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文言文课外

文言文课外
1.《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
”遂烹彘也。
2.《韩信将兵》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
3. 《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初中课外文言文26篇

一)、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①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②。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③其馀。
”上④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⑤。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⑥云下。
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⑦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⑧之,以旌⑨直臣。
” (选自《汉书?朱云传》)【注释】①匡:辅助。
②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
③厉:激励,此有警戒之意。
④上:指汉成帝。
⑤张禹:汉成帝的老师。
⑥将:拿。
⑦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
⑧辑:连缀。
⑨旌:表彰。
1.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分)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廷()(2)已()(3)易()3、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
(2分)4.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分)5.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2分)(二)、福安居盛家园,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
晨夕带雏出入,二雌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
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悲鸣不已。
白者频来顾视之,若代为悯恻。
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
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而皆视为己子矣()(2)竟复具一德()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白者频来顾视之8.表现“二母鸡”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9.文中的“一德”指的是____。
课外文言文【最新7篇】

课外文言文【最新7篇】课外文言文篇一课外文言文(一)徐孺子的故事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世说新语•言语》)1、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徐孺子九岁时在月下玩耍的时候,别人指责了他。
B、有人告诉徐孺子,月亮里什么也没有。
C、徐孺子告诉别人,人的眼睛里如果没有瞳仁会更明亮。
D、徐孺子没有直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将月亮与人的眼睛比较,让提问者更容易明白这个问题的道理,从而通过比较来回答了提问者的问题。
2、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两处)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二)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2.请用两个“/” 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三)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
冕小儿,恬若不知。
(《宋学士文集》)1.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A.王冕每天晚上读书直到天亮。
B.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C.主要是王冕的父亲打了他一顿,让他明白了读书的重要。
D.在狰狞凶恶的佛像前读书时,王冕不敢不读,因为这些佛像会惩罚他。
2.请用三个/给文中划线句断句: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四)太祖视察东阁太祖视事东阁①,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②者。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word版

说到初高中语文,那不得不谈谈文言文。
文言文是很多同学,都十分头疼的问题,不仅学起来非常困难,而且在中考失分也是相当严重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已是语文老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以供大家参考!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3、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七步诗》。
课外文言文20篇

课外文言文资料20篇1、《《陈元方侯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2.《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3.《揠苗助长》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归④,谓其人⑤曰:“今日病⑥矣,予⑦助苗长矣!”其子趋⑧而⑨往视之,苗则槁⑩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⑾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⑿无(13)益,而又害之。
(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
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4 。
《画蛇添足》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卮酒②。
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
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酒⑦。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 5.《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缘箩山人集》)6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
嫌淡无味。
主人闻之,更为益盐。
课外文言文

