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题库31-2-10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题库31-2-10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题
库31-2-10
问题:
[问答题]我国沙漠的沙源可以概括为哪四种类型?
问题:
[问答题]简述我国沙漠化土地的分布及类型。

问题:
[问答题]我国北方地区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按其发生发展的特点可以分成哪两类?通过对沙漠化历史过程的分析,应吸取哪些教训?
/ 二次元图片
问题:
[问答题]何谓沙漠化的现代过程?按原因可分为哪几类?
问题:
[问答题]简述过度农垦的沙漠化现代过程。

问题:
[问答题]我国荒漠化类型从动力成因的角度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问题:
[问答题]论述荒漠化的危害。

问题:
[问答题]为什么说我们研究的风沙现象,其气流处于紊流状态?。

高一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试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北方某地区荒漠化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土地生产力下降或丧失,使土地逐渐变得贫瘠、干旱、沙化、盐渍化和石漠化。

荒漠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1)请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特征。

(2)分析该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3)提出防治该地区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答案及解析:(1)答案:该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和盐渍化。

具体特征如下:- 土地沙化:沙漠扩张,沙丘移动速度加快,沙地面积增加。

- 石漠化: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岩石裸露,土壤流失加剧。

- 盐渍化:土壤盐分积累过多,土壤肥力下降,植被生长困难。

解析:根据材料一,我们可以看到该地区荒漠化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土地沙化、石漠化和盐渍化。

这三种类型的荒漠化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土地沙化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地区,石漠化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带,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低洼地区。

(2)答案:该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水资源匮乏;土壤质地较差,肥力低,易于流失;地形起伏较大,地表水难以保持。

- 人为原因:过度开发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如过度放牧、滥垦滥伐等);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环境污染,如工业废弃物排放、农药化肥滥用等。

解析: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是荒漠化发生的内在原因。

而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资源、环境污染等,则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地区荒漠化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

(3)答案:防治该地区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如下:- 改善农业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 植被恢复与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 治理沙漠化土地,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固定沙丘,减少沙漠扩张;- 控制环境污染,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减少工业废弃物排放;-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人们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试题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试题

北京林业大学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试卷试题库答案一、填空题1.据2004 年的调查结果,我国荒漠化的面积为()km2。

2.我国沙漠沙的机械组成以( )为主,矿物成分主要是( ),最缺乏的营养元素是( )。

3.湿润指数是指()与()的比值。

4.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原“三化”是指()()和( )。

5.荒漠化的监测方法包括()、( ) 和( ) 三种。

6.荒漠化产生的气候区域是( )、( ) 和( )。

7.风沙区的防护林体系主要包括( )、( )、( ) 、( )。

8.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是()。

9.《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于( )年在法国巴黎签署,“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10.根据地貌形态与地表物质组成可把荒漠分为()()()()四种类型。

11.中国的四大沙地是指()()()()。

12.中国的八大沙漠是指()()()()()()()()。

13.我国荒漠地区的地带性土壤主要有()()()三种。

14.我国干旱地区的降水量约在()mm—()mm 之间、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约在()mm—()mm 之间。

15.在土壤的粒级划分中,粗沙、中沙、粉沙和粘粒的径级范围分别为()()()()mm。

16.世界上有沙漠分布的国家很多,塔尔沙漠在()和(),奇瓦瓦沙漠在(),辛普森沙漠在()。

17.荒漠化实在包括()和()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起因和发展的。

18.中国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包括:()()()和()。

19.盐渍荒漠化的成因主要包括()()()和()。

20.使沙粒沿地表开始运动多必需的最小风速称为()。

21.起动风速的大小与沙粒的()、沙层()及()等因素有关。

22.风力作用过程包括对土壤物质的()()和()3个过程。

23.在风力作用下,土壤和沙粒物质随风运动,其运动方式有()()和()3 种形式。

24. 风沙流中沙物质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25.风沙流中沙物质运动方式主要取决于()和()。

