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风
多变的风大班教案

多变的风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部分的第三节“多变的风”。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概念、风的成因、风的力量和风的利用。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风的基本特性,认识到风的重要性,并学会观察和描述风。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基本概念,掌握风的成因和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成因及风的力量。
教学重点:风的概念、风的利用以及观察和描述风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仪、风车、气球、小纸船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感受风,让幼儿谈谈自己对风的了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风的概念、成因和特点。
(2)介绍风向仪的使用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风的方向。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讨论风的力量,举例说明风的作用。
(2)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地用风将小纸船吹到终点。
4. 课堂互动(10分钟)(1)教师出示风车、气球等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风的作用。
(2)让幼儿动手制作简单的风车,感受风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概念、成因、特点。
2. 风的利用和观察方法。
3. 风的力量和方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风的变化。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对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风的变化的观察,鼓励幼儿在家中或户外继续探索风的奥秘。
同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关注风的其他应用,如风力发电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风的成因及风的力量。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幼儿能亲身体验风,从而加深对风概念的理解。
3. 例题讲解:确保幼儿能理解风的概念、成因和特点,以及风向仪的使用。
四年级写景带给人不同感受的四季的风

全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一 分数的加减法第一课时 分数加减一、 计算.+ = =+3195 =+15153 =-2143 =+114117 =-8385 =-10121 =+3121 =+18198 =+8381 =-3265 5二、填空.(1)4个是( ),里面有( )个。
(2)比53米短21米是( )米,87米比( )米长21米。
(3)分数单位是51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4)()()()8242424765=+=+ ()()()()31155215=-=-(5)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差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3,这个分数是( ) ,它与721的差是( ). (6)有三个分母是21的最简真分数,它们的和是2120,这三个真分数可能是( )、( )、( )。
三、解方程.9792=+x 6561=-x 8743=+x 9531=-x四、解决问题。
1、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125米,第二次用去87米。
(1)两次共用去多少米?(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多少米?2( 1 ).( 2 )读一本书和两本书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 )读两本以上(含两本)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4 )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读书活动吗?3,其次是非3、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大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01,亚洲和非洲的面积和大约占陆地总面积的洲,大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5几分之几?4、小芳用三周时间看完了一本故事书,第一、三周看了全书的43,第二三周看了全书的75,第二周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第二课时 星期日的安排一、选择。
小学六年级写景作文:多变的风

