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工艺性煤的粘结性和煤的燃点

合集下载

煤炭的工艺性质

煤炭的工艺性质
可选性:是指煤通过洗选,除去其中的夹肝和矿物质的难易程度
02煤炭的种类煤化程度:
褐煤:它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其特点是水分高、比重小、挥发分高、不粘结、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发 热量低,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殖酸。多被用作燃料、气化或低温干储的原料,也可用来提取褐煤蜡、腐殖酸,制造磺 化煤或活性炭。一号褐煤还可以作农田、果园的有机肥料。烟煤:燃烧时火焰高而有烟,故名烟煤、长焰煤、不粘 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肥煤、1/3焦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
长烟煤:它的挥发分含量很高,没有或只有很小的粘结性,胶质层厚度不超过5mm,易燃烧,燃烧时有很长的火 焰,故得名长焰煤。可作为气化和低温干储的原料,也可作民用或动力燃料。
不粘煤:它水分大,没有粘结性,加热时基本上不产生胶质体,燃烧时发热量较小,含有一定的次生腐殖酸。 主要用作制造煤气和民用或动力燃料。
无烟煤:它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煤。挥发分低、比重大、硬度高、燃烧时烟少火苗短、火力强。通常作民用和动 力燃料。质量好的无烟煤可作气化原料、高炉喷吹和烧结铁矿石的燃料,以及制造电石、电极和炭素材料等。
主要用途:
动力煤:从广义上来讲,凡是以发电、机车推进、锅炉燃烧等为目的,产生动力而
使用的煤炭都属于动力用煤,简称动力煤。动力用煤就类别来说,主要有褐煤、长焰煤、不粘结煤、贫煤;气 煤以及少量的无烟煤。劣质煤主要指对锅炉运行不利的多灰分(大于40%)低热值(小于15.73兆焦/千克)的烟煤 、
煤炭的工艺性质
煤炭的工艺性质
l
煤炭的工艺性质
粘结性和结焦性:粘结性是指煤在干储过程中,由于煤中有机质分解,熔融而使煤粒能够相互粘结成块的性能 。结焦性是指煤在干储时能够结成焦炭的性能。煤的粘结性是结焦性的必要条件,结焦性好的煤必须具有良好的粘 结性,但粘结性好的煤不一定能单独炼出质量好的焦炭。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配煤炼焦的道理。粘结性是进行煤的 工业分类的主要指标,一般用煤中有机质受热分解、软化形成的胶质体的厚度来表示,常称胶质层厚度。胶质层越 厚,粘结性越好。

煤的工艺性质煤的粘结与成焦机理

煤的工艺性质煤的粘结与成焦机理

三、买卖合同的类别
4.按照买卖的标的物的数量,买卖合同可以分为批发买卖 和零售买卖。
5.按照买卖合同是否即时清结,买卖合同可以分为即时买 卖和非即时买卖。
6.按照价金的支付次数,买卖合同可以分为一次付款买卖 和分期付款买卖。
三、买卖合同的类别
7.按照交付货物的次数,买卖合同可以分为一次供货买卖 和分期供货买卖。
第五章 煤的工艺性质
➢煤的热解 ➢煤的黏结与成焦机理 ➢煤的黏结性(结焦性)指标 ➢煤炭气化和燃烧的工艺性质 ➢煤的铝甑低温干馏试验 ➢煤的可选性 ➢煤的发热量
第二节 煤的黏结和成焦机理
黏结过程:具有黏结性的煤在高温热解时,从煤 粉分解开始,经过胶质状态到生成半焦的过程称 为黏结过程。
结焦过程:而从煤粉开始分解到最后形成焦块的 整个过程称为结焦过程。
透气性对煤黏结影响:若透气性差,则膨胀压力大,有利于黏 结(能促进煤粒间黏结);反之,透气性好,膨胀压力小,不 易黏结。
煤化程度、煤岩组分以及加热的速度影响胶质体的够数量的液相产物,热 稳定性较好,气体不易析出,胶质体的透气性差,黏结性好。 镜质组的胶质体的透气性差、壳质组较好、惰质组不产生胶质 体。提高加热速度可使某些反应提前进行,使胶质体中的液相 量增加,使胶质体的透气性变差。
1-煤;2-含有气泡的液相胶质体;3-半焦
1、胶质体液相来源: ①煤热解时,结构单元之间结合比较薄弱的桥键断裂,生
成自由基,其中一部分分子量不太大,含氢较多,使自由 基稳定化,形成液体产物;
②在热解时,结构单元上的脂肪侧链脱落大部分挥发逸出, 少部分参加缩聚反应形成液态产物;
③煤中原有的低分子量化合物——沥青受热熔融变为液态; ④残留的固体部分在液态产物中部分溶解和胶熔。

