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8 煤的工艺性质
chap8 煤的工艺性质

标。按照煤灰熔融温度的高低可将煤灰分为四种类型。
第四节
煤炭气化与燃烧的工艺性质
煤灰熔融性取决于: 煤灰成分的组成比例,气氛的氧化还原性。 (1)高温条件下,煤灰所在部位的氧化还原性气 氛对煤灰熔融性有很大的影响。在工业条件下,煤炭燃 烧或气化成渣部位的气氛一般是弱还原性的,因此在测 定煤灰熔融性时,一般模拟弱还原性气氛进行。在弱还 原性气氛下,FeO能与SiO2形成一系列低共熔混合物,它 们的熔融范围均在1138-1180℃之间。 (2)在相同的气氛条件下,煤灰熔融性由其灰成 分的化学组成决定。
第四节
煤炭气化与燃烧的工艺性质
第四节
煤炭气化与燃烧的工艺性质
3、影响煤的反应性的因素 1、煤的煤化程度。 一般情况下,煤化程度低的煤,对CO2反应性好。因此, 褐煤反应性较大,烟煤的反应性居中,无烟煤的反应性最 小。 褐煤
烟煤 无烟 煤
, %
温度, ℃
第四节
煤炭气化与燃烧的工艺性质
3、影响煤的反应性的因素 煤的孔隙率越大,气化反应的接触面越大,反应 性就越高。 煤灰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对C与CO2的还原反应具 有催化作用,使煤的反应性提高。 煤的反应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可改变温度来弥 补煤的反应性差的缺陷。
三、发热量校正
◆发热量的校正
(1)弹筒发热量:弹筒直接测得的发热量。 (2)恒容高位发热量:由弹筒发热量扣除氮、 硫特殊反应热。 (3)恒容低位发热量:由高位发热量扣除水的 气化热。 (4)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最高内在水分但 无灰分。
(1)高位发热量
◆对N、S特殊热效应的校正––恒容高位发热量 从弹筒发热量中扣除稀硫酸和稀硝酸生成热,称为恒容高 位发热量,简称高位发热量,用符号Qgr, v, ad表示,
8上-工艺性质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煤的工艺性质
氧弹:
点火丝 2.6-3.0 MPa 氧气 1 g(0.0001g) 煤粉 10 ml水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煤的工艺性质
三、不同基准发热量的换算 换算基准: n燃烧状态不同 n水分不同 n灰分不同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煤的工艺性质
燃烧状态不同的基准 煤在氧弹中燃烧与在大气中燃烧的区 别: (1)燃烧条件的区别:温度、气氛、压 力、恒容、恒压 (2)燃烧结果的区别:反应、产物 (3)对发热量的影响:弹筒发热量大于 煤的真实热值
ad
Q gr, v, ar = Q gr, v, ad
100 − M t 100 − M ad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低位发热量不同水分基准换算公式:
Qnet, v, ar
煤的工艺性质
100 − M t = (Qgr, v, ad − 206H ad ) − 23M t 100 − M ad = Qgr, v, ar − 206H ar − 23M t 100 − 206 H ad ) 100 − M
n 0
可推导出瑞-方公 式——公认的最准 确公式。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煤的工艺性质
C的简化求算方法:德国近似公式、美国近似 公式、苏联近似公式、中国近似公式。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煤的工艺性质

煤的工艺性质为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价值,必须了解、研究煤的工艺性质,以满足各方面对煤质的要求。
煤的工艺性质主要包括:粘结性和结焦性、发热量、化学反应性、热稳定性、透光率、机械强度和可选性等。
1.粘结性和结焦性性是指煤在干馏过程中,由于煤中有机质分解,熔融而使煤粒能够相互粘结成块的性能。
结焦性是指煤在干馏时能够结成焦炭的性能。
