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语文课堂

合集下载

我心目中的语文课200字

我心目中的语文课200字

我心目中的语文课200字
我心目中的语文课是一门富有魅力的课程。

在这门课上,老师们总是尽力让我们感受到语文的美妙之处。

在我的心中,语文课是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

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我们能够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

在课堂上,老师会给我们讲述各种故事,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小说,每一个故事都让我们沉浸其中,感受到不同时空的魅力。

通过阅读,我们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课也是一个培养我们表达能力的平台。

在课堂上,老师会要求我们进行各种口头表达和写作训练。

通过这些练习,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清晰,表达更加准确。

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心目中的语文课还是一个培养我们人文素养的课程。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能够了解到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我们能够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人文关怀和思考,使我们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培养了我们的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我心目中的语文课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课程。

它不仅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和变化。

我心目中的中学语文课堂

我心目中的中学语文课堂

我心目中的中学语文课堂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自然是要学得扎实,学得透彻的。

语文,它包含的是现代文学和古代文学;包含的是字词华丽的描写和直截了当的叙事……小学时代的要求已经不受用,那么我就讲讲我想象中的中学语文课堂。

一、古文古诗词。

我相信在中学,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能力会
更上一层楼,所以,我认为在中学老师会认认真真地带着我们学生来充分了解文字的韵味和含义,或许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还能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原因。

我希望老师能勤勤恳恳地拓宽我的知识面,叫我们更多的知识。

二、历史及文学常识。

在中学期间,肯定需要了解更多的文学常识
和语文知识的基础。

我认为,老师会传授给我们一些简单的知识,比如说像修辞手法、成语运用、词义辨析等等。

三、作文:作文是检查语文能力的一个关键部分。

语文课堂上,老
师应该会在讲课本时为我们解析文章内容和结构,我也觉得老师会先教我们什么题材的作文应该怎么写,注意结构或好词好句的运用等等。

除此之外,我还觉得老师会为我们讲评范文,指出我们应该改正的地方和做得好的地方,同时在平时也希望老师会注意好词好句的积累。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中学语文课堂,那是个老师能够拓展知识面,会叫我们文学常识并能提高我们语文水平的课堂。

我眼中的语文课堂500字

我眼中的语文课堂500字

我眼中的语文课堂500字
我眼中的语文课是最有魅力的,它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为之日思夜想。

我眼中的语文课是轻松的、愉快的,没有任何负担,每次下课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到意犹未尽,很遗憾的是一堂课仅有短短的40分钟。

总是在不断奢望:如果一堂语文课能够再长一些该多好啊!
我喜欢听语文老师讲课文、讲阅读。

老师每次讲的都特别的传神,时不时还会带入一些以前没有听过的课外知识;有时会卖个关子,等到钓足我们的好奇心,让我们迫不及待地地想知道答案之后,才笑眯眯地,不紧不慢地说出答案。

语文课是活跃的,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语文的大千世界里,感悟生活的千姿百态。

这样的语文课我们怎能不喜欢?这样的语文老师我们怎能不爱?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要小学毕业了,回忆这几年的语文课,让人恋恋不舍。

满满的回忆充盈着脑海,但我明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我眼中的语文课是可爱的、难忘的,我眼中的语文老师更是可爱、让人难以忘怀的。

我心目中的精彩语文课堂

我心目中的精彩语文课堂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能来到这里,认识大家,和大家交流。

语文本是一科非常儒雅,有蕴涵的科目。

她用恳切的言辞记录了历史的进程;用隽永的语言抒写了内心深处的细语;用华丽的辞藻描绘了身边秀美的河山……可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趋于枯燥乏味的文字传授,作为课堂本身的生命与激情正日趋流失。

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尤为重要。

在这里班门弄斧,谈谈自己心中的课堂。

回顾以前的语文课堂是以知识传授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知识课堂”。

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知识之中,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人发展所需的活力,使人成了知识的奴隶,违背了教学的真谛。

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

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

以前的传统课堂是致力于知识的机械训练,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使课堂充满了浓厚的学究气息。

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是形象生动的、具体可感的。

学生可听、可说、可乐、可想、可做、可议、可争…以前课堂或以教师为中心,一切围绕教师转;或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兴趣出发,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师生双双被动。

我心目中的课堂要求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

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互动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有意义提升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多类型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全方位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充满情趣的。

