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①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翁俊梅,彭庆婕摘要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㊂方法:选取2019年1月 2021年2月于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㊂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常规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联合治疗㊂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的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SA )㊁洼田饮水试验];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营养状态指标[体质指数(BMI )㊁血清清蛋白(ALB )㊁健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 )㊁健侧上臂中部肌围(AMC )]㊁舌骨喉复合体动度㊁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指数)及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 -QOL )];记录两组病人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分级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Z =2.143,P =0.032),其SSA 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 <0.05);观察组治疗后营养状态指标(BMI 值㊁ALB 水平㊁TSF 值㊁AMC 值)㊁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舌骨上移距离㊁舌骨前移距离㊁甲状软骨上移距离㊁甲状软骨前移距离)㊁Barthel 指数评分及SW AL -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12.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㊂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神经肌肉电刺激;穴位按摩;营养状态;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生活质量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4.04.033 吞咽功能障碍是影响急性脑卒中病人预后恢复的重要因素㊂相关研究指出,30%~65%的急性脑卒中病人会并发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并伴有营养不良㊁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增加病人的致残率及病死率[1]㊂吞咽功能训练㊁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临床常用的康复疗法,但其受病人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影响,干预效果参差不齐[2]㊂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属于中医学 喉痹舌謇 等范畴,是由病人气血逆乱㊁痰瘀阻窍所致[3]㊂穴位按摩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刺激病人特定穴位,达到舒经活络㊁镇静止痛的目的;同时该疗法无侵入性,简单易行,被广大病人接受[4]㊂但其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干预效果还需进一步探讨㊂本研究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治疗效果㊂现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1月 2021年2月于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㊂观察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52.33ʃ8.25)岁;脑卒中类型:出血性脑卒中8例,缺血性脑卒中作者单位 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安徽六安237006),E -mail :wengjunmei82@引用信息 翁俊梅,彭庆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4):741-744.33例;合并症:高血压16例,糖尿病13例㊂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53.19ʃ9.62)岁;脑卒中类型:出血性脑卒中12例,缺血性脑卒中29例;合并症:高血压18例,糖尿病12例㊂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要求,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㊂1.2 纳入㊁排除与剔除标准纳入标准:经CT ㊁颅脑磁共振成像(MRI )等临床诊断确诊为脑卒中者[5];年龄40~70岁,首次发病,且临床表现为吞咽障碍㊁构音障碍㊁饮水呛咳等症状者;入组前未接受吞咽障碍康复治疗且无神经肌肉电刺激及穴位按摩治疗禁忌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者㊂排除标准:意识不清或吞咽功能完全消失者;精神异常㊁智力低下或生命体征不平稳等无法配合研究者;合并心㊁肝㊁肾㊁肺功能严重不全者;癫痫㊁凝血功能异常或合并恶性肿瘤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㊂剔除标准:研究中途病情反复者;研究中途自主退出㊁转院或治疗依从性较差者㊂1.3 方法1.3.1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常规吞咽训练治疗㊂治疗前向病人讲解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采用神经和肌肉刺激理疗仪(型号:VITALSTIM -5900,北京美亚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的成人连续脉冲模式,设置波宽700ms ,频率80Hz ,电刺激强度0~25mA ,于病人颈中线双侧放置1组极片,颏舌骨肌运动点双侧放置1组电极片,下颌舌骨运动肌双侧放置1组电极片,根据病人耐受度进行电刺激,叮嘱其在电刺激过程中注意练习吞咽动作;每天2次,每次20min,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㊂同时,指导病人进行吞咽训练,吮吸㊁空吞咽㊁咬牙㊁闭唇动作以锻炼吞咽肌群功能;指导病人进行构音训练,先由单㊁双音节发音练习,而后逐渐练习词组及句子;每日进行上下㊁左右㊁前后伸舌运动,同时双手揉搓面部,锻炼舌肌功能;运用棉棒刺激病人咽部,以刺激吞咽运动;摄食训练,选择质地柔软,密度均匀,有适当黏性,易变形,但又不会滞留在黏膜上的食物,根据体位差异,控制一口量,防止两口食物重叠㊂1.3.