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拖延研究综述》论文

合集下载

学业拖延文献综述

学业拖延文献综述

我国高校学生学业拖延现象研究文献综述一、前言1、学术背景拖延(Pr(K~ra.Min&re)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7O年代术,由Ellis和Knaus等人提出。

在我国,关于拖延的实证研究是近2、3年玎始的。

拖延在学术领域十分普遍,Ellis 和Knaus(1977)曾估计大学里面有接近95%的美国学生存在拖延行为,而Solomon 和Rothblum[2]的研究则表明,有50%的学生报告他们长期有拖延行为,38%的学生报告偶尔拖延。

甘良梅等的调查显示,63.5%的大学生报告他们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达到中等程度的拖延。

2、相关概念拖延是尽管可能会带来更糟的结果,但仍自愿延迟预定计划的行为。

学业拖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推迟学业任务,直到临近最后期限开始着手进行的行为倾向。

3、研究目的基于国内外关于拖延的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目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日前人学生拖延的现状,分析在大学生中拖延的普遍性以及可能存在的性别、年龄和学科差异;2、从大学生白我报告的13个拖延理由入手,通过因子分析探讨大学生拖延的土要原因以及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和学科等)对其原因的影响3、研究大学生拖延行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以探讨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程度二、主题1、学业拖延的特征1.1 学生有执行学习任务的想法,但是没有与意向相符合的行为表现1.2 学习拖延容易产生不符合标准的学习结果(如潦草的家庭作业、不合格的论文、考试成绩低下)1.3 学习拖延还往往伴随着焦虑不安、抑郁、失落等消极情绪体验。

2、学业拖延的成因2.1 内部因素2.1.1 学业拖延与人格特质用大三人格模型,MeCown发现拖延和外向性是线性关系,与神经质是曲线关系,低的和高的神经质都在拖延上得分较高。

国外有关研究发现大五人格中的严谨性、责任感与拖延行为之问呈现较高的负相关。

2.1.2 学业拖延与完美心理倾向完美心理倾向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常见,它代表一种核心为高标准的行为。

学业拖延研究综述(全文)

学业拖延研究综述(全文)

学业拖延研究综述一、引言拖延无疑是非常普遍的行为现象,几乎所有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拖延行为,有些人甚至形成了一种行为习惯。

在学生中也存在这一突出的现象: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或作业,学生总要等到临近上课或收作业时才匆匆忙忙地完成。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学业拖延”。

当前学者们针对学业拖延的影响、后果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展开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有关学业拖延的研究进行简单综述。

二、学业拖延的概念拖延(procrstin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为推至明天,现在被推迟开始或者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Senecl 认为学业拖延是指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完成限定的学业任务,虽然个体曾想试图完成任务。

国内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学生在学业任务中的延迟和拖延行为。

综合已有研究,各个概念都体现了如下内容:学业拖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推迟学业任务,直到临近最后期限开始着手进行的行为倾向。

学业拖延即在学习情境中对拖延现象进行研究。

三、学业拖延的影响(一)学业拖延的消极影响消极的学业拖延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能否完成。

研究者在关于拖延与健康模型的研究中发现,拖延会引起焦虑,进而导致身体状态的不健康。

Sirois等人的研究发现,拖延者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较少地参与锻炼,并且当身体状况不好时,他们也没有及时寻求干预,从而导致身体状况恶化。

拖延与焦虑,抑郁,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存在相关,拖延使得学生不能及时完成学业任务,引起了学生不好的心态。

而不好的心态又会导致拖延。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将会严峻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于拖延导致的压力会引发学生比不拖延者的更多的焦虑情绪,以至于他们对问题的解决不够充分,这也会导致作业成绩质量的下降。

(二)学业拖延的积极积极影响近年来,也有不少的研究主题是针对学业拖延的积极方面,主要包括高峰体验和认知效能。

高峰体验是拖延积极方面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许多的因素可以增加高峰体验。

大学生拖延行为调查研究

大学生拖延行为调查研究

大学生拖延行为调查研究随着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负担的不断增加,拖延行为越来越常见。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原因、影响和应对策略。

一、拖延行为的原因1.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普遍较差,不能有效地规划时间和任务,容易拖延。

2. 学习任务过于庞杂。

大学生学习任务较为繁重,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资料,写作业、准备考试等,难免会感到压力和疲惫,而拖延成为缓解这些负面情绪的方式。

3. 立即性薄弱。

大学生普遍对远期的学习任务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选择和处理任务的时间上取决于任务的紧急程度,而非任务的重要性。

