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碳捕集电厂的低碳备用市场竞价模型与碳捕集水平风险决策_施泉生
国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战略与科技态势分析

国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战略与科技态势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国际动态与趋势 (4)二、国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战略 (5)2.1 全球碳减排目标与合作机制 (7)2.2 各国政府与企业战略布局 (8)2.2.1 政策支持与激励措施 (10)2.2.2 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 (11)2.3 碳市场建设与发展 (12)2.3.1 国际碳市场规则与影响 (13)2.3.2 国家间碳市场链接与协同 (15)三、国际CCUS技术态势分析 (16)3.1 碳捕集技术 (17)3.1.1 提高捕集效率与降低成本的途径 (18)3.1.2 新型捕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9)3.2 碳利用技术 (21)3.2.1 能源化利用技术 (23)3.2.2 生物能源与其他新型利用途径 (24)3.3 碳封存技术 (25)3.3.1 地质封存与管理技术 (27)3.3.2 海洋封存技术与应用前景 (28)四、挑战与机遇 (29)4.1 技术挑战与突破方向 (31)4.2 政策与市场机遇 (33)五、结论与建议 (34)5.1 总结与展望 (35)5.2 对策与建议 (37)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全面分析国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简称CCUS)的发展战略与科技态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碳捕集技术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概述将简要介绍国际范围内碳捕集技术的发展背景、主要战略方向以及科技趋势。
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压力,阐述碳捕集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概述当前国际碳捕集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应用前景,分析国际碳捕集技术的几个主要战略发展方向,包括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市场应用等方面。
重点分析国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科技态势。
国内首套mofs浆液法碳捕集成本

国内首套MOFs浆液法碳捕集技术的成本包括多个方面,如设备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等。
具体来说,该技术的设备成本包括MOFs浆液法碳捕集器的设计和制造费用,以及相关的控制系统和监测设备。
运行成本主要包括捕集器的运行和维护费用,包括能源消耗、试剂消耗、废物处理等方面的费用。
而维护成本则涉及到设备的保养和修理费用,以及应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和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理费用。
为了降低成本,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1. 提高设备生产效率:通过优化设计和制造过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从而降低设备的成本。
2. 优化运行流程:通过优化捕集器的运行流程,减少能源和试剂的消耗,降低运行成本。
3. 引入新材料和新工艺:MOFs浆液法碳捕集器的材料和工艺对成本有很大影响。
通过引入新材料和新工艺,可以降低成本。
4. 精细化管理:通过精细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率。
5.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供应商、制造商和第三方服务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降低采购和维修成本。
综上所述,国内首套MOFs浆液法碳捕集技术的成本主要涉及到设备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等多个方面。
为了降低成本,我们可以从提高设备生产效率、优化运行流程、引入新材料和新工艺、精细化管理以及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方面入手。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碳捕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技术发展等因素,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请您在做出决策前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
碳捕集条件下电网低碳效益模型及灵敏度分析

加 , 引起 全球 气 候 变 暖 的主 要 原 因 。其 中二 氧 化 是
碳( O ) C 的温 室 效 应 占 到 总 温 室 效 应 的 7 % 0 , 能
源生 产与使 用 的低碳 化 已成为实 现人类 社会 可持 续
定 的情 况 下 , 当于 要 多 发 电 , 加 了碳 排 放 。水 相 增 电 , 电等 近零碳 排放 的发 电方式 的发 展 , 少 了煤 核 减 炭发 电在 总发 电量 中 的 比例 , 力 的减 少 了输 电 的 有
二氧 化碳捕 集 与封存 技术 ( abn DoieC p C ro i d a. x tr adSoae C S 指 C ,从 工业 或 相 关 能 源 的 ue n t g , C ) r O 源 分离 出来 , 送 到一个 封存地 点 , 输 并且长 期 与大气 隔绝 的一 个过 程 。碳 税 , 对 二 氧化 碳 排 放进 行 即 征税 的税 种 , 哥本 哈 根 会 议之 后 , 国确 定 2 2 我 0 0年
m o s chec ed. t e ct he bot t enst t ey f t s i del i k Aferpr di i t ng h,he s ii y ofk ac or s anals vi y ed. Key w or ds:ow —car on elcti t CCS ; l b e r y; ci car bon —t ax; er el ern en gy d i ig v
方 式 。二 氧 化 碳 捕 集 与 封 存技 术 是 一 项 具 有 光 明 前 景 的低 碳 电 力技 术 。 充 分 考 虑 各 种 低 碳 要 素 和 低 碳 电 力 技 术 ,
燃煤电厂碳捕获、利用与封存项目综合效益核算研究

燃煤电厂碳捕获、利用与封存项目综合效益核算研究
闫晶;薄明会
【期刊名称】《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年(卷),期】2024(14)2
【摘要】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其技术本身的复杂性、经济性问题仍然存在较大争论。