煤的粘结性是结焦性的必要条件,结焦性好的煤必须具有良好的粘结性,但粘结性好的煤不一定能单独炼出质量好的焦炭。
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配煤炼焦的道理。
粘结性是进行煤的工业分类的主要指标,一般用煤中有机质受热分解、软化形成的胶质体的厚度来表示,常称胶质层厚度。
胶质层越厚,粘结性越好。
测定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方法很多,除胶质层测定法外,还有罗加指数法、奥亚膨胀度试验等等。
粘结性受煤化程度、煤岩成分、氧化程度和矿物质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煤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煤,一般都没有粘结性,胶质层厚度也很小。
2.发热量是指单位重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亦称热值,常用106J/kg表示。
它是评价煤炭质量,尤其是评价动力用煤的重要指标。
国际市场上动力用煤以热值计价。
我国自1985年6月起,改革沿用了几十年的以灰分计价为以热值计价。
发热量主要与煤中的可燃元素含量和煤化程度有关。
为便于比较耗煤量,在工业生产中,常常将实际消耗的煤量折合成发热量为2.930368×107J/kg的标准煤来进行计算。
3.化学反应性又称活性。
是指煤在一定温度下与二氧化碳、氧和水蒸汽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
它是评价气化用煤和动力用煤的一项重要指标。
反应性强弱直接影响到耗煤量和煤气的有效成分。
煤的活性一般随煤化程度加深而减弱。
4.热稳定性又称耐热性。
是指煤在高温作用下保持原来粒度的性能。
它是评价气化用煤和动力用煤的又一项重要指标。
热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炉内能否正常生产以及煤的气化和燃烧效率。
5.透光率指低煤化程度的煤(褐煤、长焰煤等),在规定条件下用硝酸与磷酸的混合液处理后,所得溶液对光的透过率称为透光率。
煤的化学组成和工艺性质

第六章 §1煤的化学 组成和结构
35 35
30 30
25 25
(
20 内 20 在
15 水容15 10 分积10
含水 5 量分 5
)
0 0 10 20 30 40 50 60
0 65 70 60 60 60 60 60
daf
daf
图6-7 煤中内在水分含量与碳含量 和挥发分之间的关系(据武汉地质 学院煤田教研室,1979)
第六章 §1煤的化学 组成和结构
3.氧 氧在煤的有机质中以各种官能团的形式存在,
分布在支链上或在稠核中构成杂环。在煤化作 用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影响煤中氧含量(Odaf) 随着煤化程度加深而减少,其波动范围很大。 在同一种煤的不同煤岩成分中,以镜质组和稳 定组的氧含量为最高,丝质组的氧含量最低。
第六章 §1煤的化学 组成和结构
6.磷 煤中的磷是有害元素之一,大都存在于无机
矿物质中。我国煤中磷的含量不高,一般为 0.00l-0.1%,最高不超过1%。虽然煤中磷的 含量较少,但是它的危害性却很大。在煤炼焦 时,煤中的磷转入焦炭,焦炭用于炼铁时又进 入生铁中,位生铁发脆而影响其质量。因此磷 是煤中有害成分,炼焦用煤要求磷含量在 0.02-0.03%以下。
第六章 §1煤的化学 组成和结构
煤
50
褐
长焰 煤
煤 烟
40
它 其
Hdaf
30
20
7
10
煤
褐 长
焰
煤
其 它 烟煤
6
Vdaf
5
4
0
5
10
15
20
25
T daf
图6-2 煤中氢含量与挥发分、焦油产率之间的关系 (据汪寅人等,1981)
煤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煤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煤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的详细信息。
以下是煤的常见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的描述:
理化性质
1. 密度:煤的密度取决于其成分和煤种。
