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历史1.4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导学案人民版必修2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导学案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导学案主干梳理知识点一:重农抑商〔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稳固封建统治。
〔3〕表现①战国时期:首倡“重农抑商〞。
②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③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实行,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展。
知识点二:工商业的管理1.特点: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2.表现〔1〕朝:统一、货币,运用严密的法律进展经济管理。
〔2〕汉代:西汉对商人实行重税,汉武帝时代开场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3〕唐代: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和废止,限制市的交易时间,严格管制商人和市场。
〔4〕古代王朝还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控制私营工商业。
3.影响: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明清时期抑商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开展缓慢。
知识点三:“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制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展贸易的政策。
2.表现〔1〕建立和维护一种“朝贡〞贸易体制,严加禁阻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
〔2〕清朝顺治年间公布“〞和“〞。
〔3〕明清有些时期短暂实行的所谓对外开放,实质上具有直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制止。
3.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易错提醒“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区别“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海禁〞政策不制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展,即所谓“朝贡贸易〞。
闭关锁国政策既制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如清朝中外贸易被限制在固定贸易场所——十三行。
“闭关锁国〞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制止〞一切对外交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3页)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史料,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经济政策背后的历史逻辑。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经济政策进行讨论,如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形成对经济政策的认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设想
1.设想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史料分析、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实施措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2.设想二:强化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历史观念。
2.以时间为线索,绘制一张古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的时间轴,标注出各个时期的重要经济政策及其影响。时间轴要求清晰、简洁,能够直观展示政策演变过程。
3.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调查报告。报告要包括调查背景、方法、过程、结论和启示等方面。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每人设计一组选择题和简答题,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题目要求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能够涵盖课堂所学的主要内容。
5.阅读相关史料,选取一个经济政策案例,分析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实施过程,下周课堂上进行分享,每人不超过5分钟。
4.设计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历史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增强对经济政策的关注和敏感度。
2.理解并尊重历史,形成客观、公正的历史观,提高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赣榆县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必修2(2

江苏省赣榆县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赣榆县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赣榆县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习目标】: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自主质疑】1、阅读课本,概括市的发展历程?2、想一想,古代中国商人的地位如何?商业、农业、手工业之间有何联系?3.构建本课的知识网络。
【史料探究】22.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一图二图三图四(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图三是《清明上河图》中的商运场景。
在商业流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明清时期势力最为强大的商帮有哪两个?(3)图四反映的是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这种商业形式有什么特点?(4)图三四和图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谈谈你对商人的认识。
(5)比较上述几幅图,哪幅图给你印象最深,它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矫正反馈】1.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A。
废除五铢钱 B。
市坊分区 C. 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2.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以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3.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4。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历史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主干知识线索(本课主要讲解的问题整合):1、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市”的发展及特点3、古代商业城市的发展教材解析: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1)原始社会:原始商业产生(2)商代:出现了职业商人和货币。
(3)西周⑤:交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币、铜币)(4)春秋战国: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2、发展(秦汉)汉代商运活跃,史书中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记载。
3、唐代(1)水路:“俞大娘航船”,以规模宏大,航程较远。
(2)陆路:商运也十分发达,客舍、邸店⑥、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非常兴隆。
4、宋元(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
(2)海外贸易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3)北宋益州(今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明清(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⑦。
(2)出现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其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为强大。
6、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①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②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治清明、政府开放的政策)③交通、货币等7、古代旅途盗窃严重影响商人安全二、“市”的发展1、秦汉(1)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收受金钱时必须当面把钱投入陶制容钱器之中(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管理是相当严格的。
2、南北朝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
3、唐朝(1)唐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
(2)“草市”作为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也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3)唐代“夜市”比较繁荣,反映了商业的发展。
4、宋朝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邸店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五都”是:洛阳(今河南洛阳东)、邯郸(今河北邯郸)、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宛(今河南南阳)、成都(今四川成都)。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2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导学案人民版必修2课前认知必备目标导航1.知道中国古代主要商业政策和主要货币。
(重点)2.认识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与商业发展的关系。
(难点)3.了解古代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
(重点)4.记忆丝绸之路及主要对外贸易港口。
(重点)5.归纳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难点)要点导读教材创新研读教材要点详解知识点1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先秦时期(1)商朝:①表现: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②特点:商业由官府控制。
(2)春秋战国时期:①表现:商业繁荣,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②特点: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2.秦汉时期(1)政策:重农抑商,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2)特点:发展比较艰难,总体水平还不高。
图文探究: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提示:现象:①商业发展繁荣。
②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重要。
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
②剩余产品的增多。
③社会分工的发展。