第三章煤的工艺性质

第三章煤的工艺性质
3.1.1 煤的黏结性与结焦性的概念 煤的黏结性是指烟煤在干馏时黏结
其自身或外加惰性物的才干。 煤的结焦性是指煤在工业焦炉或模
拟工业焦炉的炼焦条件下,结成具有一定 块度和强度焦碳的才干。
3.1.2煤的黏结性与结焦性的 主要测定方法
〔1〕坩埚收缩系数
〔2〕罗加指数
测定方法:将粒度小于0.2mm的1g煤样和 5g粒度为0.3-0.4mm的规范煤,放入罗加坩埚 内充沛混匀后铺平,放上钢质压块,置于负荷 为6kg的质量下压30s后,将坩埚连同压块放入 到已加热到850℃ 内的马沸炉中灼烧15min, 冷却后称得原焦块为m,然后将1mm圆孔筛上物 称重得m1´ 后装入罗加鼓中,以50r/min的转 速转5min,再用1mm圆孔筛筛分,筛上物称重 后又重复停止转鼓实验,如此停止三次转鼓实 验。
C 褐煤
Q net,v,ar =[100K1-(K1+6) (Mad +Aad )-Vdaf ] 4.1868
〔2〕应用元素剖析数据计算煤的发 热量
Qgr,v,daf =[80(或78.1) Cdaf +310(或300)Hdaf +15Sdaf -25 Odaf -5(Ad -10)]
3.5.3 煤的发热量与煤质的关系
〔7〕葛金焦型
测定方法:把20g小于0.2mm的 煤样放入特制的水平干馏管中,从 325℃ 起以5℃ /min升温速度加热、 直至600℃ ,并在此温度下坚持1h。 在实验进程中搜集焦油、热解水、 氨和煤气,并求出它们的产率。计 算出干馏管中的半焦产率并从半焦 的黏结状况来判别煤的结焦性。
3.2煤的可选性
〔2〕测定方法::6-13mm级块煤热动 摇性的测定方法。
6-13mm的煤样500cm3 称量

