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荒漠化防治五大工程

合集下载

小学生环保知识竞赛题库资料及答案6

小学生环保知识竞赛题库资料及答案6

小学生环保知识竞赛题库资料及答案6篇一:小学生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小学生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计分________ 一、选择题:(40分) 1、哪一种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熊猫”?() A、银杉 B、金钱松 C、银杏 D、樟树 2、哪一种鸟擅长捕捉田鼠,对农业益处很大?() A、白鹭 B、啄木鸟 C、燕子 D、猫头鹰 3、绿色购物,我们应该选择购买()。

A、大包装的商品; B、小包装的商品; C、一次性用品; D、附带广告宣传材料的商品。

4、一般认为,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逐步形成PH 5.6的酸性降水。

A、氯氟烃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盐酸 5、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圈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大量的(),有效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

A 、紫外线B、红外线C、可见光D、热量 6、宇航员在宇宙空间看到的地球主要是()色。

A、蓝 B、绿 C、黄 7、保护水环境,我们应该选择使用()洗衣粉。

A、普通B、无磷。

8、在下列回收废品中,如果没有回收,对环境造成危害最大的是()。

A、废纸 B、废玻璃C、废电池9、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多冬少,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10、冬天用煤火取暖或用热水器时,如果排气不良,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这实际是指什么中毒? A、一氧化氮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二、连线题:(10分)中国植树节 3月22日世界地球日 6月 5日世界无烟日 3月1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环境日 5月31日三、判断题:(20分) 1、汽车尾气是全球范围最严重的铅污染源。

() 2、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 3、垃圾不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资源。

() 4、发生赤潮说明海洋遭到了污染。

中 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

中 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其中,八大沙漠分别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库布齐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

这些沙漠的存在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也威胁着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一、科学规划与政策支持国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沙漠治理规划,明确了治理目标和任务。

加大对沙漠治理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等。

同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格限制在沙漠地区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行为,为沙漠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二、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沙漠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沙漠边缘和绿洲周围,种植适宜的树种,如杨树、柳树、梭梭等。

这些树木不仅能够防风固沙,还能改善局部气候,增加空气湿度。

同时,通过建立防护林带,可以有效阻挡风沙的侵袭,保护农田和居民点。

为了提高树木的成活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在种植前对树苗进行精心培育,选择耐旱、抗风的品种。

在种植过程中,注重种植技术,合理安排株距和行距,确保树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

此外,加强后期的养护管理,及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

三、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沙漠治理的关键因素。

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对于沙漠治理至关重要。

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渠道等,将水资源引入沙漠地区,用于灌溉和生态恢复。

同时,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一些地区,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防止过度开采和污染,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草方格固沙草方格固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沙方法。

在沙漠表面用麦草、稻草等材料扎成方格状,能够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减少风沙流动。

同时,草方格还能截留水分,促进沙生植物的生长。

草方格的制作和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效果显著。

荒漠化防治实施方案

荒漠化防治实施方案

荒漠化防治实施方案荒漠化是指土地退化过程中,表层土壤因沙坡、风蚀等原因而失去了可用性和生产力的情况。

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原因,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制定具体的荒漠化防治实施方案。

一、修复退化土地1. 林植将荒漠化土地进行林植,选择适宜的树种,加强造林工程。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提升土壤固结力和保水能力,减轻沙尘飞扬,改善气候环境。

2. 种草在荒漠化土地进行种草,选择具有耐旱抗风能力的草种。

种草可以有效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风蚀,增加土壤的肥力。

3. 防风固沙在沙尘较为严重的区域,采取防风固沙措施,如搭建风帘、堆沙坝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沙尘的飞扬,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二、合理利用水资源1. 引水灌溉在荒漠化地区进行引水灌溉工程,提供生态系统所需的水资源。

在选择引水源时,应考虑到水源的可持续利用性,避免过度开采导致水源枯竭。

2. 水土保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通过修建沟渠、设立水库等措施,防止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合理进行排水和节水,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加强生态修复1. 生态绿化在荒漠化地区,进行生态绿化工程,恢复原有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引种适宜的植物和繁育动物,重建生态系统,实现生态多样性的恢复。