1.苏轼《与范子丰书》之“临皋亭下八十数步”翻译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闻范子丰①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②。
[注释]①范子丰:苏轼的儿女亲家。
②两税及助役钱:新法规定,农民要交春秋两税,外加青苗助役钱。
苏轼反对之,以此讥讽。
翻译: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友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
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3.原文《史记》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译文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
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
从不穿有两种颜色以上的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对待宾客热情城诚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种。
”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
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4.<旧唐书.柳宗元传> 之"叔文败"原文及翻译原文: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第一篇:《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阐明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理念。
第二篇:《庄子·逍遥游》庄子是一位鼓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哲人,本篇文章描述了庄子在逍遥游中的奇妙经历,旨在表达他对生命无限可能的追求。
第三篇:《诗经·关雎》《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其中《关雎》是其中的一篇,描写的是古代爱情故事,歌咏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和思念之感。
第四篇:《论语·述而篇》《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其中的述而篇主要讲述了孔子与弟子们的言传身教和教育原则,为后代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范本。
第五篇:《左传·僖公十二年》《左传》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史书,记录了中国春秋至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历史事件等。
此篇主要讲述了齐国与晋国的战争,反映了中国古代诸侯间的政治和战争。
荀子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劝学》中揭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强调了个人的自我修养和知识的实践应用。
第七篇:《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书,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司马相如列传主要讲述了司马相如的一生和政治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政治思想的重要篇章。
第八篇:《吕氏春秋·治世篇》吕氏春秋是中国战国时期史学著作之一,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善治一个国家的方法和要求,指出了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清明的官吏。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本篇系辞主要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和奥秘,诠释了天人合一的道理和变化无穷的智慧。
第十篇:《红楼梦·贾夫人得病》《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名门望族贾家的衰落和命运,本篇文章描写了贾夫人突然得病的过程,体现了作者对命运无常的思考和感悟。
《论语》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文献,本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治国之道,呼吁政治精英言行一致,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吕蒙正不记人过。 原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 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 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 何损?”时人服其量。
翻译: 吕蒙正先生不喜欢记着别人对他的犯下的错。当初刚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上朝时,有一个 朝廷官员在帘内指着他说:“这样的粗陋之人也能够参与朝政吗?”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走 了过去。他的同事很愤怒,让人询问那位官员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朝事结束后, 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到底。蒙正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 我终身不能再忘了他,还不如不知道。没有查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 都很佩服他的气量。
1朱晖重情重义 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 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 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 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 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 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2汤敦甫不欺翁
原文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 地。翁捽(zuó)其御者,詈(li)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 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 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 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 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译文 汤敦甫在京师的时候,坐车经过宣武门大街,有个卖菜的老翁放下担子坐在 路旁,赶车人不小心碰上了,把菜都打翻在地上。老翁抓住赶车人不放,责骂并且殴 打他,索要赔偿菜钱。汤敦甫掀开帘子问:“值多少钱?我赔你。”老翁要一贯钱,汤 敦甫摸了摸袋子,里边没钱,就叫他一块儿到家里拿钱。老翁不肯,说:“要赔就在 这儿赔。”这弄得汤敦甫很是尴尬。正好南城兵马司指挥到了,相互行完了礼,就说: “这纯属小人,让我抓回去重重治罪就行了。”老翁才害怕起来,磕着头哀声乞求。 汤敦甫对指挥说:“不用,借我一贯钱就行了。”指挥把钱给了他。老翁磕头道谢就 走了。汤敦甫停着车与指挥讲了好一会话,算着老翁已经走远,这才告别指挥,叫车 子离开。
9<<张齐贤激浊扬清>>翻译 张齐贤,从右拾遗升为江南转运使。一天举行家宴,一个仆人 偷了若干件银器藏在怀里,齐贤在门帘后看见却不过问。后来, 齐贤晚年任宰相,他家的仆人很多也做了官,只有那位仆人竟 没有官官职俸禄。这个奴仆乘空闲时间跪在齐贤面前说:“我 侍候您时间最长,比我后来的人都已经封官,您为什么独独遗 忘了我呢?“于是哭泣不停。齐贤同情地说:“我本来不想说, 你又会怨恨我。你还记得在江南时,你偷盗银器的事吗?我将 这件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没有靠告诉过别人,即使你自己也不 知道。我现在位居宰相,任免官员,激励贤良,斥退贪官污吏, 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长时间,现在给 你三十万钱,你离开我这儿,自己选择一个地方安家吧。因为 我既然揭发这件过去的事,你也必然有愧于我而无法再留下。 “仆人十分震惊,哭着拜别而去
