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

资料概述与简介 绵阳市高中2013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分,每小题3分) 1. A(“入仕为官是古代文人的人生价值”错,“入仕为官古代文人人生价值读书能成就一部分贪官 二、(36分) 4.(3分)D 5.(3分)C (不是“所有官吏”,只是文官,武官属于兵部管辖。
“选拔考试”在唐开元以后是礼部的事。
) 6.(3分)B(“每一件事”不当,原文“每事谘廓”的意思是常常用事来咨询;“同意后才”原文无据。
) 7.(10分) ⑴蔡廓通过北地的傅隆问傅亮:“铨选官员的事如果全部把(它)交给我,我就没什么可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不能接受这一职务。
”() ⑵蔡廓年龄和官位都不大,却被当时的名流所推崇敬重,每当到了时令年节,都恭敬地束好衣带到他家里拜望。
() 8.(5分)上句写夜间所闻所感,下句写清晨所见,从听觉、感觉、视觉等方面多角度写景,(2分)写出了山雨夜涨之时山村的静谧清寒之美和雨后天晴山村的明朗青翠之丽,(2分)暗示了诗人宁静舒畅的心境。
(1分)。
9.(6分)塑造了闲适、高雅、关注民生的诗人形象(2分。
答全2分,少1个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苍鸠”、“燕子”、“溪声”、“山色”等清新自然春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麦穗初长”、“鸡犬静”的农村独特环境和“吏民稀”的安宁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终日”与邻居酬对诗句,以至忘了饥饿,表现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4分答全得4分,2点3分,1点2分) 10.(6分)⑴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⑵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⑶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三、(25分) 11.(25分) (1)E3分,A2分,B1分。
(B.取名虫嫂,还含有“低贱的意思”,“蔑视”的意味。
C.虫嫂“不懂得自尊、自甘沉沦”错误,从小说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她沦为小偷,是生活所迫,也是有尊严的。
D.“童话”句非“百姓语”。
【百强校】2016届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百强校】2016届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73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 , 。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 , ,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是为了现在和未来的不忘却纪念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是缅怀过去④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⑤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⑥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 .③⑤①②⑥④ B .③⑤②①④⑥试卷第2页,共12页C .②④⑥③①⑤D .①④⑥③⑤②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欧美一些国家,孩子们在教官的指挥下,顶着漫天冰雪进行裸跑,这种“鹰爸”的教育方式在国外并不鲜见,我们的近邻日本甚至将训练的残酷当作学校一种常态教育。
B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C .越是严重复杂的事故,越应该公开透明地发布信息,否则就容易发生“次生舆论灾害”,恶化事故处置的舆论环境,给救援、调查等实际工作带来麻烦。
D .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绵阳市高中2016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答案

绵阳市高中2016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36分)1.D (A.“比其他领域更易接纳新事物”错,原文是“对技术变化天生敏感”;B.“就不会”错,“正确预判……方向”与“把握战争形态变化”不是“技术代差”及“国家安全”的充分条件;C.“提前布局,更好掌握人工智能这种颠覆性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2.B(“证明了人工智能是军事科技最佳的突破方向”错)3. C(“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方面虽已成熟”错)4.C(“可以预见,谷歌集团会成为全球科研投入最多的企业”错,条件不充分,无法推断。
)5.C(A.“增加的速度……均居全球之首”错;B.“三大科技强国之列”错; D.“未来就能拥有更好的城市生活”过于绝对)6. (6 分)(1)①科学技术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②科学技术有助于企业的发展;③科学技术有利于百姓民生。
(每点1分,共3分)(2)①关注核心技术:加强对先进技术的研究,突破关键领域;②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和发展人才发展机制,创新队伍建设;③净化学术环境:端正学术态度,厚植创新文化的土壤;④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⑤立足民生。
(每点1分,答对3点给满分,共3分)7.B(“父亲懂得了什么是科学”错)8.(6分)①生态之“疤”:勘探队给村庄生态造成了极大破坏,令父亲痛心;②失望之“疤”:勘探队开采的失败让父亲对“新生活”的期待落空,令父亲伤心;③愧疚之“疤”:村民们信任父亲并在父亲的描绘下憧憬着“美好未来”,但最终落空,令父亲内疚。
