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活动兴趣提高的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活动兴趣提高的对策研究摘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提高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对策,包括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加强体育活动宣传和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多种体育活动等。
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活动兴趣。
二、问题分析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体制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注重课程学习,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度较低。
一些学生认为体育活动与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因此对体育活动没有兴趣。
2. 体育设施和环境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设施和环境相对较差,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条件有限,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3. 缺乏体育活动宣传和组织:学校在体育活动的宣传和组织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了解和参与机会较少,导致兴趣的降低。
4. 学生自身问题:一些学生缺乏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对体育活动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三、对策研究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活动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研究:1. 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提高体育场馆的质量和数量,改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条件。
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素质,增加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和关注。
2. 加强体育活动宣传和组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和活动,增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要加大对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参与体育活动。
3. 引导学生参与多种体育活动:除了传统的体育项目,还要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新兴的体育活动,如瑜伽、健身操等。
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和兴趣,提高体育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4.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激励机制,如设立体育成绩加分、优秀运动员奖励等,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动力。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及发展对策

面发挥着重 要作 用。 目前 , 高职院校 体
◇
育社 团呈 现 出以 下 的 特点 : 类 别 、 量 ① 数
和参与人数越来 越 多, 动 内容 日趋 丰 活
富, 样 化发 展 趋势 明显 增 加 ; 专业 多 ② 出 ; 学 生 社 团 的 社 会 化程 证 。定期对
氛围 , 开阔学生视 野, 丰富课余生活 , 培养能力 ,为其 以后步入社会奠 定了 良好 的基础 。本 文在对部分 高职 院校的学 生体 育社 团
进 行 了一 定 的调 查 与 访 问的基 础 上 , 高 职 院 校 学 生 体 育社 团 的现 状 和 存 在 的 问题 进 行 了分 析 , 对 并提 出了相 应 的对 策 与 建 议 。
三 、 职 院校 学 生体 育 社 高
团发 展 对 策 与 建 议
() 学管理 , 重培养 社团骨 干。 1科 注
、
高职院校体育社 团现状
近 年来 , 着 在 校 生 人 数 的 不 断 增 随
长, 高职院校学生社 团也 如雨后 春笋 , 不 断 地 发 展 壮 大 , 量 不 断 增 加 ,社 团 活 数 动精彩纷呈 , 在繁荣校 园文化 、 丰富课余
没 有 真 正 很 好 地 执 行 , 理 较 为混 乱 。 管
动、 棋牌类社 团则 因参 与人数 较少 或其
他 原 因而 没 有 建 立 起 来 。体 育社 团 的 种
类 相 对 单 一 集 中在 时 尚 的 潮 流 中 , 也 这 影 响 了一 部 分 学 生 参 与 体 育 社 团 的 积 极
活动开阔了视野 , 增强了体质 , 丰富了 自
身的课余生活 ,提高 了能力 ,为其健 康
成 长 奠 定 了 良好 的 基 础 。 因 此 , 职 院 高 校 体 育 社 团 的管 理 和 建 设 , 营 造 高 职 对 院校 的 体 育 文化 氛 围 以及 对 学 生 个 体 的 体 育 意 识 的 培养 , 有 着 深刻 的意 义 。 都
试述体育社团的发展、制约因素及改革方向

探讨体育社团的成长路程及其面临的制约与改革方向体育社团作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在促进体育普及以及传承和发扬体育文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进行改革。
本文将从发展历程、制约因素及改革方向三个方面来讨论体育社团的现状与未来。
首先,回顾一下体育社团的成长历程。
体育社团的发展与繁荣与近年来体育运动的普及推广不无关系。
同时,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样也是体育社团得以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有了广泛的参与者和一定的专业指导,体育社团得以迅速发展。
但是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出现了一些制约因素。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体育社团的制约因素。