1. 影响学业成绩。

拖延会导致学习进度滞后,思维麻痹,任务完成质量下降,从而降低学业成绩。

2. 消耗精神能量。

拖延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增加压力和焦虑,消耗时间和精力,引发心理问题。

3. 影响未来发展。

拖延会使大学生失去处理机会和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从而影响未来职业发展。

三、应对拖延行为的策略1. 确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按照计划制定学习时间表,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2.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时间、调节情绪、掌握自我,避免拖延行为。

3. 认识拖延行为的危害。

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拖延行为对自己的负面影响,增强自我管理能力,避免拖延行为的发生。

4. 寻求他人支持。

大学生可以跟朋友和家人沟通,寻求理解和支持,甚至可以找到专家求助。

总之,拖延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大学生应该积极调适自己的情感和心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制定好计划,及时处理任务,以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业拖延及干预研究文献综述》

《学业拖延及干预研究文献综述》

学业拖延及干预研究文献综述学业拖延研究小组1(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一、引言拖延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Ellis和Knous等人提出。

在我国,关于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是在近几年开始的【1】。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践跄。

”长期的被动学业拖延会妨碍学生学习能力,随着学习年限增长,学习懈怠易成为学习心理障碍【2】,从而导致学生的低学业表现;产生焦虑,烦躁、沮丧等情感情绪体验;产生无助,愧疚,自卑感,严重影响心理健康,从而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

鉴于学业拖延对学生学业生活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学习拖延问题,本文从学业拖延的含义、研究现状,类型、成因、影响以及干预等方面的综述,为探讨如何结合信息技术来减缓学业拖延这一现象提供依据。

二、学业拖延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一)国外起源与现状国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Ellis 和Kanus等人便开始对学业拖延理论以及实证的研究,众多专家、学者便对此课题进行了诸如学业拖延的界定、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等研究,对学业拖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Ellis&Kanus(1977)的研究发现高达95%的大学生有意推迟学业任务的完成,70%的大学生有经常性的学业拖延行为;Solomon & Rothblum (1984)对 342名大学生调查发现: 46%在写论文, 27.6%在准备考试, 30.1%在完成每周的阅读任务时会拖延,另外,50%的大学生报告在学业任务中至少有一半时间会拖延,而35%大学生报告偶尔会拖延。

【11】Onwuegbuzie (2000)研究发现:41.7%的研究生报告他们总是或几乎总是在写论文中拖延, 39.3%的研究生在考试复习中拖延, 60%在完成每周的阅读任务上拖延。

【12】(二)国内起源与现状在清朝钱鹤滩的《明日歌》中写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践跄。

关于中学生学业拖延综述

关于中学生学业拖延综述

关于中学生学业拖延综述"[论文摘要]学业拖延是指学习者知道自己应该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任务,也愿意这样去做,但却没有按时完成学业任务。

学业拖延会对学生的成绩、情绪、认知,甚至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目前学业拖延现象在我国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

本研究对以往文献进行了综述,从学业拖延概念的界定,类型,测量工具,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拖延;学业拖延;影响因素一、学业拖延的类型1.状态拖延和特质拖延从拖延性质的角度来分类,可分为状态拖延和特质拖延。

状态拖延认为拖延是具体情境中的一种特定行为,强调了情境对个体的影响。

学业拖延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状态拖延。

学业拖延可划分为主动拖延和被动拖延。

主动拖延者,喜欢在压力下工作,其延迟行动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把注意力投向手头更为重要的事情上,但是能够及时执行他们事先作好的决定。

此种拖延是他们选择的适应性学习方式。

被动拖延者,则是传统意义上的拖延者。

从认知角度而言,他们并不想拖延,但却经常以延迟任务完成时间而告终,因为他们无法迅速作出决定,优柔寡断,因而不能快速行动。

2.计划失败型拖延和实施失败型拖延从行为实施的角度来分类,可分为为计划失败型拖延和实施失败型拖延。

计划失败型拖延是一种决策拖延,它包括认知失败(如遗忘),任务加工速度慢,对任务失去耐心和低能力等因素。

而实施失败型拖延是计划很完整、很符合要求,但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没能完成或没能按时完成计划的行为。

3.高渴望思维拖延和低渴望思维拖延从思维的角度来分类,可分为高渴望思维拖延和低渴望思维拖延。

高渴望思维拖延者相信任务是吸引人的且比较会异想天开。

低渴望思维拖延者相信任务是不吸引人的。

当任务不愉快时,高渴望思维拖延者比低渴望思维拖延者更会拖延,因为拖延这个想法会维持高渴望思维者快活的期望。

4.焦虑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从应对方式的角度来分类,可分为焦虑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

学业拖延的综述研究(全文)