(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共6分)9. 以“手电”为题好。
理由:①“手电”在文中象征着“新事物”与“科学”,反映出父亲及村民们对“新事物”改变生活现状的美好渴望;②“手电”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手电”与“勘探队”构成小说行文的两条线索:“买回‘手电’—村民好奇—‘手电’掉河底”,“勘探队到来—村民憧憬—勘探队无果而终”;③“手电”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父亲对新生活的追求、村民们的落后思想及对新事物的好奇均可通过“手电”呈现。
2019年绵阳三诊语文精校版及答案详解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9年4月2 1日9:00、I l:30〗绵阳市高中2016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随着智能化时代大幕的开启,人工智能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迎面而来,不仅冲击着各行各业,也改变着我们的认识和观念。
军事是对技术变化天生敏感的领域,人工智能在军事上的发展和应用正迅猛发展。
当前,信息技术、传感器、大数据和物联网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将在未来战场上贡献独特的“机器智慧与力量" 。
恩格斯曾言,尖端科技的应用最早是从军事领域开始的。
新科技显著提升军事作战能力时,便促成军事变革的发生。
从军事变革史看,科学技术在历次变革中发挥着源头促发性、基础支撑性作用,谁具有技术变革的敏感性并首先实现技术上的突破,谁就能掌握新的战争规则。
对一支军队而言,不能正确预判军事科技突破方向、把握战争形态变化,不仅会导致“技术代差",更会导致国家安全等危机。
美、俄等传统军事强国预见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都把人工智能视为“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认为未来的战争将是智能化战争,并已提前布局,希望抢占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先机,力求与潜在对手拉开“代差"。
几个月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沙纳汉正式发布关于成立“联合人工智能中心"的备忘录,这将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在美军军事项目上的应用力度。
俄罗斯也视人工智能为未来军事竞争的制高点,正加紧研制可以驾驶车辆的类人机器人。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可能成为人类迄今发生过的最好的事,也可能成为最糟糕的事。
"霍金对人工智能的这一评价,启示我们面对“来势汹汹"的人工智能军事应用要保持足够的审慎。
未来,随着大量智能化无人系统运用于战场,战争成本将大大降低,作战人员的“零伤亡"有望成为现实,这极易导致军事强国在武力使用上更力。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尽管古代中国家庭在生活方式、习惯、作风上各有特点,但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则是古代中国家庭家风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
古代中国的家庭礼法,是由家庭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活动的一系列的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的。
每个人都要严格地按照礼法行事,这是实现家庭内部整合、保证和谐家庭生活正常运行,借以维护良好家风的重要原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家庭生活也不例外,父子间、夫妻间如何相处,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法。
②古代家庭礼法起源于商周,到了汉代基本定型,宋代后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演变。
总的来说,古代家庭礼法是根据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原则来制定的,是具体体现家庭伦理道德的基本生活行为规范。
所以,各地区、各家庭的礼法,大同而小异,只是在具体做法上有所差别罢了。
③不管家长多么注重言传身教,启蒙读物如何通俗易懂,违反礼法的现象总是难以避免,所以对违反家庭礼法者要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警示其他家庭成员。
《郑氏规范》中就规定:对违反礼法者,一是罚拜:二是痛打;三是告官并从家谱中除名,如三年能改的,可再上家谱。
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三诊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1卷1至4页,第II卷4至6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叨扰(tāo) 卡壳(kǎ)大笔如椽(chuán) 屏气凝神(bǐng)B. 奇葩(pā)烙印(lào)风流倜傥(tǎng) 有恃无恐(zhì)C. 秸秆(jí)巢穴(xué) 方枘圆凿(ruì) 扪心自问(mén)D. 腼腆(tiǎn)矗立(chù) 谆谆教诲(zhūn)同仇敌忾(kài)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养分节骨眼革故鼎新与日俱增B. 换档篷户区闲情逸致耳鬓厮磨C. 蝉联顶梁柱仗义直言金瓯无缺D. 冷峻雷厚雨凤毛麟角远见灼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新事物脱颖而出,语言作为日常交际的工具,也会相应地产生新词语来表达这些新事物。
