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

第二章 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

[地貌、土壤]+ [土地利用] eg, 梁峁黄土旱地(黄土高原区), 河川潮土水浇地
1.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区别与联系。 2. 熟悉前苏联的土地分级单位。
判断题 1.前苏联的土地分级单位为土地相、土地单元、 地方。 2土地相、限区、地方、景观属于土地分级单位 范畴。 3.土地分类是土地分级的基础。 4.土地类型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土地自然属性。
第二节

土地类型


土地类型的定义 土地类型的命名 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 土地类型结构的定量分析 土地类型的演替
在用于实际目的的土地分类表或土地分类图例 中,“种”、“属”、“科”的名称一般都 被省略。
图 个体单位与类型单位的相互关系
从图中可见,每一等级的个体单位都可以划 分出相应该等级的类型单位系列。但是,由于 个体单位系列是个体单位的逐级合并,越是高 级的单位其内部结构越复杂,相似性越少。因 此,在实践中,只在等级较低的土地分级 单位中进行分类研究;等级较高的区域分级 单位一般不作类型的划分而进行区划研究。
(3)土地类型划分的方法(了解)
景观法是以景观形态单元为基础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 法。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特点是注重形 态,很少考虑数量指标,这是它的不足。 参数法是根据土地成分的特征值划分土地类型 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有定量的持点,适宜于计算机处理。 参数的选择是关键。 过程法是以土地内部的作用过程为依据,将不同成分过 程效应在空间上的变化界线作为土地单位的边界,进 而产生土地单位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过程法依据的 是土地单位分异的本质原因,因而是真正综合的方法。 但必须对土地分异的自然过程有深入地定量分析才能 采用。
分级单位。
限区通常相当于一个初级(中等)地

土地资源学43第四章 土地类型(分布、结构演替,备课2012)

土地资源学43第四章 土地类型(分布、结构演替,备课20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土地类型的空间组合结构
它是指在某个区域内,各类土地的空间 位置及彼此间组合而形成的格局或几何图形 。土地空间组合结构是所有土地结构类型中 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土地类型群体 在空间上的有序性,并产生出特定的土地生 态功能。 根据其土地类型的组合形式,土地空间结构 可归纳为以下两大类:
1)条带状递变组合 指各种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按一定方向和方位 发生依次变化,构成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化的 垂直系列。
⑥一些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放射状构型; ⑦西南石灰岩地区的串珠状构型; ⑧内蒙古高原的一些“塔拉”中出现的镶嵌 状构型等。 这些土地结构的构型是各地自然环境条件及 其综合作用的具体表现,研究土地结构的构 型有助于深化对土地类型不同组合规律的认 识。
1.盐湖;2.底盐淡灰钙土土质平地;3.丘陵半荒漠 地(旱耕地和草地)
土地类型不仅表现出不同地域的空间组合格 局,而且在同一地域也表现出时间上的变化 和演替过程。这是因为土地是一个动态系统, 不断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当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或 作用效果累积到一定规模时,土地系统就会 发生“涨落”,其属性发生变化,而土地类 型也随之发生演替。 土地类型演替实质上就是土地类型发生发展 的动态过程。
二、土地类型结构的类别
土地结构主要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的数量 结构和空间组合结构。
指某个区域各种土地类型组成
数量结构
对比关系。 或土地类型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在某个区域内,各类土地的空间位置 空间结构 及彼此间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常
见的有:条带状、重复式组合、
环状、扇形、树枝状结构等。
1.土地类型的数量结构

土地类型的空间变异规律包括两种类型:地带性分布 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或区域土地类型分布规律。

