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调研检测试卷(二)九年级语文附答案

合集下载

质量调研检测试卷(二)九年级语文附答案

质量调研检测试卷(二)九年级语文附答案

质量调研检测试卷(⼆)九年级语⽂附答案质量调研检测试卷(⼆)九年级语⽂注意事项:1.本试卷8页,答卷4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律⽤⿊⾊钢笔或墨⽔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题卷上。

⼀(27分)1.⽤古诗⽂原句填空(10分)(1)学⽽不思则罔,▲。

(《论语》)(2)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3)▲,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路难》)(4)不识庐⼭真⾯⽬,▲。

(苏轼《题西林壁》)(5)▲,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6)了却君王天下事,▲。

(⾟弃疾《破阵⼦》)(7)古诗中常有内涵意趣相近的诗句,如王安⽯的“不畏浮云遮望眼,⾃缘⾝在最⾼层”与杜甫的“ ▲,▲ ”,都告诉我们只有站得⾼,⽅能看得更远;王湾的“海⽇⽣残夜,江春⼊旧年”和刘禹锡的“ ▲,▲ ”,都通过描绘⾃然界新旧交替的景象,表达积极乐观的⼈⽣态度。

2.下列加点字读⾳两两相同的⼀项是(▲)(2分)A .酝酿.—踉.跄脚踝.—裸.露B .缥.碧—漂.洗伫.⽴—贮.蓄 C .磐.⽯—击磬.贻.误—⼼怡. D .蓦.然—仰慕.蹲踞.—拮据.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2分)A .脉搏闲暇⾦榜题名B .脏款追溯迫不及待C .妨碍辐射再接再励D .⽓概元霄⼼⽆旁骛学校开展“约会经典”的语⽂学习活动,你和同学们完成了下⾯的任务。

4.精选阅读书⽬,设计阅读⼩报。

活动中,学校征集主题阅读⼩报。

请你参照⽰例,在以下经典名著中任选两本....,为⾃⼰的⼩报设计⼀个阅读主题。

(3分)三国演义罗⽔浒施海底两万⾥【⽰例】阅读主题:奇妙的幻想阅读书⽬:《海底两万⾥》《格列佛游记》【你的⼩报】阅读主题:▲阅读书⽬:▲5.根据阅读感受,进⾏阅读交流。

下⾯是⼩旭的阅读感悟,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2分)⽂学名著能够陶冶性情修养,增添⼈⽣智慧,丰富情感和想象。

《朝花⼣拾》中,范爱农让我们感受到爱国青年的正直倔强;《西游记》中,孙悟空带领我们上天⼊地、降妖除魔;▲,▲。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调研检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调研检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调研检测试卷(含答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调研检测试卷(含答案) 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

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

别忘了,对自己说一声:我能行!一、积累运用(20分)1、请你给下面这段话中的两个加点字注音,并改正这段话中的两个错别字。

(2分)人生如同登山。

初出发时,仰首望处,群峰揽秀,令人心情激荡,浮想连翩。

于是拾级而上,沿途花团锦簇,浓阴滴翠,美不胜收。

但这些都挽留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更不会让我们与成功分道扬镖,因为我们知道,无限风光在险峰。

到达峰顶,我们将会欣赏更多绝美的风景,才能体悟生命的精髓,生命之美,美在进取!拾级( ) 精髓( ) 改改2、名句(8分)①、晓战随金鼓,。

②、,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春江晚景》)③、竹外桃花三两枝,。

④、,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⑤、且壮士不死即已,,。

(《陈涉世家》)⑥、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⑧、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3、名著阅读(4分)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_____次买车又______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__________,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__ __。

4、材料题。

(3分)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孔子和孟子便是这些奇迹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请阅读下面的几段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时,《论语》进入经书行列,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

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为首位。

九年级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卷(二)(带解析).doc

九年级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卷(二)(带解析).doc

九年级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卷(二)(带解析)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第1题:阅读下面一则“毕业感言”,完成后面问题。

