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等高线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等高线课件

确定道路选线
总结词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选择地形平坦、坡度适中、避开陡崖和滑坡等危险地带的路线 作为道路的选线。
详细描述
首先,要尽量选择地形平坦、坡度适中的路线,这样可以减少道路建设和维护的成本。 其次,要避开陡崖、滑坡等危险地带,确保道路的安全性。此外,还要考虑经济因素和 环境因素,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也要考虑道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等高线是指在地图上,将地形高度相 等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形成 的闭合曲线。这些点的高度相等,因 此等高线上的标高值是相同的。
等高线的特点
要点一
总结词
等高线具有闭合、互不相交、密集度与坡度成正比等特点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等高线在地图上是闭合的,这意味着它们形成一个完整的 圈或闭合曲线。在同一地形中,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距离 是固定的,这称为等高距。在地图上,等高线不会相交或 重叠,除非在陡峭或平坦的地形中。此外,等高线的密集 程度可以反映地形的坡度,密集的等高线表示较陡的下坡 或上坡,而稀疏的等高线则表示较平缓的地形。
判断山脊山谷
总结词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大致判断山脊和山谷的位置。
详细描述
如果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则表示山脊;如果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则表示山谷。在山脊处,等高线凸 起方向指示坡度较缓的方向;在山谷处,等高线凸起方向指示坡度较陡的方向。
06
CHAPTER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确定水系特征
01
02
03
04
选择绘图软件
如AutoCAD、GIS等绘图软 件,这些软件具有强大的绘图
和编辑功能。
导入地形数据
将地形数据导入到所选的绘图 软件中。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方案【课题】七年级第一章第三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等高线的定义,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出山体部位;二、过程与方法:了解等高线绘制原理,并能画出山体部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平面的地图和立体的地形相结合的地理空间思维方式【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这是一个新的概念,也是初中地理中关于等值线学习的第一个知识点。

一、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解等高线的定义,认识山体部位,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运用。

二、教材结构特点:通过安排“探索”“讨论”、学生阅读,分析,连线,绘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对等高线地形图中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运用二、教学难点:山谷和山脊部位的判读【教学建议】七年级新生,对地理学科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

所以设计内容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对地图进行分析学习,设计探究性的问题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看图、读图能力,通过日常生活小技巧与地理知识的融合,力争使学生学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探索活动设计】利用动画,图片等手法,通过看动画,看图片,找山体部位,结合所学知识的方式,掌握等高线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1.3 等高线地形图一、认识等高线二、识别山体部位三、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课堂评价】本节教学内容在设计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并力求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多练习,多互动,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新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独自练,同桌纠,小组论的形式,并在过程中不断运用激励性和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和探究兴趣。

通过对各学习小组的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即获得了新的知识、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等高线地形图ppt课件

等高线地形图ppt课件

2. 等高线地形图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封闭曲线,叫做等高线。
B
A
等高线的特点:
1.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
数值大—— 海拔高
分布密集——
2. 等高线
3. 等高线
坡度陡
数值小—— 海拔低
分布稀疏—— 坡度缓
认识山地不同的地形部位

山谷
山顶
盆地(洼地)
(2) 陆地上五种基本地形
海拔(米) 1000
高原
山地
500
丘陵
200
平原
0
大于500 大于500
高而平 高而陡


小于500
低而缓 小
小于200 无一定标准
低而平 小
四周高, 中间低

读图: 指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的位置。
高原
山地
盆地
丘陵
平原
对自己不满是任何真正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孙子 生命在前进的同时,它就是在走向死亡。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 你身边总有这样一种人:你成功了,他(她)当面恭喜你,暗地里妒嫉你;你失败了,他(她)当面安慰你,背地里笑话你。 没有了爱的语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珍惜今天的美好就是为了让明天的回忆更美好。 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是金子,总会花光的;是镜子,总会反光的。 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是金子,总会花光的;是镜子,总会反光的。
M路线较容易. 原因是: M处等高线分布稀疏, 山体坡度缓.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篇一: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初中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辨认坡度陡缓。

