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和设备》讲义 第一章绪论

合集下载

第1篇cp1绪论、材料59页PPT

第1篇cp1绪论、材料59页PPT

五万吨水压机
一、强度与塑性
1、拉伸试验
金属材料的强度与塑性是通过拉伸试验
测定出来的。

拉伸试验是在拉伸试验机上进行的
伸 试
标准试样(参见国标GB6397-86)
验 机
d为标准直径,L为标准标距
在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应力应变的测试实验
2、拉伸试验的几个过程
1)弹性变形:
在开始(Oe)阶段,载荷F与伸长量△L
屈服塑 性变形
弹 塑性变形
不均匀集中 塑性变形
应 力 σ
断裂


变 形
应变ε
屈服极限S 屈服阶段 弹性极限P 弹性阶段
强度极限B
缩颈阶段
b
k
s
强化阶段
e
3、强度
材料抵抗由外力载荷所引起的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工程中常用屈服和抗拉强度作为强度的判别依据。
1)屈服强度s:材料发生允许的微量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 屈服点应力σs可按下式计算 σs = Fs / A0 (MPa)
4)当载荷超过Fb之后,试样某部分开始变细,出现“缩颈”现象,由于
截面减小,使继续变形所需载荷下降。当载荷变为Fk时, 试样在缩颈处断裂。
为使曲线能够直接反映出材料的力学性能,分别以σ和ε为纵坐标和横坐
标,可绘出标准式样的应力——应变曲线。
纵坐标:应力 = P/F0 横坐标:应变 = (l-l0)/l0
• 布氏硬度的优点:测量误差小,数据稳定(重复性 好)。
• 缺点:压痕大,不能用于太薄件、成品件及比压头 还硬的材料。
• 适于测量退火、正火、调质钢, 铸铁及有色金属的 硬度。
力学性能指标是选择、使用金属材料的重要依据。

无机非金属材料机械与设备第一章PPT课件

无机非金属材料机械与设备第一章PPT课件

2020/3/24
13
图1-5显示不同质量配比的水泥熟料和矿渣混合粉磨时对产品 比表面积和功耗指标的影响。从图可以看出,矿渣的功耗指标较 大,因为它比较难磨。水泥熟料掺入少量矿渣,功耗指标增大, 但也可使产品的比表面积增大。必须指出,这时产品比表面积的 增大是由于混合产品比表面积的增大是以功耗指标的增大为代价 换得的,粉磨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物料的易碎系数越大, 越容易粉碎。
易碎系数的测定方法目前国家仍无明确规定。
水泥工业中,一般选用中等易碎性的回转窑水泥熟料作为标准物料。 标准物料的易碎系数KM取1,若被测物料的相对易碎系数20K20/M3/214大于16 1,则说明其易碎性好,比标准物料容易破碎。
已知某一种粉碎机粉碎某一种物料的生产能力Q,利 用易碎系数,就可求出这台粉碎机在粉碎另一种物料时 之生产能力Q1,即
2020/3/24
17
易磨性
——物料粉磨的易难程度。
物料粉磨的易难程度往往用消耗单位能量时物料比表面积的增 加——cm2/J或cm2/kW.h表示易磨性。
用易磨性的倒数——J/cm2表示物料的抗磨性。
一般来说,物料的易磨性与细度有关。
当颗粒粉碎得很细时,就会发生很严重的聚结,有可能使易磨性变为负数。
2020/3/24
12
图中横坐标是A、B两种物料的配 合比,纵坐标是物料的易磨性。物 料A的易磨性是HA,物料B的易磨 性是HB;物料B比较难磨。直线1 表示这两种物料混合粉磨时彼此的 易磨性不受影响。曲线2表示这两 种物料混合粉磨时两者的易磨性有 所提高,可使粉磨速度加快。曲线 3表示这两种物料混合粉磨时其中 任一种物料都会使另一种物料的易 磨性降低,两者都起滞磨作用。曲 线4表示B的存在使A的粉磨加速, 起助磨作用;A的存在使B的粉磨速 度减慢,起滞磨作用。

