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汇总
合集知识点总结

合集知识点总结1. 历史知识- 世界历史1. 近现代史- 世界战争- 科技革命- 政治变革2. 古代史- 文明兴衰- 帝国崛起- 文化交流- 中国历史1. 三国时期- 三国鼎立- 蜀汉、魏国、东吴- 司马氏政权2. 明清时期- 经济繁荣- 文化盛世- 社会变革2. 地理知识- 自然地理1. 地球概况- 地球构造- 地表特征2. 气候区划-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候变化- 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 城市化进程 - 人口流动- 人口老龄化 2. 经济地理- 区域发展差异 - 区域产业结构 - 区域经济合作3. 政治知识- 政治制度1. 国家体制- 总统制- 议会制- 君主制2. 政治理念- 民主- 共和- 社会主义- 政治实践- 行政区划- 公共管理- 经济政策2. 政治参与- 选举制度- 公民权利- 政治活动4. 经济知识- 宏观经济1. 国民经济- 国民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 - 国际收支2. 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 微观经济1. 市场经济- 市场结构- 价格机制- 企业行为2. 经济发展- 产业升级- 创新驱动- 信息经济5. 文化知识- 文学艺术1. 中国文学- 古代文学- 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2. 世界艺术- 绘画- 雕塑- 音乐- 传统文化1. 中华传统-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佛家思想2. 世界文化- 宗教信仰- 民间传统- 文化交流以上是知识点的合集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四边形》1、知识点: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①能正确辨认四边形。
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注意: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长和方的比较中找出图形棱角的特点。
2、知识点: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知识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①能正确辨认平行四边形。
②能感悟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③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
注: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逐步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知识点:周长的含义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
5、知识点: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①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②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知识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在估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
注: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估算相应长度的依据,逐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表示法。
《测量》1、知识点: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1毫米、1分米、1千米①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
②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2、知识点:单位间的进率①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公里)=1000米。
②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知识点: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精确地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
4、知识点:质量单位吨及1吨①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②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5、知识点:1吨=1000千克知道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知识点: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中国地理初二知识点全汇总

中国地理初二知识点全汇总一、从世界看中国(一)辽阔的疆域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220多千米,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缅、老、越。
)② 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③ 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领海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④ 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3.行政区划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县、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二)众多的人口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22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我国人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积最小是澳门。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方案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① 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
