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一、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
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
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
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均采用了“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均采用了“广义建筑业”的概念。
“广义建筑业”涵盖了建筑产品以及与建筑业生产活动有关的所有的服务活动,同时涉及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容,在WTO中《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包含了建筑服务贸易的内容。
根据国家统计局20xx年5月颁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收 稿 日期 :00 0 -6 2 1 .82
作者简 介: 董
钩, 试验室也改制成 为恒安通建筑 检测公 司。建筑 工程质 量监督 的发展 方 向 市场经 济的 发展 , 技 的进 步 , 科 促使 建筑 工 程 向精 、 、 、 新 大 站 的 收 费 项 目在 2 0 09年 1月 已 被 取 消 。从 安 全 监 督 和 质 量 监 督 高全方位发展 。搞好 建设 管理项 目的体 制 改革 , 认真 推行 全 的关系来讲 , 晋城 市城 区 已经 实行 了安 全监 督 和质 量监 督 的分 深 、 面质量管 理 , 更重要的是技术创新 , 学的动 态管理 , 科 人力资源 的 离, 安监站 已成 为了一个独立 的机构 , 主管安全方面的问题。
ma a e n raci c rl rjcs n s ee p n i cin n gme t rht t a p oet a di vl met r t o f eu td o de o
DONG o B
Abt c: rm tecr n sutn te ae a zs h urn t t nf e u lysprio n gmet fh rht tr r et sr t Fo ur t i a o .h pr nl e e r ti ai rh at u e s nmaae n o e ci c a po c a h e t i p a y t c e su o o t q i vi t a eu l j s i i hn ,d nf st ee p et i ci eqai prio aae eto te rh etrl r etu drh akt r ne c- nJ ce g iet e h dvl m n dr t no t ulys e s nm ngm n f cicua po c n e te re— i t eo n i e i o e o fh t u vi rh a t j s m oe d nm css m acrigtteaayi, n ocue eqai prio aae et f r et cnb poe n y c v of nao . o i yt cod nls adcnldsh ulys e s nm ngm n opo cs a ei r dol b tecn ot i e n oh s t t u vi j m v y ai r tn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如何确保工程质量,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的收益,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建筑工程合格验收。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
本文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引言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建筑工程企业逐渐增多,企业之间竞争逐渐增大。
在新时期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近些年来随着建筑工程的增多,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时常出现,造成建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保证建筑企业的收益,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实意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近几年,建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例如著名的上海楼房坍塌事故就是由于地基出现问题,现场施工不当造成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具体如图1所示,因此,企业必须意识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很多的建筑项目来说,工程质量的好坏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因而必须要对这些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管理,从整项工程的开始部分进行参与,一直到工程的结束,都不可以轻视工程的质量问题,并且还要努力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严格对工程项目各阶段的施工结果进行验收把关。
图1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2.1设计质量问题建筑工程设计环节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只有严格、科学的设计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勘察不准确、工程地质资料不足、计算简图不准确、设计构造不当、结构计算出现错误等,或过多地考虑建筑的外观造型、结构形式,忽视地区环境差异、施工条件限制、抗震构造、整改难度等因素,而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较差,问题处理的方案不当或质量不高,都会使得后期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不少的工程质量事故。
试论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思考

试论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思考作者:王晶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9期摘要:随着我国人口与土地矛盾的不断恶化,建筑工程开始加快发展速度。
为了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纵观我国当前的质量管理现状,尽管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弊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文重点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在肯定其进步的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给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0 前言经济的迅猛发展给我国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建筑行业同样如此。
随着城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在建筑工程中,质量是最为核心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人们居住环境的安全。
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对于任何一家建筑单位来说都是永久的课题。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特点就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来说,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使用性。
建筑工程需要满足各种使用性能。
如:在物理性上要能实现保温和隔热;在化学性上要能够实现耐酸和耐腐蚀;具有相应牢固程度和强度的地基和结构;刚度以及稳定性都应该满足居住的基本要求。
2)安全性。
建筑工程要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以及居民所受环境威胁的程度要尽可能的小。
一般包括:工程的结构安全度,房屋的抗震等级,建筑的防火和耐火性能以及抵抗核污染和爆炸等的能力。
3)经济性。
建筑工程的经济是指整个工程中的全部成本和费用。
