:车马饰品、女人头饰、男人腰带、门饰、裱饰、棺饰、武饰等。
(9)研究观测:天气星象、星宿、四灵神、浑天仪、地动仪等。
(10)完整的十二乐音系列:编钟、磬、响铃、铜鼓。
这个灿烂辉煌的时代维系了一千八百年,史学家郭沫若概括性地将这段历史起了一个震耳欲聋的响亮名称——“中国青铜时代”。
(二)不同时期青铜器的变化原因:从商代本身来说,以各期的青铜器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前期青铜器的器形一般较小,说明当时的铸铜手工业还不太发达,生产力的水平还比较低。
到了后期,也就是殷墟期,铸铜手工业得到发展,分工更细,生产规模也有相当的扩大。
这时,不论器物的造型和纹饰的精美程度都超过了前期,出现了许多气魄雄伟的大型作品。
根据文献记载和学者的考证,商朝在盘庚迁殷以前的一段时间,政治局面比较动乱,王都多次迁徒,生产的发展受到阻碍。
盘庚迁殷之后,政治局面渐趋稳定,政权得到巩固,生产力也得到提高。
特别是高宗武丁在位的五十九年间,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实力都比较雄厚,统治区域进一步扩大,达到商代后期的极盛阶段。
相当武丁时期的青铜器,也较之前代有明显的变化。
殷墟出土的大体属于或略晚于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器形较大,制作精美。
东周时,周王室衰微,不再有力量来控制各个诸侯,这种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和诸侯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了青铜铸造业的发展:列国铸器增多,但周王室铸器却数量减少且质量下降。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大动荡时期,思想活跃不仅带来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造成了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青铜工艺在春秋早期承袭了西周晚期的一些特点。
到了中期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剧烈变革,青铜工艺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表现为:原王室的器变为各诸侯自铸的器,诸侯国青铜器占据当时青铜器的主要地位,或成为社会的商品;原来的“礼器”变为了士大夫阶级生产享用的器,或成为象征个人财富的财物。
为了满足社会新兴势力钟鸣鼎食的奢侈生活需要,青铜器的制造加强了实用性。
篇二:青铜器装饰纹样调查报告青铜器装饰纹样调查报告这次为期一周的外出考察课去了西安和平遥。
考察内容主要以两地的建筑古建、文物器形、装饰纹样以及大院文化为主。
在考察期间,我对两地的民俗民风,地区发展也有了一些了解。
总的说来,还是收益颇丰吧。
由于考察的内容繁多,在此,我只针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这一部分及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青铜器的纹饰是中国青铜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时,我们已经知道商周到战国青铜器的纹饰,主要有平浮雕、浅浮雕(阳刻、阴刻)、高浮雕、透雕、圆雕等。
早在夏朝,器物纹样还处于萌芽阶段,直到商初,青铜器纹样才有了发展。
商初到商中期这一时期,器物纹样长期处于发展阶段,纹样古朴,此时纹样有饕餮纹、夔纹、兽面纹、牛面纹、蝉纹、象纹、龙纹、鸟纹、乳丁纹等,并出现人面问、虎纹。
商末到西周是器物纹样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纹样富有神秘感,多为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蝉纹、凤鸟纹、象纹、鹿纹、乳丁纹、龙纹等。
饕餮纹变为牛羊纹,商末周初以来还出现多种凤鸟纹。
到春秋战国时期器物纹样逐渐发生了变化,春秋时期以秩序见长,战国时期则以活泼取胜。
春秋战国时期多蟠螭纹、龙纹、蟠虺纹、生活纹等。
此外常见的还有云雷纹、目雷纹、勾连纹等几何纹样。
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从艺术风格到制作工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青铜器上的各种纹饰,题材多样,手法独特,结构严谨,纹饰造型夸张、凝练。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器物纹样,由单纯粗犷趋于成熟精工,由神秘奇特转向平实奔放,由严峻肃穆变为生动活跃。
在各种青铜器中,商周时期系以动物纹居多,其中又以饕餮纹为主,一般而言,商代饕餮纹的主要特征是额上两个大角以外卷型和曲折形居多,目侧耳小而圆润,两侧利爪小,短。
此外,从纹饰的构图于布局看,早、中商时期的花纹为单层,无地纹,即有主纹。
且往往见器表的中间留白,即不是通身饰满花纹。
晚商开始出现地纹,乃至出现了三层花纹,即主纹(鼓出的粗纹)、地纹(衬托主纹的纹饰)、细纹(在主纹上雕刻的阴道花纹)三层。
故胎多厚。
刻纹多深,主纹多凹,多呈对称,对称中间有一个重点,或以饕餮纹为之,或以器物的扉棱为之。
西周早期的铜器纹饰仍以饕餮纹、龟纹、夔纹、龙纹、鸟纹、蝉纹、蚕纹等多种动物纹居多,几何纹次之。
至晚期,动物纹退居作陪衬地位,而以环带纹、鳞纹、窃曲纹、瓦纹占据主导地位。
而且纹饰罕见用三层纹饰,亦不见以云雷纹为地纹衬托主纹。
此间的纹饰也渐趋简单朴实,构图也少见对称,中点的章法,同时纹面与器面平,罕见凸出的粗纹,这是西周铜器纹饰显著的时代风格。
春秋战国铜器的纹饰,系以粗大的蟠螭纹、细小的蟠虺纹、绳纹、贝纹、鸟兽纹居多,且多为袋状。
此间纹饰纤巧细密,富于变化。
纹饰是青铜器皿上的装饰纹样,雕或浮雕铸成,题材广泛,各类纹饰的发展演变情况也提供了重要依据。
按纹饰的种类可分为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建筑纹五大类。
这里主要介绍动物纹和几何纹。
动物纹中出现最早,印象最深的当属饕餮纹。
饕餮纹,指大眼圆睁、咧着大嘴,獠牙外露,额上有一对立耳或犄角,两目间以扉棱或器物棱角为鼻,两侧还有一对利爪的面目狰狞的传说中的吃凶兽。
有的以牛首、羊首变形。
有的兽面两侧装饰有对称的蜿蜒躯体。
饕餮纹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装饰部位,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
构图丰满,主纹两侧以富于变化的有阴阳互补之美。
饕餮纹与饕餮纹同时流行的还有夔龙纹、蟠龙纹、凤鸟纹、蝉纹、蚕纹等形象纹饰以及圆涡纹、四瓣花纹、勾连雷纹、连珠纹等几何形纹饰。
夔龙纹,通常指那种长身弓起,头上有角的侧面龙形图像,有的腹下有鳍形足,有的没有。
其变化很多,使用灵活。
有时作饕餮纹两旁填充空白的辅助花纹。
也可单独构成连续排列的装饰带,夔龙纹与圆涡纹相间排列的二方连续图案,被称为火龙纹。
夔纹龙纹,西周时期青铜器上常有一首二身的龙纹,龙首在颈的中心部位,作半凸起状,龙身向两侧或直线、或波形地伸出,奇诞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