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怎么挑出安全食品 避免有毒食品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基本常识

食品安全基本常识

食品安全基本常识食品安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由于食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食品安全常识,以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食品安全的基本常识。

一、选择新鲜的食材在购买食材时,我们应该选择新鲜的食材,尽量不要买过期或者是变质的食物。

在购买肉类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肉的颜色、气味、质地等来判断肉的新鲜程度。

同时,在购买蔬菜水果时,我们也应该选择新鲜的,不要购买变质的或者是有虫卵的。

二、储存食物在储存食物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冷藏:适当的冷藏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在冷藏时,我们应该将食物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并且要将食物分开放置,以免交叉污染。

2.烹饪:在烹饪食物时,我们应该将食物煮熟或者煮熟透,以确保不留下细菌。

3.避免受潮:一些食物容易受潮,如面粉、米饭等,我们应该将其放在干燥的地方,避免受潮。

三、避免交叉污染交叉污染是指一些细菌从一个食品传染到另一个食品的现象。

为了避免交叉污染,我们应该:1.分开储存:将不同的食物分开储存,以免细菌交叉传染。

2.分开烹饪:在烹饪食物时,我们应该使用不同的炊具和餐具,以免细菌交叉传染。

3.洗手:在烹饪食物前后,我们应该洗手,以免手上的细菌传染到食物上。

四、注意食品的来源我们应该注意食品的来源。

在购买肉类时,我们应该选择正规的超市或者肉店,以确保食品的质量。

在购买水果蔬菜时,我们应该选择正规的农贸市场或者超市,以确保食品的新鲜程度。

五、注意食品中的添加剂在购买食品时,我们应该注意食品中的添加剂,尽量选择无添加的食品。

在食品中添加剂会增加食品的口感、保质期等,但是一些添加剂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无添加的食品。

六、注意食品的烹饪方法在烹饪食品时,我们应该注意食品的烹饪方法。

烹饪方法不当可能会导致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流失,或者是产生有害物质。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烹饪方法,以确保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食品安全常识有哪些

食品安全常识有哪些

食品安全常识有哪些一、选购食品的方法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有的感官性状。

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腻酸贩、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在食堂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二、选购冷饮食品的方法1、看包装:产品包装严密无损、商标内容完整,品名、厂名、厂址、净重、主要成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清晰可见。

2、看色泽:产品色泽应与品名相符,若其颜色过于鲜艳,失之自然,就有可能是添加了过量色素所致,不要购买和食用。

3、闻香味:产品香味应与品名相符,应香气柔和,无刺鼻,无异臭味。

若有异味,则表明已变质。

4、品滋味:产品滋味应酸甜适宜,不得有苦味、涩味、酒味(酒精饮料除外)。

5、观液汁:产品应清澈透明、无杂质、不混浊,无沉淀。

如果发现饮料分层,有絮状沉淀或有大量搅不散的沉淀,是已变质的显着标志,不能饮用。

另外若在运动后或空腹时大量食用冷饮食品,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心脏,使之发生突发性的痉挛现象,导致各种酶促化学反应失调。

三、怎样鉴别奶类食品奶类及其制品是成年人和病人比较理想的食品,但是极易腐败变质。

鉴别奶及奶制品的卫生质量,可按以下方法进行。

鲜奶:正常感官性状呈白色或稍带黄色的均匀混悬液体,无凝块、无杂质,有微甜和鲜奶独特的芳香气味。

如果发现奶的颜色变灰、变黄或红色,有酸味,出现凝块或沉淀时,说明奶已经变坏了,不能饮用。

奶粉:正常感官性状应为谈黄色、粉状,颗粒较小并均匀一致,无结块和异味。

选购奶粉时,应检查包装是否严密,因为不严密时,奶粉容易潮解。

另为要注意保质期,过期奶粉,其卫生质量没有保证。

食品安全十大基本常识

食品安全十大基本常识

食品安全十大基本常识
食品安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食品不合格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

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常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十大食品安全基本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选择新鲜食材
选购食材时应选择新鲜的、质地均匀、无异味的食材。

注意检查食材包装是否完好,避免购买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2. 注意食品存储
将生食和熟食分开存放,冷藏食品要保持适宜的温度。

冰箱要经常清理,避免食品交叉污染。

3. 煮熟食品
确保肉类、海鲜等动物性食品煮熟煮透,防止食物中的细菌感染人体。

4. 饮用安全水源
饮用水源要保持清洁卫生,避免含有有害细菌或化学物质的水源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5. 避免生食
避免食用生肉、生蛋、生海鲜等生食品,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6. 注意食品加工
食品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避免在不洁净环境下加工或保存食品。

