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方法及举例
高一物理实验详细介绍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目的知道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原理,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能根据打出的纸带计算打几个点所用的时间,会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能根据纸带粗略测量纸带的瞬时速度,认识v-t 图象,并能根据v-t 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实验原理1、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4~6V 。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 时,它每隔0.02s 打一个点。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应用电磁原理制成的。
通电前,先在打点计时器上装上纸带,并把复写纸片压在纸带上。
然后把线圈与50Hz 、4~6V 的交流电源接通。
这时,振片被磁化,在磁力作用下振动起来。
每0.02s 振针压打复写纸一次,被运动物体拖着的纸带上便记录下一系列的点子,这些点相应地表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计时器 0.02s 。
我们对纸带上这些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就可以定量地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2、电火花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器。
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并夹在两条白纸之间。
当接通用220V 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头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到负极的纸盘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1上打出一列点迹。
当电源频率是50Hz 时,它也是每隔0.02 s 打一次点。
这种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小,实验误差小。
上面介绍的两种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都是T=0.02s ,因此,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
如果把纸带跟运动物体连接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子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研究纸带上的点子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里民生的位移,从而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实验步骤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压在复写纸的下面。
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用导线分别与6V 的低压交流电源的接线柱相连接。
物理干货 初中物理10大实验方法大集合

物理干货|初中物理10大实验方法大集合1等效替代法简介:在物理学中,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一个物理量、物理状态或过程用另一个物理量、物理状态或过程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等效替代法举例应用:(1)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块等效替代大象,效果相同(2)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像与物的大小相同(3)在力的合成中,用一个合力可以等效替代几个力的共同作用的效果2建立理想模型法简介: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摒弃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构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举例应用:(1)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模型,在生活实际中,严格的匀速直线运动并不存在(2)在研究连通器的原理时,理想液片是一种理想模型(3)光线是引入的模型,直观、形象地描述了物理情景与事实3控制变量法简介: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到几个不同因素的影响,为了确定该物理量与各个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其固定不变,只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看所研究的因素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举例应用:(1)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2)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的关系(3)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关系(4)研究滑动摩擦力与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5)研究浮力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6)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7)研究物体的动能与物体质量、速度的关系(8)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被举高度的关系4实验推理法简介:实验推理法是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型,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到结论,深刻地揭示出物理规律的本质,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举例应用:(1)将闹钟放在钟罩中,不断抽去罩内空气,听到铃声越来越弱,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2)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理出牛顿第一定律5转换法简介:在物理学习中,有时需要研究看不见的物质(如电流、分子、力、磁场)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这时就必须将研究的方向转化到由该物质产生的学生熟知的各种可见的效应、效果上,由此来分析、研究该物质的存在、大小等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举例应用:(1)研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时,用乒乓球的可视的振动认识音叉的振动(2)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6类比法简介:为了把要表述的物理问题说得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与之很相似的事物来对照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引力测量与分析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引力测量与分析方法引力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力之一,它对于物体的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物理实验中,测量和分析引力是探索宇宙运行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引力测量和分析方法,并探讨它们在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应用。