为此,采用增量成本法对燃煤电厂CCUS项目投资成本进行核算,全流程分析燃煤CCUS项目成本。
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构建CCUS项目效益核算模型,并分析项目综合效益,助力燃煤电厂实现节能减排。
【总页数】3页(P187-188)
【作者】闫晶;薄明会
【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1
【相关文献】
1.基于复合实物期权的燃煤电厂碳捕获封存技术投资评价
2.燃煤电厂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3.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的平准化度电成本比较
4.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商业模式与政策激励研究
5.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路线选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碳捕获封存技术背景、技术现状、投资成本、和典型案例

碳捕获封存技术背景、技术现状、投资成本、和典型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碳捕获封存技术是一种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需要采取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碳捕获封存技术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碳捕获封存技术的背景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当时的一些石油开采工程中,人们就开始尝试将二氧化碳从天然气中分离出来并封存起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碳捕获封存技术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环保技术。
它通过将排放的二氧化碳捕获并封存在地下储层中,有效减少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碳捕获封存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许多工业企业和电力公司都在积极推进碳捕获封存项目,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满足政府的环保标准。
技术现状方面,目前的碳捕获封存技术分为气体捕获、传输和储存三个阶段。
捕获阶段主要采用化学吸收、物理吸附和膜分离等技术,传输阶段通过管道输送将二氧化碳输送到封存地点,而储存阶段则是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地下岩层或盐水层中。
投资成本是推动碳捕获封存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碳捕获封存项目的投资成本较高,主要原因包括设备采购、运营和维护成本。
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发展,碳捕获封存技术的投资成本也在逐渐下降。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也为碳捕获封存项目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
典型案例中,例如欧洲碳捕获封存联盟(ECS)是一个在欧洲发起的碳捕获封存项目,旨在推动碳捕获封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该项目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和技术创新,成功开展了多个碳捕获封存项目,为欧洲地区的减排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美国的碳捕获封存示范项目(CCS)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合作,该项目已实现了多个碳捕获封存设施的建设,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碳捕获封存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环保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投资的加大,碳捕获封存技术将会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全球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经济性分析关键信息项:1、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成本构成设备购置成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营维护成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源消耗成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力成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收益来源碳交易市场收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补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潜在的环境效益转化收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济评估指标投资回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部收益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净现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风险因素技术成熟度风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变动风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场价格波动风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引言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经济性分析对于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本协议旨在对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经济性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11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概述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指将工业和能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捕获,并通过运输将其封存到地下地质构造或海洋等场所,以实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
