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练习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
【配套K12】2019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选习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版化学2019高考一轮基础选习题(10)李仕才一、选择题 1.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B .“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C .“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D .“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解析: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固态的能量比液态的低,所以水和冰比较,水的能量高,A 项错误;“玉不琢不成器”是物理变化,“百炼方能成钢”是化学变化,B 项错误;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属于糖类,它们均没有甜味,C 项错误。
答案:D2.我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其中青铜、陶瓷、造纸及黑火药等与现代化学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青铜的熔点比纯铜和锡都高B .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C .古代的纸张主要成分为蛋白质D .黑火药爆炸时,氧化剂只有硝酸钾解析:青铜是铜锡合金,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分金属都低,A 项不正确;古代的纸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 项不正确;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KNO 3、S 、C ,爆炸时发生如下反应:2KNO 3+3C+S=====点燃K 2S +N 2↑+3CO 2↑,氧化剂是KNO 3和S ,D 项不正确。
答案:B3.部分氧化的Fe -Cu 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 2O 3、CuO)共5.92 g ,经如下处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滤液A 中的阳离子为Fe 2+、Fe 3+、H +②样品中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③溶解样品的过程中消耗H 2SO 4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④V=224 mL⑤V=336 mLA.粗铜电解精炼时,粗铜作阳极B.生产铝、铜、高纯硅及玻璃过程中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黄铜矿冶炼铜时,副产物SO2可用于生产硫酸,D.粗硅制高纯硅时,提纯四氯化硅可用多次分馏的方法解析: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自身可以溶解,故B .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N 2都表现还原性C .向BaCl 2溶液中加入Na 2SO 3产生沉淀,再通入NO 2,沉淀完全溶解D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溶液一定有NH +4解析:NO 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 2,NO 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A 错误;N 2→NH 3,N 2表现氧化性,N 2→NO,N 2表现还原性,B 错误;NO 2与H 2O 反应生成HNO 3,HNO 3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SO 2-3氧化为SO 2-4,生成BaSO 4沉淀,C 错误。
近年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选习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选习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选习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选习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人教版化学2019高考一轮基础选习题(13)李仕才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溶解过程,实质上就是其电离过程B.H2SO4溶于水能导电,液态H2SO4不导电,故H2SO4不是电解质C.1 L 0.1 mol·L-1的H2SO4溶液中含有0。
2 mol H+D.1 L 0.1 mol·L-1的HClO溶液中含有0.1 mol H+解析:非电解质溶解时不存在电离的过程,A错误;H2SO4溶于水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H2SO4是电解质,B错误;H2SO4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而HClO 是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C正确,D错误。
答案:C2.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NaHCO3===Na++H++CO错误!B.NaHSO4===Na++H++SO错误!C.MgCl2===Mg2++2Cl-D.Ba(OH)2===Ba2++2OH-解析:HCO错误!是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拆分,A项书写错误;而HSO错误!为强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应拆分,B项书写正确;MgCl2、Ba(OH)2分别为可溶性盐和强碱,都属于强电解质,C、D项书写正确。
答案:A3.已知X和Y是两种单质,X+Y―→X2++Y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Y2-是还原产物④X2+具有氧化性⑤Y2-具有还原性⑥Y单质氧化性比X2+氧化性强A.①②③B.①②⑥C.①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解析:根据X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X是还原剂,X2+是氧化产物;Y化合价降低被还原,Y是氧化剂,Y2-是还原产物;氧化剂和氧化产物都有氧化性,还原剂D水体富营养化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及施用氮肥解析:氟氯烃是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有利于控制酸雨的产生;对废旧塑料回收利用及开发可降解塑料制品均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禁止施用氮肥不符合农业现状,故D项不科学。
