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第十六章第三节
第16章:第三节-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1)

课堂测验
1.腹部闭合性损伤时,最常见的实质性脏器损伤为( ) A.肝 B.脾 C.肾 D.脾 E.膈 2.判断腹腔实质性脏器与空腔脏器破裂的最主要依据是 ( ) A.腹痛性质 B.腹膜刺激征程度 C.腹部损伤程度 D.腹腔穿刺液的性质 E.影像学检查结果 3.对疑有腹腔内脏损伤和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观察期 间下列哪项措施不妥( )
治疗要点
2、手术治疗 清创术:开放性腹部损伤一般 需进行清创术;有内脏脱出时, 先将内脏清洁、消毒后还纳腹 腔在清创。 剖腹探查术:根据术中探查所 见,采取相应的手术 ①开放性、穿透性腹部损伤者 ②已确诊或高度疑有内脏损伤者 ③腹痛有进行性加重趋势、腹膜 炎范围扩大、肠鸣音逐渐减弱或 消失、腹胀明显者 ④全神优化的趋势
诊断性腹腔灌洗术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为阳性检查结果:
(1)肉眼见灌洗液为血性、含胆汁、胃肠内容物或证明 是尿液。 9 (2)显微镜下,红细胞计数超过 100×10 /L或白细胞计 9 数超过0.5×10 /L。 (3)淀粉酶超过100Somogyi单位。 (4)灌洗液涂片发现细菌。
治疗要点
腹部损伤往往伴有腹部以外的合并 伤,应全面衡量,分清轻重缓急, 首先处理对生命威胁最大的损伤。
非手术治疗护理
1.一般护理
①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取半卧位,不随 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
②禁饮食与胃肠减压,以免腹腔污染或加重 病情,禁饮食期间静脉补液,维持体液平 衡,必要时输血
2.病情观察 ①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监测脉搏、呼 吸、血压1次。 ②动态监测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和血红 蛋白值必要时每一小时检查一次 ③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每30分钟巡视一次 ④注意有无失血性休克、急性腹膜炎等并发 症的发生
04第十六章 产科

第十六章产科第一节正常妊娠【概念】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生长和发育的过程称为妊娠。
开始于卵受精,终止于胎儿分娩后。
一、人体胚胎在母体中发育分期;(约38—40周)1、胚卵期(胚前期):占妊娠前2周;女性生殖细胞受精→卵裂→胚泡形成→胚泡植入子宫内膜。
2、胚胎期(胚期):占妊娠3—8周,包括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胎盘的形成、胎膜与胎盘形成、胚体的外形建立、各器官系统发育处具雏形。
3、胎儿期:占妊娠9周至分娩;各器官系统进一步发育、生长和成熟。
二、妊娠分期:1、早期妊娠(早孕):占妊娠1—12周末。
⑴、妊8周末:子宫底平耻骨联合上缘平面。
⑵、妊12周末:子宫底平耻骨联合上缘上2-3横指。
2、中期妊娠:占妊娠13周—27周末。
⑴、16周末,子宫底平耻骨联合上缘与脐之间。
⑵、20周末,子宫底达脐下1-2Cm.⑶、24周末,子宫底达脐上1横指或平脐。
3、晚期妊娠:妊28周至出生后。
⑴、妊28周末,子宫底达脐上2-3Cm.⑵、妊32周末,子宫底平脐与剑突之间。
⑶、妊36周末,子宫底平剑突下一横指处。
⑷、妊38-40周,子宫底又回到1脐与剑突之间。
三、妊娠的解剖生理变化:1.子宫体:子宫体容积增加100倍(从50ml增至5000ml),子宫重量增加20倍,子宫体的位置自妊娠中期后从盆腔上升至腹腔。
2、子宫峡部:非孕期约1Cm长,随妊娠月份的增加而变长、变薄。
3、胎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
妊娠6-7周形成,妊8-9周超声可显示;于中期妊娠胎盘大,上缘达子宫底,下缘至子宫颈管内口,随子宫下段发育,胎盘上移。
晚期:胎盘呈半月形,,期胎儿面形成绒毛膜板而凹陷显示成熟。
4.羊水:由羊膜上皮细胞的分泌物和胚胎的排泄物组成,呈液状。
特点:羊水不断产生,又不断被羊膜细胞吸收和胎儿吞饮入消化管,使羊水不断更新。
作用:胎儿浸浴在羊水中,可防止胎儿肢体粘连,能缓冲外力对胎儿的振动和压迫;分娩时,,羊水可扩张子宫颈管和冲洗及润滑产道。
孕妈妈生活全书-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孕期应该做的定期检查孕期定期检查有什么作用孕前检查主要检测对象是生殖器官以及与之相关的免疫系统、遗传病史等。
尤其是在取消婚检的今天,孕前检查能帮助你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
必做检查对于每个孕妈妈来说,是一个都不能少的。
孕妈妈从怀孕开始,直到生产为止,会经历各种大大小小的检查项目。
