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解与佳作示例

合集下载

201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201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准考证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机密★2013 年6 月19 日(省)语文江西省2013 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7 小题,全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亘古 (gèng)狩猎挺而走险 (t ǐng)怒不可遏B.干涸( gù)炽热尽态极妍 (yán)万恶不郝C.花圃 (p ǔ)荫蔽锐不可当 (dāng) 粗制烂造D.恣睢( zì)取缔鲜为人知 (xi ǎn)眼花缭乱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B.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C.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D.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命题作文“那段被照亮的时光”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命题作文“那段被照亮的时光”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命题作文“那段被照亮的时光”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作者:车艳华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5年第01期【模拟金题】请以“那段被照亮的时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说真话,诉真情。

【思路导引】一、文题解读。

“那段”是强调,是特指;“被照亮”,明确“谁”照亮“谁”,二者是感悟者和被感悟者,是文中的主人公。

“照亮”,我们要选择它的引申义,即“温暖”、“鼓励”、“影响”、“幸福”的内涵;“时光”指成长的岁月。

二、选材指导。

为了体现材料的多样性,可选择自己让他人幸福、温暖、快乐的事例;可以是别人温暖自己孤独、寂寞心灵的事例,或是经典给自己带来熏陶滋养的事例。

事无大小,只要典型且切题,都可以作为备选的素材。

【佳作示例一】那段被照亮的时光◎董月风轻,云淡。

那漫天飞舞的流光惊醒了我的记忆。

盈一眸清凉,捻一指馨香,我就想起了您,我的妈妈。

予我浓郁芳香的您,曾说我温暖了您的岁月,而对于我,您又何尝不是照亮了我的时光!素心暖暖,我的出生温暖了您的岁月,照亮了家人的时光。

奶奶说,我出生的那天,全家人都在手术室门外候着。

爸爸坐立难安,不停地看表,直到我的那一声啼哭划破了医院的宁静。

用爷爷的话说就是:“手术室的灯灭了,全家人心里的灯却亮了。

”母亲感念岁月的恩赐,而我珍惜这无法言说的柔情。

您含笑捻一缕柔和的风,握在掌心,洒一路花雨。

全家人因我的出生而感到的幸福,也将那段时光照亮!心绪涟涟,您的目光惊艳了我的过往,照亮了我的时光。

记得备战中考的那个深夜,我仍然在灯下学习,但是我困倦的双眼却叫嚣着要我入眠,我很烦躁。

妈妈一直陪在我身旁,忽而轻轻拍一下我的肩膀,“给你沏杯茶?”我不知为何也跟在您身后,来到厨房。

只见您先在茶杯中轻撒少许茶叶,再高提水壶,缓慢下注,茶叶便翻滚、散开。

我顿时嗅到清清淡淡的茶香。

您回眸,目光专注而温暖,柔情似水,让我的心绪停止所有的波动,化作静水深流,蜷伏在您的怀中。

妈妈,您的目光如一泓清泉,流过岁月的尘封,流过心中的山峦,注入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命题作文“行走,让生命更丰盈”文题解析与佳作示例

命题作文“行走,让生命更丰盈”文题解析与佳作示例

【模拟金题】人生如旅,因为热爱,步履不停。

听斜风细雨,看山清水秀,让生命行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行走在生命的春夏秋冬,行走在美妙的艺术中……且行且思,积淀在心的依然是山海情怀、赤子初心。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行走,让生命更丰盈”为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导引】行走的含义可以是表层意思——旅行,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山山水水,在不同的地方收获不一样的感悟,如登临泰山之巅,可以领悟到“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站在大海之滨,可以欣赏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开阔和雄浑;在壶口瀑布前,感悟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涌气概;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欣赏一马平川的辽阔……行走也可以是比喻义,指在生命历程中的一段经历,可以是遇到困难挫折、人生低谷时的勇敢面对(提示语中的“生命的春夏秋冬”),或者是遇到挑战时的努力尝试……还可以是随着年龄增长阅读面的不断开阔,或者是阅读同一内容时思想认识的不断提升。

