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中考语文气象物候、广告、我心中的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中考语文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语文知识,巩固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考语文考试的题型和解题策略。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思辨能力,以便能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针对中考语文考试的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包括阅读理解、作文、诗歌鉴赏等。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高解题能力,加强推理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1. 中考语文教材和复习资料。

2. 针对中考语文考试的模拟试题。

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4. 学生笔记本和书写工具。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通过讲解中考语文考试的重要性和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利用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步:复习语文知识(30分钟)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例如词语辨析、常见句型和语法知识等。

2.结合教材和复习资料,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梳理,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第三步:针对中考题型进行讲解和策略指导(30分钟)1.依次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分析和讲解,如阅读理解、写作等。

2.详细讲解解题思路、技巧和注意事项,并给予学生答题的实例演练。

3.鼓励学生多做习题并及时纠正错误,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第四步:阅读鉴赏和写作训练(30分钟)1.选择一篇经典的文章进行阅读鉴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和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思考。

3.给予学生写作的任务,例如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并提供指导和范文。

4.批改学生的作文,并提供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第五步: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10分钟)1.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通过课后阅读、练习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教学辅助措施:1.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展示教材和复习资料的相关内容。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气象物候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气象物候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候和气象的基本概念,掌握描述气象物候变化的语言表达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分析等方法,了解当地的气象物候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气象物候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气象物候的基本概念,了解当地的气象物候特点。

2. 教学难点:运用语言准确描述气象物候变化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气象物候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观察当地的气象物候现象,准备进行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关注气象物候现象。

2. 学习气象物候基本概念:讲解气象物候的定义、特点及其与气象的关系。

3. 分享观察成果: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气象物候现象,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描述。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气象物候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气象物候现象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观察当地的气象物候现象,记录下来并进行描述。

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气象物候特点,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内容6. 学习气象物候的观测方法:介绍气象物候观测的基本方法,如观察、记录、调查等。

7. 分析气象物候变化的原因:探讨气象物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8. 研究气象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分析气象物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农时安排、作物种植等。

9. 学习气象物候的预测技术:介绍气象物候预测的基本方法,如经验法、模型法等。

10.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气象物候观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教学重点:掌握气象物候观测的基本方法。

7. 教学难点:分析气象物候变化的原因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八、教学准备6.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气象物候观测方法、变化原因及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九年级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复习古代诗歌、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诗的节奏、韵律、意象等,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散文:复习散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散文的特点、结构、表达方式等,分析散文的主题和情感。

3. 小说:复习小说的基本知识,包括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4. 戏剧:复习戏剧的基本知识,包括戏剧的情节、人物、对话等,分析戏剧的主题和情感。

5. 作文:复习作文的基本知识,包括作文的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进行练习。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 诗歌:讲解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进行诗歌鉴赏练习。

2. 散文:讲解散文的特点和结构,分析散文的主题和情感,进行散文阅读练习。

3. 小说:讲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情感,进行小说阅读练习。

4. 戏剧:讲解戏剧的情节和对话,分析戏剧的主题和情感,进行戏剧阅读练习。

5. 作文:讲解作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进行作文写作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的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考试成绩: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语文教材2. 参考书籍:九年级语文辅导书籍3. 网络资源:相关文学作品、教学视频等4.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黑板等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投影仪、白板、黑板等教学工具2. 图书馆:提供相关文学作品和参考书籍的学习资源3. 网络环境:学校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方便查找和利用网络资源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诗歌:2周2. 散文:3周3. 小说:4周4. 戏剧:2周5. 作文:3周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公开课教案

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公开课教案

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公开课教案教案标题:《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掌握语文中考复习的关键知识点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语文中考复习的关键知识点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中考复习的关键知识点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复习材料和练习题。

3.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如播放与中考相关的短视频或图片。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你们对中考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在语文中考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二、知识讲解与技巧指导(15分钟)1. 介绍语文中考的考试形式和要求,包括试卷结构、题型和分值分布等。

2. 分析语文中考的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3. 针对各个知识点和技巧,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结合例题进行解析。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点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答案,解决疑惑,加深理解。

四、合作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语文中考相关的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

2.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展示他们的解答过程和答案。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让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复习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2. 提供复习资料和参考书目,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九年级语文上册 气象物候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气象物候教案 苏教版

