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语文专题复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 - 专题五 文学文化常识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专题五文学文化常识与综合性学习文学文化常识一、填空题。
1. 《春》是一篇 (填体裁),作者是朱自清,现代、、。
2. 《济南的冬天》选自《》,作者是老舍,著名作家,原名,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有小说《》。
3. 泰戈尔,作家、诗人,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4.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
5.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
6. 孔子,名丘,字仲尼,家学派的创始人。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7. 《诫子书》选自《》,作者是诸葛亮,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8.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 (填国籍)著名童话作家。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原名,我国著名的、和革命家。
10. 《狼》的作者是,字留仙,世称,代文学家。
二、选择题。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咏雪》中“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的“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B.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
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
“天净沙”是曲牌名。
C.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 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从儿童的视角为读者展示了一位既有美丽清新的外表,又注重自己内在涵养的美好的母亲形象。
1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长篇小说集。
B.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 《吕氏春秋》,又称为《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D. 《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作者是安徒生,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13.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 法国作家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讲述了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具有不懈的毅力,就可以创造奇迹。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上文学常识汇总(期终复习之文学常识大全)

第一课《春》1.《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集主要有《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你我》等。
有《背影》、《匆匆》、《春》、《荷塘月色》等名篇先后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第二课《济南的冬天》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第三课《雨的四季》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现在安徽亳州)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
《三国演义》中他是“奸绝”,真实历史中他却是文武兼资的一代英主,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短歌行》《蒿里行》《龟虽寿》等名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观沧海》,用的是乐府旧体,题目是后人加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专题一 字音与字形(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专题一字音与字形1. 给加点字注音。
黄晕.( ) 花苞.( ) 应和.( )瘫.痪( ) 脾.气( ) 仿膳.( )嗅.到( ) 姊.妹( ) 祷.告( )吝.啬( ) 分歧.( ) 鄙.薄( )琢.磨( ) 懒惰.( ) 惩.戒( )蓬勃.( ) 女娲.( ) 孤苦伶仃.( )羞怯( ) 勋.章( ) 怪诞.不经( )呈报.( ) 钦.差( ) 莽莽榛.榛( )lì临( ) jué别( ) hōng托( )shì弄( ) 粗guǎng( ) jiàn 赏( )tì傥( ) cán 愧( ) 感kǎ( )xùn职( ) 废xū( ) tān 塌( )sǒng恿( ) zhà栏( ) 禁gù( )温xùn( ) xuàn耀( ) 滑jī( )狡huá( ) bì下( ) 绵yán( )气gài( ) 泥tán( ) chān和( )澄chè( ) diāo像(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纯粹.(cuì) 庇.护(bì) 晕眩.(xuàn) 拈.轻怕重(niān)B. 怅.然(chàng) 余晖.(huī) 爵.士(jué) 独树一帜.(chì)C. 妥.当(tuǒ) 虐.待(nüè) 徘徊.(huí) 热浪灼.人(zhuó)D. 和蔼.(ǎi) 蜷.伏(quán) 呈.报(chěng)骇.人听闻(hài)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酝酿.(liàng) 憔.悴(qiáo) 威慑.(shè) 咄咄.逼人(duō)B. 凯.歌(kǎi) 清冽.(liè) 静谧.(mì) 拈.轻怕重(niān)C. 霎.时(chà) 愕.然(è) 喧嚣.(xiāo) 哄.然大笑(hōng)D. 嗔.怪(chēn) 蜷.伏(juǎn) 绽.开(zhàn) 恍.然大悟(huǎng)5.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应和.(huò) 水藻.(zǎo) 荫.蔽(yīn)B. 参.差(cēn) 边塞.(sài) 称.职(chèng)C. 暮霭.(ǎi) 绽.开(zhàn) 澄.澈(chéng)D. 温煦.(xù) 高邈.(mǎo) 红绫.(línɡ)6.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着.落(zhuó) 匿.笑(nì) 狭隘.(yì) 拈.轻怕重(niān)B. 狡黠.(xié) 庇.护(bì) 称.职(chèn) 哄.然大笑(hōng)C. 徘徊.(huái) 妥当.(dàng) 头衔.(xián) 畏罪潜.逃(qián)D. 虐.待(lüè) 突兀.(wù) 呻吟.(yín) 咄咄.逼人(duō)7. 下列各组词语中均有一个读音有误,请用横线画出来并订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向大海也能要“药”刘诗瑶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
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
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
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
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
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
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
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⑦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⑧首先是采样难。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默写(学生版)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默写一、默写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1)遥故园菊,应战场开。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现出诗人军旅途中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暗喻行军的特定环境。
2.《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
晴空一排云上,便引诗情到。
3.《夜雨寄北》(李商隐)(1),巴山夜雨涨秋池。
(2)《夜雨寄北》中,描写亲人盼询归期的句子是:“。
”4.《潼关》(谭嗣同)(1)终古高云城,。
(2)河流大野犹,山入不解平。
(3)《潼关》中,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来表现追求个性解放、意气风发的句子是:“,。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夕阳西下,断人在。
(3)《天净沙·秋思》中,“”用宁静美好的景色衬托了游子孤寂悲苦的心情。
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1)僵卧孤村,尚思为国轮台。
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现诗人贫困村居生活的句子是:“”7.《次北固山下》(王湾)(1)客路青山外,行绿水前。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
(3),江春入旧年。
(4)乡书何处达?归洛阳边。
(5)诗人是多情的,正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把乡愁寄予远飞的大雁,轻吟:“,”8.《论语十二章》(1)三人行,,可以为师矣。
(2)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于我如浮云。
9.《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1)回乐前沙似雪,受。
(2)不知何处吹,一夜征人尽望乡。