要保证建筑工程的经济性,需要对设计、施工以及使用等的成本进行经济性评估,不断提高其工程价值。
4)耐久性。
建筑工程需要在使用功能满足的前提下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
不同的建筑物,在结构类型、施工方法以及质量要求上都各不相同,目前我国在其使用寿命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定[1]。
5)环境适应性。
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筑工程需要与地区经济环境、周围已建工程以及周围的生态环境相协调。
只有实现了与环境的协调,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建筑工程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进行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工程的建设要求不仅仅的只是局限在实用性和美观性方面了,而是更加的倾向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所以,在这种形式下,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应运而生。
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又对其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提供参考性的意见或者是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引言: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施工量都比较大,涉及的施工环节和施工工艺也比较多,只有通过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才能够降低各种质量问题的出现。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采用精准有效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式,才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测,这也是现代社会建筑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是目前比较良好的质量管理方式,通过提升对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质量体系建设的重点关注,对于提升其建设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一)人才队伍不完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进而对于检测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要求是非常高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逐步提升,增加了对高层建筑或者是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数量,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还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新技术,这样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才能够更加的具备专业性和技术性。
目前来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资质和专业化的技术能力。
但是,在对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还是处于零状态。
再加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部门也没有定期的对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导致工程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检测设备更新不及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的发展阶段。
所以,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设备和手段也都在进行着全面的更新换代。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分析

[摘要]通过“鲁布革”工程,建筑业进行了企业生产关系的大变革,但并没有把科学优化施工技术方案作为“鲁布革”经验的重点。
提出进一步提升施工生产方式,就要发展以“减少工程量、降低消耗量、确保高质量”为核心内容的工程总承包。
“LG”工程经验是继“鲁布革”工程之后的第二次冲击,冲击的目标是建立适应工程总承包需要的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运行机制。
[关键词]项目管理“鲁布革”工程“LG”工程工程总承包Abstract:According to Lubuge Hydro-electrical Project,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arried out large reform ofenterprises production relations,but it didn't take optimiz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cheme as the emphasis of LubugeHydro-electrical /PMP/Project's experience.The paper put forward to develop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 for the core ofreducing quantity,decreasing consumption and ensuring quality.LG Project expe rience is the second shock afterLubuge Project.Its target is to build up new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enterprise operation mechanism appli-cant to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Lubuge Hydro-electrical Project;LG Project;project general contract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通过学习、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逐步探索和建立起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以下简称为项目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分析摘要: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质量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是增强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环节。
通过对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管理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和不断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成为了施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得施工企业在注重施工成本的同时必须面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质量通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施工质量为基础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针对施工质量问题做出科学的应对,以健全、完善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为基础提高企业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以此为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近年来我国建筑市场的繁荣为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施工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过于粗放,导致施工质量控制存在诸多的不足。
