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章 第2节 营养物质的作用 教案 苏科版

合集下载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8章 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 构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1节 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2节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苏科版七年级生目录
0002页 0045页 0063页 0076页 0109页 0130页 0181页 0227页 0283页 0349页 0417页 0469页
第8章 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第2节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第1节 植物体的组成 第3节 单细胞的生物体 第10章 水中的生物 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 第12章 空中的生物 第2节 昆虫 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 第14章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第2节 生物检索表

(新)苏科版生物七下《第2节 生物的分类》公开课(教案) (2)

(新)苏科版生物七下《第2节 生物的分类》公开课(教案) (2)

第2节生物的分类〔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可被当作生物分类依据的生物特征,知道当今生物学家用来分类的最重要的依据。

(2)能说出动物和植物的几大类群。

2、能力目标:尝试根据动物和植物的一定特征进行分类;能有条理的答复下列问题,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有耐心,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能认真专注的学习;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二、重点、难点1、重点尝试运用学的分类方法根据一定的特征给动物和植物分类。

2、难点能说出可被当作分类依据的生物特征。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给动物分类1、让学生观察书本P115插图,尝试给这些动物进行分类。

〔多数同学将按动物的生活环境进行分类,此时教师应该表扬和鼓励!〕2、引导同学按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进行分类:(1)有脊椎动物有哪些?(2)无脊椎动物有哪些?(3)有脊椎动物,根据他们不同的特征又分成哪几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4)无脊椎动物,根据他们不同的特征又分成哪几类?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二)给植物分类1、让学生观察书本P117插图,尝试给这些植物进行分类。

2、引导同学按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进行分类:(1)种子植物分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分成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2)孢子植物分成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五、教学后记第二课时一、设计思路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主要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独立探究、合作研究为学习方式,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搜集、整理、研究信息材料的过程中自主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方式,从而到达各方面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重在培养研究意识与研究精神,掌握研究过程或方法。

研究性学习适应了中小学生对外部世界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符合学习者个体开展的需要和认知规律。

初中生物_《人体的营养》专题复习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人体的营养》专题复习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专题内容包括《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和《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三节内容。

知识内容包括人体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合理营养的含义、食品安全的注意事项,本章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极其重要的探究实验,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2.本节内容在教材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掌握直接关系到下一节内容物质的循环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饮食上存在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偏食、挑食、不吃早餐等,希望通过本专题的复习,能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

2.学生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种类,以及如何饮食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知识的分类、比较、归纳总结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

3.描述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方面1.掌握“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方法。

2.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认同小肠的形态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2.认同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难点: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大环节:课前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把比较简单的合理营养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放到课前自主完成,课上订正答案,做题巩固。

并且把简单零碎的知识充分整合,利用平衡膳食宝塔把合理营养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结合起来;消化系统的组成与食物的消化整合,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合作探究环节分小组合作完成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消化系统的组成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合作探究中采用多种方式缓解学生疲劳,巩固理解:1.整合知识:人体的消化系统组成与食物的消化整合一起。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需要主要营养物质》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需要主要营养物质》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需要主要营养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2.了解不同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3.掌握正确的膳食结构和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蛋白质的作用和来源。

2.脂肪的作用和来源。

3.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和来源。

4.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和来源。

5.均衡饮食的概念和重要性。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充满各种食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人体为什么要摄取这么多不同的食物。

步骤二:介绍蛋白质(15分钟)1.向学生解释蛋白质是身体组织的主要构成成分。

2.介绍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豆类和鸡蛋。

3.强调蛋白质对生长和修复身体组织的重要作用。

步骤三:介绍脂肪(15分钟)1.讲解脂肪对维持健康和提供能量的重要性。

2.介绍一些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橄榄油。

3.警告学生过量摄入不健康脂肪的危险,如油炸食品和高糖甜点。

步骤四:介绍碳水化合物(15分钟)1.介绍碳水化合物作为身体能量的来源。

2.介绍一些富含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全麦面包和米饭。

3.提醒学生避免过多食用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糖果和碳酸饮料。

步骤五:介绍维生素和矿物质(15分钟)1.解释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身体正常功能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2.介绍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奶制品。

3.强调不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步骤六:讲解均衡饮食(15分钟)1.介绍什么是均衡饮食,即摄入适量各种营养物质的饮食习惯。

2.强调均衡饮食能维持身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

3.提供均衡饮食的具体建议和实例,如每天摄入五种不同颜色的蔬菜水果。

步骤七: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不同营养物质。

四、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实例:通过举例和图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和来源。