学业拖延的综述研究(全文)

学业拖延的综述研究1概念的界定1.1拖延的概念界定拖延的理论是由埃利斯(Ellis)等研究者在20世纪70年代末领先提出,且进行了初步研究。

拖延(procrstin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译为推迟到第二天。

多数研究者将procrstintion 解释为拖延,也有学者翻译为拖沓。

kerlof在1991年认为拖延是一种非理性的推迟行为。

而DeSimone却把拖延当作个体决策时一种精明的、有远见的行为。

从以上研究者对拖延的概念表述,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研究者对于拖延性质的界定是有差异的,多数研究者支持由于拖延造成了不良后果,但也有研究者认为拖延是有积极意义的。

1.2学业拖延的概念界定学业拖延的概念首次在心理学的期刊上现身是在1984年,西方学者Rothblum和Solomon在《咨询心理学》上发表了《学习拖延:频率及其认知、行为相关因素》一文。

Solomon等认为学业拖延是不必要地推迟学业任务以至于主观上体验到不适感的行为。

他们研究学业拖延的过程中自己编制学业拖延的一些问卷,对大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结论为:厌恶任务和失败恐惧是导致大学生学业拖延的两大主要因素,这给后人的研究指明了一种研究方向。

学业拖延的概念来源于“拖延”,关于学业拖延的含义,至今仍存在争议。

cdemic procrstintion 主要翻译为:学业拖延、学习拖延、学术拖延、学业拖沓,我们认为学业拖延这种译法更符合研究者的研究意图。

Steel等人认为学业拖延是一种不良行为、非理性的,由此产生的拖延行为是消极的。

与此相反,Ferrri等人则把学业拖延当成一种理性行为,因为任务难度较高,个体有意识地推迟,可以有时间去获得更完整的资料,从而做出更深思熟虑的、更负责任的决定。

在20XX 年,Choi和Chu通过研究也认为存在主动拖延,主动拖延是一种积极性、适应性拖延,当个体感到环境中压力越大,时间越紧迫时,他们倾向于做出更恰当、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决定。

小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研究

小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研究

小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研究
小学生学业拖延行为是指小学生在完成学校作业、阅读、学习等方面出现的推迟、耽搁等现象。

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学生成绩,还会影响其成长和发展。

因此,研究小学生学业拖延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发现,小学生学业拖延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是最为重要的。

个性特征方面,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时间规划能力与学业拖延行为密切相关。

一些学生由于自我管理和时间规划能力欠缺,容易出现学业拖延的行为。

在学校环境方面,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业负担和学校教育方式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

学校应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在家庭环境方面,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

过多的监督和压力对于学生的发展不利,温馨的家庭氛围和家长的关注和鼓励则是有益的。

针对小学生学业拖延行为,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时间管理培训以及构建更加活跃、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育班级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

学业拖延及其干预的研究综述

学业拖延及其干预的研究综述

学业拖延及其干预的研究综述摘要:学业拖延问题已经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阐述了关于学业拖延的含义及特点,通过对以往研究者的总结得出:学业拖延在心理动力学、人格特质、行为主义和认知—行为主义等几大理论下的心理学解释和两种理论下的干预技术,即行为主义干预技术和认知—行为主义干预技术。

关键词:学业拖延;干预;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42引言:在大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总是有许多学生到了考试前才挑灯夜读;老师布置作业,也总要等到最后才匆匆忙忙地“赶”出来;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也总是找各种借口不能执行,在心理学中,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学业拖延”。

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学生的学业拖延现象尤为突出,其中国外研究显示,95%的大学生会有意推迟学习任务的执行,70%的大学生有经常性的学业拖延行为,20-30%的大学生存在长期或严重的学业拖延现象[1]。

而国内学者也得出相似的结论,胡春宝在2008年调查研究发现,70%的高校生存在拖延行为,有15%的大学生会被拖延所困扰。

可以说,拖延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因此,学业拖延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的讨论。

1. 学业拖延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学业拖延?拖延(procrastination)一词直接来自拉丁词procrastinate,原意是指推迟或推延到另一天。

一般认为学习拖延(academic procrastination)就是发生在学习情景下的拖延行为或和学业活动有关的拖延行为,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必要地延迟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并且因此造成学习者的情感困扰,[2]或学习者知道自己应该,也愿意,却没有在预定的时期内完成学习任务。

[3]通过总结,我们发现学业拖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学习任务是学习者应该或最终需要完成的;(2)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3)拖延可以暂时地回避消极的情绪体验,但在拖延以后会带来更高的焦虑。