专题《气象物候》教学目标:1、朗读体会,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感情。

2、了解诗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3、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感悟诗词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2、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提高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习以为常。

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我们古代诗歌中记载了许多物候现象,今天我们通过《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的学习来了解一下古代诗人是如何记载物候现象的。

二、学习过程:1、学习《塞下曲六首(其一)》(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诵读、理解、赏析),找一同学准确地有感情地读这首诗。

(2)齐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内容,并体会诗所表达的意思:到了五月,祁连山仍就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天寒地冻。

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

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跨着的剑,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如:“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句中就可以抓住重点词“晓”和“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读了不禁肃然起敬,为之击节赞叹。

诗中“杨柳”的含义如何理解?讨论明确:“折柳”,语意双关,从字面上看是讲将士们长年驻守在祁连山上,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杨柳的景致;更深层的含意是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4)了解本诗中有关物象知识的记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这里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夏历五月,按理是一年中炎热的季节,可是祁连山上只有皑皑的白雪,哪里有烂漫的春花,原因是高度差异。

(5)背诵这首诗。

2、因第二首还是李白的诗,让学生试着自己去阅读、赏析。

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自己心中所想,提自己心中所惑。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气象物候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气象物候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气象物候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这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气象物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教学目的:1.朗读体会,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感情。

2.了解诗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3.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感悟诗词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讨论释疑法学法指导:朗读—释疑--赏析—积累媒体设计:播放诗词朗读录音,用投影方式介绍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习以为常。

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我们古代诗歌中记载了许多物候现象,今天我们通过《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的学习来了解一下古代诗人是如何记载物候现象的。

二.诵读感知具体操作如下:1、听朗读录音。

可采取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诵读诗词,要求初步了解诗词的内容(幻灯片投影:相关配诗画)2、理解诗词内容。

采取研讨和点拨的方法,指导学生质疑,释疑,进而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分小组进行口头训练,描述每首诗的景物画面(由于这几首诗均是以前接触过的,因而不难理解)三.品析鉴赏:1.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精确的语言(幻灯片投影:讨论题)(1)《塞下曲六首(其一)》一诗中“杨柳”的含义如何理解?讨论明确:“折柳”,语意双关,从字面上看是讲将士们长年驻守在祁连山上,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杨柳的景致;更深层的含意是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2)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晓”、“宵”所表达的意象。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设计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设计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中考语文考点,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

通过十个章节的复习,让学生熟悉中考语文的考试要求、题型及答题技巧,从而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中考语文考试要求及答题技巧。

2. 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古诗文鉴赏等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中考语文考试要求及答题技巧1.1 考试大纲解读1.2 试题题型分析1.3 答题技巧与策略第二章:汉字与词语2.1 汉字基础知识2.2 词语辨析与运用2.3 成语与熟语的正确使用第三章:句子与修辞3.1 句子类型与结构3.2 修辞手法及其运用3.3 句子改写与仿写第四章:阅读理解4.1 记叙文阅读4.2 说明文阅读4.3 议论文阅读4.4 文学作品鉴赏第五章:古诗文默写与鉴赏5.1 古诗文名句默写5.2 古诗文鉴赏方法5.3 诗词主题与情感分析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案例分析、试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中考语文考点及答题技巧。

3. 组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中考语文考点的掌握情况。

2.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期末进行中考语文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复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资料。

2. 中考语文真题及模拟试题。

3. 教学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七、教学进度安排1. 每章内容安排2-3课时,共计10课时。

2. 每章课后安排1-2次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辅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中考语文气象物候广告我心中的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气象物候广告我心中的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我心中的语文》复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积累有关物候的谚语、俗语或成语,了解阴晴冷暖,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复习广告的定义、分类等广告知识,发现和纠正广告中的错别字,理解、欣赏广告语。

3、总结语文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认识学好语文的重大意义,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供帮助。

复习重点:同复习目标。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气象物候》【基础复习】1、《大自然的语言》中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哪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四个因素。

2、检查背诵:背诵专题中的四首古诗。

3、分析四首古诗:《塞下曲六首》(其一)(1)你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答:时逢盛夏,五月的祁连山(天山),天气寒冷,白雪皑皑,看不到烂漫的春花。

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

“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再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也是高低气温差异《凉州词》(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

诗中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请你结合所学的物候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甘肃玉门关一带,深居大陆内部,四周又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温润气流,很少能到达这里,因此,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荒漠。

