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消能

合集下载

水闸的消能和防冲处理的工程措施

水闸的消能和防冲处理的工程措施

(2)折冲水流的防止措施
①总体布置时,尽量使上游渠道有一段较长的 顺直段,确保来水顺均匀。
②控制下游翼墙的扩散角,扩散角宜7~12,使 水流均匀扩散。 ③制订合理的闸的开启程序,注意均匀齐步,间 隔对称等开启原则,力避开启、关闭时大起大落 和多孔闸部分闸孔泄流的运用方式。
5、海漫
(1)布置 水平海漫:下游河床局部冲刷大。适用于下游河床 抗冲能力较强的情况 倾斜海漫:倾斜段坡度以1:6~1:10为宜
可采用抗冲耐磨的斜坡护坦与下游河道连接,末端应设防 冲墙。
2、消能防冲设计的水力条件选择
三、水闸的消能防冲设计
1、底流消能消力池型式
• 下挖式:当闸下尾水深度小于跃后水深 • 突槛式:闸下尾水深度略小于跃后水深的消力池消能 • 综合式:当闸下尾水深度远小于跃后水深,且计算消力池
深度又较深时
(a)下挖式;(b)突槛式;(c)综合式
(3)消力池的底板计算
消力池底板厚度可根据抗冲和抗浮要求,并取其最大值。
抗冲要求 抗浮要求
t k1 q H
t
k2
U
W
b
Pm
3、辅助消能工
①水流受辅助消能的阻挡,抬高了原来小于跃后 水深尾槛前水深。 ②辅助消能的作用改变了原来水流的流速分布, 增加了对水跃阻力,降低了对跃后水深的要求。
(1)尾槛
2、消力池尺寸计算 (1)消力池的深度计算
d 0hc hs Z
hc
hc 2
1
8q 2
ghc3
1
b1 b2
0.25
Z q2 q2 2g 2hs2 2ghc2
hc3
T 0hc2
q2 2g 2
0
消力池的深度计算示意图

水工建筑物下游水流衔接与消能

水工建筑物下游水流衔接与消能
水工建筑物下游水 流衔接与消能
目 录
• 水工建筑物下游水流衔接的重要性 • 水工建筑物下游水流衔接方式 • 水工建筑物下游消能技术 • 水工建筑物下游水流衔接与消能案例分析 • 水工建筑物下游水流衔接与消能技术发展趋势
01
水工建筑物下游水流 衔接的重要性
保护河岸和河床的稳定性
河岸和河床的稳定性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利用至关重 要。水工建筑物下游的水流衔接不当可能导致河岸和河床的 冲刷、坍塌和变形,进而影响河流的行洪能力、水资源利用 和生态环境。
05
水工建筑物下游水流 衔接与消能技术发展 趋势
新型消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Biblioteka 总结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新型消能技术在水工建 筑物下游水流衔接与消 能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 泛。
详细描述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消 能技术如挑流消能、底 流消能、面流消能等不 断被研发出来,这些技 术具有更高的消能效率 ,能够更好地保护下游
根据不同的水流条件和消能需求, 消能墩有多种类型,如柱状消能 墩、块状消能墩、排柱式消能墩 等。
消能墩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如水流的流量、流速、落差等, 以及河床的地质条件、材料选择、 施工方法等。同时,还需要考虑 消能墩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 性。
04
水工建筑物下游水流 衔接与消能案例分析
某水电站下游消能工程案例
03
水工建筑物下游消能 技术
消力池
01 02
消力池概述
消力池是一种通过改变水流的流动方式,降低水流能量的设施。它通常 设置在水工建筑物(如溢洪道、坝、闸等)的下游,以减小水流对下游 河床或岸坡的冲刷。
消力池类型
根据不同的水流条件和消能需求,消力池有多种类型,如平底消力池、 斜底消力池、台阶式消力池等。

底流消能的水力特征

底流消能的水力特征

底流消能的水力特征
底流消能是一种水利工程措施,旨在减缓底部水流速度,使水流逐渐流回河道中心,从而减少河岸侵蚀和河床淤积。

底流消能的水力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底流消能的流体力学特征:底流消能通常采用人工构筑物或者自然沙滩堤防等方式进行,其流体力学特征主要包括阻力系数、流动状态和速度分布等。