煤炭燃烧特性指标

煤炭燃烧特性指标

煤炭燃烧特性指标几乎所有的煤炭特性指标都与煤炭的燃烧特性是相关的,反之,也没有一个能完全、全面表征煤炭燃烧特性的指标。

与此同时,不同的煤炭特性指标对于煤炭燃烧特性的重要性,也随着煤炭燃烧方式的不同而异,并具有相当的差别。

作为影响煤炭燃烧特性或者说过程最明显的指标是煤炭的挥发份和粘结性或者说膨胀系数。

前者表征着煤炭在燃烧过程中的以气相完成的份额和其对后续固相燃烧过程的影响;后者则关系到煤炭颗粒因形态、尺寸和反应表面积的变化而使其自身的燃烧特性受到的影响。

而前者和后者有时又是具有密切联系的。

与煤炭燃烧特性有关的还有挥发份的释出特性、焦炭的反应性、煤炭的热稳定值、重度等,以及煤炭在堆放过程中的风化、自燃特性和可磨度。

煤炭颗粒在受热过程中的熔融软化、胶质体和半焦的形式几乎所有的烟煤在受热升温的过程中与挥发份释出的同时,都会出现胶质体,呈塑性和颗粒的软化现象。

煤炭颗粒间的粘结就是因颗粒胶体间的相互粘结而产生的,因此煤炭的粘结性也就于其所呈现胶体的条件相关。

当一个按一定升温速度,经历着受热过程的煤炭颗粒进行观察时,考虑到在此受热过程中热量总是从表面传向颗粒核心的,在同一时间内表面温度也总高于核心。

可以发现不同的烟煤,在表面温度达到320~350℃以前,颗粒的形态变化一般觉察不到,只有煤化程度低的气煤才可观察到表面开始有挥发份气体释出。

在温度到350~420℃时,可以观察到在颗粒表面出现了一层带有气泡的液相膜,表面上也逐渐失去原来的棱角,这层膜就是胶质体。

当温度为500~550℃时,一方面因颗粒内部温度升高,使胶质体层向内层发展,以及外部的胶质体层因挥发份释出被蒸干转化为半焦,即从表面到中心由半焦壳、胶质体和原有的煤三层所构成,但这种形态所保持的时间是短暂的。

随着受热的继续,胶质体的发展和体积的膨胀,半焦外壳出现裂口,胶质体流出。

其后是胶质体向颗粒中心区域的发展,流出的胶质体被蒸干转变为半焦,直到整个颗粒都经历胶质体和半焦的形成。

煤的工艺性质 煤的燃点(煤化学课件)

煤的工艺性质 煤的燃点(煤化学课件)

燃点
混合
以4.5~5℃/min的 速度加热
煤样 爆燃
煤样爆燃时的加热 温度即为煤的燃点。
用不同的氧化剂、不同的 操作方法特别是不同的氧 化剂会得到不同的燃点。
规范性 很强
实验室测出的煤的燃点是相 对值,并不能直接代表煤在 日常生活中和在工业条件下 的煤开始燃烧的温度。但它 们有对应关系,总的趋势是 一致的。
燃点测定意义
煤样燃点的测定可以辅助判断煤炭变质程度、自燃的难易程度 以及判断煤样是否被变质。
思考题:煤的燃点测定过程中加入氧化剂的作用?
一般煤化程度越低的煤越容易自燃。
如褐煤和长焰煤很容易自燃着火;气煤、肥煤和焦煤 稍次,瘦煤、贫煤和无烟煤自燃着火的倾向最小一般 随煤化程度升高,自然趋势减小。
(3)根据燃点变化判断煤是否被氧化。
氧化程度
还原煤样燃点℃- 原煤样燃点℃ 还原煤样燃点℃- 氧化煤样燃点℃
上式的计算值越大,煤被氧化的程度越高,煤氧化或风化后燃 点明显降低,据此能判断煤的氧化程度。
随煤化程度的增加而增高。变质程度高的煤燃点高,变质程度低 的煤燃点低。
煤种 褐煤 长焰煤 气煤 肥煤 焦煤 无烟煤
燃点 260-290 290-330
330340
340350
370-380
400以上
(2)煤的燃点与自燃的关系
A
煤的燃点与自
燃的关系
B
可以根据氧化煤样与还原煤样的燃点温度之差 △T(℃)来判断煤自燃的难易程度。
煤的燃点
煤的燃点
煤加热到开始燃烧时的温度,叫做煤的燃点(也称着火点, 临界温度,发火温度)。
燃点的测定方法
将粒度小于0.2mm的 空气干燥煤样,干燥 后与亚硝酸钠以1: 0.75的质量比混合放 入燃点测定仪中。

煤的工艺性质

煤的工艺性质

精心整理[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工艺性质包括:(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数;(2)煤的发热量和燃点;(3)煤的反应性;(4)煤灰熔融性和结渣性等拟工业焦化条件下所得焦炭品质(2200Kg小焦炉试验);或测试上述胶质体的某一性质也有的直接观察实验室所得焦块的性质,表征煤的结焦性。

