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件-高二地理自然灾害与我们 最新
高二地理防灾与减灾PPT精品课件

2.室外 (1)迅速向地形开阔的地方转移,寻找上风向并靠近水源的地方。 (2)避开高大建筑物、狭窄巷道、围墙,尽量远离高压线、变压器、烟囱。 (3)山区的居民应注山意崩、滚石、滑坡、泥石的流威胁。 3.其他情况:地震多发区的家庭,应当为每个家庭成员准备一个应急包和 一张应急卡片,不要在门口、楼道、走廊等处堆放杂物,以保持通道畅通。
●教学流程设计
地震灾害的防避
1.室内 (1)不同位置的防避 ①门口或平房的窗口附近:迅速跑到室外的 空旷区。 ②其他情况: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之地躲避。
(2)注意事项 ①用被子、枕头等柔性护物住体头部,用手帕、衣服等捂住口鼻。 ②关闭家里的电源和煤气管道阀门。 ③在公共场所,切忌拥向出口。 ④如被埋压在废墟下:保持呼吸畅通,自己设法脱离险境或等待救援人员 的到来。 ⑤如被埋压在废墟下的时间较长:要尽量寻找食品和水,想办法维持自己 的生命。
结合下图说明地震后被埋压时如何进行自救? 【思路点拨】 根据图示反映的内容结合地震中自救方法分析问题。
台风灾害的防避
【问题导思】 1.海上航行的船只接到台风警报后,应采取怎样的防御和躲避措施? 【提示】 应尽快靠岸,如果不能及时靠岸,应采取“停”、“绕”、“穿” 三种躲避办法。 2.当遭遇突然发生的洪水时,人们应该如何逃生呢? 【提示】 如果能够逃脱,应该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 树、山丘和高坡等,以获得逃生的机会。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 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教材第 67 页思考
【答案】 地震发生时,人们能感觉到纵波和横波两种地震波。在震中区, 纵波使人感到的是上下颠簸,但它造成的破坏并不大,它给人们发出了地震的 信号。横波的运动速度比纵波慢,通常平均每秒 4~5 千米,是继纵波后到达地 表的破坏性极大的波。它使人感觉到的是前后左右的摇晃,并造成建筑物等的 倒塌,是直接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波。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PPT课件初识自然灾害共40页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PPT课件初 识自然灾害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拉
6——左
地理选修课件自然灾害与我们

危害:造成人 员伤亡、财产 损失和基础设 施破坏
预防措施:加强 地震监测预报、 提高建筑物抗震 能力、加强应急 救援体系建设等
01
0 2
03
04
洪水灾害
定义:由于大雨、暴雨或 持续的降雨,导致河流泛 滥,淹没土地和财产的现
象。
形成原因:气候化、暴 雨、河流流域的地形和土
壤条件等。
影响:造成人员伤亡、财 产损失、基础设施破坏和
亡。
洪水案例分析
洪水灾害定义:由于大量雨水在短时 间内聚集,导致河流水位急剧上涨, 淹没下游地区的现象。
洪水灾害案例:1998年中国长江流 域特大洪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000多亿元,受灾人口超过2亿人。
洪水灾害成因:气候变化、暴雨、植 被破坏、水利设施不足等多种因素相 互作用。
洪水灾害影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基础设施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等。
人类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制定应急预案:政府、企业和 个人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明确应对策略和责任分工。
建立预警系统:通过科技手段, 提前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为 应对灾害争取时间。
建设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加强 防洪、抗震等设施的建设,提
高城市和农村的抗灾能力。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通过宣传 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
自然灾害与人类 的关系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环境,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污染:排放污染物,导致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 城市化:城市扩张和建设对自然地貌的改变,增加灾害风险 防御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预警系统和应对措施,导致灾害损失加重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人员伤亡: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巨大的财产损失 社会秩序:自然灾害可能对社会的正常秩序造成影响 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高中地理课件《自然灾害与我们》

救援和救助
2
组织救援队伍,救助被困人员,并提供
紧急物资。
3
预警和疏散
通过各种手段提前预警人们并进行疏散。
恢复和重建
重建破坏的设施,帮助受灾人员恢复生 活。
保护环境和减轻灾害的重要性
保护环境可以减少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比如保护森林可以减少洪水的发 生,保护海岸线可以减少飓风的破坏。
结论和总结
自然灾害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预防和应对措施来减少灾害的 影响。保护环境是减轻灾害和保障人类未来的重要任务。
3 生态破坏
环境失衡、生物栖息地丧 失,导致生态系统遭受破 坏。
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的措施
地震
建设抗震建筑、进行 地质调查和监测。
洪水
修建堤坝、加强河道 管理和进行预警预报。
飓风
加强建筑抗风能力、 提前疏散和做好防护 措施。
火山爆发
设置监测系统、制定 课件《自然灾害 与我们》
自然灾害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课件将介绍自然灾害的 定义、分类、影响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以及保护环境和减轻灾害的重要性。
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灾害性事件,如地震、飓风、洪水以及火山 爆发等。这些事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分类和例子
地震
地壳快速释放积累的能量,导致地震,如汶川大 地震。
飓风
强烈旋转的风暴系统,如卡特里娜飓风。
洪水
大量降雨或河流泛滥导致的水灾,如长江洪水。
火山爆发
火山喷发岩浆和火山碎屑,如巴厘岛火山爆发。
自然灾害的影响
1 人员伤亡
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无数家庭失去亲人。
2 经济损失
6.3防灾减灾第一课时说课稿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3.定期进行教学研讨,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强化重点和难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2.在课堂上适时更新板书,避免一次性展示过多信息。
