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还草研究案例

合集下载

《2024年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范文

《2024年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不断采取积极措施。

呼和浩特市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退耕还林还草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为研究对象,对其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效进行全面分析。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退耕还林还草的背景、政策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 实地调查法:对呼和浩特市各县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土地利用变化数据。

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统计分析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同时运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

三、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一)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

耕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及湿地等生态用地面积增加。

此外,城市建设用地也得到了有效扩展。

(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变化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推进,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发生了明显调整。

生态用地在空间上得到了有效扩展,形成了以林地、草地为主的生态屏障,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四、退耕还林还草的效益分析(一)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林地、草地的增加,有效提高了区域植被覆盖率,改善了土壤质量,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发展。

同时,林地、草地对于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具有重要作用,有效减轻了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社会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还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黄龙县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及经验做法分析

黄龙县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及经验做法分析

黄龙县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及经验做法分析黄龙县是中国浙江省丽水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该县自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实践经验。

退耕还林是指将农田面积超过法定上限的农民土地,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措施,将其改造成森林或草地,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水源地和生物多样性。

黄龙县的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退耕还林工程提高了土地的生态效益。

黄龙县位于浙江省西南边陲,是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可以保护并改善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退耕还林工程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黄龙县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可以提供更多的生境和栖息地,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

退耕还林工程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护耕地资源。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防止土壤侵蚀,提高地力,保护土壤质量和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实现这些成效,黄龙县采取了一系列的经验做法。

县政府加强了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并对退耕还林的农民进行了补偿。

政府通过向农民提供一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参与退耕还林工程。

黄龙县推行了科学的区划和规划,确保退耕还林区的合理布局和面积分配。

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效益。

县政府加强了监管和管理,确保退耕还林的实施质量和进度。

通过加强监管,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并减少因违规行为导致的不良影响。

黄龙县注重了与社会的合作,提高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参与度和社会的支持。

县政府积极与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共同推动退耕还林工程的进展。

黄龙县的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做法。

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区域的退耕还林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国内生态环境改造事例

国内生态环境改造事例

国内生态环境改造事例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生态环境改造,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下面将介绍几个国内生态环境改造的事例,展示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应对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而推出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

该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减少农业用地,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工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还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生态补偿和生态经济发展机会。

二、水污染治理项目水污染治理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水污染治理项目。

例如,针对我国严重的河流污染问题,政府启动了“十三五”河长制工程,加强对河流的管理和保护。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村和城市水环境的质量。

这些水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我国的水环境质量,保障了人民的饮水安全。

三、大气污染治理行动大气污染是中国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大气污染状况,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

例如,针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问题,政府采取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加强了对工业企业和机动车的排放监管。

此外,政府还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能源结构调整,减少了燃煤和石油的使用量。

这些大气污染治理行动的实施,明显改善了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减少了雾霾天气的发生频率。

四、生态保护区建设为了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生态保护区建设。

生态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定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遗产地和生态公益林等。

政府通过划定保护区边界、加强监管和保护措施,保护了大量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同时,生态保护区建设还为生态旅游和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草)政策下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研究——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

退耕还林(草)政策下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研究——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

V0 . NO 4 18 .
J1 2 0 u. 0 8
退 耕 还 林 ( ) 策 下 农 村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研 究 草 政
— —
以陕 西 省 吴 起 县 为 例

720) 1 1 0
何 明骏 , 少峰 , 郑 李
( 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 院, 西 杨凌 西 陕

要 :退耕 还 林 ( ) 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实施 中 的 生 态恢 复 的 重要 内容 。 退 耕 还 林 ( 作 为强 制 性 的 制 度 变 草 是 草)
迁 , 仅 对 生 态 恢 复 具 有 重要 影 响 , 不 而且 对 区城 经 济 发 展 具 有 良好 作 用 。 论 文 以 陕 北 黄 土 高 原 地 区 的 吴起 县 为 倒 ,
实证 分 析 了退 耕 还 林 ( ) 策 能否 达 到预 期 目标 , 仅 取 决 于农 业 内部 种 植 结 构 调 整 , 且 还 取 决 于 以 农业 劳动 草 政 不 而 力 向其 他 产 业 转 移 为 特 点 的 农 村 经 济 结 构 的 转 型 。 对 吴起 的 实证 分析 表 明 : 耕 还 林 ( ) 策 实施 后 农 业 土 地 经 退 草 政 营在 向 集 约 化 和 产 业 化 转 变 , 村 就 业 结 构 和 收 入 结 构 也 在 发 生 变 化 , 地 区 正 在 逐 渐 摆 脱 单 纯 依 赖 种 植 业 收 入 农 该 的 格 局 。但 是 , 种 变化 尚在 初 级 阶段 , 很 脆 弱 , 后 仍 需 作 进 一 步 的 调 整 。 这 还 今 关 键 词 : 西 吴起 县 ; 耕 还 林 ; 济 结 构 ; 地 利 用 结 构 ; 入 结 构 陕 退 经 土 收