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㊂穴位选择:项三穴(哑门㊁大椎㊁风池),颈三穴(廉泉㊁天突㊁人迎),面三穴(颊车㊁承浆㊁下关)㊂按摩方法:手腕微屈,以食指㊁中指㊁无名指指腹顺时针按摩,逐渐施加力度,以病人出现 酸胀 感为宜;每日2次,每次15~30min,每个穴位按摩3~5min,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㊂1.4评估标准1.4.1吞咽功能评估采用洼田饮水试验[6]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7]评估病人的吞咽功能改善状况㊂1)洼田饮水试验根据病人的饮水呛咳状况及所需时间对其吞咽功能进行评定,1级为顺利将水咽下1次,2级为2次不呛咳的情况下将水咽下,3级为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为2次咽下且有呛咳,5级为不能完全咽下且呛咳频繁㊂2)SSA量表包括意识㊁呼吸㊁喉功能等临床检查,5mL水吞咽试验及60mL水吞咽试验3部分评定内容,总分18~46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的吞咽功能越差㊂1.4.2生活质量评估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 AL-QOL)[8]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㊂SWAL-QOL量表包括进食时间㊁食欲㊁语言交流㊁心理负担等11个维度,采用1~5分评分法,总分11~55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的生活质量越好㊂1.4.3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9]评价病人的运动功能恢复状况㊂Barthel指数包括穿衣㊁吃饭㊁洗澡㊁活动等10项评定内容,每项采用0分(完全不能),5分(需一定程度的帮助),10分(自理)评定法,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的恢复状况越好,独立性越强㊂1.5观察指标1)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SSA量表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的吞咽功能分级情况;2)记录病人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BMI)及血清清蛋白(ALB);3)运用皮褶卡钳测量健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及健侧上臂中部肌围(AMC),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TSF参考值:男8.3mm,女15.3mm,AMC参考值:男24.8cm,女21.0cm);4)采用X射线投射进行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检查,病人保持直立位,目视前方,持续做吞咽动作,测量其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舌骨上移距离㊁舌骨前移距离㊁甲状软骨上移距离㊁甲状软骨前移距离)[10];5)运用Barthel指数及SWAL-QOL量表评估病人治疗前后的恢复状况;6)记录两组病人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㊂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t检验㊂定性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㊂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采用秩和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两组吞咽功能比较治疗期间观察组病人更换治疗方案1例,对照组自主退出1例,两组各剩余40例有效病例㊂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分级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Z=2.143,P=0.032),且其SSA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㊂详见表1㊂表1两组吞咽功能比较组别例数洼田饮水试验[例(%)]1级2级3级4级5级SSA评分(分)观察组401(2.50)12(30.00)24(60.00)3(7.50)0(0.00)26.33ʃ5.04①对照组400(0.00)7(17.50)24(60.00)9(22.50)0(0.00)30.69ʃ4.25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㊂2.2两组营养状态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BMI值㊁ALB水平㊁TSF值及AMC 值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㊂详见表2㊂表2两组营养状态指标比较(xʃs)组别时间例数BMI(kg/m2)ALB(g/L)TSF(mm)AMC(cm)观察组治疗前4018.10ʃ2.0133.13ʃ3.1211.14ʃ1.2022.47ʃ0.87治疗后4019.92ʃ2.35①②38.77ʃ2.06①②12.06ʃ0.64①②23.10ʃ0.61①②对照组治疗前4018.06ʃ2.1432.89ʃ2.3511.11ʃ0.8722.40ʃ0.52治疗后4018.87ʃ2.09①35.62ʃ3.48①11.69ʃ0.92①22.86ʃ0.33①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②P<0.05㊂2.3两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比较两组治疗后舌骨上移距离㊁舌骨前移距离㊁甲状软骨上移距离㊁甲状软骨前移距离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㊂详见表3㊂表3两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比较(xʃs)单位:mm 