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3-20班)18
绍兴市诸暨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学考含解析

A. 王阳明
B. 顾炎武
C。 王夫之
D. 黄宗羲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开清代考据学的先河的是清代的顾炎武,“章太炎"中的“炎”字就来源于顾炎武的“炎”,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
4。有思想家称:“愚不肖者之蔽在于物欲,贤者智者之蔽在于意见,高下污洁虽不同,其为蔽理溺心,不得其正则一也。”该思想家是
A。 程颐B。 朱熹C。 陆九渊D. 王守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认为污下的人受“物欲”蒙蔽,高洁的人被“意见”左右,身份不同的人,“不得其正”的根源都是“蔽理溺心”,这一观点是陆九渊提出“发明本心”思想的理论依据,C项正确;程颐、朱熹和王阳明,都不是提出“发明本心”的思想家,与这一分析无关,ABD三项错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勤劳耕作,不要好高骛远
C.重农抑商D。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用“守株待兔”的故事,告诫统治者不要“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说明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要根据现实需要进行变法,A项正确;“勤劳耕作,不要好高骛远”与“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等同于守株待兔的说法不符,B项错误;“重农抑商"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专制",D项错误。
15。1474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保罗·托斯加纳里认为:“从加那利群岛(非洲西北海域)往西5500公里就能抵达日本,9200公里就能抵达杭州”。他还送给哥伦布一幅加纳利群岛以西海域的海图。由此可知,托斯加纳里
浙江省诸暨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3-20班)人民版

诸暨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3-20班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16世纪西班牙曾经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其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 B.美洲白银的大量输入C.政府滥发纸币 D.与荷兰、英国的商业竞争2、“航海法公布后,除本国船或生产国的船外,其它船不准运送货物进港,如果一条荷兰船要将羊毛运到纽约,不准卸货,要从牙买加运糖到伦敦,也不可以。
”公布这个航海法的国家是()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D.英国3、英国东印度公司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的,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
对于“东印度公司”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②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③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④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某历史课外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同学们分别撰写了“铁路运输时代的到来”、“产业工人的贫困”、“世界市场的形成”、“落日余晖的晚清帝国”等论文。
该小组最合适的研究主题是( )A.近代清朝的兴衰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交通工具的变革 D.工业浪潮的冲击5、18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
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
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当时英国社会出现的什么重大变革的需要( )A.农业灌溉的需要 B.旅游观光的需要C.工业革命商品运输的需要D.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备的需要6、根据下列表格中内容,推测其要认定的年份可能是( )A年7、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38题1.下图为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图中所示的航线,属于迪亚士的航行路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根据材料中新航路开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达·伽马开辟的到达好望角的新航路,故A项错误;②为哥伦布到达美洲的航路,故B项错误;③为迪亚士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故C项正确;④是麦哲伦进行的环球航行,故D项错误。
故选C。
2.16世纪初的头几年里,欧洲传统进口香料胡椒的价格在里斯本从每担80杜卡特(当时欧洲流行的一种金币)下降到每担20杜卡特。
而同时威尼斯的胡椒价格却从每担42杜卡特涨至每担80杜卡特。
这一史实可以作证的历史现象是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物种大交换D.美洲大开发【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贸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里斯本地区的香料和胡椒量增大,所以价格下降,而威尼斯的商贸中心地位受到冲击,所以胡椒价格下跌,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表现,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价格革命及物种大交换,故B、C两项错误;当时香料等主要来自亚洲,因此与美洲的开发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A。
3.哥伦布首次航行时,率旗舰“圣玛利亚号”和“尼娜号”、“平达号”两艘帆船从巴寒罗那港口起锚横渡大西洋,船员们在船上储备了够吃一年的食物。
他们的食物中不可能有的是A.玉米B.葡萄C.牛肉D.面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玉米原产美洲,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由美洲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在哥伦布的首次航行中不可能带玉米,B、C、D三项在当时欧洲都已经出现,皆有可能,故排除,故选A。
4.下图是北美洲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环境恶化水灾泛滥B.大批土著被卖为奴C.殖民者掠夺和屠杀D.工业污染损害健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浙江省诸暨市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草塔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X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2.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3.右图是一副古代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4.历史是复杂的。
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
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5.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郡县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6.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B.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C.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D.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7.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8.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9.“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10.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浙江省诸暨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1、右图选自寿宇恒同学家珍藏的1954年第1期的《人民画报》。
与图片所示现象有关的运动是: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土地改革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2、读右图,为了在两年到三年内超过英国,中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该运动的最大特点是:A.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B.变革生产关系,追求高速度C.公有化程度高,绝对平均主义D.鼓足干劲,科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3、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下列城市或地区,按其对外开放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青岛②深圳③海南岛④上海浦东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②①③④D ②①④③4、下表为1978年和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食品消费的情况表(单位:公斤),该表说明:主食肉类禽类鲜奶1978年182.7 19.2 1 8.61987年123.6 29.9 2.9 15.4A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的背景下,人民主食消费不足,只能寻找替代食品B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C 改革开放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 改革开放背景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主食消费减少,副食消费增加5、袁绮佩和寿晨晴同学喜欢收集民间顺口溜,这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气息。