7. 合理膳食搭配
合理搭配各类食品,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减少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8. 避免过量食用
控制食品的摄入量,避免食用过量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

9. 注意食品安全事件
如果发现食品有异物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食用并报告相关机构。

10. 定期检查食品安全知识
不断关注食品安全新闻和知识,保持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识。

以上就是十大食品安全基本常识,希望大家能够以健康的方式饮食,远离食品安全问题,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食品安全小口诀6句

食品安全小口诀6句

食品安全小口诀6句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食品安全的小口诀。

以下是十个关于食品安全的小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购买食品要看标签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包装上的标签,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等信息。

合格的食品标签应该清晰明了,无误导性,有助于消费者正确选择食品。

二、存储食品要分开不同种类的食品应该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比如,生肉和蔬菜要分开存放,以免细菌互相传播。

三、烹饪食品要彻底在烹饪食品时,要确保食品熟透,避免食用生食。

烹饪可以有效地杀死细菌和寄生虫,保障食品安全。

四、食品过期不能吃食品的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可以保持安全、可食用和满足营养需要的时间。

过期的食品可能会产生变质,含有有害物质,食用后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等问题,因此过期的食品不能食用。

五、饭前饭后洗手饭前饭后要养成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在接触食品前后。

洗手是预防食品污染和传播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

六、饮食要均衡多样合理膳食搭配是保障人体健康的基础。

要保证摄入多种食物,均衡膳食,合理搭配营养素,避免营养过剩或缺乏。

七、不买不明食品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

不明食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食用后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八、食品加工要卫生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要保持环境卫生,避免细菌和有害物质的污染。

加工过程中应注意食品的温度、时间和卫生条件,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九、孕妇食品要慎选孕妇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要避免食用生肉、生鱼、生蛋等容易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

同时,孕妇还要注意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糖分。

十、饮用水要安全饮用水是生活中必需的,要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瓶装水,定期清洗水壶和水杯,避免细菌滋生。

总结起来,食品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标签,存储食品要分开,烹饪食品要彻底,食品过期不能吃,饭前饭后要洗手,饮食要均衡多样,不买不明食品,食品加工要卫生,孕妇食品要慎选,饮用水要安全。

如何挑选安全的食品

如何挑选安全的食品

如何挑选安全的食品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许多人开始注重如何挑选安全的食品。

如何挑选安全的食品,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产品标签在挑选食品时,我们应该认真查看食品的标签,了解其配料和营养成分等信息。

注意观察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生产厂家的名称与地址等。

如果产品标签信息不全或存在疑点,我们就应该多加慎重,不要轻易购买。

二、认证标志认证标志通常是食品生产商通过特定的检验机构或认证机构获得的证明。

在购买时,应该注重食品的认证情况。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虚假的认证标志,我们要通过官方认证机构的查询渠道来验证通行的认证标志。

三、产地选择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产地来挑选安全的食品。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避免选择污染严重的地区生产的食品,尤其是海产品、蔬菜等。

同时,选择实力强的知名品牌或者大企业生产的食品,会更有保障。

四、购买场所购买食品的地点也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购买时,我们应选择有信誉、产品质量保证的超市、商场,不购买来历不明的食品或从小摊贩购买食品。

如果要购买有机食品,也应选择官方认证的有机食品专营店。

五、口碑和评价市场上的食品品牌繁多,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查看消费者的口碑和评价。

同时,可以通过本身的判断,选择口感好、口碑好的食品,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较大概率选择到品质较好的食品。

六、部分食品特别注意有些食品特别容易包含有害物质和重金属污染,包括:1. 海产品:如寄生虫、菌类等问题。

2. 有机食品:有机食品质量好,我们应该选择有资质的官方认证机构。

由于有机生产方式特殊,我们选购时要格外留心。

3. 肉制品:注意检查肉品是否“生态养殖、零添加、无药残”。

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肉制品,不要购买。

4. 方便食品:如零食和速食品等,老少皆宜,但需要注意产品标签,检查产品中是否有过多添加剂和色素。

综上所述,挑选安全的食品需要我们多方面的思考和考虑。

关注产品标签、认证情况、选择产地、购买场所、品牌口碑以及特别注意的产品等因素都需要我们多留意。

食品安全检查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安全

食品安全检查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安全

食品安全检查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食品安全检查成为了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

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安全却是一个困扰。

本文将从食品标签、外观、气味、口感、产地、价格等方面,分享一些判断食品安全的准则。

一、食品标签食品标签是衡量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据之一。

合格的食品标签应当包含以下信息: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列表、营养成分表、生产者和产地等。