一、引力测量方法1.扭秤法扭秤法是一种基于扭转杆原理的引力测量方法。
它利用杆的扭曲来测量物体受到的引力大小。
具体操作时,可将待测物体连结在一个可旋转的杆子上,并观察杆子的扭曲角度或杆子两端的转动角度。
通过对应的数学公式计算,可以得到物体受到的引力大小。
扭秤法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小质量物体的引力,例如测定微小物体的质量或微弱引力的作用力。
2.平衡法平衡法是一种通过平衡物体之间的力而测量引力大小的方法。
它常用于测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或者将待测物体与已知引力相平衡。
通过调整相应的重力或其他力,使得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可以计算出物体受到的引力大小。
平衡法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引力常数、质量以及其他引力相关参数。
二、引力分析方法1.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规律的经典力学理论,其基础是牛顿三定律。
在引力研究中,牛顿力学提供了一种分析引力的常用方法。
通过对物体所受引力以及其他受力的定量分析,可以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
牛顿力学在许多引力实验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天体运动的研究,以及地球上物体的运动研究。
2.引力场理论引力场理论是描述引力的一种理论框架,广义相对论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理论。
广义相对论认为,物体间的引力是由于物体弯曲时所产生的时空弯曲造成的。
基于引力场理论,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引力的性质和特性,如引力场的形状和变化规律等。
引力场理论在天体物理和高精度引力测量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引力测量与分析方法应用举例1.引力透镜效应(Gravitational lensing)引力透镜效应是一种由引力场所引起的光线偏折现象。
大学物理实验(最终)

大学物理实验一、万用表的使用1、使用万用表欧姆档测电阻时,两只手握住笔的金属部分在与电阻两端接触进行测量时,对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有影响,会使测量值偏小因为人体本身有电阻,两只手握住笔的金属部分在与电阻两端接触相当于并联2、用万用表测电阻时,通过电阻的电流是由什么电源供给的?万用表的红表笔和黑表笔哪一个电位高?电源内部电路提供(万用表的内部电池供给的)黑笔3、用万用表欧姆档判别晶体二极管的管脚极性时,若两测量得到阻值都很小或都很大,说明了什么?两测量得到阻值都很小,说明二极管已被击穿损坏两测量得到阻值都很大,说明二极管内部断路4、能否用万用表检查一回路中电阻值?为什么?不能,因为通电电路中测量电阻值会造成万用表的损坏。
【数据处理】(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1R = Ω 2.2R = Ω 3.U = VU σ== V ==2∆仪最小分度值VU U == VU U U U =±=( ± )V 100%UU U E U=⨯= % 二、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1、出现下列情况时,所画的等势线和电力线有无变化?(电源电压提高1倍;导电媒质的导电率不变,但厚度不均匀;电极边缘与导电媒质接触不良;导电媒质导电率不均匀) 有,电势线距离变小,电力线彼此密集 无任何变化无法测出电压,画不出等势线、电力线 等势线、电力线会变形失真2、将电极之间电压正负接反,所作的等势线和电力线是否有变化? 等势线和电力线形状基本不变,电力线方向相反3、此实验中,若以纯净水代替自来水,会有怎样的结果?实验无法做,因为纯净水不导电4、本实验除了用电压表法外还可以用检流计法(电桥法)来测量电势。
试设计测量电路。
两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电压表法优点:简单缺点:误差大电桥法优点:测量精度高缺点:复杂5、能否根据实验测出的等势线计算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什么?不能,因为等势线是定性的线条,相邻等势线的间隔表示的电势差相等,等势线间隔小的地方电场线强,电场强度大只能说明,无法定量表达三、迈克尔逊干涉仪1、为什么有些地方条纹粗,有些地方条纹细?能指出什么地方条纹最粗吗?相邻条纹间距与两平面镜到分光板近距离之差d成反比,与各条纹对应干涉光束和中心轴夹角成反比。
物理实验报告6篇

物理实验报告6篇物理实验报告 (1) 【实验装置】FQJ-Ⅱ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FQJ非平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以及控温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线若干。
【实验原理】根据半导体理论,一般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和绝对温度之间的关系为(1-1)式中a与b对于同一种半导体材料为常量,其数值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
因而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可以根据电阻定律写为(1-2)式中为两电极间距离,为热敏电阻的横截面,。
对某一特定电阻而言,与b均为常数,用实验方法可以测定。
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则有(1-3)上式表明与呈线性关系,在实验中只要测得各个温度以及对应的电阻的值,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作图,则得到的图线应为直线,可用图解法、计算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出参数 a、b的值。
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下式给出(1-4)从上述方法求得的b值和室温代入式(1-4),就可以算出室温时的电阻温度系数。
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时的电阻值,可由非平衡直流电桥测得。
非平衡直流电桥原理图如右图所示,B、D之间为一负载电阻,只要测出,就可以得到值。
当负载电阻→,即电桥输出处于开路状态时, =0,仅有电压输出,用表示,当时,电桥输出 =0,即电桥处于平衡状态。
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在测量之前,电桥必须预调平衡,这样可使输出电压只与某一臂的电阻变化有关。
若R1、R2、R3固定,R4为待测电阻,R4 = RX,则当R4→R4+△R时,因电桥不平衡而产生的电压输出为:(1-5)在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时,非平衡直流电桥所采用的是立式电桥,,且,则(1-6)式中R和均为预调平衡后的电阻值,测得电压输出后,通过式(1-6)运算可得△R,从而求的 =R4+△R。
物理实验报告 (2) 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初二物理实验比较法举例

初二物理实验比较法举例
在初二物理课程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中,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规律。
下面我们就以初二物理实验中的两个典型例子来介绍比较法的应用。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热传导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用两根相同材质和大小的金属棒,分别用火炉加热其中一根金属棒的一端,然后用手感受另一根金属棒的温度变化。