过程与方法:1、利用模型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坡度的陡缓。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绘图方法和参与实践活动, 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1、利用自制模型绘制等高线山脉地形图。

2、利用自制模型学会在等高线地图上根据等高线疏密辨认坡度陡缓。

教学难点:利用自制模型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方法: 操作体验式•一个圆形玻璃盖•一张透明胶片•一块橡皮泥•透明胶条•一瓶彩色水•塑料垫板教学过程:提问:我先做一个小调査,谁爬过清源山?清源山属于什么地形类型?提示:下面播放一段有关山地地形的录像,请同学注意观察,试着描述一下这种地形的特征。

视频演播:山脉录像讲解:人们如何在平面图上来表示山地高低起伏的形态特征呢?展示:模型和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提问:这就是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

你自己能否也制作一个地形模型,根据模型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呢?请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哪些材料制作一座山的模型,并怎样根据这个模型绘出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板书: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提供器材:桌上是老师给同学准备的材料。

•一个圆形的容器(边上有老师帖的刻度)•一个圆形玻璃盖•一张透明胶片•透明胶条•一只油性笔•两瓶彩色水•塑料垫板要求:根据老师给出的材料,设计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步骤。

(要充分)承转:同学设计的操作步骤很合理,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根据同学的设计思路,老师归纳出以下几个步骤,请同学按以下的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电脑显示:实验操作步骤内容及活动要求分发: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报告提示:两章的内容:一张是:操作步骤、思考题、活动要求、汇报内容另一张是:实验报告,同学要认真看,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第一步,先制作山的模型。

第二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第三步,填写实验报告,小组汇报。

初中地理读图指导: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初中地理读图指导: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一、判断部位名称: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鞍部: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二、比例尺问题:1.比例尺三种表示表示方式是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三种表示方式间的相互转化。

2.比例尺公式的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三.相对高度:标注在等高线上的数字,是该条等高线经过地的海拔高度,在同一条等线上,海拔高度相同;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叫等高距,同一副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不变;相对高度为两地的海拔高度之差。

四.定方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在此基础上,还可再分出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的方向。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

在判别方向时,应采用平移指向标确定。

指向标的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但不一定指图的下方,因此,可以通过旋转,使箭头向上,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其他方向。

五.爬山运动: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和,易于爬山;等高线稠密,坡度陡峻,越难于爬山。

六.攀岩运动与观赏瀑布:攀岩与观赏瀑布最好选择在陡崖。

七.小河、水库与大坝:小河常形成与山谷之中,山脚的口袋型洼地、小盆地,因为有较大的集水面积适宜建设水库,大坝的坝址宜选择在河流流出的洼地或小盆地的最窄处,利于施工和减少工程量。

八.修路:沿等高线修筑,可减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

九.气温: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十.居民区:依山傍水、靠近水源、河段上游、地势平坦开阔、向阳坡、上风向、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以减少大气和水体污染的地方。

十一.农业区:在山地或坡度较陡的地方,以发展生态林为主;在丘陵或坡度较缓的地方,以发展经济林为主;发展粮食作物和蔬菜、花卉生产应在坡度平缓且最好有灌溉水源的地方;例一.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则其实地距离是米。

如何进行地形图和等高线的绘制

如何进行地形图和等高线的绘制

如何进行地形图和等高线的绘制地形图和等高线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能够直观地显示出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和地势变化。

绘制地形图和等高线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分析地形,为地质勘探、建筑设计、区域规划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地形图和等高线绘制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地形图是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地理图,能够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示地面高度和特征。

绘制地形图的第一步是收集地形数据。

可以从航空遥感、卫星影像、地面测量等多种途径获取地形数据。

其中,航空遥感和卫星影像是常用的获取大范围地形数据的方法,而地面测量则适合小范围和高精度的地形数据获取。

在收集地形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以保证绘制出的地形图具有科学可信的基础。

收集到地形数据后,下一步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首先要进行地形数据的编辑和筛选,去除异常和错误数据,保留有效和可靠的地形数据。