例如:套用施工质量控制点、套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分包工程质量控制不严等都造成了施工质量隐患。
而这一现状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现状。
1.1 市场过度竞争,建设单位行为欠缺规范建筑业是行业中相对劳动密集型的一种,手工作业和简单的辅助工具是主要的手段,市场准入标准比较低,从而引来了一些缺少资本的小企业和个人,从而导致了过度的竞争。
除此之外,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建设工程的业主并不符合市场主体的标准,有的甚至不是完全的法人,许多不规范行为存在于建设工程项目中。
部分建筑企业为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在关注效益的基础上往往忽略对工程的质量管理,在缺乏技术规范、管理体系以及监督体制的基础上,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都相对落后。
浅谈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现在规律 。 ()
能齐全的项 目管理 部门和机 构 , 并根据工作 的实际需求分别
发展 。但工程管理与项 目管理具有本质 区别 . 二者的管理对 象不同 。工程管理是在特定产业环境 中对于特定形 式的技术 集成体 的管理 , 而项 目管理 是对一项有 明确 的 目标 , 有有 具 限的资源和临时性质的独特工作或 活动的管理。项 目管理 的
3 我 国现 阶段 建筑 工程 管理存 在亟 待解 决的 问题
目前 , 我国全面实行 建筑工程项 目管理工作 的时间还 比
较短, 而且相对缺乏 系统 、 专业 、 深入 的理 论研 究与 探讨 , 导
应用研 究的互动过程 。 3 m程管理的领 域广泛 。 () 工程管理领 域既包括 重大工程建设 实施 中的管理 , 譬如 , 程规划 与论 工 证、 工程勘察 与设计 、 工程 施工与运行 管理等 , 也包 括重要和 复杂 的新 型产 品的开发 管理 、 制造管理 和生 产管理 , 包括 还 技术创 新 、 术改造 的管理 , 技 而企 业转型发展 的管理 , 产业 、 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战略发展 的研 究与管理等 , 也是工
制, 致使企业承包三方不能与工程总承包 和项 目管理相互脱 节, 各行其事 , 致使建筑工程管理的安全保证被大打折扣 , 使 建筑工程安全从制度上 、 从监督机制上得不到保障 。 3 管理体制不健全 . 2 目前 。 我国建筑工程 管理工作 中 , 管理体 制不健 全是尤 为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 。健全 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耍设置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摘要】:建筑工程质量是决定建筑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 质量的优劣, 直接影响工程建成后的应用。
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建设施工单位的信誉和效益,更是与人们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是参建各方工作的重点, 也是参建各方共同的职责。
本文结合我国建设发展的具体情况, 阐述了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工程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和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问题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的建筑业的发展也很迅猛,很快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日益增多,也在不断地满足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从而建筑工程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但同时,某些建筑工程也出现了质量方面的问题。
在实际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一)工程质量管理的概况广义的工程质量管理,泛指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其管理的范围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决策、勘察、设计、施工的全过程。
一般意义的质量管理,指的是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
专家认为它从系统理论出发,把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作为整体,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以正确的设计文件为依据,结合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数理统计,建立一整套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用最经济的手段,只有合乎质量标准,科学的方法,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治理,投资大,建成符合标准、用户满意的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要求把质量问题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工程质量好与坏,以预防为主,手续完整。
并以全过程多环节致力于质量的提高。
这就是要把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以事后检查把关为主变为预防、改正为主,组织施工要制定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把影响质量的诸因素查找出来,发动全员、全过程、多部门参加,依靠科学理论、程序、方法,参加施工人员均不应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使工程建设全过程都处于受控制状态。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一般住房的寿命在25年至30年之间,与我国民用建筑的最低设计寿命至少为50年的规定存在不小的差距。
2009年以来不断涌现出了有关住房质量问题的新闻:“楼脆脆”——2009年6月27日,上海市闵行区莲花河畔一幢13层在建商品楼,因施工程序错误形成地基压力差,楼体整体倒塌,造成一名工人死亡,引起业界巨大震荡,被称为“楼脆脆”。
“楼歪歪”——2009年7月中旬的一场大雨后,四川省成都市校园春天小区6号楼和7号楼的一些住户忽然发现,两栋楼之间的距离比以往近了很多,两栋楼斜靠在一起,越向上贴得越近;靠得最近的地方,相邻的阳台窗户已经无法打开。
“楼薄薄”——2009年8月,浙江省桐乡市太阳湖小区汇宇都市花园16幢3单元6楼某业主在装修过程中发现,楼板厚度仅为7.9厘米。
据业主查询到的建设局档案,该小区客厅楼板设计厚度应是12厘米,其他区域为10厘米。
“连续发生的倒楼、裂楼事件更让人感到楼房如此脆弱,似乎安居之所并无安全之感。
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住房质量的提高提出了迫切要求。
既然我国存在住房质量与国家技术标准严重不符的寿命(也是质量)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就不能仅仅由住建部内部掌握,而应让社会知情,促使政府主管部门真正按照法定职责履行职务、让生产经营者正视自己的义务;更重要的是,各界要根据职责,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在居住方面的公共安全,维护其合法权益,严格建筑质量监管措施,保证今后的住房质量和住房寿命。
这是绿色建筑和绿色居住的基础。
(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1.历史沿革建国之后,我国在工程质量方面,一直由施工单位进行内部质量控制检查,检查具有单一性。
直到1958年,才加入了第二方的验收,实现在企业自控的基础上,第二方的建设单位参与质量验收。
1980年以后,发展成核验制,在第二方验收的基础上,加入了第三方的监督,此时政府成为监督主体。
随着改革开放之后建筑业的发展,我国开始实行工程监理制度,这就发展成一种社会监督方式。
2.现状新世纪,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和建筑业迅猛发展,也渐渐出现很多问题,对建筑业的规制和建筑质量的监管势在必行。
2000年国务院发布《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条例中明确了政府对建筑工程监管的基本原则,也对建筑工程从开工之前施工许可证的审发到设计施工图的审查,再到竣工之后对建筑质量的最后验收、备案等主要阶段的监管逐一明确。
