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慢性病与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老年人抑郁症状调查报告

老年人抑郁症状调查报告1. 引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趋势,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特别是老年人抑郁症状,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
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我国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我国5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纳入1000名老年人。
2.2 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抑郁症状量表——老年抑郁量表(GDS)进行评估。
该量表共15个项目,涉及老年人的情绪、认知、身体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
2.3 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收集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进行。
数据收集后,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3.1 老年人抑郁症状总体情况在调查的1000名老年人中,抑郁症状阳性的人数为520名,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2%。
3.2 抑郁症状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加,抑郁症状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女性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越低。
3.3 抑郁症状与生活满意度、社交活动、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显示,抑郁症状与生活满意度、社交活动、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抑郁症状阳性的老年人,其生活满意度、社交活动参与度以及健康状况均显著低于抑郁症状阴性的老年人。
4. 讨论本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且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生活满意度、社交活动、健康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满意度提升、社交活动促进以及健康干预等措施,对于预防和减轻老年人抑郁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我国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希望本研究结果能对改善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积极影响。
老年人心理与健康状况分析

老年人心理与健康状况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心理与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他们的心理和健康状态对于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和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确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老年人心理状况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也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老年人中,有许多人表现出了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1)抑郁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面临的种种压力也大大增加,如经济问题、健康问题、家庭问题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老年人产生抑郁。
老年人因身体上的疾病而导致的无法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或是失去了曾经的社交圈子,也会增加老年人抑郁的风险。
(2)焦虑焦虑是另一种常见的老年人心理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难以承受生活日常需求上的压力和不安全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而一旦老年人产生了焦虑情绪,这种情绪会进一步影响其身体健康,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态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3)孤独老年人面对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社会中的家庭结构、人际关系等都与过去大相径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着孤独和失落的感觉。
孤独可以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患者情绪抑郁、精神低落,甚至引发患者的各种疾病。
2.老年人健康状况分析除了心理问题之外,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免疫系统逐渐衰退,从而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下面将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几种健康问题进行分析:(1)高血压高血压是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老年人血管的弹性降低,致使血液流通量减少,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因此,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避免高血压的发生。
老年人慢性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慢性病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慢性病会影响老年人的认知 功能
慢性病会影响老年人的情绪 状态
慢性病会导致老年人日常生 活能力下降
慢性病会影响老年人的社交 能力
老年人慢性病与社交支 持和家庭关系的关系
慢性病对老年人社交支持网络的影响
社交支持网络定义:老年人所拥有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化服务的支持系统 慢性病对社交支持网络的影响:限制社交活动,减少社交联系,降低社交支持网络的规模和质量 慢性病对家庭关系的影响:限制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影响家庭关系的和谐度 应对策略:加强家庭支持,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网络,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添加副标题
老年人慢性病与心理健康的 关系
目录
CONTENTS
01 老年人慢性病对心 理健康的影响
03 老年人慢性病与认 知功能的关系 如何通过干预和管
05 理帮助老年人应对 慢性病带来的心理 问题
老年人慢性病与焦
02 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的关系 老年人慢性病与社
04 交支持和家庭关系 的关系
06 总结和未来研究方 向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老年人慢性病与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关系
慢性病与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关联
慢性病可能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等 心理问题
老年人慢性病与焦虑症、抑郁症等 心理疾病的关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
