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模型试验中涌潮的产生和测控

合集下载

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

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

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潮汐是海洋中一种周期性的现象,它是由于地球、月亮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并解释为什么潮汐会发生。

1.引力对潮汐的作用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引力,这是潮汐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月球对地球表面的引力不是均匀的,因为它的距离会发生变化。

这种引力的变化会导致海洋中的水形成起伏的波浪,即潮汐。

2.引潮力和落潮力的作用人们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海洋中的水不会一直保持高潮或低潮的状态。

这是因为除了月球的引力外,太阳也对地球产生引力,这导致了引潮力和落潮力的作用。

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下,地球上出现两个高潮区和两个低潮区。

月球所产生的引力较大,导致了较高的高潮和较低的低潮。

而太阳的引力较小,对潮汐的影响相对较小。

地球的自转也会对潮汐产生影响。

地球自转一天24小时,而潮汐周期大约为12小时半左右。

这意味着每天会出现两次的高潮和低潮,分别称为大潮和小潮。

3.潮汐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潮汐的幅度和周期与地理位置有关。

对于靠近大洋的地区,潮汐的幅度会更大,而在内陆地区的潮汐幅度相对较小。

这是因为大洋的水体受到月球和太阳引力的直接影响更严重,而内陆地区由于离大洋较远,受到的引力较小。

地形也会对潮汐产生影响。

对于狭窄的海岸线或海峡,潮汐的幅度会大于宽阔的海湾或海内湾。

4.利用潮汐能源潮汐对人类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们可以利用潮汐能源来发电。

潮汐发电是利用潮汐高低潮变化的能量来驱动涡轮机发电。

潮汐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对环境友好,而且潮汐能量的变化规律高度可预测,使得潮汐能源成为一种可靠的替代能源。

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由地球、月亮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所决定。

月球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主要驱动力,而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也会对潮汐产生影响。

潮汐在不同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幅度和周期。

利用潮汐能源是一种环保、可靠的能源选择。

通过深入了解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

基于物理试验的海底滑坡涌浪研究

基于物理试验的海底滑坡涌浪研究

基于物理试验的海底滑坡涌浪研究孙永福;黄波林;赵永波【摘要】灾难性海啸有时由海底滑坡运动造成,海底滑坡的涌浪产生过程研究是海啸研究的关键.海啸形成主要受控于滑体的几何尺寸、滑动速度、水深、滑动角度等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文章设计并实施了水下刚性滑块正交物理实验.试验中滑块的厚长比在0.035~0.180之间,斜坡滑道的倾角在10°~16°之间,Froude数处于0.18 ~0.70之间.试验分析表明初始涌浪形成早于滑块停止;初始波谷(最大波谷)是在滑动最大速度时产生的,波谷位置也是速度最大时滑块的质心位置.初始涌浪波的典型特征是大的波谷与小的波峰.利用试验的输入输出数据,回归推导形成了最大波谷和最大波峰计算公式.试验分析结果深化了对海底滑坡产生海啸的认识,为海底滑坡海啸预测提供了基础和技术支撑.%Movement of submarine landslide may sometimes result in catastrophic tsunamis.The generation process of submarine landslide-induced impulse wave is crucial to the study of tsunami.The generation of tsunami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geometry of the mass,sliding velocity,sliding angle and water depth.Based on these factors,underwater orthogonal physical experiment of rigid block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The proportion of thickness to length of the sliding block ranges between 0.035 and 0.180.The sliding angle is between 10°and 16°,with the Froude number between 0.18 and 0.70.The analyses of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original impulse wave is earlier than the cease of the slide.The original trough (the biggest trough) generates when the sliding velocity reaches the maximum value.The position of trough is nearly the position of the mass center when thevelocity of the slide reaches the maximum value.The original impulse wave is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big troughs and small peaks.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the maximum trough and amplitude are derived by regressing the input and output data of the experiments.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s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ration of the submarine landslideinduced tsunami,and provid fundament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submarine landslide-induced tsunami prediction.【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8(045)001【总页数】7页(P116-122)【关键词】刚性滑块;水下滑坡;涌浪;物理试验;波谷【作者】孙永福;黄波林;赵永波【作者单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61;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湖北武汉430205;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宜昌433002;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湖北武汉43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TV139.2+32由于可能产生灾难性海啸,海底滑坡被认为是局地和区域尺度上最具危险性的海洋地质灾害类型[1~2]。

