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长寿十大秘诀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乾隆皇帝在位60年,活到89岁,在古代有限的医疗状况下,如此长寿实属难得。

这都要归功于他独到的养生秘诀,尤其是清晨的保健。

后人将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总结成“养生三件事,活到九十九”。

第一件事:深呼吸
清晨醒后,不忙起床,静卧5分钟,先向左侧,再向右侧,最后仰卧,其间共伸3次懒腰,使关节充分舒展。

然后,随即起床,伸臂踮足连续进行10次深呼吸运动。

然后放松全身肌肉,调理气息。

最后走到户外,大口呼气,将身体内浊气呼出,将新鲜空气吸入,做到吐故纳新。

第二件事:四方眺
立定,两眼平视,先向东远眺;然后半闭目低头、转身再向南远眺;再进行半闭目低头,转过身向西远眺;最后,半闭目低头转向北远眺。

运动迷糊中的双眼,保证了眼睛清爽。

还可以用茶水,清洗眼睛周围,有很好的明目效果。

第三件事:净大便
尽可能做到每日清晨大便一次,养成习惯,将前一天体内的毒素排出,保持一天的通畅。

大便时,最好回忆前些天最高兴、最愉快的事情,或想着今天和未来最美好的事情。

这种精神和情绪的变化,有助于肠蠕动,能使大便通畅和尽快排除。

老中医推荐常舒润通茶,中药配方无副作用,肠道畅通一身轻松。

.。

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

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

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古代人非常重视长寿,并且有许多方法来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

以下是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1.饮食健康:古代人认为饮食是保持健康和长寿的关键。

他们注重饮食的平衡和多样性。

他们主要食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鱼类和蛋类等天然食物,限制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此外,古代人还非常注重饮食的烹饪方法,例如清蒸、煮、炖等,以保持食物的营养价值。

2.锻炼身体:古代人认为定期锻炼身体是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的重要途径。

他们通常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以增强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此外,他们还注重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曲臂悬垂等,以增强身体的力量和耐力。

3.心理调适:古代人非常注重心理健康,认为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延缓衰老和延长寿命。

他们通过冥想、静坐、读书、写字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

他们还非常重视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参与一些社区和宗教活动。

4.定期养生:古代人相信定期的养生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延缓衰老。

他们会定期进行一些养生活动,如洗浴、按摩、针灸、拔火罐等。

这些活动能够刺激身体的经络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理,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5.均衡作息:古代人非常重视规律的作息时间,他们通常会在晚上早早入睡,早上早早起床。

他们相信良好的睡眠可以恢复身体的能量和修复身体的细胞,从而延缓衰老和提高免疫力。

此外,他们还注重午休和小睡的时间,以保持精神和身体的平衡。

6.自然疗法:古代人相信大自然中的一些天然物质和植物可以延长寿命和治疗疾病。

他们常常使用一些草药和中药来调理身体,如人参、灵芝、黄精等。

此外,他们还利用一些自然疗法,如汤浴、散步、曬太阳等,以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和抵抗力。

7.避免恶习:古代人知道一些恶习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他们会努力避免这些恶习。

他们会限制酒精的摄入,尽量戒烟,远离毒品。

他们还会避免过度大声喧哗、生气和压力过大,以免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十大名人的养生长寿秘方

十大名人的养生长寿秘方

十大名人的养生长寿秘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长寿的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我们身边,有一些知名的名人,他们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养生长寿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秘方和经验。

下面将介绍十大名人的养生长寿秘方,希望对大家的健康和长寿有所启发。

1. 李嘉诚:保持积极心态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业巨头,李嘉诚的养生秘诀并不复杂。

他认为保持积极的心态是长寿的关键。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就能有效地减轻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2. 杨洪基:坚持运动作为一位优秀的歌手和演员,杨洪基一直保持着健康的身体状态。