2.提问与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

第三章矿质营养

第三章矿质营养
◇ 缺镁症状:叶绿素不能合成,叶片失绿,其特点是从下部叶 开始,叶肉变黄而叶脉仍保持绿色,这是与缺氮病症的主要 区别。有时呈红紫色。若缺镁严重,则形成褐斑坏死。
第三章矿质营养
7. 硅
◇ 吸收形式:单硅酸〔Si (OH)4〕。 ◇ 硅多集中在表皮细胞内,使细胞壁硅质化,增强
了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和抗倒伏的能力。 ◇ Si对生殖器官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如对穗数、小穗
◇ 有益元素或有利元素 有些元素并非植物必需的,但能促进某
些植物的生长发育,这些元素称为有益元素或有利元素,常见的有钠、 硅、钴、硒、钒等,如Si对水稻、Al对茶树等。
●稀土元素 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在57~71的镧系元素及
其化学性质与镧系元素相近的钪和钇。植物体内普遍含有稀土元素,稀 土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作用,如低浓度稀土元素可以促进种 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第三章矿质营养
●下图:当细胞外的某一离子浓度比细胞内的该离子浓度
高时,质膜上的离子通道被激活,通道门打开,离子将顺
着跨质膜的电化学势梯度进入细胞内。
离 子 通 道 运 输 离 子 的 模 式 图
第三章矿质营养
(二)载体运输
载体运输学说认为,质膜上有各种载体蛋白,属于 内在蛋白,它有选择地与质膜一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 形成载体—物质复合物。通过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透 过质膜,把分子或离子释放到质膜的另一侧。
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善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即:不可缺少性,不可替代性,直接功能性。
第三章矿质营养
根据上述标准,现已确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包括氮)有14种,它们是:
氮(N) 磷(P) 钾(K) 钙(Ca) 镁(Mg) 硫(S) 铁(Fe) 铜(Cu) 锌(Zn) 锰(Mn) 硼(B) 钼(Mo) 氯(CI) 镍(Ni)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3单元第二章第2节人体内能量的利用同步测试试题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3单元第二章第2节人体内能量的利用同步测试试题