本节只阐述与我国煤的现行分类有关的几个测试指标。

(1)煤的胶质层指数煤的胶质层指数,又称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或Y值。

它是原苏联、波兰等国家煤的分类指标之一,也是我国煤的现行分类中区分强粘结性的肥煤、气肥煤的一个分类指标。

煤的胶质层指数,是原苏联列.姆.萨保什尼可夫和列.帕.巴齐列维奇提出的。

它的测试要点是根据不同结焦性的煤在干馏过程中胶质层的厚度、收缩情况和膨胀曲线的不同,测试胶质层的最大厚度(Y值)、1 23 4胶质层指数测试的允许误差。

同一煤样平行测试结果的允许误差地质勘探中常常由于煤芯煤样数量不足而无法测试;三是胶质层指数能反映胶质层的最大厚度,但不能反映出胶质层的质量。

(2)煤的罗加指数罗加指数(R.1),是波兰煤化学家罗加教授1949年提出的测试烟煤粘结力的指标。

现已为国际硬煤分类方案所采用。

我国1985年颁发了烟煤罗加指数测试的国家标准(GB5549-85),但在我国现行煤的分类中,罗加指数不作为分类指标。

罗加指数的测试要点:将1克煤样和5克标准无烟煤样(宁夏汝箕沟矿专用无烟煤标样,下同)混合均匀,在规定的条件下焦化,然后把所得焦渣在特定的转鼓中转磨3次,测试焦块的耐磨强度,规定的缺点是,规范性也很强,对标准无烟煤的要求很严。

罗加指数区分强粘煤灵敏度不够。

(3)煤的粘结指数G=10+(30m1+70m2)/m式中:m1——第一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0mm的焦渣重量,g;m2——第二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0mm的焦渣重量,g;m——焦化后焦渣总重量,g。

年以国标GB5450-85发布,并与Y值并列作为我国煤炭现行分类中区分肥煤的指标之一。

第五章 煤的工艺性质

第五章  煤的工艺性质
●胶质体的透气性
●胶质体的流动性
●胶质体的膨胀性
胶质体的形成
粘结性烟煤在热解过程中,在300~550℃范围内, 煤粒会软化熔融,在煤粒的表面形成含有气泡的液相膜, 大量煤粒聚积时,液相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气、液、 固三相一体的粘稠的混合物,即所谓的“ 胶质体”
I 软化开始阶段
II 开始形成半焦阶段
烟煤 泥炭 褐煤 无烟煤
长焰煤
<1~210
肥煤
~260
焦煤
~300
瘦煤
~320 ~380
(2) 煤化程度不同的煤在同一热解条件下,所得到的热
解产物的产率是不相同的。 各种煤化程度的煤中,中等煤化程度的煤具有较好的黏 结性和结焦性。
表5-3 不同煤化程度煤干馏至500℃时热解产物的平均分布
表5-5
产品分布与性状
不同终温下干馏产品的分布与性状
最终温度/℃ 600℃低温干馏 半焦 80~82 9~10 120 450 低 10 800℃中温干馏 中温焦 75~77 6~7 200 490 中 ~5 1000℃高温干馏 高温焦 70~72 3.5 320 700 高 <2
固体产品 产品产率/%焦炭 /%焦油 煤气/(标)Nm3/t(干煤)
化学键
键能/ (kJ/mol) 2057.5 425.3
化学键
CH2 CH3
键能/ (kJ/mo l) 250.9 338.7
C芳—C芳 C芳—H
CH2
C脂—H C脂—C脂
CH2 CH3
391.4
CH2 CH2 CH2
332.1
301.1 C脂—O C脂—C脂
284.7
313.7
CH2
CH3

chap9 煤的工艺性质

chap9 煤的工艺性质

Chap9 煤的工艺性质介绍煤是一种常见的矿产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能源供给、化工原料和冶金工业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煤的工艺性质对其开发和利用的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煤的工艺性质,包括煤的成分、粒度、燃烧特性以及煤的干馏性质。

煤的成分煤是一种由有机质组成的沉积岩矿物,其主要成分是碳、氢、氧、氮、硫等元素。

煤的成分可以用热值进行分类,常见的煤种包括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煤等,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热值和含水量的不同。

