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有经济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策略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十六大以来,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班级:09级思政二班姓名:王莉学号:12009244315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摘要: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民收入过低,农民就业问题严重,以及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缓慢上。
因此,我们应该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从而造福于人民。
本文从“三农”问题的含义、现状及对策出发,探讨解决其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三农问题出路措施政策一、三农问题的含义农业问题,主要是指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
农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要看到,“三农”问题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城乡经济结构是密切相关的。
城镇化率低,且村镇极其分散,工业企业小而且少,缺乏产业群规模的大型企业的支撑,缺乏规模效益,与区域经济工业化的要求极不适应,农民的非农产业出路极其狭窄;三是乡村面貌落后: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或基本上没有规划,无法有力执行规划的问题十分普遍,导致乡村建设混乱。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不到较快提高。
二、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现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
不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以后还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见三农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所谓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一定要处理好三农问题,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毛概易错选择题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A .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 . 保护民族工商业C .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 .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参考答案]A .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 . 保护民族工商业C .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毛泽东强调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其基本内涵和要求是()A . 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B . 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C . 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D . 为广大工农劳苦大众服务[参考答案]B . 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C . 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A . 土地革命B . 统一战线C . 武装斗争D . 党的建设[参考答案]B . 统一战线C . 武装斗争D . 党的建设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 . 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B .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同盟者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C . 对同盟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予政治教育D . 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参考答案]A . 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C . 对同盟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予政治教育新民主主义革命是()A .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B .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C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革命D . 以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革命[参考答案]A .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C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革命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党的优良作风有()A .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B . 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C .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D . 自我批评的作风[参考答案]A .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B . 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D . 自我批评的作风农业社会主义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A.临时互助组B.常年互助组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土地人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的是()A.临时互助组B.常年互助组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集体经济组织是()A.手工业供销小组B.手工业供销合作社C.手工业生产小组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组织形式是()A.经销、代销B.统购包销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D.全行业公私立合营中国共产党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依靠力量是(A.贫农B.中农C.佃农D.下中农实行“四马分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组织形式的是()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D.全行业公私立合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组织形式中四个选择项全选。
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与解决策略

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与解决策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一环。
然而,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本文将从人力资源、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升级、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民素质提升、政策支持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并提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瓶颈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一、人力资源的不足人力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当前农村劳动力的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
政府可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鼓励农村学生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培养更多的农村人才。
其次,农村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
同时,要改善农村的医疗、社会保障等基础服务,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到农村发展。
二、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当前农村资金投入不足问题仍然存在。
解决资金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大对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村的信贷支持,降低农村融资成本,为农民和农村企业提供更多的财务支持。
此外,要加强对农村投资项目的审批和监管,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合理流动。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比较严重。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状况,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同时,可以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公私合作模式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当前农村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要提升农村的科技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到农村从事科研工作。
其次,可以加大对农村科技创新项目的扶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的成功率和效益。
论邓小平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

。
,
重 视发 展 农业 不管 天下 发 生 什 么 事 只 要 人 民 吃 饱 肚 子 一 切 就 好 办 了 ⑥
, , 。
,
”
,
“
中 国 社会是 不 是安 定 中 国
,
经济 能 不 能 发 展 首 先要 看 农村 能 不 能 发 展 农 民 生 活是不是好起来
人 口 能不能达 到 ⑦
,
翻两番 很 重 要的是这 百 分 之 八十的
我 们 从 宏观 上管理经 济 应 该把 农业放到一 个恰
。
,
当 位里上 ① 农业发 展不仅具有邓小平指 出
: “
农村
人 口 占 我 国 人 口 的百分 之 脱贫 困
“
.
八十 农村 不 稳 定 整 个政治 局 势 就 不 稳 定 农 民 没 有摆 脱 贫 困 就是 我 国 没 有摆
” .