组别时间例数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观察组治疗前4012.10ʃ2.67 2.92ʃ0.7319.25ʃ3.14 4.14ʃ0.62治疗后4013.85ʃ2.11①②11.65ʃ2.37①②21.69ʃ2.73①② 4.57ʃ0.33①②对照组治疗前4012.04ʃ2.35 2.96ʃ0.6019.24ʃ3.48 4.13ʃ0.67治疗后4012.94ʃ1.42①8.43ʃ1.24①20.35ʃ3.02① 4.30ʃ0.21①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②P<0.05㊂2.4两组恢复状况比较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及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㊂详见表4㊂表4两组恢复状况比较(xʃs)单位:分组别时间例数Barthel指数SWAL-QOL评分观察组治疗前4060.12ʃ12.3336.48ʃ7.62治疗后4078.54ʃ10.35①②46.58ʃ6.39①②对照组治疗前4061.07ʃ11.4636.14ʃ6.69治疗后4070.03ʃ10.58①41.47ʃ5.02①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②P<0.05㊂2.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期间均未发生窒息及吸入性肺炎,观察组病人出现误吸2例,皮肤红肿1例,嗜睡1例,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病人发生返流1例,误吸2例,呛咳1例,嗜睡1例,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5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3讨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主要是由于病人双侧大脑皮质及脑干束受损以及吞咽㊁迷走神经等损伤导致的吞咽肌群或吞咽反射功能障碍[11]㊂病人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㊁进食困难㊁误吸等症状,多数病人不得不选择留置鼻饲管及胃造瘘疗法以维持其日常营养供应,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㊂吞咽作为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活动,其功能重建为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临床治疗中常采用多种治疗模式相结合的疗法,以达到理想干预效果[12]㊂本研究分别给予两组病人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和穴位按摩联合治疗,分析其疗效差异㊂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分级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SSA评分较对照组降低,且其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较对照组改善,提示在常规吞咽功能锻炼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可有效改善病人吞咽功能㊂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以脑可塑性理论为基础,认为综合性吞咽训练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吞咽功能,然而实践证明单一的康复训练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3]㊂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吞咽肌群,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再生神经轴突与靶器官衔接,以恢复神经肌肉收缩功能[14]㊂穴位按摩疗法以中医脏腑学㊁经络理论为依据,根据病人病症合理选择干预穴位,以达行气止痛㊁舒经通络之效㊂本研究中依据 近部取穴 原则选取项三穴㊁颈三穴㊁面三穴进行按摩刺激㊂廉泉㊁天突㊁人迎穴为治疗吞咽障碍的常用腧穴,其中廉泉穴为任脉㊁阴维脉交会穴,主治舌下肿痛㊁中风失语;天突穴主治气喘㊁咳嗽㊁呕逆等症;人迎穴属足阳明胃经,主治咽喉肿痛㊁高血压㊁气喘㊂项三穴中哑门㊁风池具有疏风通络㊁开窍醒脑的功效,主治舌强不语㊁中风㊁头晕目眩等症;大椎穴主治咳嗽㊁喘逆㊁五劳虚损等症㊂面三穴中的下关及颊车穴与胃之运作息息相关,胃经气血于下关处分清降浊,于颊车处上行至头部,二者主治面神经麻痹㊁下颌关节炎㊁张嘴困难㊁牙关紧闭等症;承浆穴主治唇紧㊁口眼歪斜㊁流涎等症㊂现代研究指出对上述穴位进行按摩点压刺激,可增强舌下㊁迷走神经等的代偿作用[15]㊂罗蕾蕾等[16]研究显示,针刺及穴位按摩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㊂吞咽障碍病人因吞咽启动延迟㊁移送食物困难等症影响正常进食,易并发营养不良㊂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营养状态指标(BMI值㊁ALB水平㊁TSF值㊁AMC值)及预后状况(Barthel指数㊁SWAL-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㊂这是由于病人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后吞咽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增强后续治疗中的进食丰度,从而提高其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㊂此外,两组病人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穴位按摩疗法的适应性高,安全性好㊂综上所述,神经肌肉电刺激及穴位按摩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该疗法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吞咽功能,保障病人的营养摄入,提高其生活质量㊂穴位按摩可操作性强,无针刺㊁服药之副作用,易于病人及家属学习,便于推广㊂参考文献:[1]肖卫红,吴碧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7):783-787.[2]王芳,骆婉莹.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4):428-431. [3]刘景祎,郭红娜.针刺五泉穴结合穴位按摩在脑出血后吞咽障碍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陕西中医,2019,40(1):125-127.