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十大长寿之道汇总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乾隆皇帝在位60年,活到89岁,在古代有限的医疗状况下,如此长寿实属难得。
这都要归功于他独到的养生秘诀,尤其是清晨的保健。
后人将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总结成“养生三件事,活到九十九”。
第一件事:深呼吸
清晨醒后,不忙起床,静卧5分钟,先向左侧,再向右侧,最后仰卧,其间共伸3次懒腰,使关节充分舒展。
然后,随即起床,伸臂踮足连续进行10次深呼吸运动。
然后放松全身肌肉,调理气息。
最后走到户外,大口呼气,将身体内浊气呼出,将新鲜空气吸入,做到吐故纳新。
第二件事:四方眺
立定,两眼平视,先向东远眺;然后半闭目低头、转身再向南远眺;再进行半闭目低头,转过身向西远眺;最后,半闭目低头转向北远眺。
运动迷糊中的双眼,保证了眼睛清爽。
还可以用茶水,清洗眼睛周围,有很好的明目效果。
第三件事:净大便
尽可能做到每日清晨大便一次,养成习惯,将前一天体内的毒素排出,保持一天的通畅。
大便时,最好回忆前些天最高兴、最愉快的事情,或想着今天和未来最美好的事情。
这种精神和情绪的变化,有助于肠蠕动,能使大便通畅和尽快排除。
老中医推荐常舒润通茶,中药配方无副作用,肠道畅通一身轻松。
.。
道家长寿秘方:十养-有来医生

道家长寿秘方:十养-有来医生2017-05-12 17:10道家的养生之道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因而成为道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道教的“十养”,即:养身、养神、养体、养气、养心、养智、养德、养品、养福、养寿十个方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运动养身:道教讲究“性命双修”。
“养身”之法应以动为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通过经常运动,既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更可使筋骨强健,气血顺畅,解郁散滞,增强免疫力,防病于未然。
二、静坐养神:道教修炼养生学讲究“形神并练”,养生之道认为“以动养身,以静养神”,静则天地宽,情绪稳定,心静神明。
一般人在生活中,养神重在绝视听,除杂念,通过静坐修炼,达到无物、无我。
三、少食养体:这里所说的养体,与“养身”的概念不同,是指身体的胖瘦适中,保持标准体重。
道教修炼者认为,“神清才能体健”,“养体”与“养神”的关系密不可分。
对于一般人来说,提倡“进食八分饱”。
四、寡言养气:道教修炼强调“三圆”。
即:节欲者精圆,少言者气圆,息虑者神圆。
一般人阅历较丰富,有些人容易多话,甚至“仗义执言”,这样不好。
须知“开口神气散”,话多不利于养气,该言则言,可言可不言者,则不言或少言为好。
若因言语不当而与人引起争执,就不好了。
五、读书养智:从小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合理用脑,博览群书,既可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鲜事物,又能培养和保持智力,防止脑力衰退,这也是自娱妙法。
六、诗词书画养性:诗词书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项目,更具有奇妙的修心养性作用。
因为在进行诗词书画创作(或练习)时,要求专心致志,百念不生,心不他用,这样才能构思、创作出好作品。
古今有很多书画、诗词大师,都是长寿百岁的人。
七、劳作养德:人切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应该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在劳作中得到锻炼,又能愉悦心情,发挥余热,从而赢得社会的敬重和家庭成员的爱戴,促进家庭的和谐。
古代与长寿相关的意象

古代与长寿相关的意象在古代文化中,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
古代人们常常将长寿与吉祥、幸福、智慧等意象联系在一起,通过各种方式来追求长寿。
以下是古代与长寿相关的一些意象。
1. 仙人在古代文化中,仙人是与长寿紧密相关的形象。
仙人被认为是拥有超凡能力、长生不老的存在。
他们常常被描绘成仙风道骨、容貌年轻,经常以修炼功法来延年益寿。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仙人常常被赋予高尚品德和卓越智慧的形象。
2. 蟠桃蟠桃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传说中,蟠桃是仙界的灵果,食用后可以延年益寿。
因此,人们常常将蟠桃作为祝福长寿的礼物。
蟠桃也是道家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被认为是长生不老的象征之一。
3. 松树松树在古代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松树生长缓慢而坚韧,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能保持绿色。
因此,松树被赋予了长寿、坚韧不拔的寓意。
古代文人常常以松树为题材创作诗词,表达对长寿的向往和追求。
4. 乌龟乌龟在古代文化中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乌龟的寿命长,有的甚至可以活到几百年。