然后,需要对地形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产生可用于绘制地形图的数据。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可以包括等高线提取、地形参数计算、地势分级等。

等高线提取是指根据一定的算法和阈值将地形数据中的等高线特征提取出来,形成等高线数据。

地形参数计算是指通过对地形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得到地形特征的定量指标,如平均高程、坡度、坡向等。

地势分级是将地形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或区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地形特征。

有了经过处理和分析的地形数据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地形图的绘制了。

绘制地形图的主要方法是等高线绘制和着色绘制。

等高线绘制是地形图的核心,通过连接等高线点,形成密集或稀疏的等高线线条,反映出地面高程变化的规律和特征。

在等高线绘制中,要注意等高线的间距和间隔,以及等高线的分级和标注。

等高线的间距和间隔决定了等高线的稀疏程度和分布密度,一般情况下,地形陡峭的区域等高线的间距和间隔可以适当缩小,以便更好地显示地形变化。

等高线的分级和标注主要是为了方便地理解和测量地形,可以根据地形的变化特点和要求,划分适当的等高线等级和标注形式。

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能够清晰地展现地形的起伏变化,帮助人们了解地形特征、判断地 理位置和进行地形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性
01
了解地形特征
等高线地形图能够清晰地展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帮助人们了解地形特征,
从而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路线和进行户外活动。
02
判断地理位置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地理位置,例如山峰、山谷、鞍部等位
湖泊
湖泊在地形中表现为低洼地带,等高 线地形图上表现为闭合的等高线区域, 且数值较低。
04
等高线地形图的实例分析
山地等高线地形图实例
总结词
陡峭、峰峦叠嶂
详细描述
在山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形陡峭,山峰和山谷的形态清晰可见。由于地势较高,水往低处流, 形成溪流、瀑布等水文特征。此外,山脊和山谷的走向、坡度以及山峰的位置也是地形图中的重要信息。
陡崖
陡崖是地形高度变化较大的地 方,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现为等
高线密集的区域。
如何判断坡度、坡向和倾斜度
坡度
坡度是坡面的倾斜度,可以通过 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等高 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峭;等高线
越稀疏,坡度越平缓。
坡向
坡向是坡面的朝向,可以通过等高 线的形状来判断,等高线呈环形则 表示无坡向;若等高线呈直线形状 则表示有坡向。
绘制等高线
地图输出
根据处理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等高距和 等高线密度绘制等高线,同时根据需要添 加颜色、标注等信息。
将绘制好的等高线地形图输出为纸质或电 子版地图,供人们使用和参考。
02
等高线地形图的构成要素
高程
01
高程是指某一点相对于某一基准 面的垂直高度,通常以米为单位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高程用于 表示地形起伏和地势变化。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科学中一种用于描绘地表形状的测量手段,是地形图的主要类型之一。

它使用等高线把地表分成不同的区域,显示地表的高低、斜坡、沟渠以及其他形状特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地貌特征、山脉和谷地的分布情况,并可以用于规划、探矿、土地开发、水利工程、新建村落等地理科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

一、等高线地形图定义等高线地形图指的是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程的地形图,即用等高线来反映地表不同部位的高程变化。

一般情况下,等高线地形图是指用一定间距的实线、虚线和折线表示地形高度变化的地貌图。

它以实线和虚线以及象限号表示地表的高低,其中实线表示地表水平面或地表高程的最大值,而虚线表示地表水平等高线的最小值。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技术1、定义测量区域:确定等高线地形图要测量的范围,也就是说,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要先确定要测量的区域。

2、定义测量等高线:测量等高线时,首先要确定等高线的数量及间距,然后按照确定的等高线分布进行测量。

3、实测:实测是根据表1确定的已知高程点绘制等高线的关键环节,在实测中,要根据比例尺、高程表和测距仪将地表高程准确测量出来4、地形图标注:完成地形图绘制后,需要对地形图进行标注,包括:表示大地标号、项目名称、坐标系、比例尺、测量点数、基准面高程和参考单位等。

