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诗音画1

合集下载

音诗音画

音诗音画
音诗音画(交响诗)
一种单乐章标题性交响 音乐作品体裁。
文学性的交响诗称‘音 诗’;描写自然景物等描绘性 的交响诗称‘音画’ 。
鲍罗丁是俄国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 他原来是一个化学家,对科学和音乐都很 有兴趣。他是医学博士,一直从事化学教 学,是医学院的教授。但是,出于建立俄 罗斯音乐民族乐派的热情,以及有一批具 有共同志向的前辈和同仁,如巴拉基列夫、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对他在音乐创作方面 的鼓励和提携,使得他在化学和音乐两方 面都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以至使他在 音乐上的成就名垂青史。
单 簧 管
第一主题是具有俄罗 斯风味的旋律,是由 单簧管吹奏出来的
英 国 管
第二主题是代表阿 拉伯商队的具有东 方色彩的音调,由 英国管吹出
分组表演 分三个小组,第一组唱第一主题、第二 组唱第二主题,第三组表现马蹄声和驼铃声, 一起合作表演。再次欣赏整首作品,想象音 乐描绘的画面,体会作曲家所表述的爱国思 想及民族乐派和音画体裁的音乐特点。让我 们随着音乐动起来!(三组的同学可以用手 指轻叩桌面、弹舌模仿马蹄声,力度:弱- 强-弱。用“啦”和摇摆上身表示“商队”、 发“噜”表示俄罗斯军队等形式随着音乐动 起来,一、二主题音色要柔和。)
作品简介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1880年俄国作曲家“强 力集团”成员之一的鲍罗丁应亚历山大二世的邀请而 作的交响音画,并把作品呈献给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 鲍罗丁在作品的乐谱上写了详细的说明文字, 解释了作品的内容:“一望无际的中亚细亚草原上, 远远传来宁静的俄罗斯曲调。马队和骆驼队的脚步声 由远而近,远处又飘来了古老而忧郁的东方音调。商 队在俄罗斯士兵的护送下穿越草原,渐渐远去。宁静 的俄罗斯曲调和古老的东方音调相互交融、在草原上 形成和谐的回声,慢慢飘散在草原上空。”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音诗音画》单元作业设计(优质案例12页)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音诗音画》单元作业设计(优质案例12页)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音诗音画》单元作业设计、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章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的节奏、恰当的感情演唱歌曲。

2.通过欣赏歌曲,理解伟大深厚的爱国主义之情。

3.能够熟悉不同国家“民族乐派”的风格特点。

4.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感知不同音乐要素在塑造人物行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选择的乐曲,是继《缤纷舞曲》、《行进之歌》等单元之后所接触到的一些全新的器乐体裁内容。

尽管他们分别冠以“交响诗”、“交响音诗”或“交响音画”等体裁名称,但它们的音乐性质十分近似,均属于标题交响音乐之列。

《我的祖国》是一首根据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部分音乐主题填词而成的合唱曲,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

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的热情,乐曲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

林华所填写的这首歌词,概括了《沃尔塔瓦河》所描绘的大部分音乐内容。

这首歌的歌词犹如一首叙事诗,它用赞美的语言歌颂着斯美塔那的祖国,也倾注着所有热爱祖国的人们的共同心声和真挚感情。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著名作曲家斯美塔那的重要代表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捷克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及深刻地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并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具有广泛的影响。

这部巨作由六个乐章组成,其中的每个乐章都可以作为独立的标题交响诗来演奏,但也可以六个乐章连接成整体顺序演奏。

《沃尔塔瓦河》是通过描绘沃尔塔瓦河两岸美丽的景色以及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来表现作者对人民、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的感情。

《图画展览会》原来是一部钢琴组曲,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将其改编为管弦乐曲。

整个组曲共有十首乐曲,他们的标题分别为:《侏儒》、《古堡》、《杜依勒里宫的花园》、《牛车》、《未孵化的鸡雏的舞蹈》、《两个犹太人》、《科莫日市场》、《墓穴》、《鸡脚上的小屋》和《基辅大门》。