。 , 。 , ,
邓 小平指 出 农 业是整个 国 民 经济发展的战 略
, 。
:
“
农业是 根 本 不要忘掉 ” ①
: “
农业在 国民经 济中占有极
、
因此 邓小平强 调 要在经济工作中 确立 以 农业 为墓础 为农业服
”
务 的 思 想 ② 产工业 越 发 展 越要 把农业 放在第一 位 ③
,
;
“
的 积极 性和创造性 要善 于 发 现 和 推 广 农 民 群众在 农 业 生 产实践中创造 的 经验
, 。 , , 。
。
”
L
(3 )
他认为 调 动群众
,
,
从 凤 阳 农 民 的家 庭 联产承
包责任制 到 全 国 各地 乡 镇 企 业 的 发 展 他都给 予 了高 度 的评 价 民的
2023年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文

2023年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文三农问题是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在2023年的学习中,我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深入调研,以及学习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我形成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三农问题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科技创新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2023年,我更加认识到农业科技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首先,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资金投入,支持优秀科研机构和人才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政企学研合作,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其次,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
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例如,引进新的高效农业机械设备,推广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也要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营销,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
在2023年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要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加快农村道路、供水、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民的出行和生活条件。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高农村环境的质量。
例如,加大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
同时,要注重促进农村居民的社会文化建设。
加强农村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文化服务。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例如,加大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
三、扶持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扶持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事业单位招聘考点巩固《毛概》(2023年版)_1

事业单位招聘考点巩固《毛概》 (2023 年最新版) 事业单位考试必看考点高频试题:1、单选题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由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
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
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_____。
A : 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B :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C :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D : 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B[解析]略2、多选题毛泽东指出的中国无产阶级所具有的自己的特殊优点和特点是_____。
A : 人数众多B :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具有革命的彻底性C : 和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D : 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便于组织参考答案: B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C,D[解析]中国无产阶级所具有的自己的特殊优点和特点是:第一,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残酷性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
因此,无产阶级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彻底。
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第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但集中在沿海、沿江大中城市,便于组织。
3、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的是_____。
A : 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商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B : 保护民族工商业C :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 :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参考答案: BCD本题解释:BCD[解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故 BCD 正确。
4、单选题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_____A : 党指挥枪的原则B : 官兵一致的原则C : 军民一致的原则D : 民主建军的原则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A[解析]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提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
党史知识竞赛题库五

党史知识竞赛题库1、中国共产党是( C )诞生的。
A、1919B、1920C、19212、中国早期共产主义小组有( A )个A、8B、9C、103、北伐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中心在( B )A、江西B、湖南C、广东4、中国革命的道路是( C )A、农村包围城市B、武装夺取政权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5、全民族抗战的起点是( C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6、我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 C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7、在( A )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党的七大B、党的八大C、党的十五大8、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是( B )A、实事求是、独立民主、群众路线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9、党的七大是在( B )召开的A、北京B、延安C、西柏坡1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头三年的主要任务是( B )A、没收官僚资本,进行土地改革B、恢复国民经济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的标志是( B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2、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C )A、革命纲领不同B、革命路线不同C、革命领导权不同13、1931年11月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 A )成立A、瑞金B、兴国C、于都1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C )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富农多余的土地B、没收一切土地C、减租减息15、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A、实事求是B、独立自主C、争取外援16、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是( B )作出的。
A、党的七大B、党的的七届二中全会C、新的政治协商会议17、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B )年A、1951年B、1952年C、1953年18、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国务院19、我国是( B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1949年B、1956年C、1978年20、中国是于( A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源 ,而是要统筹城 乡资源 ,跳 出长期 以来就 “ 三 农 ”解决 “ 三农”问题的传统思维局 限,冲破历史
形成 的城 乡分割 的格 局 ,引导 先进 生产 力 、先 进文
在当前城镇就业压力加大的情况下 ,农 民进城就业 的难度就更大。这就需要大力鼓励农 民进城创业 , 尤其是鼓励农 民在第三产业创业 ,因此各级政府应
多 从两 方面 直接 影 响农 民的收 入 :有 限 的农 业 收入
由庞大 的农 业人 口分 摊 ,一会 导致人 均 收人水平 低
下 ;二会造成农 民就业不足。农 民收入水平低 ,人 力资本投资不足,农 民谋生能力低 ,还会造成扩大 再生产投资不足,从而形成农民贫困的恶性循环。 3 农业人 口过多影响农村稳定 。一是农民是 .
