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第六章

合集下载

《幼儿文学》课程标准

《幼儿文学》课程标准

《幼儿文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10课程总学时:36周学时数:2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概述《儿童文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与接收对象、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儿歌和儿童诗、童话和寓言、儿童故事、图画文学等具体文学文种。

通过例文分析、习作讲评使学生对各类型的儿童文学形式有较深刻的领悟理解并学以致用,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幼儿教师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的《儿童文学》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作为幼儿教师必备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熟悉并掌握童话、寓言等儿童文学常用形式,提高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鉴赏水平,为将来更好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2.了解婴幼儿的年龄特征3.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4.了解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婴幼儿心理特征和语言特征对儿童文学的特殊要求2.学前儿童文学的审美特点(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概说1.学前儿童文学的含义: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2.学前儿童文学三个关键词:(1)文学:具体生动的形象,真挚丰富的情感,审美理想,语言艺术。

(2)儿童:婴幼儿生理、心理、语言特点构成接受能力,作品应与之保持一致。

(3)学前:0-6岁,包括7-8岁的低年级小学生。

第二节婴幼儿的年龄特征1.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1)自我抑制能力较差,易激动,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

(2)独立行走和摆弄物体。

自主性开始建立,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目标前进,锲而不舍。

(3)有一定的概括性,能进行想象和思维,有了自我意识。

(4)5-6岁是一个飞跃期,追根问底,强烈的求知欲。

2.婴幼儿的语言特点(1)词汇量不断增长,能按照成人语言指示调节行为。

(2)喜欢说话,听儿歌、童话、幼儿诗歌、故事等,能复述部分关键情节。

学前教育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ppt课件第六章-幼儿散文

学前教育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ppt课件第六章-幼儿散文

三、幼儿写景散文
幼儿写景散文侧重描绘优美的自然风景、四季变化及 其季节特征。它可以写一山一水的某一特点,也可以写某 一处的景物。不管写什么景,它都注重把孩子们隐约感知 到的自然美显现出来,让孩子们受到美感熏陶。引起他们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四、幼儿游记散文
幼儿游记散文着重描述中外名胜风光、山水人情,以 及儿童在旅途中的见闻感受。它只要求把旅游地某一具体 景物的主要特征向儿童介绍清楚就行了,线索单纯,绝没 有成人游记中的旁征博引、浮想联翩。这类散文可以让儿 童感知到世界的辽阔、美好。
二、幼儿散文赏析的具体作品
【作者简介】滕毓旭(1937—),辽宁省大连人。中国作 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 常务理事。曾获全国首届低幼读物优秀作品奖、陈伯吹儿童文 学奖、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等。主要作品有《绿色的梦》等儿 童诗集21本,科学文艺《兽国大力士》等4本,长篇科学童话 《瘸腿狮子阿古》等。
二、幼儿散文赏析的具体作品
【作者简介】江日(1930—),原名郑鸿模。著有童诗集 《小吉他》《绿色的小手》《淡蓝色的小花》《会唱歌的蒲公 英》,歌词集《牧笛声声》,散文集《故乡月》《帆影》,诗 文集《野山秋》等。代表作有《川江儿女》《半个爸爸》《大 气球》等。
【作品赏析】这是一篇以抒情为主的幼儿散文。作者从妈 妈的眼睛着笔,叙写了幼儿无时不刻感受到来自妈妈充盈的爱 意,引导幼儿去感受母爱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文章章法结构 独具匠心,作者精心选取了“清晨”“太阳下山”及“炎热的 夏天”“飘着雪花的冬天”这些有代表性的时间节点展开描写, 并把“母爱”这一情感贯穿全文,叙写了母爱日复一日、年复 一年陪伴幼儿成长,概括性强,又具体形象。文章最后把“
学 积累并掌握幼儿散文的基本知识。

长篇童话故事

长篇童话故事

长篇童话故事篇一:幼儿文学第六章幼儿童话第一节童话概述一、童话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最切近儿童的心理,是儿童文学特有的体裁。

在我国古代,没有“童话”的名称,却存在不少成文的童话故事,如《白衣素女》讲述的就是大家熟悉的“田螺姑娘”的故事。

“童话”这一名称,出现在我国清代末年。

但当时所称“童话”,其实是泛指给孩子阅读的种种故事。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童话作为一种幻想性极强的叙事文体、一种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终于得到人们普遍的承认。