【配套K12】[学习]2019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选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配套K12】[学习]2019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选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a60f48783e0912a2162abe.png)
人教版化学2019高考一轮基础选习题(1)李仕才一、选择题 1.某学生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时,结果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A .所用氢氧化钠已经潮解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C .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残留在烧杯里D .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2.4 g NaOH 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解析:A 项,所用NaOH 已经潮解,实际称量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小,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错误;B 项,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时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大,正确;C 项,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残留在烧杯里,造成了溶质的损耗,溶液浓度偏低,错误;D 项,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若不使用游码,对称取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无影响,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若使用游码,实际称取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错误。
答案:B2.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c(H +)=0.1 mol·L -1,c(Al 3+)=0.4 mol·L -1,c(SO 2-4)=0.8 mol·L -1,则c(K +)为( )A .0.15 mol·L -1B .0.2 mol·L -1C .0.3 mol·L -1D .0.4 mol·L -1解析:根据溶液电荷守恒,溶液中存在3c(Al 3+)+c(K +)+c(H +)=2c(SO 2-4)+c(OH -),而溶液中c(OH -)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则有3c(Al 3+)+c(K +)+c(H +)=2c(SO 2-4),所以:c(K +)=2c(SO 2-4)-3c(Al 3+)-c(H +)=2×0.8 mol·L -1-3×0.4 mol·L -1-0.1 mol·L -1=0.3 mol·L -1,C 正确。
【配套K12】2019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选习选择题14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化学2019高考一轮基础选习:选择题(14)李仕才1、(2017·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答案 D解析 浓盐酸容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也能使Na 2SiO 3溶液变浑浊,不能说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也不能说明非金属性: C>Si ,故A 错误;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往往混有硫化氢等杂质气体,也能使溴水褪色,不能证明乙炔是否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B 错误;浓硝酸常温下与铝发生钝化,没有气体放出,故C 错误;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 正确。
2、(2017·河北省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省际联合考试)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由法国、美国及荷兰的三位化学家共同获得,以表彰他们在“分子马达”研究方面的成就。
最初的“分子马达”的关键组件是三蝶烯(如图)。
下列有关三蝶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 20H 14B .属于苯的同系物C .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D .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 A解析 A 项,根据有机物碳的成键特点,分子式为C 20H 14,故正确;B 项,苯的同系物只含有1个苯环,且符合通式C n H 2n -6,此有机物含有三个苯环,因此不属于苯的同系物,故错误;C 项,不含有碳碳不饱和键,不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错误;D 项,根据甲烷的空间结构,此有机物中有四个单键的碳原子上的所有原子不共面,故错误。
3、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苯的分子式为C 6H 6,它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属于饱和烃B.从苯的凯库勒式看,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应属于烯烃C.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发生了加成反应D.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解析从苯的分子式C6H6看,其氢原子数远未达到饱和,应属不饱和烃,而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由于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所致;苯的凯库勒式并未反映出苯的真实结构,只是由于习惯而沿用,不能由其来认定苯分子中含有双键,因而苯也不属于烯烃;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了溴苯,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其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价键完全相同。
教育最新K12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练编题选择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练编题:选择题(3)李仕才1、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⑥豆浆和雾都是胶体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⑤⑥D.①③④⑥解析水煤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纯碱是Na2CO3,是一种盐而不是碱。