再见了,我的同学。

谢谢你们陪伴我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是你们让我的人生充满了回忆的快乐。

我永远也忘不了这快乐的初中三年,忘不了那些令人感动的情景。

我是多么希望时间能放huǎn( )它的脚步,能让我把平日那些点点滴滴shū( )理工整。

我将把那些记忆放进我远行的行囊( ),在寒冷的冬天给我____,在炎热的夏日给我。

【小题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①陪__伴__( ) ②放hu ǎn( ) shū③( )理 ④行__囊__( ) 【小题2】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 .热情激情 B .温度冷气 C .慰藉鼓动 D .温暖清凉【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我永远也忘不了这快乐的初中三年,忘不了那些令人感动的记忆”一句是排比句。

B .“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中的“度”也可写作“渡”。

C .“寒冷”与“炎热”是一对反义词。

D .“记忆放进行囊”是“我将把那些记忆放进我远行的行囊”一句的主干。

【答案】: 【小题1】①bàn ⑦缓 ③梳 ④náng 【小题1】D 【小题1】C 【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小题1】本题考查根据汉字写拼音以及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根据具体的语境以及平时的积累来书写拼音以及汉字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3年九年级质量调研检测(二)语文试题卷温馨提示: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答题卷...”上答题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0分)(1)诵读古诗词,古代先哲家国情怀的诗句汇聚成最动人、最振奋人心的旋律在我们耳畔回响。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一片忠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御敌为国立功的词句是:“________,西北望,________”;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山水自然是人类的发源地,顺着文人的足迹,读到很多描绘自然景观美文名句。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写出西湖雪光水气一片茫茫景象的句子:“雾凇沆砀,________。

________”。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3分)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茶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shuò罢。

我有一时,曾经lǚ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

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它们也许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有21题。

2.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满面尘灰烟火色,。

(白居易《卖炭翁》)2.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周敦颐《爱莲说》)4.许多志士仁人在面对“生”与“义”的选择时,常常把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丙】宋小坡退敌宋小坡侍御督学秦中,值教匪流毒①正酷,案临巩昌,距府城数十里外。

郡守驰报贼信,请勿至,小坡毅然往。

出廉俸二千金,募回兵为防御计。

贼侦知,遁去,城藉②无恙。

前任陈远山闻贼到汉中,即他避,生童③随散,多为贼所戕④。

远山闻之,郁郁..成疾,卒于任。

可见临.大事,存乎胆识,胆识不足,而欲以济事也,难哉。

【注释】①教匪流毒:指清朝时的白莲教之乱。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九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8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20分)班级开展“诗画艺术鉴赏”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参与其中。

1.撰写开场白,你用心揣摩。

(6分) 同学们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由zh ōng 赞叹。

笔墨诗画,自古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今天,让我们以“诗与画”为载.体,共同欣赏诗画艺术长卷,感受诗画( ▲ )的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本次学习旅程,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提高我们的审美品位,还能让我们变得 ▲ 。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分)①由zh ōng ( ▲ ) ②载.( ▲ )体 (2)在语段括号中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 ▲ )。

(2分)A.融通B.融洽C.交融(3)在语段横线上填写一个并列短语....,使语意畅通。

(2分) ▲2.辑录配画诗,你展示功底。

(7分)(1)采菊东篱下, ▲ 。

(陶渊明《饮酒(其五)》)(2)大漠孤烟直, ▲ 。

(王维《使至塞上》)(3) ▲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4)下面这幅图,让你想到了两句诗: ▲ , ▲ 。

(2分)(5)你为“春夏秋冬”四季图景配诗。

(填序号)(2分)①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小贴示 这幅图为恽寿平的《五清图》,“五清”指的是松、竹、梅、水、月。

A.春景图( ▲ )B.夏景图( ▲ )C.秋景图( ▲ )D.冬景图( ▲ )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小组讨论,你发表见解。

(5分)小联:我发现,语文书上《登飞来峰》这首诗,配了启功先生的一幅书法作品(右图),为什么不配一幅水墨画呢?你:(1)▲。

(2分)小联:对呀对呀,我想起来了,艺术老师说过“书画同源”,书法和绘画都属于美术。

初三年级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初三年级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初三年级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古今多少事,___________。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2.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3.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4. 小语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看到两军激战的场面时,不禁想起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10题。