因此,乌龟被视为长寿的化身。
古代人们常常将乌龟作为吉祥物,用来祈求长寿和好运。
5. 寿字寿字是古代与长寿相关的重要象征。
寿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吉祥符号,人们常常将寿字绣在被褥、挂在门上或制作成各种吉祥物,以祈求长寿和幸福。
寿字也是古代书法艺术中的常见题材,被视为对长寿的祝福和赞美。
6. 老人在古代文化中,老人往往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老人年纪大、经验丰富,被尊重和崇拜。
人们常常将老人描绘成仙风道骨、智慧丰富的形象,以表达对长寿和智慧的向往。
7. 五谷五谷是古代与长寿相关的重要象征。
五谷指的是稻、麦、粟、豆、黍五种主要谷物。
在古代农耕社会中,五谷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也是维持生命和长寿的重要物质基础。
因此,五谷被赋予了长寿、丰收、富饶的象征意义。
以上是古代与长寿相关的一些意象。
这些意象不仅是古代人们对长寿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长寿价值的表达。
尽管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长寿仍然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这些古代意象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思考和行为。
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

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古代人非常重视长寿,并且有许多方法来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
以下是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1.饮食健康:古代人认为饮食是保持健康和长寿的关键。
他们注重饮食的平衡和多样性。
他们主要食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鱼类和蛋类等天然食物,限制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此外,古代人还非常注重饮食的烹饪方法,例如清蒸、煮、炖等,以保持食物的营养价值。
2.锻炼身体:古代人认为定期锻炼身体是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的重要途径。
他们通常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以增强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此外,他们还注重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曲臂悬垂等,以增强身体的力量和耐力。
3.心理调适:古代人非常注重心理健康,认为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延缓衰老和延长寿命。
他们通过冥想、静坐、读书、写字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
他们还非常重视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参与一些社区和宗教活动。
4.定期养生:古代人相信定期的养生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延缓衰老。
他们会定期进行一些养生活动,如洗浴、按摩、针灸、拔火罐等。
这些活动能够刺激身体的经络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理,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5.均衡作息:古代人非常重视规律的作息时间,他们通常会在晚上早早入睡,早上早早起床。
他们相信良好的睡眠可以恢复身体的能量和修复身体的细胞,从而延缓衰老和提高免疫力。
此外,他们还注重午休和小睡的时间,以保持精神和身体的平衡。
6.自然疗法:古代人相信大自然中的一些天然物质和植物可以延长寿命和治疗疾病。
他们常常使用一些草药和中药来调理身体,如人参、灵芝、黄精等。
此外,他们还利用一些自然疗法,如汤浴、散步、曬太阳等,以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和抵抗力。
7.避免恶习:古代人知道一些恶习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他们会努力避免这些恶习。
他们会限制酒精的摄入,尽量戒烟,远离毒品。
他们还会避免过度大声喧哗、生气和压力过大,以免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古代有哪些养生的方法

古代有哪些养生的方法古代有哪些养生的方法古代养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食粥陆游有一首著名的养生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粥系流质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营养丰富,易为人体消化吸收。