112 技术分类目前常见的碳捕集技术包括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等;封存方式主要有地质封存、海洋封存和矿化封存等。
12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成本构成分析121 设备购置成本这是实施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初始投资之一,包括二氧化碳捕集设备、压缩设备、运输管道、封存设施等的采购费用。
碳捕集项目利益难协调——专访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许世森

能够 把它 纳入 其囊 , c 技 术的 市场前 Nc s
景 还是非 常好 的”。
博 览会 高层论 坛” , 上 他们就 表示更 热衷于
利用I C 技 术来减少二氧化碳 的排 放量 。 GC
2 0年6 0 9 月初 , 国家发 改 委正 式核 准
万吨 。 以, 所 我们 也在寻 找各种解 决办法 。。 我们 需 要认 识 到这 是 个有 积 极 性 的
许世 森 : 他们 的做 法 是 这样 , 国家 来
主导 这个 事 , 为 国家 的 示 范项 目。 国 列 美
先 做 示 范 项 目, 府 对 示范 项 目, 管从 政 不 什 么渠道 , 科 技项 目、 从 贷款 渠道 , 金支 资 持 渠道 , 持 自主创 新 , 这个项 目一定的 支 给
升 波表 示 , 排 出去 的二 氧化碳 抓 回来 , 把 让 它 不 要 散 布 在 大气 中, 似 简 单 的过 看
程, 但每 吨需要 5 ~ 0 O 6 美元 的成本 。 “ 06 以2 0 年计, 国燃 煤 电厂排 放 的 我
与减 排研 究 所所 长黄斌 还算 了_ 一笔清 晰 的 账: 0 以3万千 瓦规模 的电站 , 一年 捕集 10 0 万 吨二 氧化 碳 为例 , 以往 的 电站投 资 大致 在每 千瓦4 0 元 , 0 0 一旦 加 上碳捕 集装 置 ,
集 的没 有 经 济 效 益 ,但经 济效 益 是 由使
用 公 司掌 握 的 ,他 们 肯定 是 希 望 二 氧化
补 助 , 给 一 部 分 ; 后 这个 项 目就 能 起 补 然 来 了嘛 , 来 要 推广 的话 , 需 要制 定一 将 就 些政 策 了c 现在 , 因为 项 目刚 刚起 步 , 加上 二 再
“双碳”愿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双碳”愿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许俊锋;侯建军
【期刊名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年(卷),期】2022()18
【摘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愿景技术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非传统国防安全和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分析了“双碳”愿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的发展定估及贡献,对比了国内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措施,以期实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高质量发展。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许俊锋;侯建军
【作者单位】中国华能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安监部;中国华能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包头第三热电厂运行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X701
【相关文献】
1.碳市场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化发展的影响
2.碳中和背景下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经济效益和风险评估研究
3."双碳"目标引领京津冀产业链集群协同发展
——"2021碳中和愿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综述4.碳中和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专利发展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5.“双碳”愿景下汽车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
(1)
ri Qm , m 1, 2, , M (2) s.t. iI r r r i min i i max 式中:I 为 IL 用户数量;ri 为用户 i 的负荷中断量;
Ci (r ) 为对 i 的断电赔偿;本文定义容量事故场景
SHI Quanshenga, LI Shidongb
(a. College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b. College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0, China) ABSTRACT: Taking low-carbon electricity as the background, a reserve market bidding model that incarnates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factor and a capture level risk decision method for carbon capture power plant under this model are proposed. An elastic demand curve of unit reserve, in which the randomness of capacity faults can be taken into account, is established,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 of externalities the marginal carbon emission cost is built into the bidding of unit reserve and the obtained marginal composite cost is taken as the foundation of bidding, thus the differences among unit carbon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and distinguished, and the method of supply and demand is utiliz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reserve point. Based on above-mentioned model the superiority of reserve bidding of carbon capture power plant is analyzed and the differences of risk property