因此②⑤错误。
答案 D2、(2017·郑州、平顶山、濮阳市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X、Y、Z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为r(Y)>r(X)>r(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5;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下图转化关系。
其中R为10电子分子,是一种常见的无机溶剂。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16列B.X、Y、Z元素两两之间均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C.X、Y、Z元素形成的单质均具有强还原性D.R的沸点高于M的沸点答案 C解析R为10电子分子,是一种常见的无机溶剂,则R为H2O,即含有H、O元素,则另一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5-1-8=6,此元素为C元素,由原子半径的大小:r(Y)>r(X)>r(Z),可知X为O元素、Y为C元素、Z为H元素;M为CO或CO2;氧元素为第ⅥA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16列,故A正确;X、Y、Z元素两两之间均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如CO、H2O2、C2H2,故B正确;C、H2有较强还原性,而O2具有强氧化性,故C错误;H2O分子间存在氢键,其沸点相对较高,故D正确。
3、(2017·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古代造纸工艺中使用的某种物质存在副作用,它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使纸张变脆,易破损。
该物质是( )A.熟石灰B.草木灰C.明矾D.漂白粉答案 C解析早期的纸张生产中,常采用纸表面涂敷明矾的工艺,明矾[KAl(SO4)2·12H2O]中铝离子水解,Al3++3H2O??Al(OH)3+3H+,产生氢离子,在酸性条件下纤维素水解,使高分子链断裂,所以纸张变脆,破损,故选C。
[配套K12]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选习练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
![[配套K12]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选习练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5250390740be1e650e9a8b.png)
人教化学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3)含答案李仕才一、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中间有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将容器分成两部分。
当左边充入 28gN2,右边充入 8gCO 和 CO2的混合气体时,隔板处于如图所示位置(两侧温度相同)。
则混合气体中 CO 和 CO2 的分子个数比为()A.1:1 B.1:3 C.2:1 D.3:1【答案】D【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是物质的量之比,根据示意图可知氮气和混合气体的体积之比是4:1。
28g氮气是1mol,所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25mol,设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ymol,则x+y=0.25、28x+44y =8,解得x=0.1875、y=0.0625,所以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分子个数比为3:1,答案选D。
2、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苏打溶液与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Ca2++OH-+HCO3-= CaCO3↓+H2OB.少量S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OH-+SO2=HSO3-C.双氧水作脱氯剂,用于消除水中的氯气:Cl2+H2O2=2HCl+O2D.FeI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2Fe2++2I-+ 2Cl2 = 2Fe3++I2+ 4Cl-【答案】C3、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a、b、c(“→”表示反应一步完成)关系转化的是( )A.A B.B C.C D.DC【答案】分别滴加下图所示的试剂。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答案】C5、已知:H2(g)+Cl2(g) 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燃条件和光照条件下,反应的ΔH不同B.反应的ΔH约为[2c- (a+b)]kJ·mol-1C.“假想的中间物质”的总能量低于起始态H2和Cl2的总能量D.反应涉及的物质中,既有含极性键的物质,也有含非极性键的物质【答案】D应是放热反应,焓变应为△H=-[2c- (a+b)]kJ·mol-1。
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练编题(12)(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化学2019高考一轮选练编题(12)李仕才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是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B.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 AC.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解析:A项,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C项,物质的摩尔质量当以g·mol-1作单位时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D项,1 mol任何微粒都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
答案:B2.2016年春,雾霾天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的监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的摩尔质量是48 gB.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体积比为:3C.16 g臭氧中含有6.02×1023个原子D.1.00 mol臭氧中含有电子总数为18×6.02×1023解析:臭氧的摩尔质量是48 g/mol,A错误;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体积比为:2,B项错误;1.00 mol臭氧中含有电子总数为24×6.02×1023,D错误。