他的养生秘诀是坚持不懈地进行运动。

每天早晨起床后,他会进行一些简单的瑜伽和拉伸运动,以保持身体的柔软和健康。

3. 刘德华:合理膳食刘德华是一位备受喜爱的影视明星,他的养生秘诀是合理膳食。

他注重饮食的平衡,多摄入新鲜的水果、蔬菜和粗粮,少食用油腻和高热量的食物。

他还坚持每天喝足够的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4. 马云: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马云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他的养生秘诀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他每天准时睡觉和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他还喜欢进行深呼吸和冥想,以调节身心,保持内心的平静。

5. 范冰冰:注重皮肤保养范冰冰是中国影视界的当红明星,她始终保持着年轻健康的外貌。

她的养生秘诀是注重皮肤保养。

她每天都会进行一些护肤工作,如洁面、保湿和防晒等。

她还会定期做一些专业的美容护理,以保持肌肤的光滑和健康。

6. 姚明:运动与休息的平衡姚明是中国篮球运动员的代表人物,他的养生秘诀是运动与休息的平衡。

他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如篮球、游泳和跑步等,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灵活性。

同时,他也非常重视休息和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复。

7. 宋美龄:保持社交活动宋美龄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她的养生秘诀是保持社交活动。

她喜欢和朋友们一起聚会、交谈和玩乐,以保持身心的愉悦和快乐。

四类长寿学说 看古人的养生保健之道

四类长寿学说 看古人的养生保健之道

四类长寿学说看古人的养生保健之道*导读:中医学养生保健之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创造发明,对于如何中医养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时,从古至今各家各派的说法有很多,可称之为长寿学说,以下为你介绍四类:*1、养身莫善于习动的主运动说早在《周易乾象传》即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运行健动为天之道,人循此而自强不息。

《吕氏春秋》也说流水不腐,古人一直以运动为生命的基本特征。

对此,清初的颜元先生,在《言行录》中概括道: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做。

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能保持耐力,消除神经系统紧,使脑下垂体与羟色胺释放,提高睡眠质量,运动还有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2、生命在于静养道家的老子、庄子,都主张清静无为,《淮南子原道训》说静而日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

《内经》也注重清静,《素问痹论》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清静有抗衰防老,拒邪入侵的作用: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教诫篇》中总结道:静者寿,躁者夭。

静也并非绝对地静,可以外静而内动。

古人认识到寿命有定数,应该减少耗损,两汉之际的桓谭,在所著《新论》中提出人生如燃烛,这也是对静养的另一种解释。

在静养和减少消耗中,特别强调精气内守,保养肾精。

*3、重节奏,贵和谐中医养生治病都讲求天人之和谐,人要与一年四季,一日晨昼昏的节奏同步,阴阳的刚柔弛张要和谐,《内经》对动静的关系,总的概括是能动能静,解以长生,这样可以达到顺天避邪。

如果这种节奏和谐关系偏颇,就会发生阴阳偏盛偏衰,生化大病。

*4、生命在于激荡《周易大壮彖》谓:大壮,大者壮也。

刚以动,故壮。

大壮利贞。

第三十四卦大壮卦的卦象是乾下震上,在乾天之上有震卦激荡。

这样刚以动故壮。

《易传系辞》也讲鼓之舞之以尽神。

这又与生命在于静养观念不同,认为静极生动的振荡更有气势,更具生命力而体现生命的价值。

古人如李白就强调惊险和气势。

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或讲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古代帝王位高权重,对于养生也比普通人更加追求,那么古代帝王使用过的养生秘方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帝王养生方面的秘方,供大家参考。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清乾隆皇帝老当益壮说起养生,古人是我们应该效仿的对象,我们知道乾隆是年寿最高的皇帝,为什么他能这么长寿呢,这主要归功于他的养生秘方。

清代乾隆不但爱诗,精于诗,还是一位诗人。

同时他也是一位尊老、敬老、热爱老人的皇帝乾隆皇帝享年89岁,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高寿者。