潮流物理模型试验生潮控制时的复合模拟数据对接

潮流物理模型试验生潮控制时的复合模拟数据对接
中 图分 类 号 : 7 1 2 P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6 4 ( 0 2 0 - 0 1O 1 7 - 6 7 2 1 ) 10 0 一 8
随 着 计 算 技 术 的发 展 , 比 物 理 模 型 试 验 , 值 模 拟 在 海 洋 研 究 和 海 洋 工 程 中 发 挥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作 相 数 用 。 尽 管 如 此 , 模 试 验 仍 然 是 不 可 或 缺 甚 至 有 时 是 不 可 替 代 的 研 究 手 段 。如 , 物 目前 常 见 的 海 洋 动 力 模 式 难
刘 学海 , 育 强 , 纪 张 强。 王 玉海。袁 业立 , ,
(. 1 国家 海 洋 局 第 一 海 洋研 究 所 , 山东 青 岛 2 6 6 ;. 洋 环 境 科 学 与 数 值 模 拟 国家 海 洋 局 重 点 实 验 室 , 6012海 山东 青 岛 2 6 6 ;. 国水 利 水 电科 学 研 究 院 , 京 10 3 ) 6013 中 北 0 08
流速 或 流量缩 尺 ) 处理后 输 送给 生潮 控制 计算 机 的 。对 复合 模拟 , 学模 型和 物理模 型之 间 的数据交 换 即为 数
收 稿 日期 :0 00 —8 2 1—42 资 助项 目: 家海 洋 局 第 一 海 洋 研 究 所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 金 项 目— — 较 大 海 域 潮 流 物 模 试 验 的 理 论 可 行 性 及 复 合 模 拟 技 术 研 究 国 (0 7 4 ; 2 0 G2 ) 国家 海 洋 局 海 洋 公 益 性 行 业 科 研 专 项 经 费 项 目— — 胶 州 湾 海 湾 水 动 力 物 理 模 拟 实 验 研 究 (0 7 5 1 ) 海 洋 监 2 00 0 2 , 测 设 备 动力 环 境 实验 水 槽 关 键 技 术 研 究 : 、 、 等 现 场 动 力 环 境 研 究 ( 0 0 5 2— ) 浪 流 风 2 1 0 0 75 作者简介 : 刘学 海 ( 93)男 , 17 , 山东 东 明 人 , 理 研 究 员 , 士 , 助 博 主要 从 事 海洋 环 境 及 生态 动 力 学模 型 方 面研 究 . - i ix @ r .r.n Ema :l h i ogc l u o

涌潮形成条件

涌潮形成条件

涌潮形成条件
涌潮的形成条件是潮汐的变化与海洋的物理地质特征紧密相关的。

要形成涌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海面的斜度要比较低,海域的深度要相对较浅,这样才能容纳大量的潮汐水;
②海域的陆地比例要相对较大,这样能形成海洋与陆地交界处的变形湍流;
③海域受阻质、混沙等自然条件限制,要求具备一定的大小和形状;
④日月引力的作用所形成的潮汐水要较大,并要在一定的频率周期地涌起;
⑤陆地与海洋之间的地形要具备一定的介质结构,形成一个闭合的涌潮系统。

只有在所有这些条件充分满足的情况下,方可形成涌潮。

[物理]潮汐现象研究

[物理]潮汐现象研究

XXXXX中学研究性学习论文课题潮汐现象研究年级高一年级班级 XXXX班学生姓名 XXXXXX指导教师 XXXXXXXXXX年XX月一、潮汐现象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铅直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二、潮汐现象的假设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

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

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

到了17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提出了潮汐是由于月亮和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假设,科学地解释了产生潮汐的原因。

三、潮汐的分类事实上潮汐有多种,就海洋潮汐而言,就有根据太阳、月亮、地球排列位置分的“大潮”和“小潮”;根据月球与地球距离分的“近地潮”和“远地潮”;根据引潮力方向分的“顺潮”和“对潮”。

以一昼夜高、低潮出现次数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类:半日潮,是指一昼夜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全日潮,是指一昼夜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混合潮,是指一个月内有些日子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有些日子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