孕妈妈只有按时做产检,日后才能将胎儿顺利产出。
绝对不能因人为疏忽或刻意不来,而影响自身及胎儿的安危。
由于妊娠期间,孕妈妈全身器官为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出现了一系列生理变化。
如果这些变化超出了生理的范围,或者孕妈妈本身患慢性病不能适应妊娠期的各种变化,那么孕妈妈和胎儿都可出现病理情况,给母儿带来一定的危害。
因此孕妈妈需要做定期的产检来确定胎儿发育和自身的安全,从而保证安全的分娩。
定期产检有什么作用?(1)可以了解孕妈妈全部的妊娠过程和健康。
对孕期合并症和并发症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并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避免病情发展,保障孕妈妈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
(2)通过早孕初查,经过询问病史,全身体格检查、腹部检查、化验等方法,筛选异常孕妈妈,并将她们转入有条件的上级医院进行系统监护。
(3)对有严重遗传病和畸形胎儿史的孕妈妈,通过详细的家谱分析和遗传咨询,可以通过产前诊断,及早作出确诊,果断采取措施,防止某些遗传病蔓延。
(4)对孕妈妈进行孕期保健、合理营养、自我监护与母乳喂养知识的指导,消除孕妈妈对分娩的恐惧心理和不必要的顾虑,增强孕妈妈的信心和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孕期合并症的发生。
(5)产前检查可以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如骨盆偏小,胎位不正等,并予以纠正;有些虽不能纠正,亦可及时收入院,并做到适时分娩。
特殊孕检该不该做?产科医生根据不同情况对围产期的准妈妈作不同的检查。
有的准妈妈提出疑问,是否所做检查越少越好?做这些检查有什么作用?能否不做?该做的检查还是要做。
医生会根据不同的个体作不同的检查,为的是保障优生优育。
产科B超定期对准妈妈进行B超监护,可以监测羊水量、胎盘位置、胎盘成熟度及胎儿有无畸形等。
妇产科学第16~20章

(3)尽快终止妊娠若宫内窘迫达严重阶段必须尽快结束分娩,其指征是①胎心率低于120次/分钟或高于180次/分钟,伴羊水Ⅱ一Ⅲ度柯染;②羊水Ⅲ度污染,B型超声显示羊水池(2err-;③持续胎心缓慢达100次/分以下;④胎心监护反复出现晚期减速或出现重度可变减速,胎心60次/分以下持续60秒以上;@胎心图基线变异消失伴晚期减速;@胎儿头皮血pH<7∞者。
您下载的该电子书来自:落吧
欢迎访问:
第十六章眙儿窘迫与胎膜早破第一节胎儿窘迫
胎儿在官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胎儿窘迫(fetal也s啉)。胎儿窘迫是一种综合症状,是当前剖宫产的主要适应证之一。胎儿窘迫主要发生在临产过程,也可发生在妊娠后期。发生在临产过程者,可以是发生在妊娠后期的延续和加重。
(5)宫口开全,胎先露部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3cm者,吸氧同时应尽快助产,经阴道娩出胎儿。
2.慢性胎儿窘迫应针对病因,视孕周、胎儿成熟度和窘迫的严重程度决定处理。
(1)能定期作产前检查者,估计胎儿情况尚可,应嘱孕妇取左侧卧位休息,定时吸氧,积极治疗孕妇合并症,争取胎盘供血改善,延长妊娠周数。
(3)B型超声监测:检测胎儿呼吸运动、胎动、肌张力及羊水量。详见“胎儿及其成熟度”节。
(4)胎动计数:妊娠近足月时,胎动>10次/i2小时。计算方法可瞩孕妇早、中、晚自行监测各l小时的胎动次数,3次的胎动次数相加乘以4,即12小时的胎动次数。胎动减少是胎儿窘迫的一个重要指标,每日监测胎动可预知胎儿的安危,
4羊膜镜检查可以直视胎先露部,看不到前羊膜囊,~13 gq诊断胎膜早破。
妇科腹部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妇产科护理学》第十六章讲义2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 1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妇产科护理学》第十六章讲义2第十六章妇科腹部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第三节子宫肌瘤本节考点:(1)概念(2)病因(3)病理(4)分类(5)临床表现(6)辅助检查(7)治疗要点(8)护理措施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
常见于30~50岁妇女,其发生率约为20%。
(一)病因目前尚未找到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
临床资料表明,其好发于育龄妇女,多数发生于30~50岁之间(占70%~80%),尤多见于不孕症者。
肌瘤在生育年龄期间可继续生长和发展,至绝经期停止生长,随后萎缩,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和生长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二)病理1.巨检:子宫肌瘤为球形实质性肿瘤,多发或单个,大小不一,表面光滑,表面有一层由子宫肌层受肌瘤压迫而形成的假包膜。