以读《简·爱》为例,小时候初读只是读到简·爱的不幸、对厌恶她的舅妈一家的反抗,在洛伍德学校如此恶劣环境里的坚强;再读,可能读出简·爱和罗切斯特充满坎坷却美好真挚的爱情;最近一次重读则读出了简·爱作为女性的独立和自尊。

或者是在学习某种乐器时对艺术境界有层次的领悟:小时候学钢琴只是被迫着坐在琴凳上为了学琴而学琴,长大后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弹琴成为自我调节身心的一剂良药,而现在一次特定的情况下弹奏某一曲子时,产生对曲子的深入理解和对作者的共情……行走还可以理解为一次践行、一种行动,是付诸实践的决心,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丰盈,字典上意思即丰富,在此命题作文“行走,让生命更丰盈”文题解析与佳作示例赵行专50作文与考试·初中版ZUOWENYUKAOSHI次作文立意时可理解为是一种获得,是心灵成长,是行走后的结果,意思是精神上的收获,具体一点可以是收获坚强、勇敢、宽容、豁达,懂得感恩,超越自我,胸襟开阔……丰盈不是简单意义上年龄的增长、身体的长高,而应该是思想、心智的成熟变化。

2013江西中考作文

2013江西中考作文

2013江西中考作文2013江西中考作文【篇一:2013江西省中考成败作文】约稿函赖积华老师:您好!我是天津《同学少年》的编辑,曹懿。

我编辑部每年中考之后都会将各地作文汇总并重新编排,出版增刊《全国各地中考成败作文》。

看到您发来的中考作文稿件,因此向您约稿,望您提供江西省中考成败作文及相关材料。

具体内容如下。

一、请提供贵考区的作文考题、题目解析与评分细则。

2.请对该文题进行解析(600字左右),内容需至少包括以下几点:c. 提示可写的内容、可用的素材,可举例说明;d. 分析适宜的文体(限定文体除外);3.提供该文题详细的评分细则。

除表格外,希望能提供具体的评分细则(文字叙述)。

二、请按照好、中、差三个等级提供成败作文(同一文题下)及点评。

(格式参见附件)具体要求见下表:交稿要求:1.请于7月20日前交稿,如有特殊情况,及时与我联系2.请以电子邮件形式投稿,并在稿件中写清您的联系方式(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

3.请在电子邮件主题中注明“xx编写x省x市中考成败作文”。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迎风道18号《同学少年》编辑部;邮编:300191;电话:022-********;联系人:曹懿;手机:138********稿费标准:稿件按等付酬,稿酬将在《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成败作文》出版后统一支付;未能用在增刊上的稿件,将择优刊发于期刊《同学少年》,出刊后支付稿酬;由于我刊原因未能采用的稿件也将支付资料费。

感谢您对我刊的支持!期待与您合作愉快!顺祝,夏安同学少年曹懿2013年7月5日江西省江西省南康市第六中学赖积华邮编:341400手机:138********email:nksljh@/doc/7d8495572. html, qq:369075825(201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赣州市试评作文组成员,南康市中考语文评卷组长)【作者简介】全国中考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科学教育中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全国中语会导读导写课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西省首届初中语文“十佳”教师江西省首批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江西省赣州市中语会理事赣州市第四批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作文考题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

中考语文写作高分素材举例:《志愿军:存亡之战》素材话题+标题+语丝+原创+时评

中考语文写作高分素材举例:《志愿军:存亡之战》素材话题+标题+语丝+原创+时评

《志愿军:存亡之战》素材话题+标题+语丝+原创+时评新闻呈现《志愿军:存亡之战》影片聚焦铁原阻击战,以朝鲜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存亡而战的故事。

电影的情节紧凑,战争场面宏大,但更让人动容的是它所传达的主题——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

据网络平台数据,《志愿军:存亡之战》累计票房于10月15日突破10亿元,电影自上映至今,收获全年龄层观众好评。

在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中,以86.0分高居国庆档观众满意度榜首。

《志愿军》试图告诉大家的是——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志愿军战士的流血牺牲,就是无上光荣。

是血肉之躯,真刀真枪,站着赢的。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要拍志愿军?导演的回答是,不能忘。