童话起源于神话传说。

神话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力和知识水平低下的原始时期,对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所作的幻想性解释。

传说是一种与一定的地点、人物、历史事实、自然风物和社会习俗有一定联系的故事。

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民间故事可分为现实性较强的故事和幻想性较强的故事(民间童话)两大类。

民间童话的幻想世界、艺术形象、表现手法与神话传说一脉相承,但角色自由灵活,不受限制。

作为一种口头创作,民间故事在各民族中时代相传,人们依据自己的理想和需要不断加以补充或改造。

后来,一些文学工作者对民间童话进行搜集、整理,用文字记载下来,有些作家还对它们进行加工改编或再创作;又经过不断的发展,作家掌握了童话的艺术规律,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取材、进行构思创作,童话就成了文学中一种独立的体裁。

古代印度的《五卷书》、阿拉伯民族的《一千零一夜》等都是经过搜集整理而成的民间童话集。

较早对民间童话进行改写的是法国作家夏尔·贝洛(1628~1703),他从欧洲的传说故事中取材,写成《小红帽》、《睡美人》、《灰姑娘》等童话,于1697年结集为《鹅妈妈的故事》。

大量搜集整理民间童话的是19世纪德国的格林兄弟,他们以《儿童和家庭故事集》为名发表的二百多篇童话,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第一部巨型民间故事集。

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1805~1875)起初的创作,如《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也取材于民间童话,而稍后的《小意达的花儿》、《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则体现了作家的创作风格。

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第六章 幼儿散文

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第六章 幼儿散文
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
主编:陈振桂
学 积累并掌握幼儿散文的基本知识。 习 学会鉴赏幼儿散文。 目 标 能创作幼儿散文。
第一节 幼儿散文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幼儿散文的含义 二、幼儿散文的特征
一、幼儿故事的含义
幼儿散文是指以记叙和抒情为主、传达幼儿生活情趣 及心灵感受,适合幼儿听赏的、情文并茂的短小散文样式 。幼儿散文以其内容广博、语言优美、情真意切而吸引小 读者。
五、幼儿童话散文
幼儿童话散文是把童话形式移植到散文创作里的幼儿 散文。它用散文样式描写童话形象,表现孩子们的日常生 活,因而兼有童话和散文的特点。
六、幼儿知识散文
幼儿知识散文以向幼儿介绍知识为宗旨,是一种寓知 识于形象描写之中的幼儿散文。这种散文对开阔幼儿眼界 ,引导他们认识大自然和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
幼儿散文评论的写作。与其他体裁相比,幼儿散文以其 海阔天空、任意驰骋的笔触,感情浓烈、诗意洋溢的意境 和不拘一格、活泼多样的形式而取胜。散文评论多是扣住 其体裁特点而展开的。
二、幼儿散文赏析的具体作品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 陈木城
雨已经下了很久了。 淅淅沥沥打在篷顶的波浪板上,滴滴答答打在树林里的叶 子上,叮叮咚咚打在铁皮屋顶上。于是,屋子前面小水沟里的 水流动起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高兴得哗啦哗 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 打开一把红色的雨伞,走在树林里的小路上,听雨滴打在 油加利树上,打在相思树上,打在羊蹄甲上,打在面包树上 ……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整片树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 小雨滴在树叶上集合起来,成为一颗大水珠,顺着叶脉滑 下来,打小鼓似的:啪!嗵——嗵——嗵!咚——咚——咚!
六、按幼儿认知水平斟酌语言,落 笔成文
幼儿散文的语言能吸引和感染幼儿,就要有幼儿味。幼 儿味体现在哪里?除了使用比喻、拟人、反复、排比等修 辞方法,还在于用词的浅显、准确,以及动词、形容词重 叠恰到好处。