(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描写了大漠似雪、月华如霜的独特边塞之景。
10.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端正地书写诗文名句。
(1),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3),;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4)古诗中,诗人往往借物抒情或借景抒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一、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花枝,比喻美丽的女子。
招展,迎风摆动。
2.: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3.: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4.: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5.: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6.: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7.: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胜,完、尽。
8.: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抓、捏。
9.: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
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10.: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迁,改变。
11.:不长庄稼的地方。
12.: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13.: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14.: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答案:1.花枝招展,2.咄咄逼人,3、人声鼎沸,4、不求甚解,5、混为一谈,6、花团锦簇7、美不胜收,8、拈轻怕重,9、麻木不仁,10、见异思迁,11、不毛之地,12、怪诞不经,13、大相径庭,14、神采奕奕)二、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这是荒园,(少有人来),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2.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3.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长草木的地方)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4.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5.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起来。
(答案:1.人迹罕至2.殉职3.不毛之地4.大相径庭5.神采奕奕)三、解释下列词语。
(1)贮蓄: 。
(2)安适: 。
(3)吝啬: 。
(4)憔悴: 。
(5)鉴赏: 。
(6)殉职: 。
(7)怂恿: 。
(8)怅然: 。
(9)缥缈: 。
(答案:(1)储存,积聚(2)安静而舒适(3)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4)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5)鉴定和欣赏(6)为公务而牺牲生命(7)鼓动别人去做某事(8)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9)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四、选择题。
期末专题复习-语言运用 名著阅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语言运用+名著阅读一.书法鉴赏(共1小题)1.书法,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符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表达形式,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向导,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见证者。
让我们一起赏鉴书法作品,触摸历史温度。
ㅤㅤ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不同书体展现出不同的风采。
下面是班级书法鉴赏会上的四幅书法作品,张铭同学在鉴赏其中一幅书法作品时说:“字形扁方,呈蚕头雁尾之势。
”他说的书法作品是()A.B.C.D.二.对联题(共4小题)2.下面是关于孝道的对联,请将备选汉字组成下联。
(备选文字:寸草常行孝心怀)上联:承恩不忘三春雨下联:3.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宣传组用对联表示祝贺。
请根据上联,帮忙选择最恰当的下联。
上联:半载巡天追月斗下联:A.绮梦飞天入火星B.千钧国器访深空C.三英逐梦立功勋4.某学校开展“走近名著,学写对联”活动,学校为此征集对联,请根据所给上联,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读名著似逢甘露下联:赏美文如春风上联:三国神州藏水浒下联:圣地过红楼5.请从下面10组短语中选择6组,组合成一副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对联。
上联:下联:①挑灯苦读②一朝决胜③学海泛舟④十年寒窗⑤双亲期盼⑥乘风破浪⑦展雄才⑧不畏难⑨志凌云⑩立壮志三.语言运用(共2小题)6.根据划线部分仿写句子,构成排比句。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知识的积累,,。
7.三年的时光,让我们的友谊长存。
依照示例进行仿写。
示例:友谊是参天大树,为你遮风挡雨;友谊是斜风细雨,帮你洗涤心灵;友谊是缕缕阳光,给你照亮路途。
友谊是,;友谊是,;友谊是,。
四.概括仿写(共6小题)1.【崇尚榜样】为了更好地开展“青年志,家国情”主题活动,学校对学生进行了“我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查。
下图是开展活动前后的问卷调查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所表现的特点。
2.【活动二:社会新闻事件】京月20日消息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教育部语用司召开中国数字博物馆(以下简称数字博物馆)建设启动会,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国传媒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中国文字博物馆等6家一期项位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会议。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一、古代文言文基础知识回顾
-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人民所使用的书面语言。
- 古代文言文在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 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需要进
行研究和理解。
二、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 古代文言文注重修辞和韵律,借助工整的句子结构和韵律感
染读者。
- 古代文言文使用较多的典故和成语,需要理解和掌握相应的
文化背景。
- 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相对复杂,需要进行逐步
研究和练。
三、古代文言文的研究方法
- 多读经典古文,培养对古代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
- 研究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词义,熟练掌握古代文言文的
常用词汇。
- 分析古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掌握常用的句子结
构和语法模式。
- 练写作古代文言文,提高对古代文言文的运用能力。
四、古代文言文的应用领域
- 古代文言文在文学作品中有重要地位,如古诗词、古小说等。
- 古代文言文在历史文献和经典著作中有广泛运用,如史书、
经典等。
- 古代文言文在文化传承和思想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以上是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的概述,希望
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古寺词赏析(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诗中描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4.下列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
B.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景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从“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5.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具有怎样的胸怀?答:表达诗人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自选一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答:“生“”“入”用拟人化的写法,赋予“日”与“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诗句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7.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
(意对即可)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表现了时序交替(或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日更迭)。
