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料和档案委员会获最高荣誉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优秀5篇)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优秀5篇)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篇1在学校开展的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选择了“纳粹排犹与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个研究课题。
我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大概分成两点。
首先是我对于历史学习很感兴趣,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关于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其次是因为,我对于纳粹发动二战的原因以及他们惨无人道的民族屠杀有所了解,我觉得我需要利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加深我对于这方面问题的了解。
只有以史为鉴,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这也正是此次研究性学习课题设立的目的所在。
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收获很大,首先是研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另外,在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撰写最后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时候,我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是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使我对于纳粹排犹和其极端的民族主义政策都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对于我树立起正确的民族观,世界观都有很大的意义,因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使我懂得了世界上各民族只有在团结友爱,互助互惠的前提下,才能各自得到更好的发展,人类文明才会变的更加璀璨。
这次研究性学习有很多值得以后借鉴的成功之处,比如说,这次研究性学习在每一步活动实施的时候都采取了成员合作的方法,这使得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得到了提高,良好的学习效果也为最后撰写出成功的研究性学习论文奠定了基础。
另外,这次研究性学习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这次研究性学习虽然在资料的搜集上做的很全面,但是,所搜集的资料由于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研究学习的速度和效率。
对于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成功之处,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一定会积极借鉴,而对于那些有待于提高的不足之处,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也会加以注意。
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已经结束了,在总结的最后,我要感谢每一个和我一起合作的研究组成员,另外,也感谢指导教师对我在研究学习上的支持。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篇2本学期我们历史课题组的课题是《红楼梦》与康乾盛世,我们小组负责收集有关清朝和乾隆年间社会的繁华的图片及写*。
平民英雄——学写人物传记 教学设计

高中新概念快速作文教学创新设计高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平民英雄南乐一中王自奎目标定位:学写人物传记知识教学点1.了解传记文学的常识。
2.了解传记体裁的特点。
能力训练点1.正确运用生动、传神的笔法叙事写人。
2.逐渐搜集积累原始材料,选择和运用材料。
德育渗透点1.养成积累人生经历中宝贵材料的好习惯,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总结以增长智慧,更好地把握人生航向。
2.向优秀历史人物学习,吸收富有教益的养料,充实人生。
3.认识自我,反思自我,修正自我。
要点阐释:写传记,是写历史,是写传主一生的历史,写历史中的传主的一生,写传主在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
事迹材料是写传记的必要依托。
传记作者的手头都得要有第一手材料,要有个人观察所得、或经过鉴别核实的材料。
坚持真实性、准确性和可信性,写成准确的可靠的人物传记类信史,是传记写作应定下的要求和目标。
保持传记的真实性,既是对传主和历史负责和尊重,也是对传记作者自身负责。
学习内容学写人物传记,提高学生提炼概括、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活动1.阅读下面两则人物传记,体会传记写作方法。
例文①杨振宁杨振宁,1922年10月生于安徽合肥,1938年进入西南联合大学学习,1943年考取留美公费生。
