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气相位教案
(完整版)配气相位教案(完美版)

授课教案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配气相位教师: 时间:2013年10月20日课题: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配气相位授课形式:班级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材任务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形成理论与实际的区别,更好的掌握配气相位知识点。
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配气相位的概念、会看配气相位图2、掌握气门早开晚关的优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配气相位图,2、配气相位的五个角度。
难点:气门重叠角教学准备: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3分钟)1.四缸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一般需要进行几个冲程,每个冲程曲2.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功用是什么?二、课题引导(5分钟)理论上讲进、压、功、排各占180°,也就是说进、排气门都是在上、下止点开闭,延续时间都是曲轴转角180°。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换气效率,我们需要增加气门打开的时间,那么气门实际开启时间该如何表示?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下面的内容:活塞运动曲轴转角进气冲程从上止点到下止点↓0-180°压缩冲程从下止点到上止点↑180-360°做功冲程从上止点到下止点↓360-540°排气冲程从下止点到上止点↑540-720°三、新课讲授(20分钟)配气相位: 以活塞上下止点为基准,用曲轴转角来表示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刻。
1.进气提前角(1)定义:在排气冲程接近终了,活塞到达上止点之前,进气门便开始开启。
从进气门开始开启到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进气提前角(或早开角)。
进气提前角用α表示,α一般为10°— 30°。
(2)目的:进气门早开,使得活塞到达上止点开始向下运动时,因进气门已有一定开度,所以可较快地获得较大的进气通道截面,减少进气阻力。
2.进气迟后角(1)定义:在进气冲程下止点过后,活塞重又上行一段,进气门才关闭。
从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进气迟后角(或晚关角)。
《配气相位》说课稿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上一个环节我们已经了解学生情况,要想上好课,教师需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把知识点化复杂为简单、化繁琐变有趣。
(1)多媒体教学,利用图像、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加强学生对知识要点印象。
(2)利用常规教学方法,讲解、板书、提问三者相结合,在听觉视觉上促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要点,通过提问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加强对知识定义的理解。
2、学法:学生开动脑筋,掌握记忆窍门,根据教师指点记住所学知识内容。
主要采用学习方法。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1、检查复习:学生缺乏自觉学习的习惯,基础不牢。
教师上课要适当提问上节课所学知识要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据此来划定教学内容。
既要强化学生对过去知识的掌握,新课的讲解又不能超过学生接受能力。
配气相位认知及计算

(1)气门早开晚闭的可能性
进气门早开:使进气一开始就有较大的通道面积,可以增加进气量。
进气门晚关:由于进气吸力和进气流惯性的存在,可以增加进气量。
排气门早开:利用做功余压使废气高速排出,总功率提高。
排气门晚关:由于废气压力高于外界大气压和排气气流惯性,使得废气排得更净。
(2)气门叠开与气门叠开角
17高职汽制2班
17高职汽制3班
授课时间
教学设计
一、课程导入三、课堂总结
二、新课讲解四、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教案续页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备注
课程导入
清点学生人数,明确本次教学任务,宣布教室纪律管理。
新课讲解
一、配气相位的定义
配气相位就是发动机进、排气门实际开启或关闭的时刻和开启持续时间,通常用曲轴转角来表示,称为配气相位。
同一时间内进排气门同时开启,此现象称为气门叠开,
教案续页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备注
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气门叠开角。
α——进气提前角
β——进气延迟角
γ——排气提前角
δ——排气延迟角
气门叠开角:α+δ
三、配气相位计算
CA1092的配气相位
进气相位=180°+α+β=180°+15°+45°=240°
排气相位=180°+γ+δ=180°+45°+15°=240°
气门叠开角=α+δ=15°+15°=30°
奥迪100的配气相位
进气相位=180°+α+β=180°+3°+41°=224°
排气相位=180°+γ+δ=180°+33°+5°=218°
配气相位教案完美版