荒漠防治工程复习试卷材料

荒漠防治工程复习试卷材料

荒漠化与沙漠化有何区别与联系?荒漠化):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

沙漠化: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为强度活动,破坏脆弱生态平衡,在风力作用下,产生风蚀劣地、粗化地表、片状流沙堆积及沙丘形成等风沙活动现象的土地退化过程。

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还有砾质化、盐渍化、沼泽化等都是荒漠化,荒漠化与沙漠化包含着不同的土地退化过程内容。

你认为我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防治荒漠化的继续扩展?充分利用成熟的荒漠化防治技术,因地制宜,组装配套2)建立健全科技推广网络,加强科技推广队伍3)提高荒漠化防治工程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成果转化率4)依靠科技,建立荒漠化地区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系5)深入开展科技攻关,加大科技投入)荒漠化工程的任务(意义):1)是保护和拓展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长远大计2)是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生态环境面貌、实现再造壮丽秀美新山河的重中之重3)是实施扶贫攻坚计划,实现全国农村奔小康目标的重要措施4)是充分发挥荒漠化地区自然资源优势,全面开创21世纪中国沙产业的必然选择。

荒漠化工程的必要性:1)全球尺度,荒漠化危害严重2)我国是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3)我国大面积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与人口众多密切相关4)荒漠化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并且与我国粮食安全息息相关。

荒漠化类型如何划分?荒漠化类型:主导成因: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盐渍荒漠化 按等级:。

评价荒漠化现状的指标:1)沙丘占地面积2)土壤表土损失率3)现实生产力占潜在生产力的比率4)土壤厚度5)地表岩砺覆盖率评价荒漠化速率的指标:1)面积年扩大率2)土壤年损失率3)生物生产力下降率4)2M高年输沙率评价荒漠化潜在危险性的指标:1)土壤结构2)2M高平均风速3)起沙风频率4)沙粒运动的潜在能力评价引起荒漠化的人畜压力指标:人畜超载率荒漠化造成的危害?、1)土地退化2)生物群落退化3)气候变化4)水文状况恶化5)污染环境6)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民生命财产安全7)毁坏生活设施和建设工程发生土地荒漠化的原因?荒漠化成因:水文环境差;气候环境恶劣;土壤条件差1)人为活动:人口增长对土地压力,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乱砍滥伐,不合理开矿等。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复习资料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复习资料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复习资料(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二章荒漠化概况第一节世界荒漠化概况三、非洲的荒漠化现状及其成因(一)非洲荒漠化现状非洲总面积的1/3是沙漠,仅撒哈拉沙漠面积就达777万km2,非洲的荒漠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4%。

(二)荒漠化的成因*水文环境差*非洲的地表水资源分布不一,地区差异很大*气候环境恶劣*土壤条件差*干旱*非洲的灌溉*非洲的土壤流失第二节中国荒漠化地区概况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分布于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河北、宁夏、陕西、山西、山东、辽宁、四川、云南、吉林、海南、河南、天津、北京1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大部分或一部分,共涉及471个县(市、旗)。

一、荒漠化地区的气候●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为丰富●气候干燥●冷热剧变●风大沙多,风能资源丰富第三节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一、人为活动*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陡坡垦耕是导致耕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樵采、乱挖中草药、毁林等则是直接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人类活动*不合理灌溉方式是造成耕地次生盐渍化的直接原因二、自然成因(一)地理环境因素中国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二)气候因素第四节中国土壤荒漠化类型、面积及分布一、风蚀荒漠化(一)风蚀荒漠化的面积及分布风蚀荒漠化面积万km2,其中分布在干旱地区的占总面积的%;半干旱地区的占%;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占%(二)风蚀荒漠化的程度风蚀荒漠化中,轻度占风蚀荒漠化面积的%;中度占%;重度占%。

风蚀荒漠化的程度分布规律充分显示出风蚀荒漠化的进程受气候、特别是受干湿程度的影响较大。

二、水蚀荒漠化(一)水蚀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及分布总面积为万km2,占荒漠化土地面积的%。

(二)水蚀荒漠化的程度在水蚀荒漠化土地中,轻、中、重度的面积分别为万km2、万km2和万km2 ,分别占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的%、%和%。