添加标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也可能 增加慢性病的发病率
医生在为老年人治疗慢性病时,应 关注其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进行干预和治疗
慢性病对老年人情绪波动的影响
慢性病会导致老年人情绪不稳定 慢性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老年人容易因为慢性病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老年人情绪波动会影响病情的发展和康复
老年抑郁症的诊治PPT课件

什麽人容易患抑郁症?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1 性格行为因素: A型行为型(急燥,争强好胜)—植物神经高敏 内向敏感型(易失衡、暗示性强、胆小依赖心理、可塑性差)
2 社会心理因素:重大生活事件(如家庭、婚姻、退休), 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导致工作压力大,都可能产生不愉 快的情绪,有的人能很快适应或调整过来,但有些人则 难以调节,于是有人可能在一生中的某一阶段或几个阶 段出现抑郁状态或抑郁症。
• 老年的界定:西方国家定为≥65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2年 西太平洋地区会议该区定为≥60岁。
第2页/共32页
医学模式的转变
现代社会的特点:
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社会生活变化大 高 经济快速增长
快节奏 强压力
高竞争
人际关系复杂 欲望和期望值过
家庭结构的改变
结果:心理障碍增多,焦虑,抑郁,强迫,惊恐
3 患有慢性疾病:如中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
4 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海马体积的缩小,Tsai等对脑原性 营 养 因 子 ( B D N F )第m7页e t/共6362v页a l 基 因 多 态 性 与 抑 郁 症 的 关 系 进
老年期抑郁障碍的病因
• 病理基础与青年人相同 • 老年人生理和心理老化过程中的变化的共同作用构成易感因素
QD
左洛复(舍曲林)50mg/片
QD
喜普妙(西泰普兰)20mg/片
QD
氟伏沙明
50mg-100mg/d QD
第21页/共32页
抗抑郁的药物的临床应用
(4)其他:黛力新(氟哌塞吨/美利曲辛)
0.5mg/10mg
QD or BID
特点: 起效快,双向调节
(5)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发生率的城乡差异及危险因素研究

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发生率的城乡差异及危险因素研究陶娜;尹平【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城乡中老年人群抑郁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的预防保健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共纳入2011年未发生抑郁的人群7539例,采用调查问卷及收集个体体检数据的形式追踪随访至2013年,观察群体中抑郁的发生情况.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的发生率为38.41%,其中农村发生率为42.35%,城镇发生率为26.26%,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躯体疼痛、高血压、听力差、生活满意度低、睡眠时间较短、日常活动受限、患慢性病、体质量较低为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抑郁发病率较高,其中农村中老年人群的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城镇.此外,还应重点关注女性、患有慢性躯体疾病、听力受损、睡眠质量较差等抑郁高危中老年人群,积极预防抑郁的发生.%Objectives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urban and rural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china,and to provid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preventive care on depression in aged people infuture.Methods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a total of 7539 cases without depression in 2011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he questionnaire and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 physical examination data were adopted to observe the occurrence of depression at the end of fol-low-up to 2013.Classificationbetween groups was usedχ2 test or Fisher's exact probability method,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China was 38.41%,of which,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in rural area was 42.35% and in urban area was 26.26%.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001).Multi-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der,body pain,hypertension,poor hearing,low life satisfaction,short sleep time,limited daily activities,low life satisfaction, short sleep time,limited daily activities,chronic disease,low body weight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occurred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China.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China is high,of which the rural sampl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urban subj ects.In ad-dition,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women,suffering from chronic physical illness,hearing loss,poor quality of sleep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depression.【期刊名称】《中国社会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34)001【总页数】4页(P22-25)【关键词】中老年人;抑郁;发病率;影响因素【作者】陶娜;尹平【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湖北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9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老年人群面临的精神卫生问题也逐渐突出。
中老年女性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574··老年健康问题研究·中老年女性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叶海春1,闫雅洁2,3,王全2,3*【摘要】 背景 抑郁是威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心理疾病之一,然而目前聚焦国内中老年女性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的大型研究少见。