中国沙漠改造成功案例

中国沙漠改造成功案例

中国沙漠改造成功案例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世界上的荒漠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荒漠化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枯竭、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及人类的生命质量的下降。

中国作为东亚第一大国,在荒漠化治理方面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让人们不得不惊叹科技的力量。

一、退耕还林工程1999年开始的“退耕还林工程”就是一个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

这个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增加森林的密度来减缓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为国土建设提供了基础。

至今,这一项目已经改善了6400多万公顷的荒漠化土地,增加了森林覆盖范围2300多万公顷。

二、天然草场改造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草原这两个面积极大的草原上,天然草场改造也成为荒漠化治理的一个成功案例。

通过使用植物和灌溉措施,以及改善牲畜的饮食和饮水,天然草场的自然恢复速度得到了极大的加快。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保障动植物的生存,同时也有助于最终增加草地的覆盖范围和密度。

三、沙漠绿化项目自1980年以来,中国已经在沙漠绿化方面投入了超过6000亿的投资,最终在多个省份成功开展了沙漠绿化项目。

通过种植抵御荒漠化的植物以及灌溉措施,中国沙漠的覆盖范围从20多科米增加到60多科米,同时还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黄河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水源,然而它也是世界上最肮脏的河流之一。

为了减少水土流失以及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如定点整治、荒漠化治理、退耕还林等。

通过这些措施,黄河的水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也减少了洪水的危害。

总结中国在荒漠化治理和沙漠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减少了生态问题的威胁,同时也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中国的沙漠化问题还远未终止,政府和个人必须做出持续的努力来保持这些项目的成功并继续向目标迈进。

《2024年呼伦贝尔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评估》范文

《2024年呼伦贝尔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评估》范文

《呼伦贝尔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评估》篇一一、引言呼伦贝尔市位于我国北部,以其广阔的草原、森林以及独特的生态系统闻名。

近年来,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当地政府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此政策不仅对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当地生态环境及生境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呼伦贝尔市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评估。

二、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变化1. 土地利用现状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前,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以农业耕作为主,草原和森林面积相对较少。

随着政策的推进,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的变化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呼伦贝尔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一方面,大量的农田被改造为林地和草地;另一方面,原有的草原和森林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这种变化不仅增加了森林和草地的面积,也改善了土地的生态环境。

三、生境质量评估1. 评估方法生境质量评估主要采用生态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和遥感数据,对退耕还林还草后的生境质量进行评估。

2. 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显示,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呼伦贝尔市的生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森林和草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土壤质量和水分保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的关系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使得森林和草地的面积增加,从而提高了生境质量。

另一方面,土地利用的改变也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更多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此外,合理的土地利用管理措施也是提高生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通过分析呼伦贝尔市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评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在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生境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这也表明了政府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的决心和努力。

