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国行——智能建筑领域的饕餮盛宴——2006智能建筑技术高峰论坛成就您的新电气世界
开放性技术为智能建筑带来了什么

开放性技术为智能建筑带来了什么
丁艳
【期刊名称】《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年(卷),期】2004(000)007
【总页数】5页(P15-19)
【作者】丁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智能建筑如何应对网络系统带来的安全问题 [J], 桂思思
2.智能建筑的开放性探析 [J], 林志森
3.智能建筑如何应对网络系统带来的安全问题 [J], 桂思思
4.TOS智能建筑平台带来新变革 [J], 陈桂龙;
5.BA市场蓬勃发展 BA产品丰富多彩--记北京、上海、深圳三站“面对面-2005楼宇自控技术高峰论坛”:标准是智能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保证标准是智能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保证标准是智能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保证 [J], 马鸥;温伯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0年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在上海举办

继 本 次 上 海 峰 会 后 , 州 峰会 将 于 2 1 广 0 0年 1 2月 l 5~1 6日在广 州 中 国大酒 店举 办 。
( 刊编 辑部 本 供稿)
21 0 0年 中 国 光 通 信 发 展 与 竞 争 力 论 坛 在 北 京 召 开
2 1 年 中 国 光 通 信 发 展 与 竞 争 力 论 坛 00
计集团华 东 建筑 设 计 研 究 院有 限 公 司 资 深 总 工
・
为广大 用 户与 知 名 厂 商 之 间 搭 建 了一 个 有 效 沟 通 、 流 的平 台 ; 时 , 过 3 交 同 超 0多 家媒 体 记 者 出 席 了本 次 峰 会 , 在 峰 会 专 区 对 1 家 优 秀 品 牌 并 2 的高层进 行 了采访 。 峰会最 后 一 个 环 节 是专 家 互 动 。会 议 现 场
程 师温伯 银 就 物 联 网 与云 计 算 在 智 能 建 筑 的应 用 趋势 与参会 人员 进行 了深 入交 流 ; 上海世 博会 协 调局信 息 化 部 副 部 长 同 济 大 学 程 大 章 教授 作 了主题为 “ 智能 化技 术应用 趋势 ” 的报告 , 物联 就 网、 云计算 以及 三 网融 合等 热 点话 题作 了深 入分
报 告 ; 京工 业大 学现 代 建筑 智 能化 顾 问事 务所 南 所 长陆 伟 良教 授 就 现 代 医 院 建 筑 智 能 化 系统 工
程 应用 及发展进 行 了深入 探讨 。 此外 , 峰 会还 云 集 了 国 内外 智 能建 筑 行 本届 业众多 知 名 厂 商 。M l 、 o x 罗森 伯 格 、io e S n电气 、 m 狄耐克 、 慧居智 能 、 耐克森 、 M、 维腾 、 海格瑞 I 立 B 上 特、 加拿大 D l 、 et 思博 自控 等公 司代表先 后发表演 a 讲 。他们 围绕 智能 建 筑与 可 持 续发 展 这 一主题 ,
国内文化对智能建筑潜力分析

国内文化对智能建筑潜力分析我国的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建筑文化也是非常独特的。
在中国有苏州园林和北京皇家园林等。
现在建筑高耸林立,智能建筑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
由于中国的智能建筑起步比较晚,中国的智能建筑应该也是参照国外的智能建筑来建造的,吸收好的方面大胆创新。
中国可以把智能建筑发展的更好一些。
建筑是反映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面镜子。
人类几千年的建筑史表明,建筑总是映射出它所处时代的科学水平,并且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活动需求是建筑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则是实现建筑两大基本目标———功能与美观的手段。
首先我们来谈谈智能建筑(IntelligentBuilding,缩写IB)这一概念,在上世纪末诞生于美国。
第一幢智能大厦“城市广场”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这是第一座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对于人们的生活会更加重要。
不管任何一项技术都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改进,智能建筑对于人的需求应该达到更好的满足。
智能建筑中需要有高科技。
在外观的设计中也可以把中国文化的元素加入其中,使得智能建筑更有中国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文化渊源流长的国家,中国的元素有很多方式得以体现。
虽然智能建筑的起源是来自外国,可中国对于智能建筑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智能设备的设置也要考虑到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变化。
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实际运行的效果应该把中国文化也考虑进去。
现在有很多智能建筑都是国外的。
中国在引进这一先进的建筑的时候应该先消化和吸收,再考虑用中国文化元素加以在外观上的改造,这样就更有中国的特点。
在考虑智能建筑系统的整体方面,应该把中国的元素考虑进去。