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方案生育。
② 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重点知识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 何果what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第一部分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中考语文重点知识梳理成语题常见错误类型(1)望文生义。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汇总(完整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汇总(完整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会认读以下词语:池塘、脑袋、灰色、教师、教书、捕捉、迎面、阿姨、乌龟、敲鼓、头顶会背会写以下内容:1.两条腿、四条腿,哪里宽广,头顶眼睛肚皮,孩子跳高已经自己。
2.多音字:教(jiāo)书(shū)、教(jiào)师(shī)、教(jiào)室(shì)。
3.同音字:睛(眼睛)、晴(晴天)、请(请客)、清(清凉)、情(友情)、哪(哪儿)、那(那里)、孩(孩子)、该(应该)。
4.近义词:快活——快乐、已经——曾经;反义词:快活——痛苦。
5.形容词搭配:(披着)衣裳、(甩着)尾巴、(鼓着)眼睛、(露着)肚皮、()的脑袋、(长长)的尾巴、(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带刺)的铠甲、(快活)地游来游去。
第二课:我是什么会读以下词语:晒太阳、水滴、溪水、奔跑、淹没、没有、冲毁、房屋、猜测会背会写以下内容:1.变成北极一片,傍晚海洋,工作破坏,带给。
2.多音字:级(年级)、旁(旁边)、做(做作业)、极(北极)、傍(傍晚)、作(作业)、昨(昨天)。
3.反义词:好——坏、温和——暴躁。
4.动词搭配:雨(落)下来、冰雹(打)下来、雪花(飘)下来、(发动)机器、(淹没)庄稼、(灌溉)田地、(冲毁)房屋、()的脑袋、(长长)的尾巴、(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带刺)的铠甲、(快活)地游来游去、越-----越------:越飞越高、越走越远、越长越大、越来越快、有的…。
有的……还有的: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打球,有的跳绳,还有的在跑步。
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会读以下词语:植物、旅行、准备、纷纷、刺猬、底下、低头、炸开、离开、观察、认识、粗细、得到会背会写以下内容:1.办法如果脚下更加娃娃皮毛知识。
2.多音字:为(四海为家)(为了)、降(降落)(投降)。
3.近义词:如果——假如、办法——方法、仔细——细心;反义词:降——升、轻——重、粗心——细心。
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全汇总

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全汇总一国策、战略、理念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初中政治知识点复习汇总

初中政治知识点复习汇总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9、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0、“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1、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基础”类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3、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4、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四、“根本”类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4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阅读方法:这篇文章运用方位顺序,采用“总—分—
总”结构。在阅读时,注意表示方位的词语,增加对文章的理解。
第二单元 知识要点
一、字
(1)难读的字:荚(jiá) 豌(wān) 僵(jiāng) 框(kuàng) 溢(yì)
蝙(biān) 蝠(fú) 漆(qī)
锐(ruì) 揭(jiē) 障(zhàng) 荧(yíng) 屏(píng) 唤(huàn) 索(suǒ) 奥(ào)
(2)难写的字:
竖:下部是“立”,不要写成“土”。
系:第一笔是撇,不要写成横。
究:下部是“九”,不要漏写“丿”。
(3)多音字: 称
钻
涨
系
悄
雀
二、词
(1)必须掌握的词 豌豆 按照 舒适 恐怕 耐心 玻璃 探头 愉快 盘绕 曾经 飞蛾 蚊子 即使 系着 绳子 苍蝇 证明 研究 驾驶 呼风唤雨 世纪 技术 程度 超过 探索 奥秘 联系 紧密 物质 任何 改善 黑压压 水淋淋 湿漉漉 横七竖八 (2)近义词 依照~按照 猛烈~强烈 温暖~温和 舒适~舒服 明亮~透亮 预感~预测 震动~晃动 丰满~饱满 等待~等候 揭晓~公布 广大~广泛 虚弱~衰弱 安静~平静 准备~预备 靠近~挨近 相信~确信 愉快~快乐 盘绕~缠绕 爆裂~碎裂 光彩~光华 注视~凝望 启示~启发 灵巧~灵活 敏锐~敏捷 秘密~奥秘 清楚~清晰 发现~发明 依赖~依靠 幻想~梦想 洞察~洞悉 回顾~回忆 改善~改进 改变~转变 躲避~躲藏 喧嚷~喧哗 轻盈~轻巧 暖洋洋~暖烘烘 出乎意料~意想不到 (3)反义词
(3)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这句话把稻田比作银毯,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下稻田的景象。
拟人句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这句话把钱塘江当成人来写,十分形象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要点:1.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地貌学: 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2)第四纪地质学: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地层、古气候、生物、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认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拟定第四纪地质年代表,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演化及生物界的发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3.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研究地质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主义原理是“将今论古”,即用研究现代地质作用和现象的方法去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过程。