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布置方式,会对底流消能的水力特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2. 底流消能的水动力特征:底流消能的水动力特征主要包括流量、水头、冲淤、波浪、泥沙运动等。

其中,底流消能对冲淤的控制效果比较显著,它可以有效减少河床淤积和河岸侵蚀。

同时,底流消能还可以降低底部水流速度和波浪高度,从而提高水域安全性。

3. 底流消能的水文特征:底流消能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河流水位、水流速度、泥沙运动等方面。

底流消能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水文条件的变化,以保证其有效性和稳定性。

4. 底流消能的生态环境特征:底流消能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它可以改善水质、增加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但同时也可能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底流消能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水闸下游常用的消能方式

水闸下游常用的消能方式

水闸下游常用的消能方式(原创版)目录一、水闸下游消能方式的背景和意义二、水闸下游常用的消能方式1.挑流式消能2.底流式消能3.面流式消能4.消力戽消能5.联合消能三、各种消能方式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四、总结正文一、水闸下游消能方式的背景和意义水闸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调节水流、控制水位、改善河道水流条件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水闸的运行也会对下游河道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产生水流的冲击力,对河床和河岸造成冲刷等。

为了减轻这些影响,需要在水闸下游采取一定的消能措施。

二、水闸下游常用的消能方式1.挑流式消能:这种消能方式主要是通过建设挑流墙,将水流挑射到下游,以减轻水流对河床和河岸的冲刷。

适用于基岩比较坚固的高坝或中坝,低坝需经论证才能使用。

2.底流式消能:这种消能方式是通过设置底部流出口,使水流从底部流出,从而减小水流对河床和河岸的冲刷。

适用于中、低坝或基岩较软弱的河道,高坝采用底流消能需经论证。

3.面流式消能:这种消能方式是通过设置面流墙,使水流从墙面流出,从而减小水流对河床和河岸的冲刷。

适用于水头较小的中、低坝,要求下游水位稳定,尾水较深,河道顺直,河床和河岸在一定范围内有较高抗冲能力,可排漂和排冰。

4.消力戽消能:这种消能方式是通过设置消力戽,将水流引入消力戽内,通过消力戽的消能作用,减小水流对河床和河岸的冲刷。

适用于尾水较深(通常大于跃后水深),变幅较小,无航运要求且下游河床和两岸有一定抗冲能力的情况。

5.联合消能:这种消能方式是将多种消能方式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消能效果。

适用于泄流量大,河床相对狭窄,下游地质条件差的高、中坝或单一消能形式经济合理性差的情况。

三、各种消能方式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挑流式消能适用条件:基岩比较坚固的高坝或中坝,低坝需经论证才能使用。

优点:消能效果较好,对河床和河岸的冲刷较小;缺点:设计和施工难度较大。

底流式消能适用条件:中、低坝或基岩较软弱的河道,高坝采用底流消能需经论证。

水力学: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水流衔接与消能

水力学: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水流衔接与消能

1
12
H1 ht z
z
vt2
2 g12
v12
2g
vt
q ht
v1
q hc02
z
q2 2g
1
1ht
2
( hc02 )2
❖ ③ 临界水跃的跃后水深hc02 ❖ 根据挖池后的收缩断面水深hc0用水跃共轭水
深的公式求得。用试算法求解。
z
q2 2g
1
1ht
2
( hc02 )2
d hc02 ht z
H
a1
v02
2g
hc0
vc20
2g
vc20 2g

令H
a1
v02
2g
T , 2Tvg02为 有T0 效水头,T0为有效总水头,

T0
hc0
(
)
vc20 2g
1
1
2
T0
hc0
vc20
2g 2
vc0
Q Ac0
T0
hc0
Q2
2g 2 Ac20
一、收缩断面水深的计算
T0
hc0
Q2
2g 2 Ac20
综合式消力池:适用范围较广
(一)消力池的水力计算
❖ (1) 池深d的计算
❖ 计算原则:使消力池中形成稍有淹没的水跃,
要求池末水深
h2 , 一hc02般取
,1.h05c02
为池中发生临界水跃时的跃后水深。
h2 hc02 ht d z
d hc02 ht z
(一)消力池的水力计算
面流式消能:将下泄的高速水流导向 下游水流的上层,主流与河床被巨大 的底部旋滚隔开。余能主要通过水舌 扩散,流速分布调整及底部旋滚与主 流的相互作用而消除。