2. 加强保护加强对荒漠化地区的保护力度,设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划定保护区域和加强巡逻执法等手段,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

3. 推广可持续农业在荒漠化地区推广可持续农业,提倡科学施肥、轮作休耕等农业理念,减少农药的使用,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四、加强宣传教育1.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和媒体宣传等途径,普及荒漠化防治的知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防治工作。

2. 增加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荒漠化防治的资金投入,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鼓励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治理荒漠化的措施1. 背景介绍荒漠化是指原本非荒漠地区由于水土保持不善、气候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土地退化、植被丧失,以及地表水资源和土壤质量的严重恶化。

荒漠化的发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荒漠化,各国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措施。

2. 植被恢复和保护植被恢复和保护是治理荒漠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由于荒漠化导致植被丧失,恢复和保护植被可以帮助稳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水分保持能力。

植被的恢复可以通过人工造林、种植抗旱植物和推行适宜的农田经营方式来实现。

同时,制定合适的植被保护政策,加强对草原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3. 水资源调控和管理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水资源的不足或不合理利用。

因此,水资源调控和管理是治理荒漠化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这可以通过建设水库、修建水渠和引水工程来实现。

同时,合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4. 土壤保育和改良荒漠化导致土壤质量的严重下降,因此,土壤保育和改良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这可以通过种植适宜的作物、合理施肥和修复受损土壤来实现。

此外,还可以采取土地整理和防风治沙等措施,保护土壤免受侵蚀和风沙的破坏。

5. 科学技术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治理荒漠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无人机等高新技术手段来监测和评估荒漠化的程度和影响,对确定治理措施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外,研发和应用抗旱、耐盐碱的高效农作物品种,以及推广一些节水和节能的农业技术和方法,也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手段。

6. 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是治理荒漠化的关键环节。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荒漠化危害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荒漠化的氛围和共识。

此外,建立科学的环境信息发布和宣传机制,加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作,推动治理荒漠化的工作也十分重要。

荒漠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荒漠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荒漠治理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荒漠治理工程是指利用科学技术和工程手段,对荒漠地区进行改造和治理,使其成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改善当地环境,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荒漠治理工程既包括植树造林、固沙治沙、退耕还林等生态治理措施,也包括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本项目选择某特定荒漠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植树造林、固沙治沙、水利设施建设等措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可利用性,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程内容1.植树造林通过引进抗旱、耐盐碱、适应荒漠环境的树种,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工作。

选择适宜的树种,按照一定的密度进行栽植,形成一定的森林覆盖,改善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促进土壤的改良和水分的蓄积,并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保护。

2.固沙治沙对荒漠地区的风沙活动进行有效治理,采取围沙、种沙、覆沙等方式,减少风沙侵蚀。

同时利用植被和人工固沙措施,形成稳定的沙地植被覆盖,防止沙漠扩张,保护土地资源。

3.水利设施建设通过修建水库、引河入区、设立灌溉工程等水利设施,改善荒漠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提高土地的灌溉条件,为植被生长和农业生产提供水源支持。

4.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建设、民用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高荒漠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施工方案1.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施工方案包括树种选择、苗木培育、栽植工艺等内容。

在树种选择方面,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树种,如柳树、沙柳、胡杨、灌木等;在苗木培育方面,选取优质的种子,进行育苗和培育工作,确保苗木的质量;在栽植工艺方面,根据地形地貌和植被覆盖情况,制定合理的栽植密度和方式,确保植树造林工作的顺利进行。

2.固沙治沙固沙治沙施工方案包括围沙、种沙、覆沙等具体措施的实施。

围沙主要是设置防沙屏障,采取人工或天然方法,形成沙丘围护带,阻隔沙漠沙丘向农田、村镇蔓延;种沙主要是进行植被的种植和培育工作,使植被得到恢复和增强,提高植物对风沙侵蚀的抵抗能力;覆沙主要是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把沙土覆盖在地表上,形成沙土固化层,减少沙尘的扬起和飞移,阻断风沙侵蚀,促进土地的固化和改良。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
1.生态保护区建设:在八大沙漠的重要区域建设生态保护区,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