目的 调查中国中老年女性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我国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状况和探讨有效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于2021年1—3月提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调查数据,将7 963例≥45岁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中老年女性的人口学特征、身体健康状况、社会学及经济学特征、生活满意度、地区分布资料,采用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10条目简易量表测量中老年女性抑郁状况,并将CES-D 10条目简易量表评分≥10分记为有抑郁症状。
采用稳健OLS 回归、稳健Tobit 回归、稳健Logit 回归分析中老年女性产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果 7 963例中老年女性CES-D 10条目简易量表评分为8(4,14)分,无抑郁症状4 490例(56.39%),有抑郁症状3 473例(43.61%),其中45~59岁有抑郁症状1 715例(41.52%)、60岁及以上有抑郁症状1 758例(45.88%)。
综合3个回归模型结果,中老年女性产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及其二次项(OR 值分别为1.099、0.999)、受教育水平(OR=0.897)、居住地点(OR=0.731)、自评健康状况(OR=1.245)、残疾情况(OR=1.332)、慢性病情况(OR=1.172)、因疼痛而难受情况(OR=1.579)、躯体生活自理能力(BADL)受损(OR=1.734)、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受损(OR=1.967)、有无配偶或同居者同住(OR=0.763)、子女数量(OR=1.074)、是否上网(OR=0.773)、需要时是否有人照顾(OR=1.509)、现有负债(OR=1.017)、生活满意度(OR=2.150)、地区分布(OR=1.275)(P 值均<0.05)。
多种慢性疾病老年患者罹患抑郁及焦虑症的临床分析

多种慢性疾病老年患者罹患抑郁及焦虑症的临床分析作者:陈红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第28期[摘要] 目的探讨常年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中抑郁焦虑症状发病状况。
方法调查住院患者所患病种状况,并对所有入组的住院患者进行老年抑郁量表(G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
GDS得分≥11分表示存在抑郁症状。
SAS得分总粗分>40分者,表示存在焦虑症状。
结果 GDS得分≥11分的有52例,占全部病例的43.3%,其中,患两种慢性病的占9.1%,3种慢性病的占10.4%,4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占75.4%。
SAS得分>40分的有39例,占全部病例的32.5%,其中,患两种慢性病的0例;3种慢性病的占4.2%;4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占60.7%。
结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慢性肾脏疾病、恶性肿瘤、骨质疏松症等病种的老年人易于出现心理障碍问题。
患有4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是抑郁症、焦虑症的高发人群。
抑郁症的发病率高于焦虑症。
焦虑症往往伴发于抑郁症。
[关键词] 老年人;慢性疾病;抑郁症;焦虑症[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a)-0021-03患有多种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个体,对于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尤其是那些常年倍受多种慢性躯体疾病疾苦折磨的老年患者,更易对生活产生负性情绪甚至失去生活的希望。
过去国内研究表明,老年抑郁症的检出率在11.5%~21.1%。
近年研究报道显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抑郁症及焦虑症的发病率分别为11%和12%[1],但也有报道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7. 2%,且抑郁症状比焦虑症状要高发,焦虑症状易和抑郁症状者合并发生。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哪些慢性疾病及合并多少种慢性疾病较易引起抑郁症及焦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2011年1~6月在本院住院的老年患者,120例,年龄60~91岁。
老年慢性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及护理对策

R 4. ; 4 3 7 792R 7.4
Ke od d pes n n ri ;ho i dsae n ri yw rs e rsi / us g c rnc i s/ usn o/ n e g
临床护理杂志 2 1 年 4 02 月第 l 卷第 2 1 期
・
1 ・ 5
对 于心理 障碍 , 综合 医院 的医务人 员往往 知识
老年慢 性躯体疾患与抑郁 心理障碍关 系及护理对策
熊玉干
摘要 目的
王
琛
采用 自评抑郁量 表为 10例 0
探讨老年慢性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及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 。方法
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作抑郁症筛选严重程度评价 。结果 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中抑郁症发病率为 3 , 7 且与年龄、 病
6 ̄7 岁 3 例,  ̄8 岁 4 例, 5 1 例; 0 4 9 7 4 9 ≥8 岁 2 文化 5 程度 : 以下 4 例 , 小学 3 中学 以上 5 例 ; 中, 心病 7 其 冠
2 例, 5 高血压 2 例 , 2 脑血管病 2 例 , 1 糖尿病 1 例 , 8 帕
物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 , 使其配合。老年患者服药 的依 从性 较差 , 响疗 效 , 要 时 应 由护士 或 照顾 影 必 者监督 , 按时给患者服药 。( ) 6 老年抑郁症预防护 理: 老年抑 郁症 易复 发 , 发生 与心理 、 其 社会 因素 息
程、 伴随疾病关系密切 。结论 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心理障碍, 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有效。
关键词 抑郁/ 护理 ; 慢性病 / 护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单 位: 20 1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 民医院老年科 24 0 熊玉干, 1 6 出生 , 女,9 7年 本科 , 副主任护师 , 护士长 盐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虑障碍 的躯体症状 [ ] 上海 预防医学杂 J.
志 ,0 2 1 ( ) 4 4 . 2 0 ,4 1 :6— 7
2 张俊红 , 字 , 刘 肖顺 贞 , . 院 老 年 慢 性 病 等 住
患者抑郁情绪 与应对方式 的研 究[ ] 现代 J.
护 理 ,06,2 1 ) 17 —17 . 2 0 1 ( 7 :5 1 5 3
作繁忙 , 缺乏沟通 , 虚失落感倍增 , 空 恐惧 疾病 、 死亡 , 易悲 观失望 , 生抑 郁情绪 。 产 ② 慢性 病 与 抑郁 症 发 病 机 制 的 内在 联 系 : 目前认 为抑 郁 证 的 发 生 主 要 与 中枢 儿 茶 酚 胺 和 5一羟 色 胺 ( 5一H 类 神 经 递 质 T) 不 足 , 丘 脑 一垂 体 一 。 腺 皮 质 轴 下 肾 ( P 激活 以及 免 疫紊 乱 等有 关 , H A) 三者 相瓦影响和作用 , 同构成复杂的神经 一 共 内分泌 一免疫网络。研究证实 , 抑郁症和 心 血 管 疾 病 、 尿 病 、 血 管 病 之 间 町能 糖 脑 存在共通的病理学机 制, 有相 同的神经生 化, 内分 泌 和 神 经 解 剖 的 改 变 。老 年 人 生 理机能下降 , 免疫紊 乱 , 性病 与抑郁 证 慢 存在发病机 制的相关性 , 增加 丫老年慢性 病抑郁症的发生 率 , 组 巾脑血 管疾病 、 本
3 . % 。结 论 : 疗 老年 人 躯 体 疾 病 时 重 08 治
视抑 郁 症 的诊 治 , 高生 活质 量 。 提 关键 词 老 年 人 慢 性 病 抑 郁 症 身
心健 康
di1 . 99 j i n 10 —6 4 . 0 0 o:0 3 6 /.s . 0 7 s 1x 21.
