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限时训练

合集下载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下限时训练3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含解析 精品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下限时训练3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含解析 精品

课下限时训练(三十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2018·新乡调研)森林界线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林线海拔高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地形C.夏季风D.海陆位置2.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石漠化B.乙地——沙漠化C.丙地——水土流失D.丁地——土壤盐碱化解析:1.A 2.C第1题,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是低温(月平均最高温在7℃以下),其次是风及土壤等条件,而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纬度等。

读图可知,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向北逐渐降低,且与纬线大致平行,所以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A正确。

第2题,读图并结合中国地形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华北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旱涝、风沙、土地盐碱化;丙地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丁地位于三江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湿地减少、水土流失。

故答案选C。

(2018·邯郸模拟)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主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读我国部分省区森林生态系统活立木(指林地中生长着的林木)、林产品与土壤含碳量比例图,回答3~4题。

3.森林生态系统中南方省市土壤的含碳量比北方省市土壤的含碳量比例小,影响因素主要是()A.气候因素B.政策因素C.人为改造D.树种原因4.在相同的森林面积和密度,以及相同的外部环境下,活立木的碳汇能力比较高的森林类型是()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落叶灌木丛解析:3.A 4.B第3题,我国南方土壤中含碳量比北方比例小,主要是南方气温高,降水多,有机质分解快,淋蚀多造成的。

课下限时集训(三十)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下限时集训(三十)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下限时集训(三十)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5·青岛模拟)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加剧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④过度农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下列关于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2015·温州模拟)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4.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②种树、③④种草(2015·江苏模拟)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甲区域是我国某重要的农作物产区,该区域发展该种农作物的有利条件是() ①夏季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②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③本地消费市场广阔④有较丰富的灌溉水源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6.图中乙处分布有大面积的荒漠,其主要形成原因可能是()A.过度放牧与黄河多年断流B.工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的建设C.修建梯田与不合理的灌溉D.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大幅度减少7.图中丙处要减轻荒漠化,可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是()A.禁止开垦、放牧等经济活动B.实施环境移民C.合理分配内流河上、中、下游的水资源D.引黄河水大力植树造林读我国沙尘暴分布地区及出现次数示意图,回答8~9 题。

8.下列关于我国沙尘暴分布状况及出现次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沙尘暴分布呈片状B.沙尘暴出现次数由中心向四周减小C.沙尘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D.准噶尔盆地和科尔沁沙地为我国沙尘暴中心9.西北地区成为北方地区沙尘暴沙源地的直接原因是()A.植被稀疏,地表物质松散B.深居内陆,气候干旱C.多内流河,有断流现象D.地势低平,地形以盆地为主下图为我国生态问题主要分布省区图。

课后限时集训30 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课后限时集训30 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课后限时集训30 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课后限时集训(三十) 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329页)一、选择题(2019·广西重点高中联考)下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

近年来,M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

读图回答1~3题。

【导学号:21490132】1.图示区域()A.1月等温线向南弯曲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B.东部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分布C.M地年降水量比N地多D.M地气温年较差比N地小2.M地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C.城市面积扩大,非农用地增加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3.治理M地土地荒漠化的措施是()A.修建梯田,平整土地B.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C.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D.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1.B 2.A 3.D[第1题,图示区域东部有大兴安岭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1月等温线向南弯曲主要受地形影响;M地处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同农耕措施下地表径流量均较大。

该地分布有红壤,且6月、8月地表径流量均较大,可判断出该地7月坡耕地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应是降水较少(伏旱天气)。

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可推断出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一年中6月和8月分别出现一次雨季,7月降水相对较少,雨带北移和南移的过程中分别在该地形成一次雨季,7月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形成伏旱,故该地可能位于浙江省。

](2019·成都模拟)下表为河田盆地(25°30′N~25°44′N,116°16′E~116°34′E)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表(单位:km2)。