这种对话不是说教式的,也不是认知式的,而是富于情感和趣味式的。

“教育无痕”、“教学无痕”,对话应该是坦诚自然的。

教师在对话时起指导作用。

教师是编导、向导,是平等中的首席。

以前课堂具有明显的“教材决定论”倾向,教材既决定教师的讲解,也决定学生的学习,教师和学生成了教材的属附品。

这种情形有人这样形容:书上详细的详细讲,书上简单的简单讲,书上设有的千万不能讲。

这种“本本主义”扼杀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我心中语文课堂论文

我心中语文课堂论文

我心中的语文课堂语文本是一科非常儒雅,有蕴涵的科目。

她用恳切的言辞记录了历史的进程;用隽永的语言抒写了内心深处的细语;用华丽的辞藻描绘了身边秀美的河山……可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趋于枯燥乏味的文字传授,作为课堂本身的生命与激情正日趋流失。

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尤为重要。

在这里班门弄斧,谈谈自己心中的课堂。

一、我认为语文课堂应是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是一首优美的诗:源于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诗性语言;源于教学的内容,多是诗意浓郁的文学作品或文辞优美的文章;源于语文教学,可以运用天马行空式的感性形式和诗性思维;源于语文教学的效应,主要依靠心灵感染和灵魂熏陶;源于语文生活,本就是充满诗意的人类生活……她每个细节都充满着诗情画意!语文课堂的学习就是那样让人流连忘返、依依不舍;让人品读寻味、思之无穷;是那种意蕴,含蓄微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如同课堂上学习《相见欢》,这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渲染孤寂的环境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李后主的经历非同一般,这种别是一般的滋味常人无法感悟,我们同情他的遭遇,感悟他的愁苦,但无法言语。

因此,让我们的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这样理想的课堂中吧,他们的心灵会不断净化,人格会不断升华,思想会任意驰骋。

让他们在诗意的课堂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去接受知识,提升修养,这才是理想的语文课堂。

二、我认为语文课堂应是情思交流的情感是火,思想是石,两者碰撞在一起,才会产生炽热灼人、光芒四射、感人至深的情思的火花。

语文课堂应该流动着与课文情思相和谐的、丰富而热烈的情思。

这种情思源于课文的情思,她感染着教师和学生,并使他们互相感染,形成一个流动着的热烈、浓郁、美好的情感流和思想流。

在课堂里,教师不是情感传授的喇叭,而是引导着学生和作品、作者、老师相互对话的导线。

在这种交流中,情感如涓涓细流,潺潺而流,轻轻地叩开学生的心门。

师、生、作者相互交流,相互倾听,彼此敞开心扉,真诚肯定对方,彼此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丰富多彩的生活意义与曼妙丰盈的人生价值。

我心中的语文课堂

我心中的语文课堂

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从接受小学教育开始,便一直在和语文课打交道。

在我的印象中,小学时期的语文课堂,老师主要是教会我们识字,中学时代语文课堂上,老师才逐渐转移到如何领略文章的思想,以及欣赏我国的优秀文化和异国的文笔之美,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应付高考的基础上的,课堂显得过于呆板缺乏新意,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往往闻写作色变。

例如,高中老师在传授写作技巧时,往往会让我们先看往届高考状元的文章,照着模式写,并且常常规定写作的模式,扼杀了我们的个性,在这种模式培养上,在理科班上有大量的学生在语文课上写着数理化的作业。

一进入大学,我们这个专业在大一没有开设语文课,我记得当时还有很多学生为此感到庆幸,邻近期末时,看到别的院系的学生在辛苦的背着语文书,有的同学甚至对此表示同情。

进入大二我们又要和语文课亲密接触,一年没有碰语文书了,我的心不免有点激动。

记得第一节语文课,走进一个中年的语文老师,我以为是一个很古板的语文老师,没有想到彭老师上课是那么的有激情,让我明白原来提高文学素养是那么的重要,语文课可以教会我们很多,我感到很惭愧的事自己在阅读量过少。

大学时代的第一次语文课给我的印象是,上了12年的语文课,第一次发现语文课不仅可以很生动有趣,并且可以让人获益匪浅,心目中的语文课原来就是这个样子,我太高兴了。

每周我开始盼望着语文课的到来,并且真多彭老师所讲的阅读问题,我开始有计划地实施我的阅读计划。

如果有人问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的摸样,我想是这样的:第一、语文老师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教会学生识字、释义。

我认为主要在于向学生正确表达一种的思想,而这种思想不同于思想政治课上和历史课上所接受到的思想。

例如老师在和学生一起学习《道德经》时,老师能否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和用老子的思想去解释一些当今的时政。

第二、老师能否在讲到某一篇文章时,向学生发问有没有阅读到与这种思想或者现状类似的文章并且让学生谈谈自身的想法,这可以作为师生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并且可以更好的激励其他学生去扩大阅读量。

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什么样?

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什么样?