通过阅读食品标签,我们可以了解到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同时也可以看到食品的成分,了解是否含有对自己有害的物质。

二、外观通过观察食品的外观,我们也可以初步了解食品是否安全。

新鲜的食品通常具有良好的外观,如水果表皮光滑、色泽鲜艳,蔬菜叶片翠绿饱满等。

如果食品出现色泽发黄、外表有斑点、变质发霉等情况,那么很可能是不安全的食品,需要谨慎食用。

三、气味食品的气味也是判断食品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格的食品通常具有清香、自然的气味,如新鲜面包的香气、水果的芳香等。

如果发现食品有异味,如发酵味、腐败味等,那么很可能是不安全的,应该避免食用。

四、口感食品的口感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新鲜的食材通常具有饱满的口感,如鲜嫩的蔬菜、多汁的水果等。

如果食品口感不佳,如肉类过于韧硬、果实变得涩口等,可能存在质量问题,需要谨慎购买和食用。

五、产地食品的产地也是判断其安全性的参考因素之一。

如果是正规渠道、有信誉的生产商生产的食品,往往比较可靠。

此外,一些食品特定的产地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如德国的奶制品、日本的水产品等。

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可以了解一下其产地和生产商的背景信息,选择更有保障的食品。

六、价格价格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

市场上有时会出现低价甚至过低价的食品,这很可能是质量低劣或假冒伪劣的食品。

因此,在选购食品时,应该根据市场行情合理判断价格,谨慎购买过低价格的食品。

综上所述,通过食品标签的阅读、外观、气味、口感、产地和价格的综合考量,可以辅助判断食品的安全性。

鉴别食物好坏的小妙招

鉴别食物好坏的小妙招

鉴别食物好坏的小妙招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但是随着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普及,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简单实用的鉴别食物好坏的小妙招。

一、外观鉴别外观是鉴别食品好坏的第一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判断:1.颜色:食品的颜色应当鲜艳、自然,不应该过于黯淡或人工着色。

比如,橘子应该是橙色而不是黄色,新鲜的鱼肉应该是红色而不是灰色。

2.气味:食品的气味应当清新、自然,不应该有异味或腐臭味。

比如,新鲜的牛奶应该有清新的牛奶味,而不是酸臭味。

3.形状:食品的形状应当完整、规整,不应该有变形或破损的迹象。

比如,新鲜的蛋糕应该是完整的,而不是变形或破损的。

二、包装鉴别现代生产中,许多食品都会有包装,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包装来进行食品的鉴别:1.日期: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日期来判断食品是否新鲜。

2.包装材料:食品的包装材料应当符合卫生标准,不应该有异味或异物。

比如,塑料袋应该是无毒无害的,不应该有塑化剂或异物污染。

3.包装密封性:食品的包装应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不应该有漏气或漏水的现象。

比如,瓶装饮料应该是密封的,不应该有气泡或漏水。

三、口感鉴别食品的口感是我们最直接的感受,也是鉴别食品好坏的重要方面: 1.口感新鲜:食品的口感应当新鲜、自然,不应该有异味或腐臭味。

比如,新鲜的面包应该是松软的,而不是发硬或发霉的。

2.口感口感适中:食品的口感应当适中,不应该过于甜或咸。

比如,饮料应该是甜度适中,而不是过于甜腻。

3.口感质地:食品的口感应当有一定的质地,不应该过于软烂或过于硬梆。

比如,糖果应该是有一定的嚼劲,而不是过于软烂。

综上所述,鉴别食品好坏需要我们多方面进行判断,不仅仅是单一的外观、包装或口感。

我们应该注重食品的安全和健康,选择优质的食品,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正确选择食品的20个技巧

正确选择食品的20个技巧

正确选择食品的20个技巧食品质量关系到人类健康,如何正确选择食品是很重要的。

选择食品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选到高质量、不含有害物质的食品,保护我们的健康。

本文总结了20个关于正确选择食品的技巧,供大家参考。

1.选择本地食品本地食品通常少经过长途运输,所以品质和新鲜度更高。

此外,通过购买本地产品可以支持当地农民和生产商。

2.关注食品标签食品标签上通常会标出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热量等信息。

更重要的是,标签上还应该标明该产品的生产厂家和批次号码等信息。

3.选择真正的有机产品有机产品需要通过认证和标签才能为真正的有机产品。

选择符合标准的有机产品可以确保我们吃到的是健康的、不含有害化学物质的产品。

4.选择天然食品天然食品是指没有添加化学剂、防腐剂等人工成分的食品。

选择天然食品可以保证我们吃到的是健康的、没有污染的食品。

5.自制食品自制食品可以确保食品中没有添加物,而且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工食品,更加符合个人口味。