所以潮汐现象不仅仅是一昼夜中海水的两涨两落现象。

四、引潮力地球在绕着太阳高速运动的同时,也绕着地球的轴在自转,所以地球是一个非惯性系。

在非惯性系中,存在一个惯性力。

随着地球的自转而旋转的海水,一方面受到惯性力的作用,同时也受到月球对海水的万有引力的作用。

月球对海水的万有引力跟月球距海水的距离有关,致使月球对海水的引力不均匀,所以不同处海水受到的惯性力与月球对海水的万有引力的合力就不同。

我们把海水的惯性力与月球对海水的万有引力的合力叫引潮力。

五、引潮力的计算(1)月球的引潮力公式以地月两球心的连线为平面坐标系的z 轴,垂直于地月连线的直线为y 轴,以地心为坐标系的原点。

潮汐现象的产生极其应用解读

潮汐现象的产生极其应用解读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潮汐现象的分析及应用学院:理学院专业:物理学班级:2004级学号:Pb0406181018学生姓名:张荣华指导教师:宋汉峰2008年6月18日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

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特此声明。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目录摘要 (Ⅱ)Abstract (Ⅲ)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潮汐力产生的原因及计算 (3)*2.1 潮汐的概念 (3)*2.2 潮汐力产生的原因及其计算 (3)*2.3潮汐势的展开 (7)*2.4潮汐的垂直潮位 (9)第三章潮汐的应用 (10)第四章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摘要对潮汐现象的研究,首先描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解释,然后根据其运动规律,分析地球与其它天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作出近似假设。

假设地球全被海水覆盖着,作出平衡潮理论假设下的分析计算,得出引潮力与引潮势的关系,再利用能量转换关系,引潮势与重力势的关系对潮高作出近似估计和计算。

关键字:潮汐现象;潮汐力;引潮势;潮位。

AbstractIn the research of tide phenomenon, we first describe the explanation of the motion of the heavenly body using the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of Newton. Then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the motion of the heavenly body, we analyze the interaction force between Earth and other heavenly bodies and make the approximate assumption of the equilibrium tide theory. The assumption is that the whole earth is being covered with water.We obtain the relations about the tide-producing force with the moist potential. Again in terms of the energy conversion relationsand the moist potential and the geopotential relations, the approximate estimate and the computation of the tidal rangecould be worked out.Keywords:the pheomenon of tide; Tidal force; the moist potential;the level of tide.第一章前言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查阅近几年潮汐现象的期刊和文献,学习分析潮汐现象的物理原理和数学方法。

潮汐形成的原因以及规律

潮汐形成的原因以及规律

潮汐形成的原因以及规律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新塘中学高一A5班作者姓名:阳金霖指导老师:李俊、兰军亮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潮汐概述: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助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

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

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

随着人们对潮汐现象的不断观察,对潮汐现象的真正原因逐渐有了认识。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余靖(字安道)在他著的《海潮图序》一书中说:“潮之涨落,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之往从之”。

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写道:“涛之起也,随月盛衰。

”指出了潮汐跟月亮有关系。

到了17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提出了“潮汐是由于月亮和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假设,科学地解释了产生潮汐的原因。

潮汐是所有海洋现象中较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海水运动现象,它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海港工程,航运交通,军事活动,渔、盐、水产业,近海环境研究与污染治理,都与潮汐现象密切相关。

尤其是,永不休止的海面垂直涨落运动蕴藏着极为巨大的能量,这一能量的开发利用也引起人们的兴趣。

定义分类:由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总称潮汐。

作为完整的潮汐科学,其研究对象应将地潮、海潮和气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但由于海潮现象十分明显,且与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交通运输等关系密切,因而习惯上将潮汐(tide)一词狭义理解为海洋潮汐。

固体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称固体潮汐,简称固体潮或地潮。

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称海洋潮汐,简称海潮。

大气各要素(如气压场、大气风场、地球磁场等)受引潮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如8、12、24小时)称大气潮汐,简称气潮。

海洋物理学中的海流模拟方法比较与评估

海洋物理学中的海流模拟方法比较与评估

海洋物理学中的海流模拟方法比较与评估海洋物理学作为研究海洋中的物理过程和现象的学科,对于了解海洋的特性和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海流是海洋中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对海洋的循环和搬运有着直接影响。