概括来讲,学业拖延是指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由于个体的主观性因素,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或不必要地推迟学习任务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拖延研究综述曹敏[摘要]学业拖延是一种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的复杂心理现象。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学业拖延研究进行梳理,从理论研究方面介绍学业拖延的含义、类型和性质;从实证研究方面分析当前该领域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测量工具与新近研究成果。

本文以新的思路综述该领域的研究,以期为后续的学业拖延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业拖延性质影响因素前言“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还没有念”,《童年》这首歌描述了在校生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学业拖延。

它不仅导致低的学业成就和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还会伤害自尊,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因此,学业拖延研究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学业拖延的理论研究1.学业拖延的含义学业拖延是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的复杂心理现象。

不同的研究者对它的含义有不同的界定。

Solomon认为学业拖延是不必要地拖延学习任务以至于产生心理不适应感的行为。

Steel认为学业拖延是一种非理性行为,个体尽管预期到拖延会导致恶果仍拖延学习任务的行为。

相反的,Ferrari 等人则认为学业拖延是一种理性行为。

他的研究结果发现回避型拖延者拖延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自我价值;而唤醒型拖延者则是为了体验到学习冲刺带来的快乐。

[1]接受程度相对较广的是Senecaletal等的定义:非理性地延迟开始或推迟完成任务的倾向。

2.学业拖延的类型根据不同标准学业拖延划可分为不同类型:从成因角度,学业拖延可分为计划失败型拖延和实施失败型拖延。

前者是一种决策拖延,它包括认知失败、失去耐心和低能力等;后者是在计划完整的情况下,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拖延完成计划的行为。

从应对方式的角度,可分为焦虑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

前者害怕失败,通过放松来暂时逃避压力,同时伴随着内疚和忧虑。

后者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通,追求感官享乐、自我放纵,非理性思维,擅长为自己的拖延行为找借口。

[2]从主观意愿角度,划分为主动拖延和被动拖延。

主动拖延者喜欢在压力下学习,有意图的拖延,能够及时完成学业任务,对结果感到满意。

被动拖延者在压力下学习会紧张,常不自主的延迟学业任务,任务常无法及时完成,对结果感到不满意(Chu,2005)。

[3]3.学业拖延的性质学业拖延一直被视为不良的、消极的行为。

它容易造成考试焦虑和不良的学业成绩。

如R. Ferrari (2000)研究发现高拖延者报告有更多的焦虑。

王灵芝(2007)认为学业拖延会导致学业任务无法如期完成、学业表现不佳、错失良机。

严重的学业拖延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易患免疫系统的疾病,如感冒(Marano, 2003) 。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学业拖延有积极的一面,尤其是缓解压力和困难问题解决。

Tcie (1997)的研究表明,在离最后期限较远时,拖延者较少感受到压力,身体状况也更健康。

Ferrari(1993)研究表明对于困难任务的延迟,有利于搜集更多的信息,做出更多的思考。

Chu和Choi (2005)研究发现主动拖延者属于适应型拖延者,喜欢在压力下工作,在时间急迫的状态下反而能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

可见,学业拖延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二者存在质的差别。

积极拖延者,其拖延行为是经经意识支配的,他们把精力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且能够及时执行原有安排。

这种拖延是一种适应性的行为。

而消极拖延者,则是传统意义上的拖延者。

他们并不想拖延,却经常以延迟任务而告终,在最后期限来临时,感觉沮丧,变得悲观,引发抑郁和内疚感。

二、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1.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学业拖延的研究开始较早,在理论与实证方面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在国内,对学业拖延的研究则是近四五年才开始的。

国内研究者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既进行了一些验证性研究,如陈小莉等 Aitken拖延问卷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2008);也向纵深发展,对学业拖延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如徐丹丹的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类型比较及干预研究(2009),胡春宝的硕士研究生学业拖延分析(2008)等。

这些研究在学业拖延现状、成因、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等方面都有所涉及。

就研究结论而言,国内外研究有一致之处;同时,由于情景、方法、工具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又不尽相同。

2.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方法2.1 研究被试国内外学业拖延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本科生群体,高职、大专、硕士研究生也有少量研究,而中小学和其他学生群体则鲜有研究。

2.2 研究范式与工具在学业拖延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既继承了很多传统学习心理领域的研究方法;同时,又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了新的范式和研究工具。

目前,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

国外应用较广的量表有:1984年Solomon的学生拖延评估量表(PAS-S)、1991年Tuckmand的拖延量表(TPS)和Milgam的学习拖延量表(APS);近期,国内学者的自编量表有:黄佳恩的主动拖延量表、胡春宝的硕士研究生学业拖延问卷等。