授课教案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配气相位教师: 时间:2013年10月20日课题: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配气相位授课形式:班级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材任务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形成理论与实际的区别,更好的掌握配气相位知识点。
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配气相位的概念、会看配气相位图2、掌握气门早开晚关的优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配气相位图,2、配气相位的五个角度。
难点:气门重叠角教学准备: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3分钟)1.四缸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一般需要进行几个冲程,每个冲程曲2.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功用是什么?二、课题引导(5分钟)理论上讲进、压、功、排各占180°,也就是说进、排气门都是在上、下止点开闭,延续时间都是曲轴转角180°。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换气效率,我们需要增加气门打开的时间,那么气门实际开启时间该如何表示?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下面的内容:活塞运动曲轴转角进气冲程从上止点到下止点↓0-180°压缩冲程从下止点到上止点↑180-360°做功冲程从上止点到下止点↓360-540°排气冲程从下止点到上止点↑540-720°三、新课讲授(20分钟)配气相位: 以活塞上下止点为基准,用曲轴转角来表示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刻。
1.进气提前角(1)定义:在排气冲程接近终了,活塞到达上止点之前,进气门便开始开启。
从进气门开始开启到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进气提前角(或早开角)。
进气提前角用α表示,α一般为10°— 30°。
(2)目的:进气门早开,使得活塞到达上止点开始向下运动时,因进气门已有一定开度,所以可较快地获得较大的进气通道截面,减少进气阻力。
2.进气迟后角(1)定义:在进气冲程下止点过后,活塞重又上行一段,进气门才关闭。
从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进气迟后角(或晚关角)。
配气相位教案

配气相位一、教材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二、学时:1课时三、学情分析任教的是11汽车4班,学习汽车专业知识已有大半个学期,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和原理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经过上个星期对配气机构的学习,学生基本已经掌握配气机构的组成及原理,对接下来配齐相位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但学生普遍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接受能力也不强,所以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配气相位的概念及作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联系实际,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的学习方法,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配气相位的作用及原理(通过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使复杂的原理、实际用途直观化,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
)难点:配气相位的原理(通过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等手段来突破难点示)六、课前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法运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3分钟引出课题:配气相位运用多媒体演示汽车车身上的标示:发动机排量、涡轮增压、四轮驱动、配气相位等等。
提问:请学生回答图标的意思,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观察思考回答发现问题:配气相位不认识让学生产生好奇,猜测本课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目标:1、配气相位的定义2、配气相位图2、配气相位的原理倾听记录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任务新课知识30分钟1、配气相位的定义2、配气相位图(曲轴转角图)1、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理论上的气门开启和关闭时刻2、根据视频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际气门的开闭与理论上的有差别。
从而得出配气相位的定义。
3、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一起讨论,画出配气相位图,老师点出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讨论观看回答记录通过实际与理论的对照,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使学生思考,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准备配气相位的原理:①进气门的早开迟闭;②排气门的早开迟闭1、老师结合PPT给学生着重讲解分析进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及其作用2、根据进气门的原理,让学生自己分析排气门的早开迟闭的作用倾听思考记录回答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展示,给学生展示配气相位的作用,以此来突破重点思考气门叠开角提出问题:配气相位导致了进、思考通过老师的点5分钟排气门同时开启的情况,是否会对发动机造成影响。
配气相位教案(完美版)

