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骨材料在腰椎融合过程中的应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

合集下载

腰椎椎间植骨融合应用进展

腰椎椎间植骨融合应用进展

腰椎椎间植骨融合应用进展作者:周四虎张卫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09期【摘要】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即采用患者自体或异体植骨使腰椎相邻的两个椎体成为一体,通过腰椎的不同部位植骨以达到重建椎体稳定性及纠正腰椎异常负荷的目的。

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包括腰椎前路植骨融合术和腰椎后侧入路植骨融合术;腰椎后侧入路植骨融合术又分为后路和后外侧两种术式。

本文首先介绍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各个手术路径的融合方式及其优缺点,然后阐述了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的融合材料,最后阐述了微创技术在腰椎椎间骨融合中应用的展望。

【关键词】腰椎;椎间融合;植骨融合中图分类号 R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9-0160-03doi:10.14033/ki.cfmr.2015.09.081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即通过腰椎的不同部位植骨以提高椎体稳定性并纠正腰椎异常负荷承载量。

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是临床上治疗一系列腰椎退行性疾病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如对腰椎结核、脊柱侧凸畸形、腰椎滑脱明显、腰椎骨折等造成的脊柱不稳等病症都有显著疗效[1]。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大量临床资料显示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在一系列腰椎疾病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就腰椎椎间植骨融合的应用进展做进一步探讨,现综述如下。

1 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手术路径1.1 腰椎椎间前路植骨融合术O’brien首次提出了腰椎椎间前路植骨融合这种手术术式,并研究应用于临床治疗方面,目前该技术已成为一种成熟的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腰椎椎间前路植骨融合术即由腹部切口、腹膜外到腰椎前侧或前外侧,进入椎间隙,清除病变的椎间盘,在相邻的椎体之间行自身植骨融合术。

由于腰椎椎间前路植骨融合术为前方入路手术,视野清晰能准确无误的清除病变的椎间盘,以及手术无须牵引硬膜囊和神经根,从而能避免伤害硬膜囊和神经根[2]。

此外,有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腰椎椎间前路植骨融合术最大程度上的保护了椎板以及小关节,还有效避免了医源性椎管狭窄及各因素引起的“融合病”,各方面的完善,也为进行椎间后路植骨融合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退行性变椎间盘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表达

退行性变椎间盘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表达

( 2 0 1 2 0 6 2 5 0 0 2 / D’ Y )
T r a n s f o r mi n g g r o wt h f a c t o r - b e t a 1 e x p r e s s i on i n t h e d e g e n e r a t i v e i n t e r v e r t e b r a l di s c
中 国组织工程研究
第 7 7卷 2 4荔 2 0 1 3—0 6—1 1出版
WW W . C R T E R . o r g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 T i s s u eE n g i n e e r i n gR e s e a r c h J u n e 1 1 , 2 0 1 3 V o 1 . f 7 , N o . 2 4
Da i Qi — y u , Ya n g T i n g - t o n g , Yu F a n g - f a n g , Wa n g Qu a n - z h i . Wa n g Y u a n , Z h a n g Xi a o - s h u a n g
摘要
篓3 新 乡 . 7 市 1 , 中 4 心 5 3 医 0 0 院 0 , 河 南 省
y a n g R @x x mu . e d u . c n
中图分类号: R 3 1 8
背景 :据 报道 ,转 化 生长 因子 B 1能 促进 椎间 盘细 胞 的增殖 与分 化 ,并参 与其 损伤修 复过 程 。但 转化 生 长 因子 B 1 是 否 参与椎 间盘 退变 的过 程 ? 目的 :分析在 人 体退行 性变 椎 间盘 组织 中转 化生 长 因子 B 1的表 达情 况 ,并探 讨其 与人 体椎 间盘 退行 性 变 的关 系 。

后外侧植骨融合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评价

后外侧植骨融合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评价

短篇论著后外侧植骨融合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评价石洋常楚杨璐江再旺王国栋施伯瀚摘要目的比较后外侧植骨融合(PLF )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PLI F )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评价。

方法回顾2004年4月至2010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39例,其分为:PLF 组30例,行椎弓根器械固定后外侧融合;PLI F 组9例,行椎弓根器械固定椎体间融合。

分析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采用J O A 评分标准评价手术前后情况,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PLF 组和PLIF 组J OA 评分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PLF 组和PLI F 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46836389)m i n 和(316674770)m i n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856725742)m l 和(12666746570)m ,l 术后根性牵扯痛分别为1例(333%)和3例(3333%),随访时相对椎间隙高度分别为(7411772)%和(8221269)%,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根性牵扯痛及随访时相对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组内术前和术后J OA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后外侧植骨融合与后路椎体间融合都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术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治疗结果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滑脱、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等。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项基本技术。