●不肖:不成才 ●斥:指责,斥责 ●逐:赶 ●且:将要,快要 2.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 ●付:交付,托付 ●如礼:按照规定礼节、仪式 ●恻然:同情的样子 3.“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 ●灌:灌溉 ●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 ●稍:渐渐 4.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 ●怪:对…感到奇怪 ●出:超过 望:希望,盼望 ●况:何况 ●甚:更,更加 ●幸:幸运 5.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 ●使:让 ●颇:很 驯谨:顺从而谨慎 ●徐:慢慢地 ●故态:旧的坏习惯 ●故:旧的,原来的 6.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遂:于是,就 ●以:把 ●所:用来......的 ●委:委托 ●归:归还
原文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 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 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 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 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 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方勺《泊宅编》)
《朱晖重情重义》的译文
早前,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曾经在太学见过(朱) 晖,很看重他,把他当朋友对待,握着(朱)晖的胳膊说,“准备 把妻子托付给朱先生”。(朱)晖因为(张)堪已经是名人,所以 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之后(二人)再也没有见个面。(张)堪死 后,(朱)晖听说他的妻子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 厚的钱款扶持。(朱)晖的小儿子颉很不理解,问到:“父亲您不 和(张)堪为友,平生也没什么往来,我们实在觉得奇怪啊”。 (朱)晖说,“(张)堪曾经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铭记在心”。 (朱)晖又和同郡的陈揖交情很好,(陈)揖死得早,有个遗腹子 名叫友,(朱)晖常常怜悯他。后来司徒桓虞做南阳太守,征召 (朱)晖的儿子骈做手下,(朱)晖推辞掉了对儿子的任命,转而 推荐友。(桓)虞感叹,于是招了友为官。(朱晖)仗义忠烈如此。
6披裘公贫而有志 翻译 从前有个披着羊皮的吴国人。有一天延陵的季子出去游玩,看见路边有一块金子。当时 是五月的夏天,披着羊皮的吴国人背着柴草经过那里。季子叫他把那块金子拾起来。这 个误国人把镰刀丢在地上,视线不顺手值得方向看着他并且说:你为什么身在高处却向 下看,表面上看你是一个君子却说乡村土语呢?虽然我五月还披着羊皮背柴草,可是我 怎么会去拾取别人遗失的财物呢。季子听到他的话知道他才华出众,就问他的姓名。这 个人说:我是一个以兽皮为衣服的人,有什么资格留下姓名呢。于是就离开了。 “吾子皮相之士,何足语姓字也”的翻译;我是一个以兽皮为衣服的人,有什么资格留下 姓名呢。 还是你的对!
1.一直 2握着 3.应承 4.对....感到不解早前,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曾经 在太学见过(朱)晖,很看重他,把他当朋友对待,握着(朱)晖的胳膊说,“准备把 妻子托付给朱先生”。(朱)晖因为(张)堪已经是名人,所以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 之后(二人)再也没有见个面。(张)堪死后,(朱)晖听说他的妻子生活贫困,于是 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扶持。(朱)晖的小儿子颉很不理解,问到:“父亲您 不和(张)堪为友,平生也没什么往来,我们实在觉得奇怪啊”。(朱)晖说,“(张) 堪曾经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铭记在心”。(朱)晖又和同郡的陈揖交情很好,(陈) 揖死得早,有个遗腹子名叫友,(朱)晖常常怜悯他。后来司徒桓虞做南阳太守,征召 (朱)晖的儿子骈做手下,(朱)晖推辞掉了对儿子的任命,转而推荐友。(桓)虞感 叹,于是招了友为官。(朱晖)仗义忠烈如此
重点字词 疾恶:痛恨坏人坏事 少容:不肯容忍 为:做 小谨:谨小慎微谕德:教育太子的官 尝:曾经 微行:改装出行,不让人知道 就:到···去 ··· 偶:恰遇 亟:紧急 方:才 及:到 先入:指先回宫中 即:如果 第:只,只管 以:按照 然则:要是这样,那么 得罪:获罪 具:详细 谢:谢罪 故:所以 就:到 以为:认为疾恶:痛恨坏人和坏事
5张孝基仁爱宽容 许昌有个士人叫张孝基的,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不肖的儿子,便骂着 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死了,把家产全部交付孝基。孝基按礼数为富人办了后事。过 了许久,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灌园吗?”富人的 儿子答道:“如果让我灌园而有饭吃,很高兴啊!”孝基便叫他去灌园。富人的儿子 能自食其力了,孝基有点奇怪,又说道:“你能管理仓库么?”答道:“让我灌园, 已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好啦。”孝基就叫他管理仓库。富 人的儿子很顺从、谨慎,没犯什么过错。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 象以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原文】10李恂奉公不阿 李恂字叔英,安定临泾人也。……拜兖州刺史,以清约率下,常 席羊皮,服布被。迁张掖太守,有威重名。时大将军窦宪将兵屯 武威,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遗,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后 复征拜谒者,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西域殷富,多珍宝,诸国侍 子及督使贾胡数遗恂奴婢、宛马、金银、香罽之属,一无所受。 选自《后汉书》 【翻译】 李恂,字叔英,后汉临泾人,在李恂任兖州刺史的时候,以 清廉俭朴为下属作出了表率.,一张极普通的羊皮是席上垫的褥子, 盖的是麻布被子。后来李恂又转任张掖太守,又素有威严沉毅之 名。当时,大将军窦宪的军队驻扎在武威,远近的官吏没有不敬 献礼品表示敬意的,只有李恂廉洁奉公不趋炎附势,遭窦宪谗言 罢了官。后来,李恂又被征召做了皇帝的近侍,并被委以持节出 使西域副校尉的重任,西域这个地方很富庶,出产很多的奇珍异 宝。(李恂到达西域后)各小国的君主和官吏们按照惯例派人赠 送给李恂以奴婢、大苑良马、名贵香料、金银玉器等物品,可是 李恂一样也没有接受。
8吕蒙正不为物累
翻译: 吕文穆公蒙正做宰相时总以宽厚待人,太宗非常 赏识。有一位朝士,家里收藏古镜,他说此镜能 照二百里地, (朝士)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 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吕蒙正的)赏识。吕蒙正 的弟弟告知,吕蒙正笑着说:“我的面子只不过 碟子般大小,怎么能照到二百里?”他的弟弟于 是不敢再言语。听到此语的人都赞叹佩服,都说 其比李卫公更贤德。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 牵累,(这)是过去的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 饮肆中,偶宋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 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 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谢曰: “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译文 鲁宗道做人刚正、正直,嫉恶如仇不肯容忍,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不拘谨。作教育太子的 官时,家住得离酒店很近,有一次穿着便衣到酒店中,恰巧真宗急召(鲁宗道)入宫,使 者到了门,过了很久,鲁宗道才从酒店回来。使者先回宫了,约定说:“如果皇上怪罪你 来晚了,用什么来回答?”鲁宗道说:“(你)只管说实话。”使者说:“要是这样你会 有罪的。”(鲁宗道)说:“喝酒,人之常情。欺骗君王是做臣子的大罪啊!”真宗果真 问了,使者就详细地把鲁宗道所说的告诉了皇上。皇帝问了鲁宗道,他(“他”指鲁宗道) (向皇上)谢罪说:“有老朋友从乡里来,我家贫穷得没有杯盘,所以就到酒店去喝酒。” 皇帝因为鲁宗道的忠诚与诚实认为他可以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