经度差异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3)“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一带春天刮风多黄沙,于是有人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应改为“黄沙远上白云间”,结合书中的理解,谈谈你的认为哪中更合理?【答】:两种说法的角度不同。

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远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

从文学角度讲,“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句法气势显然要富有美感,李白就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可为异曲同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我心中的语文》复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积累有关物候的谚语、俗语或成语,了解阴晴冷暖,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复习广告的定义、分类等广告知识,发现和纠正广告中的错别字,理解、欣赏广告语。

3、总结语文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认识学好语文的重大意义,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供帮助。

复习重点:同复习目标。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气象物候》【基础复习】1、《大自然的语言》中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哪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四个因素。

2、检查背诵:背诵专题中的四首古诗。

3、分析四首古诗:《塞下曲六首》(其一)(1)你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答:时逢盛夏,五月的祁连山(天山),天气寒冷,白雪皑皑,看不到烂漫的春花。

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

“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再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也是高低气温差异《凉州词》(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

诗中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请你结合所学的物候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甘肃玉门关一带,深居大陆内部,四周又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温润气流,很少能到达这里,因此,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荒漠。

经度差异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3)“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一带春天刮风多黄沙,于是有人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应改为“黄沙远上白云间”,结合书中的理解,谈谈你的认为哪中更合理?【答】:两种说法的角度不同。

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远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

从文学角度讲,“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句法气势显然要富有美感,李白就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可为异曲同工。

文学是可以发挥想象,可以虚构、夸张、移用。

《塞下曲》(4)数学家华罗庚针对卢纶的这《塞下曲》也写下了几句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时,怎得见雁飞?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答:他的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5)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写的是几月的景象?春江水暖为什么一定要说“鸭先知”呢?答:根据物候特点,桃花始开,江水变暖,蒌蒿遍地,芦苇发芽,应该是早春二三月的景色。

鸭是水陆两栖,在作者看来,它体会冷暖比水中鱼敏感。

也有人认为,鸭有御寒的本能,对水温变化又十分敏感,所以只要春回水暖,鸭自然就“先知”了。

4、你还知道哪些反映气象物候的成语、谚语或诗句呢?成语示例:春暖花开雨后春笋春华秋实春生夏长谚语示例: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棉花云,雨快临;西北开天锁,明朝大太阳诗句示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强化练习】1、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现象及其成因。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泰州中考语文)A:B:2、本学期,建丰中学九(2)班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请你参加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学海撷趣】探究下列物候现象的形成原因。

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

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

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

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在自然生态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

(选自吴功正《阿里山纪行》)②、【实践探究】近年来,我们时常听说,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了。

联系“气象物候”专题知识,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该做好哪些事情?(写出两点)③、【口语交际】你的同学小明认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依靠谚语来识天气根本没必要,你劝说他打消这种念头的理由是什么?(2分)《广告多棱镜》【基础复习】中考广告试题目前有六种考试题型,分别是:改正错字、修改语病、发表看法、改写广告、拟广告语、赏析广告六类。

什么是广告,它分几类?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或说服人们接受某种观点。

它分两类:商业广告,非商业广告。

商业广告是为了推销商品或劳务,以求得利润。

非商业广告是指一些团体.组织宣传某种观念.立场的广告,也有人把各种启事、通知、公告归入这类广告。

【强化练习】一、改正错字例1:下列词语是广告设计中的谐音仿词。

请改正故意用错的字,恢复其本来面目。

(1)衣衣不舍(某洗衣粉广告) (2)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 (3)鸡不可失(某烤鸡店广告) (4)万室俱备(某房地产广告) (徐州市)答案:衣—依闲一贤鸡一机室一事。

此类题目,虽然采用了广告的形式,实际是改错别字,修改时特别要注意同音词。

练习:(1)默默无蚊( ) (2)领“鲜”( )一步(3)快治( )人口(4)衣衣( )不舍(5)咳( )不容缓(6)乐在骑( )中(7)随心所浴( ) (8)烧( )胜一筹二、修改语病例1:改正下面广告中的语病;“福星天然枕”让你在轻松的睡眠中改善颈椎病。

