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概括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的认识(一)数的读、写1. 0—9的数字认识及书写2. 数的顺序3. 数位及计数单位(二)数的组成1. 十进制计数法2. 最大的一位数3. 最小的两位数(三)分数和小数的认识1. 小数意义:有限小数、无限小数2. 小数部分的末尾是0的,整数部分是0,小数部分仍按有效数字计(四)实际应用:一般数量关系式、钟表知识、位置与方向、乘法口诀等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简便计算方法,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三、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任意一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四、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们都是由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三年级下册学习的四边形主要是平行四边形。
掌握它们的特征及区别对学生以后的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具有稳定性。
五、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本单元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商的变化规律及除数是一位整百的除法的估算,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除法题。
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能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并能进行估算。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同时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增强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并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千克-克-吨--知识梳理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千克-克-吨--知识梳理三年级下千克克吨知识梳理知识点:1千克=1000克,1kg=1000g,千克用字母kg表示。
1吨=1000千克,1t=1000kg,吨用字母t表示。
常见物体:⑴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如鸡蛋、鸭蛋、牙膏、药片、硬币、环形针、铅笔、钢笔、橡皮、尺子等。
⑵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如大象、鲸等。
⑶动物类用千克作单位,如家禽、畜、虎、豹、狮等。
⑷用吨作单位,如汽车载重、桥梁的载重量等。
梳理后的文章:三年级下千克克吨知识梳理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千克、克和吨。
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克作单位,称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克作单位,称大批货物或描述桥梁的载重量等,通常用吨作单位。
常见物体的质量单位也有不同。
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比如鸡蛋、鸭蛋、牙膏、药片、硬币、环形针、铅笔、钢笔、橡皮、尺子等。
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如大象、鲸等。
动物类用千克作单位,如家禽、畜、虎、豹、狮等。
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包括汽车载重、桥梁的载重量等。
我们需要记住,1千克等于1000克,用字母kg表示;1吨等于1000千克,用字母t表示。
下面是一些练题:1.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千克)、(克)和(吨)。
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克)作单位,称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克)作单位,称大批货物或描述桥梁的载重量等,通常用(吨)作单位。
2.5000克=(5千克)6千克=(6000克)200克+800克=(1000克)=(1千克)4600克=(4.6千克)9000千克=(9吨)8吨=(8000千克)2000千克=(2吨)2450千克=(2.45吨)(2600千克)2吨600千克=(2600千克)4200千克=(4.2吨)(200克)5吨=(5000千克)3.在○里填上“﹤”“﹥”或“=”3000千克<3吨76克<67千克2001克<2千克1吨=998千克500kg<5t4000kg<3.9t8000g<8kg9000g<9t8000克<9千克4千克=4000克3千克<2990克1千克<1010克4.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最新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5=6)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用乘法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1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知识点归纳单元知识点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小数。
2、经历探索如何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能结合购物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与元、角、分密切联系)4、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买文具1、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2、将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比较,使他们发现小数都有小数点。
3、注重“0”在小数中的特殊地位。
货比三家1、灵活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的方法,并能独立比较小数大小。
2、培养估算意识。
3、小数部分末尾连续的“0”可以去。
买书1、在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
2、熟练掌握竖式求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3、掌握竖式格式(小数点对齐)。
寄书1、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3、灵活运用估算知识,并能解释估算过程。
三年级下册《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点归纳单元知识点1、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轴对称图形1、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镜子中的数学1、镜子内外方向相反2、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判断一些图形的位置与方向,例:17页练一练平移和旋转1、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2、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平移与旋转现象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例:19页试一试。
三年级下册《乘法》知识点归纳单元知识点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规律。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汇总(最新最全)

1、只要是平均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就有几个0。
(如:30÷5 = 6)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用乘法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
字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B、C、D、E、H、I、K、M、O、T、V、U、W、X、Y。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一、数的认识