水闸下游常用的消能方式

水闸下游常用的消能方式

水闸下游常用的消能方式
下游水闸的常用消能方式有以下几种:
1. 消能坎:在水闸下游设置一排或多排的消能坎,用来减缓水流的速度和冲击力。

消能坎的形状可以是多种形式,如渐变坎、直坎等,以便将水流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和垂直高度的损失。

2. 消能埋块:在水闸下游的河床或河岸中埋设消能块,用来分散水流的冲击力,减少冲刷和侵蚀的可能。

消能块的形状和材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设计,常见的有混凝土块、木材块等。

3. 消力水道:在水闸下游设置消力水道,将水流引导到特定的通道中,以减少水流撞击地面或其他建筑物的冲击力。

消力水道可以采用自由溢流、弯管溢流等形式。

4. 消能地坪:在水闸下游设置消能地坪,通过改变水流的流向和速度,使水流平稳地流出,减少对下游水体的冲击力。

消能地坪的材料通常选择具有一定耐磨性和防冲刷性能的材料,如混凝土、聚合物等。

5. 抗冲石坝:在水闸下游设置抗冲石坝,通过石块的摩擦力和阻力效应,减缓水流速度,消减水流的冲击力和能量。

石坝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以实现最佳的消能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水闸下游的情况和要求可能不同,因此在
选择和设计消能方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重力坝的消能方式

重力坝的消能方式

重力坝的消能方式1. 引言重力坝是一种常见的大型水利工程结构,用于控制河流的水流和积水。

在大坝上方堆积的水压力对坝体产生巨大的压力,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减轻这种压力对坝体结构的影响。

消能是指将水流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或通过其他方式来减小水流冲击和侵蚀。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力坝常见的消能方式,包括溢流坝、低能量消耗泄流、引导墩、护脚墩以及特殊材料等。

同时还将讨论每种方式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

2. 溢流坝溢流坝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有效的重力坝消能方式之一。

当洪峰过境时,溢流坝会通过设计好的泄洪孔或溢洪道将多余的水流引导到下游。

这样可以避免过多的水压对重力坝造成损害。

溢流坝原理:当洪峰超过了重力坝设计容量时,多余的水位将超过溢洪堰顶部高度,水流将通过溢洪堰流出。

优点: - 简单可靠,易于维护和操作。

- 适用于各种大小的重力坝。

缺点: - 需要足够的空间来建设溢洪堰,这可能会导致土地利用问题。

- 溢流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水力冲击,可能对下游环境造成影响。

适用条件: - 需要考虑下游环境对水流冲击的容忍度。

- 坝址上下游地形条件适宜。

3. 低能量消耗泄流低能量消耗泄流是一种通过设计合理的泄水结构来消耗水流动能的方式。

与溢流坝相比,低能量消耗泄流可以减小水流冲击和侵蚀。

低能量消耗泄流原理:通过合理设计泄水结构的形状和尺寸,使得水从高位向低位转化时动能损失较大,从而减小冲击力和侵蚀。

优点: - 减小了水力冲击和侵蚀对重力坝造成的影响。

- 可以更好地控制泄洪过程。

缺点: - 设计和建设较为复杂,需要考虑水流过程的各种因素。

- 需要对泄水结构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适用条件: - 对水力冲击和侵蚀要求较高的重力坝。

- 有足够的技术和经济条件来设计和建设低能量消耗泄流。

4. 引导墩引导墩是一种通过引导水流流向来减小冲击力的结构。

它通常位于重力坝下游,可以将水流引导到更安全的位置,从而减小对重力坝本身的冲击。

第-九-章-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水流衔接与消能

第-九-章-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水流衔接与消能

第23讲(2课时)第九章 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水流衔接与消能泄水建筑群下游水力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及计算适当的消能措施,在较短的距离内消除余能,并使收缩断面的高速集中水流,安全地转变为下游的正常缓流,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1.底流式消能:下游采取工程措施,控制水跃发生的位置,通过水跃的表面旋滚和强烈的紊动达到消能的目的。

2.挑流式消能:利用下泄水流的动能,将水流挑射至远离建筑物的下游,使下落水舌对河床的冲刷不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余能一部分在空中消散,大部分在水舌落入下游河道后消除。