[4]陈欢,谭洁,袁光辉,等.穴位按摩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0(11):1361-1365.[5]钟迪,张舒婷,吴波.‘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解读[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9,19(11):897-901.[6]温水群,邓振兴,徐秋萍,等.改良洼田饮水试验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研究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6):47-49. [7]林霞,刘月玲.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97-100. [8]张鑫,邢晓红,郭丽云,等.脑损伤患者中文版吞咽障碍指数量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11):1295-1300.[9]张嗣敏,毕胜,赵海红,等.扩展Barthel指数量表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评定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2019,34(2):75-77. [10]杜新新,王强,孟萍萍,等.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6):411-415.[11]孙丹,徐纬,陈娜,等.皮内针埋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表面肌电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8,43(2):118-122. [12]赵晓辉,徐小飞,高红卫.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联合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7):470-474.[13]吴英,陈香凤,董军,等.吞咽功能训练操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对吞咽功能及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5):851-853.[14]姚婕,张少茹,杨晓平,等.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㊁心理障碍患者的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5):904-906.[15]吴茜,赵利梅,郭丽敏,等.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5):116-118. [16]罗蕾蕾,吴鸣,范连彬,等.针刺结合穴位按摩法在脑卒中吞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22(6):839-841.(收稿日期:2021-10-16)(本文编辑邹丽)。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个体化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分析

S t r o k e / J I AO nn i- j u a n . / / Me d l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o f C h i n a.2 0 1 3 .1 0( 1 2) : 0 2 7 - 0 2 9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n e u r o m u s c u l a r e l e c t r i c l a s t i m u l a t i o n( N M E S )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i n d i v i d u a l i z e d s w a l l o w i n g
【 摘要 】 目的 :探讨神经肌 肉电刺激 ( N M E S ) 联合个体化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 D A S )的『 临 床疗效 。方 法 : 将5 6 例在本 院
神经 内科就诊 的 D A S 患者 随机分 为治疗组 2 8 例和对照组 2 8 例 ,所有 患者均经标准吞咽评估 ( S S A) 确诊 ,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 , 治疗组患者采用神经肌 肉电刺激联合个体化吞 咽训练 治疗 ,疗程为 4 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的吞 咽功 能评分 采用洼 田饮水试验评定。结果 : 经过 4 周 的治疗 ,治疗 组的吞咽功能评分 明显 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结论 :神经肌 肉电刺激 联合个体化吞咽训练
t r e a t me n t .Re s u l t :S wa ll o wi n g f u n c t i o n s c o r e o f re t a t me n t g r o u p wa s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ro g u p,a n d t h e d i f e r e n c e wa s s i ni g ic f a n t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电刺激 配合 吞 咽功 能训 练 治 疗 脑 卒 中后 吞 咽 障碍 , 旨 在 探索 脑卒 中后 吞 咽障碍 有效 的综合 治 疗手段 。
1 资 料与 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2 0 1 1年 1 0月 ~2 0 1 2年 1 0月 在 我 科住 院 的脑卒 中后 吞 咽障碍 患者 6 0例 , 均符 合 第 四届 脑血 管病 学术 会议 制 定 的诊 断 标 准 , 且经头颅 C T 或 MRI 证 实 ; 均存 在不 同程 度 吞 咽 障碍 ; 神 志 清楚 , 生 命体 征稳 定 , 能理 解 医 务人 员 的简 单 指 令 。将 患 者 随 机分 为 2组 各 3 0例 , ① 观察 组 , 男 1 8例 , 女1 2例 ; 平 均年 龄 ( 6 6 . 9 ±1 1 . 4 ) 岁; 平均 病程 ( 2 6 . 4 ±2 . 3 ) d ; 脑出 血1 1 例, 脑梗 死 1 9例 。② 对 照组 , 男 1 4例 , 女 1 6例 ;
平 均年 龄 ( 6 7 . 4 ±1 1 . 2 ) 岁; 平均 病程 ( 2 5 . 6 ±4 . 1 ) d ; 脑