1 6 中国 社 区医 师 ・ 0 医学专业 2 1 年 第 3 00 2期 ( 2 总第2 7 L … 第1 卷 5期
.
老年人慢 性病发病情 况: 按各种慢性
病 发病 高低 排 序 为 : 血艇 (8 1 )高 脂 高 3.% .
l8 1
3 1l 3 2 , 13
露脯 缔 胆 痰 痛
9 4
9 0 8 4
7 0
血 症 (46 )脑 血 管 疾 病 (53 )冠 心 3.% , 2.% , 病 (43 ) 胃肠 肝 胆 疚 病 (93 )退 行 2.% , 1.% , 性骨关节病 (85 , 1.%) 其他疾 病 (64 , 1.%) 肺 心病 (44 )糖 尿病 (15 ) 1.% , 1.% 。其 中患
3 】9 2. 0
随着 人 口老年化 问题 日益严 峻 , 对老 年人健康 的研究 已成 为预 防医学 的黍婴 内容。我围 20 0 5年 l 月伞 国 1 1 %抽样人 口调 查数 据 显 示 , 目前 年 龄 >6 0岁 的 老 年人 口占总人 口数 的 l .3 , 10 % 而且 年龄 > 5岁 的 老 年 人 口 已 达 到 104亿 , 6 .O r 总人 口数 的 7 6 % 。老年人不 但身体 机 .9 能减 退 , 时 患 有 多 种 疾 病 , 患 躯 体 疾 同 且 病伴发抑郁症状者较 多, 本文对在我科住 院的 6 O岁 以 上 老 年 患 者 统计 分 析 如单 因素分耩
郁, 2 > 4分为 度抑郁。
结 果
离蠢 1 压 离滕矗症
脑 血 管 疾 病 冠 痛
百分 比( ) %
糖 都症捌数
霄;粥( , 稻
… 22. 7
1 5 2.
15 8
18 6 13 2
4 6 0.
资 料 与 方 法
围外 文 献 报 道 正 常 人 群 中 抑 郁 的 患 病率在 5 ~8 , % % 随着 年龄增长 , 抑郁患 病率可随之 增 高 , 老年 人群 可 达 1% ~ 2 1 % 。 有报 道 显 示 老 年 慢 性 病 人 中存 在 5 抑郁症状高 达 4 . 2 , 26% 本文 老年慢性 病 抑 郁 症 发 生 率 4 . % , 虑 与 下 列 因 84 考 素有关 : ①生理机能减退 , 社会 角色转 变 : 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 , 思维 、 言、 语 行动缓 慢, 深感力 不从心 , 活质量 下 降。社 会 生 角色转变 , 与外 界 接 触 明显 减 少 , 女 : 子 I :
3种 以慢性 病达 3.% 。 91 慢性病伴发抑郁症 发生情 况 :8 4 6例 老年慢性病 【存 在抑郁症 的有 25例 , } 1 3 抑 郁症发生 率 4 . % , 抑 郁症 发 生率 高 84 按 低埘病种排序为 : 血管疾病 、 心病 、 脑 冠 糖
慢 性 病 与 抑 郁 症 的 关 系。 方 法 : 2 0 对 06
退行 褴劳舞节痛 舞缀痰谪
嫦 病
5 6
_3 . 0 3一
果确切 , 血流动 力学 平稳 , 弥补 _ r传统 的 单纯肌 间沟 或者腋 路阻滞 所致 的桡侧 或 尺侧麻醉 阻滞 不完善 , 局麻药 中毒等不 良 反应 发生 率 低 , 少 了 麻 醉 辅 助 用 药 , 减 术
董: 堕
监 垄
C HI ~FS C 0 M M 【~I Y B0 f n S F l T r
老 年人 慢 性病 与抑 郁 症 的 临床 分 析
杨 家 颜 6 10 7 60云 南 宾 川 县 人 民医 院 摘 要 目的 : 讨 老 年 人 慢 性 病 情 况 、 探
讨 论
冠心病 、 糖尿病者抑郁症发生率居前 3 , 名 可 能 与其发 病 机 制 有一 定 的 内在联 系。脑 血管疾病者抑郁症发生率明显增高, 还与脑 血管病灶使患者神经功能损害 , 认知功能减 退 有关 。多数 学者 认为 , 是 由于卒 中导 可能 致认知 , 肢体活动, 生活处理能力和工作能 力等方面损害, 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 。作 ]
一
京 : 学技 术文 献 出版社 , 0 :0— 3 科 2 01 1. 0 3 黄安宁, 陈娜. 浓度罗哌卡 因用于臂丛麻 低 醉 的 临 床 观 察 【 ] 临 床 麻 醉 学 杂 志 ,0 3 J. 20 ,
l 4):5 9( 2 2.