为研究前第四纪的地质历史,有必要对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进行研究。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农业生产、工业和民用建设等都在现代地表和第四纪地层上进行,农业区划、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电工程、道路工程、厂矿和港口建筑、地下水勘探、砂矿勘测等都需要进行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勘察工作。
4.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两者联系: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2.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不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而且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3.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它们也有紧密联系,地貌工作者必需具有较充实的第四纪地质理论基础,才有可能对地貌发展的趋向进行预测性的研究, 研究第四纪地层时又往往借助于地貌学的方法。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地貌学是地质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2.地貌学的理论和方法又是新构造运动和地震地质研究的重要手段,所以地质界认为地貌学是动力地质学或物理地质学的一部分;3.第四纪地质学是历史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它把第四纪自然环境作为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地貌学概述要点:一、概念: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可分为地貌基本形态和地貌组合形态地貌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例如冲沟、沙丘、阶地等地貌组合形态:是指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多个地貌基本形态组合在一起。
如山岳、沙漠、河谷等。
夷平面:是指由剥蚀和夷平作用所产生的,以截面形式横切所有已有底层和构造的一种平缓地形。
二、简答题1.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地貌形态测量指标:是用数值表示地貌形态特征的一种定量方法。
主要包括:高度(绝对和相对)、坡度、地面破坏程度高度分为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两种地貌形态之间的高差。
坡度:指地貌形态某一部分地形面的倾斜度地面破坏程度:切割深度,切割程度=破坏面积/总面积2.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顺构造地貌:地貌形态与岩石的构造形态是一致的,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逆构造地貌:地貌形态与岩石的构造形态是相反的,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一般来讲,时代较新的褶皱,往往形成顺构造地貌,而时代较老的褶皱往往形成逆构造地貌3.什么是地貌的年代,地貌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确定方法地貌的年代主要是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
只有等基本要素固定下来以后方能算年代相对年代的确定方法:地层层序律:沉积物层层叠置,较老的岩层在下面,较新的岩层在上面。
只要岩层没有发生倒转,上面岩层的形成时代一定比下面的岩层新生物层序律: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发展,这种演化规律是不可逆的。
因此可根据画室的进化程度来判断地层的新老关系地层切割律:这一原理主要用于岩浆岩,一种岩浆岩穿插、贯入另一种岩浆岩,则显然被穿插的岩石形成较早。
类似的这一原则也可应用于一般的地质界面,如根据断裂面的穿插切割关系判断其形成顺序(1)切割关系-适用于河流阶地和夷平面年代(地貌发展中,老地貌被切割,形成新地貌)。
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底被切割成更小的新的谷地;早期夷平面被破坏,形成新的夷平面(2)同期异相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3)掩埋关系: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物绝对年代的确定方法:①直接定年法:古生物、放射性同位素、古地磁、光释光等主要利用地貌堆积物种的放射核素或其他能够测年的材料,来直接确定地貌的年代②年龄范围法研究的地貌在某一时间范围内形成,可通过寻找剥蚀地形切割的最年轻的堆积物和地貌上最老的堆积物,其区间即为地貌形成年龄③其他方法:区域对比法和历史考古法4.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假定某一准平原地区,在经历构造稳定后,随着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地貌的发展会出现三个阶段幼年期:河网稀疏,河谷间有宽广平坦的河间地;河流纵比降大,多瀑布跌水,河谷深切,谷坡陡峭,崩塌滑坡作用强烈壮年期:河道增多,地面分割加剧,河谷横剖面加宽,谷坡变缓加长,纵剖面坡降变小,河间多呈浑圆的山岭老年期:河流下切作用逐渐减弱并趋于停止,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而弯曲,分水岭缓慢降低,最终形成准平原。
当上述过程完成后地块再度抬升,则上述过程又周而复始的进行。
第三章:坡地地貌要点:一、名词解释风化壳:是指在陆地表面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度不均的薄壳古土壤:在地质时期形成的土壤称古土壤残积物: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崩塌:陡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运动的过程错落:岩体沿与陡崖近于平行的破裂面整体下移,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