授课教案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配气相位教师: 时间:2013年10月20日课题: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配气相位授课形式:班级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材任务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形成理论与实际的区别,更好的掌握配气相位知识点。
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配气相位的概念、会看配气相位图2、掌握气门早开晚关的优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配气相位图,2、配气相位的五个角度。
难点:气门重叠角教学准备: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3分钟)1.四缸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一般需要进行几个冲程,每个冲程曲2.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功用是什么?二、课题引导(5分钟)理论上讲进、压、功、排各占180°,也就是说进、排气门都是在上、下止点开闭,延续时间都是曲轴转角180°。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换气效率,我们需要增加气门打开的时间,那么气门实际开启时间该如何表示?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下面的内容:活塞运动曲轴转角进气冲程从上止点到下止点↓0-180°压缩冲程从下止点到上止点↑180-360°做功冲程从上止点到下止点↓360-540°排气冲程从下止点到上止点↑540-720°三、新课讲授(20分钟)配气相位: 以活塞上下止点为基准,用曲轴转角来表示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刻。
1.进气提前角(1)定义:在排气冲程接近终了,活塞到达上止点之前,进气门便开始开启。
从进气门开始开启到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进气提前角(或早开角)。
进气提前角用α表示,α一般为10°— 30°。
(2)目的:进气门早开,使得活塞到达上止点开始向下运动时,因进气门已有一定开度,所以可较快地获得较大的进气通道截面,减少进气阻力。
2.进气迟后角(1)定义:在进气冲程下止点过后,活塞重又上行一段,进气门才关闭。
从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进气迟后角(或晚关角)。
配气相位--公开课教案

濮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授课教案首页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配气相位教师: 张理相时间:2012年12月2日一、复习提问:1.四缸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一般需要进行几个冲程,每个冲程曲轴转过多少角度?(四个冲程,180°)2.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功用是什么?二、导入新课:为了提高高速发动机的换气效率,我们需要增加气门打开的时间,那么气门实际开启时间该如何表示?三、新课讲授配气相位进、排气门实际开启和关闭的时刻以曲轴转角表示即为配气定时,也称配气相位。
用环形图表示配气相位称为配气相位图。
(1)理论上的配气相位分析1、理论上讲,四冲程发动机配气相位与活塞行程的开始和结束相对应,进气门应在上止点时开启、下止点时关闭,排气门应在下止点时开启、在上止点时关闭。
进、排气行程各对应180°曲轴转角。
2、发动机转速的要求:实际发动机曲轴转速很高,活塞每一行程历时都很短,(例如:桑塔纳四冲程发动机,最大功率转速5600r/min,一个行程的时间只有0.0054s)这么短的进气或排气时间,将会导致发动机进气不足,排气不净。
(2)实际的配气相位分析1、为了使进气充足,排气干净,气门早开晚闭,延长进、排气时间。
2、(1)进气门早开,可使进气行程一开始就有一个较大的通道面积,可增加进气量。
活塞到达进气下止点时,气缸内气体压力仍然低于大气压,此时进气流具有较大的惯性,加之活塞上行速度较慢,因此进气门晚关,可以利用气压差和气流惯性增加进气量。
(2)在作功行程将要结束时,排气门打开,可以利用作功的余压使废气高速冲出气缸,排气门早开,虽然造成能量的损失,功率的损失,但是因气压低,损失不大;然而排气门早开可以减少排气所消耗的功,又有利于废气的排出,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气缸内废气压力仍然高于外界大气压,加上排气气流的惯性,排气门晚关可使废气排得更加干净一些。
(3)进气门的配气相位1.进气提前角α排气行程接近终了时,活塞到达上止点前,进气门便开启。
课题4、5配气相位