一般肌瘤含纤维组织多,呈白色,质较硬,若肌瘤含平滑肌较多,则色略红,质较软。
当肿瘤生长快、血运不足。
发生缺血,造成一系列变性,可引起急性或慢性退行性变,常见变性有玻璃样变、囊性变、红色变、肉瘤变及钙化。
2.显微镜检:可见肌瘤由编织状排列的平滑肌纤维相互交叉组成,其间有不等量纤维组织。
瘤细胞大小均匀,核染色较深。
(三)分类按肌瘤所在部位可分为子宫体部肌瘤(占95%~98%)和子宫颈部肌瘤(占5%~2%)。
按肌瘤与子宫肌层的位置关系分3类:1.肌壁间肌瘤:最常见,约占总数的60%~70%。
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周围被肌层包绕。
2.浆膜下肌瘤:约占20%。
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出于子宫表面。
3.黏膜下肌瘤:肌瘤向宫腔方向生长并突出于宫腔内,表面由子宫黏膜层覆盖,称黏膜下肌瘤。
(四)临床表现1.月经改变:较大的肌壁间肌瘤使宫腔变大,子宫黏膜面积随之变大,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黏膜增生过长等,使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妇产科护理学》课件ppt教程-第十六章-月经失调患者的护理

内膜不规脱落:
促黄体- HCG 孕激素-后半周期应用,调节反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护理
(一)护理评估 病史:了解年龄、月经史、婚育史、
避孕措施、精神 创伤史等 身体评估:了解功血病人的临床表现 心理社会评估:评估病人的心理顾虑、
焦虑程度等
(二)护理诊断
⑴ 疲乏:与子宫异常出血有关 ⑵ 舒适改变:与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 紊乱、性激素治疗有关 ⑶ 有感染的危险:与子宫出血有关
3、处理原则
⑴全身治疗:应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提高机 体体质, 供给足够的营养。
⑵ 病因治疗:闭经若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应针 对病因治疗。
⑶药物治疗: 性激素替代疗法;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和雌孕
激素合并疗法。 诱发排卵: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常选用克罗
米芬诱导排卵,下丘脑垂体功能衰竭采用 HMG-HCG方案。
⑶功能障碍性悲哀:与担心丧失女性形象有关
3、护理目标
⑴病人能够接受闭经的事实。 ⑵病人能主动诉说病情及担心。 ⑶病人能主动积极的配合诊治方案。
4、护理措施
加强心理护理 促进病人与社会交往 指导合理用药 鼓励病人加强锻炼,提供足够营养。
5、护理评价
病人以客观的态度评价自我,主动与他人 交流病情及治疗效果,保持较好情绪。
各种因素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使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二)分类
(1)无排卵型功血: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 期。
(2)排卵型功血:常见于生育年龄妇女。 黄体功能不足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三)病理生理
⑴无排卵性功血
①青春期:
下丘脑-垂体对卵巢激素反应异常 性腺轴正反馈调节机制缺陷
4.《妇产科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第九版)教学大纲Obstertrics and Gynaec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73(理论总学时40/实践总学时33)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3.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教学进度安排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生育调控的一门临床学科。
包括产科学、妇科学和计划生育学。
产科学是一门研究女性在妊娠期、分娩期以及产褥期全过程中孕产妇、胚胎及胎儿发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并对病理改变进行预防、诊断和处理的临床医学学科。
妇科学是一门研究女性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生理和病理改变,并对病理改变进行预防、诊断和处理的临床医学学科。
计划生育学在我国是一门独立的亚学科,主要研究生育的调控,包括生育时期的选择、生育数量和间隔的控制及非意愿妊娠的预防和处理。