(22分)【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丙】景公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

晏子谏曰:“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

今与左右相说颂①也,曰:‘比死者勉②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民③耳矣!’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执法之吏,并荷百姓。

民愁苦约病④,而奸驱尤佚⑤,隐情奄恶,蔽谄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

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题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题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本试题满分为120分,共三道大题,含24道小题。

凡是灵活回答的主观性、开放性试题,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或得相应的分。

“大意正确”必须经本阅卷组集体认可。

一、积累及应用(本题满分21分)1. D(3分)2. C(3分)3.A(3分)4. 共6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濯清涟而不妖②谁家新燕啄春泥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④拣尽寒枝不肯栖(每句1分,出现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5. (2分)写作时,要抓住最让自己激动的(最扣动心弦的一刻),把它写好写细.6. (4分)示例;我认为写作贵在修改。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要多念多改,作文进步才快”,据载,我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这才有了今天的经典之著,所以我们要学会修改,在修改中自我完善。

二、阅读(本题满分49分)(一)诗歌理解(共6分)7. C(3分) 8.B (3分)(二)名著阅读(共5分)9.A(2分) 10.B(3分)(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11.C(2分) 12. C(2分) 13. B(2分) 14.B(2分)15.(4分)⑴李林甫小心观察皇上的心思,每天考虑如何中伤张九龄。

(2分)⑵(李林甫)共在相位十九年,造成天下的混乱,可是皇上没有醒悟。

(2分)(四)现代文阅读(共9分)16.B(3分)17.D(3分)18.(共3分)答案示例:王师傅,现在青岛和河北互认健康码(1分),你要提前14天办理健康码(1分),这段时间注意健康,避免发热(1分),不要去中高风险地区(1分),就可以顺利返青。

(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五)现代文阅读(共17分)19. (4分)(评分:时间、行为、结果)(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20. (3分)B21. (2分)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22. (4分)(1)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2)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调研检测试卷(二)九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8页,答卷4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题卷上。

一(27分)1.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10分)(1)学而不思则罔, ▲ 。

(《论语》)(2)苟全性命于乱世, ▲ 。

(诸葛亮《出师表》)(3)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4)不识庐山真面目, ▲ 。

(苏轼《题西林壁》)(5) ▲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6)了却君王天下事, ▲ 。

(辛弃疾《破阵子》)(7)古诗中常有内涵意趣相近的诗句,如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 ▲ , ▲ ”,都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方能看得更远;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和刘禹锡的“ ▲ ,▲ ”,都通过描绘自然界新旧交替的景象,表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下列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 .酝酿.—踉.跄 脚踝.—裸.露B .缥.碧—漂.洗 伫.立—贮.蓄 C .磐.石—击磬. 贻.误—心怡. D .蓦.然—仰慕. 蹲踞.—拮据.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 .脉搏 闲暇 金榜题名B .脏款 追溯 迫不及待C .妨碍 辐射 再接再励D .气概 元霄 心无旁骛学校开展“约会经典”的语文学习活动,你和同学们完成了下面的任务。

4.精选阅读书目,设计阅读小报。

活动中,学校征集主题阅读小报。

请你参照示例,在以下经典名著中任选两本....,为自己的小报设计一个阅读主题。

(3分)三国演义 罗水 浒 施海底两万里【示 例】阅读主题:奇妙的幻想阅读书目:《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你的小报】阅读主题: ▲ 阅读书目: ▲5.根据阅读感受,进行阅读交流。

下面是小旭的阅读感悟,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2分)文学名著能够陶冶性情修养,增添人生智慧,丰富情感和想象。