读表回答7~9题。

类别1988年2019年2019年2009年2019年水田70.10 77.21 78.63 75.91 73.52阔叶林228.68 228.50 229.44 226.39 242.13针叶林288.18 321.60 339.87 350.16 348.64竹林9.25 8.81 8.78 8.27 8.13草地35.04 32.06 24.39 27.30 32.68 建筑用地 5.72 10.48 13.88 17.81 19.36河流水面 6.12 3.88 3.71 3.75 6.07沙地 2.20 3.46 2.96 2.04 0.89裸土130.11 89.40 73.74 63.77 43.98A.该地区针叶林面积增加最大B.该地区竹林面积增长速度最快C.该地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D.该地区建筑用地增长速度加快8.下列选项中,对该地区环境治理更有优势的是()A.水田B.阔叶林C.草地D.竹林9.下图所示的农业生产模式若在河田盆地被采用,则与图中序号①②③④所示环节依次对应的是()A.坡耕地退耕还林、农田防护、坡耕地退耕还草、林间放牧B.农田防护、坡耕地退耕还林、林间放牧、坡耕地退耕还草C.坡耕地退耕还草、坡耕地退耕还林、林间放牧、农田防护D.林间放牧、坡耕地退耕还草、农田防护、坡耕地退耕还林7.A8.B9.A[第7题,根据表中数字可计算出该地区针叶林面积增加最大;竹林面积略有减小;由林地面积增加,沙地和裸土面积减小,可推断该地区生态环境趋于改善;该地区建筑用地增长速度波动变化。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第4节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第4节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四节【A基础培优练】时间:20分钟总分:43分(知识点1:荒漠化的成因。

知识点2: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知识点3: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知识点1]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荒漠化的范畴。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

如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

据此完成第1~3题。

1.关于我国部分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的组合,正确的是(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B.黄土高原—盐渍化C.云贵高原—沙漠化D.江南丘陵—红漠化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有(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3.下列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由风蚀作用形成的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相关D.松嫩平原西部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答案】1.D 2.B 3.B[解析]第1题,西北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沙漠化,A项错误;黄土高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项错误;云贵高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石漠化,C项错误;江南丘陵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形成红漠化,D项正确。

第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降水强度大,多暴雨;植被破坏。

云贵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降水强度大,多暴雨;植被破坏。

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但黄土高原无石灰岩分布,①错误;土层疏松、直立性强是黄土高原的特点,云贵高原并无该特点,③错误。

高三人教版地理复习:课时训练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Word版,含解析)

高三人教版地理复习:课时训练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Word版,含解析)

课时训练27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56 分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 A 、B 、 C、 D 四地进行生态检查,图乙是他们检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表示图。

据此回答1~3 题。

图甲图乙1.图乙所示生态特点最可能是以下哪一种人类活动惹起的()A .滥采矿产B .过分农垦C.过分樵采 D .过分放牧2.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此刻图甲所示哪一地域()A.A 地 B.B 地C.C 地 D.D 地3.若 B 地要发展栽种业,从可连续发展的角度看应着重发展()A .绿洲农业B .河谷农业C.节水农业 D .高效农业【答案】【解读】第 1 题,依据图乙水井周边的景观能够看出,离水井越近,植被越少,说明离水井越近,植被损坏越严重,这是由过分放牧所致。

第 2 题,依据四地的经纬度,可判断出四地挨次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因此图乙所示的生态现象出此刻 B 地。

第 3 题, B 地天气干旱,水资源欠缺,从可连续发展的角度看,发展种植业只好是发展节水农业。

4.2018 ·广东卷某地域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害、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

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域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域受激烈风力侵害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域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因为地下水的过分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答案】C【解读】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岩石溶蚀与侵害等重点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域,显然不切合题干中岩石溶蚀与侵害,更不行能是因为地下水过分开采惹起的;石灰岩地域受激烈风力作用不行能造成岩石溶蚀,所以清除A、B、D 选项。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面积大、散布广、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约占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据此回答5~7 题。