在目前的研究中显示,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所有的融合技术均可以达到减轻疼痛,促进骨性融合的目的[1]。

然而不同的研究所报道的结果不尽相同[23],应用何种术式进行融合能够获得最佳疗效在临床上仍存在争议。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疗效。

腰椎间融合器结构与材料

腰椎间融合器结构与材料

腰椎间融合器结构与材料李朝春;廖振华;祝佳;刘伟强【摘要】结构设计和材料设计是腰椎间融合器的2个重要方面.结构设计可细分为足印面设计、矢状面轮廓设计和固定设计.足印面设计决定腰椎间融合器与上下椎体终板的接触面积,直接影响融合效果;矢状面轮廓设计影响腰椎间融合器的沉降率、稳定性及手术节段前凸曲率恢复度;固定设计能使腰椎间融合器在置入椎间隙后获得即刻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钛合金、钽、聚醚醚酮(PEEK)和可吸收材料是应用于腰椎间融合器的主要材料.钛合金和钽逐步向3D打印方向发展;PEEK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可吸收材料作为理想材料有待进一步研究.腰椎间融合器在面向种群设计、无损操作的结构开发、优化性能的表面活性涂层研究方面仍有较大提升发展空间.该文就腰椎间融合器的结构设计、材料设计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年(卷),期】2017(038)006【总页数】4页(P360-363)【关键词】腰椎间融合器;结构设计;钛合金;聚醚醚酮【作者】李朝春;廖振华;祝佳;刘伟强【作者单位】100084北京,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518055,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先进制造学部;518057,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重点实验室;518057,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重点实验室;100084北京,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518057,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传统腰椎间融合术普遍采取单纯自体骨移植融合方式,但该术式不仅会在供骨区引起并发症,而且在手术节段也时有发生融合节段不稳、植骨块脱位、椎间隙塌陷、骨块吸收及假关节形成等不良反应,且愈合时间较长[1-2]。

腰椎间融合器由此应运而生,利用腰椎间融合器包裹移植骨能显著改善传统植骨融合术的缺陷,提升手术融合效果[1]。

腰椎间融合器设计理念涉及2方面。

一方面,需重建椎间盘高度,维持纤维环张力,扩大神经根面积及恢复脊柱自然生理弯曲度;另一方面,需保证脊柱初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初期稳定性要求腰椎间融合器承受压力、弯曲及剪切所产生的三维空间载荷,长期稳定性则要求腰椎间融合器能与上下相邻椎体实现牢固骨整合。

腰椎后路内固定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PPT课件

腰椎后路内固定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PPT课件
硬膜囊破裂
术中应小心操作,防止硬膜囊破裂导致脑脊液漏,一旦发生应立即 修补。
术后早期并发症预防和治疗
感染
01
术后应严密观察切口情况,定期换药,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预
防感染。
血栓形成
02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疼痛
03
术后疼痛常见,可给予镇痛药物治疗,同时配合物理治疗缓解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腰椎骨折、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等腰椎疾病,经保守治疗无 效或症状严重者。
禁忌症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局部感染等全身或局部情况不适宜手术者 。此外,对于骨质疏松严重、椎体高度丢失过多的患者,内固定物可能无法提 供足够的稳定性,因此需要谨慎评估手术风险。
02 术前准备与评估
影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本次手术成果总结回顾
1 2
手术过程顺利
本次腰椎后路内固定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手术过 程顺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减压效果良好
通过手术,成功减压腰椎管,改善了患者的神经 症状。
3
植骨融合成功
植骨融合术成功实施,为腰椎稳定性提供了有力 支持。
腰椎后路内固定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专用手术器械
准备腰椎后路内固定所需的专用 手术器械,如椎弓根螺钉、连接
棒、植骨块等。
常规手术器械
备齐手术刀、止血钳、持针器等 常规手术器械,并确保其处于良
好状态。
消毒处理
对所有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 处理,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麻醉方式选择及注意事项
麻醉方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麻 醉方式,如全麻、腰麻等。

不同植骨材料在胸腰段屈曲牵张骨折治疗中应用的对照研究

不同植骨材料在胸腰段屈曲牵张骨折治疗中应用的对照研究

不同植骨材料在胸腰段屈曲牵张骨折治疗中应用的对照研究摘要】目的:比较同种异体脱钙骨、自体骨在胸腰段屈曲牵张骨折后外侧融合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胸腰段屈曲牵张骨折患者,比较运用同种异体脱钙骨复合自体骨髓或自体髂骨进行后外侧融合手术的临床效果。

结果:42例患者接受自体髂骨植骨,47例接受脱钙骨复合自体骨髓植骨;平均随访15个月;脱钙骨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自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后凸矫正效果、植骨融合效果和ODI评分没有显著差异;自体骨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脱钙骨组。