首先,由于学校课余活动时间和场地的局限性,导致生源数量相对较少的体育社团数量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
其次,缺乏资金和管理人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生自主性、自发性等方面不足也是当前的问题之一。
最后,我们来讲一下体育社团未来的改革方向。
要想提高体育社团的质量和水平,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对体育社团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晓度和参与度。
第二,完善体育社团的管理体制,加强对活动资源的调配和管理。
第三,实行分级管理,加强多学科融合,扩大活动范围,提高社团的专业性和综合水平。
第四,强化人才培养,加强体育社团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指导水平和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体育社团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壮大,必须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在促进体育文化传承以及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其面临的制约因素,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高职体育社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建议

与人数不断增多。 但根 据 相 关 调 查 显 示 , 全 国 高职 院 校 学 生 体 育 社 到 每 天 锻 炼 并 且每 次 锻 炼 有 一 定 的 持 续 时 间 , 形 成 良好 的 体 育 锻 团数量在2 ~1 2 个, 参 与 社 团学 生 人 数 普 遍 在 1 0 ~1 O O 人之 间。 这 些 炼 习 惯 , 因为有适 宜负荷 强度才能达到 锻炼的效果 , 大 量 研 究 表 数 据 说 明 虽 然 高 职 院 校 体 育社 团在 迅 速 发 展 , 但是 数 量 还 是 偏 少 , 明, 有规 律 地 进 行 身 体 活 动 对人 体 健 康 有 深 远影 响 。 健 康 体 能 以健
综述
2 0 1 3年 ( 第 3卷 )第 3 1期
高职 体 育 社 团推 进 阳 光体 育 运 动 的现 状 与 建 议 ①
张飞 赵永林 ( 扬 州工业职 业技 术学 院 江苏 扬州 2 2 5 1 2 7 )
摘 要: 本文根 据 目前 高职 院校体 育社 团开展“阳光体 育运 动” 的相 关情况 , 分 析 高职院校 “ 阳光体 育运 动 ” 开展 的原 因, 提 出更好推 动 高职院校体 育社 团开展“ 阳光体 育运动” 的相关建议 。 转换 思维 , 提 高认 识 , 努 力打造“ 阳光体 育活动” 可持 续发展的长效化机 制 , 增 强交流 , 完善制度 , 积极 开创 良好的校 固体 育锻 炼新局 面 ; 加大资金投 入 l 改善环境 、 努 力提 高学生参 与体 育社 团活动的积极 性 , 深化 改革 , 创新 开 拓, 努 力 构建 高 职院 校体 育社 团活 动 新体 系, 完 善 益首 . 强化 管理 , 确 保 每位 在校 学生“ 每 天饭 炼一 小时 ” 。 关 键词 : 高职 院校 体育社 团 阳光体 育运 动 现状 建议
高职院校体育社团运行机制及发展对策研究

2 研究 结 果与分 析讨 论
2. 高职 院校 体育 社 团工作 的地位 1
高 职 院校体 育社 团工 作是高 校体 育 的基 本组 织形 式之 一 , 在学校 体 育 、 区体 育与竞 技体 育 中有 它 社 着 不 同的重 要地 位. 校体育 中 , 在学 体育 课是 基本 的组织 形 式 , 团 的组 建不 仅没 有 削弱 体育课 的地位 , 社
中 图分 类 号 : G6 7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0 4 2 1 (09 0 - 1 1O 10 - 9 12 0 ) 2 0 3 - 4 -
高校 体育作 为 我 国高等教 育 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 同时又 处于终 身体 育 的中 间环节 , 负着对 大学 生进 担
为高校 内最活跃 、 具重 大影 响力和 凝 聚力 的学 生组 织 , 最 日益 受到 广 大学 生的青 睐 . 而 , 育社 团在我 然 体 国高校 产 生 和发 展 的历史 还 比较短 , 然从 产 生至 今 已取 得诸 多成 就 , 虽 但它 作 为一 种 自发 性学 生组 织 , 在发 展过 程 中也暴 露 出一些 弊 端 , 如管 理制 度 、 展 目标 、 发 组织 结构 、 励机 制和 运行 机 制 等方 面 , 存 激 还 在 着许 多 缺 陷和不 足 ; 同时它 在 高校 体育 中的 地位 与 功 能 尚需进 一 步认 识 与 了解 . 为此 , 课题 结合 国 本
行正 规 、 系统 、 方位 体 育意识 、 育技 能 和体 育 习惯 培 养 的重要 使命 , 完成 这个 使命 , 仅依赖 于 高 全 体 要 仅 校体育 课 的教 学是 远远 不够 的 , 而应 由课 外体 育 来共 同完 成 . 为课 外体 育 活动 中一 种 重要 的载 体和 组 作 织形 式—— 大学 生体 育社 团 , 由于其 选 择项 目的灵 活性 和 多样 性 , 活动 时 间和 空 间的 开放 性 等 , 步成 逐
高职院校体育运动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_谢迎霞

2012年第·10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5期Oct2012[摘要]文章对高职院校体育运动会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弊端,并结合“终身体育”思想,提出解决策略,以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师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观。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运动会;终身体育[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0-0019-02高职院校体育运动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谢迎霞(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朝阳122000)体育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责任感和团队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教育最生动形象的课堂。