一般来说,煤的密度介于0.8 g/cm³到1.5 g/cm³之间。
2. 水含量:煤中的水含量对其性质和使用有重要影响。
不同煤种的水含量存在差异,一般来说,煤的水含量在1%到10%之间。
3. 灰分含量:煤中的灰分含量是指煤中不挥发物的部分。
煤的灰分含量对燃烧过程和煤的利用有一定影响。
4. 挥发分含量:煤的挥发分含量是指煤在特定条件下被加热时挥发出的部分。
不同煤种的挥发分含量存在差异,对煤的燃烧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5. 硫分含量:煤中的硫分含量对燃烧排放和环境污染有一定影响。
不同煤种的硫分含量存在差异。
危险特性
1. 燃烧性:煤是可燃物质,当受到热源作用时,可以燃烧释放
能量。
煤中的挥发物和固定碳是燃烧的主要成分。
2. 爆炸性:煤粉与空气混合并形成适当的浓度时,具有爆炸性。
特别是细颗粒的煤粉更容易爆炸。
3. 静电积聚:煤中的细颗粒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静电
积聚,从而增加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4. 有毒气体排放:煤燃烧释放的废气中可能含有一些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煤种的理化性质和
危险特性可能存在差异。
在实际使用和处理煤的过程中,请注意安
全防范措施,避免潜在的危险。
煤的工艺性质

精心整理[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工艺性质包括:(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数;(2)煤的发热量和燃点;(3)煤的反应性;(4)煤灰熔融性和结渣性等拟工业焦化条件下所得焦炭品质(2200Kg小焦炉试验);或测试上述胶质体的某一性质也有的直接观察实验室所得焦块的性质,表征煤的结焦性。
本节只阐述与我国煤的现行分类有关的几个测试指标。
(1)煤的胶质层指数煤的胶质层指数,又称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或Y值。
它是原苏联、波兰等国家煤的分类指标之一,也是我国煤的现行分类中区分强粘结性的肥煤、气肥煤的一个分类指标。
煤的胶质层指数,是原苏联列.姆.萨保什尼可夫和列.帕.巴齐列维奇提出的。
它的测试要点是根据不同结焦性的煤在干馏过程中胶质层的厚度、收缩情况和膨胀曲线的不同,测试胶质层的最大厚度(Y值)、1 23 4胶质层指数测试的允许误差。
同一煤样平行测试结果的允许误差地质勘探中常常由于煤芯煤样数量不足而无法测试;三是胶质层指数能反映胶质层的最大厚度,但不能反映出胶质层的质量。
(2)煤的罗加指数罗加指数(R.1),是波兰煤化学家罗加教授1949年提出的测试烟煤粘结力的指标。
现已为国际硬煤分类方案所采用。
我国1985年颁发了烟煤罗加指数测试的国家标准(GB5549-85),但在我国现行煤的分类中,罗加指数不作为分类指标。
罗加指数的测试要点:将1克煤样和5克标准无烟煤样(宁夏汝箕沟矿专用无烟煤标样,下同)混合均匀,在规定的条件下焦化,然后把所得焦渣在特定的转鼓中转磨3次,测试焦块的耐磨强度,规定的缺点是,规范性也很强,对标准无烟煤的要求很严。
罗加指数区分强粘煤灵敏度不够。
(3)煤的粘结指数G=10+(30m1+70m2)/m式中:m1——第一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0mm的焦渣重量,g;m2——第二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0mm的焦渣重量,g;m——焦化后焦渣总重量,g。
年以国标GB5450-85发布,并与Y值并列作为我国煤炭现行分类中区分肥煤的指标之一。
煤化学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化性质

1.2 煤的显微硬度Microhardness 煤的显微硬度 显微硬度Microhardness
P
H = 2sin 2 2 d
式中 H-显微硬度,MPa; -显微硬度, ; P-加在压入器上的负荷,N; -加在压入器上的负荷, ; d-压痕对角线长度,mm; -压痕对角线长度, ; 方形棱锥体两相对锥面的夹角,一般为136° α-方形棱锥体两相对锥面的夹角,一般为 °.