3.使用不同颜色和符号区分知识点的重要性,便于学生识别。
4.通过提问和互动,引导学生关注板书,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1.小组合作完成灾害案例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措施。
2.设计防灾减灾宣传海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模拟演练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4.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家乡设计一份自然灾害防治方案。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的前置知识包括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地理环境对灾害的影响等。然而,他们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主要有:1.对防灾减灾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理解不深;2.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能力;3.对灾害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掌握不足;4.部分学生对灾害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感到困难。
2.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生生互动,解答疑问,巩固知识。
4.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一份自然灾害防治方案,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和家乡实际情况。
2.撰写一篇关于防灾减灾的科普文章,传播防灾减灾知识。
[高二地理课件]高二地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2-PPT课件
![[高二地理课件]高二地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2-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4a8b91fd0a79563c1e72b6.png)
5.人类燃烧矿物排 放温室气体增多及 破坏植被吸收二氧 化碳减少
全球变暖
①海平面上升 ②影响世界农业
③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④对动植物的影响 ⑤飓风增多 ⑥影响人类健康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 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不加高防洪堤坝。据英 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 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 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ks5u精品课件
⑴ 服务准备
①熟悉接待计划 ②落实接待事宜 ③物质准备 ④语言和知识准备 ⑤形象准备 ⑥心理准备
ks5u精品课件
①熟悉接待计划
A B C D E F 旅游团概况 旅游团成员基本情况 全程旅游路线、入出境地点 所乘交通工具情况 交通票据情况 特殊要求和注意事项
ks5u精品课件
②落实接待事宜
二是日本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一般的住户都很清楚所住居民楼
的防灾紧急通道;在居家布置时,易倒易碎的物品通常不会搁置在无 遮挡的地方;在家里没人的时候,日本人的习惯是关闭煤气总阀。另 外, 日本每年都要举行百万人参加的抗震大演习。 除此之外, 日本的建筑物、道路等公共设施的防震加固措施效果 良好。
结论:人们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 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 自身的易损程度。
洪水加剧
沙尘暴加剧 诱发地震 或塌方
3.城市规模扩大 建筑物迅速增多 人为热量太集中
城市热岛效应 空气对流旺盛暴雨增多 城市地面下渗能力较低
城市比周围地区更易发生暴雨灾害
4.人类工农业生产、 生活产生的含有氮磷 的污水排入河道
海域水体营养物 质增多海洋浮游 生物爆发性繁殖 赤潮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案例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案例:自然灾害一、课题选择与教材分析:〈〈高二地理〉〉下册第6章第二节“自然灾害”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材料,辅以多种媒体来组织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难充分调动起来。
而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提问的形式,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并辅以学生身份的多媒体演示文稿,使学生对“自然灾害”有一个真切体验。
通过学生尝试主动提出问题,从而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的积累已使他们能够接受和理解较深的知识。
在分析事物、处理问题时也具备一定的独立性,有自己的观点。
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即知道从何处获取及如何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更要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能力和学习态度。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拓展对自然灾害——地震的认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四、教学关键:由地震这一主题出发,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关问题,为更好地解决问题做准备。
五、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讨论法和范例法,以培养学生综合、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来展开教学活动。
六、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作为研究工具和交流工具,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技术使用和学生学习之间的联系。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个网站,叫悠游网,网址:.生:没有。
师:那你们有机会可以试一下,这个网站内有一个板块叫“十万个为什么”,你可以提任何问题,由它回答,非常有意思。
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脑子里到底有多少问题呢?我们是不是人越长大问题就越少?似乎很多现象都习惯成-自然,思维成定式。
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大家开动脑筋,换一种思维方式,试试多提提问题。
高二地理初识自然灾害PPT精品课件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自然的力量是神奇而强大的,它对人类造成的威 胁主要表现在哪
些方面?