2、排气迟闭角:从上止点到排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δ=10º—30º)。
目的:利用气流惯性及压差继续排气(排气上止点压力P=1.15—1.25个大气压)
四、气门重叠与气门重叠角
由于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晚关,在排气终了和进气刚开始、活塞处于上止点附近时,排气门和进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称为气门重叠角。(α+δ)。
3、排气提前角与迟闭角
4、气门重叠角
5、已知:进气提前角α=200,迟后角β=600;排气提前角γ=700,迟后角δ=150。
(1)画出配气相位图
(2)进、排气门开启的持续角各为多少?
(3)气门的重叠角为多少度?
6.课后反思
五、配气相位图
六、配气相位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进气提前角与排气迟后角:过大时,会出现废气倒流或新鲜气体随废气排出现象。过小时,造成排气不彻底和进气量减少。
2、进气迟后角:过小,会导致进气门关闭过早而影响进气量。过大,进气门关闭过晚,活塞上行时,压力升高,将进入气缸内的气体重新又压回到进气管内,同样影响进气量。
大多数普通发动机的配气相位是固定的,发动机有制造时,只能选择最常使用的转速时的最佳配气相位,作为该发动机的配气相位。
现代已有可变配气相位的发动机,根据不同的转速自动调节配气相位。后面要专门学习。
听讲、思考
听讲、思考
听讲、思考
听讲、思考
听讲、思考
听讲、思考
听讲、思考
听讲、思考
听讲、思考
听讲、思考
听讲、思考
二、进气门的配气相位
1、进气提前角:进气门在上止点前开始开启,从开始开启到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α=10º—30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动机配气定时教案
乐亭职校李志强
课题:配气定时(相位)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配气相位的原理及配气相位图的画法。
授课方法:讲授法、学案教学法
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PPT演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内容:四冲程发动机的四个冲程
二、课题引导
理论上讲进、压、功、排各占180°,也就是说进、排气门都是在上、下止点开闭,进排气门持续开启时间都各占180°曲轴转角。
实际发动机曲轴转速很高,活塞每一行程历时都很短,当转速为5600r/min时一个行程只有60/(5600×2)=0.0054s,就是转速为1500r/min,一个行程也只有0.02s,这样短的进气或排气过程,使发动机进气不充分,排气不彻底,发动机的功率会降低很多。
那有什么办法增加进气量吗?有!怎么办呢?那就是延长进排气时间的方法,即气门的开启和关闭并不正好是曲拐处在上下止点的时
刻,而是分别提前和延迟一定的曲轴转角,俗称气门的早开迟闭。
怎样早开迟闭呢?
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下面的内容。
三、新课讲授
配气定时(相位): 以曲柄上下止点为基准,用曲轴转角来表示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刻及其开启的持续时间。
配气定时图:用曲轴转角的环形图表示配气定时,此图称为配气定时图。
㈠.进气门的配气定时
1.进气提前角
(1)定义:在排气冲程接近终了,活塞到达上止点之前,进气门便开始开启。
从进气门开始开启到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进气提前角(或早开角)。
进气提前角用α表示,α一般为10°—30°。
(2)目的:进气门早开,使得活塞到达上止点开始向下运动时,因进气门已有一定开度,所以可较快地获得较大的进气通道截面,减少进气阻力。
2.进气迟后角
(1)定义:在进气冲程下止点过后,活塞重又上行一段,进气门才关闭。
从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进气迟后角(或晚关角)。
进气迟后角用β表示,β一般为30°—80°。
(2)目的:活塞到达下止点时,由于进气阻力的影响,气缸内的压力仍低于大气压,进气门晚关,利用压力差可继续进气。
㈡.排气门的配气定时
1.排气提前角
(1)定义:在作功行程的后期,活塞到达下止点前,排气门便开始开启。
从排气门开始开启到下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排气提前角(或早开角)。
排气提前角用γ表示,γ一般为40°-80°。
(2)目的:恰当的排气门早开,气缸内还有大约300kPa-500kPa 的压力,作功作用已经不大,可利用此压力使气缸内的废气迅速地自由排出,同时减小活塞上行排气时的阻力。
2.排气迟后角
(1)定义:在活塞越过上止点后,排气门才关闭。
从上止点到排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排气迟后角(或晚关角)。
排气迟后角用δ表示,δ一般为10°-30°。
(2)目的: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气缸内的压力仍高于大气压,利用排气气流的惯性和缸内外压力差继续排气,把废气排得更彻底。
㈢.气门重叠及气门重叠角
定义:由于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晚关,在排气冲程上止点附近就出现了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称为气门重叠。
同时开启的角度,即进气门早开角与排气门晚关角的和(α+δ),称为气门重叠角。
㈣.配气定时图
四、重点总结
五、课堂练习
绘出某发动机的配气相位图,并指出进、排气门开启角分别是多少,气门重叠角是多少。
(α=12°,β=48°,γ=42°,δ=18°)
六、布置作业
1、复习配气相位的五个角度。
2、画出配气定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