1946年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师从费米、泰勒等人,1948年获博士学位,1959年在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邀请下,到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
1966年至今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
杨振宁一生在理论物理方面建树颇多。
1954年他与密耳斯共同发表了被称为杨一密耳斯场的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被世界物理学家们公认是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结构之一。
1946年开始与另一们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合作,并于1956年5月得出“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可能不守恒。
”的革命性分析,震动了整个物理学界,俩人因此共同获得了1957年度的诺贝解物理奖。
杨振宁被认为是自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出类拔萃的设计师,他与李政道及密耳斯的合作取得的成就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事件”,是“对物理学影响深远和奠基性的贡献。
国际档案理事会

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档案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 -- ICA)简介: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于1950年8月21日,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立的、非政府间的国际档案专业组织,是档案发展领域内唯一的国际性咨询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甲类咨询会员。
它与国际图书馆联合会、国际信息与文献联合会、国际电影档案馆联合会等其他非政府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目前已有17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个组织。
每四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档案大会是国际档案理事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也是国际档案界最高层次、最大规模和最高水平的专业学术会议。
宗旨:1.与其他组织及国际性机构合作,鼓励和支持世界各国为保护人类档案遗产而从事的档案发展工作;2.以国际水准来促进、组织和协调文件与档案管理领域的各项活动;3.建立、维持和加强各国档案工作者之间及所有涉及文件和档案管理与保护、档案工作者专业培训的各个机构、专业团体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联系;4.通过使更多人了解馆藏和简化利用手续使档案文件的利用更趋便利。
老的会徽:古罗马神话中的护门神雅努斯的两面头像,取一面注视过去,一面展望未来之意,象征万物之灵的开端。
雅努斯堪称“司档之神”,他是古代意大利的神,名字Janus,元月被称为January就是为了纪念他。
从雅努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双重性或对立两面的统一。
档案事业既要保存过去人们走过的踪迹,又要把今天的足迹留给后人,即既要面向过去,又要面向未来;既要面向机关,又要面向科学。
这种双重性特征尤其是过去与未来的关系恰恰能够在雅努斯形象中得到生动的表达。
过去,国际档案理事会以雅努斯两面头像为会徽图案,正是借取这种意蕴的契合,来表达档案工作的性质和神圣。
雅努斯这位神抵的形象,在给全球档案工作者以神圣使命感的同时,也给档案和档案事业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神秘色彩。
新的标志:1994年4月14日——15日在瑞士尼泊尔召开的国际档案理事会执委会会议决定取缔以雅努斯形象为图案的会徽而通过了新的会徽。
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发文质疑孔飞力《叫魂》的立论与前见

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发文质疑孔飞力《叫魂》的立论与前见人文学术社学术传播× 知识共享来源:史学科班生;四史与马院;历史学研究通讯近日,《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刊发了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茆巍副教授的学术论文《1768年叫魂案再审视与解读》。
现将文章分享如下:1768年叫魂案再审视与解读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茆巍摘要:1768年的叫魂案,曾因海外汉学家孔飞力的写作而广为人知,《叫魂》一书也颇受好评。
但是,通过史料再梳理,与类似案件再对比,可以发现,孔飞力所言的乾隆借叫魂案以整肃官僚的立论并不存在,它不过是同时代君主介入大案的一个缩影,且叫魂案的处理,整体上也是成功的。
可以说,不是乾隆制造了叫魂案,而是孔飞力心中的理论前见制造了《叫魂》的写作。
孔飞力的论调,反映了小历史写作中的局限,也提醒我们在阅读海外汉学著作时应当保持必要的清醒和鉴别力。
关键词:叫魂孔飞力制造小历史海外汉学“一个幽灵……在华夏大地上盘桓”,这是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以下简称《叫魂》)一书中的开篇语。
乾隆三十三年(1768),江南发生了一股剪辫的“妖风”,传闻被剪者将会死去,相关的谣言散播至京城。