幼儿文学课件 第六章 幼儿散文

幼儿文学课件 第六章 幼儿散文
儿童文学
第六章 幼儿散文
学习目标:
1 ◆阐述幼儿散文的含义,结合作品阐明幼儿散文的艺术 特点。
2 ◆能识别幼儿散文的类型,结合作品阐述各类型的特点。 3 ◆阅读各类幼儿散文,感受幼儿散文的艺术魅力。
4 ◆尝试创编幼儿散文,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பைடு நூலகம்录
第一节 •幼儿散文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节 •幼儿散文的特点
第六章 幼儿散文
思考与实践
三、 创编与实践
1.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形式,创编一篇适合幼儿欣赏的 散文,并在班级共享。
2. 请为小、中、大班的幼儿各选编若干篇适合他们欣 赏的散文,注意类型的多样性。
第一节 幼儿散文的含义与类型
一、 幼儿散文的含义
散文
韵文
广义的 散文
狭义的 散文
幼儿 散文
第一节 幼儿散文的含义与类型
二、 幼儿散文的类型
幼儿散文的类型
叙事型散文, 侧重于写人记 事,具有比较 完整的情节
状物型散文, 或状物绘景, 或叙写风土人 情,往往托物 言志、情景交 融
议论型散文, 在叙述描写人、 事、物、景中 进行议论,发 表感想。
第二节 幼儿散文的特点
1.短小精巧,想象奇妙 2. 语言活泼自然,明净流畅 3.童真洋溢,趣味盎然

Company Logo
第六章 幼儿散文
探讨
1. 幼儿散文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2. 幼儿散文有哪些类型?请结合具体的作品说一 说每一种类型的特点。
第六章 幼儿散文
思考与实践
一、 理解与分析
1. 幼儿散文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2. 幼儿散文有哪些类型?请结合具体的作品 说一说每一种类型的特点。
第六章 幼儿散文

第六章_幼儿散文

第六章_幼儿散文

知识散文欣赏:
• 方轶群《冬爷爷的图画》
火炉上,水壶“嗞嗞” 地冒着汽,屋子里多暖和 呀。窗外 ,北风呼呼地吼 叫着,大柳树给吹得摆来 摆去。
“冬爷爷要画画儿 了!”爸爸轻轻地说。 “冬爷爷也会画画儿 吗?”方方问。 “真的,它要把画画 在玻璃窗上。等明天天 一亮,你就看见了。” 爸爸劝方方睡觉。
朱自清《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 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 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 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 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 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 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 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 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 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三、儿童散文的特征 • • • • 1、表达幼儿的真情实感 (如:小太阳) 2、体现童心的稚趣 (如:冬娃) 3、灵动自由的想象 (如:蜡笔) 4、明丽清纯的意境和语言 (如:小种子)
• 泰戈尔《花的学校》:
• ——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自己的妈妈一样。 •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 住的地方。 •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苞米娃娃的大胡子(郑青山)
苞米娃娃,还没有一岁呢,为啥就 长出了大胡子?你想装老爷爷吗?不 像不像,你还没有我大呢。 明天我拿爷爷的剃头刀,一根一 根都给你刮去。

00386幼儿文学

00386幼儿文学

00386幼儿文学上编幼儿文学基础理论第一章幼儿文学的特征第二章幼儿文学的功能第三章幼儿文学的创作中编幼儿文学文体论第四章儿歌第五章幼儿诗第六章幼儿童话第七章幼儿生活故事第八章幼儿图画书和卡通读物第九章幼儿散文第十章幼儿戏剧第十一章幼儿科学文艺下编作家作品评介第十二章中国作家作品评介第十三章外国作家作品评介单项选择题1.1.幼儿文学的服务对象是【B】A.0~3岁的幼儿B.3~6岁的学前儿童C.6、7岁~11、12岁的儿童D.11、12岁~15岁的少年1.2.幼儿文学应特别注重【D】A.简单性B.故事性和新奇性C.教育性D.趣味性和娱乐性1.3.儿童文学(狭义)应特别注重【D】A.美育和引导B.趣味和娱乐C.幻想和想象D.想象和认知1.4.提出儿童审美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的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A】A.皮亚杰B.桑代克C.弗洛伊德D.斯腾伯格1.5.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方式是【C】A.读B.看C.听D.触摸1.6.专属于儿童文学领域的文学体裁是【B】A.儿歌和寓言B.儿歌和童话C.童话和寓言D.童话和故事1.7.幼儿文学中最古老的两种文体形式是【C】A.神话、儿歌B.神话、故事C.儿歌、童话D.儿歌、寓言1.8.儿歌中最具增强语言与动作的协调性功能的是【A】A.游戏歌B.绕口令C.谜语歌D.连锁调1.9.童话名篇《大萝卜》的作者是【B】A.安徒生B.阿·托尔斯泰C.列夫·托尔斯泰D.马雅可夫斯基1.10.“夜里老鼠吱吱叫,/我学猫儿‘妙唔妙——’/老鼠吓得不敢动,/我在床上偷偷笑。