其实,乾隆特别注意进补,但适时适当,而不乱补。

所用“松龄酒”、“龟龄集”之类,主要由补脾肾、益气血为主的中草药制成。

这也是符合医学道理的。

补肾可以滋先天,补脾可以壮后天,肾气强盛,脾胃健运,气血充盈,身体自然强壮。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李世民特殊养生法雄风不倒据了解,唐朝李世民养生比较注意日常生活。

他认为人要想活得愉快和幸福,饮食起居、为人处事中,应遵循如下守则: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贵自勤中取,富从俭中来。

温柔终益己,强暴必招灾。

善处真君子,刀咬是祸胎。

暗中休使箭,乖里藏些呆。

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

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

安分身无辱,是非口慎开。

世人依此语,灾退福星来。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喝葡萄酒养生。

据野史记载,因为葡萄酒被古人称之为养生酒,而且对身体各部位具有刺激作用。

李世民不仅十分喜爱饮用,而且还亲自督造。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干隆活89岁创奇迹干隆当了60年的皇帝,活到89岁,这在中国历史上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这与他注重养生是分不开的,而饮用各种长寿药酒,则是他养生的主要方法之一。

据《干隆医案》记载,干隆帝最爱喝的养生药酒为龟龄酒和松龄太平春酒,前者可祛病、补血养肾、养气、健身,而后者则是活血行气、健脾安神的良药。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古代帝王御用的壮阳秘方翻开历史,我们知道末代皇帝溥仪一生未有子女。

解放后,中央领导曾就此问题请国内某着名医院为其会诊,病历记载:“患者于三十年前任皇帝时,就有阳痿,一直在求治,疗效欠佳……曾三次结婚,其妻子均未生育。

中医揭秘-老子活到160岁的8大长寿秘方

中医揭秘-老子活到160岁的8大长寿秘方

中医揭秘:老子活到160岁的8大长寿秘方
导读: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中记载,老子活到160多岁(也有传言活到200多岁),老子真可谓是养生长寿的大师。

那么,老子长寿的养生秘方是什么呢?下面由凤凰中医为您揭秘长寿秘方。

老子养生秘诀
其实,老子活到160多岁的养生长寿方法,就是流传至今的道家八式保身操,坚持锻炼,可以防治疾病、保健养生、延年益寿。

第一式振阳法:振奋身体阳气
闭目、擦眼能保养五脏的阳气,托下巴振奋胃经阳气,叩齿养肾,压头拔伸督脉、膀胱经,拔耳、梳头刺激胆经。

这6个动
作连贯起来,就能振奋元气。

每天最好在早晨或上午12点以前练习,因为早晨和上午是元气上升的时候。

具体操作方法为:
1.闭上双眼;
2.用掌心及掌根处抵住下巴,虎口向外;
3.用力托下巴,依次向上、左、右、前、后托;
4.睁开双眼;
5.叩齿,也就是上下牙相碰;
6.叩齿的同时,四指并拢,用手掌的前半部分沿从左向右、从右向左的方向擦眼睛;
7.将手掌放在头顶上,掌心使劲,轻轻地向下压头,做5~6次;
8.双手抓住耳朵,向外拔耳;
9.左右手张开,用手指梳头。

古人十大养生法

古人十大养生法

古人十大养生法古人十大养生法养生是古人一直非常重视的一项活动,他们将养生视为一种修行的方式,通过调养身体和精神,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在古代,人们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环境,总结出了许多养生的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古人十大养生法。

第一、饮食调养。

古人认为饮食是养生的基础,他们强调饮食的清淡,主张以粗粮、蔬菜、水果为主食,少食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古人还注重饮食的规律,提倡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第二、运动保健。

古人非常注重运动对养生的作用,他们认为运动可以调节气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古人的运动方式多样,如太极拳、气功、游泳等,都是他们独特的养生方式。

第三、睡眠养生。

古人认为充足的睡眠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他们注重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古人还提倡午睡,认为午睡可以补充体力,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情志调养。