工程材料设备分包方案范本

工程材料设备分包方案范本

工程材料设备分包方案范本第一章绪论1.1 项目背景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工程材料设备分包越来越成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工程项目中,材料设备分包是指由施工总承包商将工程项目中需要用到的各种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工作交由专业的材料设备供应商来完成,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保证。

1.2 编制目的本分包方案的编制旨在规范工程材料设备分包管理工作,加强对分包商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保障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1.3 编制依据本分包方案主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工程材料设备分包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

第二章分包范围2.1 分包范围本工程的材料设备分包范围包括但不限于:(1)混凝土、砂浆、砖瓦等建筑材料的采购和供应;(2)钢材、板材、型材等结构材料的采购和供应;(3)电气设备、通风设备、排水设备等各类设备的采购和供应;(4)其他工程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和供应。

2.2 分包标准材料设备分包的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并且符合工程项目的要求。

分包商应当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和设备,并且提供相关的质量认证和检测报告。

第三章分包管理3.1 分包商的选择在选择材料设备分包商时,应当综合考虑分包商的资质、信誉和业绩等因素,确保分包商具有合法合规的资质和能力。

分包商应当有稳定的供货渠道和适当的库存量,能够按时按量供应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3.2 分包合同分包商应当与施工总承包商签订正式的分包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分包范围、供货标准、价格条款、验收标准等内容,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

3.3 分包管理施工总承包商应当建立健全的材料设备分包管理制度,对分包商的供货情况、资金流动、供货质量等进行严格监管和检查,确保分包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材料设备的质量保证。

3.4 分包验收分包商供货完成后,施工总承包商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包材料设备的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材料设备进行入库管理,对验收不合格的材料设备进行退换货处理,并追究分包商的责任。

绪论-1(1)

绪论-1(1)

4. J. nanosci. nanotech. 2001(美国科学出版社)(If 2.0)
5. Nanoletters
2001 (美国化学会)(10.37)
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science, 2002
7. Small
2005(德国Wiley) (6.5)
但日前通常把亚微米 (0.1~1 微米 ) 体系有关 现象的研究称为介观领域。 这样就把纳米体系和团簇从这种狭义的介观 范围独立出来,从而形成纳米体系。 (0.1 ((1)~100nm)
朝永振一郎 施温格
费因曼
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9年,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费曼预言:毫无疑问,当我们得以对细微 尺度的事物加以操作的话,将大大扩充我 们所得到的物性范围。
迈尔《新百科全书》中材料的含义:材料是从原材料中取得的, 为生产半成品、工件、部件和成品的初始物料,如金属、石块、 木料、皮革、塑料、纸、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等等。

论 — 什么是材料?
材料与物质 (Materials and Matter) 材料可由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同一物质由于制备方法或加工方法不同可以 得到用途各异、类型不同的材料。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
焦 桓
(致知楼1352 jiaohuan@)
化学化工学院

论 — 什么是材料?
Definition:
材料是指具有满足指定工作条件下使用要求 的形态和物理性状的物质。(any solid-state component or device that may be used to address a current or future societal need) 原料中取得生产物质的原料。 材料是制成成品的东西。

《建筑材料与设备》课件

《建筑材料与设备》课件

石材与陶瓷
总结词
天然或人工制造的硬质材料,具有耐磨、耐压和耐腐蚀等特性。
详细描述
石材和陶瓷是天然或人工制造的硬质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地面、墙面、 柱体和装饰等部位。它们具有耐磨、耐压和耐腐蚀等特性,能够持久保持美观 和实用。
玻璃与塑料
总结词
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具有光学、保温和装饰等特性。
详细描述
耐火性
表示材料在火灾中的燃烧性能 和耐火极限,是衡量材料安全
性能的重要指标。
耐老化性
表示材料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 保持性能稳定的能力,影响材
料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环保性能
能耗
表示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 消耗量,影响材料的环保性能
和生产成本。
碳排放
表示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 放量,是衡量材料环保性能的 重要指标。
《建筑材料与设备》PPT课件

