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分类例说

合集下载

《互文》古汉语基础

《互文》古汉语基础

《互文》古汉语基础互文是古文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

它能避免词语的板滞和单调,增强文章的气势,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互文分为三类;互释型、互补型、既互译又互补的综合型。

(一)互释型互释的互文就是在单句内互为对应的词组中或并列复句(包括某些对偶句、排比句)中的对称位置上,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词(包括虚词)、体现出意义相同而用词不同的特点,使诗文富于变化而不呆滞。

理解时,要把这些对称位置上的词作为同义词看待。

如;“同心一意”中的“同”和“一”应互释,“心”和“意”应互释。

课文中这类互文很多。

1、单句内互为对应的词组中的对称词互释。

重岩叠嶂。

《三峡》“重”和“叠”,“岩”和“嶂”互释。

隐天蔽日。

《三峡》“隐”和“蔽”,“天”和“日”互释。

奇花异石无所不致。

《竹溪记》“奇”和“异”互释。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选”和“与(通‘举’)”,“贤”和“能”互释。

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遗”与“余”同义。

“风”与“思”相通,指教化。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削”和“割”互释(都是“割地”的意思)。

成骇立愕呼。

《促织》“骇”和“愕”互释。

张尾伸须。

《促织》“张”和“伸”互释。

有席卷天下,包举申内,囊括四海之意。

《过秦论》“席卷”、“包举”、“囊括”互释(都是“并吞”的意思);“天下”“宇内”、“四海”互释(都是“天下的意思)。

因利乘便。

《过秦论》“因”和“乘”互释(都是“利用、凭借”的意思),“利”和“便”互释(都是“有利形势”的意思)。

追亡逐北。

《过秦论》“追”和“逐”互释;“亡”和“北”互释(都指败兵)。

深谋远虑。

《过秦论》“深”和“远”互释;“谋”和“虑”互释(都是“计谋、韬略”的意思)。

行军用兵之道。

《过秦论》“军”和“兵”互释,都指军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过秦论》“度”、“絜”、“比”、“量”互释(都是“比较,衡量”的意思)。

互文日常用语

互文日常用语

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连贯性的话语中,将本应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语分开说,但在理解时仍需合在一起理解。

以下是一些互文日常用语的例子:
- 人仰马翻:本意是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 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 左顾右盼:指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

- 里应外合:指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 前赴后继:指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 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也指内部的纠纷和外部的压力。

- 死去活来: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醒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 东张西望: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这些日常用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词语分开说,增强了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通俗易懂的互文例子

通俗易懂的互文例子

互文,也称为互辞,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两个或多个句子或段落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呼应,使得整体意思更加完整和明确。

通俗地说,互文就是两个句子或段落之间的相互衬托、相互补充,使得整个文本更加生动、形象。

以下是一些通俗易懂的互文例子: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这句话中的“孤舟”和“蓑笠翁”是互文,意思是只有一艘小船和一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独自钓鱼。

这里通过互文的手法,突出了老翁的孤独和寂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这句话中的“风急”和“天高”是互文,意思是风急且天高。

通过互文的手法,突出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这句话中的“烟笼”和“月笼”是互文,意思是烟雾和月光笼罩着水面和沙滩。

通过互文的手法,突出了秦淮河的神秘和朦胧。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这句话中的“绿树”和“青山”是互文,意思是绿树和青山环绕着村庄。

通过互文的手法,突出了农村的美丽和宁静。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句话中的“丝方尽”和“泪始干”是互文,意思是丝会尽但眼泪不会干。

通过互文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爱情执着的情感。

以上是一些通俗易懂的互文例子,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互文是一种非常形象的修辞手法,可以让文本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互文的种类及典型诗句

互文的种类及典型诗句

互文的种类及典型诗句
互文(Intertextuality)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文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引用。

互文性表现为多种形式,常见的包括引用、模仿、回应、改写等。

以下是一些互文的种类及相应的典型诗句举例:
1.直接引用(Quotation)
文本直接引用另一文本的词句。

例如,在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诗句“那些美得不寻常的人们/他们进入了死亡的梦境”中,直接引用了威廉·莎士比亚《奥赛罗》中的一句话。

2.暗示(Allusion)
通过暗示引用其他作品或文化元素。

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暗示了道家的登高望远思想。

3.模仿(Imitation)
模仿某个作者的风格或特定文本的结构。

例如,约翰·济慈的《夜莺颂》在形式上模仿了莎士比亚的奏鸣诗。

4.改写(Rewriting)
对原有文本的重新编排和解读。

比如,艾略特在《荒原》中对但丁的《神曲》进行了现代化的改写。

5.借用(Borrowing)
从其他文本借用角色、情节或主题。

如博尔赫斯在其短篇小说中经常借用其他作品的角色或情节。

6.对话(Dialogue)
与另一文本进行对话或回应。

例如,惠特曼在《草叶集》中对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文学观点进行了诗意的回应。

这些互文性的表现形式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使得作品之间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对话关系,丰富了读者的解读和理解。