《音诗音画》教案

《音诗音画》教案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一课时:歌曲《美丽的村庄》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美丽的村庄》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用创造性的积极态度为歌曲伴奏。

2、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嘎达梅林》、《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 (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知道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的主要贡献,并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及《图画展览会》的漫步主题,为《图画展览会》的音乐作画。

3、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难点:附点及切分节奏,弱起小节,密集的节奏难点:把握歌曲的风格,有感情的演唱教学方法:视唱法、欣赏法、讨论法教具:录音机、磁带、钢琴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歌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而成。

降E大调、2/4拍。

歌曲的第1-16小节由两个完全对应的乐句组成。

可以说,这16小节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乐段。

而此后的8小节(第17—24小节)实际上发挥着补充前面两个乐句的作用。

因此,这两部分内容依然可以看做是一个完整的段落。

即:第1—24小节为这首歌的第一乐段。

这个乐段由弱拍起始,节奏比较密集。

其中,附点及切分节奏使音乐的动力感得到加强。

歌曲的旋律起伏较大,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

歌曲的第二乐段开始部分的节奏疏密相间,其中的切分节奏刻意加长,而旋律线主要呈上扬的趋势,使人们的情绪激昂、振奋,感情更加激动,由衷地表达出人们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这就与前面的音乐情绪形成了对比。

其后半部分的音乐基本上是与第一乐段呼应着的,从而使歌曲在对比之后又求得统一。

新课教学:一、初听歌曲《美丽的村庄》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它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作曲家怎样来表达的?生讨论,师归纳。

二、学唱乐曲:1、找出最难唱的乐句,跟着老师学唱旋律。

2、跟着钢琴轻声唱,注意附点、切分节奏3、分析歌曲:歌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而成。

《音诗音画》教案

《音诗音画》教案

《音诗音画》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并演唱江苏民歌《无锡景》。

2、总结江南音乐的特点。

3.尝试配乐朗诵。

教学重点:欣赏并演唱江苏民歌《无锡景》。

教学难点:总结江南音乐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课程师:大家知道无锡在哪里吗?生:江苏。

师:是的,无锡是江苏南部的一个美丽的城市。

那大家知道无锡有哪些著名景点吗?(生踊跃回答)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就向我们介绍了无锡的美景——《无锡景》。

三、学唱歌曲1.听听《无锡景》A关注歌词内容,介绍了江苏名城无锡的哪些特色?用了哪些语气衬词?B关注旋律特点,歌曲的结构,乐句旋律的走向怎样?2.师生讨论旋律---“音串”曲折下行的模进。

“小桥流水”形象的音乐化身。

结构---四个乐句,起承转合。

一曲多段词,分节歌形式。

歌词---多语气衬词“呀”“末”。

柔和的语调让听者倍感亲切。

师总结:《无锡景》歌词有很多版本,大体都是生动地介绍无锡城的历史、风光、特产与城市发展新面貌的,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特色。

3.唱唱《无锡景》A视唱歌谱。

(击拍学唱)难点解决:曲谱当中的装饰音记号倚音、波音,以及切分节奏的唱法。

B普通话学唱难点解决:十六分音符一字多音的唱法。

要求:歌唱状态;用轻柔的声音学唱,要有气息的支持;女生用轻假声,男生低八度,鼓励男生用假声唱。

4.品味《无锡景》A欣赏吴方言演唱问:欣赏了方言演唱后,听觉上有什么不同感受?讨论:苏州方言的特点,并举例:“我”“让”B模仿吴方言演唱(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至少会唱一段方言歌词。