神 经走 形放 置 , 适 用 于 口腔期 较重 的患 者 。刺 激 强 度 以患者 感 到 搔抓 感 为 止 , 并伴有轻 度强迫吞 咽动作。
以上治 疗刺 激时 间均 为 2 0 ai r n , 每 日 1次 , 每周 5 d 。
【 中 图 分 类 号 】 R4 9 ; R 7 4 3 . 3 【 D OI 】 1 0 . 3 8 7 0 / z g k f . 2 0 1 3 . 0 3 . 0 0 7
吞 咽 障碍是脑 卒 中后 常见并 发症 。有 统计 显示 脑
激强度 为 5 ~1 1 mA, 输 出脉冲频 率 为 3 0 ~8 0 Hz , 输 出 波形 为双 向方 波 ; 采 用双 通道 , 根据 患者 吞 咽 障碍类 型 及病情 程 度调节 治 疗 强度 及 表 面 电极位 置 , ① 两对 电 极沿 颈前 正 中线垂 直 排列 放 置 , 适 用 于 大 多 数 吞 咽 障 碍患 者 ; ②通道 1紧位 于 舌 骨 表 面 , 水 平 排 列 电极 , 通 道 2沿正 中线 水平 排 列 电极 放 置 于 甲状 上 切迹 下 方 , 适合 于残 留较 重 和喉 部移 动 功能 障 碍 的 患 者 ; ③ 通 道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对比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陆敏孟玲彭军【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4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电针组及对照组各15例,前两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分别加用电刺激和电针治疗。
3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 ) 。
结果:3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电刺激组和电针组疗效更明显,电刺激组和电针组相比较,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无明显差异,但VFSS评分电刺激组治疗后明显高于电针组。
结论:电刺激疗法和电针均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电刺激疗法作用更佳。
【关键词】电刺激;电针;吞咽障碍;脑卒中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上括约肌和食道功能受损所致的进食障碍,脑卒中是引起吞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目前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主要采用吞咽功功能训练、针灸,以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方法治疗,虽然这几种方法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均已得到了肯定,但对这几种治疗方法很少系统地进行疗效对比研究。
本研究目的就是通过比较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分别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初步的策略指导。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9月一2008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的患者45例,脑卒中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l],并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
入选患者均有吞咽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饮水呛咳、噎塞、吃饭时间延长、吞咽费力等,同时还需满足以下条件:①年龄40—80岁;②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心、肺、肾等严重并发症;③无严重认知、视听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简易智力测试量表(MMSE) 评分>24分;④首次发病,能配合检查和治疗;⑤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为3、4、5级。
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Abta t Obe t e Toa s s h fetv n s fn u o u c lree tia t lt n NM E ) o ie t walwig sr c jci v s e steefcie e so e rm s ua lcr l i ai ( c s mu o S c mbn dwi s l h o n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对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论 著 ・
神 经 肌 肉电刺激 联 合 康 复治 疗 对 治疗 脑 卒 中后 吞 咽 功能 障碍 的疗 效 观察
王书 秀 王琪 安 晓蕾 杨 志红 骆 莉
【 摘要】 目的 探 讨神 经肌 肉电刺激 疗法与吞咽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 中 后吞 咽障碍 的临床 治疗效
果。方法 收集 7 3例吞咽障碍的脑卒 中患者临床 资料 , 随机 分为 2组 , 观察组 3 8例 采 用电刺 激联 合康复 训练, 对照组 3 5例采用康复功能训练治疗 , 对 2组患者治 疗前后 进行 洼田饮水试 验和吞咽 X线电视透视 检 查( V F S S ) 并行 对比分析 。结果 经过 治疗 , 观 察组吞 咽功能 洼田饮水试验 评分 明显优 于对 照组 , 差异
患 者 进 行 感 觉 刺 激 训 练 和 舌 咽 肌 功 能 训 练 。对 照 组 患 者 按 以
注: 与治疗前 比较 , P< 0 0 5 ,
( 0 0 1; 与对照组 比较 , Ap<0 0 5
2 . 2 V F S S 评分 比较
2组治疗 后 V F S S评分 均较治疗 前有 明
1 .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 接受基 本 的临床基础 治疗 , 包括 针对
治疗前 治疗后
9 ( 2 5 7 1 ) 蚣 ∞晋 ^
0
糖 尿病 、 高血压等诱发疾病的常规 治疗 , 以及 营养神经 、 降颅压 等针对脑卒中的治疗 , 并 辅 以常规 的康复功 能训练 , 主要 是对
脑卒中患者常合并吞 咽障碍 , 其处置不 当可 引起 吸人性肺 炎、 营养不 良、 窒息 , 甚至 危及 生命 … , 本 研究根 据患者 不 同的 物残留 、 渗透 、 误 吸等情况 , 轻度 : 7— 9分 ; 中度 : 2—3分 ; 重度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及效果观察