3.面流式消能: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将下泄的高速水流导向下游水流的表面。

通过水舌扩散、流速分布的调整及底部旋滚与主流的相互作用消除余能。

此外,可将几种消能方式集合起来,如消能戽就是一种底流和面流结合应用的消能方式。

★9-1 底流消能的水力计算一般的水闸、中小型溢流坝或地质条件较差的各类泄水建筑物,多采用底流式消能。

底流式消能的水力计算:下游的水流衔接形式(即水跃发生的位置),确定必要的工程措施。

一、泄水建筑物下游收缩断面水深的计算列坝前断面0-0及收缩断面c-c 的能量方程:g V h H P E c c c 2)(2020ςα++=+=, 令流速系数ςαϕ+=c 1,则:2202ϕg V h E c c += 即:22202ϕc c gA Q h E +=, 对矩形断面:22202ϕc c gh q h E +=由于上述方程是一元三次方程,一般需用试算法求解, 矩形断面也可迭代法求解:)(2)(022)1(i c i c h E g q h -=+ϕ,初始收缩断面水深取0。

矩形断面时,跃后水深:]1)(81[2)181(2332-+=-+=''c k c cc c h h h gh q h h 对矩形断面的图解法:22021c c ξϕξξ+=, (因为gq h k 23=),其中:k c c k h h h E ==ξξ;00 ]1181[23-+=''c cc ξξξ,其中kc c h h ''=''ξ, 查附图I ,)(),,(0c c c f f ξξϕξξ=''= 以上的计算不但适用于溢流坝,也适用于水闸及其它形式的建筑物,流速系数决定于建筑物的型式和尺寸,可参考表里9-1选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泄水建筑物下游水流衔接与消能【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泄水建筑物下泄水流的特点和衔接消能方式。

2、掌握底流消能的水力设计方法,会进行消力池尺寸的计算。

3、了解挑流消能的基本概念【内容提要和学习指导】1.1 概述(1)泄水建筑物下游水流的消能方式经堰、闸、桥、涵、陡坎等泄水建筑物下泄的水流,流速高,动能大,必须采取工程措施消耗水流多余的能量,防止其对下游河床的严重冲刷和淤积,避免破坏水工建筑物的正常运行。

常用的消能方式有3种:底流消能、挑流消能、面流消能。

此外还有兴建消力戽的消能方式。

①底流型衔接消能底流式消能就是在泄水建筑物下游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使沿建筑物下泄的急流贴槽底射出,利用水跃原理,有效地控制水跃发生的位置,使下泄的高速水流通过水跃转变为缓流,通过主流在水跃区的扩散、混掺达到消能的目的。

这种衔接消能方式中,高流速的主流位于底部,故称为底流型衔接消能。

如图所示。

②挑流型衔接消能挑流型衔接消能就是利用下泄水流所挟带的巨大动能,采用挑流鼻坎因势利导将水股挑射空中,后跌落在离建筑物较远的下游,使射流所造成的冲刷坑不会危及水工建筑物的安全。

下泄水流的余能一部分在空中消散,大部分则在水股跌入下游冲刷坑水垫塘之后,通过水股前后两侧的水滚而消除。

如图所示。

③面流型衔接消能面流型衔接消能就是在建筑物的出流部分采用跌坎,将泄出水流导入下游水域表层(当然要求下游水深比较大而且比较稳定),主流和河床之间由巨大的底部漩滚隔开,避免了高速主流对河床的冲刷。

余能主要通过水舌扩散、流速分布的调整以及底部漩滚主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消除。

由于衔接消能段高速主流位于表层,故称为面流型衔接消能。

如图所示。

④戽流型衔接消能戽流型衔接消能是在溢流坝末端建造一个具有较大反弧半径和挑角的形同戽勺的鼻坎,下泄水流由于受到下游水位的顶托,在戽内形成表面漩滚,主流则仍然贴着戽壁沿鼻坎挑起,形成涌浪,并向下游扩散,同时在鼻坎下产生一个反向漩滚,涌浪后面产生一个微弱的表面漩滚,即“三滚一浪”是戽流型衔接消能的典型流态。