古人认为情志与健康密切相关,他们主张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过度的悲喜之情。

古人通过修身养性、读书写字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境的平和。

第五、养生保健。

古人注重养生保健的方法多样,如按摩、针灸、拔火罐等,都是他们独特的养生方式。

古人还喜欢喝茶,认为茶可以清热解毒、提神醒脑,对身体有益。

第六、文化修养。

古人认为文化修养对于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他们注重修身养性,提倡读书写字,培养良好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古人还注重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修养,认为这些活动可以舒缓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第七、精神寄托。

古人认为精神寄托对于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注重信仰和宗教活动,通过参加祭祀、祈福等仪式,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安慰。

第八、环境调节。

古人认为环境对于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注重居住环境的整洁和舒适,避免噪音和污染。

古人还注重与大自然的联系,喜欢户外活动,享受自然的美景。

第九、适度劳动。

古人认为适度的劳动对于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他们主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的劳累和懒散。

李庆远《长生不老诀》

李庆远《长生不老诀》

李庆远《长生不老诀》257岁长寿老人李庆远述养鹤轩主人辑第一章长生大道章长生总诀长生之术,其道有十。

曰打坐,降心,炼性,超界,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

能解此十道,始足以延龄。

得此十道之精微,始足与言长生。

却病延年之法,返老还童之机,皆系于是。

打坐之道,形体端庄,合眼瞑目,此假打坐也。

打坐之道者,二六时中,行住坐卧。

心似泰山,不动不摇。

六根不出,七情不入,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无遇不安,无入不得。

能如此,不必参禅入定,便是肉身仙佛。

降心之法,湛然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邈邈冥冥,不分内外,丝毫欲念不生。

此是真定,不必降也。

若心逐境驰,有所感念,寻头觅尾,或静有所见闻,现出无数幻象,则心生败坏,道德有损,不可不降。

至于练性,如理瑶琴。

促则弦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则琴调美。

又如铸剑,钢多易折,铁多易锩。

钢铁得中,则剑利矣。

真旨如此。

练真性者,易深体而曲解之也。

界有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私欲浑忘,即超欲界。

尘境浑忘,即超色界。

不着空相,即超无色界。

超此三界,则烦恼不生,邪魔远避。

敬者道之根,主一无适之谓。

信者决然无疑,真实不虚之谓也。

能守敬信,即是圣贤仙佛。

孔子曰:敬而信,以亲信。

可见圣人亦从此下手。

断缘者,断尘缘也。

尘缘不断,最足蔽心。

万般聪明,皆为所蒙。

凡人不能无荣辱得丧之心,则机械之念生,机械之心生。

则万种干时求利事作。

于是乎而纭纭扰扰,尘缘绕人。

心无片刻安,神无片刻定,以致促其寿命。

此大忌也。

古人云: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

勿显徳而露能,勿彰己而抑人。

一切荣辱得丧之情,不系于念。

一切生死老病之事,不蒙于心,则尘缘自断。

古人修长生之道者,莫不如此。

至于收心,则又进一层矣。

心乃一身之主,全神之舍。

静则生慧,动则昧矣。

人情迷于幻境,以为真实,甘受污染,不加洗濯,蒙蔽日深,离道日远。

若能日新又新,绝尘离境,虚灵空洞,不着一物。

心与道合,名曰归根。

归根不离,名曰定睛。

归根定睛之后,其心泰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长寿十大秘诀
“道”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派别的核心。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恬淡无为、颐养天年。

“精、气、神”等道家思想与中医和养生关系密切,如饮食起居、身心元神等方方面面,这里着重从衣、食、住、行、劳、逸、喜、怒、名、利十个方面来分析。

1.衣不过暖。

道家讲究衣着简朴、得体和舒适,根据不同时节、不同气候和不同的修炼境界选择最适宜的服饰。

人体经脉气血畅通,就不会有寒冷的感觉。

“衣不过暖”指的是不能过度依赖多穿衣来实现保暖作用,而是要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和生命活力。