这样的考虑不是表面上的考虑,应该考虑整体的效果。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不是生硬去表现中国的元素而是要用科技的方式表现好。
中国对于科技的理解也应该是比较深刻的。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高层建筑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拔地而起。
智能建筑IB常用缩写

智能建筑IB常用编写ACS(Access Control System)出入控制系统(门禁)APH,AP (Air Patch)无线自动交换机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 ( Amplitude Modulation)调幅AI (Analogue in)模拟量输入AO (Analogue out)模拟量输出ALU (Analogue Lines Unit)模拟用户线单元(电话交换机模拟分机板)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非对称数据用户线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ATT,ATTEN (Attenuation)衰减ATU(Analogue Trunk Unit)模拟中继单元(电话交换模拟进线板)AWG (The American Wire Gauge System)美国线规Background Sound 背景音响(公共广播)BISI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 Integration) 建筑物智能系统集成BMS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建筑物管理系统BMCS ((Building Management & Control System) 建筑物管理与控制系统BA,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luetooth 蓝牙技术(一种近距离无线网络技术)CATV (Cable Television)电缆(有线)电视Call center 呼叫中心CA,CAS(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通信自动化系统CRT (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监视器CPU (Central Process Unit)中央处理器Channel通道、链路、线路、电路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s) 电荷偶合器件(摄像机)CCTV(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闭路电视监视系统CATV(Common Antenna TV)共用天线电视CNS(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通信网络系统CD(Compact Disc)光盘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x Access)码多分址(数字式窄带无线通信系统)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Coax Cable 同轴电缆Console 话务台CSU(High C Bus Servers Unit) 高速C总线服务单元Data数据DBMS(Data Base System)数据库软件DCE(Data Circuit Equipment)数据电路设备DCE(Data Circuit Terminating Equipment)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P(Data procession) 数据处理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Decibel Ratio分贝比Digital数字,数字化方式DDN(Digital Data Network)数字数据网DI(Digital In)数字量输入DLU(Digital Line Unit)数字用户单元(电话交换机数字分机板)DO(Digital out)数字量输入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DTU(Digital Trunk Unit)数字中继单元(电话交换机数字进线板)DDC(Direct Digital Control)直接数字控制DDC2B 主机与显示设备准双向通讯的协议标准DDN 数字数据网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接口,即数字视频接口DVR(Digital Video Recorder)数码录像机DDWG(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 数字显示工作组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 电磁干扰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E-mail电子邮件ER(Equipment Room)设备室Ethernet (10 Base-T) (IEEE802.3)以太网FAX(Facsimile)传真FA,FAS(Fire Alarm System)火灾自动化报警系统EDID(Extended Display Identification DATA)扩展显示识别数据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 face)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TTD(Fiber to The Desk)光纤到桌面FTTH(Fiber