”赵家瑶的这首《我学猫儿》着重体现了幼儿文学的哪一美学特征【A】A.稚拙美B.纯真美C.朴素美D.荒诞美2.1.幼儿文学首先是【D】A.儿歌B.童话C.故事D.文学2.2.下列作品中哪一篇(首)出自柯岩之手【C】A.《春天的雪花》B.《野葡萄》C.《小熊拔牙》D.《小猴吃瓜果》2.3.童话《圆圆和方方》的作者是著名作家【B】A.刘武B.叶永烈C.叶圣陶D.叶君健2.4.童话《黑黑在诚实岛》的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A】A.郑渊洁B.樊发稼C.陈万鹏D.葛翠琳2.5.童话《古里和古拉》的作者是著名的日本儿童文学作家【A】A.中川李枝子B.马蒂生C.小林多喜儿D.马尔夏克3.1.认为儿童文学家的“基本品格应该首先是热爱儿童”的是著名文学家【C】A.列夫·托尔斯泰B.阿·托尔斯泰C.高尔基D.肖霍洛夫3.2.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这种想象主要是【C】A.有意想象B.不随意想象C.无意想象D.艺术想象3.3.幼儿文学的想象特别强调【D】A.新鲜性B.独特性C.新奇性D.创造性3.4.长篇童话《大林与小林》的作者是【A】A.张天翼B.严文井C.金近D.包蕾3.5.幼儿文学结构的基本要求是【D】A.采用顺叙方法B.按时间安排事件C.避免平铺直叙D.条理清楚3.6.幼儿文学创作中的核心问题是【B】A.合理安排结构B.塑造鲜明生动的形象C.设置起伏跌宕的情节D.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3.7.幼儿口语最主要的特征是【B】A.音乐性B.浅显C.形象性D.动作性3.8.幼儿所掌握的词汇主要是【A】A.实词B.虚词C.名词D.动词3.9.童话《小鲤鱼跳龙门》的作者是【B】A.张继楼B.金近C.刘饶民D.季华3.10.幼儿极富想象性的思维特征是幼儿文学作品中哪种修辞手法使用的前提【C】A.摹状B.拟人C.夸张D.比喻4.1.儿歌在我国古代一般被称作【B】A.“童儿歌”B.“童谣”C.“儿童歌”D.“孺歌”4.2.在下列文献中,不能读到最早记载的儿歌的是【A】A.《孟子》B.《春秋左传》C.《国语》D.《战国策》4.3.我国最早的一部儿歌专集是明代学者吕坤在16世纪末编辑成的【C】A.《天籁集》B.《天籁续集》C.《演小儿语》D.《歌谣》4.4.真正从儿童文学的意义上去看待、解释儿歌是在【C】A.16世纪末B.19世纪中叶C.20世纪初期D.20世纪50年代4.5.称儿歌是“天地之妙文”的学者是【D】A.吕坤B.沈尹默C.刘半农D.郑旭旦4.6.“儿歌”一词被广泛使用是在【B】A.19世纪中叶B.“五四”之后C.20世纪中期D.“五四”之前4.7.儿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B】A.内容浅近,单纯活泼B.节奏明朗,音韵和谐C.构思精巧,简洁工整D.篇幅短小,易记易诵4.8.总而言之,儿歌的功能是【A】A.让孩子快乐B.陶冶孩子情性C.启迪孩子心智D.训练幼儿语言4.9.人类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是【C】A.游戏歌B.数数歌C.摇篮歌D.绕口令4.10.“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河里看不见。