B.“两会”期间,就百姓关注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热点问题,记者们辛勤釆访,及时报道,心劳日拙,受到广泛好评。
C.一位老科学家指出,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人太急于求成,沉不下心来坐冷板凳,这样很难取得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D.贝多芬晚年听力衰退,对外界的一切充耳不闻,但是,他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忍受住强烈的苦痛,给世界创造了欢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3北川文化旅游推广活动”现场特别设立了民俗文化体验区,展出宪雕、羌绣和极具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作品,来宾在活动中零距离感受了羌族文化。
B. 振兴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必须本着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_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并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本科院校。
C. 为增强人们的国家版图意识,最近推出的新编竖版中国地图将以往作为缩略图放在右下角的“南海诸岛”与大陆同比例展示,全景式呈现中国陆海疆域。
2016年四川省绵阳市高考语文三诊试卷(解析版)

2016年四川省绵阳市高考语文三诊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
鉴于官员在国家机器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他们对于读书和从政二者关系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官场风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
在中国古代,官员读书是持续性的普遍性的历史现象,也是官场的显性规则。
中国封建社会官本位色彩非常浓郁,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入仕为官。
因此,读书成为古代文人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二选择。
这些文人士子秉承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理想,经过儒师的悉心调教和官场的耳濡目染,入仕时大都谙熟治乱兴衰之道,知晓为人处世之理,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
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文人士子们通过经年累月的读书,不仅蓄积了丰赡学养,而且提升了高迈人格,换言之,读书造就了称职的官员,而官员继续读书则成就了更大事业。
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漫长苦读且深入传统文化肌理的人,才能通过严苛的科举考试,才能在官场里登堂入室。
因而,但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为官之后依然读经诵史,赋诗作文,以此颐养性情、陶冶操守、净化心际、提升境界。
另外,凡是国盛民阜、天下太平的朝代必然是推崇文化和学术的朝代,此时考核检验官吏的准绳,不仅要看其政绩大小,也要看其文化修养的高低。
中国古代官员把读书和从政合二为一,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有一定关系。
秦汉统治者将偃武修文、重用儒生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到了隋唐逐步建立并完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选人用人的主要途径,它把考查文人学子对古典文化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文字的组织能力,作为公开选拔官员的基本依据,所以不读书者不能入仕为官。
士子们一旦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目标,在读书为文方面更加勤勉笃毅,成为为官和为文两方面的典范,他们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学家。
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I卷第11题和第12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单项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
鉴于官员在国家机器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他们对于读书和从政二者关系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官场风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
在中国古代,官员读书是持续性的普遍性的历史现象,也是官场的显性规则。
中国封建社会官本位色彩非常浓郁,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入仕为官。
因此,读书成为古代文人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二选择。
这些文人士子秉承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理想,经过儒师的悉心调教和官场的耳濡目染,入仕时大都谙熟治乱兴衰之道,知晓为人处世之理,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
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文人士子们通过经年累月的读书,不仅蓄积了丰赡学养,而且提升了高迈人格,换言之,读书造就了称职的官员,而官员继续读书则成就了更大事业。