to The system)光纤到家庭FS(File Server)文件服务器FAS(Fire Alarm System)火警系统FAS(Fire-fighting Automation System)消防自动化系统FTP(Foil Twisted Pair)金属箔对绞线FR(Frame relay)帧中继FDMA(Frequency Modulation)多址连接方式频分多址Gateway网关GSC(Generic Cabling System)综合布线系统HD(Hard Disk)硬盘HV AC(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暖通空调控制系统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数字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 Founders HDMI论坛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高清晰度电视HiFi (High Fidelity )高保真度HI(Host Interface Line)主计算机接口HFC(Hybrid Fiber Coax)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系统IDS(Industrial Distribution System)工业布线系统IN(information Network)信息网络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BDN(Integrated Building Distribution)综合建筑分布网络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IBS(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智能建筑物系统IB(Intelligent Building)智能建筑IOS(Intelligent Outstation)智能外围站ITV(Interactive Television)交互式电视Interference 串绕IDF(Intermediate Distribution Frame) 干线交接间,分配线架IEC(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ssion) 国际电工学工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国际电信联盟IP(Internet Protocol) 互联网协议,因特网协议Internet 因特网,互联网IOS通信口LED(Light Emitted Diode)发光二极管LAN(Local Area Network) 计算机局域网,局域网,本地网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MO(Magnetic Optical Disk) 光磁盘MDF(Main Distributing Frame) 主配线架(总配线架,设备间,主交接间)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管理信息系统Microprocessor System 微处理机系统MODEN (Modulator Demodulator) 调制解调器Multi Media 多媒体MCP(Multimedia Computer)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MM(Multimode optical fiber cable)多模光缆NEXT(Near End Cross-talk) 近端串音(扰)NCS(Network Control System) 网络控制系统NIU(Network Interface Unit) 网络接口单元NTE(Network Terminal Equipment) 网络端接设备OA,O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办公自动化系统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Disk 光盘OTDR 光时域反射Parallel Port 并行通信接口Parking Management System 停车场管理系统PIR(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 被动式红外线传感器Patch Panel 配线架,跳线架PC(Personal Computer) 微机,个人计算机PDS(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体显示PABX(Private Automatic Branch Exchange )用户程控交换机,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PBX(Private Branch Exchange)用户交换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序控制器PMS(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资源管理系统,酒店职员管理系统PAS(Public Address System)公共广播系统PA(Public Address)公共广播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PVCS(Public Video Conferring System)公用型会议电视系统PSPDN 分组交换数据网Quad unit画面分割器Racks机架RAM(Random Access Memory)内存Real time实时RMU(Redundancy Memory Unit)冗余存储器Router路由器Rx 接受SATV(Satellite TV)卫星电视SA,SAS(Security Automation