幼儿图画故事

幼儿图画故事

兔子彼得的故事
• 从前,有这么四只小兔子,他们的大名是: • 跳跳,
蹬蹬, 短尾巴, 还有彼得。
他们和兔子妈妈一起,住在一棵高大的无花果树脚下的一个 小土包后面。
• “好了,亲爱的孩子们,”一天早上,兔子妈妈说道, “现在你们可以到田野上去玩了,不过要记得走小路,
千万别跑到蛮哥古里古先生的菜园里去了,你们的爸 爸就是在那儿出的事——他被蛮哥古里古先生捉住, 放进一个大馅饼里面去了。”
• 幼儿图画故事的特殊性体现在哪里? • 突破传统观念上幼儿故事的含义,变单纯
用文字表现故事内容为用图画为主表现故 事内容,变幼儿用耳朵听故事为用眼睛看 或边听边看故事。 •
• 幼儿图画故事中的图画起到什么作用?为什 么说它们属于文学?这些的图画是用线条和 色彩构成形象,传达故事内容的绘画语言, 同样能表情达意,幼儿通过阅读这种特殊的 绘画语言就能大致把握故事情节,了解大物 言行,明白故事思想,所以幼儿图画故事的 基础仍是文学。
柔软的沙土地板上,闭上了双眼。他的妈妈正忙着做 饭,看到彼得又没穿衣服跑回家来,她感到很奇怪。 这已经是两个星期来,他丢掉的第二件夹克衫和第二 双小鞋子了!
• 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彼得那天晚上还是病了。
原来这是她给彼得煮的药! “睡前要喝满满一大勺。”
黑莓浆果的香喷喷的晚饭。
• 1942 美国插画家罗伯.麦可斯基(Robert McCloskey)以《让路 给小鸭》(Making Way for Ducklings)获得凯迪克金牌奖,他也 是第一位二次获得该奖的插画家,另一本得奖作品为1958年的 《美妙时光》(Time of Wonder)。
• 幼儿图画故事书发展概况
• 西方:17世纪 捷克 夸美纽斯 《世界图绘》 儿童 百科全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叫主书名页。即环衬之 后、正文之前的一页。 (四)正文 (五)封底
第四节 幼儿图画书的讲述
(一)解读图画,挖掘童趣 如:《母鸡萝丝去散步》中狐狸倒霉的
每一瞬间。 (二)把图画转化为语言 1.补充式讲述 2.表演式讲述 如:《猜猜我有多爱你》 中肢体语言的运用,“跳”、“抱”等。 3.把图画动态化 如:动词、拟声词的 运用。

可回到小蓝家,小蓝的爸爸妈妈认不出来 了:“哎呀,这个‘绿’不是我们家的小蓝 呀。”回到小黄家,小黄的爸爸妈妈妈也认 不出来了:“哎呀,这个‘绿’不是我们家 的小黄呀。” “绿”很伤心,流下了蓝色和黄色的眼泪, 哭呀哭呀,最后全都变成了蓝色和黄色的眼 泪,蓝眼泪集拢到一起变成了小蓝,黄眼泪 集拢到一起变成了小黄,两个人高兴了: “这回爸爸妈妈不会认不出来了!”
四、整体的传达性
整体的传达性是指图画故事具有整体感,能 够完整的表达故事的内容。图画之间幅与幅 之间一脉相承,连续相通,有机结合,图画 的整体传达性就显现出来。 图画之间相互连接,一脉相通,给人以整体 感。 图文相互补充 • 从“书”的角度来说,图画故事的整体传递 性还包括封面、环衬、扉页、封底、与故事 的统一。
三、 幼儿图画书的分类

幼儿图画书最早包括文学性图画故事,有包 括非文学性的知识型的图画故事,如幼儿识 物画书、百科知识画册等,根据文字的有无, 可分为无文图画故事和有文图画故事。

(一)、无文图画故事
完全用童话表现内容的故事,无文图画故 事一般情节简单,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富 于幼儿情趣,有助于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能 力的发展。如:《颜色》等以小老鼠为主角 的无字图画书。
第六章 幼儿图画书
第一节 幼儿图画书概说
一、幼儿图画书的概念
图画故事
幼儿图画故事是以幼儿为主 要阅读对象,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 者全部用图画来表现故事的一种特殊的 幼儿文学样式。
是包括文学和美术的综合艺术。
它是以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图画书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幼儿文学的含
义,它变单纯的文字表现故事内容为用 图画为主要表现故事内容,变耳朵听故 事为眼睛看故事,是一种适合幼儿直接 阅读的“视觉化幼儿文学”。
三、画面的趣味性 以幼儿为主要读者的图画故事,必须具有
浓郁的趣味性,就是幼儿情趣视觉化的艺 术表现。主要表现在角色造型和情节安排 两方面: 角色造型或写实或夸张,鲜明生动,能引 起幼儿的共鸣。如《大卫不可以》 图画情节表现幼儿独有的言语、行为和心 理。 如《大卫惹麻烦》