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漫长苦读且深入传统文化肌理的人,才能通过严苛的科举考试,才能在官场里登堂入室。
因而,但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为官之后依然读经诵史,赋诗作文,以此颐养性情、陶冶操守、净化心际、提升境界。
另外,凡是国盛民阜、天下太平的朝代必然是推崇文化和学术的朝代,此时考核检验官吏的准绳,不仅要看其政绩大小,也要看其文化修养的高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6年4月21日9:00-11:30】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6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I卷第11题和第12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单项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
鉴于官员在国家机器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他们对于读书和从政二者关系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官场风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
在中国古代,官员读书是持续性的普遍性的历史现象,也是官场的显性规则。
中国封建社会官本位色彩非常浓郁,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入仕为官。
因此,读书成为古代文人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二选择。
这些文人士子秉承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理想,经过儒师的悉心调教和官场的耳濡目染,入仕时大都谙熟治乱兴衰之道,知晓为人处世之理,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
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文人士子们通过经年累月的读书,不仅蓄积了丰赡学养,而且提升了高迈人格,换言之,读书造就了称职的官员,而官员继续读书则成就了更大事业。
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漫长苦读且深入传统文化肌理的人,才能通过严苛的科举考试,才能在官场里登堂入室。
因而,但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为官之后依然读经诵史,赋诗作文,以此颐养性情、陶冶操守、净化心际、提升境界。
另外,凡是国盛民阜、天下太平的朝代必然是推崇文化和学术的朝代,此时考核检验官吏的准绳,不仅要看其政绩大小,也要看其文化修养的高低。
中国古代官员把读书和从政合二为一,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有一定关系。
秦汉统治者将偃武修文、重用儒生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到了隋唐逐步建立并完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选人用人的主要途径,它把考查文人学子对古典文化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文字的组织能力,作为公开选拔官员的基本依据,所以不读书者不能入仕为官。
士子们一旦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目标,在读书为文方面更加勤勉笃毅,成为为官和为文两方面的典范,他们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学家。
当然,喜欢读书与做个好官并不一定成正比,例如清朝大贪官和珅就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
不过,虽说喜欢读书不全是好官,但赃官劣官则大多是不喜欢读书的草包,因为此类官员的兴致根本不在读书上,而是钟情于那些污七八糟的东西。
读书与做官也构成中国文人士子复杂性格和模糊意绪的两面心态。
在他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字典籍的同时,也演绎着一幕幕数不清看不完的人生悲喜剧。
例如北宋寇准被罢免丞相之职后,以刑部尚书知陕州,蜀帅张咏返京述职时路经陕州,寇准以东道主身份表达情谊,临别时寇准低声咨询张咏:“何以教准?”张咏只说了一句话:“《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寇准不解其意,立即命手下找来《后汉书》阅读,读至“不学无术”四字,笑着说:“此张公谓我矣。
”由此推知,即使官居高位,但长期不读书不学习也会贻误国事、害人害己。
当然,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审视。
读书著文在历史上也是最具风险的事,从司马迁因说真话而罹受宫刑,到明清两朝大兴文字狱使众多官吏丢掉性命,直至“文化大革命”导致万马齐喑,使今人感到在官场上读书立言绝非易事。
其实,读书立言的本质并没有什么玄妙,无非就是坚持真理,发现真理,给今世和后人留下一点精神财富,而这却不是修身养性或单凭勇气就能够做到的。
(摘编自栾凤廷、刘金祥《中国古代官员的读书与从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入仕为官是古代文人的人生价值,而读书则是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这种风尚形成的原因是中国古代官本位思想。
B. 读书时老师的细心调教,加上封建社会官场的耳濡目染,读书人一旦进入仕途,大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
C. 长期的读书,使文人士子拥有丰赡的学养和高迈的人格,同时养成读书习惯,所以古人为官之后依然推崇读书。