多变的风风是没有形状,没有颜色也没有味道,在科学上来讲,风就是一种空气的流动。
可是不同的季节的风,色彩都不同;不同种类的风,影响也不同;不同诗人笔下的风,面貌也不同。
春天的风是绿色的。
春风吹醒了大地,山林、草原、树木纷纷换上了绿色的新装,风穿越过竹林嘎嘎作响着,满山蝴蝶在繁花锦簇的春天乘风飞舞。
夏天的风是天蓝色的。
炎热的夏天,火红的太阳高挂,高温让万物被晒得没了精神都低下了头,这时傍晚的风吹过,带来些许清凉。
秋天的风是金黄色的。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稻田里黄澄澄的稻穗,个个饱满的垂下了头,随着秋风在那摇头晃脑。
冬天的风是白色。
北国的冬天,笼罩一片白纱之中,冬风一吹过,吹落树上残枝剩叶,冷冽的风提醒小动物们该冬眠了,大地进入一片寂静。
海南每年夏秋之际,都会有台风侵袭,强风豪雨每每造成灾害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台风前后青菜水果价格飙涨,大家都荷包紧缩。
可是台风也是夏季雨量主要****,少了台风夏季会缺水,民生用水不足。
除了威力强大的台风外,龙卷风是另一种威力更大,但是影响范围小,时间短暂的强风。
龙卷风出现的地方都是断垣残壁,它拔树倒屋的强大破坏力令人害怕,但是也很神祕,因为它出现和消失都十分突然且非常的快速。
诗人们凭藉的本身文采,依照自身对风的情感,创作出多首千古流传的诗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句诗说出了孟浩然对花朵的掉落地的叹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把野草强大的生命力,表露无遗。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将塞外一望无际草原景致,壮阔无比的描述出来。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句词表达了苏东坡想报效朝廷,但又怕再次被迫害的矛盾心情。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写出了孟郊金榜题名,兴高采烈意气飞扬的心情。
风在诗人敏锐的情感中,有着千丝万缕寄。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风》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风》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和掌握风的产生、形成和运动的基本过程。
2.了解风的影响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多变的风》教学准备:实验设备:风筝、风车、气球、风速计等。
教具: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Step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风的图片、播放风的声音等方式,引起学生对风的注意和兴趣。
Step2 探究风的产生和形成1.展示风筝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风筝的特点。
2.通过展示风筝的使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风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3.使用模型或多媒体教具,让学生观察和模拟风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4.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风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Step3 揭示风的运动1.通过展示风车和气球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揭示风的运动特点。
2.进行实验,使用风速计测量不同地点的风速,并比较风的强弱。
3.展示不同地区的风向图和气象数据,让学生了解风的运动规律和地理分布。
Step4 探究风的影响和作用1.展示风的不同影响和作用,如吹散云彩、携带灰尘、传播种子等。
2.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风对物体的影响和作用。
3.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风的影响和作用。
Step5 结束课堂进行课堂小结和反思,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实物和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风的产生、形成和运动的基本过程。
通过模型和多媒体教具的使用,学生能够观察和模拟风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并总结了风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揭示风的运动特点和规律,并了解了风的地理分布。
同时,通过展示实物和进行实验,学生还了解了风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课堂小结和反思,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思考。
然而,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风速计的使用和操作存在困难,需要提前进行演示和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其次,在引入课题时,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风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五册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围绕“多变的风”这一主题展开。
主要包括风的成因、风的方向、风的强度以及风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了解风的成因,认识风的方向和强度,知道风对生活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的成因、方向、强度以及风的影响。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风的方向和强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向仪、风速计、气球、吹风机、图片等。
2. 学具:纸张、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让幼儿描述风的方向、强度和感受。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风向仪、风速计等教具,讲解风的成因、方向、强度等知识。
(2)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幼儿了解风对生活的影响。
3. 随堂练习(5分钟)(1)发放纸张,让幼儿画出风的方向和强度。
(2)组织幼儿进行“吹气球”比赛,观察风的速度和强度。
4. 小组讨论(5分钟)(1)风是如何形成的?(2)风的方向和强度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1)教师邀请各组幼儿汇报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多变的风2. 内容:(1)风的成因(2)风的方向(3)风的强度(4)风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感受到的风,并描述风的方向、强度和影响。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风力观测活动。
(2)开展“我眼中的风”绘画比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让幼儿收集关于风的成语和故事,增强文化底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对风向和风速的直观展示。
3. 小组讨论环节的问题设计。
多变的风教案

多变的风教案教案一:风的形成及特点探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形成原因;2. 掌握不同季节风的特点;3. 认识不同地理区域风的差异;4.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风是如何形成的;2. 季风和常风的特点;3. 气候和地理因素对风的影响;4. 不同地理区域的风带。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天气情况,询问学生风是如何产生的;2. 概念讲解:介绍风是由空气的流动引起的,包括气压差、地球自转等原因;3. 风的分类:讨论季风和常风的区别,以及它们在不同季节和地区的表现;4. 气候和地理因素:分析气候和地理条件对风的影响,例如高温带和低温带的风特点;5. 地理区域的风带:介绍赤道附近的热带风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地理带的风特点;6.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地理区域,让学生分析其风的形成原因和特点;7. 总结归纳:梳理学习内容,提醒学生掌握主要知识点。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理区域的风带特点;2. 学生分享自己对风的理解,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五、课堂练习1. 针对风的形成原因,设计小实验或观察活动,观察风在实验中的表现;2. 配置地理地图,让学生标出不同地理带的风带,写出对应的特点。
六、课堂总结1. 学生展示实验或观察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地理区域风带的特点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风的形成和特点的文章;2.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地理区域,研究其风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八、板书设计【风的形成】1. 气压差2. 地球自转【风的分类】1. 季风2. 常风【地理区域的风带】1. 热带风带2. 高压带3. 低压带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引发学生思考,讲解基本概念,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此教案设计了多个课堂互动环节,并布置了适合学生探索的作业。
调皮多变的风