对于“捂”和“冻”的问题,道家更多地是选择“冻”。

“穿到七分暖,神敛心也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食不过饱。

道家修行绝非“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而是要放下世间的喧嚣与嘈杂,寻求恬淡虚无的精神境界。

“食不过饱”指的是不宜大吃大喝,要经常让身体保持一定的饥饿感,多食不利于养生,正所谓“常有三分饥,百病不相袭”。

“辟谷”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道家养生方法,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甚至长期不食果蔬米面和烟火熟食。

推荐少吃是对的,但“辟谷”要有专业指导,一般人切莫随意、盲目去做。

3.住不过奢。

居住环境要简单、接地气。

道家养生中的“九守”,就是要人们守住奢侈之风,与道沉浮,自可长生不衰。

九守即:守和———阴阳调和;守信———内守精神;守气———内守血气;守仁———遵仁义之道而行之;守简———俭以养生而不贪;守易———不为外感而保全性命;守清———清虚而顺应自然;守盈———知足常乐;守弱———和乐其气而平夷其形。

其中守简、守易、守清就是提倡要简易清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4.行不过富。

道家并非排斥财富,“行不过富”是说不能过度追逐金钱或为金钱所困。

行指出行、行为、行事、行动,意思是出行不能依靠豪华舟车、行为不能一掷千金、
行事不能重财轻德、行动不能以金钱来开道。

道家认为“财能破气”,过度追逐金钱就会影响修炼,甚至造成“精气离散”。

5.劳不过累。

道家养生十分注重形体修炼和体力劳动,但也强调“劳作有度,不使伤身”,“五劳七伤”为道家养生之大忌。

“五劳”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指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因此,善养生者要尽量避免五脏、气血、经脉、筋骨因过度疲倦或七情太过而受损。

6.逸不过安。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道家所提倡的飘逸洒脱、安贫乐道,并非让人们内心空虚、安然守旧,而是要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让身心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智慧得到增长。

7.喜不过欢。

喜是七种情志之一,但对好事、喜事、高兴和快乐事的兴奋极致也应有所矜持和节制。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喜极而泣。

“喜不过欢”是提醒人们喜与欢不宜太过,不可超出人们的心理阈值。

8.怒不过暴。

修心必先修德,养身须先制怒。

历史上“冲冠一怒为红颜”、“雷霆之怒动九霄”,小则误人误事、害人害己,大则干戈四起、祸国殃民。

老子说得好,“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与人相处时不分是非曲直,动辄发火,是没有涵养的表现,也是道家养生大忌。

火气大的人应加强修养,注意制怒。

世人的许多怒气来自贪欲与私心,如果能用一颗淡泊的心对待世上的功名利禄,怒气自然也就淡化和释然了。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令人气愤的事,如果我们能把发怒的心态转换为感激的心态,就能化怒气为祥和。

9.名不过求。

功名有如过眼云烟,有的人今天看似飞黄腾达,明天则有可能沦为阶下之囚。

因此,不必过于在意和强求虚名。

道家提倡“淡然”,凡事都要淡然处之,莫为镜花水月而强求。

真正做到“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门前花
开花落”。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心宽大度、忘怀得失,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度过一个逍遥自在的人生。

10.利不过贪。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大凡利益熏心、贪得无厌之徒,肯定是一个不懂养生之人。

道家养生提倡“十三虚无”:虚———遗形忘体,恬然若无;无———损心弃意,废伪去欲;清———专精积神,不为物杂;静———反神服气,安而不动;微———深居闲处,功名不显;寡———闲云野鹤,独得道游;柔———呼吸中和,滑泽细微;弱———缓形从体,以奉百事;卑———憎恶尊荣,安贫乐辱;损———遁盈逃满,衣食粗疏;时———静作随阳,应变却邪;和———不喜不怒,不哀不乐;啬———节视节听,精神内守。

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去利存性,悟道修真”的养生法则。

11.道家养生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生命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