通过田径运动会可以推动学校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促进学生掌握健身方法,养成运动健身习惯,提高体育文化素养。
但传统田径运动会片面地强调体育的竞技性而漠视群众性,剥夺了大多数学生参与的权利,扼杀了学生参与体育比赛的兴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广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形成和体育素质的提高。
论文对目前高职院校田径运动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以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师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观。
一、高职院校运动会的现状分析(一)竞赛体制陈旧、形式单一高职院校运动会一般都是以田径竞赛为模型,以运动会的形式开展,是传统模式下的校运会,只是较正规的田径竞赛规模小一些、参赛人数少一些。
各高职院校会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将比赛项目进行删减,但竞赛规则、组织形式、计分方法均沿袭正规比赛的模式。
在具体组织上,一般均由院校的体育系、部老师负责,没能充分调动各院系广大教师及学生会体育部积极参与,一方面造成体育老师工作压力大,另一方面造成了学院领导和广大师生对体育竞赛的功能和魅力漠视。
这种体制只是凸显了体育教师在校运动会中的作用,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对运动会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丧失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机会。
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初探摘要:校园体育文化是集教学、比赛、课外体育活动等内容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完整的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所具备的教育性、竞争性、激励性等特质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竞争意识、自强自立、坚韧不拔的个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同时,校园体育文化在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等方面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一、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一)体育硬件条件相对落后体育硬件条件制约着一个学校体育文化的开展,也是表征学校良好校园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本科院校由于国家财政的强大支持,为建设高质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创造了条件,同时,普通院校由于多年的专业建设和制度建设已经比较成熟,有时间和精力去改造校园环境和体育环境,再加上一些学校建立了自己的体育学院,所以也一定会加大力度改善自己的体育硬件条件。
而高职院校由于起步比较晚,大多数正处在专业建设的发展阶段,学校一定会把主要力量放在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训练上,对文化环境的塑造和校园环境的改善放在其次,而体育硬件条件更是无暇顾及。
(二)树立良好的体育文化意识的环境还未形成首先,教职工对体育活动缺乏热情严重影响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
其次,没有充分抓好中间地带的思想教育工作,如教室和宿舍的墙面或周边环境缺乏相应的体育文化政策及制度,体育名人名言等的展示,活动中缺乏自己的体育宗旨和主题,文化氛围的渲染不浓。
再次,消极的网络文化影响着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因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引导,职业院校中出现了因上网、沉迷网络游戏、网恋等而导致的厌学风、逃学风、打架风、舞弊风等不良之风的出现,学生因长期上网导致体质严重下降。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体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体育社团作为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丰富课外生活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正在逐渐受到关注和推动。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组织管理不规范、活动内容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
有必要对高校体育社团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建议,以促进高校体育社团的良性发展。
这不仅对于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和综合素养,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研究背景】结束。
1.2 研究意义目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体育社团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平台,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研究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及问题,可以找出存在的瓶颈和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措施,推动高校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状况也关系到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社团活动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学校体育氛围,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