土地资源学42第四章 土地类型分类

土地资源学42第四章 土地类型分类
?因此,在实践中,只在等级较低的土地分级单 位中进行分类研究;等级较高的区域分级单位 一般不作类型的划分而进行区划研究。
? 其次
? 个体单位不论任何等级都是客观的,它们都 作为具体的地域个体单位而存在着,并具有 空间的连续完整性;
? 类型单位则是分类的产物,是个体单位共同 属性的逐级概括,它们都作为抽象的概念而 存在。
(2)中级土地类型 (属).
按土壤亚类与中地貌类型 分类.具体来说 ,是在 上述高级分类基础上 ,按土壤亚类 ——地带性土壤 亚类和非地带性土属或地表组成物质的重大差异来 分类.如淋溶褐色土低山 .
(3)低级土地类型 (种).
按植被垂直亚带、土壤亚类与中地貌分类 ,即 在中级土地分类单位的基础上按植被垂直亚带来分 类.此外,还可以选取一定的 水热指标 作为其分类标 志,如东北师大景贵和在延边自治州的做法 ,将“温 和” 、“温凉” 、“寒冷” 、“严寒”等指标 冠于相应的垂直亚带之前 .
由此可见,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土地分级是对土地的 纵向划分,土地分类则 是对土地的 横向 ( 即同一等级内 )类群归并 ( 下 图)。
? 以相为例: ? 可以把性质相似的某些相归纳为“相种”; ? 性质相近的相种再归纳为“相属”; ? 性质相近的相属又归纳为“相科”。
? 同样,性质相近的限区或地方也可以分别构成 自己的种、属、科系列(图)。
? 由于同一类型的个体单位不一定在空间上连 续分布,因此在类型图上,每一类型多表现 为一些分离的分布区。
补充:土地分类的依据与标志
采用徐樵利等在我国亚热带山地研究成果 ,对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 土地分级单位 (地方、限区和相 )的分类依据和标志作 一简要说明。
1 地方

地理思维导图

地理思维导图
管道连续性强、通达性强、 可靠性强、不占土地资源、 运营成本低、投资高、适应 性差固定货种、固定路线、 持续性好的货物运输
农业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 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 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 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 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 品是动植物本身。农业 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
国民族的特点是 “大散居,小聚居、 交错杂居”的特点
少数民族分布最多 的省是云南省,因 为那里地形崎岖、 交通不便、受外界 影响小。所以少数 民族比较多。傣族 为主要的民族。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形与地势 气候 河流
自然灾害
地形与地势
我国地形特点是:地形 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 大。我国是一个多山的 国家,山地面积占三分 之一。山区不利于发展 耕作业,但有利于发展 林业、牧业、旅游业、 采然环境
地理
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自然资源
从世界看中国
疆域 人口 民族
疆域
从半球看我国属东半球 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的东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纬 度位置来看,我国大部分地 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地区 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大 部分位于中纬度,小部分位 于低纬度,没有高纬度)
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
平原。
气候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大,
夏季普遍高温。
冬季零度等温线大 致沿秦岭-淮河一线 分布。夏季我国普
遍高温。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 异,并结合农业生 产实际,把我国分 为5个温度带:暖温 带、亚热带、热带、 寒温带、中温带。 再加一个,青藏高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指已经被人 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 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 土地。土地资源既包 括自然范畴也包括经 济范畴,即土地的社 会属性,是人类的生 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第五讲世界的自然资源居民政区(用)

第五讲世界的自然资源居民政区(用)

2.世界人口分布
① 四大密集区: ②四大稀疏区: A.高纬地区. B.高原(山)地区. C.热带雨林区. D.沙漠地区.
欧洲
A D B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A
美洲东部
D C
D
C B
A
二.世界的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带 来的问题. (1)环境问题: 污染问题:主要在城市. 三废污染等. 生态问题:主要在农村. 森林减少. 草场退化. 荒漠化. 水土流失等.
四.森林资源 1.森林的作用: (1)环境效益:大自然总调度室. 城市区: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消除噪声.吸烟滞尘. 沿海区:防海浪.防台风.保护海堤. 河源区:涵养水源. 农田区:防风沙.保护农田. 干旱区:防止荒漠化. 山 区:防止水土流失等. (2)经济效益:用材林.经济林. (3)社会效益:人地和谐.
6.生物能:沼气利用 (1)特点:就地取材.变废为保.有利于保护环境. 但受气候限制.高纬地区不好用. (2)用途:燃烧照明.弄饭.
一.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增长: (1)时间差异: 18世纪以前增长缓慢. 18世纪以后增速加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界人口迅猛增长。
原因:世界经济的发展及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非洲: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 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利用和保护
(1)问题:森林减少. 乱砍滥伐严重. (2)措施:植树造 林. 合理采伐.
把根留住 局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共植树纪念 结
五.矿产资源
1.矿产资源分类 有色金属:如金.银.铜.锌.铝等. (1)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铁.锰.铬.镍等. (2)非金属矿产: 能源矿:如煤.石油等. 非能源矿:大理岩.花岗岩等.