如果在粥中加入相应的食品或食物,如莲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参、胡萝卜等,还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2、扫地“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
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
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
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诗人的这首诗,为我们维妙维肖地勾画出一幅洒扫庭院的生动图景。
闲来无事,执帚扫地,既美化、清洁了生活环境,又活动了筋骨血脉,这比专门请医生“按摩与导引”,益处不知要胜过几多!3、种花“荟兰移取偏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
更乞两丛香百里,老翁七十尚童心。
”养花种草,是陆游的一大爱好。
每逢一地,他首先要用花草来美化环境。
七十古稀的诗人童心萌发,移兰种簪,实在难能可贵!4、赏花“洛阳牡丹面径尺,牡丹高丈余。
世间万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棰驱群胡!”这首诗从赏小园牡丹,联想到洛阳、长安牡丹的盛况,并由此抒发出作者的爱国情怀。
赏花是一种闲情逸致的活动,它赏心悦目,爽神清志,陶性增趣。
这种有滋有味的`活动,给人以美感的同时,往往使人心理的愉悦得到升华,而健康的心理又是长寿的第一大要素。
陆游高寿,与他爱养花喜赏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5、闲嬉“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
故放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
”读书作诗困乏之时,经常取孙儿的竹子,来当马骑嬉戏取闹。
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常运动,疾病难碰。
且闲来戏嬉取闹,与曾孙儿玩玩,天伦之乐更添趣。
闲嬉动筋腱,健肌肉,悦心灵,陆放翁这位“老来童”焉有不长寿之理。
其他常见中医养生法1、饮食养生: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四类长寿学说 看古人的养生保健之道

四类长寿学说看古人的养生保健之道*导读:中医学养生保健之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创造发明,对于如何中医养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时,从古至今各家各派的说法有很多,可称之为长寿学说,以下为你介绍四类:*1、养身莫善于习动的主运动说早在《周易乾象传》即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运行健动为天之道,人循此而自强不息。
《吕氏春秋》也说流水不腐,古人一直以运动为生命的基本特征。
对此,清初的颜元先生,在《言行录》中概括道: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做。
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能保持耐力,消除神经系统紧,使脑下垂体与羟色胺释放,提高睡眠质量,运动还有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2、生命在于静养道家的老子、庄子,都主张清静无为,《淮南子原道训》说静而日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
《内经》也注重清静,《素问痹论》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清静有抗衰防老,拒邪入侵的作用: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教诫篇》中总结道:静者寿,躁者夭。
静也并非绝对地静,可以外静而内动。
古人认识到寿命有定数,应该减少耗损,两汉之际的桓谭,在所著《新论》中提出人生如燃烛,这也是对静养的另一种解释。
在静养和减少消耗中,特别强调精气内守,保养肾精。
*3、重节奏,贵和谐中医养生治病都讲求天人之和谐,人要与一年四季,一日晨昼昏的节奏同步,阴阳的刚柔弛张要和谐,《内经》对动静的关系,总的概括是能动能静,解以长生,这样可以达到顺天避邪。
如果这种节奏和谐关系偏颇,就会发生阴阳偏盛偏衰,生化大病。
*4、生命在于激荡《周易大壮彖》谓:大壮,大者壮也。
刚以动,故壮。
大壮利贞。
第三十四卦大壮卦的卦象是乾下震上,在乾天之上有震卦激荡。
这样刚以动故壮。
《易传系辞》也讲鼓之舞之以尽神。
这又与生命在于静养观念不同,认为静极生动的振荡更有气势,更具生命力而体现生命的价值。
古人如李白就强调惊险和气势。
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或讲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古代帝王位高权重,对于养生也比普通人更加追求,那么古代帝王使用过的养生秘方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帝王养生方面的秘方,供大家参考。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清乾隆皇帝老当益壮说起养生,古人是我们应该效仿的对象,我们知道乾隆是年寿最高的皇帝,为什么他能这么长寿呢,这主要归功于他的养生秘方。