北京林业大学_荒漠化防治工程学_试卷_试题库_答案

北京林业大学_荒漠化防治工程学_试卷_试题库_答案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试题库答案一、填空题1.据2004年的调查结果,我国荒漠化的面积为(262.63)km2。

2.我国沙漠沙的机械组成以 (细砂)为主,矿物成分主要是 (石英),最缺乏的营养元素是 (氮N)。

3.湿润指数是指(年平均降水量)与(土壤潜在蒸散量)的比值。

4.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原“三化”是指(沙化)、(植被退化)和(盐渍化/盐碱)。

5.荒漠化的监测方法包括(地面监测)、(航空监测) 和 (卫星监测)三种。

6.荒漠化产生的气候区域是 (干旱区)、(半干旱区) 和 (亚润干旱区 )。

7.风沙区的防护林体系主要包括(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 、(绿洲防护林) 、(道路防护林)。

8.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是(6月17日)。

9.《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于(1994)年在法国巴黎签署,“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10.根据地貌形态与地表物质组成可把荒漠分为(石质荒漠)、(沙质荒漠)、(砾质荒漠)、(盐质荒漠)四种类型。

11.中国的四大沙地是指(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

12.中国的八大沙漠是指(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

13.我国荒漠地区的地带性土壤主要有(棕漠土)、(灰漠土)、(灰棕漠土)三种。

14.我国干旱地区的降水量约在(100)mm—(250)mm之间、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约在(250)mm—(400)mm 之间。

15.在土壤的粒级划分中,粗沙、中沙、粉沙和粘粒的径级范围分别为(0.5-1.0)、(0.25-0.5)、(0.01-0.05)、(<0.01)mm。

16.世界上有沙漠分布的国家很多,塔尔沙漠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奇瓦瓦沙漠在(墨西哥),辛普森沙漠在(澳大利亚)。

17.荒漠化实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起因和发展的。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复习题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复习题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国际上对荒漠化及荒漠化概念认识的演变与发展2.我国对荒漠化认识的演变过程3.荒漠化防治工程学的概念、意义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4.我国荒漠化防治的科技对策第二章荒漠化概况1.简述世界荒漠化概况(面积、分布、类型、趋势等)2.简述我国荒漠化地区的自然概况(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3.指出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4.论述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地理因素、人为因素、深层次社会根源)5.简述中国北方干旱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6.论述中国沙漠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7.简述我国荒漠化土地的类型、面积、分布8.我国荒漠化类型从动力成因的角度划分为哪几种类型?9.论述荒漠化的危害第三章荒漠化防治原理1.简述土壤风蚀产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2.论述风沙流结构特征3.简述沙丘移动方式、速度及影响因素4.论述风力侵蚀作用机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5.辨析沙漠、沙地、沙化、风沙化、荒漠、荒漠化等概念6.论述植物对流沙环境的适应性和植物对流沙环境的改造作用7.简述植物适应流沙和干旱环境条件的生理生态特性8.论述风蚀沙质荒漠化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影响因子,指出其防治的基本对策9.论述水蚀荒漠化防治原理10.简述影响土壤水蚀的因素11.简述我国盐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区12.简述土地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原理第四章荒漠化地区植被建设技术1.论述植被建设对防治荒漠化的意义2.简述封育恢复植被的原理、效果及在防治土地荒漠化中的作用3.简述我国飞播治沙的意义4.简述沙区飞播造林的优势与关键技术5.应用生态学原理说明封沙育草恢复天然植被的过程6.试述荒漠化地区植被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关键技术7.论述不设沙障的植物固沙技术及注意事项8.论述风沙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建设技术9.简述沙地立地条件划分的必要性及划分方法10.论沙(丘)地造林模式及沙地人工林更新模式11.简述沙地造林密度、混交、结构配置的意义与原则12.掌握我国风沙区固沙造林(防护林)主要植物种及应用地区与条件13.简述沙(丘)地造林的主要方法14.简述半荒漠风沙区铁路防护体系的建设模式15.简述风沙区防护林体系的类型、特点16.论述干旱区主要造林技术17.简述水土保持林(草)及其体系18.论述林草的水土保持作用19.简述盐碱地的植被恢复的建设原理与技术第五章荒漠化工程防治技术1.简述沙障类型、作用原理、设计技术指标、材料选择、布设方法2.简述化学固沙意义、原理、常用材料、方法3.简述风力治沙概念、意义、原理及常用技术4.简述水力治沙的概念、意义、原理、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法5.简述水蚀工程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6.论述盐渍荒漠化的防治原则和主要措施7.简述水土保持坡面工程措施的种类8.论述防沙治沙实践中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各自的优势和应用条件第六章荒漠化地区生态农业建设技术1.简述荒漠化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2.论述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3.简述荒漠化地区应用的主要生态农业建设技术第七章荒漠化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技术1.简述水资源的意义和作用2.简述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第八章荒漠化地区可替代能源开发技术1.简述荒漠化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的主要技术措施2.荒漠化地区的可代替能源主要指哪些?第九章荒漠化防治工程规划设计1.简述荒漠化调查的目的、程序和内容2.简述荒漠化防治工程规划设计的程序、内容与方法3.阐述我国干旱区、半干旱区、亚湿润干旱区荒漠化防治模式4.论述新材料、新技术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5.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毛乌素沙地环境特征,提出沙地综合治理的设计方案第十章荒漠化监测与评价1.简述荒漠化监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2.荒漠化评价的概念、内容及评价指标体系3.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北京地区风沙灾害的特点、成因及其防治对策第十一章荒漠化防治工程的效益评价1.荒漠化防治工程生态效益的系统分析2.荒漠化防治工程措施生态效益分析方法3.荒漠化防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方法4.荒漠化防治工程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5.荒漠化防治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内容与方法。