第一节 煤的密度
1.3 影响煤真密度的因素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nsity of coal 影响煤真密度的因素有成因类型genesic type, 影响煤真密度的因素有成因类型genesic type,煤岩 组成petrological constituents,矿物质minerals, 组成petrological constituents,矿物质minerals,煤化程度 rank等 rank等. 成因类型的影响: 成因类型的影响: ★腐植煤humic coals的真密度一般不低于1.25g/cm3, 腐植煤humic coals的真密度一般不低于 的真密度一般不低于1.25g/cm 而腐泥煤sapropelite 仅为1.00g/cm 左右; 而腐泥煤sapropelite 仅为1.00g/cm3左右;
第一节 煤的密度
1.4 影响煤真密度的因素factors affecting the density
of coal
矿物质的影响 ★矿物质的密度较煤的有机质高,因而,煤中矿物质含 矿物质的密度较煤的有机质高,因而, 量高则真密度大; 量高则真密度大;
第一节 煤的密度
1.4 影响煤真密度的因素factors affecting the density
煤的工艺性质

柠檬K24
煤的工艺性质
煤的工艺性质
炼焦煤工艺性质
根据胶质层数量和性质
奥亚膨胀度 b&a
基氏流动度 α max 胶质层厚度 ymax 罗加指数 R.I 粘结指数 G.R.I 坩埚自由膨胀序数 CSN 葛金指数/葛金焦型 G-K
根据煤粘结惰性物料的能力强弱 根据试验所得焦块外形
气化用煤的工艺性质
无缝隙1块;少缝隙26块;多缝隙6块以上
小孔隙;小孔隙带大孔 隙;大孔隙
无绽边;低绽边;高绽 边;中等绽边 黑色;深灰;银灰
熔合情况
粉状;凝结;部分熔合; 全部熔合
体积曲线
——典型曲线制定
平滑下降——瘦焦煤
平滑斜降——贫煤、瘦煤
波形——主焦煤
微波行——主焦煤
大之字——气煤 之字型 小之字——1/3焦煤
>85 >85 >85 >85 >50-65 >35-50 >50-65 >65 >30-50
肥煤Ⅰ 肥煤Ⅱ 肥煤Ⅲ 气肥煤 气煤Ⅰ 气煤Ⅱ 气煤Ⅲ 气煤Ⅳ 1/2中粘煤 弱粘煤 不粘煤 长焰煤 褐煤
ymax >25 ymax >25 ymax >25 ymax >25
ymax ≤25
其他 烟煤
>5-30 ≤5 ≤5或>5-30
t1-开始软化温度;t2-开始膨胀温度;t3-固化温度 b-最大膨胀度(%);a-最大收缩度(%)
基氏流动度 α max
——表征煤的粘结性
将煤样装入有垂直搅拌器的特制煤杯中,对搅拌器加一恒定力矩并在规 定条件下加热,煤受热软化后,搅拌器开始旋转,待到塑性固化后停止旋转。 在塑性期间定期记录旋转角速度。
表征烟煤粘结性的一种指标,现在已作为我国区分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能烟 煤的重要分类指标之一。 主要以1g粒度<0.2mm(具体为0.1-0.2mm占30%,<0.1mm占70%)与5g或 3g标准无烟煤(宁夏汝箕沟平峒二层无烟煤,标准水份、灰份等)混合均匀后放入专用 马弗炉中,850℃快速加热15min,所得焦炭在特定转鼓中进行二次转鼓试 验,测定G.R.I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煤的发热量
(一)对N、S特殊热效应的校正––恒容高位发热量
从弹筒发热量中扣除稀硫酸和稀硝酸生成热,称为 恒容高位发热量,简称高位发热量,用符号Qgr, v, ad表示:
Q gr, v, ad= Q b, ad-( 94.1S b, ad + Q b, ad )
第一节
煤的发热量
式中:Sb, ad-由弹筒洗液测得的硫含量,%,满足下列条 件之一时,即可用全硫代替:
第五部分 煤的性质
第六章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 第七章 煤的化学性质 第八章 煤的工艺性质 processing properties/technological properties
第九章 煤的工艺性质technological properties
第一节 煤的发热量
heat value/ calorific value of coal 第二节 煤的热解和粘结成焦性质 pyrolysis and caking properties of coal 第三节 煤炭气化与燃烧的工艺性质