(常州市)答案:例1:“福星天然枕”让你在睡眠中轻松治愈颈椎病。

例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下边的广告词有没有毛病?请选择其中的一则作简单分析。

今年我家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前后矛盾。

前一分句否定,后一分句肯定,在性质上前后矛盾。

提示:此类题目,要求在广告中修改病句。

解题时,首先要搞清楚病句的几种类型,如“搭配不对”、“前后矛盾”、“用词不当”……然后进行修改。

练习:1、某皮鞋店门口挂出一块广告牌,上面写"质量可靠,绝对牛皮"行人看了纷纷大笑.店家和行人对着句话的不同理解。

店家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人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艾琳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三、拟广告语1、根据提供情景,拟广告语。

例1:根据下列诗句的意境,围绕“环保”问题写一句广告词。

(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恩施自治州)广告词如:(1)美好的意境不应只在文学作品中。

(2)芳草萋萋,踏它何用例2:我国北方地区一年比一年严重的春季沙尘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请根据你所学的有关知识,设计一则简短的公益广告,以表明你的态度并告诫人们该做些什么。

(烟台市)如: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这两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符合要求即可。

此类题目,是根据所提供的具体语境,拟一则广告。

例1:首先要把握诗句的内涵,体味诗句意境的清、静、幽、雅。

其次,要联系生活,把握环保的时代主题。

最后要把握广告词的特质进行组合、加工、提炼,直至拟定。

例2:抓住设计的对象——“严重的沙尘暴”,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设计广告2、练习:(1)、中国有 5800万留守儿童,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让更多的人关注他们,积极的参与到爱心捐款中来。

(2)、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你希望学校和班级开展什么课外活动,请写出活动名称,并为此活动拟一条宣传广告。

活动:宣传广告:此类题目,要求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拟定一条广告语。

解题时,首先要读懂课文内容,然后根据提示的两条广告拟定绿色环保,的广告语。

四、赏析广告赏析的角度:1、形式:(1)语言简洁、句式整齐(2)对称押韵、朗朗上口(3)巧用修辞,化用诗句、成语、俗语,(4)极富联想内容:(1)突出产品的特点、质量、使用效果(2)内涵丰富(3)蕴藏哲理,富于启迪例如:1.很多广告词从产品的名称产生联想,直接或间接地将产品的名称融进广告词中,从而达到“不读不知道,一读忘不了”的效果。

例如:中国联通: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

(中国联通广告)赏析:联通把自己的标志和品牌名称自然地融入到广告词中,从内容到形式做到了和谐统一,反映了企业的精神理念。

2.广告词的拟写还可以利用产品的功能做文章,从其功能入手拟写广告词。

例如:不“打”不相识。

(某打字机)赏析:广告词中的“打”字恰好与“打字机”中的“打”同为一字,更显广告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3.化用古典诗词名句也是拟写广告词的一种好方法。

例如: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丰田汽车广告词)赏析:这则广告词成功地化用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古诗,文字简明,但内涵丰富:一是表明了产品质量之高;二是表明了车的适应性强,三是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

4.广告词有时也可从富含哲理的角度入手。

例如:让我们一起驶进新世纪。

(巨象轮胎)赏析:此则广告词中“驶”字用得极佳,由于与“轮胎”相联系,与“汽车”挂钩。

所以“让我们一起驶进新世纪”读来亲切感人,非常有感染力。

5.广告词有时也可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太平洋保险公司打出了一条精彩的广告语:“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

”请你说说这句广告语好在何处?赏析:广告语与公司名称巧妙结合;揭示了保险的作用;富有哲理;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修辞答到一点即可),增强了表达效果。

【中考链接】1、联想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为了塑造更美好的企业形象,打出了一则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请认真品位这则广告,回答下列问题。

(1)广告中“联想”一词,有哪两方面的含义?(2)请你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2、说说下面广告好在哪里?众里寻他千百度,你要几度就几度……(伊莱克斯冰箱广告)3、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美的电器)4、下边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一则财富广告,用字巧妙,颇有意味。

请你分别说说两个加点“理”字的不同含义。

(2分)你不理(1)财,财不理(2)你。

《我心中的语文》【基础复习】1、语文本身是什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2、学习语文:(1)、巧用修辞方法。

(2)、插上想象的翅膀。

(3)、融入生活的感悟。

【强化练习】a、专题《我心中的语文》中提到: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

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

有人说:语文是一颗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的知识大树,学语文就是摘果子。

有人说:语文是窥视人类心灵的窗口,语文能陶冶人的情操。

有人说:语文是传承人类文化的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