《朝花夕拾》中,范爱农让我们感受到爱国青年的正直倔强;《西游记》中,孙悟空带领我们上天入地、降妖除魔; ▲ , ▲ 。

6.赏读古典诗文,欣赏书法作品。

小易用一副对联“司马文章元亮酒,右军书法少陵诗”向我们推荐古典诗文。

请你用正楷字或者行楷字把这副对联抄写在下面田字格中。

(3分)对联中的“右军”即王羲之,他的《兰亭集序》和《丧乱帖》不仅是优秀文学作品,也是经典书法作品。

下面是小易对这两幅书法作品的比较,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 我与地坛 史铁生 一方阳光 王鼎钧《兰亭集序》《丧乱帖》A.《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朋友们的兰亭诗所作的序,《丧乱帖》是他写给友人的书信。

B.从笔法上看,《兰亭集序》的笔法更精巧、纤细,《丧乱帖》的笔法更率意、天然。

C.从结体上看,《丧乱帖》基本上采用往左倾侧之势,没有《兰亭集序》的倾侧感强。

D.从章法上看,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时心情轻松愉快,写《丧乱帖》时则痛心感慨。

7.借鉴阅读方法,分享阅读体验。

小卉分享了一段李国文的《我的阅读主张》: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啜其甘汁,吐其渣滓。

以你对某一本书的阅读体验为例,具体说说你对上述语句中其中一种阅读方法的理解。

(3分)▲二(38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8—13小题。

(16分)【古诗阅读】送崔九①唐〃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 ①崔九即崔兴宗,盛唐诗人,早年与裴迪、王维隐居唱和,后来出仕为官,但不久去官归隐。

裴迪作此诗为之饯行送别。

8.请为诗句中的“武陵人”做个注释。

“武陵人”指▲。

(1分)9.这是一首劝勉诗,裴迪劝勉崔九什么?请说说你的理解。

(2分)▲【古文阅读】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①,树.之荻千章②,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

因其姓也。

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③,禽鸟厌之不肯妪伏④,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

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

茨墙剪园,易檐改途。

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⑤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

”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节) [注]①构堂皇,缭垣牖:建起殿堂,砌上围墙。

②荻:即“楸”,落叶乔木。

“章”通“橦”,大木林。

③舆台:地位低贱的人。

嚾呶,叫喊吵闹。

④妪伏:原指鸟孵卵,引申为栖息。

⑤夭阏(è):夭谓折,阏为阻塞之意。

此指没有改变山原来的形势。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3分)(1)树.之荻千章(▲)(2)故.仍名曰随园(▲)(3)同其音,易.其义。

(▲)11. 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两处)。

(2分)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12.翻译下面句子。

(4分)(1)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

▲(2)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

▲13.文中“隋园”得名原因为“▲”,后来袁枚为其改名为“随园”,原因是“▲”。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袁枚“舍官而取园”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10分)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叶圣陶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

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

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写字,这就能够写文章了。

岂不是寻常不过容易不过的事儿?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儿周密一点儿罢了。

如果为了要写出好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臵....。

但是在实际上,一个人要在社会里有意义地生活,本来必须要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

那并不为了写文章,为的是生活。

凡是经过这样修养的人,往往会觉得有许多文章要写;而写出来的往往是好文章。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从前人以为写文章是几个读书人特有的技能,那种技能奥妙难知,几乎跟方土的画符念咒相仿。

这种见解必须打破。

现在咱们要相信,不论什么人都能写文章。

车间里的工人能写文章,田亩间的奉人能写文章,铺子里的店员,码头上的装卸工,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

写文章不是生活的胸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

一般人都要识字,都要练习写作,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捐上一个“读书人”或是“文学家”的头衔,只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

能写文章算不得什么可以夸耀的事儿,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跟瞎了眼睛聋了耳朵差不多,在生活上有相当大的不利影响。

以上的意思为什么必须辨明白?自然因为这是对于写作训练的一种正当认识。

有了这种认识,才可以充分利用写作这一项技能,而不至于作文章的奴隶,一辈子只在文章中间讨生活,或者把文章看得高不可攀,一辈子不敢跟它亲近。

末了还得说明,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

譬如坐得正站得直,从生理学的见地看,是有益于健康的。

但是决不能每当要坐要站的时候,才想到坐和站的姿势该怎么样。

必须养成了坐得正站得直的习惯,连“生理学”和“健康”都不想到,这才可以终身受用。

阅读和写作也是这样。

临时搬出些知识来,阅读应该怎么样,写作应该怎么样,岂不要把饱满的整段兴致割裂得支离破碎?所以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必须化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之间受用它,那才是真正的受用。