Qgr, v, d 100 Qgr, v,ad 100 M ad
Qgr, v, daf
100 Qgr, v,ad 100 M ad Aad
100 M t Qgr, v,ad 100 M ad
Qgr, v, ar
第一节
煤的发热量
(2)低位发热量的基准换算公式
Qnet, v, ar 100 M t (Qgr, v, ad 206H ad ) 23M t 100 M ad Qgr, v, ar 206H ar 23M t
Qgr, maf
100(100 MHC) Qgr, v, ad 100(100 M ad ) Aad (100 MHC)
第一节
六、发热量基准换算
煤的发热量
◆发热量基准换算的目的
◆换算公式 (1)弹筒发热量和高位发热量的基准换算公式
第一节
煤的发热量
(1)弹筒发热量和高位发热量的基准换算公式
第二节 煤的热解和粘结成焦性质
三、粘结性烟煤热解过程 (2)胶质体的生成和固化阶段(300~550℃) Formation and resolidification of metaplast ● 300~480℃:煤分解、解聚Depolymerization ,析出大 量焦油和气体 其中:在450℃左右的温度区间,焦油的析出量最大。 在该阶段由于热解,生成了气(煤气和呈气态的焦油)、液 (胶质体)、固(未分解的煤)三相共存的物质,称为胶质 体metaplast 。
第二节 煤的热解和粘结成焦性质
三、粘结性烟煤热解过程
(1)干燥脱吸阶段(室温~300℃)drying and desorption
● ~120℃:煤炭脱水、干燥 ● 120~200℃:解吸,脱除吸附的CH4、CO、CO2等气 体。 ● 300℃:低变质程度的煤开始热解,生成CO2、CO等, 生成放出热解水和微量的焦油。
Qnet, v, d (Qgr, v, ad 100 206H ad ) 100 M ad
Qgr, v, d 206H d
Qnet, v, daf (Qgr, v, ad 100 206H ad ) 100 M ad Aad
Qgr, v, daf 206H daf
第一节
煤的发热量
四、发热量的校正correction
(1)弹筒发热量the bomb calorific value :弹筒直接测得 的发热量。 (2)高位发热量the gross calorific value :由弹筒发热量 扣除deduct 氮、硫特殊反应热。 (3)低位发热量the net calorific value :由高位发热量扣 除水的蒸发潜热。
◆煤的主要工艺性质 煤加工-粒度组成、密度组成、可选性等
煤作为燃料-发热量、灰熔融性、可磨性等 煤作为原料-粘结性、结焦性、反应性, …
第一节
煤的发热量
一、煤的发热量的定义 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后释放出的热量。 单位:kJ/g或MJ/kg。 Joule焦耳
第一节
二、煤发热量的测定
煤的发热量
(1) 称量 1g煤样置于氧弹oxygen bomb中,并将氧弹 充入纯氧2.6~3.0MPa,然后放入有水的内桶中; (2)点燃煤样,煤样燃烧释放的热量传给内桶中的水; (3)测定内桶水温,校正热损失heat loss,即可计算弹 筒发热量,用Qb, ad表示。测定装置示意图。
gasification and combustion properties of coal
第四节 煤的机械加工性质
mechanical processing properties of coal
工艺性质概述
◆煤的工艺性质的概念 是指煤在一定的加工利用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性质,如 发热量、粘结性、反应性、煤灰熔融性等。 ◆研究煤的工艺性质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煤的热解和粘结成焦性质
★热解分类 按热解终温final pyrolysis temperature
低温干馏Low-temperature carbonization (500-600℃)- 以液体产物为目标 中温干馏medium-temperature carbonization (700800℃)-制取燃料煤气 高温干馏high-temperature carbonization (950-1050℃) -炼焦