荒漠化防治复习题07

荒漠化防治复习题07

一、名词(38个)荒漠化沙漠化风沙化土地退化湿润指数起沙风速(临界风速)起沙风粗糙度风沙流风沙流结构沉降堆积遇阻堆积植物治沙地带性规律植被演替规律灌丛堆效应适度沙埋过度沙埋封育直播植苗飞播绿洲防护体系饱和路径长度立地条件立地条件类型机械沙障风力治沙水力治沙沙尘暴扬沙浮尘荒漠化监测荒漠化评价积盐压盐盐渍化次生盐渍化盐渍土耐盐能力二、回答问题(32个)1、简述荒漠化防治工程的任务。

2、沙漠化、风沙化、荒漠化与土地退化的区别与联系。

3、荒漠化防治工程体系的内容。

4、荒漠化防治工程的科技对策。

5、荒漠化的成因。

6、荒漠化的气候特征、地貌特征、植被特征与土壤特征。

7、吹蚀、搬运(输移)与沉降的类型与形式8、影响风蚀的因素9、沙粒与沙丘的运动方式10、影响沙丘移动的因素。

11、风蚀荒漠化防治的基本原理。

12、环境对植物的作用性原理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原理。

13、直播有何优缺点。

14、容器苗有何优缺点。

15、何谓植苗造林,从苗木方面考虑,如何提高植苗造林的成活率。

16、封育的概念及类型。

17、简述乔灌草植物的固沙和阻沙能力,并比较其优劣。

18、简述绿洲沙害形式及其防治措施。

绿洲防护的组成与作用。

19、旱作农业地区沙害的方式及其防治措施。

20、半荒漠区沙坡头“五带一体”的铁路沙害防治模式组成及其作用。

21、论述荒漠化地区植被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关键技术。

22、平铺式/直立式/隐蔽式/透风式/不透风式沙障及化学固沙的作用原理。

23、沙障设置的要素。

25、盐渍土的形成条件。

26、次生盐渍化形成的原因。

27、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原理。

28、选择耐盐植物的原则。

29、荒漠化评价与荒漠化监测的内容。

30、比较沙尘暴、扬沙和浮尘间的不同。

31、沙尘暴引起的气象变化。

32、沙区水资源的类型及地表径流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国际上对荒漠化及荒漠化概念认识的演变与发展
2.我国对荒漠化认识的演变过程
3.荒漠化防治工程学的概念、意义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我国荒漠化防治的科技对策
第二章荒漠化概况
1.简述世界荒漠化概况(面积、分布、类型、趋势等)
2.简述我国荒漠化地区的自然概况(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
3.指出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
4.论述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地理因素、人为因素、深层次社会根源)5.简述中国北方干旱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6.论述中国沙漠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
7.简述我国荒漠化土地的类型、面积、分布
8.我国荒漠化类型从动力成因的角度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9.论述荒漠化的危害
第三章荒漠化防治原理
1.简述土壤风蚀产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2.论述风沙流结构特征
3.简述沙丘移动方式、速度及影响因素
4.论述风力侵蚀作用机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5.辨析沙漠、沙地、沙化、风沙化、荒漠、荒漠化等概念
6.论述植物对流沙环境的适应性和植物对流沙环境的改造作用
7.简述植物适应流沙和干旱环境条件的生理生态特性
8.论述风蚀沙质荒漠化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影响因子,指出其防治的基本对策9.论述水蚀荒漠化防治原理
10.简述影响土壤水蚀的因素
11.简述我国盐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区