System)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SCS(Security system)保安系统Serial port串行通信接口Server服务器STB(Set-Top-Box)机顶盒SCTP,STP(Shielded Twisted Pairs)屏蔽双绞线S/N(Signal/Noise)信噪比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协议Smart Card智能卡SM(Single Mode Fiber)单模光纤Strike电子门锁SCS(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upervisory Center)中央站,监控中心,管理中心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监控和数据采集软件SDCA(Synchronization DCA)同步数据通信适配器SNA(Systems Network Architecture)系统网络建筑TMDS(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TC(Telecom Closet)通信配线间,电信间TO(Telecommunication Outlet)信息插座TCS(Telecommunication System)通信系统Token-ring (IEEE802.5)发卡机TEP时间/事件软件TP(Transition Point)过渡点TP(Twist Pair)双绞线Tx 发射UPS(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非屏蔽双绞线VOD(Video on Demand)视频点播VOIP 网络电话VMS(Voice Mail System)话音邮递系统,有声邮件,语言信箱VCS(Video Conference System)会议电视系统,会议电视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WP(Word Process)文字处理Work Area工作区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
中国建筑行业生态圈合作共赢大会举行——中国建筑企业家俱乐部(建企荟)大会同时召开

中国建筑行业生态圈合作共赢大会举行行 业industry 43企业拥有特级资质,40余家成员所在单位曾荣获鲁班奖。
“中国已经进入要素驱动到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建筑企业到了转型时期,企业只有抓住建筑业的工业化、绿色化、智慧化的发展新机遇,才能拥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转型升级是当前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经济师李秉仁指出。
中国建筑企业家俱乐部(建企荟)秘书长、中建政研集团董事长梁舰认为,随着建筑业龙头企业集成度越来越高、建筑业分化越来越快,产业整合和跨界将不断加速,产业链竞争将取代企业竞争,联合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样的趋势下,“纵向一体化+横向联合体”的跨界经营模式将成为建筑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创新转型是赢取未来的核心举措。
五“HUI”融合,共建、共享美好未来HUI,“汇”集200多位“黄埔”校友跨班汇合,共谋发展之路。
11月12日,大会举行黄埔校友晚宴,200多位中建政研圆梦商学院黄埔校友首次实现跨班融合。
大家在倡导“学中玩、玩中链、链中创”的不一样的商学院,激发出开拓、相信、同行、梦想、初心、奔放、激情、潜行的企业家精神。
HUI,“慧”凝10多位智库专家精彩观点,赋能传播智慧。
建设新型智库是组织的一种情怀,也是创始人的一种情结。
11月13日,围绕“推动项目落地,为企业保驾护航,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作出贡献”的初心,以智库研究为体,以高质量发展为用,大会输出了系列核心观点。
“建议广大建筑企业,在资质改革期,早做战略、早做规划、早做布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总编辑叶昌元指出,媒体智库化是传统媒体突出重围的核心路径,也是媒体和企业互动互联的结合点。
“联合体成员界定好责任是项目实施的前置条件。
”“现代化智慧医院应采用顶层思维,通过医疗专项的融合设计与集成建设来解决建院痛点,提升医院建设的质量、进度与效益”“建筑科技化是智能建造的未来,企业若想实现逆生长,就必然要为自身插上金融与科技的翅膀”等观点引发了热烈的探讨和共鸣。
智能建筑概念

1.智能建筑概念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发展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根据GB/T50314-2000 的定义,智能建筑 IB 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
美国智能化建筑学会(AIB Institute)对智能建筑 IB 的定义是:“IB 是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其相互联系全面综合,达到最佳组合,获得高效率、高功能与高舒适性的建筑。
”智能建筑组成按其基本功能可分为三大块:楼宇自动化系统BAS(BuildingAutomation System)、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和通信自动化系统 CAS(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即“3A”系统。