3.隋唐时期(1)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业流通。
(2)表现:都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
4.两宋(1)原因:两宋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2)表现:两宋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图文探究:北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当时通用的铁钱携带极不方便,于是商人们发行一种类似存款收据的“交子”,代替铁钱流通使用,这种“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信用货币。
思考:北宋交子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交子商业发展有何作用?提示:交子出现是商业发展的表现。
它的使用便利了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5.元朝(1)原因: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2)表现: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时期(1)原因: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优秀教案(6页)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农抑商”、古代工商业管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及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解实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后果,比较闭关锁国与我们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历史文献及自己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进行比较论证,主动探究有关的问题。
2.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与总结,并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纠正,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
3.查阅资料,了解西方国家的重商主义政策,比较清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与当时西方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的不同经济基础和社会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当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农抑商,“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其缓慢发展。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一)重农抑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问题:重农抑商的思想何时产生?结合教材第22页“资料卡片”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思想?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重农抑商的思想于战国时产生。
原因:①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方面:端正民心民志,民众致力于农耕,则朴实守法,安土重迁;国家安全,政治稳定。
③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的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产生矛盾。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汉代采取了哪些抑商措施?结果如何?唐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如何?这一状况何时开始转变?生:措施:汉高祖时期,“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古代经济专题训练(二)人民版必修2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古代经济专题训练(二)人民版必修21.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犁牛耕的出现D.宗法关系的疏远2.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它有如一个蜂窝,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
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3.“戽车寻丈旧知名,谁料飞空效建瓴。
一索缴轮升碧涧,众筒兜水上青冥。
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
颠倒救时霖雨手,却从平地起清泠。
”诗中所述工具( )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C.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成熟 D.属于古代农业耕犁技术的进步4.《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bì,低洼),所以进退为评(评,指犁评,是长方形的木框,位于犁箭之上)”。
该工具是:5.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农业经济之所以能数千年来始终保持小农特色。
因为就基层权力控制而言,大地主是国家权力首先要侵犯的对象;就国家财政而言,小农经济确保了帝国税收。
”以下可以支持此说法的是( )A.“刺史班宣……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
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B.“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C.不抑兼并,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
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D.“贫富无定式,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6.《盐铁论•通有》指出:“无末利,则本业无所出,无黼黻(织绣),则女工不施。
高中历史 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民版必修2【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培养历史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一、独学指导(一)、知识指导目的重农抑商表现影响工商业的管理:秦朝、汉朝、唐朝的管理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明清海禁政策海禁政策影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表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缓慢发展的原因(二)、独立学习知识点一:古代中国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含义:强调发展,限制和的发展。
2、目的:维护国家政权的基础,安定人心,保障的安全,维护政治的,巩固的地位。
3、实践(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的原则。
(2)西汉初年,政府规定不得衣丝乘车。
_______推行打击、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3)唐代,继续实行西汉确立的商人一入不得为官的制度,商人没有取得的平等地位。
4、影响: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和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知识点二:古代重要的经济管理政策1、工商业的管理(1)用法律条文对经济生活进行控制:如秦律规定,统一;由官府相关机构定期校正;统一货币,通行钱。
政府进行的措施,已经达到非常______的程度。
(2)用行政手段控制商业经营:①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
②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制度。
③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直至唐代,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的命令。
所有的市都是。
市的也受到限制。
④通过加重征收的方式控制私营工商业;历代有多种属于流通税的之税和属于营业税的之税。
专门的商税征收部门同时承担任务,负责查办私贩茶盐等行为。
(3)影响:抑制了新的和的出现和生长,导致明清时期发展缓慢。
2、“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实施:①明朝对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严加禁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
【课程标准】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课前自主学习】
一.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经济: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政治:安定人心。
3.影响:积极:
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消极
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思考1:重农抑商政策给我们今天经济建设带来什么启示?
启示一:在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应大力发展工商业,使得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启示二:经济政策的制定不能一成不变,要能够与时俱进,不断调整。
启示三:生产关系的调整能够影响到生产力的发展。
明太祖
行,
思考2:注意: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给我们今天经济建设带来什么启示?
启示一:在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启示二:应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拓展外向型经济;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地点、行业:明朝中后期、苏州、棉纺织业。
2.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
3.与欧洲国家比具有的特点:①和非常突出;(地区性、不平衡性)
②在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往往。
(夭折、中断)
4.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课中合作探究】
材料一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材料二(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材料三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
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材料四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
(2分)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2分)
方式:利用宗族(宗法制)管理;(1分)
特点:注重血缘关系。
(1分)
原因:小农是封建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
(1分)其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政策:重农抑商。
(1分)目的:巩固王朝统治。
(2分)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2分)
现象:出现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
(1分)
主要原因:广州是闭关锁国政策下对外交往的窗口;行商具有经营对外贸易的特权。
(2分)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4分)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求取功名。
(2分)
影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