答案:C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l(OH)3在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类疾病时表现出弱碱性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反应的实质是Al3++3NH3·H2O===Al(OH)3↓+3NH+4C.Al(OH)3可用于中和馒头制作过程(如发酵阶段)中产生的酸D.Al2O3可用于制作耐火材料而Al(OH)3不能解析:治疗胃酸过多时要消耗胃中的酸,因此Al(OH)3表现出碱性,A项正确;Al(OH)3不溶于氨水,B项正确;馒头制作过程中加小苏打是用于发泡和中和酸的,不用Al(OH)3,C项错误;耐火材料本身有良好的热稳定且熔点很高,而Al(OH)3受热易分解,D项正确。
答案:C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中,NH+4、NO-3、H+、Cl-可以大量共存②0.1 mol·L-1的AlCl3溶液中,Na+、K+、SO2-4、HCO-3可以大量共存③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氨水,发生反应:Al3++4NH3·H2O===AlO-2+4NH+4+2H2O④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Ca2+、Fe2+、Cl-、NO-3一定能够大量共存⑤用NaOH 溶液除去铝条表面的氧化膜:Al 2O 3+2OH -===2AlO -2+H 2O ⑥依据铝热反应原理,能发生反应2Al +3MgO=====高温3Mg +Al 2O 3⑦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发生反应:2SO 2-4+2Ba 2++Al 3++4OH -===2BaSO 4↓+AlO -2+2H 2O⑧常温下,铝可溶于过量浓硝酸,也可溶于过量NaOH 溶液 A .⑤⑦ B .③⑤ C .④⑥ D .⑦⑧解析:①含大量AlO -2的溶液呈碱性,H +不能大量存在,错误;②Al 3+与HCO -3发生双水解反应:Al 3++3HCO -3===Al(OH)3↓+3CO 2↑,不能大量共存,错误;③Al(OH)3不溶于NH 3·H 2O ,错误;④加入铝粉放出H 2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若呈酸性,不能存在NO -3,若呈碱性,Ca 2+、Fe 2+不能大量共存,错误;⑥金属性:Mg>Al ,铝不能置换出Mg ,错误;⑧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错误。
[推荐学习]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练习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练习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d2e95d01f69e3142329404.png)
人教版化学2019高考一轮选练习题(13)李仕才一、选择题1、某同学购买了一瓶“84消毒液”,包装说明如下,请根据以上信息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4.0 mol·L-1B.一瓶该“84消毒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浓度会变小C.取100 mL该“84消毒液”稀释100倍用以消毒,稀释后溶液中c(Na+)约为0.04mol·L-1D.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含25%NaClO的消毒液480 mL,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质量为143 g【答案】D2、已知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是氧化产物 B.O2F2是还原剂C.若生成3.2gO2,则转移0.4mole-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O2F2中氧和氟的化合价分别为+1和-1,在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中,S由-2升高到+6,O由+1降低到0,所以硫化氢是还原剂、二氟化二氧是氧化剂。
A.氧气是还原产物,A不正确;B.O2F2是氧化剂,B不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生成4mol O2,转移8mol e-。
3.2g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若生成3.2gO2,则转移0.2mole-,C不正确;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D正确。
本题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其简单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判断陌生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根据F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表现-1价,去判断氯化物中其他元素的化合价。
3、下列关于硅及二氧化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纯度的硅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 B.SiO2的物理性质与CO2类似C.熔融烧碱样品使用的器皿是石英坩埚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答案】A【解析】A、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制造计算机锌片,故A正确;B、SiO2是不溶于水的固体,CO2是能溶于水的气体,两者物理性质不相似,故B错误;C、烧碱是NaOH,石英是SiO2,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SiO2与NaOH发生2NaOH+SiO2=Na2SiO3,因此熔融烧碱时,不能使用石英坩埚,故C错误;D、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SiO2,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化学2019高考一轮选练习题(13)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某同学购买了一瓶“84消毒液”,包装说明如下,请根据以上信息和相关知识判断,下
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4.0 mol·L-1
B.一瓶该“84消毒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浓度会变小
C.取100 mL该“84消毒液”稀释100倍用以消毒,稀释后溶液中c(Na+)约为
0.04mol·L-1
D.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含25%NaClO的消毒液480 mL,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质量为143 g
【答案】D
2、已知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氧化产物 B.O2F2是还原剂
C.若生成3.2gO2,则转移0.4mole-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O2F2中氧和氟的化合价分别为+1和-1,在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中,S由-2升高到+6,O由+1降低到0,所以硫化氢是还原剂、二氟化二氧是氧化剂。