其余能主要是依靠戽内漩滚、鼻坎下底部漩滚以及涌浪后的掺气和扩散过程来消除。

如图所示。

1.2 底流消能的水力计算底流消能也称为水跃消能,它是通过修建消力池来控制水跃发生的位置,消耗大量多余的能量。

底流消能一般适用于软土地基和中低水头泄水建筑物,是在渠系中最常见的消能方式。

挑流消能在岩石基础和高水头水利枢纽中得到广泛应用。

面流消能适用于下游水深较大而且稳定的情况,可以将急流导向下游河流的表面,避免主流冲刷河床。

一、 底流消能的收缩断面水深计算收缩断面水深用下式计算(1—1)式中:E 0是以收缩断面底部为基准的堰前总比能;A c 收缩断面过水面积;φ堰的流速系数,可查阅表和用公式计算。

对于矩形断面渠道: (1-2)收缩水深计算公式是关于c h 三次函数,不能直接求解,需采用试算法求解,也可采用查图法求解。

矩形断面的收缩水深也可采用迭代法求解,其迭代公式如下:cncn h E gqh -=+012φ取初值为0,一般3~5步可得到准确解。

对于宽顶堰上的闸孔出流,收缩断面水深hc 也可用下式计算h c =ε2 e (1—3) 矩形断面明渠,已知h c 可以计算其对应的共轭水深 h c ″(1-4) 22202c A g Q c h E ϕ+=22022c h g c h E q ϕ+=)13281(2''-+=cgh q c h c h设泄水建筑物下游水深为h t ,根据h c ″和h c 的对比关系,水跃有三种衔接形式: 当h c ″>h t 时,产生远驱水跃; 当h c ″=h t 时,产生临界水跃; 当h c ″<h t 时,形成淹没水跃。

当产生远驱水跃和临界水跃时,不利于进行消能。

为了控制急流段的长度,保证消能效果,必须采取消能工程措施,即修建消力池。

二、消力池的水力设计计算形成消能池的首要条件是在泄水建筑物下游造成能发生稍有淹没水跃所要求的跃后水深,通常是采用局部增大下游水深的办法来实现。

工程实际中,增大下游局部水深的措施有两方面:一是降低护坦高程,在下游形成消能池;二是在护坦末端设置消能坎或消能墙用来壅高水位,使坎前形成消能池。

另外,也有同时采用这两种措施的综合方式。

此外,为了有效而又经济地将水跃控制在消能池内,消能池还应有足够的长度。

故消能池水力计算的任务就在于确定能够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池深和池长,即解决消能池轮廓尺寸的水力设计问题。

1 降低护坦高程形成的消能池 (1)、池深d 确定降低护坦高程形成消能池后,池中水流情况如图所示。

为使消能池内产生稍许淹没的水跃,则消能池末端水深应为1cj T h h ''=σ (1—5)式中,jσ为淹没系数,一般取05.1=j σ;1ch ''为护坦高程降低后收缩水深1c h 相共轭的跃后水深。

形成消能池后,水跃将发生在池内,离开消能池的水流,由于竖向收缩,水面将跌落一个z ∆值,其水流特性与淹没宽顶堰流相同。

由几何关系可知:zh d H d h t T ∆++=+=1 (1—6)将式(8—5)代入式(8—6)中,可得到消能池池深计算公式)(1z h h d t cj ∆+-''=σ (1—7)上式中,1ch ''、z ∆都是未知量,故需建立1ch ''及z ∆的关系式。

由水跃共轭方程可知]181[231211-+=''c c c gh q h h (1—8)而1c h 可由收缩水深公式求得,即21221012c c h g q h E φ+= (1—9)其中dE E +=001 (1—10)消能池出口水面跌落值z ∆。

])(1)(1[22122cj t h h g q z ''-'=∆σφ (1—11)当已知E 、q 、φ时,由式(8—7)、式(8—8)、式(8—9)、式(8—10)及式(8—11)可求得池深d 。

由于是复杂的函数关系,故需要试算求解。

初步估算时,可取池深t cj h h d -''=σ。

(2)、池长kL 的确定消能池长度必须保证水跃不越出池外。

由于降低护坦高程形成的坎对水跃有一个反向作用力,该力的存在可使水跃长度减小,实验表明,消能池中水跃的长度要比无升坎阻挡的完全水跃缩短(20%~30%),故从收缩断面算起的消能池长度为jk L L )8.0~7.0(= (1—12)式中,jL 为平底完全水跃的长度。