CONTENCT

• 建筑材料概述 • 建筑材料种类 • 建筑材料性能 • 建筑设备简介 • 建筑材料与设备的应用
01
建筑材料概述
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建筑材料是指在建筑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和 人工材料。
分类
建筑材料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按使用功能、材 质、用途等。
抗弯强度
表示材料承受弯曲的能力,影 响材料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抗冲击强度
表示材料抵抗冲击力的能力, 影响材料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化学性能
01
02
03
04
耐腐蚀性
表示材料抵抗化学腐蚀的能力 ,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安全
性。
耐候性
表示材料抵抗自然环境因素( 如紫外线、风雨等)的能力, 影响材料的外观和使用性能。

材料工艺与设备-ch01概论 44页PPT文档

材料工艺与设备-ch01概论 44页PPT文档
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都以新材料的问世、新材料制备工艺及设 备的发展和突破为前提。
4
2、材料工艺及其创新途径
材料工艺概念(定义) 材料工艺重要性 材料工艺创新途径 材料工艺的经济性和环境兼容性
5
2.1 材料工艺
定义:
材料的生产工艺就是把天然原料(包括人造原料)经过物理和 化学变化而变成工程上有用的原材料的工艺技术。
8
8
材料加工技术的分类
按照三级学科分类:
机加工;凝固加工;塑性加工;粉末冶金;焊接 (连接);热处理等。
按照加工材料所处的相态分类:
气态加工;液态加工;半固态加工;固态加工。
9
材料加工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
材料加工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三个综合:
过程综合:(1)材料设计、制备、成形和加工的一体化, 各个环节的关联越来越紧密;(2)是多个过程的综合化 或称短流程化;
技术综合:指材料加工工程越来越发展成为一门多种技术 相结合的应用技术科学;
学科综合:体现在传统三级学科之间的综合,与材料物理 与化学、材料学二级学科的综合,与计算机科学、信息工 程、环境工程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以外的其他一级学科 的综合。
10
10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材料制备、成形与加工 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具有两个特征: (1)性能设计与工艺设计的一体化; (2)在材料设计、制备、成形与加工处理的全过
23
23
绿色设计的基本原则 — 6R原则
Research研究 Reserve保护 Reduce减量化 Recycling回收 Reuse重复使用 Regeneration再生
新材料推出与应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材料

绪论及第1章概论

绪论及第1章概论

第1章 工程材料的主要性能
1.1 材料的使用性能 使用性能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称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
使用性能
力学性能(重点) 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
第1章 工程材料的主要性能
1.1.1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性。
1 强度、刚度与塑性
静拉伸实验
第1章 工程材料的主要性能
拉伸曲线四个阶段
• 2、 es 屈服阶段
变形不明显。 卸载,试样的伸长部分恢复,保留一部分残余变形。 屈服:载荷不增加或略减小,试样继续伸长。
Fs:屈服载荷
σS:屈服点 σS = Fs / A 0
拉伸曲线四个阶段
• 3、 sb 强化阶段
变形明显。变形均匀发生 形变强化:塑性变形增大,变形抗力逐增。
力,也称屈服强度。计算公式为
• • 式中 • •
σ0.2=F0.2/S0
(1-4)
σ0.2——规定残余伸长应力,MPa;
F0.2——残余伸长率达到0.2%时的载荷,N;
S0——试样原始横截面面积,mm2。

②抗拉强度:试样拉断前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称为
抗拉强度。其计算公式为

σb=Fb/S0
(1-5)
σs=Fs/S0
(1-3)
• 式中 σs——屈服点,MPa;

Fs——试样屈服时的载荷,N;

S0——试样原始横截面面积,mm2。

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按GB/T 228—2002
规拉定伸可力用后规,定其残标余距伸长长度应部力分σ的0残.2表余示伸。长σ率0达.2表到0示.2试%时样的卸应除
1.1.1材料的力学性能
静拉伸实验