以下是她们在安华收集的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②“深挖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挖三尺三,麦秸做扁担”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安华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6、石惠同学在历史杂志上发现一句话,“满街的列宁装和中山装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特别明显的时尚象征吧。
诸暨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1-2班)17

诸暨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2)单项选择题(24小题,共48分。
请将所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1.15世纪,西欧各国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A、迫切需要了解东方B、获得价廉物美的东方商品C、证实“地圆说”的科学性D、到东方扩张领土2.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标志有①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②日本的“开国”③中国的门户开放④英国确立在印度的优势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最先走上殖民掠夺道路的两个西方国家分别是A、荷兰、英国B、英国、法国C、葡萄牙、西班牙D、俄罗斯、美利坚4.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工场手工业向机器生产发展的趋势C、增强殖民扩张的实力D、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5.2003年,世界各地纪念人类航空百年。
在纪念活动中,人们肯定会提及的伟大发明家是A、马库斯B、福特C、卡尔·本次D、莱特兄弟6.曾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的经济学家是A、亚当·斯密B、凯恩斯C、里根D、克林顿7.2004年7月,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公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经济成就”排行榜。
其中,排名前四位的依次是克林顿、约翰逊、肯尼迪和里根。
这四位总统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三个最长的经济增长期。
这些经济成就的取得归结于上述几位总统都A、以“新边疆”为施政纲领B、以“伟大的社会”为施政纲领C、采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D、适时调整经济政策8.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自然灾害严重,粮食生产颗粒无收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度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9.资本主义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异化”。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推荐文章山西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上册第四章知识点热度:期中考试是教师的全过程教学管理的重要支撑环节。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1.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使我党总结出最突出的教训是A.必须建立人民军队B.必须进行武装斗争C.必须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D.必须坚持革命的领导权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根据国际国内时局的变化,调整政策的着眼点是A.开创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B.由国内革命战争转向民族革命战争C.解决反封建的根本问题,即农民的土地问题D.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3. 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B.要建立陕北根据地C.要北上抗日D.摆脱蒋介石的围追堵截4. 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是A.没有国内的统一,无法抗击日本侵略B.认为共产党比日本侵略者容易对付C.当时革命根据地已迫近南京,威胁国民党统治D.欺骗社会舆论,为“剿共”寻找借口5. 下列哪一事件不是发生在1933年的A.蒋介石对苏区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B.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C.“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D.东北抗日联军组成6. 迫使国民政府正式对日作战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8. 1946年“制宪国大”的非法性主要体现在A.国民党一党参加B.违背政协决议C.各民主党派拒绝参加D.国民党建立了独裁统治9. 人民解放军把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主要方向,直接原因是由于这一地区A.群众基础良好B.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C.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D.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10. 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对中国哪一阶级打击最大最直接?A.农民阶级B.官僚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买办资产阶级11. 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气势汹汹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测试题(三四单元)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三、四单元)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答案在答题卡上)1.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
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2.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 )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D.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3、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
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牧畜4、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5、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 )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B.使美元升值C.鼓励农民提高产量D.保护丧失支付能力6、1933~1936年期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蓝鹰标记的目的是为了 ( )A.调整农业B.整顿银行金融C.复兴工业D.社会保障救济7、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的目的是()A.减少产品,刺激消费B.维持利润,稳定商品价格C.为了扩大再生产D.销毁过期商品,减少库存8、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点是()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③9、戴高乐曾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暨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16世纪西班牙曾经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其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 B.美洲白银的大量输入C.政府滥发纸币 D.与荷兰、英国的商业竞争2、“航海法公布后,除本国船或生产国的船外,其它船不准运送货物进港,如果一条荷兰船要将羊毛运到纽约,不准卸货,要从牙买加运糖到伦敦,也不可以。
”公布这个航海法的国家是()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D.英国3、英国东印度公司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的,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
对于“东印度公司”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②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③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④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某历史课外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同学们分别撰写了“铁路运输时代的到来”、“产业工人的贫困”、“世界市场的形成”、“落日余晖的晚清帝国”等论文。
该小组最合适的研究主题是( )A.近代清朝的兴衰B.工人运动的发展C.交通工具的变革 D.工业浪潮的冲击5、18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
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