通过对比加热金属棒的一端后,另一端的温度变化情况,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热的传导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传导的规律,而且通过比较不同金属材料的传导情况,还能够了解到不同材质的传导性能。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光的反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凹面镜和凸面镜,比较它们对光的反射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凹面镜和凸面镜对光线的反射情况,从而直观地了解到不同形状镜面的反射规律。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反射规律,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镜面的反射情况,了解到不同形
状镜面的特点。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比较法在初二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及案例说明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一、观察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
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归纳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
常用观察方法有:1。
观察重点,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
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看到瓶塞跳得很高,对真正需要看的现象-——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却视而不见,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交待,提醒学生, 然后再进行分析.2。
前后对比观察,抓住因果关系。
如学习密度一节时,我首先让学生区分铜块、铁块、铝块、石块、酒精、水等物体,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软硬来辨认。
然后出示用纸包住的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怎样区分它们?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它们的质量不同,因而得出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对比观察, 深化认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 拓宽思路.如探究声音的产生, 即无声又有声;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即增大气压,沸点升高,减小气压,沸点降低。
二、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通过学生实验, 得出欧姆定律I=U/R.另外,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大小、浮力大小、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电流的热量的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产生感应电流方向也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三、转换法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
生活中的物理实验

生活中的物理实验
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实验的体现,我们常常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
现象来理解物理规律。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水的沸腾和凝固来理解热力学的规律,通过自行车的运动来理解牛顿力学的规律,通过声音的传播来理解声学的规律等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和理解物理规律。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水的沸腾和凝固的过程。
首先,我们将一些水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将容器放在火上加热。
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水开始沸腾,水分子开始蒸发成水蒸气。
当我们将火关闭后,水蒸气会冷却凝结成水,这就是水的凝固过程。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牛顿力学的规律。
比如,我们可
以通过推动自行车来观察牛顿第一定律的作用。
当我们推动自行车时,自行车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体现。
当我们用力刹车时,自行车会减速停下,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体现。
通过这些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规律,并且可以将这些规
律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可以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让我们更加热爱科学。
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实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和理解这些规律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想,认识事物本质。
题6.牛顿第一定律是()
A.由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
B.可以用实验进行验证的
C.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合理分析、推理、归纳出来的
D.是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结论
分析: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资手段在人工控制或模拟自然的条件下,使自然过程再现出来的思维方法。
推理是在实验基础上用已知的规律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规律作出科学的预见。
因为地球上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外力的作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直接用实验证明或验证,只有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才能得到。
故选C。
【例】:形容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
正,负电荷的产生。
教师要不断教给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其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让其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以实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假想模型法:用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
题5.在物理学习中,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教科书出现了:
①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了“光线”
②在研究声音传播时,引入了“介质”
③在研究热的传递时,引入了“热量”
④在研究磁场时,引入了“磁感线”