材料研究方法 第1章 绪论

材料研究方法 第1章 绪论
一、材料结构层次
按设备的分辨率划分 宏观结构 显微结构 亚微观结构 微观结构
以人眼的分辨率为界 以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界
以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界
材料结构层次划分及所用设备
结构层次 宏观结构 显微结构 亚微观结构 物体尺寸 > 100 m 0.2-100 m 10-200 nm 研究对象 观测设备
材料研究方法
主讲人:于美燕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实验方法课。
光学显微分析、 X 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 微分析、热分析、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 析和质谱分析是现代材料研究的常用方法, 是材料工作者的眼睛,对材料进行宏观上 的性能测试和微观上的成分、结构、组织 的表征。
教学目的
Why:了解研究材料结构、性能的重要性 What:掌握材料结构、性能的测试方法 How:了解影响材料测试、分析结果的仪 器因素
料、信息、能源誉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同时把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型材料作为
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
材料科学的任务
使用、研究和制造材料
材料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每一种新 材料的出现和使用,都伴随着生产力和科学 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蒸汽机时代
材料的种类
按化学状态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 按使用用途分:建筑材料、包装材料、信息材 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课程要求


掌握基本原理
了解常用的实验方法,能设计具体课题的 检测方案,并制备样品

能分析各种照片和图谱,看懂文献中的相 关内容
主要参考书

本课程以王培铭等主编的《材料研究方法》为基 本教材,其它可参考下列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与设备》讲义第一章绪论重点:熟悉工程材料的分类和建筑安装工程常用材料。

第一节学习《材料与设备》课程的目的和作用本课程的含义——《材料与设备》是为了给人们营造一个安全,合理,舒适的生活与生产环境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的发展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

一、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原始时代——天然材料:木材、岩石、竹、粘土石器、铁器时代——金字塔(2000-3000 BC):石材、石灰、石膏万里长城(200 BC):条石、大砖、石灰砂浆布达拉宫:石材、石灰砂浆罗马园剧场(70-80 AC):石材、石灰砂浆18世纪中叶——钢材、水泥(J.Aspdin,1824)19世纪——钢筋混凝土(1890-1892);中国,189820世纪——预应力混凝土、高分子材料21世纪——轻质、高强、节能、环保、高性能绿色建材二、建筑设备的发展历史:1.古代的建筑设备①.人类出现以来,就择溪而居,这是因为水是各种生物(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

当我们游览、参观各种遗址、文物古迹时,我们会发现人类居住的建筑物是这样逐渐演变为我们今天居住的房子的:即山洞——土穴/地窖)——茅草房——土石,砖瓦房——现代建筑。

例如:古猿人时代,他们以崖洞,山穴为居。

像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80~12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40~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都是选择天然的、附近有河水的山洞作为居住的场所。

山洞——遮雨②.到了母系社会,开始利用土崖为壁体,建造穴居。

再发展为用树木、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后来发展为地面建筑。

例如: 6000~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5000~7000年前的西安半坡文化4000~6000年前的山东泰安的大汶口文化中国自奴隶社会开始,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建筑群,有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

取排水方面:经历了陶罐、陶制水槽,较完善的水系统的历程。

这种建筑结构的发展,是人们生存条件不断改善的过程。

2.现代的建筑设备十九世纪爱迪生发明电以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

如今人们可以尽情的享受现代文明带给我们的各种便利。

自来水、电灯、冰箱、空调、天然气所有这些用具、设备的安装与使用都与《建筑设备》这门课密切相关。

了解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如若将来能对四季进行人工调节,冬季蓄冷,夏季贮热;进一步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改进采光方式,减少电能的消耗。

发挥我们的优势。

我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将会变得更加安全、合理和舒适。

三、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建筑材料是发展建筑业的物质基础材料费用一般占建筑工程总造价的50-70%;“十五”期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22~24万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的60%~70%将用于建筑设施建设或工程安装,从而转化为建筑业的产值,而建筑业产值中的30%~40%又要转化为对建材业的需求,尤其是对水泥产品的需求。