第2节人体内能量的利用一、单项选择题10℃的水升高至50℃,需要燃烧甲、乙、丙和丁四种物质的量分别是30g、25g、60g和90g.那么含能量最少的物质是〔〕A. 甲物质 B. 乙物质 C. 丙物质 D. 丁物质2.一样重量的以下物质在体内完全分解,释放能量最多的是〔〕A. 糖类 B. 无机盐 C. 蛋白质 D. 脂肪3.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其意义是A. 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C.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4.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比拟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进展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参加浓度一样的高锰酸钾溶液2mL,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几种蔬菜汁液,直到褪色为止.实验结果如下,请判断哪种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蔬菜汁种类黄瓜汁青椒汁胡萝卜汁白菜汁蔬菜汁滴加量14滴8滴20滴11滴A. 黄瓜 B.青椒 C.胡萝卜D. 白菜5.为了比拟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黎明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参加2ml一样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观察结果如下据表可知,四种蔬菜的维生素C含量不同,那么由多到少依次是〔〕①黄瓜汁②青椒汁③芹菜汁④白菜汁高锰酸钾溶液〔2ml〕14滴8滴15滴11滴A. ①②③④B. ②④①③ C. ③①④②D. ④③②①6.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 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 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C. ②与③中分别含有消化蛋白质和脂肪的酶D. X表示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7.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于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B. 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是因为脂肪的热价高于糖类和蛋白质C. 人体腋下的平均温度为36.8℃D. 人体被病菌感染时,体温升高,医学上称为“发热〞,发热对人体有害无益8.人体吸入氧的最终去向是〔〕A. 构成细胞B. 分解有机物 C. 交换二氧化碳 D. 与血红蛋白结合9.维生素C水溶液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某生把甲乙丙丁四种果蔬研磨成汁,并用统一规格的滴管将它们分别逐滴滴入到2毫升一样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所用汁液滴数如下表,据此分析果蔬维生素C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选项是〔〕果蔬甲乙丙丁滴数12 5 8 7A. 乙丁丙甲B. 甲丙丁乙C. 丁甲丙乙 D. 丁丙乙甲10.关于食物中的能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可用燃烧的方法 B. 质量相等的花生、核桃含有的能量也一样多C. 越名贵的食物,含有的能量越多 D. 不含能量的营养物质,就不是身体必需的11.某同学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二次重复实验的数据分别为1244千焦、1249千焦、1248千焦,那么该种花生种子中所含能量为〔〕A. 1249千焦B. 1244千焦 C. 1247千焦 D. 1248千焦1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最终要进入以下哪个构造被人体利用〔〕A. 胃B. 小肠C. 细胞D. 血液13.氧最后在人体细胞中被利用的部位是〔〕A. 细胞核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D. 线粒体14.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A. 器官B . 肺泡C . 血液D . 细胞五米折返跑体育现场测试,一共计跑了52次,以下图中能分别表示该过程中他体温变化和单位时间是内耗氧量变化的曲线是〔〕A. a和c B.a和d C. b和c D.b和d16.能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发生褪色反响的是〔〕A. 维生素AB. 维生素DC. 维生素B D. 维生素C17.人体内进展有机物氧化分解的主要部位是( )A. 血液 B. 组织细胞 C. 肺泡 D. 血管18.如下图,是李刚在睡眠、漫步、长跑三项活动状态中的三种生理指标,甲表示呼吸频率、乙表示心率、丙表示下肢肌肉毛细血管内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率〔即氧气与血红蛋白没有别离的百分比含量〕.请选出能正确表示李刚长跑时三种生理指标的选项〔〕A. 甲﹣a,乙﹣b,丙﹣cB. 甲﹣b,乙﹣a,丙﹣bC. 甲﹣b,乙﹣a,丙﹣cD. 甲﹣c,乙﹣b,丙﹣a19.植物开花、胃肠蠕动、萤火虫在夜间发光等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 水B. 空气C. 食物D. ATP20.以下表达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A. 水稻根部主要进展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B. 快速登山时,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C. 蔬菜在低氧、枯燥、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是D. 淀粉经发酵可产生酒精,是通过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实现的21.某同学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三次重复实验的数据分别是1244千焦、1249千焦、12481焦,那么该花生种子中含有的能量为( )A. 1244千焦B. 1248千焦 C. 1249千焦 D. 1247千焦2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动物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 B.鹰飞行需要的能量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C. 动物运动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D. 萤火虫发光所需的能量来源细胞的光用23.呼吸的意义是〔〕A. 完成组织里的气体交换B. 吸进氧,呼出二氧化碳C.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 合成有机物,净化血液24.为了检测不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李明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4支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参加了2mL一样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定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组织提取液,边滴加边震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记录下滴入的组织提取液滴数.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蔬菜汁种类黄瓜汁青椒汁芹菜汁白菜汁高锰酸钾溶液/mL 2 2 2 2据表中数据可知,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是〔〕A. 黄瓜B . 青椒C . 芹菜D . 白菜25.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下实验材料的选用不恰当的是〔〕A. 用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研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B. 用唾液、淀粉和碘液来研究酶的专一性C. 用显微镜观察小金鱼尾鳍血管中血液的流动D. 用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进展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研究二、非选择题26.技能纯熟,科学探究.请你根据图1中对话内容,答复以下相关问题.做探究实验时,通常要经过几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方案﹣施行方案﹣得出结论〞.〔1〕对图1c同学的疑问做一实验.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2〕对b同学的疑问做一实验.你作出假设是:________ .〔3〕制定方案:可以参考图2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制定探究方案.①取一只锥形瓶〔50ml〕注入30ml水再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②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但不要触瓶底③参照图2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定水温.④称出一粒枯燥实验用的种子的质量,将这粒放到火焰上点燃.能点燃的是种子的什么成分?是:________ .⑤将刚刚燃烧的花生或者核桃仁种子尽快放到锥形瓶底部.待这粒种子完全燃烧后,测量水温.〔4〕施行方案:按照制定探究方案实验,并及时统计和分析数据.这个实验只做一次,结果可靠吗?________ .〔5〕得出结论:此表为科学测量数据针对c同学的疑问做一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7.萤火虫发光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细胞 ________28.人和动物的运动需要消耗________ ,能量来自________ ,为动物的运动直接供能的物质是________ .29.人体进展各种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所需要的________,都是由细胞内的________在________的参与下被分解成________和水等简单物质时释放出来的.30.听长辈说制作生伴菜不能添加黄瓜,难道黄瓜能使蔬菜中的营养素流失吗?[查阅资料]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且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实验操作]步骤一:淀粉碘溶液配制:取1克淀粉,参加100毫升水,搅拌均匀,再参加1毫升碘酒溶液;步骤二:分别榨取新颖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20毫升青椒汁分别倒入A、B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参加黄瓜汁、蒸馏水各40毫升混匀,放置6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步骤三:取等量蓝色淀粉碘溶液分别装入两个烧杯,分别倒入A、B两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现象记录]淀粉碘溶液+青椒汁和蒸馏水蓝色褪去根据上述过程答复以下问题:〔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以下情况会影响测定结果的是________ .A.混合液放置时间是不同B.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C.锥形瓶的大小不同〔2〕在步骤二中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其目的是________ .〔3〕请指出该实验存在的缺陷:________ .31.物质氧化分解的同时,蕴藏其中的________被释放出来,主要用于维持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和维持人体体温.32.如图是动物能量来源示意图,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1〕动物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源于所摄取的________,它经过________,营养成分进入________并转化为各类有机物.〔2〕动物细胞通过________作用将贮藏在________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动物各项生命活动需要.〔3〕细胞的呼吸作用是在________中进展的,这个过程过所需要的气体是________,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4〕鸟类飞行时,在________系统的支配下,引起________收缩和舒张,牵动所附着的骨产生运动.励志赠言经典语录精选句;挥动**,放飞梦想。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案