在上述四种情况中,属于科学家假想而实际并不存在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分析:为了研究的需要,把物理实体或物理过程经过科学抽象转化为一定的模型,这种转化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所以这种模型又叫“理想模型”。
它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可使物理教学简单化,形象直观化,又可使具体问题普遍化,便于学生发挥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
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磁感线”并不存在,是为了描述磁场而假想引入的。
“磁感线”是假想的物理模型,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这种方法是“假想模型法”。
光是客观存在的,“光线”并不存在,是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而假想引入的,也是“假想模型法”。
故选D。
【例】: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
型;力的示意图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研究浮力形成的原因时用到水柱模型;研究光现象时用到光线模型;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
橇扛是杠杆的模型
类比法:通俗地说,就是用直观、容易理解的东西来描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东西
题4.电压这个概念不好理解,物量学专门引入水压来讲述这个概念,便于我们理解,这种方法就是“类比法”。
下列实例中研究跟这种方法不同的是()
A.用电流产生的效应大小来研究电流的大小
B.用电流大小来比作水流大小
C.研究电源的使用,引入抽水机
D.研究多个力作用产生的效果,引入合力
分析:两类不同事物之间某种关系上的相似叫类似,从两类不同事物之间找出某些相似的关系的思维方法,叫类比。
借助类比,常能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十分陌生、十分困难的问题,在物理学中,现象、属性、概念、规律、理论和描述手段等涉及的种种关系,都可以是类比的对象。
D 项在研究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引入合力的概念的前提是合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所以这里采用的是“等效法”。
故选D。
【例】:用水流表示电流。
用水压表示电压。
用操场的学生排队、做操、玩耍的情况类比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
转换法: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题3.电流看不见、摸不着,不易研究它的大小,科学家是通过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效应的大小来研究的,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转换法”。
下面几个研究实例,其中运用的方法跟运用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效应的大小来研究电流大小这种方法相同的是()
A.研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B.人们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C.用扩散现象认识分子的运动
分析: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的方法叫“转换法”。
A项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及先控制质量一定,研究动能大小跟速度的关系,然后控制速度一定,研究动能大小跟质量的关系;B项“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这一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得出来的,即运用的是“实验和推理法”;C项分子看不见,摸不着,转换为通过扩散现象来研究,即运用的是“转换法”。
故选C。
【例】: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
影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
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
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
温度计把温度的测量转化为长度的测量。
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研究分子扩散,研究振动发生的条件
等效法: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
题2.“等效法”是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以将研究的问题简化。
如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我们可以用一个合力来代替它。
以下几种情况中,属于“等效法”的是()
A.研究磁现象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
B.研究电现象时,用电流产生的效应来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
C.两个电阻并联时,可用并联的总电阻代替两个电阻
D.研究电流变化规律时,用水压和水流来类比电压和电流
分析:所谓“等效法”就是在特定的某种意义上,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的、复杂的、难处理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的、容易的、易处理的一种方法。
A项在研究磁现象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采用的是“假想模型法”,这是因为磁场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为了形象简单地研究磁现象,才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同理B项也采用的是“假想模型法”,D 项则是采用的是“类比法”。
故选C。
【例】:用总电阻代替支路电阻;用电阻箱测未知电阻;等效电路:曹冲称象,平面镜成像的实验,研究力的合成
一、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题1.由于电压和电阻两者都有可能影响电流的大小,用实验研究它们的关系时,可以先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然后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最后总结得出了欧姆定律,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在以下问题中: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物理量有关
②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③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数有关
④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的是()
A.①和③ B.①和② C.②和④ D.③和④
分析:一个物理量可能要受到多个物理量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那么在讨论这个物理量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时,需要先控制其它的另几个因素不变,来确定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即“控制变量法”。
故选A。
【例】:研究研究滑动摩檫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因素;研究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