结论:复合了自体骨髓的同种异体脱钙骨可以作为胸腰段后外侧融合的植骨替代材料。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自体髂骨;屈曲牵张骨折;脊柱骨折【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034-02Comparison of different bone grafts in postolateral spinal fusion for ?flexion-distraction fracture of ?the thoracolumbar spine.【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wo different bone grafts, autologous iliac crest bone grafting and allologous 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 combined with bone marrow,for spinal fusion of flexion-distraction fracture of ?the thoracolumbar spine. Method Retrospective analysing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89 patients who received autograft or allograft. Result 42 patients received autologous iliac bone grafting, and 47 patients received allologous 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 combined bone marrow, with an average follow up of 15 months. The allograft group was superior in terms of operative time, blood loss and hospital stay.The two groups had similar outcomes in kyphosis correction, fusion result and ODI score. Conclusion Allologous 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 can be an altenative for spinal fusion of flexion-distraction fracture of ?the thoracolumbar spine.【Key words】Allograft;autograft; Flexion-distraction fracture; Thoracolumbar spine胸腰段(T10-L2)是脊柱骨折的好发节段。

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在腰椎滑脱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在腰椎滑脱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目前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较多,但是如何解决滑脱进一步发展,有效提高脊柱的骨性融合率方面,医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1-2]。

因此,对于比较不同方法在腰椎滑脱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为探讨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在腰椎滑脱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入院治疗的9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入院治疗的9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男57例(62.0%),女35例(38.0%),年龄25~70岁,平均(41.1±7.5)岁。

以腰椎融合方式为标准将92例患者分成A、B两组,其中A组48例患者实施后外侧植骨,B组44例患者实施椎间植骨。

该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及植骨融合方法本组采用的麻醉方式为连续的硬膜外麻醉。

患者在手术中保持俯卧位的姿态,选择在患者后正中位置处实施切口。

在确定椎弓根进针点的过程中应用Weinstein法和开放椎管法相结合。

A组在实施后外侧植骨时,要破坏融合节段的小关节面及横突去皮质,同时还要注意确保植骨床的质量,取髂骨剪成颗粒状,并将其植于位于融合节段两侧的横突及关节突之间[3]。

B组采用与A组相同的显露以及内固定方式,将神经根和硬膜囊牵向对侧,切除椎间盘后撑开椎间隙,先植入颗粒骨,再植入2块髂骨块,使植骨块上下均与椎体骨面接触,椎间植骨块的大小根据术中测量的椎间隙高度来确定,髂骨块长度要短于椎间隙前后径,然后椎间加压[4]。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的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骨融合率比较采用了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A、B两组患者在分别实施了后外侧植骨和椎间植骨以后,在融合率方面: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卧床时间方面:B组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方面:两组手术前后均有显著改善,但B组改善情况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通过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法中,以腰椎融合运用最为广泛。

其中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伴有节段明显失稳的患者,腰椎融合术已成为其治疗首选[1,2]。

腰椎融合术根据手术入路、植骨融合位置、减压内固定置入的不同可分为多种术式类别,而各类术式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优缺点不尽相同。

现对各类腰椎融合术式在腰椎退行性疾病运用上的研究进展作以下报道。

1腰椎椎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在摘除椎间盘后,通过植骨或内置物使椎体间相融合。

该术式最早用于椎体结核的治疗,1953年Cloward 首次将其用于下腰痛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腰椎间融合根据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遂宁市中医院骨科,四川遂宁629000*通讯作者:陈泽,Email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李笑峰,蒋曼,陈泽*,熊福生[摘要]腰椎退行性疾病是由椎间盘退变、椎间小关节增生紊乱、腰椎韧带松弛以及肌肉劳损等原因相互作用引起的以腰椎自然退化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给众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腰椎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临床上腰椎融合术式种类多样,而各类术式有其自身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优缺点,各家研究报道结果不一,使得临床医师在不同术式的选择上一直存在争议,难以达成共识。

现就临床上各类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融合术;综述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1.02.025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f different lumbar fusion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I Xiao⁃feng ,JIANG Man ,CHEN Ze ,XIONG Fu⁃sheng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uin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Suining ,Sichuan 629000,China Coresponding author :CHEN Ze ,****************[Abstract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is a common disease ,caused by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ntervertebral facet hyperplasia and disorder ,lumbar ligament relaxation ,and muscle strai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umbar natural degeneration.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aging process ,the clinical incidence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which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of many elderly people.Lumbar fusion surger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Although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lumbar fusion in clinic ,each type of lumbar fusion has its own indica⁃tions ,contraindication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studies are different.As a result ,clinicians have been controversial on the choice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reach a consensus.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on all kinds of lumbar fusion is reported as follows.[Key word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lumbar fusion ;review手术入路可以分为经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极外侧腰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XLI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