6.选择新鲜食材新鲜的食材通常比长时间储存的食材更有营养,其质量也更好。

在西方国家,选购时看它是否散发着新鲜的气息,有弹性,有光泽度即可。

7.选择国内名牌产品顶级国内品牌的产品通常会有更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选择这些品牌产品可以更好的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8.不要购买过期食品过期食品其营养价值和安全性都大打折扣。

购买食品时一定不要忽略其保质期信息,避免购买到已经过期的食品。

9.避免食品中添加过多的盐糖过多的盐和糖摄入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

在选择食品时可以注意查看其营养标签,避免过多摄入盐和糖。

10.避免购买变色或有异味的食品变色或发出异味的食品很可能是变质或者受到了污染,购买时要特别注意。

11.选择低脂肪食品选择低脂肪食品可以降低摄入过多的脂肪,这有助于保护心脏和血管健康。

12.不要购买经过臭氧处理的食品臭氧处理可能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

在选择食品时可以注意查看标签,避免购买经过臭氧处理的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你怎么挑出安全食品避免有毒食品
从“染色馒头”到“牛肉膏”、“毒豆芽”、“染色芝麻”、“硫磺姜”、“化学醋”、“水银刀鱼”……这个4月,食品安全问题似乎扎堆儿出现。

21日,关于牛肉膏问题的质疑余音未落,广东佛山又爆出在猪肉中掺入硼砂等有毒原料假冒牛肉的恶性案件,涉案假牛肉数量达1.6万多公斤!有评论说,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中国老百姓的态度已从“愤怒”转到了“无奈”,但愤怒、无奈之余,大家对这些每天都要吃的食物,依然有各种各样的担忧。

如何才能减少老百姓的这种担忧?我国权威食品专家、国家优质肉制品质量评委南庆贤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山东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教授蔺新英,以及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原队长谭梁之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纷纷指出,首先政府应加强引导与监管,违者必须重罚;其次,老百姓学一点挑选与辨别食品的知识,多一些自我保护。

他们根据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教大家如何挑出真正的安全食品。

躲开“染”出来的漂亮食品
4月15日,湖北宜昌市查获了近1000公斤用硫磺熏制而成的“毒生姜”。

与那些颜色暗淡、浑身泥土的天然姜比起来,这些姜都光滑干净、娇黄嫩脆,不过专家指出,长期摄入硫磺,会导致人慢性中毒,严重的则会影响到肝肾功能。

仅仅过了2天,又有25吨“毒豆芽”在沈阳被查获。

同样是为了让食物更加漂亮、增加黄豆发芽率,这些豆芽里被加入了尿素、恩诺沙星、6-苄氨基腺嘌呤等违法添加剂。

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恩诺沙星是一种抗生素,一般用在动物身上;6-苄氨基腺嘌呤长期食用则会在人体内产生可致癌的亚硝酸盐。

紧接着,4月19日,又有媒体曝出北京、成都、辽宁等地先后发现染色黑芝麻,染出来的芝麻个个又黑又亮,洗过22遍,还是一盆黑水。

这些食物与本报曾报道过的“染色馒头”(详见本报第506期第一版)如出一辙,都是用人造的漂亮外表非法牟取经济利益,却置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

专家指导攻略:
挑生姜:“脏”点的最好。

姜在窖藏时埋在沙土里,要想买到放心的生姜,最好是上面沾点泥。

“毒生姜”一般要先洗后熏。

熏过的姜不仅干净,而且颜色浅,水嫩嫩的,发亮,皮薄,轻轻一搓就掉了。

正常的姜则颜色发暗、发干。

如果自己实在不会判断,最好的方法是把所有的姜都去皮吃。

因为硫磺熏制只会对姜皮造成影响,对姜肉影响不大。

挑豆芽:细长有须的更天然。

用尿素等违法添加剂泡发的豆芽,一般又短又粗、没有根须。

由于水分含量大,看上去非常饱满、亮晶晶的。

谭梁之说,他亲自试验过很多次,这些豆芽炒菜时一加热,尿素中的氨、氮等物质就会挥发出来,有明显的尿骚味。

用清水泡发的豆芽一般是细长、有根须的,颜色发暗,豆子的芽胚发乌,水分含量较低。

挑芝麻:三招辨出“染色”芝麻。

一看颜色,染过色的又黑又亮、一尘不染;没染色的颜色深浅不一,还掺有个别的白芝麻。

二闻味道,没染色的有股芝麻的香味,染过的不仅不香,还可能有股墨臭味。

三、用餐巾纸蘸点水一搓,正常芝麻不会掉色,如果纸马上变黑了,肯定是染色芝麻。

有些黑米也可能被染过色,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用牙咬开,里面是白芯,就肯定是用白米染成的。