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B.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采取合理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3.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D.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解析】第1题,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加快主要是由人为原因破坏植被等导致西北地区生态恶化,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小。

第2题,A项会加剧土地沙化程度。

B项可在相对较为湿润的地区发展,但对整个干旱区而言,也会加大环境压力。

D项不现实。

第3题,沙尘暴在冬春季节多发。

【答案】1.D 2.C 3.D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④四大地形区中,中、低产田分布最广的是A.①B.②C.③D.④5.近年来,图中P区域荒漠化发展迅速,荒漠化土地呈点状、线状分布,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和过度开垦C.水资源利用不当D.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解析】第4题,华北平原地区多涝洼、盐碱地,中、低产田分布广泛。

第5题,P 区域位于黄土高原产煤区,若工矿开发和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极易造成点状和线状荒漠化。

【答案】4.B 5.D2021福建高中毕业检查,18~19新疆西北部山地地势较低,有几个缺口。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搜集到的东西走向的天山某山峰部分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图下图作为探究学习天山南北坡垂直带谱差异及其原因的材料。

据此及所学知识完成6~7题。

荒漠化的防治练习

荒漠化的防治练习

荒漠化的防治练习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C、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2.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西北地区D.华南地区3.下列不属于土地退化的是( )A.土地沙漠化B.石质沙漠化C.次生盐渍化D.喀斯特地貌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540多亿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目前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②大风频繁③降水较多,水蚀作用强烈④过度放牧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5、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A 全球变暖 B臭氧层空洞 C土地生产力丧失 D砍伐树木6、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B.准噶尔盆地内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C.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D.著名的伊犁马、三河牛生长在内蒙古高原东部7、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地区,正确的是()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华北平原——石漠化8、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9、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是()A、水资源 B 、石油资源 C、天然气资源 D、太阳辐射能10、人类经济活动对荒漠化形成的影响,正确的是:A.在低湿地发展立体农业B.黄土高原上多开垦土地C.降水多的年份利于抑制风沙的活动D.过度开垦草原11、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2、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13、改善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化局部小气候14、位于我国最东部的沙地是()A浑善达克沙地 B科尔沁沙地 C呼伦贝尔沙地 D毛乌素沙地15、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16、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认为因素造成的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17、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 B塔克拉玛干沙漠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D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18、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A、水资源 B 、石油资源 C、天然气资源 D、太阳辐射能19、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冬春沙尘暴天气频发,下列受沙尘暴天气危害严重的一组城市是()A、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B、成都、武汉、南京C、沈阳、天津、青岛D、贵阳、昆明、重庆20、2000年春天以来,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长、频度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时期所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课时练习题 最新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课时练习题 最新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测控导航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299~300页)读图,回答1~3题:1.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A.拦沙蓄水B.发电灌溉C.防洪抗旱D.调节气候2.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中,下列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甲——平整土地,建立基本农田B.乙——封坡育林育草,涵蓄径流C.丙——修建梯田,发展林果基地D.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3.当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提高后,能正确表示该地区大雨后河流流量变化的是( )解析:1.A 2.D 3.C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为黄土高原地区,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图中甲处为黄土塬,可平整土地,建设农田;乙和丙都是坡地,但乙处较陡,应种植林草,丙处坡缓,可修水平梯田;丁位于沟底,应以打坝淤地为主,拦沙蓄水。

随着植被覆盖率提高,截流防洪效益逐渐增大。

读“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单位:km2)”,回答4~5题:4.下列推论、说法正确的是( )A.诸河流中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故河流含沙量最大B.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比例大于长江C.辽河水土流失面积小,故流域植被保护情况良好D.珠江流量小,流经珠江三角洲,地势平缓,流水侵蚀作用弱,水土流失面积小5.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是( )①流域面积广②围湖造田③降水丰富且强度大④植被破坏严重⑤土质疏松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⑤解析:4.B 5.C第4题,长江水土流失面积大,但强度小,故含沙量长江不是最大;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比例大于长江;由图示读不出辽河流域的植被保护情况;珠江径流量全国最丰富。