在海洋物理学的研究中,海流模拟方法被广泛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海洋的运动。

本文将比较和评估海洋物理学中常用的海流模拟方法,以指导未来的研究和应用。

1. 基于观测数据的统计推断模型基于观测数据的统计推断模型是一种常见的海流模拟方法。

它通过对已有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统计学原理来推断海洋中的流动特征。

这种方法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已有的数据进行模拟,不需要额外的大规模观测实验。

然而,由于观测数据的有限性和误差,这种方法的模拟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海洋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海流模拟方法。

它基于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通过对海洋的物理过程进行离散化和计算机模拟,来模拟海洋中的流动。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精确地描述海流的物理特性,提供细节丰富的结果。

然而,由于需要大规模的计算资源和复杂的计算过程,数值模拟方法的计算成本较高。

3. 实验模拟方法实验模拟方法是通过实验室的物理模型来模拟海洋中的流动。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小尺度的水槽或风洞来模拟海洋的流动过程。

实验模拟方法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流动数据,但由于实验设备的尺度和复杂度限制,只能模拟小尺度的海洋流动,难以模拟大尺度和长时间尺度的流动过程。

综合比较与评估: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海流模拟方法。

基于观测数据的统计推断模型适用于模拟小尺度和中尺度的海流,但受观测数据的限制;数值模拟方法适用于模拟各种尺度的海流,但计算成本较高;实验模拟方法适用于小尺度的海流模拟,但受实验设备的限制。

另外,海洋物理学中的海流模拟研究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改进模型参数化方案:模型参数化是模拟精度的关键,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行的数量 , 按测控 程序 中的“ 泵” 令运行 变频器 , 下 开 命 使
游水池蓄水 , 到水位 稳定 , 直 为潮 头 的产生 作准备 。此 时上
本试验研究 以钱塘江 涌潮实 测过 程 曲线 为控 制的参 考过 程
曲线 。
1 涌 潮 测 控 系统 结构
游的弧形闸板也开启 , 上游变频器根 据河流流人 大海的流量
确定变频器运行频率 和投 入运行 数量 , 当测 控程 序 中的“ 开 泵” 命令执行时 , 产生所 需 的落潮流 量。待落 潮水 流从上 将 游 一直 流到下游 , 游 闸板 开启 时从 试验侧 的狭 缝 中泄走 , 下
涌潮产生设备 由上游闸板启闭控制系统 ( 括相应 的交 包 流伺服电机及其控制器 )下 游闸板启 闭控 制系统( , 包括相应 的交流伺服电机及其控制器 ) 以及控制计算 机 内的 D A控制 卡 、I D O控制卡 , 及上下 游水 泵和 变频 器 , 玻璃 水槽 组成 ; 测
件 , 此 潮 头 一 旦 形 成 , 很 难 控 制 潮 头 的形 状 和 潮 头 向 前 因 就 推 进 的速 度 。本 试 验 是 在 试 验 河 段 ( 璃 水 槽 ) 上 下 游 安 玻 的
图 2 转换到模 型上的实测涌潮过程
图 2中 , 0~ . 型小 时 时 间 段 , 潮 潮 头 还 未 到 达 在 0 5模 涌
图 1 涌潮 测控 模 型示 意 2 涌 潮 产 生 流 程
以产生 以下 涌潮 过程 为例 , 明涌潮产生过程 。 说
§