无烟煤和烟煤是常见的高热值煤种,适用于发电、冶金和化工等行业。

煤的粒度煤的粒度对其工艺性质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粒度较小的煤炭更易燃烧,但在煤气化和液化等工艺中,需要将煤炭粉碎成较小的颗粒。

在该过程中,煤的粒度必须到达一定要求,以保证煤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在燃烧过程中,煤的粒度也会对燃烧效率和排放物的生成有影响。

煤的燃烧特性煤的燃烧特性是评价煤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煤的燃烧特性主要包括燃点、着火性、燃烧速率和燃烧温度等。

煤的燃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氧化反响过程,其中煤中的揮发分和固定碳在高温下发生气化和燃烧反响,释放出热能。

煤的燃烧特性不仅与煤的成分相关,还受煤化程度、粒度和加热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煤的干馏性质煤的干馏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加热煤炭,使其分解产生气体、液体和固体副产品的过程。

煤的干馏性质直接影响到煤气化和焦化等工艺的效果。

煤的干馏温度和加热速率是影响干馏产品分布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煤气化过程中,干馏后产生的煤气可以用于发电和化工原料等领域;而焦炭那么是冶金和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

结论煤的工艺性质是煤炭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容无视的关键因素。

煤的成分、粒度、燃烧特性和干馏性质的研究可以为煤炭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根底。

对煤的工艺性质的深入了解,有助于优化煤炭的利用方式,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以上是关于煤的工艺性质的简要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Smith, J.W.; Barton, B.J. Chemical and petrographic classification of bituminous coals through use of 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 Fuel 1987, 66, 66–71. 2. Zhang, H.; Zhang, X.; Wang, F.; Yang, G.; Duan, L.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low-temperature thermally extracted slats of Huainan bituminous coal. Fuel Process. Technol. 2024, 157, 154–160. 3. Duan, L.; Li, X.; Zhang, H.; Cao, L.; He, G.; Wang, F.; Zhang, X. Structure investigation of Huainan bituminous coal after H2 reduction process by X-ray diffraction, BET, and solubility data. Energy Fuels 2024, 31, 6951–69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的工艺性/煤的粘结性和煤的燃点/jishuwenzhang/20071027214839.html煤的工艺性(一)煤的粘结性和煤的燃点[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工艺性质包括:(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数;(2)煤的发热量和煤的燃点;(3)煤的反应活性;(4)煤灰熔融性(煤的灰熔点)和结渣性等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两个有联系、有区别,又难以严格区别开来的概念。

煤的粘结性是煤粒(d<0.2mm)在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粘结其本身或惰性物质(即无粘结力的物质)成焦块的性质;煤的结焦性是煤粒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生成优质焦炭的性质。

两者都是炼焦煤的重要特性之一。

煤在干馏结焦过程中,一般要经过软化、熔合、膨胀、固化和收缩几个阶段,最后生成品质不同的焦炭。

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煤的软化点(一般为315~350c)时,煤都软化成胶质体。

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煤的固化点(一般为420c~450c)时,煤都结成半焦。

从软化到固化的时间愈长,煤就熔化得愈好,焦炭结构愈均匀。

为了了解煤的结焦性,人们设计了许多实验室方法,直接测试模拟工业焦化条件下所得焦炭品质(2200Kg小焦炉试验);或测试上述胶质体的某一性质也有的直接观察实验室所得焦块的性质,表征煤的结焦性。

本节只阐述与我国煤的现行分类有关的几个测试指标。

(1)煤的胶质层指数煤的胶质层指数,又称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或Y值。

它是原苏联、波兰等国家煤的分类指标之一,也是我国煤的现行分类中区分强粘结性的肥煤、气肥煤的一个分类指标。

煤的胶质层指数,是原苏联列.姆.萨保什尼可夫和列.帕.巴齐列维奇提出的。

它的测试要点是根据不同结焦性的煤在干馏过程中胶质层的厚度、收缩情况和膨胀曲线的不同,测试胶质层的最大厚度(Y值)、最终收缩度(X值)和体积曲线,来表征煤的结焦性。