C分组反馈,即时评价。

D教师弹奏琵琶为学生伴奏。

四、体会特点师:大家能总结江南音乐的特点吗?江南民歌曲折婉转,清丽流畅。

而软、糯、甜、媚的吴方言的演唱更让他具有温柔、含蓄、缠绵的音乐特质。

人们把这种小腔调,小结构的歌曲称为“小曲”、“小调”,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是民歌一种典型的体裁。

初中音乐《音诗音画》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音诗音画》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形式?
3、总结:是一般的词句,画一般的意境。
活动二:新课—--学习歌曲,模打节奏、模唱旋律。
1、通过学唱歌曲,熟悉旋律,提问:你认为歌曲的结构如何?各段表现了什么?
2、你觉得歌曲哪个地方比较难唱?
教师引导学生们对音乐要素(速度、力度等)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划分歌曲。为了更恰当的有感情的演唱。多次练习,达到最好效果。
专题二:(研究性学习)欣赏《在中亚细亚平原上》
分析音乐要素的变化,通过画面表现。(1课时)
专题三:自主欣赏《图画展览会》与《嘎达梅林》
分析音乐要素变化,通过对音乐画面想象表现。(1课时)
其中,专题二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学唱歌曲:《美丽的村庄》,分析旋律、节奏、结构等特点。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1课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音乐要素对于不同音乐体裁的重要意义,感受音乐世界带给我们的无穷宝藏;2、体验聆听“音诗音画”的神奇与魅力,彰显音乐世界的博大精深;3、“音美结合村庄》是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和情绪演唱的?
2、歌曲共分几部分?如何划分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音乐要素对于不同音乐体裁的重要意义,感受音乐世界带给我们的无穷宝藏;2、体验聆
听“音诗音画”的神奇与魅力,彰显音乐世界的博大精深;3、“音美结合”,体现了我们集体智慧与结晶
对应课标
过程与方法:学科综合“音美结合”,让学生们有听觉视觉、抽象形象的双重音乐体验与享受。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让学生们对于音诗音画这种体裁有更深的了解,对音乐作品分析有更深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音乐要素对于不同音乐体裁的重要意义,开阔视野,提高音乐修养。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初中音乐《音诗音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音乐《音诗音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图画展览会》 ( 1
课时)
专题三:《嘎达梅林》
(1 课时)
其中,专题三《嘎达梅林》中的表现“集结起义队
伍”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三
专题三:《嘎达梅林》
所需课时
1 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了解《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 2、通过欣赏多种艺术形式表现的《嘎达梅林》,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 的敬仰和热爱。
1、《美丽的村庄》用什么的声音演唱最能展现歌曲
风格。
2、《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两个不同风格的两段旋
主题单元问题 律,分别代表着什么?
设计
3、《图画展览会》中如何用乐器不同的音色来刻画
人物形象及表现意境?
4、《嘎达梅林》中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音乐
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上有何作用?
专题划分
专题一: 歌曲《美丽的村庄》
适用年级
八年级
音诗音画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 3 课时,每周 1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音诗音画》是义务教育音乐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设计为三课时,第一课时,歌曲《美丽的村 庄》,第二课时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图画展览会》,第三课 时欣赏《嘎达梅林》。要求学生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了解交响音诗、交响音画(标题音乐)的一般特点,背唱相关主题,感 受音乐的意境及各种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对应课标
1、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与 交响音画(标题音乐)的一般特点。 2、能够根据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
性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用创造性的积极态度为歌曲伴奏。 3、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 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 4、聆听,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 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 乐的内容及意境,知道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的主要贡献, 并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及《图画展览会》的漫步主题,为 《图画展览会》的音乐作画。