(3)、消能池设计流量的选择上面讨论的池深及池长设计都是针对某一个给定的流量及相应的下游水深,但建成的消能池必须在不同的流量情况下工作。

为使所设计的消能池在不同流量情况下,都能形成稍许淹没的水跃,就必须选择一个恰当的设计消能池尺寸的设计流量。

从t cj h h d -''=σ可以看到,池深d 随着)(t ch h -''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可以认为相当于max )(t ch h -''时的流量q 即为消能池池深的设计流量。

据此求得的池深d 应该是各种流量下所需消能池深度的最大值。

实践表明,消能池池深d 的设计流量不一定是建筑物所通过的最大流量。

实际计算时,应在给定的流量范围内,找出max )(t ch h -''时的流量,以此作为池深的设计流量。

池长的设计流量一般选用建筑物通过的最大流量,其原因是水跃长度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2 护坦末端建造消能坎形成的消能池当河床开挖困难或开挖太深不经济时,可在护坦末端建造消能坎,壅高坎前水位,形成消能池内具有一定淹没程度的水跃。

其水力计算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消能坎高度c 及池长kL 。

(1)、坎高c 的确定护坦末端建造消能坎形成消能池之后的水流情况如图9—10所示。

消能坎一般做成折线形实用堰或曲线型实用堰形式,流经坎顶的水流一般属于实用堰流,这一点与降低护坦高程形成的消能池的水流现象不同。

要使消能池内产生稍许淹没的水跃,其消能坎前水深应为cj T h h ''=σ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1H c h T += (1—13)式中,1H 为消能坎的坎顶水头,可由堰流公式求得。

即2232122101)(2)2()(2cj s cj h g q gm qh g q H H ''-=''-=σσσ (1—14)式中,1m 为消能坎的流量系数,与坎的形状及池内水流状态有关,目前尚无系统资料,初步设计时可取42.01=m ;s σ为消能坎的淹没系数,其值与1010H hH c h st =-有关。

由于消能坎前存在水跃,它与一般的实用堰前水流状态不同。

故淹没系数及淹没判定条件也应有所不同。

消能坎的淹没判定条件是:45.010≤H h s,消能坎为非淹没堰,1=s σ;45.010>H h s,消能坎为淹没堰,此时淹没系数1〈s σ,其值可参考下表确定。

表1-2 消能坎的淹没系数计算坎高c 时,先假定消能坎自由出流,即取1=s σ,由式(1—13)、式(1—14)可求出坎高c 。

然后再根据10H c h t -的值判断上述假定是否成立。

若消能坎为非淹没堰,则前面算出的坎高c 即为所求,但要校核消能坎后的水流衔接状况。

即将消能坎看作溢流堰,计算坎后收缩水深及其共轭水深,并与下游水深相比较,若为远驱式水跃衔接,则需要设置第二道消能坎或采取其它消能措施,并注意校核第二道消能坎后水流衔接状况,直至消能坎后产生淹没水跃衔接为止。

校核消能坎后水流衔接状况时,消能坎的流速系数可取0.90~0.95。

若消能坎为淹没出流,则需考虑淹没系数之后重新计算坎高,此式坎高c 需要试算求解。

(2)、池长kL 的确定池长kL 仍由水跃长度确定,即jk L L )8.0~7.0(=。

3、设计流量的选择 当所设计的建筑物在min q 与m axq 之间运用时,则应在流量范围内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流量值,分别计算坎高c ,然后取坎高c 的最大值作为设计值,相应的流量即为设计流量。

池长的设计流量仍应是建筑物通过的最大流量。

有些水工建筑物(如跌水),由泄流进口至收缩断面之间尚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长度也不包括在上述消能池长度计算公式当中。

如果单纯降低护坦高程开挖量太大,单纯建造消能坎,坎又太高,坎后容易形成远驱式水跃衔接。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降低护坦高程,同时修建高度不大的消能坎,这种型式的消能池称为综合式消能池。

综合式消能池的设计原则是消能池中及坎后均产生临界水跃,据此计算坎高和池深,然后,为了产生稍许淹没的水跃,将消能坎和池底整体地降低一个高程(必要时应校核消能池中水跃的淹没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