他希望太阳再从天上出现,希望左脚的一 个疙瘩消失,这些愿望都实现了。他开始往 家走去,他要用这粒石头让爸爸妈妈惊喜一 下。半道上,他碰到了一头饥饿的狮子,他 本来可以许愿让狮子消失,或是变成蝴蝶、 菊花和蚊子,可他吓坏了,“我希望变成石 头。”话一说完,他就变成了一块岩石。 变成了岩石的驴小弟躺在草莓山上,身边 就是那粒魔法石,可他无法把它拿起来。他 绝望了,最后驴小弟睡着了。

爸爸妈妈快要急疯了,可一天天过 去,他们一直没有找到驴小弟。 五月里有一天,驴爸爸一定要驴妈 妈跟他去野餐:“我们要打起精神来, 尽管我们的宝贝儿子没有了,我们还是 要像从前一样好好地生活。”驴妈妈正 好坐在那块岩石上,妈妈温暖的体温唤 醒了冬眠的驴小弟,他真想喊:“爸爸、 妈妈,我在这里!”可是他发不出声音。
瑞士插画大师莫尼克《小老鼠无字书》系列
(二)、有文图画故事 图画和文字相互配合而又具有一定 的独立性,是图画书中常见的一种 形式。其中包括:一种以图为主, 只有少量的文字,文字带动故事情 节的发展;一种是图文并茂,文字较 丰富,是一篇完整的文学作品。 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彼得 兔的故事》
四、幼儿故事的功能(自读)

后来,爸爸发现了那粒红石头,就捡起来放 到了岩石上。当他们坐下来开始吃东西时, 驴妈妈突然激动地说:“我有一种奇怪的感 觉,觉得儿子还活着,而且就在附 近。”“我在!我在!”驴小弟想大声地喊 出来,但喊不出来。“我多么希望他能和我 们在一起。你呢?”驴妈妈问驴爸爸。驴爸 爸瞧了她一眼:“这还要你问。” “我希望变回原来的我!”驴小弟想。结 果一眨眼的工夫,他就真的变了回来。
第五节 幼儿图画故事的创作和改编

一、文字要求 文字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有文图画故事的中的文字, 一是无文图画故事中的构思。二者要求要符合幼儿的 兴趣、爱好和接受水平,符合幼儿文学语言的要求。 图画故事书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与图画故事书沟通、 对话、交流的过程,是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图画 故事,并从中获取信息丰富自己体验的过程。 。” ([日]松居直著
尼克骑得太猛,
“乒” ,冲得小河溅
水波。 文字富于动感,场景变化清晰,为图画 创作者提供依据。 (二)要有节奏感 欣赏课后《阿宝的耳朵》 (三)精炼、准确、生动、有色彩
二、绘画要求 (一)符合幼儿欣赏图画的特点 1.形象:注意人物的面部表情,喜欢用夸张的 手法。 2.画面:需把主要内容放在中间,画面的背 景要简单 3.色彩:压迫考虑到幼儿年龄,多用他们喜 欢的鲜艳色彩,精细把握画面上的各种事物。 (二)掌握图画的绘制要求 1.富于儿童情趣 2.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 3.有动感