表5-1 各种煤的发热量 煤种 泥 炭 年青褐煤 年老褐煤 长焰煤 气 肥 焦 瘦 煤 煤 煤 煤 Qgr, v, daf, kJ/g 20~24 24~28 28~30.6 30~33.5 32.2~35.6 34.3~36.8 35.2~37.1 35~36.6
贫 煤 年青无烟煤 典型无烟煤
年老无烟煤
式中:
煤的发热量
Qnet, v, ad–空气干燥基的恒容低位发热量,J/g;
Mad-煤样的空气干燥基水分,%;
206-0.01g氢生成的水的汽化热,J; 23-0.01g吸附水的汽化热,J。
第一节
煤的发热量
五、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the gross calorific value on the moist ash-free basis 恒湿无灰基是指煤样含有最高内在水分但不含灰分 的一种假想状态,这时煤样中只含有可燃质和最高内在水 分。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不能直接测定,需用空气 干燥基的高位发热量进行换算,公式如下:
第一节
七、影响煤发热量的因素
煤的发热量
煤的发热量是煤质特性的综合指标,许多因素对煤的 发热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一节
煤的发热量
成因类型的影响 :腐泥煤和腐植煤 煤岩组成的影响 :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 矿 物 质 的影 响:矿物质分解吸热、矿物质不发热 风 化 的 影 响 :氧含量增加、灰分增加 煤化程度的影响:元素组成的变化
Qb, ad >14.60kJ/g,或St, ad < 4.00%。 -硝酸生成热校正系数。试验证明,与Qb, ad 有关,取 值如下: Qb, ad 16.7kJ/g时,=0.0010 16.7kJ/g < Qb, ad 25.10 kJ/g时, =0.0012 Qb, ad > 25.10 kJ/g时,=0.0016
第二节 煤的热解和粘结成焦性质
三、粘结性烟煤热解过程 (2)胶质体的生成和固化阶段(300~550℃) Formation and resolidification of metaplast ● 450~550℃(600℃)胶质体固化成为半焦:胶质体分解加 速,开始缩聚,生成分子量很大的物质,胶质体固化为半 焦。
第二节 煤的热解和粘结成焦性质
二 、煤热解过程主要的反应类型reaction type ● 煤的热解中的裂解反应 cracking reactions
● 一次热解产物的二次热解反应secondary pyrolysis reactions
● 煤热解中的缩聚反应condensation reactions
第二节 煤的热解和粘结成焦性质
●一次热解产物的二次热解反应secondary pyrolysis
reactions
♣ 裂解反应cracking reactions ,如
C2H6 →C2H4+H2
♣脱氢反应dehydrogenation ,如H 2 +3
CH2 CH2
C6H12
+
H2
第二节 煤的热解和粘结成焦性质
第二节 煤的热解和粘结成焦性质
三、粘结性烟煤热解过程
(1)干燥脱吸阶段(室温~300℃) drying and desorption (2)胶质体的生成和固化阶段(300~550℃) Formation and resolidification of metaplast (3)半焦转化为焦炭的阶段 Semicoke to coke
●一次热解产物的二次热解反应secondary pyrolysis
reactions
♣加氢反应hydrogenation ,如
OH
+
♣缩合反应 ,如
CH 3
H2
+ +
H 2O
+
NH 2
H2
CH4
+ C4H6
+
H
2
+ + NH32
2H
+
C4H6
+ 2H
2
第二节 煤的热解和粘结成焦性质
●煤热解中的缩聚反应 ♣ 胶质体metaplast固化过程的缩聚反应,主要是在热解 生成的自由基之间的缩聚,其结果生成半焦 semicoke/char。 ♣ 半焦分解,残留物之间缩聚,生成焦炭coke。缩聚反 应是芳香结构脱氢dehydroge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