从质量的审核验收转向备案制,我们可以发现政府渐渐的退出了微观、直接、实体监督,实现了向宏观、间接、行为监督的转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建筑质量管理的发展规律所在,建筑质量监管体制一直随着时间和市场需求在改变。
建筑质量监管制度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基本法律、法律法规等实施细则、由专业部门制定的规范标准。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建筑业和建筑活动规范,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新建筑法(征求意见稿)》以及相当一批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虽然我国在建筑质量监管立法层面上取得了进步,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新问题的出现,这些法律法规开始滞后性凸显,而且可操作性差,原则性过强。
一些行政法规的具体实施细则不配套,规范标准的多样化导致执行时难以为依。
建筑质量的检测、监督、认证机构的权责不明和法律执行过程中的跟踪缺位,使政府,消费者,生产者群体构成的建筑质量和控制体系看起来有些弱不禁风。
3.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新动态(l)21世纪的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建筑市场、房地产开发市场必将进一步开放。
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设备和管理方面的优势, 发达国家建筑大企业不忌讳近距离全方位的竞争, 工程质量势必成为竞争的重要内容。
为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我国广大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有不断完善自己的勇气和信心。
(2)建筑工程的广义质量概念日益被业内接受。
工程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服务等构成广义的质量概念。
物理需求方面的舒服适用、安全; 心理需求的美观大方、品位象征;外在质量的外型、装演、品牌等, 同时成为供需双方关注的焦点。
(3)项目质量控制重心的转变要求修订质量战略。
传统的项目质量形成过程是由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的业务过程, 这显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 必须把质量控制重心转向业主需要。
为此质量战略就要讲究目标、效益、发展的可持续性, 要求提出质量100%战略、质量品牌战略、质量创新战略等。
(4)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出现创新苗头。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 体现在国际上少数大公司的“追求卓越”上。
质量体系、质量再造工程、质量功能展开、质量接口管理强化、集成化、智能化信息统计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还有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等, 已是方兴未艾。
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施工单位方面的问题我国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明确了企业的具体责任和具体工作,但目前来看很多建筑施工企业还缺乏法律意识,在具体的工作中经常违反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存在以下不当或错误的行为,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
1.无证或超越资质等级承包、非法挂靠、转包或非法分包。
2.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顾后果以垫资、压价,甚至行贿等违法手段承揽工程。
3.为牟取利润,不计后果压低成本,自行或串通设计人员乱改设计,使用低价劣质材料,甚至偷工减料,放任职工不按技术规范操作,粗制滥造。
4.在竣工验收中弄虚作假,掩盖工程质量缺陷,提供虚假质量保证资料。
5.私招乱雇,工人队伍素质低下。
另外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对潜在凶险的重视。
建筑工程施工时,存在很多不可预计的危险因素,然而有些重大的潜在凶险却是客观存在、有迹可循的,比如高处坠落、深基坍塌、机械伤害等极容易威胁人身安全的危险源,然而我国很多企业依然缺乏对这些危险源的认识和重视,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和防范,据了解我国因高处坠落等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占伤亡总数的80%还要多,可见企业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
施工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才能真正保证质量管理的实施。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要做好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 做到三控制。
还应做好自检、互检、交接检。
总之,施工企业应加强质量管理, 严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关, 充分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
质量管理人员要把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施工质量管理的全过程。
(二)设计单位行为不规范工程质量发生问题,都认为是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实际上其中一些问题是由于设计不到位造成的。
比如,在房屋等建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往往由于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等原因,使工程设计留下了产生质量问题的隐患。
在屋面防水设计中,发现有局部泛水檐高度不够,也有伸缩缝出屋面墙压顶设计部合理。
自由排水的屋面上,檐部不作铁皮泛水檐,而且卷材没有探出挑檐的边沿等。
在楼地面的做法上,预制空心板上先抹平而后作面层,按这种设计施工的地面和天棚,绝大多数易产生裂纹。
另外,由于设计问题,房屋墙体渗漏严重,门窗缝隙大,厕浴间地面倒坡、积水,滴水线向内斜导等现象也比较严重。
现在很多设计单位实行的是谁承揽工程谁设计。
这样在单位内部形成固定搭配,致使某几个人对某一类设计非常熟练,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工程,其他设计人员又不易介入,使设计单位的设计优势及专业之间的互补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设计质量。
另外,设计质量监督站对设计质量的监测是每年抽验,这样致使很多建设项目设计得不到及时检测,为设计质量事故埋下隐患。
设计单位必须按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设计任务,建立健全设计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建立完整的设计文件的编制、复核、审查、会签和批准制度。
(三)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有的建设单位不是完全的法人主体,建设资金的使用、施工单位的选择、建设标准的选择等都不能自主决定,常受到其主管单位的影响,无法承担分包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
缺乏市场意识,破坏与承包方的平等交易关系。
阻碍市场机制的发展。
而且投资责任机制不健全,片面追求低造价,片面追求高标准、短工期,这些都阻碍了工程质量。
因此, 建设单位应立足于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管理, 使建筑工程不仅是一个施工实体形成的重要过程, 同时也是质量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过程。
所以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健全体系, 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要进行适应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