解 决 三农 问 题 的根 本 出路
杨 芳
( 丹东广播电视大学 丹 东 180 ) 10 0
“ 三农 ” 问题 历 来是 中 国社会 的热 点 问题 。具 体 的讲 ,就 是农业 的增 长 与发展 ;农 民现实 的收入 及 其增 长 、未来 的生 活 、职 业等 变化及 由此带 来 的 问题 ;农 村 发展 ,包括 农村 经济及 社会 的发展 。农 业 、农村 与农 民三者 之间 的联 系是紧密 相连 而难 以
20 年第 3期( 08 总第 18 O 期)
E— mailt lnvu k c@ 1 6.o : y 2 c m
—
囫
看作是先进生产力 的代表 ,表彰他们的创业事迹和 先 富帮后 富 的奉献 精 神 ,激励 更多 的外 出农 民工 回 乡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做 出贡献。 3 积极引进城市资源 . 解决 “ 三农 ”问题 ,不能仅靠农村 内部 的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了 一批如 华西 村 、 庄 、 街村 那样 的文 明新村 , 庄 刘 南 村
生 活城 市化更 在许多农村地 区得到实现 。 第三 ,农 民虽仍 是属于 社会弱 势群体 ,但 已今 非昔 比。事实上 。今天 中 国的农 民问题 是一个可 以分析 的问 题 。部分农 民虽 然温饱 困难 , 生存状 态令人担忧 ( 5 如 7万
维普资讯
发 民 经 是 展 有 济
( 湖南工业大学 【 摘
的一 系列解决农民 问题 的政幕 。 都是 为发展 民有经济服 务的。 【 关■词】 民有经济 农民问题 根本策略
民 题 根 策 问 的 本 略
湖南株洲 4 20 ) 10 0
张 宽政
农 村 、 民开始发生 历史性 的根 本变化 。但 是 , 农 由于对 什
么 是社 会主义和 怎样建设社 会主 义这 一根 本问题并 未认 识 清楚 .更 由于人 们对 马克 思主 义 的一 些 理论教条 化理 解 , 15 自 9 7年之后发生 “ ” 左 的错误 , 了“ 跃进” “ 搞 大 、人民 公社 化” 动 , 运 以至后来 发生 l 0年“ 文化 大 革命” 动 , 运 结
问题在 整体上则是农 民如何 实现 发展 的问题 。也 就是农
村 、 民如何实现小康 、 农 富裕 的问题 。它是在工业化 、 市 城
化、 现代 化历史进程 中凸现 出来 的 新问题 , 是在党 的新一
代 领导集 体提 出以人为本 ,建设 社 会主 义和谐社 会 目标
【 作者筒介]  ̄ / 15- ) 男。 南工业 大学杜科 学院教授 。  ̄(9 3 。 湖
孤儿 ) ,但他 们 的处境 毕竟 不 是 14 的那 种境 况— — 9 9前 因为他们还 有耕地 承包权 ,还有各 级政府 和农村基层 组
织 的安排 .他们所需 要得到 的是政 府更加 全面 的支 持和 帮助 。身处 经济发 达地 区或者 身处城市郊 区 的农 民,大 多是 已经基 本实 现小康或 者 富裕 的农 民 。需要解决 的问 题 是 提高生 活 质量 ,提高 文 化水平 和整体 素质 的问 题 ;
植农业 。而种植农业 的收入增 加是 极困 的。其原 因, 一
比上年增 加 75亿斤 . 7 当年增 产的数量 为有史 以来之最 ;
农 民人均纯收入 比上年增 加 34元 .达 到 2 3 元 ,增 长 1 96 6 %, 19 年 以来 的最高增 幅。 0 5年粮食增产 、 民 . 是 97 8 20 农