退耕还林与毁林复耕问题研究——以陕西吴起为例

退耕还林与毁林复耕问题研究——以陕西吴起为例

维普资讯
0 5公顷) 其 中 20 、04年完成 新造林 和补植 .6 , 0 3 20 58 .5万 公 顷, 占退 耕还 林 合格 面积 的 6 .% , 03 到
20 04年底 , 累计兑现粮食 3 3 134万公斤 , 兑现粮食 折现金补助 1 3 . 269 2万元 , 现现金 补助 802 4 兑 7 . 万元 , 兑现种苗 费 728 5万元 , 民收入 明显增 7. 农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 , 给吴起县农 民带来 了重
大的变化。为了使这种变化的分析具有科学性 , 我
们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 从收入和用工量两个 方面来反映退耕还林对农户的影响。收入分析通过 “ 公顷净收益变化” 农 户家庭收入变化” 和“ 两个指 标来反映 ; 用工量分析通过“ 户用工量投 向及总 农
6. %。国家累计投入 4 58亿元 , 33 9. 西部地 区累计 投入 3 12 4 . 亿元 , 占全国的 6. %… 。据国家林业 88
局退耕还林办提供 的材料 , 9 20 1 9— 04年退耕还林 9 5 年来 , 00多万农户 、 70多万农 民从 中直接受 20 90 益 。另据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 , 0 2 3年农 民人均纯 0 收入增速西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西部地 区的 退耕还林 户高于非退耕农 户 , 耕还林极大地调动 退 了广大农民封山造林 的积极性 , 日的荒 山荒坡披 昔 上了绿装 , 水土流失开始减弱 , 生态状况逐渐 向良性 方面发展 。问题是生态建设补贴被取消后( J 草地
维普资讯
西北大学学报 ( 学社会科 学版 ) 哲 2O 06年 7月 , 3 第 6卷第 4期 , 1,0 6 V 13 , o4 J .2 0 , o.6 N . u

退耕还林成果管护典型案例

退耕还林成果管护典型案例

退耕还林成果管护典型案例
1.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该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程,通过植树造林,修复植被,恢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在退耕还林项
目的带动下,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
控制,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

2.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市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程,通
过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改
善了生态环境,保护了珍稀濒危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3.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该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通过
大力实施生态移民政策,将原来的农田还原为林地,恢复了植被,
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