2. 沙漠植被恢复:采用植树造林、绿化建设等措施,加强沙漠地区的植被恢复和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水资源开发:在沙漠区域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设灌溉工程和水利设施,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的需求。

4. 沙漠化防治:通过科学的土地治理、草原保护等措施,加强沙漠化防治工作,减缓或逆转沙漠化进程。

5. 环境监测和信息管理:加强沙漠环境的监测和信息管理,及时掌握沙漠环境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6. 生态旅游开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加强对沙漠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7.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推进沙漠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推动沙漠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8. 沙漠防护林建设:在沙漠区域建设防护林,形成绿色屏障,减缓沙漠化的进程,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 1 -。

新时期防沙治沙的现实意义分析

新时期防沙治沙的现实意义分析

新时期防沙治沙的现实意义分析摘要:在国家林业局提出的五大林业战略转型中,沙漠化问题是最为突出的问题,而实施防沙治沙工程起着改善这一问题的全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防沙治沙是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和京津地区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的主要工作,同时也是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自然保护区的重点工程。

因此,防沙治沙是我国林业六大重点项目之一,对我国的林业发展、生态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防沙治沙;意义引言:土地荒漠化是一种不可控制的自然和人为的双重作用。

农垦、过度放牧、滥砍滥伐、全球变暖、环境变迁,都加快了荒漠化的进程,使荒漠化的范围不断扩大。

沙尘暴的成因有多种,其中包括作为基础的沙尘颗粒物质,是地表本身所具有的;作为动力源的大风,能够保证沙尘暴长距离输送;作为依托的气候环境,长期处于干旱且空气状态不稳定。

一、防沙治沙工程实施的重要性1、有利于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土地荒漠化是我国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目前已有4亿多人受灾,不仅对国家生态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也蚕食了珍贵的土地资源,使中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防沙治沙是一项关乎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广大沙区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十一五”期间,基本控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是造福于当今、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

我们要以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存基础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把全部精力放在防沙治沙上。

2、有利于促进沙区经济的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坚持多种政策扶持,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换、治理荒漠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沙地经济。

各地在防沙治沙方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林业和沙化工业。

发展特色林果业,带动了当地的种植、加工、贮藏、运输等,是促进沙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沙区林药、灌木林木材加工产业迅速发展[1]。

3、有利于提高社会对防沙治沙工作的积极性通过防沙治沙,使人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加强,全民积极投身防沙治沙事业,造就了一支防沙治沙的专家科研团队和关注民生的优秀干部队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答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答案)

•【1】环境问题。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系统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活动和生存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不利影响的各种问题.•【1】环境污染。

又称”公害”.它是指受人类活动影响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能量或生物进入环境系统导致环境系统原有组分结构和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进而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产生干扰和危害的现象.•【1】在环境科学中,通常所称的环境是指什么。

【直接或间接;自然因素】(填空)通常所指的环境是指人类这一特定主体周围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里所说的各种因素,既包括各种自然因素,如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一级野生动植物等,由包括经过人类社会改造与建造的各种自然物,同时还包括各种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1】环境承载力是衡量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的重要指标。

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特点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动态性与可调控性、区域性与时间性等方面。

【社会经济;】•【1】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第一个里程碑的会议是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我国环境保护史迄今已召开了六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人类环境会议;六】。