适用话题1.人性光辉爱国情怀(主题阐说)影片中主人公“李想”,尽管在枪林弹雨中屡感力不从心,但他那颗坚定的心犹如钢铁铸就,从未屈服。

在铁原战场上,还有无数像“李想”这样的普通战士,他们肉体或许瘦弱,但精神却高耸入云,以凡人之躯展现了非凡的勇气与决心。

它让我们看到了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人类精神所能达到的高度;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国家危难之际,每一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守护国家的英雄。

这种精神力量,不仅激励了当时的志愿军战士,也跨越时空,激励着今天的我们,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礼赞英雄勇于担当(主题阐说)英雄者,何以成其英雄?在《志愿军:存亡之战》这部作品中,“李想”这一角色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答案。

他并非力拔山兮的超能战士,也没有身怀绝技的特异天赋,但他却以每一次冲锋、每一刻坚守,彰显了平凡之中所孕育的不凡精神。

这正是对英雄本质最真挚的礼赞,也是对勇于担当精神的崇高颂扬。

历史上的黄继光、邱少云等人物,同样并非天生英雄。

他们也是在困境中,以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成就了不朽的历史伟业。

在铁原阻击战中,无数个“李想”式的普通士兵,用他们的血汗和生命,书写了英雄的传奇。

2013年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点评

2013年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点评

2013年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点评作者:黄绍文来源:《初中生·考试》2013年第11期【中考真题】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请以“带着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不少于600字。

【名师点拨】2013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强调自我感受,侧重成长体验,关注心灵成长。

题目告诉我们要写出真情实感,不要无病呻吟、矫揉造作。

要从生活中去挖掘素材,用心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题目在文体上没作过多要求,可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

如果写记叙文,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但如果写议论文,更易写出新意。

本题是半命题作文,要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可填梦想、信念、感动、爱、唠叨、勇气、责任、诚信,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本题不太适合填充具体化的人物、事物,比如苏轼、城市、河流、山川等,以补充情感类的词语或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为宜。

另外,根据文题所给材料中的关键提示语“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本题补充的词语应该是正面的、能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正能量的东西。

无论补充什么词语,怎样立意、选材,都必须围绕所填词语和“出发”这两个关键点来写。

所填词语确定了写作的范围,“出发”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真实的行走,也可以是一种思想之旅。

带着信念出发江西一考生人生是一次艰难的旅行,既然选择了远方,那么,就带着信念出发吧。

带着信念出发,活出真实的自我。

古时之士人,面对乱世昏君,或垂钓于濮水,或放歌于邺下,或幽居于竹林。

他们顺应时局,该进则进,该退则退。

他们明白,面对乱世昏君,我自留清白足矣,凡事何必太执著?怎能让纯洁的身心受到浊世滋扰?于是,有了“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的庄子,有了“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陶渊明,有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王维。

带着信念出发,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中考优秀作文范文:这,也是一种美

中考优秀作文范文:这,也是一种美

【导语】⾼分作⽂肯定不是临场训练出来的,⽽是平时修炼出来的,它需要你平时多阅读,多观察,多积累,提升我们的境界,锤炼我们的思想。

⽂章恰如⼈的影⼦,⼈的境界提⾼了,思想独⽴了,⽂章⾃然也⽴竿见影。

给⼤家整理了中考优秀作⽂范⽂三篇,⼀起看看吧。

命题作⽂“这,也是⼀种美”写作导引及佳作⽰例 【模拟⾦题】 阅读下⾯的⽂字,按要求作⽂。

⽣活中,“美”⽆处不在。

《“飞天”凌空》中,跳⽔姑娘吕伟瞬间⼀跳展现了⾝姿的轻盈、曼妙之美;《藤野先⽣》中,藤野先⽣对鲁迅的热情和关⼼展现的是跨越民族界限的品格⾼尚之美;《与朱元思书》中,吴均笔下的富春江展现的是⼭⽔奇异之美……只要拥有发现美的眼光和感受美的⼼情,你就能体会到多种多样的美:有⼤⾃然旖旎的风光美,有社会发展的和谐美,有尊⽼爱幼、乐于助⼈的⼼灵美…… 请以“这,也是⼀种美”为题,写⼀篇不少于600字的⽂章。

