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旅游学概论

合集下载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
2.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它直接体现了旅 游学的学科内容,即由对象研究而产生的与对象相对应的 理论。旅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便是由对旅游学对象的 研究及其任务的实施而形成的相关内容。
清华版•高等院校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规划教材
旅游学概论
李肇荣 曹华盛 主 编 饶雪梅 连 漪 副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与内容 旅游学的研究概况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与体系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目的与提要
旅游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旅游活 动和旅游业活动的产生、发展、 结构及其相关的各种关系矛盾运 动规律和影响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本章主要介绍旅游学的研究对 象与内容、国内外旅游学研究概 况、旅游学的学科性质与体系和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本章的 学习,使学生对旅游学的学科领 域有一个初步了解。本章分四节 来学习: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增长,旅游研 究成果逐渐丰富,如美国伦德博格的《旅游业》、日本田 中喜一的《旅游事业论》、津田升的《国际观光论》和前 田勇的《观光概论》、英国克里斯托弗•霍洛韦的《旅游业》、 南斯拉夫翁科维奇的《旅游经济学》等是代表性著作。
二、我国旅游学的研究状况
1927年春创刊的《旅行杂志》(于1954年停刊),是中 国第一本旅游杂志,它为我国旅游研究的开端搭建了平台。
一、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一、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二、旅游学的学科体系
对旅游学是不是一门学科、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科、旅游 学科的性质等存有争议。由于旅游学不成熟以及人们对这门 学科的性质认识不深,一些人并不认为它能构成一个体系, 形成一门学科,或者认为它只是某一学科的分支。

旅游学概论——旅游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旅游学概论——旅游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第五单元 定义与学科:旅游现象的学术研究 二十一、旅游现象的抽象——定义和评述 二十二、旅游学基础理论和旅游学科研究的恿路与框架 二十三、旅游高等教育和科研的30年——我的另一类经历
参考文献与阅读书目
申葆嘉《旅游学原理》的逻辑体系
• 第一单元 总论 • 第二单元 旅游宏观运行 • 第三单元 旅游微观运行 • 第四单元 旅游运行的接待地影响 • 第五单元 定义与学科:旅游现象的学术研究
对申葆嘉学术思想的分析
研究视角:宏观视角,以群体为出发点 基本观点:
(1)旅游是一种多元化的社会现象。 (2)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3)旅游现象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 (4)旅游现象呈现出经济外壳与文化内涵双重 结构,是商品化了的文化。
申葆嘉自述《旅游学原理》
旅游是什么? “旅游是社会现象”,旅游的前身是什么?旅游
,不关注经济
其他著名学者关注的问题及其观点
• 终极之问皆困惑 • 属性体系说不清 • 分支学科都痛苦
终极之问皆困惑——旅游现象的本质
旅游现象是什么:广义与狭义之之争——国际国内皆困惑 广义的定义:艾斯特定义,为国际通用,特点是强调非盈
利,认为旅游本质上是“空间”上的“暂时性”移动,强调 了异地性和暂时性。 代表人物:申葆嘉、保继刚…… 关于异地性与暂时性:概念性定义与技术性定义 问题的症结:旅游与旅行不加区分,于是便有了商务旅游、 探亲旅游、会展旅游、医疗旅游……
于是,旅游学呈 现为一个综合性学科或交叉性学科,而不是一种专 门化的知识体系。
旅游学的当前面貌之二:理论严重滞后失真
– 概念匮乏:学界缺乏归纳概念(概念化)的能力,却有硬造概念 的冲动。
– 命题随意:如:旅游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旅游文化可以追溯800 万年的历史;新婚旅游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蔚然成风……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

二、国内的旅游定义
1、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 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 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 余性和享受性。”
• 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且 指出了旅游的一些主要特点,即:异地性、业余 性、享受性。
2、李天元对旅游下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
3、流动性 线上运动:即旅游者从离家外出到结束旅
游返家这一空间移动过程。 点上运动: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活
动。 4、暂时性:是在时间、地点上的特点。 5、综合性 旅游活动的构成内容上 旅游活动的涉及范围上 提供服务的行业与部门的多样性
第三节 旅游的基本属性
一、社会属性。 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社会时期,旅游现 象具有不同的特点。
• 旅游 = 混血