、
今天 中国的农 民 、 农村 问题 , 全面 建设小康 社会进 是 程 中的一个关 键问题 , 中国工业化 、 是 现代化 历史进程 中 的一个关 键问题 。它既不 同于新 中 国成 立之前 的农 民问 题。 也不 同于改革开放前 的农 民问题 。新 中国成立前 的农
民问题 , 土地 问题 , 是 必须 通过土 地革命 来 解决 。新 中国
开 放前毕竟 是大大进 步 了 :我 国农业 抵抗 自然灾害 的能 力虽仍不够强 , 比过去毕竟 是大为提高 了。 但 第 二 , 国农 村在 燕体上 虽仍 比较落后 , 已今非昔 我 但 比。现在大多数村庄都 改善 了饮水 、 房 、 住 交通 、 卫生 等方 面的条件 , 多地 区实现 了交通 、 许 电视 、 电话 “ 村村通 ” 涌 ,
要】 中圆当夸农民 问题的 实质是 民有 经济不发迭 , 解决农 民问题的根本策略是发展 民有经济。改革 开放 以来中央政府提 出
民有经济 ,是指 公 民运用 属 于 自己所 有 的资源加上 依法运 用属 于别 人 ( 括 国家 和集 体 ) 有 的资源 , 包 所 进行 经济活动获得经济 收入 的一 切经济形式 [。 1 当今 中国的农 】
本 文 为 湖 南省 社 科 基 金 项 目( 题 号 :5 C17 的 阶段 性 研 究成 果 。 课 0Z 5 )
维普资讯
了立竿见 影的效果 :O 4年 粮食 总产 量达 到 9 8 2O 3 9亿斤 ,
仍然 高达 8亿 以上 ,他们 的收入 主要 来源仍然 只能是种
民问题 , 系全 面建设 小康社会 和社 会 和谐 的全 局 , 关 是一
个非常复杂但又很关键 的问题。从 民有经济 的视角看 , 这
一
问题 的实 质是 民有经济不 发达 ,其解 决 的根本 之策是
农 民问题的 实质是 民有经济 不发达
大力发展 民有经济 。
一
了“ 村村通 ”我 国农业 科技水 平虽仍 比较低 , 比起改 革 ; 但
的历史背景下 凸显出来 的新 问题 。 第一。 中国 目前 的农 业虽仍 是 比较脆弱 , 已今非 昔 但 比。2 0 年 我国粮食产量 已达 4 o 05 8 o亿公斤 , 14 是 9 9年 (24亿斤 ) 42 26 的 .倍 。 国农 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虽仍 我 比发达 国家落 后 ,但 比新 中国成立之 初毕竟 是犬大提 高 了, 改革开放前 相 比也有很 大进步 , 与 如农村 就基本实 现
果使当时 的农业 、 民 、 农 农村 问题 凸 显 出来 。当时 中国的
农 民问题 , 说到底是 农 民的生存 问题 , 是数 以亿计 的农 村 人 口的温饱 问题 , 其关 键原 因则 是 “ 社合 一 ” 政 的人 民公
社 制度阻碍 了生 产力 的进步 。党 的十一届 三 中全 会后推 行 的农村联 产承包责任 制之所 以立 竿见影 。就在 于抓住
了人 民公社 制度 的弊端 , 够解 放 生产 力 、 能 发展 生 产力 ,
距 离城 市 比较 远 的大 部 分农 民则是 处 于 温饱 到小 康 之 间 ,他们 的问题是 实现小 康存 在困难 ,需要 得 到政 府 的
帮助和支持 。
符合农业 、 村、 民的实 际和需要 。而今 天 中国的农 民 农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