2002年,我国共生产水泥约70000万吨,比2001年大幅增长了12. 7%,占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超过亚洲产量的50%强。

我国水泥行业,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2年水泥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与我国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8%,GDP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

建筑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意义重大2.必须恰当选择和合理使用原材料材料质量的优劣,配制是否合理,选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3.发展绿色建材自1999年以来,国家已陆续淘汰和限制使用了四批建筑材料。

21世纪,材料逐渐向轻质、高强、节能、环保、高性能的绿色建材方面发展。

四、建筑设备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1.建筑设备的含义现代建筑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提供舒适、卫生及安全方便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要求在建筑内设置完善的设施,如给水、排水、供热、消防、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燃气、供电、照明、通讯等设备系统,这些设备系统装设在建筑物内,统称为建筑设备。

2.充分发挥建筑设备的功能建筑设备的建设,在建筑总投资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性能,而且更影响到建筑物的经济性。

建筑设备系统装设于建筑物内,要求它们与建筑、结构和装饰等协调一致,既不影响建筑的美观,又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全盘规划,合理地设计、安装和施工才能发挥建筑设备应有的功能。

科技进步使建筑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于一体的、时尚而又智能化的建筑设备。

五、《材料与设备》课程的目的和作用1.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2.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和设备打下基础。

第二节工程常用材料基础知识一、工程材料的分类工程材料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般都将工程材料按化学成分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

(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最重要的工程材料,包括金属和以金属为基的合金。

工业上把金属和其合金分为两大部分:1.黑色金属材料——铁和以铁为基的合金(钢、铸铁和铁合金)。

2.有色金属材料——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

应用最广泛的是黑色金属。

以铁为基的合金材料占整个结构材料和工具材料的90%以上。

黑色金属材料的工程性能比较优越,价格也较便宜,是最重要的工程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按照性能和特点可分为:轻金属、易熔金属、难熔金属、贵重金属、稀土金属和碱土金属。

它们是重要的有特殊用途的材料。

(二)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也是重要的工程材料。

它包括耐火材料、耐火隔热材料、耐蚀(酸)非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等。

1.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是指能承受高温下作用而不易损坏的材料,它是炼钢、炼铁、熔化铁及其他冶炼炉和热加炉炉衬的基础材料之一。

常用的耐火材料有耐火砌体材料、耐火水泥及耐火混凝土。

2.耐火隔热材料。

耐火隔热材料又称为耐热保温材料。

它是各种工业用炉(冶炼炉、加热炉、锅炉炉膛)的重要筑炉材料。

常用的隔热材料有硅藻土、蛭石、玻璃纤维(又称矿渣棉)、石棉以及它们的制品。

3.耐蚀(酸)非金属材料。

耐蚀(酸)非金属材料的组成主要是金属氧化物、氧化硅和硅酸盐等,它们的耐蚀性能优于金属材料(包括耐酸钢和耐蚀合金),并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热性能,在某些情况下它们是不锈钢和耐蚀合金的理想代用品。

常用的非金属耐蚀材料有铸石、石墨、耐酸水泥、天然耐酸石材和玻璃等。

4.陶瓷材料。

耐酸陶瓷材料主要是以粘土为主要成分的烧结制品,它具有结构致密、表面平整光洁,耐酸性能良好等特点,常用的有日用陶瓷、电器绝缘陶瓷、化工陶瓷、结构陶瓷和耐酸陶瓷等。

(三)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亦称聚合物。

它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较强的耐腐蚀性能,很好的绝缘性和重量轻等优良性能,在工程上是发展最快的一类新型结构材料。

高分子材料种类很多,工程上通常根据机械性能和使用状态将其分为塑料、橡胶、合成纤维三大类:1.塑料。

主要指强度、韧性和耐磨较好的、可制造某些机器零件或构件的工程塑料,分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两种。

2.橡胶。

通常指经硫化处理的、弹性特别优良的聚合物,有通用橡胶和特种橡胶两种。

3.合成纤维。

指由单体聚合而成的、强度很高的聚合物,通过机械处理所获得的纤维材料。

(四)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就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合的材料,其性能是其他单材料所不具备的。