音诗音画

音诗音画

广阔空 旷的茫 茫草原
地平线上,另一边 走来阿拉伯商队 相 遇
友好相处、俄军护 送,最后目送阿拉 伯商队离开茫茫草 原
俄罗斯军队在巡逻
鲍罗丁在作品的乐谱上写了详细的说明文字,解释了作品的内容:“一望无际 的中亚细亚草原上,远远传来宁静的俄罗斯曲调。马队和骆驼队的脚步声由远 而近,远处又飘来了古老而忧郁的东方音调。商队在俄罗斯士兵的护送下穿越 草原,渐渐远去。宁静的俄罗斯曲调和古老的东方音调相互交融、在草原上形 成和谐的回声,慢慢飘散在草原上空。”
单 簧 管
第一主题是具有俄罗斯风味 的旋律,是由单簧管吹奏出 来的,能代表俄罗斯军队
宽广悠扬的旋律,塑造了 一种安详静谧的气氛。 随后由圆号移调重A , 弦乐器用拨弦模仿 马蹄和骆驼的脚步声:
英 国 管
第二主题是代表阿 拉伯商队的具有东 方色彩的音调,由 英国管吹出
俄罗斯曲调和东方音调在 不同的声部中巧妙地结合 在一起,它象征着俄罗斯 与东方民族文化的友善融 合。
音诗音画(交响诗)
一种单乐章标题性交响 音乐作品体裁。
文学性的交响诗称‘音 诗’;描写自然景物等描绘性 的交响诗称‘音他原 来是一个化学家,对科学和音乐都很有兴趣。 他是医学博士,一直从事化学教学,是医学院 的教授。但是,出于建立俄罗斯音乐民族乐派 的热情,以及有一批具有共同志向的前辈和同 仁,如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对他 在音乐创作方面的鼓励和提携,使得他在化学 和音乐两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以至 使他在音乐上的成就名垂青史。《在中亚细亚 草原上》是1880年鲍罗丁应亚历山大二世的 邀请而作的交响音画,并把作品呈献给匈牙利 作曲家李斯特。

音画、音诗和交响诗

音画、音诗和交响诗

音画、音诗和交响诗
发布者:学科专家发布时间:2014-06-12
交响诗,是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一种描写性的大型管弦乐曲。

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

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单乐章曲式,结构比较自由。

交响诗内容富有诗意,具有描写性或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等特点。

文学性的交响诗亦称为“音诗”;描写自然景物等绘画性交响诗亦称为“音画”;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有时称为“交响童话”。

交响诗是浪漫派作曲家李斯特首创的一种音乐体裁。

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迪卡斯的《魔法师的弟子》、施咏康的《黄鹤的故事》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和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乐句
在我的祖国波西米亚群山中,有两条美丽的清 泉奔流长。
在我 的祖 国波 西米 亚群 山 中,有 条 美丽 的清 泉奔 流长 。
第二乐句
一条温和,一条清凉,汇成河,沃尔塔瓦河浪 花四溅哗哗响。
这个乐句是第一乐句的重复。
第三、四、五三个乐句。
映照着蓝天白云红霞闪光芒。 月影下水仙女迎涟漪嬉游欢畅。 河水穿过森林,它飞泻落万丈飞泻落万丈。
音诗音画

拉弦乐器
铜管乐器
木管乐器
木管乐器
打 击 乐 器
图画展览会
原本是一部钢琴组曲,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将其 改编成管弦乐曲。
整个组曲共有十个乐曲:侏儒、古堡、杜伊勒 里宫的花园、牛车、未孵化的鸡雏的舞蹈、两 个犹太人、利摩日市场、墓穴、鸡脚上的小屋、 基辅大门。
图画展览会
每一首乐曲都描绘了一个特定的景物,而整个 组曲则用一个叫做“漫步”的主题将其贯穿并 统一起来。
穆索尔斯基
俄国作曲家,民族乐派代表 人物之一。
代表作:《荒山之夜》、《跳蚤之歌》。 1881年3月28日卒于圣彼得堡。
我的祖国
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两部分
我的祖国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 捷克作曲家,民族乐派代表
人物之一。 代表作:交响诗《沃尔塔瓦河》,弦乐四重奏
《我的生活》,管弦乐曲《凯旋交响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