极端

身份

丰盛

造梦

创世
• 旅行会让人谦卑,你会知 道地球之大,永远有着与你 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在地 球的彼端发生。见的世面广 了,也就不会把自己局限在 小格局里,不再愤世嫉俗, 与人为敌。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
一、旅游的词义 • “旅”——即旅行,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到另一地方的
•3、特点 •(1)从课程内容构成看,旅游学概论具有 综合性的特点。 •(2)从课程内容深浅程度看,旅游学概论 具有基础性的特点
•二、旅游专业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旅游学概论》? •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 •二是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推荐资料
• 中国旅游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广东旅游出 版社等);我国现有旅游专刊12种(旅游学刊等 ),旅游专报7种(中国旅游报等)。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ppt课件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ppt课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 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
1978年
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次,世界第41位
2002年
中国旅游人数
旅游接待人数9791万人次,世界第5位
2007年
旅游接待人数1.32亿人次,世界第4 位
1978年
旅游创汇2.6亿美元,世界第47位
2002年
旅游创汇204美元,世界第5位
.
.
接待国际旅游人次最多的旅游目的地占比:
1950年,排名前15位的旅游目的地覆盖了 98%的国际旅游人次;
1970年,下降至75%; 2007年,下降至57%。
新的旅游目的地涌现,很多位于发展中国家, 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2、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 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
二战期间,多数国家的旅游学研究陷入停顿和沉 寂,只有在中立国——瑞士,旅游学研究得以继续并 取得重大突破。
二战后,旅游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复苏。在 欧洲和日本,人们对旅游的学术探索又回归到经济学 的老路。在北美,地理学界首先加入到旅游研究的行 列,将旅游活动作为社会现象提出来研究,并将旅游 地理学方面的课程引入大学讲堂。
.
三、旅游学研究的兴起
1、旅游学研究兴起的原因
A.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产业 B. 旅游业是具有光明发展前景的产业 C. 旅游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产业 D. 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矛盾和问题仍待进一步的
研究和解决(旅游纠纷) E. 如: 一个国家或地区应在何种程度上支持发展旅
游业,应如何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最佳规模,怎样发展 旅游业以及如何使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等等。 F.

《旅游学概论》(第1章)

《旅游学概论》(第1章)

3、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环境方面影响 的科学 概括而言,旅游学是将旅游作为综合的社会现象,以世界范围 为统一整体研究旅游的产生发展及其活动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旅游学研究的任务
从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对旅游活动的产生 ( 和发展、旅游活动的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 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旅游业的构成、旅游市场、 旅游经济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作出比较科学的系统 的阐述。 具体而言: 1、阐明旅游的本质和社会性质,揭示旅游活动的产生、 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研究旅游活动的基本因素以及 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3、研究旅游业的实质、结构和组织。 4、阐明旅游行政组织和旅游政策的重要意义。 5、研究旅游活动及旅游业产生的各种社会影响 。
【Q】国内外旅游学研究概况如何?
一、国外旅游学研究概况 其研究的发展可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主要从经济角 度来研究旅游经济问题。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 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旅游业也以较快的速 度向前发展。 最早对旅游活动进行比较系统研究的国家是 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英国和美国。
[Q] 旅游的本质属性有哪些?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2、旅游是精神上的高层次消费活动; 3、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休闲活动; 4、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Q]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一、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行、游、住、 食、购、娱六个方面。 二、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活动的中介体——旅游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综合性特点的凸显,跨 文化、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逐步被采用,从旅游地 理和经济以外的其他学科角度对旅游的研究也涌现出 了 许多成果。 但是我国旅游研究还存在着 理论落后于时间的滞 后现象和定量分析不足的问题。 旅游研究又是一个多 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尚有 一定的难度,应开拓研究范围,改进研究方法,逐步 地加以完善和发展。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
今年(2019年)五一劳动节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 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3.7%; 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1%。
小结: 近年来,国内旅游业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收入
皆呈不断增长趋势,发展前景可观。
2020年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
2020年世界十大客源国
国外旅游学研究的演进过程可以分为三 个时期:
A. 早期的认知时期 B. 中期的过渡时期 C. 近期的发展时期
A.早期的认知时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
旅游学研究始于欧洲,最初是从统计学的角度, 依据游客人数、逗留时间和消费能力等指标进行比 较直观的描述和考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各国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旅游业因其强劲的经 济拉动能力而受到格外关注。
中国旅游收入
2007年
旅游创汇419美元,世界第4位
中国旅游发展预测:
世界旅游组织(WTO)在1997年做出关于 21世纪前20年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预测,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
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国; 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仅次于德国、日 本和美国而超过英国和法国。
(德国、日本、美国、中国、英国、法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 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978年
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次,世界第41位
2002年
中国旅游人数
旅游接待人数9791万人次,世界第5位
2007年
旅游接待人数1.32亿人次,世界第4 位
1978年
旅游创汇2.6亿美元,世界第47位
2002年
旅游创汇204美元,世界第5位
文化和旅游部:
春节
经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测算,2019年春节假期,全