调皮多变的风作者:王雅馨来源:《作文与考试·小学低年级版》2020年第05期清晨五点多,一轮红日就急不可待地跳出了地平线,不久阳光就开始变得耀眼了。
碧蓝如洗的天空宛如巨大的蓝水晶,一点儿云的影子也没有,阳光肆无忌惮地直射下来。
上午,我和朋友在外面刚玩了一会儿,就感觉暑热难耐,周身都被汗水打湿了,头顶火辣辣的,伸手一摸,嘿,简直烫手!而地面似乎在冒出丝丝白烟,好像能直接煎鸡蛋了!这时真盼来一点儿风啊,而风是个调皮的孩子,正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呢,等你期待它出现时却到处都找不到它。
抬头一看,所有的树叶蔫头耷脑、无精打采地站在阳光下纹丝不动,只有知了拖长嘹亮的声音在高声唱着夏天特有的曲子,但此时显得分外焦躁炙热。
我们只好到树荫下休息,风似乎消失了,可即便是站在那儿不动,也是燥热不已,感觉犹如身在巨大的蒸笼之中,仿佛能看到身上冒出水蒸气来。
那我们自己创造点儿风吧——于是我们飞快地骑起了自行车,嘿,总算感觉有一点儿风微微地迎面吹来,可惜啊,在这么热的空氣里,风也只是热风,反倒是骑车这么久,动能不停地转化为热能,我刚一停下来就感觉身体里不断地往外冒热气,和疯狂往外冒的汗水一起像黏糊糊的怪物粘在身上,怎么甩也甩不掉。
汗水不由自主地“滴滴答答”地往下流,浑身湿漉漉的。
我回头看了看朋友,那脸热得像熟透了的番茄要迸开似的,额头前的刘海儿全都贴在头上了,头发末梢都在往下滴水。
风啊,你在哪里?我们盯着树丛看,想发现它的踪迹,可那树叶只偶尔矜持地微微抖动一下,风完全没有想来的意思。
我们在树下坐着不停地扇扇子,手都酸了。
忽然,扇子被一股力量托了起来,原来是调皮的风终于按捺不住,自己跑出来了。
虽然在此时的阳光下,风还是热乎乎的,但它吹过至少能加速身体表面的水分蒸发,从而带走身体的热量。
现在我们也不需要用力摇扇子以免做功产生热能,此时的确感觉凉快了一些。
要是来阵真正的凉风该多好啊!不知何时,阳光不再那么耀眼。
我抬头一看,太阳被云层挡住了,云层似乎被越来越大的风推着聚到了一起,变得越来越厚。
风浪的成语

风浪的成语
风浪的成语
一、比喻类
1、浪排云分:比喻散乱无序,变得整齐有序。
2、波荡涟漪:比喻事情发展得迅速而积极。
3、浪漫涌现:比喻激情洋溢,热情浓厚。
4、风波起伏:比喻事物变化多端,多变不定。
5、浪涌而起:比喻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发生了突变。
6、波涛汹涌:比喻势头很强大,气势汹汹。
7、浪花滔滔:比喻事情变化迅速,不断发展。
8、浪潮滚滚:比喻变化或现象巨大而迅猛。
二、形容词类
1、风浪不断:形容变化多端,变幻无穷。
2、浪涛滚滚:形容势头强大,急速前进。
3、风浪起伏:形容变化多端,变幻无常。
4、风浪滔滔:形容变化多端,变幻无常。
5、浪涛澎湃:形容变化多端,势头强劲。
6、浪潮汹涌:形容变化多端,势头强劲。
7、浪花飞溅:形容变化多端,变化迅速。
8、波涛汹涌:形容变化多端,势头强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变的风
星期天我们去学书法的路上,天突然刮起了大风。
它像龙卷风。
它打到脸
上一会是冷冰冰,一会是火辣辣,不能呼吸。
转眼风好像开心了,温和起来,风变小了。
可过了一会风好像又发脾气了,发怒了,形成一个大旋涡,想要把人们卷走。
人们在风中像断线的风筝,在风
中飘来飘去。
我们在风中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才来到书法培训班。
今天的风真大呀!它像老师会表情的脸,它高兴时,是微风。
它生气时,
是狂风。
山西省原平市青年街小学一年级:武豪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