行为观察法因其有效避免了主观、社会期望效应等问卷法的缺点,应用的也相对较多。

包括:设定任务观察法和延迟计划法。

前者的典型研究如,Simon M Moon et al(2005)让被试在一个星期内的任意一天参见心理学必修课的考试,通过计算机记录参加考试的时间作为实际拖延行为的评定结果;后者的代表研究如,Schouwenburg (2001)在研究中采用观察被试在考试准备过程中的计划学习和实际学习时间来考察拖延行为及其造成的影响。

访谈法、日志法(Ferrari)以及团体辅导的方法(吕薇,2009)等在学业拖延研究中也都有所尝试。

3.学业拖延实证研究结论3.1 学业拖延的程度研究发现约30%到45%的大学生在写学期论文、备考和完成周阅读作业上存在拖延( Clark)。

研究生群体中,约有70%以上的个体存在学业拖延行为,有15%的个体经常承受着拖延所带来的困扰。

[4]学生中,拖延行为发生比例约占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三分之一,并且这种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

3.2 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3.2.1个性特征目前对人格与学习拖延关系的研究已有很多,其中考察较多的两种人格特质就是责任感(Conscientiousness)和神经质(Neuroticism),不过最近完美主义与学习拖延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重视。

研究表明学习拖延与“大五”人格中的尽责性呈显著负相关[6],既责任感也称为公正严谨性,它具有计划强、坚持、自我控制、自尊心较高等特点,从而促使个体拖延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与EPQ中的外向性存在显著相关,与社会取向完美之间存在相关[7]。

完美主义的个体,由于给自己制定了过高的目标来使他人或自己满意,在没有完全把握成功完成某项任务之前,不愿动手去做。

或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犹豫,迟迟不做最后的决定,因为苛求完美,反而不容易制定出可行的行动计划而导致了拖延。

3.2.2任务特征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吸引力、难度等都对学习拖延有直接影响(Paden)。

与不太重要的任务相比,重要的学习任务不太容易被拖延;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完成学习任务所需技能的多元性影响学习任务的吸引力;学习任务过于复杂、工作量大、要求不明确,都会增加任务难度,让学生感到自己难以完成,进而增加学习拖延的可能。

3.2.3动机动机是个体行为的内在驱力。

动机是连续的,存在于同一自主性连续体上,内部动机越强,学习越不容易拖延。

个体之所以会拖延很多时候是因为厌恶任务、缺乏主动性。

在学业拖延领域,Senecal的研究表明通过外部因素来调节自身行为的学生,往往等到最后期限到来之前才启动学习任务,因为此时他们才感受到压力;而受内在动机调节的个体,更愿意按时启动学习任务,因为其学习动力是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三、学业拖延研究的不足与展望随着大量研究者对学业拖延的关注和深入研究,该领域已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这对我们理解学业拖延有重要作用,为将来该领域的更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一些突出的问题仍值得研究者继续探索和研究:⑴研究工具上:国内外已有使用较为普遍的测量工具,但是由于文化、价值观和时间上的差异,适用于本土研究的有效问卷还应继续、全面的进行编制或修订;⑵在内涵把握上:学业拖延的定义很多,但准确、有效的操作定义并不多见。

因此,对学业拖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任重道远;⑶干预研究的方法多元探索和尝试必将会为该领域的研究注入新鲜血液。

(4)在对影响因素开展研究时,所选被试大部分都是大学生,中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研究还相对较少。

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自己安排的时间较多,拖延较容易表现。

而中小学生主要由家长和父母安排学习和生活,拖延倾向相对难以表现。

参考文献[1] Ferrari,J.R..,& Diaz-Morales,J.F. Procrastination :Different time orientations reflect different moti v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7,41:707-714[2]Ladd C E. Psychological Self-Help [ EB /OL ]. [ 2004- 12 - 10 ]. http: ∥mentalhelp. net/p syhelp /.[3]黄佳恩.大学生自我调整效能、学业焦虑与学业拖延[D]:[硕士学位论文].台湾:国立屏东教育大学,2008[4]胡春宝.硕士研究生学业拖延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5] Pychyl T A, Lee J M, Thibodeau R, et al. Five days of emotion: an experience sampling stud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 procrastination [ J ].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00, 15 (5) : 239 - 254.[6]Schouwenburg, H..C.,Lay,C.H.,Pychyl,T.A.,& Ferrari.J.R. Counseling the procrastinator in academic setti ngs. Washington,DC: American Psychol ogical Association,2004,3-48[7] Onwuegbuzie AJ.Academic procrastinators and perfectionistic tendencies among graduate students(special issue).J Soc Behav Pers 2000,15:103-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