通过互文性,作品不仅与自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对话,还与广阔的文学传统和其他作品产生了深入的交流。

互文修辞

互文修辞

互文见义互文见义简称互文。

"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

"(贾公彦《仪礼注疏》)即把应当放到一起说的两个词,放到两处说,而分别省去一个词,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解释时要参互起来讲。

从语法角度,互文可分为短语(含成语)互文、单句互文、偶句互文、三句互文、隔句互文、多句互文和重章互文7种形式,其中短语互文、偶句互文比较常见。

1.短语互文。

①山清水秀→山水清秀(明白是互文,就不会把"山清水秀"写成"山青水秀")②南征北战→南北征战③手忙脚乱→手脚忙乱④奇山异水→奇异山水⑤去国怀乡→去怀国乡(去国去乡,怀国怀乡)⑥朝歌夜弦(《阿房宫赋》)→朝夜歌弦(朝歌弦,夜弦歌:日日夜夜唱歌弹琴)⑦泉香而酒冽→泉香冽,酒冽香(泉水和酒都很清香)人仰马翻、南来北往、红男绿女、东拼西凑等都是互文。

2.单句互文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秦"、"汉"互文,意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

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

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烟"、"月"互文,意为:烟月既笼寒水又笼沙。

③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客"互文,意为:主人客人下马,主人客人在船。

④水村山郭酒旗风"水"、"山"互文,意为:水边山脚的村庄和城郭。

⑤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促织》)官贪吏虐→官吏贪虐(当官的和差役们都贪婪暴虐)(6)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互文的种类

互文的种类

互文的种类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其特点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互相补充;结构形式是前后对举,整饬成文;诵读节奏和谐流畅,自然成韵,朗朗上口。

互文的种类按体制可分以下几种:一、词内互文,简称“词互”,较多出现在并列短语或成语中。

⑴主谓+主谓,如暮去朝来、眉来眼去、心惊胆战、天昏地暗等;⑵偏正+偏正,如日削月割、陈词滥调、街头巷尾、平铺直叙、花言巧语、散兵游勇、道听途说等;⑶动宾+动宾,如战天斗地、咬文嚼字、歌功颂德、察言观色、瞻前顾后、说长道短等。

二、句内互文,简称“句内互”,即在一个句子内前后意义互见。

如:①烟笼寒水月笼纱。

(杜牧《泊秦淮》)②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③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其一》)④我醉君复乐。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三、句间互文,简称“句间互”《出师表》)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⑤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⑥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乐府诗《十五从军行》)四、排比型互文,简称“排互”。

如:①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郭茂倩编乐府诗《木兰辞》)③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贾谊《过秦论》)另外,同义词语离散形成的互文,简称“离互”。

如“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李斯《谏逐客书》)中“充”和“实”都是“盈满”之意,为了避免重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同义互训,也是互文的一种类型。

了解互文的种类、构成,对于把握文情诗意,透彻领会内容主旨,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望广大师生和诗文爱好者注意区别积累。

互文的种类及典型诗句

互文的种类及典型诗句

互文的种类及典型诗句
【实用版】
目录
一、互文的定义与种类
1.互文的概念
2.互文的种类
二、互文的典型诗句及赏析
1.互文手法在诗句中的运用
2.互文诗句的赏析
正文
一、互文的定义与种类
互文,是指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引用古籍、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以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它不仅可以丰富文学作品的内容,还能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互文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用古籍:在作品中引用古代经典著作,如《诗经》、《尚书》等。

2.运用历史故事:在作品中运用历史人物或事件,如屈原、岳飞等。

3.运用神话传说:在作品中运用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或事件,如牛郎织女、女娲补天等。

二、互文的典型诗句及赏析
互文手法在古诗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著名诗人都善于运用互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互文诗句及赏析:
1.互文手法在诗句中的运用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
入海流。

”这里的“白日”与“黄河”都是运用互文手法,寓意时光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又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戍楼望辽阳,牛郎织女愁。

”这里的“戍楼”与“牛郎织女”同样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互文诗句的赏析
互文诗句的魅力在于,它通过引用古籍、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使文学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寓意。

同时,互文诗句还能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综上所述,互文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它在古诗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各句互文例子

各句互文例子

各句互文例子互文,意即互相通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路专家、学者、文人、白领,常常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并传播各种资讯。

而互文则是指将这些资讯相互关联、互相印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里,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探讨各句互文的意义和价值。

一、来源各不相同互文的来源各不相同,有的是从书海中摘取,有的是从浩如烟海的网络中挖掘,有的是从民间的口碑中传承,还有的是从自己的实践中提炼。

正因为来源不同,这些资讯才具有了不同的价值。

例如,当我们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时,可以通过各句互文,将各自的思考汇聚成一个全面、立体的问题视角,避免片面。