这些案例表明,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率。

同时,退耕还林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生计途径,促进了可
持续发展。

这些典型案例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的退耕还林工程提供
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开展退耕还林还草需要进一步做哪 些工作
退耕还林的工作程序有哪些? 一是计划的申报批复。需要退耕的农户凭土地承包合同和书 面申请向当地村委会申报,村汇总后向乡镇书面申报,乡 镇组织技术人员对各村申报面积的可行性进行核实,并将 符合条件的面积汇总后向县里申报,县里向市递交申请报 告,市根据省下达的计划和各乡镇申报面积综合平衡后下 达退耕还林计划。 二是规划设计。将任务、树种、栽植模式、完成时间、质量 标准等落实到田间地块和每个农户,并形成设计材料。 三是签订退耕还林合同书。 四是项目按规划设计实施,并制定后期管护措施。 五是检查验收。 六是政策兑现。
2009-10-25 07资环 班第二组制作 资环2班第二组制作 资环
资料来源
/nonglin/070310/1310 2910-2.html 依法推进退耕还林之思 考 《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01》 中国林业统计年鉴 》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林与经 济林认定标准(试行) 济林认定标准(试行)
退耕还林还草标准或条件
1、退耕还林营造的生态林以及生态和经济兼用林,由县级 以上林业局根据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标准认定。标准是: (一)造林树种属于我省退耕还林的生态林造林的乔木树 种或灌木树种或我省生态林和经济林造林兼用树种之一的; (二)造林密度达到生态林或生态和经济兼用林造林密度 要求的;(三)在经营措施上,主要是利用自然地力形成 和恢复林分植被。禁止采取大面积的垦复、松土、割灌、 除草等抚育措施。 2、经济林认定的依据是什么? 退耕还林营造的经济林, 由县级以上林业局根据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标准认定。标准 是:(一)造林树种属于我省退耕还林的经济林造林树种 之一的;(二)造林密度达到《造林技术规程》中规定的 造林密度要求的;(三)在经营措施上,采用嫁接苗、大 苗、名特优苗等,造林后可进行局部垦复、松土、施肥等 抚育措施,同时必须采取林草间作和建造生物埂等水保措 施。 2009-10-25 07资环 班第二组制作 资环2班第二组制作 资环
2009-10-25 07资环 班第二组制作 资环2班第二组制作 资环
1、要根据不同气候水文条件和土地类型进行科学规划,做到因地制宜, 乔灌草合理配置,农林牧相互结合。 2、要在作业设计中科学地确定林种、树种和草种比例。 3、要加强种苗市场行政执法力度。坚决制止垄断种苗市场、哄抬种苗价 格的行为,严厉打击种苗销售中的不法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4、要加强种苗调剂工作。各试点县退耕还林还草所用种苗,要做到尽量 在本县内解决,尽量使用乡土和抗逆性强的树草种及新品种。 5、要加强种子、苗木检验检疫工作。 6、采取多种形式推进退耕还林还草。 7、要在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基础上,实行"谁退耕、谁造林 (草)、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将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农民 群众的积极性,使退还林还草真正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 8、国家给退耕户适当的现金补助。 9、要认真落实"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 施,切实把国家无偿向退耕户提供粮食、现金、种苗的补助政策落实 到户。
退耕还林还草标准或条件
1、“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 承包”政策,把握“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 种苗要先行,干部是保障”等主要环节,是退耕 还林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和深入开展的基本方法。 将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与农村能源 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移民相结合、与农牧业结构 调整相结合,是确保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 思路。 2、退耕还林要做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 弹、能致富,实现“国家得绿,群众得利”的目 的。 2009-10-25 07资环 班第二组制作 资环2班第二组制作 资环
需要准备和收集的数据
2009-10-25
07资环 班第二组制作 资环2班第二组制作 资环
如何分析并得到退耕还林还草的面 积数量
1、哪些地方可以纳入退耕还林的范围? 根据生态建设需要和国家财力,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林。这些地方 应当纳入退耕还林规划:(一)水土流失严重的;(二)沙化、盐碱化、石 漠化严重的;(三)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四) 生态脆弱和生态地位重 要的区域,如25度以上的陡坡地(平原县市16度以上的陡坡地)、江 河两边、湖库周围、山脉顶脊、重点风景名胜区、城镇周围、省道国 道及铁路干线两边等地区。 2、哪些地方不能纳入退耕还林范围? (一)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内的耕地、水田、标准化梯田;(二)生 产条件较好、实际粮食产量超过国家退耕还林补助粮食标准并且不会 造成水土流失的平缓耕地;(三)凡属往年已造林的面积;(四)国 发明电[1998]8号下发后即从1998年8月以后开垦的坡耕地,必须无条 件退耕还林,不享受国家钱粮补助政策;(五)退耕还林坡耕地面积 按土地部门土地详查确定的数据为基数,土地详查后开垦的坡耕地一 律不得纳入退耕还林工程范围,由开垦者无条件退耕还林;因生态建 设特殊需要,经国务院批准的除外。 3、哪些农户不能实施退耕还林? (一)退耕还林农户人平当家地少于0.5亩的;(二)生产条件较好, 2009-10-25 07资环 班第二组制作 资环2班第二组制作 资环 粮食产量较高,又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三)农户不愿退耕的。
2009-10-25
07资环 班第二组制作 资环2班第二组制作 资环
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 下面以某县为研究区域, 下面以某县为研究区域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 程学过的知识, 程学过的知识 , 回答该县应该退耕还林还草的面积 数量如何获取? 数量如何获取?
2009-10-25 07资环 班第二组制作 资环2班第二组制作 资环
THANK YOU
07资环 班 资环2班 资环 陈全兴
2009-1第二组制作 资环
1、退耕还林还草标准或条件; 、退耕还林还草标准或条件; 2、需要准备和收集的数据; 、需要准备和收集的数据; 3、如何分析并得到退耕还林还草的面积数量; 、如何分析并得到退耕还林还草的面积数量; 4、具体开展退耕还林还草需要进一步做哪些 、 工作。 工作。
2009-10-25 07资环 班第二组制作 资环2班第二组制作 资环
退耕还林还草研究案例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 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生态状况不容乐观。目 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生态状况不容乐观。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 万平方公里, 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 万平方公里 土面积的36.9%,全国现有荒漠化土地 土面积的 ,全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 万平 方公里、沙化土地总面积174.31万平方公里,分 万平方公里, 方公里、沙化土地总面积 万平方公里 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7.9%和18.2%,并以年均 别占国土总面积的 和 ,并以年均1.04 万平方公里和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严重的 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万平方公里和 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致使我国洪涝、干旱、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致使我国洪涝、干旱、沙 尘暴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尘暴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受到严重影响,国家的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受到严重影响,国家的生态安全受到威胁。1998 年特大洪水、 年春遭受的严重旱灾、 年特大洪水、2000年春遭受的严重旱灾、2002年 年春遭受的严重旱灾 年 3月影响严重的沙尘暴天气,给人民敲响了警钟。 月影响严重的沙尘暴天气, 月影响严重的沙尘暴天气 给人民敲响了警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