第1章 绪论《旅游学概论》PPT课件

第1章 绪论《旅游学概论》PPT课件
旅游学概论
第1章 绪论
1.1 旅游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1.1 国际旅游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旅游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旅游的经济研究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 纪60年代)
2)旅游研究的全面发展和旅游学的形成阶 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3)旅游学的综合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 至今)
1.1 旅游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对象:
➢ 旅游活动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各种社会现象所特有的规律
性的东西,就是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 旅游是一项由人的主观意志和其他有关的客观条件共同引
发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
➢ 这一活动的实现或现象的发生,有三个方面的要素是不可
或缺的:
一是旅游主体, 即旅游者;
二是旅游客体, 即旅游对象,或 称旅游资源;
三是联结主体与 客体的旅游媒体, 即现代意义上的 旅游业。
1.2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①旅游发展史的研 究。源自②旅游活动的基本 要素以及各要素之
间关系的研究。
③旅游与文化及旅 游与社会的研究。
④将旅游作为一种 地理现象进行的研
究。
⑤旅游行政组织和 旅游政策法规的研
究。
⑥旅游实务的研究。
3)我国旅游学学科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尽管我国的旅游学界提出了一系列与旅游相 关的概念,如旅游影响、旅游动机、旅游细分市场、 旅游目的地、旅游收益增值率等,但这些概念很少 为旅游研究所独有。
其次,这些旅游概念没有形成一个独特的系统。
最后,旅游学没有以经验来检验其陈述正确与否的 特有标准。
1.4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②这些概念 要形成一个 独特的逻辑 结构;