12.简述土地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原理
第四章荒漠化地区植被建设技术
1.论述植被建设对防治荒漠化的意义
2.简述封育恢复植被的原理、效果及在防治土地荒漠化中的作用
3.简述我国飞播治沙的意义
4.简述沙区飞播造林的优势与关键技术
5.应用生态学原理说明封沙育草恢复天然植被的过程
6.试述荒漠化地区植被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关键技术
7.论述不设沙障的植物固沙技术及注意事项
8.论述风沙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建设技术
9.简述沙地立地条件划分的必要性及划分方法
10.论沙(丘)地造林模式及沙地人工林更新模式
11.简述沙地造林密度、混交、结构配置的意义与原则
12.掌握我国风沙区固沙造林(防护林)主要植物种及应用地区与条件13.简述沙(丘)地造林的主要方法
14.简述半荒漠风沙区铁路防护体系的建设模式
15.简述风沙区防护林体系的类型、特点
16.论述干旱区主要造林技术
17.简述水土保持林(草)及其体系
18.论述林草的水土保持作用
19.简述盐碱地的植被恢复的建设原理与技术
第五章荒漠化工程防治技术
1.简述沙障类型、作用原理、设计技术指标、材料选择、布设方法2.简述化学固沙意义、原理、常用材料、方法
3.简述风力治沙概念、意义、原理及常用技术
4.简述水力治沙的概念、意义、原理、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法
5.简述水蚀工程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
6.论述盐渍荒漠化的防治原则和主要措施
7.简述水土保持坡面工程措施的种类
8.论述防沙治沙实践中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各自的优势和应用条件
第六章荒漠化地区生态农业建设技术
1.简述荒漠化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2.论述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3.简述荒漠化地区应用的主要生态农业建设技术
第七章荒漠化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技术
1.简述水资源的意义和作用
2.简述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
第八章荒漠化地区可替代能源开发技术
1.简述荒漠化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的主要技术措施
2.荒漠化地区的可代替能源主要指哪些?
第九章荒漠化防治工程规划设计
1.简述荒漠化调查的目的、程序和内容
2.简述荒漠化防治工程规划设计的程序、内容与方法
3.阐述我国干旱区、半干旱区、亚湿润干旱区荒漠化防治模式
4.论述新材料、新技术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5.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毛乌素沙地环境特征,提出沙地综合治理的设计方案第十章荒漠化监测与评价
1.简述荒漠化监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2.荒漠化评价的概念、内容及评价指标体系
3.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北京地区风沙灾害的特点、成因及其防治对策第十一章荒漠化防治工程的效益评价
1.荒漠化防治工程生态效益的系统分析
2.荒漠化防治工程措施生态效益分析方法
3.荒漠化防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方法
4.荒漠化防治工程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
5.荒漠化防治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内容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