第5题,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是:流域面积广;降水丰富且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

(2018济宁模拟)读“西北地区部分地图”,回答6~8题:6.结合图可以看出( )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B.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C.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D.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7.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湿地萎缩8.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A.围湖造田B.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D.水资源利用不当思维导图:答案:6.C7.B8.B(2018广东汕头质检)根据枸杞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把宁夏划为枸杞的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从而为枸杞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荒漠化的防治限时训练(二)
班级:姓名:小组:读新疆土地类型及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回答1~2题。

1.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冻融作用D.盐碱化
2.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造成荒漠化
下图中A、B、C为我国的三个平原地区。

读图回答3~4题。

3.A、B、C三地农业区位因素的共同点是()
A.地势平坦,雨热同期B.光照丰富,地广人稀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4.B地所在区域的西部荒漠化速度较快,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植被矮小 B.降水稀少,风蚀严重
C.水资源利用不尽合理 D.毁林和开垦草原现象严重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①贵州②云南③广西④重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
①土层薄,山多坡陡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此完成7~9题。

7.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 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
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8.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西北、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地区
C.华南、西南地区D.东北、东南地区
9.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
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恢复荒漠化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C.增加地表湿度,消除地表沙质物质
D.改善荒漠化区小气候,降低风速
下图是我国北方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10~12题。

10.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温度 C.地形D.光照
11.图中原过渡带和可能变动带的位置关系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的情形是
A.农业用地占用了牧业用地 B.牧业用地占用了林业用地
C.牧业用地占用了农业用地 D.林业用地占用了农业用地
12.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①土地沙漠化或盐碱化②东北、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减少③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松辽平原西北部,目前大部分草地都已沙化。

材料二1991~1996年,我国某研究机构在科尔沁沙地进行了放牧试验,试验分为3个放牧强度进行,即重牧(HG)(6只羊/公顷)、中牧(MG)(4只羊/公顷)、轻牧(LG)(2只羊/公顷),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图1、图2为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有关示意图。

(1)在放牧试验的最初2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________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但从第3年开始,________区的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

(2)三种放牧强度中,________使草层高度明显下降;________使草层高度有所增加。

(3)材料二表明人们采用的环境管理手段是。

(4)分析科尔沁草原沙化的主要原因。

2.1荒漠化的防治限时训练(二)参考答案
答案 1.B 2.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侵蚀。

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新疆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答案 3.A 4.B解析A为三江平原,B为宁夏平原,C为华北平原,三者都具有地势平坦,雨热同期的特点。

B所在地区西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蚀严重,荒漠化速度较快。

答案 5.D 6.D 解析图中喀斯特地貌主要集中在中、东部,贵州和广西所占比例最高。

石漠化是山地、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严重时,大量冲刷表层土,露出了基岩。

结合西南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可知,山多坡陡,土层薄,容易被侵蚀,结合这里气候特点可知,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答案7.C 8.A 9.B
解析荒漠化是在自然、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气候较干旱的西北、华北地区及较湿润的南方低山丘陵区,由于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故其造成的危害主要针对当地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其防治措施可针对其危害分析。

答案10.A 11.A 12.C
解析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走向看,其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低于400 mm年降水量的地区应该是草原,适宜发展畜牧业。

反之,适宜发展耕作业。

根据可能变动带在原过渡带以北的位置特征,可以推理草原可能开垦为耕地,是农业用地占用了牧业用地。

草原破坏,地面失去植被保护,东北、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增多。

13.答案(1)增加(或上升) 中牧区>重牧区>轻牧区重牧
(2)重牧轻牧
(3)技术手段
(4)自然原因:气候较干旱,降水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