识破以假乱真的“变脸”食物
仅凭一种叫“牛肉膏”的东西,就把猪肉轻而易举地加工成以假乱真的“牛肉”,听起来似乎难以相信,但在安徽、江西、福建、广州等地,假牛肉先后出现。

不仅如此,还有出售食品添加剂的老板教你让猪肉“变脸”的程序:先用麦芽酚去除猪肉味,然后用牛肉膏腌制2小时,让它完全具有牛肉味,最后再用胭脂红染成牛肉色。

这一切所凭借的,都是食品添加剂。

还有4月9日在山东发现的“化学醋”,由工业用的冰醋酸加焦糖色调制而成,其中不含一点粮食。

据了解,工业冰醋酸含有一定的重金属砷、铅,长期食用会导致胎儿畸形、失明和癌症。

专家指导攻略:
挑牛肉:最好的方法是别到小摊贩、农贸市场买牛肉,大超市的牛肉进货渠道稳定,比较有保障。

南庆贤教授说,目前国家对给食物上色、增香的添加剂规定还不够细致。

“牛肉膏”不是不能用,按规定限量用在牛肉上可以,但用于将猪肉变成牛肉,则属于典型的欺诈行为。

他研究了一辈子的畜牧业,在分辨肉类上可谓经验丰富:买肉时要看横切面,一般猪肉的纤维又细又松,牛肉的纤维又粗又紧;猪肉脂肪含量高,牛肉的脂肪比较少;从口感上来说,猪肉容易咬断,牛肉则有韧劲,不易咬断。

何计国则指出,除了假牛肉,用羊油浸泡猪肉、鸭肉冒充羊肉的也屡见不鲜,最好的方法是别买20块钱以下的牛羊肉,容易有假。

他提醒,在一些便宜的自助餐中,最容易出现假牛羊肉。

挑食醋:一闻二看。

据谭梁之所知,“化学醋”、“勾兑醋”从1997年就开始出现,这么多年一直屡禁不绝。

家里买的品牌醋还好,像有些像街边饭馆、小吃店的醋,一打开盖,就有一股特别呛鼻的味道,而不是正常醋该有的米发酵后的香味,尤其要注意鉴别。

这是因为冰醋酸是一种特别容易挥发的物质。

一般来说,老陈醋的颜色深、发黑,米醋的颜色淡,发棕,“化学醋”的颜色更淡,而且味道非常酸。

辨别黑心“有毒”食品
三聚氰胺奶粉和今年“3·15”所曝光的“瘦肉精”阴霾还未消退,近日在江苏又出现了“水银刀鱼”。

高达300元一斤的长江刀鱼,外表被涂上了一层银粉,鱼肚子则被灌上了水银,这一切都是为了将死鱼伪装成活鱼,并给鱼增重,卖出更高的价钱。

蔺新英指出,鱼里加入水银非常危险,即使不吃下去,一旦其暴露在空气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也会通过呼吸道进入,造成人体汞中毒。

专家指导攻略:
挑鱼类:首要准则是新鲜。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曾出台过一个非常权威的水产品购买指南,具体挑选方法是:生鲜鱼的眼睛应该是清澈而且稍微凸起的、腮鲜红没有污垢、鱼身和鱼肉应该有韧性、有光泽。

一般来说,买鱼时可以先闻闻它的味道,如果外面刷了银粉,会有股刺鼻的油味。

刀鱼的皮非常薄,用手轻轻一粘,就能粘下来。

而刷了银粉的死刀鱼,往往变质后皮已经掉了,这层银粉是不管怎么粘都粘不下来的。

鱼肚子里的水银不太好看出,但只要打开鱼腹,就会滚出来。

谭梁之说,除了刀鱼造假,市场里用普通黄鱼刷上柠檬黄和明胶等物质熬成的糨糊,冒充黄花鱼的现象也非常普遍,两者价格能差上十几倍。

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用餐巾纸一擦,纸上发黄,肯定是染过色的黄鱼。


编后:让百姓人人成为“食品专家”,实是无奈之举。

21日,卫生部等五部委下发公告,将三聚氰胺限量值标准从乳制品扩展到整个食品中,禁止在食品中人为添加。

杜绝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政府更多这样的行动,不仅加强监管,从源头抓起,还要对那些利欲熏心、失去道德底线的造假者实施严惩!几位专家也建议,取消小的自由市场,建立社区供应站,规范供货渠道,也是保证老百姓吃到放心食品的办法之一。

全讯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