•【1】环境问题的实质.【索取资源;自净能力】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人类盲目发展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极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以及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从而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破坏加剧,资源过度消费和浪费,甚至枯竭.•【1】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1)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积重难返(2)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已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型性环境性污染新阶段(3)环境和资源约束瓶颈加大,环境污染加剧蔓延(4)新污染物潜在影响难以预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危害逐步显现(5)生态与环境问题更加复杂,环境问题成为新的外交热点(6)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1】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五大防沙治沙工程
五大工程
• • • • • 1.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2.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 3.退耕还林工程 4.退牧还草工程 5.草原沙化防治工程
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 范围:该工程位于第二类型区,即半干旱 沙地类型区,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北京、天 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的75县(旗、 市),工程区沙化土地10.2万平方公里。工 程主要对沙化草原、浑善达克沙地、农牧 交错地带沙化土地和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 护区沙地进行重点治理。
二、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工程
• 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的 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 4480 公里,南北宽 560-1440 公里,包括西北、华北、东北 1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551 个县 (旗、市、区),区域总面积 406.9 万平方 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42.4%。
• 建设期限:规划期限为 1978-2050 年,共 73 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根据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四期工程 规划的期限为10 年(2001 年——2010 年)。 • 建设内容: ①森林资源管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在 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的植被恢复 和扩大建设。
• 范围: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 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 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 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5个省 (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897 个县(含市、区、旗)。
• 建设期限: ①1999年,四川、陕西、甘肃3省率先开展了 退耕还林试点 ②2001-2010年《退耕还林工程规划》 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 议第三次会议”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 永利也表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 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正处在一个十分关 键的时期。”
• 建设内容:
①国家无偿向退耕农户提供粮食、生活费补助 ②国家向退耕农户提供种苗造林补助费。 ③退耕还林必须坚持生态优先。 ④国家保护退耕还林者享有退耕地上的林木(草)所有权。 ⑤退耕地还林后的承包经营权期限可以延长到70年。 ⑥资金和粮食补助期满后,在不破坏整体生态功能的前提下, 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退耕还林者可以依法对其所有的林 木进行采伐。 ⑦退耕还林所需前期工作和科技支撑等费用,国家按照退耕 还林基本建设投资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由国务院发展计 划部门根据工程情况在年度计划中安排。 ⑧国家对退耕还林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制。
②造林工程 在管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因地制 宜地采取造、封、飞三种造林方式,大力 植树种草,扩大和恢复森林植被,防止沙 漠化,减少水土流失,优化生态环境,并 根据不同类型区治理的需要分别营造农田 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 水源涵养林等,建设结构合理、稳定高效 的防护林体系。
三、退耕还林工程
(三)水利措施 ①2001-2010年建立水源工程66059处,节水灌 溉47830处,小流域综合治理23445平方公里; ②2001-2005年建立水源工程30548处,节水灌 溉19912处,小流域综合治理10485.2平方公 里 (四)生态移民 2001—2010年完成生态移民18万人,其 中,2002—2006年完成生态移民8万人。
四、退牧还草
• 建设范围:该工程覆盖所有类型区 • 建设期限:2003年实施,2011年有新政策 • 建设内容: ①草场围栏建设,从2005年起,安排重度退 化草场补播。 ②工程推行禁牧与休牧相结合、舍饲与半舍 饲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促进了传统草原畜 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草原承包经营制度
③2011年出台新政策: ㈠是合理布局草原围栏。 ㈡是配套建设舍饲棚圈和人工饲草地。 ㈢是提高中央投资补助比例和标准。 ㈣是饲料粮补助改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 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10年,即2001— 2010年,分两个阶段进行,2001—2005年 为第一阶段,2006—2010年为第二阶段。 • 建设内容: (一)造林营林 ①退耕还林 ②造林营林 ③种苗基地及设施建设
(二)草地治理(2001-2010) ①建设暖棚286万平方米 ,购买饲料机械 23100台(套) ②人工种草2223.50万亩 ,飞播牧草428.00万 亩 ,围栏封育4190.00万亩 ③基本草场建设515.00万亩 ,草种基地58.50 万亩 ④禁牧8526.7万亩
五、草原沙化防治工程
• 范围:该工程覆盖所有类型区 • 建设期限:2001-2010 • 建设内容: ①在第一、二类型区内,大部分地区自然条 件严酷,主要通过围栏封育、划区轮牧等 措施保护现有草地,通过人工种草、飞播 牧草、草场改良等措施,以建促保。
②第三类型区为高寒地区,主要通过退牧育 草、治虫灭鼠、人工种草等措施恢复和保 护江河源头生态系统。 ③第四、五类型区,光热水条件较好,实行 草田轮作,加快高产优质人工草场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