它的发生与扩大,在孔飞力看来,恰成为乾隆利用以“推动整个政治制度运作的燃料”,对它的清查也成了一桩君主针对官僚制造的“政治罪”。
通过一种解剖刀式的细腻笔法,孔飞力从中提炼并探讨了“专制权力如何凌驾于法律之上而不是受到法律的限制,官僚机制如何试图通过操纵通讯体系来控制最高统治者,而最高统治者如何试图摆脱这种控制”这个深刻的命题。
该著作出版当年,荣获“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魏斐德(Frederic Evans Wakeman)誉之为“一位在西方世界首屈一指的中国历史专家所写的关于东方古老国家的伟大著作”。
中译本出版发行后,也深获业内好评,有学者认为,“此前堪与《叫魂》热媲美的,大概只有美籍华人学者黄仁宇(1918—2000)的《万历十五年》引起的轰动。
冷战史史料学的入门之作——《冷战史研究档案资源导论》评介

①陈寅恪:《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第266页。 ②比较系统的有上海人民出版社在1975--2000年间出版的《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 1册);沈 志华主编的3套美、俄解密档案文献集(《苏联历史档案选编》34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8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俄罗斯 锯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12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5年):陶文钊、牛军主编的《美国对 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3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2005年;崔丕在《美国的 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1945--1994)》(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的附录中对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解密文件的目录作了详细的分类整理。 ③韩宇:《网上美国史资源概述》,《史学集刊》2002年第4期;刘作奎:《怎样利用网络研究 世界历史》,《世界历史》2003年第3期;黄安年:《网络时代美国历史研究与普及面临的机遇和挑 战》,《学术界》2006年第1期;汪婧:《冷战史研究的互联网资料利用问题》,《史学月刊》2008年 第2期;姚百慧:《国际关系史网络档案文献资源概要》,《历史教学》2009年第2期、《网络资源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导论》肩负的三重使命
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史学研究者最为熟知的座右铭莫过于傅斯年所 言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但当前困扰国内冷战史学界的 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搜寻原档,到哪里去查阅新解密的国内外档案,不论对冷 战史领域的新手还是资深专家,该难题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就连冷战史学 界运用最广、知名度最高的外交文献——《美国对外政策文件集》(FRUS), 国内的许多冷战史或国关史的研究生也并不清楚到哪个网站下载,遑论其它 资源。加之近年来各国档案解密的步伐不断加快,各种网络数据库、纸本文 献异彩纷呈.而耕耘于该领域的国内不少学者囿于各自的研究小天地,知识 储备与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冷战史学术生态显然无 法适应当前学术发展与学科建设的需要。因此在目前国内的冷战史史料学建 设严重滞后的状况下,《导论》一书事实上肩负着三重使命。 1.一本解密档案查询手册 《导论》按照国别(与地区)分为8章,分别介绍了美、英、俄、法、 德、El、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冷战史解密档案资源,但各章的体例并不强 求一致,而是因地制宜,以最实用、最适宜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努力将该书 编著为一本解密档案查询手册。美英日三国在档案史料的数字化与互联网共 享方面做得最好,开放程度很高,于是在“美国档案”“英国档案”与“日 本档案”这3章中,三位作者几乎用一半的篇幅详述那些能够免费获取的档 案资源。他们向读者重点推荐了诸如美国的9个总统图书馆、国务院及中央 情报局的电子资源:英国的国家档案馆、“Hansard,1803-2005”(英国议 会)数据库:日本的国立公文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与亚洲历史资料中心 等.将资源网址、下载步骤及注意事项讲得一清二楚。当然,美英13三国仍 有大量的解密档案深藏在档案馆或史料馆中,并未触网,对此三位作者也就 只能概况性地介绍其馆藏的基本情况了。在姚百慧与王若茜各自撰写的美英 档案章节中.他俩还特别关注了国内的图书馆及科研院校购买或收藏冷战史 的学术数据库及纸本文献的情况,此点对于初学者及那些无法出国查档的研 究人员尤为实用。 俄、法、德三国的档案资源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于是这3章的撰写者 一方面概述该国的档案管理体制,重点介绍了这三国的国家档案馆、外交部
档案经典案例

档案经典案例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档案案例:
1. 纽伦堡审判档案:纽伦堡审判是二战后对主要纳粹战争犯罪分子进行的审判。