三、等高线地形图应用等高线地形图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如果没有等高线地形图,很多工程设计都无法完成,因为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工程设计人员获得地形高程的准确信息,从而指导工程设计和控制。

从长远来看,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工程设计领域,它在军事、地质、水利等领域也同样重要。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了解地表形状,从而更加有效地实施工程项目和规划。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局限性等高线地形图有自身的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等高线的精度受地面测量的影响,在极限情况下,等高线的精度将减低至可接受范围。

2、等高线地形图不能充分展示地表景观,比如植被、山体等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军事、地质、水利等应用是很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最后,把小组所有成员的名字签到这张图纸上。
指导制作,并提供帮助。
小结:
学生看图,并思考(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代表发言
代表发言
学生答题
学生看图
学生看书37页图3.11
观察思考
学生讨论,并代表发言
学生看图3.12并思考,可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学生观察,思考后代表发言
学生读图,小组讨论,并代表发言
小组配合活动开始制作山的模型,并按要求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出示海拔示意图
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一幅图,图上的这几个数据表示什么意义呢?
180米:300米:120米:
请同学们翻开书第35页。阅读下面方框的内容。并找出关海拔与相对高度的不同点。
再来想想小明遇到的问题该怎么解决了
完成35页活动里的内容。
二、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出示等高线地形图一张
小华又遇到了困难了,秋游的时候老师给他们一张这样的图,并要得出这些信息。
教学
难点
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②山脊和山谷的区别
方法
教学方法:操作体验式、直观演示、讲解、讨论以及练习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观察法、动手参与法
教具
·等高线地形图等
·山体模型及对应等高线地形图




·每组一团橡皮泥
·铅笔
·线
·白纸
·地理书
·塑料垫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海拔高度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特征小结山体模型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课堂作业




小结:通过同学自己的观察,分析,小结,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动手操作,对等高线地形图有了更深的了解,从中学习到了新知识,新技能,并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这就是我们青少年应有的学习风貌。
祝同学们每天成长,每天进步。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1′
1′
2′
1′
1′
1′
5′
2′
5′
1′
我们先来看看37页图3.11
1.山顶对应到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在图的中间,并且数值最大.
2.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任意两点海拔相等
3.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等高距
4.珠女这边的坡更缓,对应的等高线更稀疏;东仔这边的坡更陡,对应的等高线更密集.
现在来帮小华解决难题了
三、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山体不同部位
刚才我们知道了从坡缓的地方爬山更省力,下面我们再来认识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特征.请同学们看37页图3.12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作者:邓晓燕
课题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授课时间
2009年9月23日




知识与能力:
1、通过亲身参与制作模型、绘制地图等活动,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3、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过程与方法:
2′
2′
2′
15′
2′
导入
我们是生活在山区,可以说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大山养育了我们。那么我们对山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将与同学们一起对山作进一步的了解,甚至能够在平面图上识别出山的各种形态。
新授
一、海拔
在认识山的过程中有几位同学遇到了难题,首先是小明。小明通过书本得知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当他和爸爸去西藏旅游时,卓玛却告诉他,从青藏高原上看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高。这是怎么回事?
四、自制山体模型,并绘出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做一个山体模型?
先说明制作要求:
1.要做出两个山顶,一高一矮。
2.要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各个部位。
3.等高距选用三本地理书的厚度较适合。
4.绘制出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并标好海拔。最外圈标100,往里一圈标200,依此类推。
5.画好等高线地形图后,把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标到图上。
1、利用模型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坡度的陡缓。
态度、情感、价值观:
通过学习绘图方法和参与实践活动,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学会在活动中欣赏他人,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并逐步养成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教学
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部位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出示小结:
其中山脊和山谷较难分别,请同学们注意,往高处凸的是山谷。
出示模型:
老师这有一个山体模型,请你们来说说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分别在哪。
出示与模型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这是这个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看图说说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分别在哪。
出示等高线地形图课堂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