在妇产科学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授课条理分明,突出重点,结合国内外新动态、新成就、理论你们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始终按照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的方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做好临床医生、妇产科医生、妇婴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和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第一级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应在理论课重点讲授;第二级为熟悉的内容,进行选择性讲授;第三级为了解内容,主要为学生自学。
强调教师在讲课中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新进展及动态,适当进行双语教学。
增加学生自学的内容,此部分内容可在见习、实习课中补充讲解。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妇产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做好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和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妇产科学是医学科学的组成部分,它与解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密切相关, 它基于内、外科学,又是一门非常独立的学科。
第十六章产科

3、胎肺组织
位于心脏两侧,呈中等均质回声区,随着 孕周的增加,回声逐渐增强。 胎儿呼吸运动:妊娠14W后胎儿即有呼吸运动, 16W后明显直至分娩。胎儿呼吸时,可见其胸 部向外扩展和回缩,横膈上下运动。正常胎儿 呼吸运动24h内有出现期和停止期。
4、胸径的测量
24W末,胎心搏动并与脊柱相垂 直处的最大横断面进行测量前后径和 左右径,并以公式推算胸部周径: 周径=(前后径+左右径)/2 X 3.14 (胸径<双顶径)
2、胚囊
于宫底部宫腔内见球状或椭圆形的胎 囊,呈无回声区,直径约1cm,壁厚 2~3mm。随着孕龄的增加,胎囊逐渐 增大,每天增长1mm。 超声最早确定妊娠的依据是孕囊回声。 孕囊最早在停经5W出现,阴道超声可提 前3~4天检出。6W孕囊检出率为 100%。
3、胚芽
妊娠6~7周,胚囊无回声区 内可见豆芽状光团,8周胚芽显示 率为100%。
12w以内早期妊娠13w27w末中期妊娠28w以后晚期妊娠妊娠的解剖生理囊胚着床后子宫内膜称蜕膜妊娠后子宫逐渐增大变软于妊娠12周超出盆腔16周末在脐与耻骨联合间20周末在脐下2横指左右24周末平脐28周末在脐上3横指左右32周末及40周末在剑突与脐间36周末在剑突下2横指左右
第十六章
产 科
实时超声显像可监测胎儿在子 宫内全部生长、发育过程及妊娠并 发症。
第一节
正常妊娠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生 长、发育的过程,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 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12W以内——早期妊娠 13W~27W末——中期妊娠 28 W 以 后 ——晚期妊娠
妊娠的解剖生理
囊胚着床后子宫内膜称蜕膜,妊娠后 子宫逐渐增大、变软,于妊娠12周超出 盆腔,16周末在脐与耻骨联合间,20周 末在脐下2横指左右,24周末平脐,28 周末在脐上3横指左右,32周末及40周 末在剑突与脐间,36周末在剑突下2横 指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主编:杜惠兰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配套课件
第十六章第三节
产褥期抑郁症
辽宁中医药大学王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第十六章第三节产妇在产褥期间出现抑郁症状,称为产褥期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国外报道其发病率高达
30%,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4~6周症状明显。
本病古代中医尚无专论,散见于历代医籍“产后惊悸恍惚”、“产后不语”、“产后发狂”等论述中,目前中医教材增补本病为“产后抑郁”。
第十六章第三节病因病理
西医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妊
娠因素、分娩因素及社会因素等有关。
3.肝郁气滞素性忧郁,产后复因情志所伤,或突受惊吓,魂
不守舍。