审判期间,大量的证据被收集和记录下来,包括照片、文件、证词等。
这些档案成为了研究二战和纳粹战争犯罪的重要资料。
2. 罗斯福总统档案: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档案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档案之一。
这些档案包括了他的演讲稿、日记、函件等,记录了他在任期内所做的决策和政策。
3. 雅尔塔会议档案: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期间盟军领导人在苏联雅尔塔举行的一次会议,决定了战后世界秩序。
会议期间,与会各方签署了多项协议和备忘录,这些档案成为了研究和理解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资料。
4. 爱因斯坦个人档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的档案包括了他的学术论文、个人信件、日记等。
这些档案被系统地整理和保管,成为了研究爱因斯坦的生平和科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5. 苏联档案解密:苏联解体后,许多以前严格保密的档案被解密和公开。
这些档案包括了苏联领导人的决策、秘密行动、间谍活动等。
苏联档案解密成为了研究冷战时期的重要资料,揭示了许多以前未知的历史真相。
(精品)美国政体的结构与运作

美国政体的结构与运作封面:PictureQuest RF-Garry Black /Masterfile; Catherine Gehm(2005年10月发刊)目录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概述─美国政府如何运作─美国宪法的作用─美国联邦、州、地方政府的相互关系美国政体与其他民主政体的异同联邦政府─立法分支立法程序参议院众议院─行政分支行政部门和机构─司法分支附录三权分立州政府─州政府结构州政府的权力与职责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结构选举与选举程序非政府组织及对公共政策有影响力的机构媒体特殊利益团体/非政府机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商贸组织工会个体和私营企业州和地方政府协会政党外国政府和多边组织附录美国政府资金来源词汇及网站资料鸣谢本刊承蒙BP America Inc.公司协助完成制作,发行人特此致谢。
对下列各位人士提供的信息协助也在此一并鸣谢:Douglas K. Barry, Ed.D., 美国商业部商务处(U.S. Commercial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Carol A. Bonosaro, 高级行政人员协会(Senior Executives Association)< Sheman, A.>总统教室计划(Presidential Classroom)Donald A. Ritchie, 美国参议院史料办公室(U.S. Senate Historical Office)Paul Rundquist, 原国会图书馆国会研究处(formerly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Library of Congress) Vincent T. Tizzio, 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Dr. Andrew R. Uscher, 高级行政人员协会(Senior Executives Association)David K. Voight, 美国小企业管理局(U.S.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概述美国政府体制始于1776年,最初只是一个基于自由和民主理念的试验。
美国庭审直播录播的历史发展与改革实验(法律适用)

美国庭审直播录播的历史发展与改革实验高一飞原载《法律适用》2012年第8期,第105—108页。
,引用或者转载时请注明发表刊物的出处。
注释已省略,请见刊物。
在美国,媒体有一项“获知刑事审判信息”的权利,该权利“由第一修正案(关于言论自由权)确立并通过第14修正案(正当程序权利)运用于联邦”。
但是这一权利并不意味着法官无权对那些法庭内或者法庭周围的媒体代表的行为进行限制。
在美国历史上,法官也担心媒体作用影响公正审判而使公众对审判失去信心。
早在1935年理查德(Richard Bruno Hauptmann)一案中,由于前所未有的媒体作用,公众开始怀疑媒体的匆忙报道是否使一个无罪的人被判决成了有罪,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就有了所谓“媒体与司法的复杂关系”问题。
那时,由于电子技术还不发达,电子媒体是否进入法庭的问题还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出现了电子媒体报道特别是以录音录像的形式进行庭审现场直播或者事后播出(以下简称“直播录播”)的限制问题。
美国实行联邦制,存在联邦和州两个法院系统,两个法院体系对庭审直播录播的立场也不相同。
2001年各州法院已经全部允许对庭审直播录播根据1946年《联邦刑事诉讼程序规则》第53条(自1946年实行,并在1972年司法会议通过),联邦法院刑事诉讼中电子媒体报道被明确禁止。
该条规定:“除非有制定法或者同类规则的规定,法院不得许可在诉讼过程中在法庭上进行拍照或者广播。
”该禁止性规定包含于美国法官的行为准则之中,并适用于刑事和民事案件。
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小部分州开始授权对审判进行电视转播。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电视转播的案件是1953年比利(Billy Eugene Manley)一案,第一个“现场直播”的案件发生在德州的哈利(Harry L. Washburn)谋杀案的审理中。