第一节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学目标】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3.亲自动手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4.关注人体的营养健康。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难点: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探究实验“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食物中含有无机盐”的材料用具。

2.学生准备:各种盒装或袋装食物的包装。

3、FLASH:(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2)富含各类营养物质的食品;(3)关注食品的安全,尝试识别过期食品。

4、视频文件:人体对食物的需要。

【教学内容】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人类的各种食物均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环境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食物中有什么?探究常见食物营养成分探究目的:分析盒装或袋装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生产原料等;推荐器材:记录本、调查表、钢笔等;观看PPT演示1.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是否相同?2.含有同种营养成分的食物生产原料相同吗?思考:食物中一般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参照课本24页实验,分组进行实验并讨论: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一样多吗?富含糖类的食物来:谷类、根茎类等食物作用:主要供能物质,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来:瘦肉、鱼、奶、蛋、豆类等食物作用:提供能量,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富含脂肪的食物来:肥肉、蛋黄、花生、豆类、坚果类食物作用:供给热量,贮存能。

备用的能物质,构成组织细胞的成分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

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而且人体的需要量也很小,但它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

观看PPT维生素的作用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成人体内的水占体重的60%-70%。

七年级生物营养物质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营养物质的作用

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它们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免疫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以下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了解营养物质的作用。

其次,脂肪是一种高能量的物质,它们在人体中提供能量,并帮助体内维持温度。

脂肪还起到保护和支撑器官的作用,吸收和转运脂溶性维生素。

此外,脂肪还起到储存能量的作用,当人体摄入的能量超过需求时,多余的能量会以脂肪形式储存起来,以备后用。

第四,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它们在许多生物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维生素分类良好,包括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和K)和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

维生素在帮助维持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促进骨骼建设,维持血液健康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矿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和骨骼的必需成分。

其中主要包括钙、磷、铁、锌和镁等。

矿物质参与调节体液平衡,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维护骨骼健康,促进血液凝固等。

同时,它们还是许多酶和激素的组成部分,参与许多代谢和生物活动。

最后,水是生命的基础,对于人体的生存至关重要。

水占据人体重量的大部分,它在维持体温、溶解和运输营养物质、排除废物和维持细胞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体每天通过尿液、汗液、呼吸和粪便等途径丢失大量水分,因此水的补充对于保持身体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营养物质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营养物质在人体中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但它们紧密相连,相互协作,维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和生命活动。

因此,我们需要摄入均衡的食物,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营养物质的作用》
一.课标要求: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对验证食物含有能量的实验和分析食品的成分等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和调查、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合理膳食对人体的重要性,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营养物质构造身体,营养物质能提供能量、营养物质维持生命和健康这3个方面来概括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难点】初一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多数,故对测量的方法,用数据来验证食物中含有能量,有一定难度。

实验“验证食物含有能量”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四.设计思路:
让学生描述进入青春期后身高体重的变化及食量的变化,分小组调查运动后饥饿感和含量的变化,分析营养物质对体的作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食物中是否含有能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小品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析营养成分,了解营养物质对生命和健康起重要作用,注重师生双方的活动与知识的归类,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活动设计:
第1课时
正进入青春期,你有查:运动后饥饿感是否增强
物含有
Q=4.2
讨论交流、得
的物质有哪些?其中供能最多的
要求学生对上课开始提出的未能解决生
第2课时
学生思考、回答:有,如水、无机盐、维生素
型的“小
情况,后来我妈妈让我
况就消失了。

.就能帮助排便呢?
哪睦收获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