【思路导引】 1.认真审题,确定内容。

⾸先,“这”是什么?参照提⽰语,“这”可以是外在形态的美,可以是内在品格的美,也可以是⾃然风光的美。

其次,“也”这个副词很重要,可以有两种理解,⼀是与其他的美是⼀种并列关系,如“和谐”是⼀种美,“乐于助⼈”也是⼀种美;⼆是⽣活中别⼈认为(或“我”原以为)不美甚⾄丑的,在“我”眼中和⼼⾥(或“我”后来发现)是美的,如“放弃”“平凡”等。

最后还有⼀个重要词语“⼀种”不可忽视,它从数量上加以了绝对的限制。

2.细致描写,展现画⾯。

不管哪种美,都需要采⽤细腻的多样的描写来展现“美”的场景和画⾯。

如写⼈物的内在美,必须将⼈物置⾝于典型的场景中,运⽤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甚⾄景物烘托等来展现;如写⾃然风光的美,必须具体到哪个时段哪处景致,按照⼀定的顺序,采⽤动静结合、侧⾯衬托、丰富的修辞以及调动感官等⽅法来展现。

总之,只要描写充分了,画⾯感就强了,“美”就突出了。

3.巧⽤⼿法,落实⽂题。

全⾯落实⽂题是⼀篇成功作⽂的重要依据之⼀。

江西省2013年语文中考古诗鉴赏题和答案

江西省2013年语文中考古诗鉴赏题和答案

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 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解与佳作示例
作者:朱小明
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3年第31期
【真题回放】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

请以“带着______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不少于6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

从这道题导语的提示来看,在题目里补充的应当是能够鞭策、激励我们的内容,可以是某种事物,也可以是某种思想、情感、精神力量……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立意构思:
关注成长经历。

在成长的道路上,许多人曾给予自己帮助,促进自己健康成长,我们对他们怀着感恩之心;有些事情曾让自己振奋精神,激发我们的斗志,我们对此感怀不已;甚至,有一本书,有一首歌,有一句话,曾给予我们感动、力量,激励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前行。

关心周围生活。

跳出个人小圈子,会发现眼前的世界丰富多彩。

构建和谐社会、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我们的作文也应当加以关注。

比如,可以写“带着责任出发”,写自己的一段经历,叙写环境被破坏、人居环境恶化的现实,以及倡导环保意识,为环保事业尽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

关照内心世界。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丰富的,生活的酸甜苦辣,遭际的悲欢离合,无不引发我们的感叹、自省、振奋……它们也将成为我们不断进取的力量。

【满分作文一】
带着唐诗宋词出发
◎江西一考生
平平仄仄,妙龄女子手敲红牙板和着节拍低吟浅唱夕阳西下,柔肠百转;仄仄平平,关东大汉指弹铁琵琶踏着步子引吭高歌大江东去,气吞河山。

遥望黄河之水感叹波涛之汹涌,登顶泰山之巅俯瞰群山之渺小。

惆怅国破古城草木烟笼十里堤,感怀遭际云梦水泽波撼岳阳城……各种风景迥异的画面组成悠长的图卷,翻开诗词书卷,便一一展现在我面前。

啊,唐诗宋词!
看!天宝年间,李白遭受谗言诋毁被排挤出长安。

激愤的诗人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沉重而不沉沦,对理想的执著,对前途的自信,令人敬佩。

浪漫的李白啊,诗句总是那么豪迈奔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才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大气,“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骨气……我常常为他诗作中排山倒海的气势而倾倒,犹如遥望九万里长空大鹏同风飞起,我感受到他坚毅的胸怀与不屈的灵魂。

读了这样的篇章,你必定会唤起生活的坚定信心。

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迎着“山头斜照”向我们走来的苏轼,再次用他的诗词告诉我们什么叫从容。

他面对微冷的烟雨,却含笑前行。

尽管经受了数次贬官远谪,却毫不沮丧,依然抱着旷达乐观的平常心,冷眼相看宦场沉浮。

这种气度何其珍贵。

正因如此,苏轼词作中豪放激昂的气概也是当时的文人所无法媲美的。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慷慨激昂,至今读来仍令人顿觉气势雄伟,振聋发聩。