其基本内涵是:以综合布线系统 SCS(Structure Cabling System)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桥梁,综合配置建筑物内的各功能子系统,全面实现对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大楼内各种设备(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公共安全等)的综合管理。
智能建筑优势集中体现在系统、管理以及服务等多个环节,通过对以上环节的优化,营造安全、便捷、舒适而且高效的生活环境。
智能建筑的基础是科学布线,计算机技术只是其实现科学布线的手段。
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完成多个系统的综合性配置,继而对建筑内各个设备形成全方位管理。
2.1 IBMS系统概念IBMS集成管理系统利用建筑的信息网络,采用一体化集成的手段,把构成整个建筑的弱电子系统的各自独立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集成为一个相互关联、完整和协调的综合网络系统,并通过该系统把这些分散、复杂而庞大的各类设备和系统进行充分的信息、资源、任务共享,从而方便地在统一的界面上实现对各子系统全局的监视、控制和管理,这样不仅能有效控制和降低管理营运成本,提高建筑管理的效率和综合服务能力、对突发事件的控制和处理能力,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还能实现对整个建筑进行最优化的控制和决策,达到高效、经济、节能、协调运行状态,并最终与建筑艺术相结合,创造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工作环境。
智能建筑概述

智能建筑概述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其主要构成包括楼宇管理自动化系统(Building Management Automation System)、通信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世界首幢智能建筑是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市建成的City Place大厦。
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建筑:英国诺丁汉税务中心、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美国匹兹堡CCI中心一、智能建筑的发展。
1、发展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办公条件和居住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建筑业发展到今天,出现了智能建筑,它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建筑思想以及系统工程学的成果,它是土木工程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的成功结合。
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IB)是在人们对办公条件和居住环境提出更高要求的呼声下应运而生的,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应用的体现。
它完美地体现了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将建筑物中用于综合布线、楼宇自控、计算机系统的各种分离的设备及其功能信息,有机地组合成一个互相关联、统一协调的整体,各种硬件与软件资源被优化组合成一个能满足用户需要的完整体系,并朝着高速度、高集成度、高性能价格比的方向发展。
2、智能建筑的意义。
智能建筑概念的形成,得益于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对办公条件、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
智能建筑理念的提出,必然对人类传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产生影响。
当网上交易成为最普通的商务模式,电子邮件成为最廉价的通信手段,远程教育成为最基础的教育方式,信息家电成为干家万户最普通的“家当”时……智能建筑离人们就越来越近了。
IB商务沙龙——用户需求:2008(北京)现代金融业建筑信息化、智能化建没商务沙龙成功举办

场 开 发部 副部长 周 凤 来女 士 、 S I 担 当刘 光 训 先生就 大金公 司 为推 广 阻 燃技 术积 极 努力及 C M P 阻燃通 信
线缆性能分析做 了详细 的介绍 。 中国工 程 建设 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 委 员会
综合 布线 工 作组 组 长张 宜 先生 围绕 标 准与 阻燃缆线结合大金 在 阻 燃 缆 线 的成 就 向来 宾做 了 精彩 的 演讲 。 上 海 现 代 设 计 集 团技 术 中,b 总 工 赵 济 安 先 生 就 信
表更 加 深 入 了 解 C M P 阻 燃线 缆 的优 势及 特下 帷幕 。
IB
二 L 了 推 动 广 大 用 户 、 设 计 、 安 装 等 相 关 人 士 对 综 合 布 线 阻 燃 技 术 的 了 解 。 在 《智 能 建 筑 与
/、J 城 市 信 息 》杂 志 社 的 大 力 支 持 下 , 大 金 氟 化 工 ( 中 国 ) 有 限 公 司 主 办 的 “ 国 际 先 进 布 线
淆口 一 郎总经 理
息 安全 与缆线 阻燃结合 国 内外工 程 案例提 出 了新 的建议与参会代 表共 同分
享。
本 次 会议 在 轻松 愉悦 的氛 围 中进 行 , 参会 代 表 通 过视 频 播放 , 观 看
了 C M P 阻 燃 线缆 与其他 阻燃 线 缆 的防火 区 别 , 通 过产 品演示 使参会代