绪论旅游学概论

绪论旅游学概论
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旅游业旳发展必 然会对地域旳社会、经济、文化产生影响,旅游学要研究发展旅游业、 开展旅游活动产生旳多种社会影响,制定出增进主动影响克制悲观影响 旳措施;分支学科:旅游社会学、旅游行为学等。
(四)将旅游作为一种地理现象进行研究
预测客源地和旅游目旳地之间旳旅游流量、对旅游区域、度假区和 旅游走廊进行形态学分析以及地理规划等,这方面形成份支学科——旅 游地理学。
(二)分支学科层
分支学科层是在对旅游现象中详细对象旳研究过程中,由旅游学理 论体系旳扩展和深化而产生旳分支学科,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产生旳分 支学科所构成。在学科研究中,因为领域涉及面宽,存在着学科继续细 分旳可能和必要。
1.旅游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是研究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反应旳多 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及其规律旳学问。旅游经济学是最早涉足旅游学 旳领域,也是当代旅游学最主要旳构成部分之一。它从经济角度来研究 旅游活动,揭示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活动旳效应。
※ 地理学介入旅游研究也很早
1991年保继刚等编著《旅游地理学》
※ 《旅游管理学》研究方向十分活跃
国内旅游研究存在旳不足:
一是旅游研究还不能满足实践发展旳需要,存在着理论落后于实践旳滞后现象; 二是旅游研究不少还停留在定性旳经验分析阶段,定量研究明显不足,当代科 学研究中旳大量新措施、新工具在旅游研究中利用极少; 三是在思维措施上也多是归纳性、总结性旳,推理性和演绎性旳极少等。
3、旅游学旳综合研究(20世纪90年代至今)
➢ 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旅游研究旳要点开始向非经济领域倾斜, 其目旳是研究怎样使旅游和旅游业能够连续健康地发展下去,这就 是旅游旳可连续发展问题。
(二)国外旅游研究旳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旅游研究的全面发展和旅游学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 旅游活动渗透到各个领域,旅游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旅游经济研究, 出现多学科方向的研究,如:旅游市场学、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 游美学、旅游社会学等。 ➢ 主要文献有: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伦德伯格,《旅游业》,对旅游经营管理方面做了 比较完整的论述。 20世纪70年代,美国,罗伯特•麦金托什&夏希肯•特格波特,《旅游学—— 要素、时间、基本原理》,体系较为完整、理论性较强的旅游学教科书 。 1975年,日本,盐田正志,《观光学研究》 1979年,日本,前田勇,《观光概论》,对现代旅游的要素和特点、旅游 资源的开发、旅游业的形成等做了全面的论述。
1、旅游的经济研究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 )
该时期为旅游学研究的早期认知阶段,主要是从旅游活动带来经济 利益的角度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认知旅游现象的经济含义。 这一时期的旅游学研究虽然由于西方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影响发展缓慢,但是也出现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突破。即有些学者 开始提出旅游现象不单纯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多 方位、多层面的结构,需要从不同学科而不只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 但由于先前旅游活动产生的巨大经济利益以及早期学者对旅游活动经济 性质的论证,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还是在旅游活动的经济研究上。
1、旅游的经济研究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 )
➢ 主要文献有:
1899年,意大利,波狄奥,《外国人在意大利的移动及其花费的金钱》, 是理论上探讨旅游现象的首篇论文。 1927年,意大利,马里奥蒂,《旅游经济讲义》 首次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 现象作了系统的剖析和论证。 1931年,德国,博尔曼,《旅游业概论》 1933年,英国,奥格威尔,《旅游活动》,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1935年,德国,吕克斯曼,《旅游总论》 1942,瑞士,汉泽克尔&克拉普夫,《旅游总论概要》,认为旅游现象是众 多要素和方面的复合体,需要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 1950年,日本,田中喜一,《旅游事业论》 1954年,德国,克拉普特,《旅游消费》 1955年,意大利,特罗西,《旅游及旅游收入的经济理论 ➢ 1922年,应美国饭店协会的请求,康奈尔大学创办了四年制的饭店管理学院, 这是旅游地理学》
※ 《旅游管理学》研究方向十分活跃
国内旅游研究存在的不足:
一是旅游研究还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存在着理论落后于实践的滞后现象; 二是旅游研究不少还停留在定性的经验分析阶段,定量研究明显不足,现代科 学研究中的大量新方法、新工具在旅游研究中运用很少; 三是在思维方法上也多是归纳性、总结性的,推理性和演绎性的很少等。
(3)国外的旅游研究日益深入到旅游现象的细部,而我国旅游研究还往往喜 欢做大文章,框架宏大,而内容却比较平常,尤其缺乏科学实证的研究态度和方 法。
另外,一些在国外近年旅游研究中比较受重视的研究领域(如旅游体验),在 中国还鲜有问津者;而国外的传统研究领域(如旅游人类学),在国内也没有得 到深入展开。
1.2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
一、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旅游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探讨,一般都 把旅游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但因为对旅游现象的性质认识不同,在旅 游现象具体表述上出现了分歧,因此,具体研究对象也就各有差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条件和各 种关系的内在矛盾的运动规律,直接具体对象是旅游活动和旅游业两 方面。
1.1 旅游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国际旅游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自19世纪后半叶起,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活动所引发的现 象的不断增加,19世纪末20世纪初,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在西方 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这些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旅游学研 究也经历了一个深刻的历史演进过程。
(一)国际旅游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 国内旅游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掌握旅游学的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熟悉旅游学的学科体系,并 熟悉一些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内容 难点: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 1.1 旅游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2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3 旅游学的学科体系 1.4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与国外相比较,目前中国的旅游研究相对还不够成熟:
(1)中国的旅游研究的主流仍是“应用导向”和“热点导向”: 旅游学术队 伍的不成熟,也影响到旅游学术研究在结构上的均衡发展,尤其无益于大学教育 和深入的科学研究所共同依赖的基础理论的建设。
(2)中国旅游学术研究与国外的旅游学术研究是有差距的:不管从数量还是 质量上都不可否认。
二、国内旅游研究的发展
➢ 1978年国家旅游局成立政策研究室,集中了一批专家和实际工作者, 为我国制定旅游业政策做研究准备工作,我国旅游业才迅速发展起来。 ➢ 1979年北京大学陈传康先生较早开始了对旅游现象的探索,从地理学 的角度对旅游地理、旅游资源、园林风景等作了阐述。 ※ 切入点是旅游经济
1981年,伍宇峰《旅游经济》 1982年,王立钢、刘世杰的《中国旅游经济学》 1985年,黄辉实的《旅游经济学》 1985年,顾树保的《旅游市场学》 1986年,林南枝、陶汉军的《旅游经济学》
3、旅游学的综合研究(20世纪90年代至今)
➢ 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旅游研究的重点开始向非经济领域倾斜, 其目的是研究如何使旅游和旅游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这就 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国外旅游研究的特点
1、从单科独进的分散研究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发展,这是旅游学研究最 重要的一个演化特征。 2、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 3、从研究的领域来看,对国际旅游的研究超过了对国内旅游的研究,对 第三世界旅游的研究超过了对发达国家旅游的研究(讨论例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