晚风袭人,独坐在书桌前,品读唐诗宋词,我感受到不同的诗词给人不一样的美感。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洲”,那是柔婉凄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那是磅礴恢弘;
“轻妆斗白,明珰照影”,那是明丽典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是古朴凝重……
手边常放一本诗卷词集,沉醉于诗情画意中,痴迷于优雅境界里。

让唐诗宋词陶冶我们的情操,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让唐诗宋词净化我们的灵魂,给处于快节奏生活的人们一剂放松剂;让唐诗宋词振奋我们的精神,磨砺我们的生活意志。

让唐诗宋词伴着我们出发,让我们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评点】
本文素材的选用精炼而得当。

文章首段运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化用了诸多常见诗词,引出了文章的主旨。

在描写李白和苏轼时,作者并没有泛泛而论,对于李白,作者高度概括了他脍
炙人口的佳作;而对于苏轼,作者却以《定风波》入手,结合苏轼的被贬史实进一步引出他的作品。

文末又以四段单独的诗词,表现出他们不同的美丽。

语言上,排比句、对偶句气势磅礴,整句与散句交错有致,显出作者丰厚的诗词底蕴与文字功底。

【满分作文二】
带着你们的爱出发
◎江西一考生
我知道,当我走在那条长长的道路上,伴随我的,还有你们和你们的爱。

——题记
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尽管声音那么轻,让我感到只是一丝清风般细微,可我还是发觉了——妈妈一手端着牛奶,一手托着苹果,悄无声息地走进来。

“不用了,我不饿;再说我也没时间吃;你站这儿还影响我,你快去睡觉吧。

”我有点不耐烦地说道。

妈妈怔了怔,似乎有什么话要说,可发现我没有想听的意思,无奈地把手中的牛奶和苹果轻轻地放在桌子一角,慢慢地转身走出书房,像一只弓背蹑行的猫。

再过几天,就要中考了,我也就要走向那个激烈的“战场”。

我知道,走在这条路上,并不是只有我一人,还有我身后的爸爸妈妈。

夜幕四合,四周寂静。

渐渐听见爸爸那熟悉的鼾声又响了起来,在寂然的夜里给我送来一份安详与平和。

万籁俱静。

突然想起落在卧室床头柜上的参考书。

推开书房的门,客厅的灯光柔柔地铺展开来,像一层轻纱般静谧柔和。

灯光下的沙发里,妈妈像一个婴儿一样蜷缩在座位上,头枕在爸爸的大腿上,甜美地睡着,嘴角上留着的一抹纯纯的微笑,依稀可见。

爸爸轻声打鼾,睡梦中也坐得那么端正,像一名值班站岗的士兵,左手搭在妈妈肩膀上。

他们睡在客厅里,也许是他们不想远离我,担心我一个人在夜里感到孤单吧。

我突然停住脚步,站在那里,凝视他们梦中的表情。

没有关闭的电视机被调成了静音,荧屏上画面正在变换,斑斓的色彩映照在墙壁上,更在他们的脸上流转。

在这静谧的夜里,在这柔和的鼾声中,我感到有一种什么东西——既清澈厚重又柔媚甘醇——在这微凉的夜里无声地弥漫开来。

夜,如此美丽,我的心里似乎有一股暖流在奔涌。

轻轻地、慢慢地退回书房,我打开另一本书。

夜,已经睡了;爱,独自醒着。

【评点】
同样是写亲情,小作者并没有落入俗套,一味地写父母对于自己的爱。

而是通过一天晚上前后发生的两件事,一是拒绝母亲送来的牛奶,尤其是母亲退出书房的动作描写,真实而巧妙。

二是看到父母为了陪伴自己睡在客厅。

在前后两件事的烘托、对比中,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的真情。

文章语言如一股清泉,质朴中却蕴含着作者饱满的情感。

尤其是结尾的“夜,已经睡了;爱,独自醒着。

”更是以呼之欲出的亲情凸显了文章主旨,很容易与读者发生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