通过深入研究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可以为学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和学生成长成才。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分析解决方法和对策建议,为高校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通过研究,旨在促进高校体育社团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增强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实施,为高校体育社团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提升高校体育社团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高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分析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 而有些院校却对学生体育社团的成立有严格的
审 批制 度 , 生要 成立 体 育社 团需 递交 申请 , 学 由团 委 或社 团联 合 会 审核 通 过后 方 能成 立 。规 章 制度
作者简 介: 管(9 4 , , 彳 1 8一)奠 江苏 人, 苏州 、 ib 技 术学院助教 , , ̄ l l l , 主要从事体育教学 。
目前 ,经 济 发达 的江 苏 省各 大 型企 业 在招 聘
近年来 , 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的规模 虽然发展 比较快 , 有些院校的部分体育社团参与人 数也 比较多 , 据本次对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 调查统计 , 截至 2 0 年 1 超过 50 09 月, 0 人的学生体 育社 团达 2 余个。但从江苏省高职院校整体情况 0 来看 ,达到 50 0 人的学生体育社团毕竟是少数 , 大 多 数高 职 院校 的学 生体 育 社 团人 数 在 0. 0人之 一0 2 间。在调查高职院校学生总人数 、 学生社团以及学 生体育社团个数时 , 发现 目前江苏省多数高职院校
目标 的实 现 ,使 高职 学生 的综 合 素质 得 到 较大 程 度 的提 高 ,帮助 他们 更顺 利 地走 上工 作 岗位 。 因
此, 本文认为学生通过参与体育社 团的活动 , 以 可
极大 地满 足其 体 育活 动较大而丧失必要的体育锻炼技能。
的 5 .%。 由此可见 , 9 6 目前 江苏 省 高 职 院校 学 生体
育 社 团活 动 管理 存 在 较大 缺 陷 ,缺乏 完 善 的 社 团 管 理运 行机 制 。 ( ) 师指 导 学 生体 育 社 团活动 现状 四 教
育社团的管理 ,进一步印证 了学校在对体育社团
的经费投入 、 团干部 的选聘 、 社 安排教师指导体育 社 团活 动等 问题 上存 在较 多 问题 。 二、 江苏 省高职 院校学 生体 育社 团的优 化策 略
作 为 高职 院 校体 育社 团 活动 的主体 ,学生 体 育社 团必 须拥 有 一定 数量 的 活动 项 目 ,因为社 团
活动项 目分布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育社 团活 动 目 的实现与否。在被调查的 50 标 8 名参与体育
社 团活动 成员 中 , 男性 成 员 为 4 0人 , 1 占总人 数 的 7 .%, 性成 员 为 10人 , 占总人 数 的 2 . , 0 7 女 7 仅 93 % 男性人 数大 大超过 女性人 数 。从年 级构 成情况 看 ,
在 校大 学 生人 数 在 50 ~ 0 80 l0 0人 之 间 , 校 社 团 1 学 总数 居 于 4 ~ 5 19个 , 1 而学 生体 育社 团总 量却 在 8 ~
高技能应用技术人才时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身体素 质的要求 日 益提高 。 在此形势下 , 研究高职院校学 生体育社 团,不但有利于高职院校校 园体育文化 建设 , 而且 有 利 于 高 职 院校 “ 、 、 ” 育 培 养 产 学 研 教
一
、
江苏省 高职 院校学 生体 育社 团的现 状
( ) 一 学生体 育社 团活动 项 目分 布
l 个之间, 9 说明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个数偏少 ,
远 远不 能满足 学生业 余文 化生 活的需 要 , 间接 阻 也 碍 了校 园体育 文化 的发展 。 ( ) 三 学生体 育社 团活动 管理现状 在调查 中发现 , 江苏省 高 职院校学 生体育 社 团 管 理模式 带有 明显 的“ 行政 ” 色彩 , 当一部分 学生 相 体 育社 团是 通 过获 取 自上而 下 的资 源 建立 和 发展 起 来 的 ,专 门负责 学 生 体育 社 团 的部 门 主要 有两 个: 一是 团委管 理 , 是体 育部管 理 。审批程 序上 , 二
爨 罄 鍪嘲2 嘲 酾 翮 l 翮
・
高职 教 育 研 究 ・
_ 职学 晋技学 城术 业院
关于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 体育社团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石 茗 茗
( 苏州工业 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苏州 2 5 0 ) 1 14 摘 要 :本人在 对江苏省高职 院校体育社 团的现状进行调 查的基础上 , 出了一些客观 分析 , 出了一些改革的 作 提
对 社 团章程 、 规章 制度 、 活动 计 划等 没 有严 格 的规
出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成员主体 以一年级新 生为主 , 因此 , 新生人学伊始就加大对体育社 团的
宣传便 显得尤 为重 要 。 ( ) 二 学生体 育社 团规模
收稿 日期 :0 0-1 1 2 1一 — 0 0
建议 , 期 为 高职 院校 体 育社 团的 发展 提 供 依 据 以 关键 词 :体 育 社 团 ; 展 对 策 发
中图分类号 :G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0 8 2 1 0 — 0 4-3 70 6 45 7 (0 0)2 0 1 - DOI 03 6/i n17 - 0 82 00 . 5 0 :1.99js .64- 7 . . 0 .s - 5 01 2 0
一
年 级 加人 体育 社 团人 数 最 多 , 5.%, 年 级 占 1 8 二
占 2 .%, 年级 占,. 这 充分 表 明随着年级 的 83 三 99 %。 递增 ,社 团成 员人 数 呈现 递减 趋 势 ,由此 可 以得
江苏省各高职院校对学生体育社 团的审批程序较 为混乱 , 的院校对学生体育社团成立条件宽松 , 有
・
高职 教 育研 究 ・
上 , 达 6 %的体 育社 团没有 社 团章程 , 高 4 只有 3% 6
认 可 ,也 反 映 了社 团 成员 并 不 满 意学 校 团委 对体
的体育社 团具有社团章程 。对学生体育社团进行 检查评 比上 ,多数社团成员不清楚 自己参加的社 团是 否进 行 过检 查 评 比 ,这 一 比例 占到 了总 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