14.请用条件复句概括作者认为写文章“不神秘”的两个理由。

(2分)▲15.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4分)①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本末倒置”中“本”与“末”分别指什么?(2分)“本”:▲“末”:▲②简要分析第三自然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2分)▲16. 文中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胸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

”请以朱自清的《背影》和胡适的《我的母亲》为例,对这句话作简要分析。

(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12分)水井在前院林斤澜水井在前院,厨房在后院。

叔公和大嫒用一个大木桶一条扁担,把水抬到厨房水缸里,这是日常的工作。

叔公虽是老人,抬着水腰板还是挺直着。

前院后院住着本家五六房人家,叔公帮大嫒家做做粗活,一月也拿点“零用”。

大嫒从小上学,年年升级,到了中学毕业,却闲住家里快一年了。

若到外地上大学,眼前的家境,母亲算来算去“培植”不起。

若在本地求职业,一个中学生没有专长,有专长的也还要有门路。

母亲想着这个世道真叫艰难呀,不上不下的人家更不知道是艰难还是尴尬。

新近有个机会,工商局招考实习生。

大家都说是金饭碗,只怕百里挑一都不会,要千里挑一了。

母亲叫大嫒关起门来准备考试,家里墙塌了也不要管。

一条扁担,叔公在前大嫒在后。

大嫒才十八九岁,身体正当发育,扁担一上肩,轻松叫道:“快走。

”“放下放下……”母亲赶过来了,挥手叫大嫒走开,眼看大嫒进了屋里,才抬起扁担搭在自己肩头。

叔公疑疑心心走慢步、走小步,走不忍走……母亲虽才五十,早已发福肥胖。

半生操持不上不下人家,用心多,用力少。

粗重的抬抬挑挑,从小没有做过。

一是用不着做,再是讲究面子避免做。

叔公个头不算高,却比母亲高一头。

那大木桶的分量,多半压到母亲肩上了。

才几步,叔公叫放下,看看母亲脸色,只要母亲在前他随后,好把木桶上的绳子撸到自己胸前,伸手抓住绳子不叫滑回去。

母亲稍微轻松一点了,她早准备好一个笑容挂到脸上,一路遇见本家三姑六婆四姨七嫂,才听见一声啊呀哟的,不管人家说什么,就自笑自话: “好走好走……”“不重不重……”“一回生两回熟……”前院和后院中间,有一道一尺高的门槛,平时母亲走到这里,总要斜过身体,让旗袍开衩口朝前,正好把“放大”脚横着过去。

这回抬着桶,门槛竟是关口,肥肉紧绷更加紧绷,放大脚一横还没有落地,就往前踉跄,大木桶磕着门槛,叔公赶紧一蹲,桶才平安落下,母亲脸上的笑容也落下来了。

叔公说:“下回找两个小桶,我来挑。

”母亲觉得前后左右都有眼睛如电光射过来扫过去,赶紧拾起笑容再挂到脸上,伸手去够桶把儿,像要提它过关。

叔公已经两手一抱,不过叔公也老了,佝着腿,像挪坛子似的左摆右晃挪进厨房。

母亲坐到屋里休息,一放松,汗水通身钻了出来。

大嫒悄悄走到母亲身边,拿一把蒲扇轻轻扇着。

母亲喘着,说不成句:“你去……你去……功课……功课……”“妈妈,让我抬抬水,也好歇一歇,好比磨一磨用钝了的脑筋,磨刀不误砍柴工。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要查肩膀头?妈妈,你听了闲话了吧?那是前清考功名,查手掌心查肩膀头,挑担的抬轿的都不要……”“有个疤……也好……挑出来……”“妈妈,那是考空军,怕飞到高空旧疤裂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