其中,Y值应用的最广。

Y值是通过测试胶质层的上部层面高度和下部层面高度得出的(一般出现在520~630C之间),X值是曲线终点与零点线间的距离。

Y值、X值和体积曲线都是通过胶质层指数测试仪上的记录转筒和记录笔记记录下来的。

胶质层指数测试曲线如图30-11所示。

胶质层曲线类型如图30-12所示。

250 280 310 340 370 400 430 460 490 520 550 580 610 640 670 700 73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图30-11胶质层指数测试曲线1 23 4胶质层指数测试的允许误差。

同一煤样平行测试结果的允许误差为:Y值≤20mm 误差1mm;Y值〉20mm 误差2mm;X值误差3mm。

胶质层指数报出结果。

应选取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各结果的平均值。

胶质层指数表征煤的结焦性的最大优点是Y值有可加性。

这种可加性可以从单煤Y值计算到配煤Y值,可以估算配煤炼焦Y值的较佳方案。

在地质勘探中可以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出几个煤层的综合Y值。

它的缺点一是规范性强,煤样粒度、升温速度、压力、煤杯材料、炉转耐火材料等都能影响测试结果。

所以必须使仪器、制样和操作等都符合严格规定;二是用样量大,一次平行测试需要煤样200克,在地质勘探中常常由于煤芯煤样数量不足而无法测试;三是胶质层指数能反映胶质层的最大厚度,但不能反映出胶质层的质量。

(2)煤的罗加指数罗加指数(R.1),是波兰煤化学家罗加教授1949年提出的测试烟煤粘结力的指标。

现已为国际硬煤分类方案所采用。

我国1985年颁发了烟煤罗加指数测试的国家标准(GB5549-85),但在我国现行煤的分类中,罗加指数不作为分类指标。

罗加指数的测试要点:将1克煤样和5克标准无烟煤样(宁夏汝箕沟矿专用无烟煤标样,下同)混合均匀,在规定的条件下焦化,然后把所得焦渣在特定的转鼓中转磨3次,测试焦块的耐磨强度,规定为罗加指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R.1=[(a+d)/2+b+c]/3Q×100式中:a——焦渣过筛,其中大于1mm焦渣的重量,g;b——第一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mm焦渣的重量,g;c——第二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mm焦渣的重量,g;d——第三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mm焦渣的重量,g;Q——焦化后焦渣总量,g;罗加指数是测试的允许误差:每一测试煤样要分别进行二次重复测试。

同一化验室平行测试误差不得超过3,不同化验室测试误差不得超过5。

取平行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取整数)报出。

罗加指数表征煤的粘结力的优点是煤样量少,方法简便易行。

它的缺点是,规范性也很强,对标准无烟煤的要求很严。

罗加指数区分强粘煤灵敏度不够。

(3)煤的粘结指数煤的粘结指数(G.R.I或G),是我国现行煤的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中代表烟煤粘结力的主要分类指标之一。

其方法测试要点是:将1克煤样与5克标准无烟煤混合均匀,在规定条件下焦化,然后把所得焦渣在特定的转鼓中转磨两次,测试焦渣的耐磨强度,规定为煤的粘结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G=10+(30m1+70m2)/m式中:m1——第一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0mm的焦渣重量,g;m2——第二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0mm的焦渣重量,g ;m——焦化后焦渣总重量,g。

当测得的G<18时,需要重新测试,此时煤样和标准无烟煤样的比例为3:3,即3克煤样和3克无烟煤,其余与上同,计算公式如下:G=(30m1+70m2)/5m煤的粘结指数测试的允许误差:每一测试煤样应分别进行二次重复测试,G≥18时,同一化验室两次平行测试值之差不得超过3;不同化验室间报告值之差不得超过4。

G<18时,同一化验室两次平行测试值之差不得超过1;不同化验室间报告值之差不得超过2。

以平行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4)煤的奥压膨胀度煤的奥压膨胀度(b值,%),是1926~1929年由奥蒂伯尔特创立的,1933年又为亚纽所改进,现在西欧各国广泛采用。