二、主题各具特色互文的主题也各具特色,它可以是历史性的,也可以是现状性的;它可以是哲学性的,也可以是科学性的;它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

正因为主题不同,这些资讯才具有了各自的特质。

例如,当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某个问题时,可以通过各句互文,让它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当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去研究某个问题时,可以通过各句互文,使它展示出更为严谨的一面。

三、目的各不相同互文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是传递知识的,也可以是启发智慧的;它可以是娱乐的,也可以是励志的。

正因为目的不同,这些资讯才具有了各自的力量。

例如,当我们为了传递知识而进行互文时,可以通过各句互文,让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快速普及;当我们为了启发智慧而进行互文时,可以通过各句互文,激发人们的思考,产生更多的创新。

四、价值各具千秋互文的价值是各具千秋的,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历史的见证,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哲学的深度;它可以为我们提供科学的证据,也可以为我们提供艺术的欣赏。

正因为价值各具千秋,这些资讯才具有了存在的意义。

例如,当我们通过互文,展示历史时,可以让人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当我们通过互文,阐述科学时,可以让人们从中发现新奇和未知;当我们通过互文,展现艺术时,可以让人们从中感受到美的享受。

总之,各句互文是一种有益于人类的资讯整合方式,它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同一个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思考更加全面,我们的认知更加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文分类例说
互文是指在古汉语中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词或者句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手法。

互文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但由于中学教材未作系统的介绍,教学时如不特别强调,学生就会错误地理解。

下面从不同角度对互文分类例说。

如果我们把互文的话语分为A、B两个语言单位,根据A、B的依赖关系不同,互文大致可分为三种形式。

1、互文
即A中省略了与B相关的内容,而非直接省略了B,B中省略了与A相关的内容,而非直接省略了A。

如:“花径不曾客扫缘,蓬门今始为君开。

”从字面上看,前后两句对举,但在意义上两句都话外有音,而且是正反结合。

即“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

2、互现
这种形式意思没有省略,但单独的A或B,意思均不完整,A中包含了B中应有的内容,同样B中包含了A中应有的内容。

如果A的完整意思为A1+A2,B的完整内容为B1+B2,那么“互现”即以A=A1+B1,B=A2+B2的面貌出现的互文。

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闕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江辔辔辔面上不到正午时分看不到太阳,不到子夜时分,看不到月亮。

而在文章中前一部分只包含了两个时间A1亭午和B1夜,后一部分则包含了A2曦(阳光)和B2月,二者结合,意思方可完整地体现出来。

3、互补
即A与B的意思互为补充,A应理解为A+B,B也理解为A+B。

“二物各举一边而省文”(贾公彦《仪礼注疏》)正是这种形式的典型概括。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如果简单地理解为“不因为外物而高兴,不因为自己而悲伤”就大错特错。

这里范仲淹是说: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悲伤。

物、己与喜、悲是不能分开的。

如果我们按A、B对应的词(语)义着眼,又可分为同义对应和异义对应两类:
1.同义对应
即A、B中相对应的词(语)义相同。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同“竭”,“其地之出”也就是“其庐之入”,对应的两部分都属同义。

再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即:千万里冰封雪飘,千万里雪飘冰封的意思。

只是前部分同义。

2.异义对应
即A、B中相对应的词(语)义相对或相反,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从字面意思理解,这句诗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

实际上,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再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上联写生,下联写死,从两个方面入笔,却写的都是一种精神,是说刘胡兰生与死都是伟大而光荣的。

按语言形式来划分,互文又可分为短语互文、单句互文、偶句互文和多句互文四种形式。

1.短语互文
就是A、B两部分包含在一个短语中,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部分词语拼合起来。

例如:“去国怀乡”是“去国去乡,怀国怀乡”的浓缩形式,即“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

类似的如:朝歌夜弦、人仰马翻、泉香而酒洌等。

2.单句互文
即A、B两部分构成一个句子。

例如:“主人下马客在船。

”应理解为“主客二人下马上船”,而不是“主人下马了,客人已经在船上”,不合常理。

这种类型的还有:烟笼寒水月笼沙
水村山郭酒旗风
3.偶句互文
指A、B构成两个句子或分句,其特点是前后两句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个句子拼合起来。

例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据专家介绍,雄兔雌兔的眼神和脚步并无什么两样,亦即“脚扑朔”和“眼迷离”是它们共有的动作和神态,应理解为“雄兔雌兔脚扑朔眼迷离”。

类似的如:
前者呼,后者应。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4.多句互文
由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分句中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例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对举互文,可理解为“(到)东南西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可理解为“(兰芝)在十三岁到十六岁之间掌握了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等技能,并非一年学会一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可理解为“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统治者苦心经营,挖空心思聚敛起来的金玉珍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