CHAPTER 06
结论与展望
对康复护理价值肯定
提高生活质量
01
通过康复护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改善,
减轻误吸、肺炎等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缩短康复周期
02
康复护理有助于加速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缩短康复周期,减
轻医疗负担。
提升患者信心
03
有效的康复护理能让患者感受到进步,提升对康复的信心和依
效果观察结果展示
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经过康复护理,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具体表现为吞咽 障碍程度减轻、吞咽时间缩短等。
生活质量提升情况
康复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包括进食状况改善、 心理状况好转等。
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得到及时处理和有 效控制。
结果讨论与解释
经验教训总结
重视患者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必要 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信
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个体化康复方案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 化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多学科团队协作
加强康复医师、护士、营养师 等多学科团队协作,共同为患 者提供全面、专业的康复护理 服务。
家属参与与教育
鼓励家属参与康复护理过程, 提供家属教育与支持,促进患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 者的康复护理及效果 观察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康复护理方法 • 效果观察指标 • 康复护理实践经验分享 • 效果观察结果分析 • 结论与展望
CHAPTER 01
引言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概述
吞咽障碍定义
脑卒中后,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 难、误吸等症状,称为吞咽障碍
床旁氧饱和度测定评估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l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一 般 资 料 所 有 病 例 均 来 自金 坛 市 人 民 医 院 2 0 0 9年 1 2月 一 2 0 1 1 年 7月 的住 院患者 , 共6 4例 。 其 中男 3 7例 , 女2 7例 , 平均 年龄 6 6 . 9岁 。根据 随 机分 配方案 将患 者纳 入 两组 进 行 治疗 。治疗 前 依 据 洼 田饮水 试 验 对 患 者 吞 咽 能 力 进 行 评 定 , 纳 入 病 例均 为吞 咽 功 能 异 常 患者 ( 吞咽能力评定为 Ⅲ
[ 中圈分类号】 R 3 1 8 . 0 3 [ 文献 标 识 码 ] B [ 学 科 分 类 代码 ] 3 1 0 . 6 1 4 0
吞 咽 障碍 是 脑 卒 中后 较 常 见 的并 发 症 之 一 , 在 脑卒 中患 者 中 的 发 生率 可 高 达 3 0 % 一 4 5 % 。 吞 咽 障碍会 导 致 肺 炎 、 引起 脱 水 、 营养 不 良, 甚 至 因窒息 而危 及生命 等严 重 问题 。早 期 正确 的 康
[ 参 考 文 献 ]
[ 1 ] 叶迈蕴 , 郑淑智. 肝病护理杂志. 1 9 9 5 . 2 5 . 3 1 . [ 2 ] 刘英. 早 期 护 理对 肝病 的 意义 . 安徽医学. 2 0 0 1 . 8 5 8 6
床 旁 氧 饱 和 度 测 定 评 估 神 经 肌 肉电刺 激 治 疗 卒 中后 吞 咽功 能 障碍 的疗 效 观 察
复治疗 可恢 复或减 轻 8 0 % 以上 脑卒 中后 吞 咽障 碍 患 者 的吞 咽 功 能 , 减少 吸人性肺 炎, 改 善 构 音 障 碍, 提 高患 者生 活质量 , 降低 致 残率 、 病死 率 , 减 少 治疗 费 用 起 到 举 足 轻 重 的作 用 。笔 者对 6 4例 脑 卒 中后 吞 咽障碍 的患 者采 用 神 经肌 肉电 刺激 疗 法 ( n e u r o m u s c u l a r e l e c t r i c s t i m u l a t i o n , N M E S ) 配合 常 规 吞 咽功能训 练 , 取得 满 意疗 效 , 现 将 结果 报 道 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①
凌晴胡世红许佳陈丽丹乔峰雷
(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200240 )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所致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方法56例脑卒中所致的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均接受吞咽训练和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疗程1个月。
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2.86%,对照组78.57%,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
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的吞咽功能。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电刺激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674—0742(2009) l2(a)—0009 —02
Effects of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on Swallowing Function
in Patients after Stroke