区域地理-世界的自然资源

区域地理-世界的自然资源

它的巨嘴不是一个致密的实体,外 它的巨嘴不是一个致密的实体, 层是一层薄的硬壳,中间填充着纤 层是一层薄的硬壳, 细孔隙海绵状的骨质组织,重只有 细孔隙海绵状的骨质组织, 30克,所以巨嘴鸟不但不觉得它的 克 嘴重,使用起来还很轻便。当它啄 嘴重,使用起来还很轻便。 到一只野果或一只昆虫时,就仰起 到一只野果或一只昆虫时, 脖子把食物往上抛起,然后张开大 脖子把食物往上抛起, 嘴,接住食物,吞入口中。它的动 接住食物,吞入口中。 作真像一个杂技演员,熟练而准确, 作真像一个杂技演员,熟练而准确, 非常灵巧。 非常灵巧。
(1) 森 林 资 源
1、现存的森林主要有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亚马孙河 现存的森林主要有热带雨林( 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几内亚湾沿岸、东南亚马来群岛) 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几内亚湾沿岸、东南亚马来群岛) 和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北部, 和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北部, 其中俄罗斯的面积最大)。 其中俄罗斯的面积最大)。 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2、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减弱噪声,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减弱噪声, 美化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栖地等。 美化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栖地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矿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一、世界土地资源的分布
土 地 资 源
1、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居世界前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 6位。 世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原因: 2、世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原因: 遭受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 ①遭受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 土地利用中的次生盐碱化问题; ②土地利用中的次生盐碱化问题;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城市、乡村规模的不断扩大, ③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城市、乡村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用地不 断增多,大量侵占了耕地。 断增多,大量侵占了耕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人均不足 类型齐全, 比例不合理
二、我国主要土地类型的分布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中国地形的分布
干湿地区图
干 旱
湿润
以水田为主的耕地
0
300千米
干 旱
湿润
以旱地为主的耕地
0
300千米
土地
主要
主要
利用类型 地形类型 干湿区
平原 湿润区
耕地
丘陵 半湿润区
干 旱
湿润
林地
海洋灾害
海啸
生物灾害
鼠灾
虫 灾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 繁的国家之一。
我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 严重的国家之一。
资料:
中国气象网讯2017年6月12日,第2号台风“ 苗柏”今日下午的“行走”路径发生了改变,本 来预计在广东省汕头一带登陆的“苗柏”,现在 有很大可能会在香港登陆。
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杀灾害而营造的防护 林
要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工作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积极救灾
遥感技术在监测灾害中的运用
遥感技术监测台风动向
遥感技术监测泥石流、滑坡情况
遥感技术监测洪涝灾情
遥感技术监测地震灾情
再见
深圳市气象台于将全市台风蓝色预警升级为黄色,预计 受“苗柏”影响,深圳平均风力将增至8级以上,阵风10 级以上,信号可能持续16-18小时,全市将进入颱风防御 状态。
而气象台亦宣布市内的幼稚园和中小学停课;用人单位 视情况停工。深圳的市民则已经可以远眺看到天象的风起 云涌了
三、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防灾减灾工作必不可少。 为了防灾减灾要增强建筑物的防震性,降低地震 的破坏程度;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防治沙尘暴、荒 漠化、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等;加 固边坡,防治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加固和加高 堤坝,疏通河道,防治洪涝灾害;加固加高海岸,减少 海啸、风暴潮的损失.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来源:百度百科)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目录1概念2分类3基本特征4资源现状5全国地形、地貌、土壤等系列数据产品▪数据简介▪应用案例▪基础知识6荒地资源1概念编辑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指可供农、林、牧业或其它各利用的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个内容。

在其利用过程中,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类别和不同程度的改造措施。

土地资源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即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所包含的内容可能不一致。

如大面积沼泽因渍水难以治理,在小农经济的历史时期,不适宜农业利用,不能视为农业土地资源。

但在已具备治理和开发技术条件的今天,即为农业土地资源。

由此,有的学者认为土地资源包括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两个方面。

自然综合体,也是人类生产劳动的产物。

因此,土地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是“财富之母”。

2分类编辑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在中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1)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

一般而言,山地宜发展林牧业,平原、盆地宜发展耕作业。

(2)按土地类型利用,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土地枣宜垦荒地、宜林荒地。

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土地枣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

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评价已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生产潜力,调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查明暂不能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分布,探讨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对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3)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由于中国自然条件复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各种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