分析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答:杨花、子规、明月。
10.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示例一: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已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
A.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B.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诗歌想象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四)阅读下面的散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 “天净沙”是曲牌名,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13. 下列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曲短短28字,意境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心灵。
B.前三句,18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人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词一景, 真可谓“惜墨如金”。
但是,凝练而不简陋,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C.这首曲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人漂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D.从整个构思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景物是主体,人的活动与情感在作品中是次要的。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诗是由当前离别愁苦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相聚的欢乐的憧憬。
15. 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16.对诗中用字品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首句中两个“期”字,一问一答,一扬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次句中的“涨”字,既表现凄凉萧瑟的景象,也写出了诗人羁旅之愁、思归之苦的深重C.“共剪西窗烛”是诗人对友人询问归期的肯定回答,让友人得到安慰。
D.诗中的“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17.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中,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想象将来和友人欢聚,共剪烛于西窗之下,向友人述说思念之情。
感情是愁苦中夹杂渴望团聚的欢乐。
(意思对即可)专题七古诗文名句积累(一)古诗文默写。
1.明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8.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2章》)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1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十二章》)11.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二)根据要求填空。
1.《观沧海》中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复习旧的知识,就会有新发现和新认识。
《论语》中阐述这一道理的名句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夜雨寄北》中诗人设想未来相逢情景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天净沙。
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5.《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论语》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告诉我们: 向他人学习时,应明辨优劣,善于选择。
7.思乡是古代诗人经常吟咏的一种情怀,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就表达了故园之思。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题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9.《观沧海》中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10. 曹操的《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做总写的句子是:东临碣石,以观沧《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朋友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2.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
《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启发我们虚心取人之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启示我们学习要“学”与“思”相结合。
13.我们珍惜时间,常用孔子的话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4.你读过的古诗词、曲中,有许多表达作者思乡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示例: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5.写出连续两句带有“月”的诗句:示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6.写出连续两句带有“春”的诗句: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专题八重点文言文知识(一)《咏雪》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
(1)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2)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
(3)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2. 古今异义。
(1)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孩子、儿子和女儿。
(2)撒盐空中差可拟.古义:相比。
今义:设计、起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2)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就是谢太傅他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这和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4.下列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差强人意B.参差不齐C.成绩差D.出公差5. 回答下列问题。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答:融洽、欢快、轻松的氛围。
(2)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为什么?答:示例一:“撒盐”一喻好。
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示例二:“柳絮”一喻好。
因为它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就好在有意境。
(3) 从课文中看,“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答:对课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笑”前喻,“乐”后喻;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4)写出两句连续的含有“雪”字的诗句来。
答:示例: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6. 下列语句中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妙?请写几句赏析文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示例:第3)句,诗人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2)相委而去.:离开。
(3)友人惭.:惭愧。
(4)下车引.之:拉,牵拉。
(5)相委而去.:金弃(6)元方人门不顾.:回头看(7)尊君在不.:同“否” (8)去后乃.至: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元方人门不顾。
译文: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4)友人惭,下车引之。
译文:朋友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3.请你对课文中“友人”的做法和表现做评价。
答:“友人”与人约在中午,而他却中午不到,这是不讲信用;面对儿子骂人家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
4.说说“尊君”“君”与“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君,对对方的尊称;家君,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5. 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友人)过中不至(陈太丘)去后(友人)乃至6.简要概括课文中陈元方、友人的形象。
(1)陈元方:懂礼识义,落落大方,又很率直: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能言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