【例证1】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新年伊始,我国贵州大部、湖南出现了 大范围的持续性冻雨天气,贵州全省、湖南部 分地区道路结冰严重,对高速公路、机场等交 通造成严重影响。灾害共造成383.3万人受灾; 142.4千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3.5亿 元。
自然的力量及其威胁
美国南方尚未从风灾中喘过气来, 一场新的龙卷风又从2011年5月22日开 始摧残美国中西部地区。截至5月25日 新一轮风灾已经造成近130人死亡。美 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 该国已经发生约1 000次龙卷风,造成至少454人 死亡,是1953年以来龙卷风最肆虐的一年。
2.教材P5“表1-1-1 20世纪世界重大自然灾 害”
提示:(1)自然有其本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并 不是人类社会越发展,自然灾害就越少。
(2)人类社会虽在不断进步,但在强大的自然 力量面前,人类仍然是十分脆弱的。
3.教材P7“表1-1-2七大类自然灾害及其主管 部门”
提示:我国政府对自然灾害的分类并不是依据 单一标准进行的,而主要是依据灾害特点和灾 害管理及减灾系统三方面划分的,其中灾害管 理和减灾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表中可 以看出,每一类灾害都对应着一个主管部门, 例如地震灾害的发生主要受地质条件的制约, 应归属于地质灾害,而我国把其分开,地质灾 害归国土资源部主管,地震灾害归国家地震局
尝试探究:自然灾害按照成因可以分成哪些 类型?
提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人 为诱发灾害等。
了解
能够辩证地认识自然的力量。 掌握
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类型,掌握自然灾害的 多种分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与我们
一、应该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一)防洪准备
一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二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三准备逃生物资。
(二)、洪水应急
①尽量逃向高处, 登上坚固建筑的 屋顶、大树、山 丘和高坡等。 ②借助家中的木 制家具或尽可能 抓住木板、树干 等漂浮物,尽量 不让身体下沉, 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 毒蛇、毒虫咬伤 以及倒塌电杆上 电线的电击。
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 或野外的低洼处。 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
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 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大 雾
沙尘暴
滑坡、泥石流
• 山区、半山区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 •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 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 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 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 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 曲、汇合处。
的一点。
震后互救的应遵循的原则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 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 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 敲击声); 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 刨,以防止意外伤亡。
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风 灾
(三)、洪水中的救助
①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方法: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②抢救溺水人员 最主要的方法:科学地控水和进行人工呼吸。
二、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家庭防震避震方案主要内容
(一)震前——防震准备 ——通常以家庭为单元
(1)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订出最快捷、最安全的路径; (2)加固并合理布置室内家具,如大件家具摆在墙体薄弱处;桌下、床下不放杂 物; (3)清楚室外环境条件; (4)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家庭每个成员都应准备防震袋(或避难袋); (5)准备一些简单的营救工具,如撬棍、锤子、斧子、小钢锯等,放在震后能随 手拿到的位置上; (6)学会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搬运伤员和护理方法 等; (7)每人身上装一个小急救卡片,注明姓名、住址、电话号码、血型,紧急联系 人姓名等内容,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 (8)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以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
(二)震中——避震
抓住黄金12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
室内避震
“伏而待定” 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 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 头部。
室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震
(三)震后自救与互救
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2、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