A.氧气是还原产物,A不正确;B.O2F2是氧化剂,B不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生成4mol O2,转移8mol e-。
3.2g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若生成3.2gO2,则转移
0.2mole-,C不正确;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D正确。
本题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其简单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判断陌生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根据F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表现-1价,去判断氯化物中其他元素的化合价。
3、下列关于硅及二氧化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纯度的硅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 B.SiO2的物理性质与CO2类似
C.熔融烧碱样品使用的器皿是石英坩埚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
【答案】A
【解析】A、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制造计算机锌片,故A正确;B、SiO2是不溶于水的固体,CO2是能溶于水的气体,两者物理性质不相似,故B错误;C、烧碱是NaOH,石英是SiO2,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SiO2与NaOH发生2NaOH+SiO2=Na2SiO3,因此熔融烧碱时,不能使用石英坩埚,故C错误;D、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SiO2,故D错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F4的电子式为
B.14C与14N两种核素中的中子数相同
C.116号元素“鉝”位于周期表第七周期第VIA族
D.具有非极性键的乙烯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C
【解析】氟原子最外层满足8电子结构,A错误;14C中子数为8,14N中子数为7,B错误;118号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位于第七周期,0族,按此规律依次前推,116号元素“鉝”位于周期表第七周期第VIA族, C正确;氢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D错误;正确答案选C。
5、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MgCl2制取Mg是放热过程
B.热稳定性:MgI2>MgBr2>MgCl2>MgF2
C.常温下氧化性:F2<Cl2<Br2<I2
D.由图可知此温度下MgBr2(s)与Cl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MgBr2(s) + Cl2(g) ═MgCl2(s) + Br2(g) △H = -117kJ/mol
【答案】D
6、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 0.3 mol A、0.1 mol C和一定量的 B 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
生如下反应: 3A(g) B(g)+2C(g),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t0~t1阶段的 c(B)变化未画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 t1=15 s,则用 A 的浓度变化表示 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04 mol·L -1·s-1
B.t1时该反应达到平衡, A 的转化率为 60%
C.该容器的容积为2 L,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为 0.02 mol
D.t0~t1阶段,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 a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A(g)B(g)+2C(g) ΔH=-50a kJ·mol-1
【答案】B
7、下列方法中,可以使0.10 mol·L− 1 氨水中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的是
A.加入少量0.10 mol·L− 1盐酸 B.加水稀释
C.加入少量0.10 mol·L− 1NaOH溶液 D.加入少量NaCl固体
【答案】C
【解析】A.加入少量0.10 mol·L− 1盐酸可以使0.10 mol·L− 1 氨水中NH3·H2O的电离程度增大,A不正确;B.加水稀释使0.10 mol·L− 1 氨水中NH3·H2O的电离程度增大,B不正确;C.加入少量0.10 mol·L− 1NaOH溶液使0.10 mol·L− 1 氨水中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C 正确;D.加入少量NaCl固体对氨水的电离没有影响,D不正确。
本题选C。
8、常温下,取一定量的PbI2固体配成饱和溶液,t时刻改变某一条件,离子浓度变化如右
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PbI2的K sp为2×10-6
B.常温下,K sp(PbS)=8×10-28,向PbI2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反应PbI2(s)+S2-(aq)PbS(s)+2I-(aq)的化学平衡常数为5×1018
C.温度不变,t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向溶液中加入了KI固体,PbI2的K sp增大
D.温度不变,向PbI2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铅浓溶液,平衡向左移动,Pb2+的浓度减小
【答案】B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时V2O5转化为V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成VO2+。
“废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12离子交换
洗脱
R4V4
________性(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需KClO 3至少0.5 mol 。
(3)“中和”时加入KOH 溶液,钒以V 4O 4-
12形式存在于溶液中,K 2SO 4可溶,Fe 3+
和Al 3+
分别转化成Fe(OH)3和Al(OH)3沉淀进入“废渣2”。
(4)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洗脱过程,增大c(OH -
),有利于平衡向左移动,所以淋洗液应呈碱性。
(5)由流程图可以看出,H +
在酸浸时损耗,钒转化为V 4O 4-
12(阴离子),Fe 3+
及Al 3+
转化为沉淀,所以“流出液”中阳离子最多的是K +。
(6)“煅烧”时肯定得到V 2O 5,其他物质自然写出。
答案:(1)V 2O 5+2H +
===2VO +
2+H 2O SiO 2 (2)0.5 (3)Fe(OH)3和Al(OH)3 (4)碱 (5)K +
(6)2NH 4VO 3=====△
V 2O 5+2NH 3↑+H 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