between its revenue and cost are distinguished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to the risk management the carbon capture level decision is optimiz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the proposed bidding model the reserve can be optimally configured from a social perspective, and as for carbon capture power plant too high or too low capture levels are inappropriate, and there should be an optimal value of the capture level. KEY WORDS: reserve market; bidding; carbon emission; internalization of externalities; supply and demand; carboncapture power plant; risk decision-making 摘要: 以低碳电力为背景, 提出了能够体现碳减排因素的备 用市场竞价模型及该模型下碳捕集电厂捕集水平风险决策 方法。 建立了能够计及容量事故随机性的机组备用弹性需求 曲线, 然后根据外部性内在化理论, 将边际碳排放成本内置 到机组备用报价中,以得到的边际综合成本作为竞价依据, 从而计及和区分机组碳排放特性差异, 并采用供给与需求方 法获取最优备用点。 基于上述模型, 分析碳捕集电厂的备用 竞价优势, 区分其收益与成本的风险性质差别, 并从风险管 理的角度优化 CO2 捕集水平决策。仿真结果表明该竞价模 型可以从社会角度实现备用的优化配置, 对于碳捕集电厂而 言,其捕集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不合适,而应存在最优值。 关键词:备用市场;竞价;碳排放;外部性内在化;供给与 需求;碳捕集电厂;风险决策 DOI:10.13335/j.1000-3673.pst.2014.11.009
0 引言
碳减排挑战下,低碳电力已经成为我国电力行 业当前发展趋势[1]。显然,作为电力资源配置的关 键场所,低碳环境下,电力市场的发展必然要融入 碳减排激励因素[2]。 备用服务市场作为电力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主 要用于配置一定数量的备用容量,以保证电力系统 安全可靠运行。国际上各主要电力市场大都通过竞 价交易来获取备用服务[3-5]。 从供需的角度看, 备用 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增加电源侧出力,除了传 统上的各类发电机组外,自治微网、电动汽车等在 未来智能电网环境下也可以用来提供备用服务;另 一类是削减需求侧的用户负荷, 如纽约 ISO 开展了 需求侧辅助服务方案(demand side ancillary service program, DSASP) 、日前需求响应方案 (day ahead demand response program,DADRP)等,允许用户以 投标的形式参与日前或时前电力市场,本文以可中 断负荷(interruptible load,IL)统称。然而,传统的 备用市场竞价模型仅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而这往 往忽略了不同备用资源之间的效用差异[6],主要是 机组备用的负外部性,如机组在提供备用服务时也 将产生 CO2、SO2 等污染气体。低碳环境下备用资
( pm , Qm ) ,其中 pm 为容量事故 m 发生概率,Qm 为
容量缺额, M 为预想容量事故集, M 可以通过枚 举法或蒙特卡罗模拟法获得。 上述表示仅以 IL 应对事故 m 时的系统损失最 小值,假设为 Cmin (Qm ) 。若购买的机组备用容量为
R ,计及容量事故发生的随机性且考虑整个事故集
第 38 卷 第 11 期 2014 年 11 月 文章编号:1000-3673(2014)11-2999-07
电 网 技 术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M 732 文献标志码:A
Vol. 38 No. 11 Nov. 2014 学科代码:470·4054
含碳捕集电厂的低碳备用市场竞价模型 与碳捕集水平风险决策
施泉生 a,李士动 b
(上海电力学院 a.经济与管理学院,b.电气工程学院,上海市 杨浦区 200090)
Low-Carbon Reserve Market Bidding Model and Decision-Making Analysis Incorporating Carbon Capture Power Plant
1 机组备用弹性需求曲线
保留的机组备用容量不同,则容量事故发生后 系统的安全性水平不同,造成的损失也就不同。市 场环境下, IL 用户可以竞价或签订合同的方式参与 市场(如 DSASP)交易,显然可以此作为损失评价标
M SC M IC M EC
(4)
式中: M SC 为边际综合成本;M PC 为边际内部成本;
3000
施泉生等:含碳捕集电厂的低碳备用市场竞价模型与碳捕集水平风险决策
Vol. 38 No. 11
源的优化配置应计及碳排放因素,这是发展低碳电 力的必然要求。 低碳环境下, 碳捕集电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未来碳税、碳交易或碳价的引入将进一步增强电力 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8],而碳捕集电厂显著的低碳 属性将使其具有突出的市场适应力与竞争力,碳捕 集电厂可充分利用其低碳优势而获益。然而,CO2 捕集要以不菲的捕集能量消耗为代价,这也必然会 导致较高的运营成本。 因此, 对于碳捕集电厂而言, 研究能够响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运行决策方法则具 有重要意义。 文献[9-11]研究了 IL、机组备用及电动汽车等 多种备用资源的优化配置,上述文献都注意到不同 备用之间的经济互补性,但没有考虑碳排放特性差 异。文献[12]构建了计及碳排放的需求侧备用竞价 模型,没有考虑机组备用的参与。文献[13]则采用 粒子群及熵权决策方法寻找含有碳排放目标的多 目标最优解,但采用了确定性的备用容量决策方 法,而没有计及容量事故发生的随机性。目前,关 于碳捕集电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电能市场[14-16],而 具体针对其备用市场运行决策方法的研究则鲜有 报道。文献[17]研究了碳捕集电厂不同运行方式下 的电碳特性函数。文献[18]则建立了碳交易机制下 电能市场中响应碳价变化的 CO2 捕集水平优化模 型。文献 [19] 特别指出碳捕集系统的快速调节特 性在提供备用服务方面所具有的潜力。文献 [20] 则研究了碳捕集电厂的调峰机制及其带来的显著 效益。 本文以备用服务市场为研究对象,场景为日前 市场,在电能市场出清的基础上,发电商可将富裕 容量参与备用竞价,并提交其容量价格与电量价 格,IL 则提交其断电赔偿价格,交易时间单位为 1 h, 均采用按报价支付(pay as bid, PAB)方式结算。 本文首先针对对低碳环境下事故备用容量(10 min 备用)的优化配置问题, 结合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 及外部性内在化理论,提出考虑碳排放的备用市场 竞价模型。然后,以上述竞价模型为基础,从风险 管理的角度分析灵活运行方式下碳捕集电厂备用 市场中 CO2 捕集水平优化决策问题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