在国标分类中,与葛金焦性并列作为硬煤分亚组的两种方法之一。

我国1985年以国标GB5450-85发布,并与Y值并列作为我国煤炭现行分类中区分肥煤的指标之一。

煤的奥亚膨胀度的测试要点,是将煤样制成一定规格的煤笔,置入一根标准口径的膨胀管内,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加热,压在煤笔上的压杆纪录煤样在管内的体积变化,以体积曲线膨胀上升的最大距离占煤笔原始长度的百分数,表示煤的膨胀度b值的大小。

奥压膨胀度曲线如图30-14所示。

T1——软化点,体积曲线开始下降达0.5mm时的温度,C;T2——始膨点,体积曲线下降到最低点后开始膨胀上升的温度,C;T3——固化点,体积曲线膨胀上升达最大值时的温度,C;b——最大膨胀度,体积曲线上升的最大距离占煤笔长度的百分数,%;a——最大收缩度,体积曲线收缩下降的最大距离占煤笔长度的百分数,%;有关国标、行业标准GB 3715-91 代替GB 3715-832、煤的燃点煤的燃点时将煤加热到开始燃烧时的温度,叫做煤的燃点(也称着火点,临界温度和发火温度)。

测定煤的燃点的方法很多,一般是将氧化剂加入或通入煤中,对煤进行加热,使煤发生爆燃或有明显的升温现象,然后求出煤爆燃或急剧升温的临界温度,作为煤的燃点。

我国测定燃点时采用亚硝酸钠做氧化剂。

在燃点测定仪中进行测定。

煤的燃点随煤化度增加而增高,风化煤的燃点明显下降。

3、煤的反应性煤的反应性又叫反应活性,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煤与不同的气体介质(CO2、O2和H2O蒸气)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