阻 燃 技 术 专 题 研 讨 会 ’’ 于 2 0 0 8 年 1 1 月 7 日 ( 下 午 ) 在 北 京 新 大 都 饭 店 隆 重 举 行 。 来 自 国 内 布 线 行
业 的专家 、 集成商 、 经 销商等专业 人 士 齐聚一 堂 , 共 同交流 、 探讨布线 阻燃新 技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能建 筑 设 计 标准 . 有 指 导 意 义 智 . 具
的纲领性技术文件 其为工程设计人 员和工程建设方提供 了对建筑物智能化系统 的确定设
中 建设 国筑 计 研 院 国筑 究 中建 标 设研 所 准 计究 颐 总程 李 佩 问 工师 雪
建 筑 工 程设 计 和 提 高 智 能建 筑 工 程 设 计 质 量 . 彻 国 家 关 于 节 能 . 贯 环保 和 创 建 绿 色建 筑 等
系列 方 针 政 策 .建 设 部 2 0 正 式 下 达 修 订 《 能 建 筑 设 计 标 准 》 G / 0 1 -20 ) 0 4年 智 ( B T 5 34 0 0
测与仪 表工具检查 验 收测试指标以执行 与建 议要 求提出 .并增加了附录。
在 20 年 《 0 5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 息》 杂志社和建设部干部学 院智能建 筑技术培训办公室联合 编 制的 (o5 06 综合布线市场研究报 告》中, 2o 20 年 通过调查预测 20 年应用技术热点主要体现 在: 06
为 基 础 进 行 针 对性 具 体 建 筑 工 程 ” 计 行 为 的 创造 。 设
《 智能建筑 设计标准 》修订版做 了一些显著 变动 .如:适 用于
各 类 功 能 性 建 筑 :按 建 筑 类 别 分 章 .重 于 功 能 需 求 :重 于 系 统 配 置 :综 台 布 线 归类 在 信 息 设 施 系统 中j增 加 了机 房 工程 重视 抗
领 行 业 发 展 加 快对 既 有建 筑 节 能 改 造成 套 技术 能 耗 大 型 公 共建 筑 技术 等 科 技 攻 关 。 将 低
实施经济政策的重点领域是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低能耗 超低能
耗 及 绿 色 建筑 建筑 中 可再 生 能 源 的 规 模 化 应 用及 推 进 建 筑 节 能 的 能 力 建设 等 政 府 工
维普资讯
坛
t n —i e u 3on l n
旧中国行
智能建筑领域的饕餮盛宴
;
冀
维普资讯
口
现代 计 团\ 设 集
华东建 筑设计 、 研究 资 院深 总T 师 温 银 程 伯
为 了适应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发展和智能建筑 工程建设 的需要 . 更有效 的规范 智能
5/ 类为主体 7 e6 类主要应 用于 1G网络 ,光纤 5 0 。“m,多模与单模光纤 电子配线架 ,防火缆
线 密集型配线模块 家居布线系统 电子信息系统及 I 机房布线 端至端整体解决方案。并预 D C 测 20 年综台布线营业额将仍以2% 的速度增长.行业市场的增长率为 1% ~3% 06 0 0 0
计标准 的参考依据 .提供 了对建筑物智能化系统的系统设置和设备配置要求的技术依据 修订版清 晰明确地 向设计者具体提 出: 为实现各类建筑的 “ 应用功能 ” 目标 ,
中 建设 研 国 筑 计 究院 中 建 标准 计 国筑 设 研 副 工 总 程师孙兰
智能 化 系 统 设 计 要 ” 什 么 7 ” 要 求 是 什 么 7 。能 帮 助 工 程 设 计 者 以 此 做 .
干扰 的措施 系统应用利益 更高 。
现 设 代 计 集 技 中 团 术 心 副电 程 赵 安 . 师 济 工
综合布线国家标准介绍
术与
20 年至今进行了修订工作 .标准条款内容有较多的更新、补充与完善。G / 0 1 建 04 B T 53 1《
筑与建筑群 综合布线统工程设计规 范》 中包括: 总则及 条款中多次提 出和说 明应用场合及设计应考
节能的有效技 术手段 ,成 为行业 的共识 。 B A系统 的技术进步体 现在网络 、网络 服务 ,节 能控 制与管理 、S B 四个方面 。 l 这 A
光纤网络 目前应用已经很广泛 .它具有高速 、 安全 、 可扩展的特点。对于园区应用光纤 网络.可 以为用户提供高速的信息通道 . 利于 多媒体信息的传输 . 对于未来的信息速率提升有很好的适应性 . 对
虑多家 电信 业务经营者需求考虑 :不体现 住宅家居布线系统 内容;简化术语 强化系统配置 内容 ;
中工建标化 国 程 设 准 协 信 通 专止 员 会 息信1 会 委 秘 长张宜 书
充实安装设计内容;管理着重对标识/ 标志/ 文档管理要求;电气防护主要为问距要求. 防火等内 容 G / 0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内容包括 : B T 532《 施工验收符合设计要求 强调系统抽
楼宇
建 筑 能 耗 成 为 中 国 主要 的能 源 消 费 场 所 , 保 持 中 国 国 民经 济 与 社 会 的和 谐 发 展 , 要 建
间 大 教 程章 济 学 授 大
筑 节 能 成 为重 要 的课 题 中 国将 组 织 实 施 建 筑 节 能 工 程 大 力开 展 科 技 创新 . , 支撑 和 引
程界和房产业的建设行为正从 生态意识走向生态尽责 . 这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 建设 投 资者 在 工程 的失 败教 训与 国家 政 策的 引领下 ,开始 重视 建 筑物 生命 周 期成本
n let u i &Cyn ra n 20 5 o1 tl nBin i Io t 06 N.1 eg l g t f m i i d o 4
9
维普资讯
I 錾 监盔 壁
二 F u on 1 e = or m .n i
(C . 业 管理 已逐 步 与 国 际 接 规 . 精 细 化 的管 理 来提 高 服 务 质 量 与 管 理 水 平 。 且 不 堪 能 L C) 物 以 并 源 涨 价 带 来 的管 理 成 本 飞 升 。因此 .B 系统 已 非十 年 前 的 ” 能化 摆 设 ” A系 统 是 实 现 建 筑 A 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