4 王凤学, 孙莹杰 , 周锦, Q2 %和 n35 等. 5 %罗 7 哌 卡因用 于臂 丛麻 醉 病 人 的对 比观察 [ ] 中 J. 华麻 醉学 杂志 , 0 , ( )6 6. 2 42 1 : O 4 8— 9
3 杨明明.1 5 0例 脑 率 中 患 者 的 抑 郁 . 虑 及 焦 其 相 关 因 素 分 析 [ . 国 康 复 理 论 与 实 J 中
践 ,06,2 6 :9 50 20 1 ( )4 8— 0 .
4 王泽 帅, 马建军 , 学 , 神经 内科 门诊患 李 等. 者焦 虑与抑郁症状 的调查研究 [ ] 中国实 J. 用 神 经疾 病 杂 志 ,0 9,2 1 :1— 3 20 1 ( ) 5 5 .
为生 理机 能进 行 胜减退 的老 年群体 , 要承 还 受 多种慢 陛病 的 困 扰 , 期 药 物 治疗 , 复 长 反 多次住院, 增加家庭人力, 财力的负担 , 更易 产生自卑感 、 无用感 、 绝望感和负疚感 , 促进 抑 郁症 的发 生 。 对策 : 随着 生 物 医 学 模 式 的转 变 , 心 理 因素也成 为评价 健康 的指标之 一 。现 代 医 学 认 为 慢 性 病 大 多 都 属 于 身心 疾 病 。 提 高 社 会 人 群 的 生 活 质 量 , 强 躯 体 疾 病 加 伴 发 精 神 症 状 的 防 治 是 当前 我 国卫 生 工
1 杨 菊 贤 , 文 玮 . 血 管 疾 病 患 者 中 抑 郁 和 蔡 心
20 2 0 年 住 院 的 6 岁 以 }的 0 6~ 09 0 : 老 年 患 者 共 4 6人 , 中 男 性 占 5 . % , 8 其 62 女性 占 4 . % 。 38 方法 : 抑郁 症的诊断符合 中幽精神疾 病 分 类 方 案 与诊 断 标 准 ( C C MD 一Ⅱ 一 R 的有关标 准 , ) 其评 分采 用汉 密 顿抑 郁 量 表 1 版 本 进 行 测 试 , 7分 为正 常 , 7项 < 7一l 为 轻 度 抑郁 ,8~2 为 巾 度 抑 7分 1 4分
者及 患者 满 意 度 高 , 上 肢 手 术 特 别 是 尺 是 桡侧 混 合 切 口手术 安 全 、 效 和 可 靠 的 麻 有
醉方法 , 具有较好推广应用价值 。
参 考 文 献
1 庄 心 良, 因 明 , 伯 銮 . 代 麻 醉 学 [ . 曾 陈 现 M] 第 3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0 3 13 北 人 20 :9 . 2 魏绪庚 , 田素杰 . 醉治疗 学 ( 麻 修订版 ) M]北 [ .
2 0 住 院 的 6 岁 以 上 老 年 患 者 进 0 9年 0 行 调 查 、 析 。 结 果 : 年 人 慢 性 病 抑 郁 分 老 症 发 生 率 4 .% , 中 脑 血 管 病 中发 生 84 其 率 4 . % ,冠 心 病 3 . % ,糖 尿 病 06 67
~
尿病 、 高血压 、 胃肠肝 胆疾病 、 退行性骨关 病 、 心病 、 他疾 病 、 脂 血症 , 3 肺 其 高 患 种 以上慢性 病抑郁症 发生率 5 %。慢 性 1 病 与 抑 郁症 的单 冈 素分 析 , 表 1 见 。
作 的一项迫 切任 务 。作 为临床 医师在 治疗老年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 , 应重视老 年人的心理健 康 , 注意健康 教 育 , 心理疏 导, 抑郁症状严重者加用小剂量抑郁药的
治疗 , 缓解其 抑郁 情绪 , 降低 慢性病 致残 率, 病死率 , 提高老年人生存质 量。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