反应性强的煤,在气化燃烧过程中,反应速度快、效率高。

我国测定反应性的方法是在高温下煤或焦炭还原二氧化碳的性能,以CO2还原率表示煤或焦炭在燃烧、气化和冶金中的重要指标。

反应性强的煤,在汽化燃烧过程中,反应速度快、效率高。

我国测定反应性的方法是在高温下煤或焦炭还原二氧化碳的性能,以CO2还原率表示煤或胶的反应性。

具体测定方法见GB220-89。

4、煤灰熔融性和结渣性煤灰熔融性是动力和气化用煤的重要指标。

煤灰是由各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只有一个熔化温度的范围。

煤灰熔融性又称灰熔点。

煤的矿物质成分不同,煤的灰熔点比其某一单个成分灰熔点低。

灰熔点的测定方法常用角锥法、见GB219-74。

将煤灰与糊精混合塑成三角锥体,放在高温炉中加热,根据灰锥形态变化确定DT(变形温度)、ST(软化温度)和FT(熔化温度)。

一般用ST评定煤灰熔融性。

图30-13 奥亚膨胀曲线由于煤灰熔融性不能反映煤在气化炉中的结渣性,通常用测定煤的结渣性来判断。

测定方法见GB1572-89。

主要是将煤样送入炉内与空气气化,燃尽后冷却称重,用6mm 筛分出大于6mm的渣块占总重量的百分数,称做结渣率。

5.煤的工艺性试验序号术语名称英文名称定义符号允许使用1.3.1 结焦性Chking property 煤经干馏结成焦炭的性能mm mm mm1.3.2 粘结性Caking property 煤在干馏时粘结其本身或外加惰性物质的能力mm mm mm1.3.3 塑性Plastic property 煤在干馏时形成的胶质体的粘稠、流动、透气等性能mmmm mm mm1.3.4 膨胀性Swelling property 煤在干馏时体积发生膨胀或收缩的性能mmmm mm mm1.3.5 胶质层指数(sapozhnikov)plastometer indices 由勒.姆.萨波日尼柯夫提出的一种表征烟煤结焦性的指标,以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最终收缩度X值等表示mm mm mm1.3.6 罗加指数ROGA INDEX 由布.罗加提出的一种表征烟煤粘结无烟煤能力的指标R.I. mmmm mm1.3.7 粘结指数Caking indexG 在规定条件下以烟煤在加热后粘结专用无烟煤的能力表征烟煤粘结性的指标Gr.i. mmmm G指数1.3.8 坩埚膨胀序数Crucible swelling number;free swell-ngindex 以煤在坩埚中加热所得焦块膨胀程度的序号表征煤的膨胀性和粘结性的指标CSN mm 自由膨胀指数1.3.9 奥亚膨胀度Audiberts arnu dilatation 由奥迪勃斯和亚尼二人提出的、以膨胀度(b)和收缩度(a)等参数表征烟煤膨胀性和粘结性的指标mm mmmm 1.3.10 基氏流动度Giseeler fluidity 由基斯勒尔提出的以测得的最大流动度表征烟煤塑性的指标mm mm mm1.3.11 葛金干馏试验Gray-King assay 由葛莱和金二人提出的煤低温干馏试验方法,用以测定热分解产物收率和焦型mmmm mm mmmm1.3.12 铅甄干馏试验Fisher Schrader assay 由费舍尔和史莱德二人提出的低温干馏实验方法,用以测定焦油、半焦、热解水收率mm mm mm1.3.13 抗碎强度Resistance tobreakage 一定粒度的煤样自由落下后抗破碎的能力mmmm mm 机械强度1.3.14 热稳定性Thermal stability 一定粒度的煤样受热后保持规定粒度的性能TS mmmm mm1.3.15 煤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Carboxyre activity 煤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的能力A mmm mm1.3.16 结渣性Clinkering property 在气化或燃烧过程中,煤灰受热、软化、熔融而结渣的性质Clin mmmmm mm1.3.17 可磨性Grindabili-ty 煤研磨成粉的难易程度mm mm mm1.3.18 哈氏可磨性指数Hardgrove grindability 用哈氏仪测定的可磨性表示硬煤被磨细的难易程度HGI mmmm mm1.3.19 磨损性abrasiveness 煤磨碎时对金属件的磨损能力mmmm mmmm1.3.20 灰渣融性Ash fusibility 在规定条件下得到的随加热温度而变化的煤灰变形、软化和流动特征物理状态mmmm mm 灰熔点1.3.21 灰粘度Ash viscosity 灰在熔融状态下的粘度mmmm mm mm1.3.22 灰的酸度Sah acidity 灰中酸性组分(硅、铝、钛等的氧化物)与碱性组分(铁、钙、镁、锰等的氧化物)之比mmmm mm mm1.3.23 灰的碱度ash basicity 灰的碱性组分(铁、钙、镁、锰等的氧化物)与碱性组分(硅、铝、钛等的氧化物)之比mmmm mm mmmm1.3.24 透光率transmittance 褐煤、长焰煤在规定条件下用硝酸与磷酸的混合液处理后所得溶液的透光率Pm mm mm1.3.25 酸性基Acidic groups 煤中呈酸性的含氧官能团的总称,主要为羧基和酚泾基mm 总酸性基mmmm1.3.26 腐植酸Humic acid 煤中能溶于稀苛性碱和焦磷酸钠溶液的一组多种缩合的酸性基的高分子化合物HAt 总腐植酸mm1.3.27 游离腐植酸Free humic acid 酸性基保持游离状态的腐植酸,在实际测定中包括与钾、钠结合的腐植酸mm mm mm1.3.28 黑腐植酸Pyrotomalenic acid 一组分子量较大的腐植酸,一般呈黑色,能溶于稀苛性碱溶液,不溶于稀酸的丙酮mmmmmm mm mm1.3.29 黄腐植酸Fulvic acid 组分子量较小的腐植酸,一般呈黄色,能溶于水、稀酸和碱溶液mmmm mm mm1.3.30 综腐植酸Hymatomalenic acid 一组分子量中等的腐植酸,一般呈棕色,能溶于稀苛性碱溶液和丙酮,不溶于稀酸mm mm mm1.3.31 苯萃取物Benzene extracts;benzene soluble extracts 褐煤中能溶于苯的部分,主要成分为蜡和树脂Eb 苯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