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什么样?因8位徒弟的“影子培训”工作来到我校,安排了系列的听课、研讨和交流活动。

其中,8位徒弟参加了我校周四上午语文教研组的活动,聆听了语文组何老师参加国培的体会。

我作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人员受邀参加并“被发言”,那就只有从“学生”的角度,谈谈自己心中的语文课堂,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内行老师多批评。

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什么样——在语文教研活动上的发言孙明霞面对语文教学,似乎全社会的人只要会说汉语的,都可以说三道四、指手画脚的指责一番、指导一番,似乎人人都是语文教学的专家。

这实在是对语文课的误读。

我相信,每个学科的教学都需要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智慧,需要教师对该学科的真正理解,才能对所教学科拥有话语权。

作为一个外行,尤其是我自身学理科,对语文教学是没什么话语权的,只因为我是学校教科所的主任,受教研组的邀请参加教研活动,才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口说几句。

那就从一个学习者的视角谈谈我心中的语文课堂(或者说,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语文课什么样?)。

对于语文教学,讨论最多的还是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问题,从新课改以来,专家强调最多的,是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必须统一起来,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语文本身的属性。

但日常却常常听到一些包括语文名师或者某些专家在内的对语文课的别样理解——有的人认为,语文就是指语言和文字,它只是个工具,我们只要掌握这个工具了,我们就会说话、能表达,这就够了,并且有人用西方一些国家专门开设语言类课程而另外开设文学课来佐证这一观点,批判我们现在的语文承载了太多太多不该承载的东西,比如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科学课、历史课、环保课,于是就提出“切莫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该你干的好好干,不该你干的莫干,只把属于语文的语言和文字给学生就可以了,因为考试更容易考的就是语言和文字。

另一种观点的人认为,语文不只是语言文字,还有人文、文化,尤其强调人文的重要,要突出语文的人文性,课堂必须要上的泪水连连、痛哭流涕才叫打动人心;课堂必上的慷慨激昂、满腔悲愤才叫培养了爱国热情……个人觉得,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有点走极端。

我理想的语文课堂

我理想的语文课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自我征服是最大的胜利我理想的语文课堂我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是轻松、平等、流动的。

我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快乐轻松的。

课堂,是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一次心灵之间的交谈,是默契合作碰撞出的火花,是同学们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是吸取知识,扩大见闻,收获成果的天堂。

在这里,没有紧张胆怯,只有轻松自然。

老师不会不苟言笑,学生不必正襟危坐。

课堂上,批评、严肃、心不在焉都不复存在,存在的只有沉浸曼妙文字的专注神情。

跟随作者的喜悦而喜悦,悲伤而悲伤。

交谈中,语言也应该诙谐幽默,或许时不时还会引起一阵阵哄堂大笑,话语中没有长篇大论的道理,但是处处都跳动着哲学的音符。

我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平等的。

虽说老师是给予知识的传道人,但是每个人都有权利,每个人都会是聆听者,每个人也都会成为讲述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看法,表现自己的个性。

课堂上不是老师一个人在满堂灌,口若悬河的讲讲讲,而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就这节课的主题展开讨论、辩论,讲解学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阐述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思想的碰撞会产生颜色各异的火花。

每个人都是课堂的主人,尤其是学生。

老师的看法不一定就是全面的、不可撼动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师不如无师。

关于习作主题,同学们可以自行商定,交给老师任务,或者角色互换,也由老师来完成习作。

角色扮演,辩论讨论,音乐绘画都可以搬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我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是流动的。

校园里、公园中、田野上、小河边.......每个角落里,都可能会有我们的身影,都会是我们学习的课堂。

奔跑在田野上,追逐朱自清笔下的《春》;大海边,倾听大海的怒号,慨叹高尔基笔下的《海燕》;雪山中,垂钓于孤寂小河,感悟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傲岸风骨!我们教到哪,走到哪,学到哪!这便是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中的语文课堂
如皋市长江镇新港小学仇宝兰
有人曾问:“新课改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我想由于每个人对新课程的深切感悟不同,一千个语文老师就应有一千种语文课堂。

本人通过反思、总结,我心中新课改的语文课堂大致说来应具有如下内涵。

一、充满人性的语文课堂。

语文具有工具性,同时又具有人文性,这是不争的事实。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可见,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人文学科,让语文课堂成为充满人性的语文课堂,这是新课标赋予我们这些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

比如人性语文之一,就是要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人性。

课程中蕴涵的美好人性,只有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才能实现其育人的价值。

本人在执教《悄悄告诉他》这节口语交际训练课时,遇到这样一件事,当第四小组把话又传失败在究其原因时:
师:这次虽然传失败了,但只是出现了一点小错误,是谁传失误了呢?
生1:老师,是我传错了。