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当时英国社会出现的什么重大变革的需要( )A.农业灌溉的需要 B.旅游观光的需要C.工业革命商品运输的需要D.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备的需要6、根据下列表格中内容,推测其要认定的年份可能是( )A年7、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8、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1860年,法国还与英国鉴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这些政策( )A.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促使世界市场走向成熟C.加速了欧洲一体化 D.促进了资本输出9、阅读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表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给社会带来的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 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 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10、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
”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11、在今天中国的市场上,到处可见商标为“西门子”的家电和通讯产品,该公司创始人恩斯特·维尔纳·冯·西门子(Ernst Werner von Siemens,1816-1892)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科学家,他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果是( )A.创造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B.1876年发明电话C.1866年研制成功发电机D.1866年研制成功电动机12、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
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
”这里“兴衰消长”的转折时期是( )A.20世纪后期 B.19世纪末期C.18世纪末期 D.17世纪后期13、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
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 )A、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B、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14、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同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与否,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
”这一法令说明了()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D、新政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15、摘自2008年01月31日南方报业网—南方周末: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民主党总统罗斯福大加干预搞“新政”,把美国从萧条中拖回。
但是至今不领情,反而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也大有人在。
“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理由可能是( )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干预B、规定了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资本家的利益受到损害C、颁布《工业复兴法》,制定经济计划D、社会救济,以工代赈16、二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为( )A.混合市场经济B.计划指导型经济C.社会市场经济D.政府主导型经济17、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
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
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 B.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C.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D.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18、克林顿总统在2000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说:“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创造了2000多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20年间最低点。
”这一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是源于()A.“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B.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C.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彻底改变19、下面照片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以下选项中关于这个新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货币学派的理论盛行C.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显著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要求20、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 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B. l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C. 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D. 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21、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联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22、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极深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 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 多场战争,平均5 年就开战一次。
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这种“政治智慧”是指()A.法德共同参加不结盟运动 B.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C.法德决定要完善民主和法制 D.法德一起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23、一位旅行者携带德国马克前往柏林。
根据欧元启动进程的有关规定,该旅行者持德国马克最迟到柏林消费的时间应该在()A.1998年6月B.2002年6月C.2008年6月D.2010年6月24、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25、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有90%以上为美国和西方国家所垄断,其中又有70%由跨国公司垄断。
在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中有60%—80%来自美国,而在美国的电视中,外国节目仅占l%—2%,在全世界跨国流通的100本书中,有85本是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面对这一现象,发展中国家正确的态度是( )A.要采取措施抵制外来文化产品 B.全力进口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C.让市场自由选择各类文化产品 D.积极提高本国文化产业竞争力26、在一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
其中与当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明显不符的是()A.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把双刃剑B.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D.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27、按照1996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公布的数据,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的人数为乱9亿,1996年则上升为8.41亿之多。
耐人寻味的是,1996年和1997年,世界谷物产量连续两年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
造成这一状况的现实根源是()A.发展中国家农业资源匮乏 B.殖民国家长期掠夺的结果C.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度增长 D.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28、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水资源多目标开发工程,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假如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资金上的问题,可以向下列哪个国际组织求援()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关贸总协定29、2003年8月,南孚电池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集团收购;2004年12月,中国联想集团以1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2010年8月,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沃尔沃汽车的收购。
在全球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明()A.发展中国家总是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B.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C.并购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一 D.现代企业通过并购扩张市场30、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人之初,性本善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31、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