1.数的读法与书写:认识1~9999的数,掌握数的读法和书写。
2.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比较符号“>”、“<”、“=”的意义及使用。
3.数的序数表示及排序:认识数的序数表达方式,掌握数的排序方法。
二、量与数
1.长度的估测与计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量度活动,学习长度的
估测与计量。
2.容量的估测与计量: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容量估测和容器容量的计量
应用,掌握容量的概念。
3.质量的估测与比较:通过实践活动,学习质量的估测和质量的比较。
三、简便运算
1.简便的加减运算:掌握1~99的简便加减运算,熟练掌握运算规则
和运算技巧。
2.10的整十整百倍数:认识10的整十整百倍数,并学会用此性质进
行简便计算。
3.补数运算:通过补数运算法进行加减法运算。
四、三位数的运算
1.三位数的读法与写法:掌握三位数的读法和书写规范。
2.三位数的加减运算:通过实际情境中的三位数加减运算,掌握数的调整原理和运算技巧。
3.进退位运算:学习进退位运算的方法,掌握三位数加减法中的进退位规则。
五、数的初步应用
1.数的简单运用:学习数的简单应用,如数的分段表示、数的加法表示等。
2.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以下是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1. 加法和减法:
-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 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 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 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应用
2. 乘法和除法:
- 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 乘法口诀表的掌握与运用
- 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问题
3. 数量与数值之间的关系:
- 数量和数值的认知
- 数量的加减变化
- 数值的读法和写法
4. 量与单位:
- 量的认知和概念
- 常用的长度、重量和容量单位
- 换算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
5. 分数:
- 分数的认知和概念
- 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 分数的比较和排序
6. 图形与图形的性质:
- 常见的平面图形的认知和概念
- 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 图形的旋转、翻转和对称性的认知
7. 数据统计: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数据图表的绘制和解读
- 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以上是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会有一些延伸和应用,老师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数的读法与写法2.数的比较大小3.数的顺序与逆序4.数的前驱与后继5.数的相等与相差6.数的加法与减法二、整数的认识1.整数的概念2.正整数与负整数3.零的特性4.整数的加法与减法三、数的分解与合成1.相等分解与合成2.十位与个位的组合3.把数拆零与拆一4.把数拆十与拆百5.凑整与进位的关系四、乘法与除法1.乘法的意义与性质2.乘法表的规律3.数的倍数与约数4.除法的意义与性质5.商与余数的关系6.带余除法五、计量与度量1.长度的测量2.质量的测量3.时间的测量4.容积的测量六、图形的认知与应用1.按规定的单元拼图2.几何图形的认识3.命名与分类几何图形4.图形的相似与变换5.图形的位置关系七、二维几何图形1.线段、射线和直线2.平行线与相交线3.平面与立体图形4.正方形与长方形5.圆的认识与性质6.正多边形的认识与性质八、数据的收集与分类1.观察数据的收集2.整理数据的方式3.数据的分类与统计4.统计数据的分析以上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掌握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了解整数的概念与运算,学会分解与合成数,掌握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方法,认识不同单位的计量与度量,熟悉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性质与分类,以及数据的收集与分类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非常重要,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掌握这些知识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概括第一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整理和复习一、单元的知识结构二、单元知识要点1.知识点要求:(1)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
(2)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2.技能目标:(1) 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 口算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把被除数末尾的0去掉,再根据表内除法得出得数添上去掉的0。
如:240÷3=,想:因为24÷3=8,所以240÷3=80。
也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再利用表内除法口算,得出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
如:240里有(24)个十,(24)个十除以3等于(8)十,所以240÷3=80。
(口算除法并不难,被除数末尾0先不看,表内除法来计算,得数末尾再添0.)例如: 200÷4=50 想:20个十里面有几个4。
240÷3=80 方法一方法二想:240是24个十,想:3×80=24024个十除以3等于8个十 240÷3=80240÷3=80(2)会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
例如:123÷3≈40120方法: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估算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时,一般是根据表内口诀,把被除数看成接近它的(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除数一位的估算,根据除法想口诀,估成整十或整百,口算方法准能行。
)(3)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并会用乘法进行验算。
例如:238÷6= 309÷3= 910÷7=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判断商的的数位的方法是:先用被除数的最高位与除数比较,如果最高位等于或大于除数,则商的位数和被除数一样;如果最高位小于除数,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列除法竖式的方法:“一判二除三乘四减五落六查”。
如:238÷6=①先判断。
商是几位数?②商:用23除以6,等于3,3写在十位上。
③乘: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3个十乘除数6等于18个十,写在23个十的下面。
④减:用23个十减去18个十等于5个十,5写在十位上。
⑤落: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放下来,和余数5个十合起来是58个一。
⑥查:检查余数5是否比除数小。
除法的验算方法:▲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数:商×除数=被除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常用作计算被除数)对于商中间有0与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容易出错,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估算,要求学生计算前,要先判断商是几位数或通过验算来进行检验。
记住:▲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4)解决问题:应掌握简单的四种形式。