复合材料可以由各种不同种类的材料复合组成。

它在强度、刚度和耐蚀性方面比单纯的金属、陶瓷和聚合物都优越,是特殊的工程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前常用的工程材料分类如表1.1.1所示。

表1.1.1 常用的工程材料分类二、建筑安装工程常用材料(一)、建筑工程材料常用分类方法1.按化学成分分类:1.1 无机材料: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材料——钢、铁有色金属材料——铝、铜、合金非金属材料:天然石材——大理石、花岗石陶瓷和玻璃——砖、瓦、卫生陶瓷、玻璃无机胶凝材料——石灰、石膏、水玻璃砂浆、混凝土——水泥、砂浆、混凝土1.2 有机材料:木材、沥青、塑料、涂料、油漆1.3 复合材料:金属与非金属复合——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有机与无机复合——玻璃钢、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2. 按用途分类结构材料:砖、石材、砌块、钢材、混凝土防水材料:沥青、塑料、橡胶、金属、聚乙烯胶泥饰面材料:墙面砖、石材、彩钢板、彩色混凝土吸音材料:多孔石膏板、塑料吸音板、膨胀珍珠岩绝热材料:塑料、橡胶、泡沫混凝土卫生工程材料:金属管道、塑料管道、复合管道、塑料、陶瓷(二)建筑安装工程常用材料种类1.建筑工程材料种类;1.1钢材1.1.1钢材的分类:1). 按化学成分分类(1)碳素钢。

碳素钢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铁,其次是碳,故也称铁一碳合金。

其含碳量为0.02%~2.06%。

此外尚含有极少量的硅、锰和微量的硫、磷等元素。

碳素钢按含碳量又可分为:低碳钢(含碳量小于0.25%)中碳钢(含碳量为0.25%~0.60%)高碳钢(含碳量大于0.60%)(2)合金钢。

在炼钢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一种或多种能改善钢材性能的合金元素而制得的钢种。

常用合金元素有:硅、锰、钛、钒、铌、铬等。

按合金元素总含量的不同,合金钢可分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为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大于10%)2). 按冶炼时脱氧程度分类(1)沸腾钢。

炼钢时仅加入锰铁进行脱氧,则脱氧不完全。

这种钢水浇入锭模时,会有大量的CO气体从钢水中外逸,引起钢水呈沸腾状,故称沸腾钢,代号为“F“。

沸腾钢组织不够致密,成分不太均匀,硫、磷等杂质偏析较严重,故质量较差。

但因其成本低、产量高,故被广泛用于一般建筑工程。

(2)镇静钢。

炼钢时采用锰铁、硅铁和铝锭等作脱氧剂,脱氧完全,且同时能起去硫作用。

这种钢水铸锭时能平静地充满锭模并冷却凝固,故称镇静钢,代号为“Z”。

镇静钢虽成本较高,但其组织致密,成分均匀,性能稳定,故质量好。

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等重要的结构工程。

(3)半镇静钢。

脱氧程度介于沸腾钢和镇静钢之间,为质量较好的钢,其代号为“B”。

(4)特殊镇静钢。

比镇静钢脱氧程度还要充分彻底的钢,故其质量最好,适用于特别重要的结构工程,代号为“TZ”。

3). 按有害杂质含量分类按钢中有害杂质磷(P)和硫(S)含量的多少,钢材可分为以下四类:(1)普通钢。

磷含量不大于0.045%;硫含量不大于0.050%。

(2)优质钢。

磷含量不大于0.035%;硫含量不大于0.035%。

(3)高级优质钢。

磷含量不大于0.025%;硫含量不大于0.015%。

(4)特级优质钢。

磷含量不大于0.025%;硫含量不大于0.015%。

1.1.2 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1)热轧钢筋根据表面特征不同,热轧钢筋分为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

根据强度的高低,热轧钢筋又分为不同的强度等级(I、II、III三个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