移动岩体基本上保持原岩结构和产状撒落:斜坡上的风化碎石在重力作用下,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的现象倒石锥: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锥。
倒石锥的特点:上部粒度细、下部粒度粗,细土充填裂隙,显示粗略的分选,最厚处在斜坡由陡变缓处滑坡:斜坡上的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只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滑动面发生整体下滑的现象片流:降雨或者冰雪融化后在斜坡表面上形成的面状水流坡积物: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的粗粒堆积物二、简答题1. 风化作用有几种类型?各包括哪几种作用?物理风化:地表岩石由于压力、温度变化和孔隙中水的冻融以及盐类的结晶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
包括卸荷剥离、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与潮解卸荷剥离:埋于地下的岩石,当原有的压力环境减小而发生膨胀,当这种减压膨胀超过岩石的弹性变形强度时,岩石就会发生破裂。
这种作用在有大冰盖消融的地区尤为明显。
温差风化:岩石表层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使岩石崩解,多在温差大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生冰劈作用:在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的水冷却结冰时,体积增大,对围岩的压力也增大,如此冻融反复进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并使其崩解、破碎,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及高山区盐类的结晶与潮解作用化学风化:化学风化指岩石表面在水、氧、二氧化碳、有机酸等作用下产生溶解、溶蚀、水化、水解和氧化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溶解作用:指水溶液溶解岩石的某些易溶成分,使其松软、破碎、崩解的过程。
溶解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易溶解的物质溶解于水溶液,并随水溶液带走,使岩石孔隙增加,硬度减小,易于破碎;另一方面使难溶物质残留原地形成风化产物水化作用:水分子与一些不含水的矿物结合,改变原来矿物的分子结构,形成含水新矿物的过程。
如硬石膏形成石膏水解作用:指在水中电离的矿物阴离子或阳离子与H2O离解成的H+和OH-相互结合,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的过程氧化作用:指矿物与大气或水中的游离氧反应,生成氧化物的过程碳酸化作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对矿物和岩石的分解作用,这种作用在会灰岩地区尤为明显生物风化:根劈作用、新陈代谢产物的破坏、微生物的分解破坏2. 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有哪些?地质因素(岩性、结构、裂隙度等)、气候因素、地形因素、生物、时间、人类活动3. 什么叫残积物,残积物有何特征残积物: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4. 对比土壤与残积物的区别5. 简述残积物和坡积物各自的特征坡积物: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的粗粒堆积物。
其特征如下:磨圆度与分选性差;自裙顶至前缘,物质由粗变细在垂直方向上有层理,形成自下而上由碎石-亚砂土-亚粘土构成的韵律层岩性较单一,与斜坡上的基岩一致岩屑扁平面多顺坡向排列,长轴与坡向近垂直6. 简述斜坡重力作用的分类崩塌,错落,撒落,滑坡,土层蠕动,片流,泥流7. 简述滑坡要素8. 试述滑坡形成条件岩性条件:滑坡主要发生在粘土岩、页岩、泥灰岩、板岩、片岩、风化岩浆岩、黄土以及多裂隙破碎松动岩石和各种松散沉积物分布区地质构造条件:滑动面常沿层理、节理面、断裂面、不整合面、劈理面和透水层与不透水层界面发生地貌条件:具有临空面的天然和人工斜坡,坡度在20-40之间,坡脚下具有河流(或海、湖浪)掏蚀地段,使岩(土)体失去支持,易发生滑坡气候和水分条件:雨季时大量地表和地下水渗入滑体和滑动面,可加重土体负荷,削弱岩土体抗滑力并增加滑动面润滑作用,易于引发滑坡地震:地震引起土体内部结构变化,震动使老滑动面松动,使土体液化,这些都能诱发滑坡发生和老滑坡再活动人工活动:开挖边坡,使岩土体失去支持;坡上堆卸废石,加重岩土体负荷第四章:河流地貌要点:一、名词:河谷:是河流挟带着砂砾在地表侵蚀塑造的线型洼地,是一种形态组合河谷纵剖面:是指河源至河口的河床底部最深点的连线河流侵蚀基准面:河流的下切侵蚀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到某一基面的控制,河流下切到这一基准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是一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河流均衡剖面:河流发育过程中,河床在某一时期侵蚀和堆积达到平衡状态时所出现的纵剖面深切曲流:自由曲流形成后,由于地表抬升,曲流深切至基岩中,称为深切曲流,又称嵌入河曲河流阶地:由于河流下切侵蚀,河床不断加深,是原先的河漫滩或河床高度超出洪水期时水面高度,呈阶梯分布在河谷两侧谷坡的地貌,称为河流阶地河漫滩:河漫滩是河流洪水期时被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平坦部分河床: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牛轭湖:河流发生截弯取直后,被废弃的弯曲河道成为牛轭湖水系:具有同一归属的水体所构成的水网系统统称水系洪积物:由洪水堆积的物质,简称洪积物洪积扇:由于山麓带地形坡度急剧变缓,山地河流流速迅速减慢,其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半锥形的堆积体,在平面上呈扇形,称为洪积扇泥石流:泥石流是洪水夹带大量固体碎屑物质沿着陡峻的山间河谷下泻而形成的特殊洪流冲积平原:冲积平原是构造沉降区由河流带来大量冲积物堆积而成的平原三角洲:河流带来的泥沙超过海洋或湖泊的搬运能力,在河口形成的平面呈现三角形向海(湖)突出的堆积体,称为三角洲二、问答题:1.河流的侵蚀作用及作用方式河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有三种形式:冲蚀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总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