1、平均分冬冬把300只草莓分装在10个盆子里,平均每盆装几个?2、包含除(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冬冬把300只草莓分装在一些盆子里,每只盆装30个,需要几个盆?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桃子总共重8千克,苹果总共重568千克,——————————?4、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
对学生可以说是乘法的“倍”反过来,并用()×5=60来说明求括号里的数,用除法计算。
教师可出一些比较题,让学生搞清关系。
苹果有568千克,是桃子的8倍,桃子有几千克?苹果有568千克,桃子是苹果的8倍,桃子有几千克?三、易混易淆知识点辨析:(1)判断:41÷4=9 (5)分析与解:错误。
在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而本题中余数5大于除数4,所以是错的。
(2)判断: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商,最多是三位数,最少是两位数。
分析与解:正确。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看被除数的首位,首位上的数大于除数,则商为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的首位小于除数,则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除以一位数一定够除,则商为两位数。
所以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商,最多是三位数,最少是两位数是对的。
四、综合训练:一、填一填1、400是8的()倍,是4的()倍。
2、572÷7商的最高位是()位,8120÷5商是()位数。
3、一个数除以6,商是32,余数最大是(),被除数最大是()。
4、要使□121÷3的商是三位数,□里可以填()。
5、504除以5,商的末尾有()个0。
6、665÷7-()=70 ()×6+35=5457、31□÷5,要使计算结果没有余数,□可以填()和()。
8、372÷□,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9、()÷()=25......7,被除数最小是();()÷8=15......( ),被除数最大是()。
三、判断题1、从49里连续减去7,减7次得0。
……………………………………()2、一个三位数除以9,商一定是两位数。
…………………………………()3、如果被除数中间有0,那么商中间一定有0。
…………………………()4、250÷8=31……2 ………………………………………………………()5、4804÷8,商的末尾有2个0。
…………………………………………()6、一个数除以它本身(0除外),商一定是1。
……………………………()四、列竖式计算,并验算924÷7= 605÷4= 843÷6=5614÷8= 428÷4= 7250÷5=五、脱式计算(递等式)(314-176)÷6 284÷8÷3 920÷8+249 786÷(2×3)48+52×18 128-412÷4 35+525÷5 60+40×25五、解决实际问题。
1. 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36分钟。
分8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2. 有55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2次呢?3. 被除数是77,商是8,余数是5,除数是多少?4. 下表是3个小朋友家3个月的用电数。
(1)请你完成上面表格。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1、轴对称图形:①如果一个图形沿着直线对折之后,左右两边能重合。
②有的轴对称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
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2、左右对称图形距离对称轴近的另一边也近,距离远的另一边也远。
3、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
①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②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菱形有2条对称轴。
③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⑤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⑤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镜子中的数学:左右对称图形左右正好相反,上下对称图形,上下正好相反。
发现镜子中的人和照镜子的人左右方向正好相反。
时钟在镜子中的对称,以12和六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即11点在镜子中是1点,只有12点和6点不变。
5、平移与旋转①平移现象:飞机飞行、升国旗、坐缆车、开汽车。
平移是指整个物体沿某个方向移动。
(即和原图形方向不变)②旋转现象:电风扇叶片转动、拧水龙头、拧紧瓶盖、轮胎转动、溜溜球转动、开门、荡秋千、风车转动。
③旋转是什么,是指一个物体绕着某一个固定部分转动一些角度。
(即和原图形产生了方向的变化)6、平移方法:注意:点和点对应,边和边对应。
①平移是整体移动。
②要知道平移了几格,只需找到一个顶点,数出这个点平移的格子数,就是整个图形平移的格数。
(也可以将每一个点平移了再依次连起来)③画出平移后,必须找到所有顶点平移后各点的位置,再按顺序连起来。
7、复杂美丽的图案可以用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
第三单元乘法一、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二、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如:22×18≈400 或 22×18≈360 或 22×18≈44020 20 20 20三、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笔算时,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用下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依次去乘上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将所得的积相加。
(遇到进位乘法时,那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①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表示“多少个一”)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表示“多少个十”)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四、友情提示: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也可以口里估算进行验算。
3、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估算。
4、几个特殊数的乘法(牢记):25×4=100 , 125×8=10005、相关公式:因数×因数 = 积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五、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除数不变,当被除数扩大几倍,商也扩大几倍。
第四单元:面积1、面积和面积单位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一)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 (m²) 、平方分米(dm²)、平方厘米(cm²);较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 km²)。
(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长方形面积=长×宽(S=a×b)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面积÷宽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周长÷2-长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a)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米²= 100分米²=10000厘米² 1m²= 100 dm²=10000cm²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dm²= 100cm² 1分米² = 100 厘米²;1公顷 = 10000米²; 1千米² = 100公顷=1000000米²; 1km ²=1000000m²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