ji 鼋
在变频器运行频率不变 的情况下将 闸板迅速 打开的方法 , 使
先 前 所 蓄 的水 迅 速 涌 出形 成 潮 头 。





1 0
观测站 , 位低 , 于落 潮状态 。这时测 控系统 将下 游 闸板 水 处 开启 ( 开度根据潮 头高度确 定 ) 使 闸板 立起 , , 同时 根据所需 产生潮头高度确定下 游变频 器正 向运行 频率 和变频 器投入
装闸板和 由变频器控制 的多 台水泵 的模 型上 , 循环复演天 然 的涌潮过程 , 其潮 头的高度 、 形状和潮 头的运行速度 都可控 。
且 落潮水位符合 0模 型小 时的给定 水位 时, 连续点 击测控软
件 中的“ 牵引 ” “ 和 运行 ” 令 , 系统 跟踪 给定涌 潮过 程 曲 命 使 线, 产生所需的涌潮过程 。当过程 进入 潮头产 生时 刻时 ( 图 2中的 0 5 型小时) 下游 闸板 自动关 闭( .模 , 即闸板 放平 ) 先 ,
பைடு நூலகம்9
高 , 成潮头 。 形
表 1 各 时 段 上 下 游 闸 板 状 态
潮 头 涌 过 观 测 站 , 续 向 上 游 涌 去 , 测 站 水 位 平 缓 升 继 观 高 ( 2中 的 0 5至 2 5模 型 小 时 段 ) 当 潮 头 即 将 到 达 上 图 . . 。
游 闸板时 , 自动 ) 闭上游 闸板 , ( 关 让潮头通过进入供水 池 , 其 目的是防止扦启 的闸板 阻挡潮 头 , 引起 潮头 反射 , 生严 重 产

要: 在物理模型试验 中复 演天然涌潮, 对其产生机理、 变化 过程、 流域影响 、 生的危 害、 产 治理方 法、 能量利 用等
方面进行研究 , 意义非常重大。物理模 型中可采 用多种装置产生涌潮 , 试验采 用变频器控制 水泵 , 在试 验河段 的上
下 游 均 设 置 闸板 的 玻 璃 水 槽 , 究 涌 潮 产 生 的 流 程 、 制 和 测 量 方 法 。 研 控 关 键 词 : 理 模 型试 验 ; 潮 ; 物 涌 测控
雷 鸣 般 的 声 响 , 过 之 处 , 起 河 底 泥 沙 , 坏 两 岸 堤 坝 。 涌 所 掀 破
上游弧形 闸板 下游 闸板
潮河 口的治理 主要 考虑如何 有效 降低涌潮 的破 坏力 , 利用涌 潮能量为生产和建设 服务 。物理模 型试验 是研究 涌潮 现象 的手段之 一。涌潮 的特 点是在 短时 间 内聚集 的巨大 能量无 法有效 释放 而形成 具有破坏力 的潮头 , 因此在物理模 型的模 拟中 , 首先要有聚集并瞬时释放能量 的设备 。研究 的物理模 型试 验 , 能量聚集采 用变频 器控 制水泵 的方法 , 即将 蓄水池 的闸板关 闭同时开启水泵使水位迅 速提高 ; 能量 的释 放采用
前 所 蓄 的水 涌 出 , 观 测 站 ( 制 站 ) 位 以 跳 变 的 方 式 升 在 控 水
量设备 由高速水位仪和钽 丝波 高仪 , 及控 制计算 机 内的 A D
转 换 卡 组 成 。 其 结 构 见 图 1 。
收 稿 1期 :0 10 —1 3 2 1 -71
作者简介 : 吴华 良, 浙江磐安人 , 男, 主要从事水利水电 自动化科研工作 。
di1. 9 9ji n 10 —2 5 2 1. 50 4 o:0 36 /.s . 0 19 3 .0 10 .0 s
2 1 年 第 5期 ・ E R I E 01 P A LRV R 人 民 珠 江
物 理 模 型 试 验 中 涌 潮 的产 生 和 测 控
吴 华 良
( 江 水 利 科 学 研 究院 , 东 珠 广 广州 50 1 ) 16 1
中 图 分 类 号 :V 3 . 1 T 1 16
0 前 言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0 —2 5 2 1 )50 0 -3 1 193 (0 10 - 90 0 0
涌潮是水 面上 凸起的潮 头 以排 山倒海之 势在浅 海湾或 狭窄的河 口逆流而上的壮观景象 。潮头携 带巨大能量 , 随 伴
1 2
l 4
自然界涌潮 的产生要 满 足以下几 个条 件 : 潮汐 足够 大 ;
时 间 模 型小时 ,
河 口水 域面积 宽 , 深较 浅 ; 水 内河狭窄 , 水浅 , 河床 沿 内陆缓
慢升高 , 即喇叭形的河 口容易产生涌潮 。我国只有钱 塘江河 口符合上述条件 , 因此才有闻名于世界 的钱塘江大潮 。因涌 潮试验在玻璃水槽 中进行 , 不具备天然条件 下产生涌潮 的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