这是一只蓝色贪吃的小小鹅。
他每天从早吃到晚上。
早上,他吃米饭碗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说好
吃。
波波来看山羊,顺便把尖嘴戳进他的食槽里。
她说:“好吃。”
他来看老鼠,舔舔他的盘子说:“好吃”。
每个下午,波波都要到池塘里游泳。她去啃
一口芦苇枝。她说:“好吃。”
波波是一只蓝色的,好奇的小鹅。
也很贪吃。
一天下午,波波看见池塘上飘着好多泡泡。
她张嘴吞下一个发亮的蓝泡泡。
好吃,”波波说。
然后,她打了一个嗝。
她一边前进一边打嗝。
她一边后退一边打嗝。
她在水里打嗝。
她在草里打嗝。
“喝水!”乌龟说。波波狂喝了好多水。她又
打了一个嗝,打出来一个不丁点大的小泡泡。 “好吃,”她说。
德国 日本 日本
列奥尼 《小蓝和小黄》
卡尔 《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中川李枝子 《古利和古拉》 宫西达也《霸王龙》 《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20世纪初
中国
郑振铎 中国图画书的倡导者和
开拓者
20世纪40年代 张乐平 三毛流浪记
为推进儿童图画书的发展,世界各国设立了图画书 的奖项
美国
一、图画书的特征
(一)图文关系 (二)图画的特征: 1.图画的叙述性;
2.图画的动作性;
3.图画的视觉效果
(三)文字的特征:
1.连接性;2.简洁性;3.拓展性
二、幼儿图画书的特征
(一)形式的多样 (二)童趣盎然
第三节 幼儿图画书的鉴赏
(一)封面了一辈子的漫画,所以他 的画非常简洁,看似简简单单的线条、简简 单单的着色,其实,已经达到了一种难以模 仿的境界。难怪有人说他的画深受毕加索的 影响,因为毕加索曾经说过:“人花一段时 间学做艺术家,却要花一辈子把所学的抛弃, 学做小孩。”

《驴小弟变石头》的故事的特色在于充满了曲折和 波澜,堆积起来的矛盾和问题把故事引向高潮,然 后等待一种叫作“爱”的力量来解决。爱是巨大的 潜流,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和变化。 《驴小弟变石头》获得1970年美国凯迪克金牌奖。 该奖项代表着美国儿童图画书领域的最高荣誉。该 作采用的这种非写实的绘画风格代表着现代美国儿 童图画书艺术的潮流。
绘本在线阅读网站:儿童绘本在线 豆丁网
如:二次大战期间,列欧·列奥尼《小
蓝和小黄》,打破以往追求“形似”的 绘画方式,是抽象的绘画方式取得成功。

小蓝和小黄是一对好朋友,一起游 戏,一起上课。 一天,小蓝趁妈妈出门的时候,溜出 去找小黄。从家里找到外面,找了许久, 才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小黄。小蓝和小 黄惊喜地拥抱在一起,越抱越紧,结果 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绿”。“绿”去了 公园,钻隧道,爬山,后来累了,就回 家了。
图画在幼童文学书籍中当然并不是装点
门面,也不仅是说明内容,而是作为主 体来表达思想的。它比文字更形象的诉 诸幼童的感官。
卡通孙悟空形象
二、幼儿图画书的发展概况
17世纪
19世纪
捷克
英国
夸美纽斯 《世界图绘》 最早绘本
凯迪克 现代图画书之父
格林纳威
杰出图画故事作家
波特 《兔子彼得》
20世纪 美国

小蓝和小黄先回到小蓝的家,小蓝的爸爸妈妈高兴 地拥抱小蓝,又拥抱了小黄,结果变成了绿色。直 到这时,爸爸妈妈才总算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于 是,他们一起去小黄家报告这个好消息,两家的父 母高兴地拥抱在一起,也变成了“绿”。而小黄和 小蓝,则在外面和好朋友一直玩到吃晚饭。 关于本书的成就与赞誉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画书 ●1959年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会最佳图画书奖

大村百合子194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上智大 学外国语学部法语科。她是中川李枝子的亲妹妹, 当她还是一个高中生的时候,就为姐姐的《不不园》 画了插图。后来与姐姐合作的《古利和古拉》一举 走红。
英国 中国
凯迪克图画书奖
格林纳威图画书奖 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
值得一看的图画故事书
•角野荣子、佐佐木洋子(日本) 《淘气宝宝》系列 •宫西达也(日本)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今天 运气怎么这么好》 •庆子· 凯萨兹(美国) 《狼大叔的红焖鸡》 •大卫· 香农(美国) 《大卫不可以》、《大卫惹麻烦》 等“大卫”系列 •爱德华· 恩贝尔利(美国) 《走开,绿色大怪物》 •凯文· 亨克斯(美国) 《阿文的小毯子》 •维尔纳· 霍尔兹瓦特、沃尔夫· 艾布鲁赫(德国) 《是 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乔伊斯· 邓巴(英国)、几米(台湾)《吃掉黑暗的怪兽》 •莫温伊· 海蒂斯、爱徳里安娜· 肯纳韦(英国) 《聪明 的变色龙》 •李欧· 李奥尼(美国)《小黑鱼》、《一寸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