清代乾隆不但爱诗,精于诗,还是一位诗人。
同时他也是一位尊老、敬老、热爱老人的皇帝乾隆皇帝享年89岁,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高寿者。
其实,乾隆特别注意进补,但适时适当,而不乱补。
所用“松龄酒”、“龟龄集”之类,主要由补脾肾、益气血为主的中草药制成。
这也是符合医学道理的。
补肾可以滋先天,补脾可以壮后天,肾气强盛,脾胃健运,气血充盈,身体自然强壮。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李世民特殊养生法雄风不倒据了解,唐朝李世民养生比较注意日常生活。
他认为人要想活得愉快和幸福,饮食起居、为人处事中,应遵循如下守则: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贵自勤中取,富从俭中来。
温柔终益己,强暴必招灾。
善处真君子,刀咬是祸胎。
暗中休使箭,乖里藏些呆。
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
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
安分身无辱,是非口慎开。
世人依此语,灾退福星来。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喝葡萄酒养生。
据野史记载,因为葡萄酒被古人称之为养生酒,而且对身体各部位具有刺激作用。
李世民不仅十分喜爱饮用,而且还亲自督造。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干隆活89岁创奇迹干隆当了60年的皇帝,活到89岁,这在中国历史上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这与他注重养生是分不开的,而饮用各种长寿药酒,则是他养生的主要方法之一。
据《干隆医案》记载,干隆帝最爱喝的养生药酒为龟龄酒和松龄太平春酒,前者可祛病、补血养肾、养气、健身,而后者则是活血行气、健脾安神的良药。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古代帝王御用的壮阳秘方翻开历史,我们知道末代皇帝溥仪一生未有子女。
解放后,中央领导曾就此问题请国内某着名医院为其会诊,病历记载:“患者于三十年前任皇帝时,就有阳痿,一直在求治,疗效欠佳……曾三次结婚,其妻子均未生育。
中医揭秘-老子活到160岁的8大长寿秘方

中医揭秘:老子活到160岁的8大长寿秘方
导读: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中记载,老子活到160多岁(也有传言活到200多岁),老子真可谓是养生长寿的大师。
那么,老子长寿的养生秘方是什么呢?下面由凤凰中医为您揭秘长寿秘方。
老子养生秘诀
其实,老子活到160多岁的养生长寿方法,就是流传至今的道家八式保身操,坚持锻炼,可以防治疾病、保健养生、延年益寿。
第一式振阳法:振奋身体阳气
闭目、擦眼能保养五脏的阳气,托下巴振奋胃经阳气,叩齿养肾,压头拔伸督脉、膀胱经,拔耳、梳头刺激胆经。
这6个动
作连贯起来,就能振奋元气。
每天最好在早晨或上午12点以前练习,因为早晨和上午是元气上升的时候。
具体操作方法为:
1.闭上双眼;
2.用掌心及掌根处抵住下巴,虎口向外;
3.用力托下巴,依次向上、左、右、前、后托;
4.睁开双眼;
5.叩齿,也就是上下牙相碰;
6.叩齿的同时,四指并拢,用手掌的前半部分沿从左向右、从右向左的方向擦眼睛;
7.将手掌放在头顶上,掌心使劲,轻轻地向下压头,做5~6次;
8.双手抓住耳朵,向外拔耳;
9.左右手张开,用手指梳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的十大长寿之道汇总
养生之道网导读:古人对防病治病、延年益寿有很多的研究和经验,养生之道将这些保健良好做了搜集汇总,只要你身体力行,将对你的健康大有裨益。
这些保健良方既十分简单,又很容易做到,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十要诀。
一、消瘦健美助血运,勤伸懒腰效最高
有句带有贬意的民谚叫“懒人伸懒腰”,其实这是一种传统的偏见。
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散脊柱的自我锻炼。
唐朝孙思邈说得好:“血不运则百病生。
”意思是说:如果人体的血液循环状态不好,甚至不能为各部位正常提供所需营养物质,就会出现“精衰、气竭、神乱”病象。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血液循环是靠心脏和肌肉的收缩来完成的,尤其是离心脏较远的静脉血管,就更要靠肌肉的收缩来加速血液流回心脏。
由于伸懒腰时,人体会自然形成双手上举、肋骨上拉、胸腔扩大,使膈肌活动加强,形成深呼吸姿态,以此牵动全身,并引发大部分肌肉收缩,并将淤积血液赶回心脏,从而达到加速周身血液循环的目的。
“懒人伸懒腰”的好处是:能使颈部血管舒畅地把血液输送到大脑。
大脑得到充分的营养,疲劳消除,从而精神振奋;能使全身神经肌肉得以舒展,促进机体平衡;能增加吸氧量,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能消除腰肌过度紧张,并防止腰肌劳损,而且能及时纠正脊柱过度向前弯曲,保持健美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