D. 盛世都推崇文化和学术,文化修养高低和政绩大小是考查官员的重要指标,这使读书和从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这是因为科举考试的严苛,学子必须经过漫长而深入的苦读才能通过。
B. 隋唐时期将古典文化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文字组织能力作为公开选拔官员的唯一标准,建立了偃武修文、重用儒生的用人选人制度。
C. 以文会意是中国古代官员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北宋寇准被罢相后请教蜀帅张咏,后读《霍光传》醒悟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D. 中国古代官员读书与从政的关系是:为官前“学而优则仕”,读书成就称职的官员;为官后“立德立功立言”,读书助其成就更大事业。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个国家的发展史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读书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官场的风气,更关乎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
B. 古代有许多为官为文都很成功的典范,如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修缮西湖堤坝,造福一方;写下《钱塘湖春行》流传于世。
C. 饱读诗书的文人和珅却成为清代的大贪官,这说明喜欢读书不一定就会做个好官,有时读书反而可能会成就一部分贪官。
D. 读书著文虽然在历史上是最具风险的事,但若能坚持修身养性,保持勇气,坚持真理,发现真理,在官场上也是可以做到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蔡廓,字子度,济阳考城人。
廓博涉群书,言行以礼,起家著作佐郎。
以方鲠闲素,为武帝所知。
再迁太尉从事中郎,未拜,遭母忧..。
性至孝,三年不栉沐,殆不胜丧。
宋台建,为侍中,建议以为:“鞫狱不宜令子孙下辞,明言父祖之罪。
亏教伤情,莫此为大。
自今但令家人与囚相见,无乞鞫之诉,便足以明伏罪,不须责家人下辞。
”朝议从之。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
武帝以廓刚直,补御史中丞。
多所纠奏,百僚震肃。
时中书令傅亮任寄隆重,学冠当时,朝廷仪典,皆取定于亮。
亮每事谘廓然后行,亮意若有不同,廓终不为屈。
迁司徒左长史,出为豫章..太守。
征为吏部尚书。
廓因北地傅隆问亮:“选事若悉以见付,不论;不然,不能拜也。
”亮以语录尚书徐羡之,羡之曰:“黄门郎以下悉以委蔡,吾徒不复厝怀,自此以上,故宜共参同异。
”廓曰:“我不能为徐干木署纸尾。
”遂不拜。
干木,羡之小字也。
选案黄纸,录尚书与吏部..尚书连名,故廓言署纸尾也。
羡之亦以廓正直,不欲使居权要,徙为祠部尚书。
文帝入奉大统,傅亮率百官奉迎,廓亦俱行。
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廓年、位并轻,而为时流所推重,每至时岁,皆束带诣门。
奉兄轨如父,家事大小,皆谘而后行,公禄赏赐,一皆入轨,有所资须,悉就典者请焉。
从武帝在彭城,妻郗氏书求夏服。
廓答书曰:“知须夏服,计给事自应相供,无容别寄。
”时轨为给事中。
元嘉二年,廓卒。
武帝常云:“羊徽、蔡廓,可平世三公..。
”(节选自《南史·蔡廓传》)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B. 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C. 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D. 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母忧,母亲丧事。
古代子女为父母守丧,不行婚嫁之事,不参与吉庆之典,官者须离职。
B. 豫章,古代区域名称,在汉代设郡,指现在的南昌地区,唐代初期把豫章郡改为“洪州”。
C. 吏部,掌管天下所有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和选拔考试等事务,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D. 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指太尉、司徒、司空。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A. 蔡廓知书识礼,看重礼仪教化。
他博览群书,言语行动都不逾礼;在宋朝为官,建议废除子孙指控长辈的诉讼制度,得到朝廷的认可。
B. 蔡廓才干卓异,得到朝官敬重。
中书令傅亮位高权重,负责决定朝廷的礼仪典章,每一件事都要先向蔡廓咨询,在征求他同意后才实行。
C. 蔡廓刚直不阿,仕途遭受打压。
他担任御史中丞职务,弹劾多名官员,整肃了官场;但也因刚直得不到上司的信任,没有得到应有升迁。
D. 蔡廓家中长幼有序,他奉兄如父。
家中事无巨细,都请示长兄蔡轨;俸禄赏赐,一律上交;妻子想买夏服,蔡廓也告诉她长兄自有安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廓因北地傅隆问亮:“选事若悉以见付,不论;不然,不能拜也。
”(2)廓年、位并轻,而为时流所推重,每至时岁,皆束带诣门。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屋东(宋)张耒苍鸠呼雨屋东啼,麦穗初长燕子飞。
竹里人家鸡犬静,水边官舍吏民稀。
溪声夜涨寒通枕,山色朝晴翠染衣。
赖有西邻好诗句,赓酬终日自忘饥。
【注】赓酬:作诗酬答。
8. 请简要赏析“溪声夜涨寒通枕,山色朝晴翠染衣”。
(5分)9.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以杯子为例,从反面分析行船依赖水的两句是:“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主客二人乘小舟游赤壁时举酒互劝的洒脱畅快。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和夸张描写了激烈战斗场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虫嫂虫嫂是老拐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