但是,在1954年谢沷德杀妻(Dr. Sam Sheppard)一案中(他的故事后来被改编成电影《亡命之徒》,"The Fugitive."),由于担心媒体的影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禁止电视转播,而仅仅将作为档案和史料用的资料在案件裁决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予以公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悬 赏五万美金
寻 找克 林顿硬 盘线 索
20 09年 5月 , 美国国家档案局将一个存有克林顿时期
美国史料和档案委员会获最高荣誉
20 0 9年 8 1 日, 在 美 国 都很有影响 , 月 4 因为它意味着 , 文件
奥斯汀召开 的美 国档案协会年会 属于全体人 民, 联邦政府在保护历
获 奖 无 疑是 对 国家 档 案 馆 以 及 史 美国史料 和档案委员会是联邦政
盘中的信息而将硬盘盗走 的。 尽管如此, 此次调查的主要 目 的是找 回硬盘 。 该局表示 , 如任何人提供能够找 回硬盘的相 关信息 , 此人将获得 5万美金 的现金奖励 。
( 自《 国档 案报 》 摘 中 )
上 , 美 国 史 料 和 档 案 委 员 史文件遗产并让所有美 国人 以及
含敏感信息的硬盘不慎丢失 ,该移动硬盘的牌子为西部数 据 M B O 外观为 69× . X63 寸 , 42 Y O K, . 41 .英 重 .5磅 , 内 含有 2 B的磁带记录的备份文件 。 T
随后 ,美国国家档案局监察长在国家保密部门的协助 下对硬盘 的去向展开 了调查 。 根据手头掌握的线索 , 该硬盘 是于 20 年 5月 2 09 4日在美 国国家档案局马里兰大学 帕克 学院内的一栋大楼里面丢失的。 据悉 , 硬盘里存有大量克林 顿时期的相关档案材料 ,其中包括 当时 白宫工作人员 以及
以下 声 明 : A作 为 致力 于发 展全 档案 , I C 它将没有历史 、 失去记忆 和
球档案事业 的非政府组织 , 获悉洪 身份。
都拉 斯 档案 馆 已被 武装 力量 占领 ,
( 自 中国档案报》 摘 《 )
美国 国家档 案局和 文 件署 将 降低 文件 被恐怖 主义 分 子
出了通知信 , 提前告知他们的个人信息有可能外泄 。同时 , 国家档案局将 向他们提供 1 年的免费信用监控。
在调查中 ,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是某人蓄谋 窃取该硬
目提供资金外 ,国家史料和档案
国 家史 料 和档 案 委 员 会 的 执 委员会还 与历史文件董事会 以及
行理事卡瑟琳 ・ 威廉姆斯说 , 此次 美 国国家档案 馆合作 开展工作 。
对公众开放来 自于两颗重要监 视 档 案馆还开放 了 2 . 幅来 自于 9万 卫星拍摄的 48 .万幅图像。 最新增 K 一 成像程序 的照片。 H9 在美国国
加 的近 1 万 幅图像 来 自于 K 一 家档案馆 3 2 . 9 H7 3 0展厅 , 这些 照片将
些危险包括 : 通过利用姓名和社会保 障号码盗窃他人的身
示 ,国家史料 和档案委员会基金 在出版历史文献 、历史 档案数字 为 国家档案 和文献项 目乃至整个 化 、 电子文件的研究和保护 、 档案 档 案行业 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 馆战略发展 、 文献编纂工程 、 职业
金支持 , 同时在 支持战略实施 、 在 教 育 等 提供 有竞 争 性 的 资金 支
美国 国家档 案馆 开放
尼克松 政 府 时期 的
官员 口述历史访谈档案
美国国家档案和文件管理署将在近 日开放在尼克松政 府期间担任重要 职务的四位 官员的 口述历史访谈 ( 中包 其 括尼克松的特殊顾问和 当时美 国首席检察官 ) 这些 回忆将 。
C 虽然洪都拉斯不是 国际档案 馆藏档案受 到威胁后 IA表示非
理事会 的成员 国 , 但是 IA( C 国际 常关切。C IA相信必须要适时提醒
档 案 理事 会 ) 对洪 都 拉斯 档案 馆保 国际社会 , 档案是保护公民基本权
存 的珍贵档案在当地政 变中受 到 利最重要的依据 , 是依法治国的基
的威胁 表示 相 当关 切 。C IA会 在适 础保障。同时, 保护好档案也是任
丰富历史档案 , 有助于更多人 了解尼克松总统 。 整个 口述历 史汇集包括与前尼克松 白宫成员的九次访谈 。这些 口述历
史访谈将转录 , 以提供研究之用 。 摘 自落拓寒儒和讯博客 ) (
当的时机召开会议研究此 问题 , 并 何文明社会应尽的义务 , 档案是传 将研 究结果公布 。目前, A发表 承文明的重要载体 , I C 一个国家没有
历史文件的管理方面 、还在 加强 持 。除 了为约 4 0 与美 国历 6 0项 档案部 门的协调机制与标准化实 史 、 文化 、 民主直接相关 的研究项
践 方 面起 到 了推 动作 用 。
来访参观者的姓名 、 社保号码等个人身份认证信息。 目前 ,
美 国国家档案局已向丢失硬盘中涉及个人的约 17 0人寄 55
利用 的可 能性
由于 91 发生的恐 怖主义事件 , A A将 防止档案 的 .1 N R 非适度开放 , 采取措施加强用于非研究 目的的档案材料 的监 控, 以降低可能支持恐怖行为的档案材料利用 的危险性 。这
美 国 国家档 案馆 开放 已解 密 的卫星 图
美 国国家档案和文件管理署 道导弹的发射地点。 这次美 国国家
份 ;.b 计划或 目标在公共场所进行恐怖袭击 ;. c 获取关于可能 的武器以及摧毁 目的的信息。 ( 自落拓寒儒和讯博客 ) 摘
监控系统, 这颗监视卫星拥有定位 提供给利用者利用 。 成像功能, 主要的监控 目标包括苏
联 和 中 国核 武 器 装 备 以及 洲 际 弹
( 自落拓寒儒和讯博客) 摘
料和档案 委员会 成立 7 5周年 的 府直接拨款的唯一机构。
一
次 献 礼 。 这 个 奖 项 不 仅 对
( 自《 摘 中国档案报》 )
(H R ) N P C 因其为档案 和历史文献 后代 了解这些历史方面起到 了关
项 目 提 供 资 金 奖 励 被 授 予 了 键的促进作用 。
20 09年杰出服务奖。 13 94年 , 国史料和档案委 美
美 国 档 案 协 会 在 年 会 上 表 员会 与 国家档 案局 同时建立 , 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