LING Qina HU Shihong XU Jia et al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Shanghai Fifth people’s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for neurogenic dysphagia after stroke. Methods 56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caused by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a treatment group (28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28 cases). Both groups received swallowing training and 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 was managed with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t herapy in addition.They were treated for one month. Water drinking test was used to assess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2.86%,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8.57%(P<0.05 ).Conclusion The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reatment was effective inimproving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afterstroke.【Key Words】Stroke;Dysphagia; Electrical;stimulation
吞咽是最复杂的躯体反射之一,需要有良好的口腔、咽、喉和食管功能的协调。
吞咽障碍可导致脱水、营养不良、吸人性肺炎,甚至窒息而死亡。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在22%~65%,左侧大脑半球卒中为28%,右侧大脑半球为21%,脑干卒中高达67%。
神经源性吞咽困难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影响脑卒中整个治疗过程,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所以必须尽早实施康复介入,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入住我院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56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
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伴发病积分及既往史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间接训练和直接摄食训练(1)间接训练:①感官刺激;②声门上吞咽训练;
Mendelsohn法;④其他:包括口唇闭锁练习、下颌和舌部运动练习、声带内收训练等。
(2)直接摄食训练:①体位:躯干与床面成>45°,头前屈位;②食物选择: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及部位,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③方法:采用空吞咽、交互吞咽、侧方吞咽、点头样吞咽等方法【1】。
以上吞咽训练每2次,每次30min,疗程1个月。
1.2.2 治疗组采用吞咽及摄食训练的方案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器。
(1)电极放置:①口腔期:通道I电极水平置于舌骨上方,通道II电极置于瘫痪侧面颊部。
②咽喉期:通道I电极水平放置于舌骨上方,通道Ⅱ电极沿正中线垂直置于甲状软骨切迹。
(2)操作:打开电源,同时或交替增加2个通道振幅,以患者能忍受的最大刺激强度为宜,表明肌肉收缩达到恰当水平,保持该水平的刺激,同时做主动吞咽动作。
每日2次,每次30min,疗程1个月。
1.3 吞咽功能评定及疗效评价方法
表1 2 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28 8 11 7 2 92.86
对照组28 3 8 11 6 78.57
注: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判断吞咽功能障碍的程度。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显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提高2级以上;有效:吞咽障碍改善,饮水试验评定提高1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饮水试验评定无进步。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t 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表1)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研究的不断深人,对吞咽障碍的生理病理机制有了更深的了解,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了很大改进。
低频电刺激在吞咽障碍的治疗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电刺激针对吞咽障碍的口腔期及咽部期以不同的电极放置部位来刺激口舌咽部肌肉,使咽部肌肉正常收缩,强化肌肉协调性,改善吞咽功能,建立和恢复吞咽反射的皮质控制功能。
疗效除与吞咽障碍的性质、程度有关外,电极的放置至关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后可以立即获得进食功能的改善,有助于喉上抬,进食时保护气道,实时效应明显,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采用吞咽障碍理疗仪和吞咽功能训练相结合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吞咽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治疗手段,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1 ] 大西幸子,孙启良.摄食一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45~46.
[ 2 ] Freed ML,Freed L,Chatburn RL,et a1.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swallowing disorders caused by stroke[J].Respiratory Care,2001,46 (5):466 ~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