2.瘀阻气逆产后元气亏损,复因劳倦耗气,运血无力,血滞
成瘀;或产后胞宫瘀血停滞,瘀阻气逆,败血上攻扰心。
1.心脾两虚产后思虑太过,心血暗耗,脾气受损,气血生化
不足,血不养心,心神失养。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1.常感疲乏无力,失眠或嗜睡,烦躁,易怒,悲观厌世,有犯罪感,甚至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
2.无任何诱因的情绪低落、沮丧、忧伤、苦闷。
3.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4~6周症状明显。
诊断
1.诊断要点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精神
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美国精神学会,1994)制定产褥期抑郁症诊断标准。
详见下表。
第十六章第三节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1.在产后2周内出现下列5条或5条以上的症状,必须具备(1)(2)条
(1)情绪抑郁
(2)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
(3)体重显著下降或增加
(4)失眠或睡眠过度
(5)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
(6)疲劳或乏力
(7)遇事均感毫无意义或有自罪感
(8)思维能力减退或注意力不集中
(9)反复出现想死亡的想法
2.在产后4周内发病
2.辨证要点
根据产后多虚多瘀及气血变化的特点,结合产后全身症状及舌脉,辨明虚实。
若产后精神不振,悲伤欲哭,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者,多属虚。
若产后精神郁闷,喜怒无常,舌黯有瘀斑,脉弦或涩者,多属实。
3.鉴别诊断
产后抑郁性精神病是产后抑郁的发展变化,属精神病学范畴。
临床上有精神分裂症状,如迫害妄想、幻听、躁狂等。
第十六章第三节治疗
一、治疗思路
心理治疗是本病的基本疗法;
同时针对病因和临床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解除患者的抑郁状态。
二、西医治疗
1.心理治疗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心理咨询,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争取家人尤其是丈夫对产妇的关心、支持和照顾,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药物治疗病情严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不进入乳汁的抗抑郁药。
(1)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
如氯西汀口服,20mg/d,逐渐增至100mg/d;
帕罗西汀口服,20mg/d,逐渐增至50mg/d;
舍曲林口服,50mg/d,逐渐增至100mg/d。
(2)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口服,50mg/d,逐渐增至150~300mg/d。
三、中医治疗
以调和气血、安神定志为主 虚者补益心神
实者镇惊开窍
(一)辨证论治
1.心脾两虚证
证候产后精神不振,心神不宁,悲伤欲哭,失眠多梦,健忘,伴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合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若惊悸不宁者加龙齿、琥珀镇心安神。
2.瘀阻气逆证
证候产后抑郁寡欢,或神志错乱如见鬼状,喜怒无常,少寐多梦,恶露不下或不畅,色紫黯有块,小腹硬痛拒按;舌黯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镇逆安神。
方药癫狂梦醒汤(《医林改错》)加酸枣仁。
3.肝郁气结证
证候产后精神郁闷,心烦易怒,失眠多梦,伴善太息,胸胁乳房胀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镇静安神。
方药逍遥散(《和剂局方》)加夜交藤、合欢皮、磁石、柏子仁。
若烦热口苦者,加丹皮、栀子清泄肝火。
(二)中成药
1.柏子养心丸口服,适用于产后失眠健忘,夜寐不安者。
2.朱砂安神丸口服,适用于产后惊悸怔忡,夜寐不安者,哺乳者慎用。
第十六章第三节预防与调护
1.加强孕期管理,了解孕妇个性特征,有无家族精神病史。
对存在家庭人际关系问题者,给予关心、协调,使孕妇精神安定。
2.临产前加强精神调护,减轻对分娩的恐惧。
3.合理安排产后生活,保证休息,调畅情志,减少产后不良刺激。
第十六章第三节预后
预后良好,约70%患者于1年内治愈,极少数患者持续1年以上,再次妊娠复发率约20%。
其下一代认知能力可能受一定影响。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