(很不安,又很不服气的样子)
师:那你一定是没有听清楚,是吗?没关系……(没等我说完)
生1:是他在旁边讲话打扰我的……(很气恼地指着他的同座)
师:是这样的吗?(生2很内疚的点点头)
那么这面小红旗该不该奖给他们呢?(无人应答,第四组学生很失望)真这样无情吗?
生2:老师,应该给他们,这个失误是因为我造成的。

(生2慢慢站起来,小脸胀得红红的)
师:大家同意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忽然……)
大家齐声:同意。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
如我在执教的《落叶》一课中,引导学生与落叶进行心灵对话,使落叶显得那么有情有义,它和甲虫、蚂蚁、小鱼、燕子交融成一曲和谐欢快的生命之歌,就像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用爱心交织的全新世界。

教学中,老师先让学生聆听甲虫和落叶温馨友好的谈话,之后,让学生进入角色,想想:“假如你是蚂蚁、小鱼、燕子又会怎样说?”“假如你是落叶又会怎样说?”学生情动辞发,敞开心扉,与落叶进行了美妙的对话:“谢谢你,落叶,乘着你,我可以欣赏祖国美丽的秋色,创造美好的生活。

”“落叶,再见了,咱们明年春天再相会!”“小燕子,祝你一路平安!”……人性和诗性浓浓地洋溢于学生的言语中。

老师做的,不正是唤醒和培植的工作吗?学生心中,原本就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唤醒这种沉睡的人性,不断地去培植这种柔弱的人性,使之慢慢地滋生起来、强壮起来、挺立起来。

二、与生活相连的语文课堂。

生活是语文之源,语文是生活之花。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的语文,就是要将生活资源开发成语文课程资源,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来生成语文课程。

在教学中我总是注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暗藏的“契合点”挖掘出来并以此为基础,巧妙地组织教学,将课堂与生活链接起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像生活一样充满生命活力。

如在《悄悄告诉他》这节课中,有一组传话片段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在班上有你的好朋友吗?
齐声:有。

(个个很自豪的说)
师:对好朋友一定有话想和他说,是吗?
齐声:是。

(个个高声地喊着)
师:大家想想,你想和好朋友说什么,只能说一句话。

(个个摇头晃脑地想着)
谁先来?(个个争着、抢着,我指名一生)
你站到小组前面来,找出你的好朋友来。

(让好朋友站到小组的最后)把你刚才想好的一句话通过大家传给你的好朋友,好吗?”(教室里静静的,个个都期待着,犹如大家都在等待着好朋友的悄悄话)
……
如我在《云房子》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动手做一做,给学生撑起一片想像的空间,学生造出了恐龙云房子、大西瓜云房子、大飞机云房子、布娃娃云房子……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充满着期待。

三、平等对话的语文课堂。

平等对话的语文课堂,就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平行交谈、平等沟通、真诚互动、民主协商。

平等对话的语文课堂,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形式,同时也是双方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是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启迪,交流后的赏识和愉悦。

平等对话的语文课堂,就是基于民主和平等的语文课堂。

对话如果离开了民主与平等,只能算是教师的“独白”、“训话”,面对教师的“独白”,学生或是噤若寒蝉,或是一味迎合、言不由衷,民主与平等是对话的土壤和空气。

一位长者能够与一位幼童展开对话,是因为双方心灵的张开,长者愿听,有时甚至是装作不知地逗引,而幼童因为常常受到夸奖也十分乐意表现自己。

我想师生间的对话也是同理。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完课后,学生挽留所表现出来的不舍常常令我感动,感动中我思考着:于老师是带着一颗童心走进课堂的,他用春风般的话语抚慰学生心灵,他把看书爱的阳光照耀在每个学生
的脸上。

学生的心是敏感的,他们感觉着老师的喜欢与爱护,对话便多了。

我在《悄悄告诉他》的教学中,少的是教师的明确表态,多的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少的是教师的激昂陈词,多的是教师的热情鼓励。

平等对话的语文课堂,就是强调课堂上的互动和交融。

有位特级教师说:“课堂上尽量少说老师跟你们一起干什么,多说让我们一起干什么,因为师生之间进行情感、思维、个性等交流互动时,教师就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在《悄悄告诉他》的课堂对话中,我既是引导者、启迪者,又是组织者、聆听者,我时而与学生一起沉思,时而与学生一起感动,时而在学生疑惑处轻轻一拨,时而对学生的真切感悟会心一笑。

人性的语文课堂、生活的语文课堂、对话的语文课堂,这是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语文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